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04 重温《三体》,看懂大刘网上冲浪的那些年

EP04 重温《三体》,看懂大刘网上冲浪的那些年

2024/7/29
logo of podcast 这瓜有毒

这瓜有毒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C
CY
C
Catherine
Topics
CY:对《三体》宇宙社会学的讨论应分为两个问题:其一,宇宙社会学是什么;其二,为何网友如此解读。黑暗森林理论是《三体》宇宙社会学的核心,解释了人类至今未发现外星文明的原因。但其在网络讨论中如同废话,无法提供有益贡献,但其被广泛引用值得探究。网民迷信权威,认为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观点就是真理。 Catherine:宇宙社会学应基于现实社会,而目前仅有地球文明,因此宇宙社会学是一种“屠龙之术”。“屠龙之术”并非褒义词,因为它基于不存在的对象,任何想象都合理。对宇宙社会学的想象受限于人类社会经验。 《三体》的宇宙社会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宇宙社会学,而是对中国互联网生态的观察总结。刘慈欣对网络生态的观察是其创作《三体》宇宙社会学的基础。尽管《三体》的宇宙社会学是“屠龙之术”,但它比欧美科幻更进一步,至少考虑了社会学因素。欧美科幻作品中外星人的形象和社会结构往往缺乏想象力,与人类社会过于相似。《三体》至少尝试了对不同于地球的外星社会进行设想,这比欧美科幻更具进步意义。《三体》类似于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的作品,抛开了道德维度,直接讨论权力。《三体》是第一部在宇宙尺度上回答费米悖论的小说。费米悖论有很多解释,其中“大过滤器理论”认为智慧生命产生的条件极其苛刻。“大过滤器理论”认为智慧文明出现的概率极低,存在时间也很短。对文明走向的想象基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存在人类中心主义倾向。黑暗森林理论和“大过滤器理论”都只是理论,各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处。黑暗森林理论的公理值得怀疑,例如宇宙物质总量不变的假设。黑暗森林理论假设所有文明需要的资源类型相同,但这值得怀疑。高维文明可能不需要低维资源,这挑战了黑暗森林理论的公理。不同维度文明的资源需求可能不同,这削弱了黑暗森林理论的普遍性。如果宇宙是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文明之间未必需要你死我活。黑暗森林理论忽略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宇宙社会学的讨论如同“屠龙之术”,因为我们尚未发现外星文明。关键问题不在于黑暗森林理论本身,而在于它为何被中国网友接受。 其他嘉宾:科幻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提供简单的确定性来应对现实的不确定性。人们渴望确定性,所以容易迷信简单粗暴的“宇宙真理”。简单粗暴的结论能提供确定性,让人们暂时搁置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小说比教科书更容易理解,并能带来“爽感”。现实社会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渴望从简单粗暴的结论中获得确定感。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嗨大家好,我们新一期的博客填了之前《三体》青年科学家的坑,这期我们继续讨论刘慈欣的《三体》系列,重点是宇宙社会学

根据《三体》里的黑暗森林理论,宇宙中存在许多文明,因为资源有限,各个文明之间必定会出现激烈的竞争。为了自身安全,文明只能隐藏自己或者先发制人。也许是出于对确定性的需求,一些网友将刘慈欣小说里的宇宙社会学看作是解释一切的终极奥义,认为其能给出从政治历史到国际关系问题的一切破解之术。

然而,我们讨论的结果则恰恰相反——宇宙社会学是最不确定、最悬浮的一种屠龙术,但是龙具体长什么样,我们并不知道。《三体》社会学受网友追捧,正是因为其来源就是大刘对数十载中国网络生态的观察和总结。由于对科学家、工程师的正面描写,读者又可以在考证和索引中找到无穷无尽的爽点,《三体》可算是知识分子的爽文。

相对于探究《三体》的来龙去脉,嘉宾们更想知道从80年代的第一篇小说《中国2185》到21世纪的《三体》三部曲,大刘为什么变了那么多?两部作品对各类议题的态度,包括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保守与革命、人口危机与女性主义、知识分子与群众、国家主义与自由派等等,为何如此不同?嘉宾们脑洞大开,重写《三体》III——以宇宙共产主义瓦解三体极权社会,解决人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