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09 深挖北美华人圈谣言的传播与现状

EP09 深挖北美华人圈谣言的传播与现状

2024/11/13
logo of podcast 这瓜有毒

这瓜有毒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C
Catherine
M
Moreless
微子
Topics
Moreless: 我长期关注假新闻的传播,尤其是在美国大选期间。我发现针对贺锦丽的谣言很多,例如说她是‘小三上位’,这是一种厌女表现;还有说她推动了950美元以下轻罪法案导致治安恶化,但事实并非如此,数据也被操纵。此外,川普关于海地移民‘吃猫吃狗’的言论,源于一个毫无根据的Facebook帖子,却经过多方放大,最终影响了海地移民的生活。这些谣言的传播路径复杂,很多是从英文社区传到中文社区的,但也有华人社区独创的谣言,例如‘零元购’,它在全球华人圈传播,并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辟谣很难,因为人们倾向于相信符合自身预期的信息,这违反人性。 微子: 我是辟谣吧的创始人,我们致力于打击针对华裔美国人的谣言和假信息。针对大选的谣言主要有五大类:大选舞弊论、政治性互相攻击、反LGBTQ言论、反无证移民言论和各种阴谋论。很多谣言源于对美国政治体制和法律的误解,也有一些自媒体为了商业利益故意制造和传播假新闻。‘零元购’谣言的传播路径很有趣,它从加州出发,传播到国内,再被翻译成英文,最终传播回北美,体现了华人社区的独特性。辟谣工作面临很多挑战,例如监控和记录社交媒体上的谣言,以及说服人们相信辟谣信息。我们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和打击假新闻,并开发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来快速提供事实核查信息。 Catherine: 本期节目讨论了美国大选期间假新闻的传播与辨别,以及辟谣的挑战。我们邀请了Moreless和微子两位专家,他们分享了大量案例,分析了谣言的类型、传播路径、文化障碍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他们也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假新闻辟谣中的双重作用,以及政府、平台和个人在打击假新闻中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加州‘零元购’的谣言会反复出现?

加州‘零元购’的谣言从2014年开始反复出现,主要是因为华人社区对犯罪问题特别敏感。每次政治选举时,这个谣言都会被重新提起,利用华人社区对治安问题的关注来传播。谣言声称950美元以下的犯罪不算犯罪,但实际上,950美元以下的犯罪仍然是轻罪,并非无罪。

贺锦丽被污名化的谣言有哪些?

贺锦丽被污名化的谣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说她通过不正当手段上位,称她为‘小三’,但实际上她与旧金山资深政客布朗是公开交往,且布朗与妻子已分居多年;二是说她推动了加州的47号法案,导致治安恶化,但实际上47号法案只是将重罪和轻罪的界限从400美元提高到950美元,且其他州也有类似法律,并未导致治安恶化。

为什么谣言传播如此迅速?

谣言传播迅速是因为它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尤其是那些带有情绪化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共鸣和转发。谣言往往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小红书等传播,且很多谣言是从英文社区传到中文社区,再通过自媒体和公众号进一步扩散。

人工智能在假新闻传播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人工智能在假新闻传播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AI技术可以生成大量虚假信息,如合成视频和虚假新闻,极大降低了造谣成本;另一方面,AI也可以用于辟谣,通过自动化工具识别和追踪假新闻的传播路径,甚至开发聊天机器人来快速推送事实核查信息。

辟谣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辟谣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人性心理。人们倾向于相信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信息,而辟谣则往往违背这种心理预期。此外,谣言的传播速度远快于辟谣,且很多谣言通过AI技术生成,真假难辨,增加了辟谣的难度。

如何有效识别假新闻?

识别假新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区分观点和事实,观点无法核查,而事实可以通过可靠信源验证;2. 依靠常识和逻辑,明显不符合逻辑的内容很可能是谣言;3. 使用搜索引擎和事实核查网站如Snopes、FactCheck.org等,查看主流媒体是否有相关报道。

为什么右翼谣言比左翼谣言传播更广?

右翼谣言传播更广的原因在于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左翼谣言。右翼谣言往往涉及大选舞弊、移民问题、少数族裔等敏感话题,具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动摇人们对政府和制度的信任。而左翼谣言更多是误传或数据引用错误,危害性相对较小。

社交媒体平台在打击假新闻中应承担什么责任?

社交媒体平台在打击假新闻中应承担更多责任,但目前平台更多以盈利为目的,倾向于传播能带来流量的内容,而非事实核查。虽然一些平台在疫情期间和大选期间加强了监管,但整体上仍缺乏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假新闻的传播。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公众对假新闻的认知?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公众对假新闻的认知,可以开发人工智能工具来自动识别跨平台、跨语言的假新闻,并将事实核查信息快速推送到相关社区。例如,PL8与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尝试利用AI技术开发聊天机器人,帮助用户快速获取事实核查信息。

为什么辟谣工作如此艰难?

辟谣工作艰难的原因在于谣言传播基于人性,人们倾向于相信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信息,而辟谣则违背这种心理预期。此外,谣言的传播速度远快于辟谣,且很多谣言通过AI技术生成,真假难辨,增加了辟谣的难度。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假新闻在美国大选中的泛滥,以及如何识别和阻止假新闻的传播。嘉宾们分享了几个近期热度较高的假新闻案例,分析了其传播路径、类型和文化障碍,并探讨了辟谣面临的困难以及人工智能在假新闻辟谣中的作用。
  • 美国大选期间充斥着大量假新闻,尤其针对贺锦丽的污名化谣言甚嚣尘上。
  • 谣言的传播路径复杂,可能从英文社区传到中文社区,甚至进行全球传播。
  • 辟谣面临的挑战包括人性心理、文化障碍以及自媒体的推波助澜。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有请了我们合作多年的两位在辟谣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朋友Moreless微子一起来探讨华人圈的探讨了假新闻的现状、传播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针对亚裔和华人社区的谣言。

**Moreless:**IT从业者,独立撰稿人,曾经给端传媒、vice中国写稿,现在也给多家公众号写稿

**微子: **辟谣吧、公众号“正义补丁“ 和“美国华人杂谈”的创始人。辟谣吧是北美第一个中文事实核查网站,又华人权益促进会运营。

两外嘉宾首先研究了华人圈内信息传播的渠道及其对谣言的影响,特别是关于加州“零元购”、变性手术的几个假新闻的传播路径。两位老师分别分析了谣言的类型、文化障碍以及自媒体在传播中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谣言与社会心理的关系以及情绪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辟谣面临的困难往往是人性心理在相信谣言和接受辟谣信息的挑战。 本次对话也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假新闻辟谣中的双重作用,包括一些针对亚裔社区的假新闻识别项目,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公众对假新闻的认知和参与。净化网络社会需要各界共同意识到打击假新闻的重要性,也需要政府和社交媒体平台企业承担起责任。

辟谣吧Piyaoba.org))是一个中文事实核查门户网站,旨在打击华裔美国人社区的谣言和假信息。“辟谣吧”在中文普通话中的意思是,“让我们做事实核查或澄清谣言”。我们提供中文资源和工具来帮助华裔美国人有效的打击谣言和假新闻,网站提供的资源包括实时假新闻警报、假新闻报告和深度的事实核查文章。读者也可以向网站报告他们看到的谣言或假新闻来建议我们做事实核查。

如果大家想要加入你们的cause,如何联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Co.insights: https://meedan.com/project/co-insights)

About Santa Clara University's AMICA: Alleviating Misinformation for Chinese Americans (paper - demo section)

https://dl.acm.org/doi/abs/10.1145/3539618.3591810)

03:06 假新闻的传播与识别

06:13 针对亚裔的假新闻

19:08 假新闻的传播路径、类型与文化障碍

35:50 辟谣的困难与人性心理

47:21 辟谣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53:23 人工智能与假新闻的双刃剑

以下内容是Moreless之前在媒体接受采访的内容

歪脑):美国大选中的华人事实核查员:抵抗谣言 有时就像“抵抗人性”一样无力

Wired): China’s WeChat Is a Hot New Venue for US Election Misinformation

以下内容是微子之前在媒体接受采访的内容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Their job is to combat Chinese-language misinformation. Inside this S.F. group’s operation

NBC news): These are the big election-related misinfo themes on Chinese-language social media

Ethnic Media Service) :How is AI Threatening Ethnic Voters?

卫报): Chinese Americans targeted with ‘misogynistic and insulting’ election mis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