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化石探秘──香港的遠古生物 (下) / 講者: 龍德駿 (古生物化石工作者)

化石探秘──香港的遠古生物 (下) / 講者: 龍德駿 (古生物化石工作者)

2025/1/12
logo of podcast 大學堂

大學堂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本段介紹了在香港大埔馬屎州發現的二疊紀海洋生物化石,包括海百合和苔蘚蟲,並比較了馬屎州化石與亞洲其他地區化石的區別。
  • 大埔馬屎州發現二疊紀海洋生物化石
  • 化石以海洋生物和貝殼類動物為主
  • 海百合和苔蘚蟲的介紹
  • 馬屎州化石與亞洲其他地區化石的比較

Shownotes Transcript

文學歷史哲學商業工程藝術音樂隨時隨地穿梭大學電台捕捉智慧光芒

大家好 欢迎星期日晚收听由香港电台文教组制作的节目《大学堂》我是李秋婷香港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至泥盘几时期即是距离现在大约 4 亿 1000 万至 3 亿 6000 万年前

2024 年底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公布在香港地質公園內的赤洲發現恐龍化石專家初步認為化石屬於白岳紀時期即距離現在大約 1 億 4500 萬至 6600 萬年前

不僅恐龍過去香港的古生物學家曾經發現過不同生物的化石從最早的泥盆紀到白岳紀甚至更晚期都有上一集我們主要認識過去在船灣淡水湖發現到的化石其中一個更被認為是推前香港地層歷史的重大發現

今天我們繼續重溫由香港地質公園舉辦在 2024 年 12 月 7 日舉行的古生物公眾講座系列的其中一場講座「化石探秘:香港的遠古生物」講者是香港古生物化石工作者龍德俊他會和我們介紹更多在香港發現到的化石

上集主要介紹泥盆紀時期的化石今集龍德俊就會從二疊紀開始說起二疊紀時期即是大約 2 億 8 千萬年前的時間以沙岩、粉沙岩和泥岩為主位於大埔的馬屎州是其中一個保存到二疊紀時期化石的地方當地所找到的化石以海洋生物和貝殼類動物為主

隆德俊先介绍海伯俠和台险虫什么是海伯俠?海伯俠不是花,是动物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像蕩花一样通常在山湖附近,潜水也会看到蕩花一样它有些劲,它会变成圆形状的螺丝这就是它的劲部

台蜃蟲亦非常漂亮 台蜃蟲亦不是植物雖然有台蜃的字 但屬於海洋的無脊椎動物 史前有很多

台蜃蟲大部分都是網狀 上面佈滿很多網狀的東西可以留意一下網狀的就是台蜃蟲 亦保存了海伯俠 例如對花的海伯俠另外就是腕足類 腕足類是一種大學的海洋生物史前有很多 史前大量存在腕足類現代只有很少 現在是雙殼類為主 腕足類很少它跟雙殼類很像 但上下不對稱

位於馬史州附近的亞洲都可以找到二疊紀時期的化石由於位置相近不少人認為亞洲的化石與馬史州有關但隆德進認為馬史州的化石主要屬於海洋生物而亞洲的化石主要屬於植物認為兩個地方的環境並不一樣

二疊己時期之後隆德進就介紹諸羅己時期即距離現在大約 2 億零 130 萬年至 1 億 4500 萬年前或許你會問二疊己之後不是到三疊己之後才到諸羅己嗎

其實到目前香港都未找到三疊紀時期的化石或岩石所以在香港的地層歷史上是不存在三疊紀時期雖然香港有不少珠羅紀時期的地層但專家推斷當時香港是海洋環境被海水淹浸所以很難找到這個時期的恐龍化石主要都是以海洋生物和植物為主

大澳亦是其中一個侏羅紀時期的地層大澳這個地層是稍為晚一點亦是少數香港侏羅紀時期的陸上沉積甚麼是陸上?是陸地環境形成的剛才提到的侏羅紀早期海洋很難找到恐龍化石但原來侏羅紀時期有少部分地方是有陸上環境保留下來的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其中一個地方就是大澳大澳是獨立自己叫大澳祖是晚剛才那個

赤梅海峽早 1000 万年左右以粉沙岩和沙岩为主暂时只找到植物化石海边就会见到这些沉积岩走出去很漂亮的有些是粉红色可能是一些铁质

在这里找到的植物化石就是一些叶子,这就是学名香茄乙乳叶分类来说是属于裸子植物,即是苏铁那种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叶子不同,就是尖一点,易认一点

暫時找到植物,會否有陸地的其他生物呢?有機會的。有植物即是有些叢林的環境,自然有其他生態,會否有些小型恐龍,或是識飛的恐龍呢?不知道,可能有的。荔枝莊,是另一個找到侏羅紀時期化石的地方,不過當時發現到當中奧秘的,原來是一位大學生。

荔枝莊是屬於自己的一個 formation 荔枝莊組含有營灰癌,營灰癌即是火山灰另外亦有沉營灰癌,即是火山灰夾雜正常的沉積物所以有時會在這些夾雜火山灰沉積物內有化石另外亦有粉沙癌,粉沙癌有很多種

年代是侏羅紀萬期 大約一億五千萬年前左右發現到乳化石和植物化石在 2014 年 我們地質學會其中一個委員會當年是學生 叫謝子琪在港大讀書時 在許士芬地質博物館的館藏找到這個化石標本而這個化石標本是採集自荔枝莊的他很幸運地 這麼好的化石放在這裡這麼久沒有人研究

當時他也很有意義

發現原來這個化骸石屬於 1 億 4700 萬年前侏羅紀萬期的狼鰭魚叫做富狼鰭魚不是新品種來的 但將富狼鰭魚以往在古生物界生活時代推前了 3000 萬年以往在大陸發現的富狼鰭魚都是在八惡紀時期這個發現也是香港第一個發現恐龍年代的脊椎動物

朱羅紀時期後就輪到白岳紀時期學者推斷香港早前發現的恐龍化石就是屬於這個時期隆德晉說過去西貢都可以找到不少屬於白岳紀時期的化石

到八月多 八月多地层香港也不少其中一个发石藏量比较丰富就是西贡的章上属于浅水湾群这个形成叫浅水湾群以沙岩、粉沙岩和泥岩为主粗一点的岩石质要粗一点要上去几次要走很远的那块核都很难去年代八月多早期一亿四千万年前找到很多发石找到很多很漂亮的植物 有些是蕨类

有些是裸子植物,尖的那些都是裸子植物很多敲出来两边对开的,这个也是两边对开的,看到吗?两边对称,像一把扇一样这张照片都是恐龙年代的地层有机会找到其他东西也不一定,不过不要再破坏了,因为现在的地层没多少了

至於最年輕的地層,就是位於東平洲,屬於此新世的地層,即距離現在大約 5500 萬年。這個位置的化石,主要以昆蟲和植物為主。其實每一種都會有機會找到化石。比較出名的就是耕流石,傳聞有一個很大的植物,很多人都說耕流石是一個很大的植物化石。

但真的化石也有很多 因為東平洲找到很多植物衰蝕

很多碎屑的你隨意在岩石都會看到為什麼通平洲的化石會這麼碎散呢就算找到其他昆蟲也是相信當時化石形成的環境不是原地埋藏不是原地埋藏是經過搬運什麼叫搬運呢?是大自然的搬運可能經過溪流或者衝到某個湖然後再沉積所以會發現很大量的化石但很碎的

亦發現過很多昆蟲甚至是新品種原來香港很多化石都有新品種除了我們剛才說的香港菊石、楊氏、香港乳之外原來還有很多化石都是香港新找到的種名其中一個是甲蟲新屬種這是同次木即蟬都是新的蟬類昆蟲新物種另外亦有植物

所以東平洲大致上是發現到這些花石暫時沒有發現過很大型的東西另外東平洲也發現過很多圓形的東西很多在古生物學中叫做石果有個學名叫石果但這個名字不是真真正正生物的確定物種它可能是種子也可能是果實

很多這種圓形的東西也統稱為石果在二、三十年前的時候國內專家研究過、分析過相信是這種化石透過化石我們可以認識更多香港獨有品種的生物龍德進介紹其中一種這個就是其中一種階型類在船灣探水湖

黎盤紀的黃竹角最穩得很大量的戒型類 叫豆石正式學名 生物學名叫戒型類是屬於甲殼動物 兩塊殼像豆一樣身體包在殼內 大小通常非常細 1cm 以內 很容易看漏眼但很多時候發現會有很多粒

香港發現過的芥蠅類超過 20 種其中有兩個是新種香港似豆食芥蠅及回歸假粗藏芥蠅因為當年回歸時找的這兩個就是當年專家認為是新品種所以原來都是新品種介紹完香港過去找到的化石龍德進介紹自己化石清修方面的工作

化石從挖掘、清理到修復每一個步驟都很講究龍德進就說到一次同時任土木工程拓展處香港地質調查組高級土力工程師鄧麗君博士合作也分享當時發現化石之後的工作

當時發現了 阿龍 看看吧 是的 很硬這個就是我一看就知道是谷石 凸了這麼多觀察力很重要 如果不懂就以為是石頭你不要以為鑿這個石塊石出來很容易埋藏在岩石裏面要鑿出來很難如果你技術不好就只鑿到這個釘可以簡單地敲碎釘 但我們要盡量成鑠

盡量保存大塊的產品出來要想辦法如何將它在地層取出有時下一集不會有鑽、電動、鋸毛我用了一個多小時到手都損了我才將它取出,拿出這塊硬實要回去做清理,我回去工作室做一些準備這次可以用電動工具,我們稱為氣動筆

這個不是鑽,不要以為是電鑽,不要以為用家中鑽牆的鑽去清化石不同,不對清化石的原理不是用鑽動,而是震動,用一種氣壓一種很高頻的震動去震碎岩石所以並不是用鑽牆的鑽,鑽牆一鑽會很滑

我慢慢用工具清理 用了幾天時間除了技術外 清理法則也要花心思因為是很枯燥的 聲音的震盪聲音是很高頻的聲音 所以一邊做一邊辛苦有時會震到位置 把整塊拉開

有時候都會用手動工具 兩樣都會用有時候都會用針去剔要很小心 因為如果你的力水太大就會撞到化石上會破壞 又會無法還原這要很細心 也要憑經驗哪些位置用力 哪些位置是打斜落還是摔下去 都要講經驗

電動筆的好處是比手用的快很多一按下去就能把硬碎的東西都打開 非常爽口我們手工的人很享受這種清理法外國是有

清理化石修復師專門做這些外國真的有的 我們有些朋友專門做這些在博物館或私人幫收藏器有些人找到化石不懂清理 他們幫人清理每個小時計算錢 不便宜的你不要以為這個職業賺不到錢 不是的一個小時幾十美元

但清理化石隨時用幾十小時或幾個星期時計算一下可能比買化石還要貴所以清理化石是一個很專業的工作清理完後就這樣 是否很漂亮

雖然谷石不是很完整的局部,但我已經盡力在野外拿到多少出來就多少還好,很小心保留了一個帽子這個帽子沒有破壞,因為蓋著原本的帽子很多時候都會破壞,所以保留了一個帽子

有電動工具當然可以減省部分工夫,但隆德俊會根據岩石的情況而判斷用哪種方法清理化石,有時候都會寧願選擇人手處理。因為深涌的岩石是泥岩,我們找出來的時候整塊化石已經散了,在海邊的,保存狀況一般般,已經散了。

需要幾天時間修復還要清理因為它原本是被岩石包著的我們要用不同工具去清理本來可以用電動工具我不敢用,為什麼呢?因為它很脆弱和有裂痕如果用電動筆,那種叫做氣動筆因為氣動筆是高頻震的我們怕震爛,所以只可以用手動手動做就很辛苦慢慢挑走岩石

用了幾天時間修復完再加固,看到顏色很漂亮我們做一些塗抹加固,散的地方做支撐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古生物化石工作者的工作龍德進曾經拍片紀錄化石從挖掘、清理到修復的工作希望日後可以成為教材之一

他说,现时大部分被发现的化石都会送到不同的博物馆,希望日后有更多博物馆可以展出化石给市民欣赏,或者邀请专家进一步研究化石,发掘更多史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