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Alok Kanodja: 我认为幸福不是我们可以教导的东西。我们常常将幸福与对未来的期许、找到真爱或实现目标联系起来,但这些并不总是带来幸福。离婚率高达50%,人会变,关系也可能并非你想象的那样。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和创造方式缺乏理解,因为我们没有对幸福进行技术性、神经科学层面的定义。我们忘记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因此无法持续地创造幸福。
但实际上,我们对幸福的本质了如指掌。幸福的本质与外在环境无关,它可以通过理解和创造来获得。幸福并非来自物质或目标本身,而是来自对这些东西的追求过程中的体验。如果幸福来自物体本身,那么每次接触该物体都会带来相同程度的快乐,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较并非唯一偷走快乐的因素,理解比较如何影响快乐,有助于理解快乐的本质。人们对追剧、游戏、毒品、性甚至睡眠的渴望,实际上是对内心的平静的渴望。正念的本质是清空思想,而非填充思想。
幸福的本质是专注,当我们专注于一项活动时,就会感到快乐。我们依赖外部事物来达到专注,导致思想薄弱,无法自主专注。无聊是一种思想分散的状态,是幸福的反义词,人们非常讨厌无聊。人们在吃饭时看电视,是为了避免在进食时思想分散而感到无聊。
外界的干扰会破坏专注,从而破坏幸福感。所有精神疾病的共同点都是思想波动过多,而专注可以缓解这些疾病。我们都有轻微的强迫症倾向,通过一些行为来逃避负面情绪。
想要获得持久的幸福,需要从内心深处进行改变。冥想并非幸福的答案,但它可以训练我们专注,从而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学习忍受无聊可以提高幸福感,建议进行接地练习来训练这种能力。学习忍受无聊,允许想法出现和消失,可以提高幸福感。
挥之不去的想法会破坏幸福感,这些想法通常与未完成的任务或目标有关。挥之不去的想法通常是关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解决这些想法的办法是完成这些事情。想要获得平静,就必须完成那些挥之不去的想法所对应的任务,完成任务本身并非带来快乐,而是消除这些想法,让你能够专注于当下。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