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圣财,神仙对谈高纬度👁财富观/黄财神聚宝盆招财秘籍㊙️/布施招财无漏法/内&外财💰毒善净圣财/📚误解的财富观‼️

圣财,神仙对谈高纬度👁财富观/黄财神聚宝盆招财秘籍㊙️/布施招财无漏法/内&外财💰毒善净圣财/📚误解的财富观‼️

2025/6/24
logo of podcast 迷瞪一下

迷瞪一下

AI Chapters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第八十六集: 圣财,神仙对谈高纬度👁财富观/黄财神聚宝盆招财法秘籍㊙️/无钱布施招财挣钱无漏/内财外财💰毒财善财净财圣财/📚我们误解的那些财富观和招财法‼️/快速积攒福报消费观

㊙️最后附送高能量对谈彩蛋,别走开,听👂🏻到最后有惊喜 圣财:七圣财,也叫七德财、七法财,是七种殊胜的圣法:信、戒、闻、惭、愧、舍、慧。释迦牟尼佛在《宝积经》等经典中都讲到七圣财。 “七圣财”里面第一个是信财,信仰智慧、信仰佛陀、信仰真理,这是一种人生的财富。信心,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

佛陀也曾说,弟子们对我的教言,不要因为我是佛陀就全盘接收,你可以进行再三观察,就像锤炼黄金一样,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得到纯正无杂的正见。

通过凡夫坚定的信心,佛陀果地的功德才能印现到我们的心里,从而把我们内在本性的法身引发出来。佛就在你的信心里,极乐世界也在你的信心里,一念信心就能超越十万亿佛土。更多)

🧡明天藏历四月(萨嘎月)三十 释迦摩尼佛节日 

  • 音乐🎵:《黄财神心咒(嘻哈版)》/作者:未歌VIGO

歌词:嗡、臧巴拉、杂棱扎耶、梭哈

🎵:《黄财神心咒(希阿荣博堪布)》/作者:

《黄财神ZAMBALA(电子版)》/作者:林歌儿

  • 本期朋友:净缘居士 电影编剧/制片人/兼职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善基金副秘书长

00:02:25 修行人的财富观:黄财神修法的显化与智慧提升    

00:07:06内财和外财之别

00:14:35通过愿力和福德转变命运的真实案例

00:18:54探讨布施与改运的哲学对话

00:23:22真心随喜与布施的修行之道

00:27:29布施与财富积累的关系及误区

00:34:07慈善与布施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00:39:08财富观与不良商业行为的影响

00:42:11导致财富流失的四大行为习惯

00:44:36台湾首富的衰败教训与财富伦理探讨

00:48:13佛教财神信仰与因果报应

00:59:30黄财神的信仰与财富生发之道

01:10:45通过善财和净财行为提升自我与社会福祉

01:10:56放生与布施的正确方法和意义

01:08:41佛教视角下的慈善行为与心态调整

01:11:00从创化到高维智慧:刘峰老师的观点及影响

01:13:29赌王家族财富来源与烟草行业的影响

01:17:51家族与社会共业的因果与忏悔

01:21:53三维世界崩塌与业力因果的思考

  • 本期彩蛋🎁集锦汇集

财富的内在本质财富不仅限于金钱,还包括爱、智慧和更高维度的能量。

高维能量与财富的关系高维能量通过内在智慧显化为外在财富。爱在三维空间是最大能量,但在高维中表现为慈悲。

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人类因妄想和执着而局限于低维认知,无法感知更高维度的存在。这种局限导致无法连接宇宙全息能量,形成业障。

开启财富的方法颠覆内在有限认知,打开内在能量通道。通过消业过程,发现并颠覆深藏的认知障碍。

创化与吸引力法则创化是在内在构建结构并将其投影到外在世界。吸引力法则是外求的表现,属于浮杂,而非真正的内在创造。

回归高维的硅藏硅藏指回归高维,拥有无限可能的能量结构。归藏意为传承,但其内容无法完全用结构表达。

财富显化的验证发财的显化只是验证内在能量的一种方式。不执着于结果,理解财富为生命本质的验证工具。

现代社会的问题人类集体异化,将追逐有形财富作为生命目标。投资和资本关注盈利而非事情本身的价值。

福报的呈现福报分为三个层面,最高层为圣财,即对财富无欲求。超越低维状态,追求更珍贵、圆满、富饶的事物。

财运与命运运指时间轴上的能量分布,与个人灵魂能量结构重叠构成命运。虚拟经济和量子技术处于有形与无形的临界点,带来新的机会。

觉醒与超越觉醒的生命能够超越三维,进入更高的境界。在此境界中,显化随机且应运而生,财富源源不断。

持续觉醒的重要性持续觉醒是生命的刚性需求,提升维度和生命序列。证明提升的方式包括摆脱过去的痛苦和仇恨,身边人逐渐成为高人。

  • 忘记和补充的内容:

黄财神手机桌面

慈诚罗珠堪布:佛教徒要不要去挣钱呢?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生活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佛认为,佛教徒应以自己,所处时代的普通生活水平为准绳,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佛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正常生活。

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挣钱了呢?可以挣钱,但要掌握好如何看待钱财的问题。

无论是自己挣的钱,或者是修学菩萨道的出家人,接受别人供养所得的钱,都要知道这些钱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众生,自己只是帮众生管理和分配这些钱而已,哪里需要做善事,就把钱送到哪里。

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则即使是在家的修行人,也可以去挣超过,正常生活水准以外的钱;

如果缺乏了这种态度,则无论是出家人接受别人的供养,还是在家人去挣,超出标准生活之外的钱,都违背了少欲知足的原则,故而永远都不会幸福。👁)

下月高能量开营时间关注群通知,更多财富知识👁↓

更多入群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