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语:我发现,在互联网时代,原本分散的、影响范围有限的“傻子”们,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被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种“傻子共振”现象,使得不良信息迅速传播,并放大了认知偏差。算法就像一个饲养员,不断地给你喂食你喜欢的信息,让你沉浸在信息茧房中,最终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回音壁效应加剧了这种现象,人们在群体中互相肯定浅薄的认知,排斥不同的观点,使得理性的声音被压制。短视频通过刺激感官降低了人们的智商,算法则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来操控用户,最终让人觉得与自己三观一致的人才是全世界,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提出了三招:一是定期给自己喂毒,主动接触不同的观点,进行理性分析和批判;二是当个信息海王,主动拥抱异端,关注自己看着就烦的观点和博主,以此来保持警醒;三是给手机贴上封条,回归老年机模式,规定无手机时间,以此来重塑深度思考的能力。
会语:我深刻地认识到,算法推荐机制如同一个无形的牢笼,它精准地捕捉着我的喜好,源源不断地推送着我乐于接受的信息。起初,我沉浸在这种个性化的信息流中,感觉无比舒适和高效。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对不同观点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甚至开始排斥那些与我认知相悖的信息。我开始变得固执己见,难以接受新的事物和观点。我意识到,这种看似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实际上正在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的思维模式,让我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开始尝试主动打破这种信息茧房,有意识地去接触一些我原本不感兴趣甚至反感的观点。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但我逐渐发现,通过批判性地思考不同的观点,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也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我开始主动关注一些与我观点相左的博主,虽然他们的言论常常让我感到不适,但他们的存在提醒着我,世界是多元的,我的认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开始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尝试回归传统的阅读方式,让自己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思考。通过这些努力,我逐渐摆脱了算法的控制,重新掌握了思考的主动权。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