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香港第三次經濟轉型之路  (上) / 講者: 鄧希煒教授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

香港第三次經濟轉型之路 (上) / 講者: 鄧希煒教授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

2025/1/19
logo of podcast 大學堂

大學堂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李秋婷
鄧希偉
Topics
李秋婷: 作為節目主持人,我總結了鄧教授關於香港經濟三次轉型的觀點,從最初的漁村轉型為轉口港,再到輕工業中心,最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每一次轉型都伴隨著挑戰與機遇,而當前香港面臨著第三次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 鄧教授深入分析了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特別是去全球化趨勢對香港的影響。他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部分國家對國際經濟互動產生懷疑,導致全球經濟進入去全球化階段。這種趨勢與歷史上的去全球化時期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鄧教授回顧了歷史上四代經濟思想的演變,從二戰後的政府主導工業化,到80年代的華盛頓共識,再到千禧年以來的全球供應鏈擴張,以及當前的慢全球化。他認為,全球化的發展既促進了大公司的創新和壟斷,也導致了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 針對香港的經濟轉型,鄧教授指出,香港過度依賴金融和相關專業服務,導致經濟不穩定,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他認為,香港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方向,不能僅僅依賴金融業。 此外,鄧教授還提到了積極不干預政策的利弊,以及產業政策在不同國家和時期的應用。他認為,香港需要在平衡安全和經濟發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積極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才能在第三次經濟轉型中抓住機遇。 鄧希偉: 作為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我從全球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了香港經濟轉型的歷程和挑戰。我認為,當前全球經濟正經歷去全球化階段,部分國家對國際經濟互動產生懷疑,這對香港這樣一個開放型的小型經濟體帶來重大挑戰。 香港經濟經歷了三次轉型:從漁村到轉口港,再到輕工業中心,最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每一次轉型都伴隨著挑戰與機遇。而現在,我們正處於第三次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我認為,香港過度依賴金融和相關專業服務,導致經濟不穩定,貧富差距擴大,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因此,香港需要積極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方向,不能僅僅依賴金融業。 在全球化和去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積極不干預”政策的利弊,以及產業政策在不同國家和時期的應用。我認為,香港需要在平衡安全和經濟發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積極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才能在第三次經濟轉型中抓住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我們需要充分利用一國兩制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優勢,積極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才能更好地實現香港的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