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偉:我認為生命起源於地球本身,並非來自外太空。地球早期大氣中存在各種氣體,例如水蒸氣、甲烷和氨氣等,這些氣體在高能量輻射(例如閃電、紫外線和隕石撞擊)的作用下,可以結合形成更複雜的有機分子,例如氨基酸。氨基酸進一步結合形成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基礎。例如,血紅蛋白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它負責將氧氣運輸到身體各個器官。酶也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它可以催化各種化學反應,例如消化食物。唾液中就含有澱粉酶,可以將澱粉分解成更簡單的糖。此外,DNA和RNA是攜帶遺傳信息的核酸,它們也是由有機分子組成的。總之,地球早期環境為生命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通過能量的驅動,無機物可以轉化為有機物,最終形成生命。米勒-尤里實驗就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在實驗室中模擬了早期地球的環境,成功合成了氨基酸等有機分子。
邱澄峰:關於生命起源,存在兩種主要的假說:自然發生論和胚種論。自然發生論認為生命可以由非生命物質自然產生,這其中又分為有機物起源和無機物起源兩種觀點。有機物起源論認為生命需要有機物,例如氨基酸,來合成;而無機物起源論則認為在特定條件下,無機物可以轉化為有機物,最終形成生命。奧巴林-霍爾丹假說(原子湯理論)認為早期地球大氣中的有機分子在能量作用下形成,而原始湯理論則認為有機化合物可能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形成。米勒-尤里實驗支持了無機物可以合成有機物的觀點。然而,自然發生論是一個假說,目前科學界並不完全接受。胚種論則認為生命可能起源於宇宙其他地方,並通過隕石、彗星等途徑傳播到地球。一些探測器在小行星和彗星上發現了氨基酸分子,這為胚種論提供了證據。此外,一些地球生命具有抵抗太空環境的能力,也支持了胚種論。但是,目前缺乏直接證據來支持胚種論。總之,生命起源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揭開其神秘面紗。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