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触,如何在梦里做一场梦/催眠师带我们修补那些原生创伤

触,如何在梦里做一场梦/催眠师带我们修补那些原生创伤

2023/12/19
logo of podcast 迷瞪一下

迷瞪一下

Shownotes Transcript

第七集07:触,如何在梦里做一场梦/催眠师带我们修补那些原生创伤

  • 整篇音乐:金刚铠甲心咒/作者:希阿荣博、左小祖、一男/专辑:《金刚萨埵》

金刚铠甲心咒

歌词:

嗡巴玛夏瓦热 帕的南巴修

纳嘎南达雅塔 萨瓦沃热达

哈纳哈纳班贼纳

阿恰阿恰索哈

忿怒莲师金刚铠甲心咒:对治百邪千毒,疾疫不临的极密法

  • “受”是去接受对象,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为受所触发,爱就生起,所以称作“以受为缘而有爱”。接着可以发现作为受的生起条件的“触”,触是在认识上的主观与客观的接触,识(主观)、境(客观)、根(感官)三者的和合称作触,这是使知觉触发的心的力量,所以说“以触为缘而有受”。

朋友介绍:李楚凡(🍠OMNI 专职催眠师|李楚凡)

1:44 中医家属去学催眠启发了我

6:38 自小就是灵性敏感体质

7:12  我天生可以感应到了丰富的画面

8:20 第一次催眠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不喜欢“做老大”

12:29 催眠唤醒埋藏在潜意识里的长期记忆

14:38 中国人对催眠有很多刻板误解

15:48 催眠、塔罗、占星、西塔等都是可以疗愈的工具,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并去坚信它。

18:00 催眠的客户性别比例悬殊很大

20:30 案例1 1有处女情结的19岁男孩

26:04 催眠师的意识会不会参与到催眠过程中

26:46 案例2 重度产后抑郁的年轻妈妈曾经被妈妈严重伤害过

32:05 案例3 漂亮的年轻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没有爱

34:22 是被催眠者自己借助催眠治愈了自己。

34:40 催眠是服务行业,催眠师是服务者。

38:09 不容易被催眠成功是不是有“小我”在自己封闭

43:39  催眠是否成功取对于是否解决了心理的问题

45:41 为什么东、西方催眠师的催眠结果很不相同

48:18观想、显化和梦境有区别吗

55:05 如果一些信条对你限制太多,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59:29 在催眠中见到过外星生命

1:00:29 催眠可以帮助肿瘤患者吗

1:03:28 催眠帮助的儿童心理问题

1:10:20 去做催眠这件事情让我回到本来的样子

忘了或者补充的内容

—电影也是一种催眠,用情节引导我们体验跌宕起伏的人生,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感知美好,一起经历沧桑。

—《阿含经》中给缘起下的定义是:“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意思是说:宇宙之间,没有独立存在的事物,全是许多因素条件、彼此间关系的生起与存在。任何事物,全是互相依赖、互相支持而生起存在的。

—催眠是运用我们大脑的一个脑波转换原理。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脑波状态大概就四种。​一、第一个脑波层次:beta波。你现在正在看我朋友圈的那种完全清醒的状态,我们叫贝塔波状态。频率在12—30赫兹。​二、第二个脑波层次:alpha波。比如说你在冥想打坐。或者是你专心在做一个项目,你会发现这个时候别人在叫你,你是听不到的。那就是浅层次的阿尔法波状态,频率是8—12赫兹。​三、第三个脑波层次:theta波。这是我们量子催眠所在的一个工作领域。频率是4—8赫兹。一种深沉的,平静的,宁静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这个脑波状态是我们每天睡觉前和醒来后经过的短暂的一种脑波状态。我们的催眠技术就可以维持这个状态2—3小时,也许更久,因人而异。​四、第四个脑波层次:delta波。1.5—4赫兹。当我们在德尔塔脑波状态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事呢?我们睡着了。

—催眠对癌症的认定:压抑的愤怒

我们潜意识的对疾病会发送一些信号,相应的部位发送相应的信息 唐东嘉波尊者防地震咒轮

——愿众生远离自然灾害病痛疾苦

附:

唐东嘉波尊者防地震咒轮

地水火風大種之障礙,

值遇可佈暫借之幻身,

心無二意無疑做祈請,

烏堅具四大種之天女,

於大種本地息滅無疑,

於烏堅蓮花生做祈請,

加持所想任運自然成,

( 古魯猛力名咒):

嗡啊吽,阿茲尼茲,拿摩帕咖哇得吽吽呸!

( 地藏陀羅尼咒): 嗡鬆叭尼鬆趴,哈日阿雜日阿,馬哈巴夏馬如搭,阿摩卡班雜薩埵梭哈! 『四尊合一防疫护轮』

🟦🟨🟥🟪药师佛、金刚铠甲、忿怒莲师金刚铠甲、三密续叶衣佛母、贝玛林巴传承叶衣佛母之组合咒轮。

About 迷瞪一下 Me Deng(故意的英文+拼音,别让我改)  radio:

这是倒数第94期,每期节目我们邀请一些朋友聊聊,

关注大家的焦虑,自我重建,青中年的我们是用什么角度看待世界,看待工作,看待生活,看待家庭。

只是分享,不给意见,不推崇理念,不因为恐惧而制造焦虑。 入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