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字典、課本和報刊:晚清嶺南文人的港澳留學和洋文學習 (下) / 講者: 葉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中國課程)

字典、課本和報刊:晚清嶺南文人的港澳留學和洋文學習 (下) / 講者: 葉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中國課程)

2025/3/23
logo of podcast 大學堂

大學堂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 欢迎收听由香港电台文教组制作的节目《大学堂》我是李秋婷

在晚清 有不少嶺南學子來到香港和澳門初次學習洋文 接觸西學令香港和澳門成為商語字典 洋文課本報紙雜誌等新式讀物的發源地和傳播樞紐

晚清時期的雙語字典都是以粵語輔助學習簡單的英文詞彙和短句但不同的編者會採用自己認為最適合的系統而修錄的語句都反映出這本字典所面向的受眾到後來嶺南文人要學習英文除了用字典之外還可以用教科書這一切都源於當時的雙語奇才「曠奇照」

今天我們繼續重溫由香港公共圖書館以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合辦在 2024 年 11 月 23 日舉行的「嶺南文化與世界」公開講座系列 2024「斯文嶺南」其中一場講座字典:課本和報刊 晚清嶺南文人的港澳留學和洋文學習

講者是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中國課程的葉家博士今集他會從《礦奇照》編著的字典、課本和報刊認識這位曾在海外發展的洋人如何從洋務、英文教育和報業為國家作出貢獻

鄺奇照至少已接觸洋文小時候跟隨家族到珠江南岸營商第一次學習洋文 1862 年入讀香港中央書院即今日的黃隱書院他曾在 1875 年出國帶學生遠赴美國留學希望這班學生可以在海外學習科學、國際法律了解西方文化和其他國家的國情

而自己擔任幼童出洋事業局讀學兼翻譯他在任期結束後繼續留在美國撰寫英文教材以及其他地方有關地理和民族的圖書直至 1883 年才回流中國

1887 年出版的《華英字典集成》是晚清時期相語字典的經典編者就是鄺其照這本字典一共有三個版本最初是 1868 年的《字典集成》後來經過修訂再先後在 1875 年和 1887 年推出第二版《字典集成》和第三版《華英字典集成》

業家首先分享字典集成藏本的相片他發現裏面部分頁數穿了洞而似分刻的跡象加上藏本上面的字跡他認為這本字典和上一集提到的英語集傳不同在當時應該有不少人使用

有人用過它不是沒有開過這本書它是有被人遣過的不單止如此除了它有被使用的痕跡之外還有細讀的痕跡我們發現在短語文句中

至少是持有這本書的書主他有記錄過哪些句子他覺得可以再好一點例如「你在哪處來」英文鄺記之說 From whence came you

這是很古舊的英文不像是口語會經常用到 With whom do you dwell?這個也很有名所以使用的人覺得或者可能太過文雅語形不太適宜我們用短句答問他又說其實

「你從哪裡來的?」已經可以了「你生活的朋友是誰?」會比較好所以有一個很悉心去研讀這本書的讀者至少我們起碼有這個就表明這本書起碼在證據上是比較容易接觸的

有些地方,細心的讀者還會幫她修正譬如編寫說有一件事好而且香應該是指一是茶一是酒即是在語境上 It is excellent and smell 大家都會感覺到這應該是指反面的東西 Something smells 就是那件事不可聞所以讀者就幫她改成 Hassel

「Pleasant smell」,我幫她改版,很認真地研讀整個問答其實字典的詞條本身有很多修訂的痕跡字典集成和想集提到的字典有一點不同雖然同樣有中文解釋和英文字句但沒有再用粵語去教讀音字典內有一個部分叫做華英語句收錄日常用到的句子

業家留意到除了經商用到的語句之外礦旗照還加入學生去到書店買書用到的語句教導學生如何與老師溝通甚至連婢女、剛剛到部的勞工需要學習的句子都一一收錄可見礦旗照已經預示到越來越多人需要學習英語業家也從其他部分留意到這本字典的受眾

雜誌有 50 類有賣一些我們之前沒有看到的兵器文房四寶還有很重要的就是一些奢侈品象牙、手飾這些都有

她的詞彙的闊度大了很多而她的句語部分亦多了這些元素例如是一些侍從、水手、苦力、學生這一類功夫的關切人群她是特別照顧這一類人需要甚麼英文對答

而且這本書有一個勸世民最後也希望有一些道德的價值所以會有一些一般行為的準則與宗教完全沒有關係它只是一些交友的準則或者要愛惜你的父母要尊敬先生這些勸世民如果一個很成熟的人是否需要看這些呢?

所以他編字典時可能心中已經有一個比較年輕的群體這個可以當作是一個獨特的教本是看天的 1868 年第一版字典集團收錄大約八千條一共五十類的詞彙到了 1875 年推出的第二版再增加大約四千個詞彙另外還有《華英通商條例》的中英對照《水情輪路紀略》等等比較知識性的內容

業家形容這個修訂令到字典集成變得像一本百科傳書般而在第三版《華英字典集成》的序入面業家就留意到礦奇照修訂字典時的想法

在 1887 年第三版的時候,他就說沒有想過他的第一冊字典會有這麼多人看得出大家需要和欣賞這類型的著作這是他 1887 年回顧 168 年的第一版原來是被他想像中要收得的這個我相信是鼓勵了他,激發了他有第二版

他在《1887 年》第三版的序中說過他這次編第二版的時候就知道字典其實是學英文的中國學生需要比其他人多所以他的編輯的時候都會將這些年輕的群體放在他優先的手中

所以之前那幾版, 頭一、二版都非常受歡迎所以不妨再做第三版吧應該工作都很忙的

上海在美國然後再回來廣東這個轉折的過程中他都編得到三部字典出來顯示到他對語文能力的培養業家覺得 187 年推出的第三版《華英字典集成》特別之處在於礦期照在修訂的過程中動用在美國的人脈令到字典的資料更豐富增加出售字典的渠道

商人出身的鄺奇照已經猜到過程一點也不簡單包括豐富字典內容的過程需要參考美國的韋氏字典於是就透過大量書信來往和韋氏字典的偏贊人溝通其中一封是在 1879 年 8 月所寫

他爭取的理據是其實我那本字典在美國是沒有買過什麼的它主要都是三藩市第一個金山那裡有少許人買過然後有極少的流出是去了 New Orleans、New York 和 Newmarket 的借貸而且我只是給中國人用所以不會影響到你國家裡面學英文的受眾

然後他又說其實我的書本還可以讓人學習中文因為有些在那裡出生的華人可能中文程度不太好所以他反而要用英文去學中文這一切都代表我的字典和韋氏字典是不衝突的以及他做了一個承諾就是他說我的字典第三版將會做到非常貴所以貴得來就會很少人買

所以你讓我用你的詞條而我去認識你你有一個授權我們兩個都沒有衝突這些事情他都全部想好了他在書信裡面說得很清楚他的動機非常清晰也很有禮貌所以這也顯示了他一些語言的功夫不要浪費時間直接指出和馬上主動處理問題令自己的項目可以行動

這不容易的因為你在美國一個廣東人出版一本英文字典是不尋常的而且你可能會受到一些市場的擠壓他是一個商人的背景他很清楚這件事有機會發生所以他預見到可能會有這些阻力一個就是同樣都是英文字典我怎樣去

為自己的項目合理化如何不影響別人的生計第二,我想擴充我的詞條我可能要用到更精準的定義我需要委事字典的資料如何爭取授權

這是很現代的想法如何在市場化中互惠互利如何處理蜂擬貨幣問題這些都是很現代的想法他主動提出在 1879 年至 1881 年之間他有很多的書信來往與韋氏字典的偏贊人爭取這件事

第三版《華英字典集成》新增了不少詞彙範圍更廣例如加入與弱勢社群有關的詞彙開始教導學生如何與老師形容自己的英文水平等等而從修錄詞彙上來看業家認為「礦棋照眼」中的教育有很多範疇

一般在傳統科舉的書院都是讀經的技藝書院就是 vocational college 是幫你就業的學一些實際的技巧大家都可以有一個生計、有一個旁生他覺得應該有學校專門訓練這件事

跟一個只是以士紳為面向的或者以中上層為面向的語言學習的設計是有點不同的他也看到只是在教育的體制之中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例如可以有一些叫講解館的東西專門給不懂字但是他懂得聽你可以用講解的方法去做一個口述的知識的傳播也有不同的層次的書館也有專門給女生讀的書館

更重要的是這是他從美國學回來的就是給聾啞的人士和失明的人士讀的書館他覺得應該都可以有所以它包含在新增的詞彙裡面這些很公益的事業在他回到廣州幫張之洞工作的時候他都有去推進

《礦奇照》其後還推出過英語課本和報刊 1885 年《礦奇照》編撰的英語繪畫課本面世裡面包含教案設想一課英文堂應該如何教業家留意到課文以簡單的單字帶動教授不同句子內容簡單

短句真的非常簡單由「I」開始的「I walk」「我行」就是用很簡單的句子慢慢去探索慢慢堆砌上一些比較複雜的結構從第一節到第十二節就是教一些簡單的字然後簡單的語句想起你在課堂中一個老師可以怎樣教一個學期、一個學年

我走之後他就以拳擊我一開始就有一些很暴力的例句跟他那個童子用刀割我的手指的設想有點相似他預想到用的人他是一個怎樣的年齡的人他會遇到怎樣的情境他會將這些想像放在他的詞書裏面

至於報刊方面 鄺麒照先後辦《匯報》、《述報》和《廣報》葉家認為雖然三份報紙已經與洋文學習無關但鄺麒照其實是希望透過報紙普及其他方面的知識和現代素養說到《匯報》葉家就介紹一封相當特別的讀者信

匯報要賺穩角金是不容易的所以他用一個方法去申明自己的立場他假裝有一個蘇州人寫了一封讀者信來有一個蘇州人寫信來說你的匯報真的辦得好一洗淫邪之風

以及在户上申报之前细成顶竹即是和新报和上海户报即是自行西报的中文班他们是三竹顶立的以往的记事 很多新闻纸都失实的是非颠倒所以令切报馆非常好

以為康政之舉所以副刊蘇軍來信其實應該沒有蘇軍因為沒有人會叫自己蘇州人所以他是扮演一個蘇州人去讚嘆廣東人在上海扮演的報紙很好

蘇州人說看到你們貴漢有這些內容我覺得非常可取包括要宣廣用報館去宣證令採風搖包括推廣《賣國公法》讓大家在公民社會、國際秩序中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新制器具的說明、繪圖立說、經濟之文這些內容都非常好

之後鄺麒照見到不同報紙的立場不一於是成立術報除了加入自己的立場之外亦列出不同報紙如何描述同一件事讓讀者自行解讀真相至於廣報葉家形容鄺麒照做了一件非常大膽的事

廣報很厲害,厲害在甚麼地方呢?就是它敢於一開始不是用《京報》、《宅錄》來做頭版大部份的報紙都有自己知道的一個必要就是頭版一定是留給《京報》、《宅錄》即是《北京雜誌》即是官方的一些宣佈做它的頭版但是廣報在創立的時候就建立了這個規矩就是頭版是留給本地新聞的

經報在第二頁才有這也顯示了一些鄺麒照在張志榮下的一些膽識其中一期說的是一些社會慘案或者是一些水陸交通的異常或者是一些天氣的異象或者是一些海盜的事件等等這些都是很地區的東西他就放在頭版所以顯示到他關注的人群已經是他報紙要速及的第一層

廣播的出售範圍更大幾乎可以說是與它的字典的壽宗闊闊同步我們看到廣播不僅在廣州出版很接近官府的商門底

同時它邁向香港、澳門、佛山、大樑、陳川、響山、台山、新會、江門這些我們都知道一定會有關係因為它的民營網絡在這地方為樞紐還有回到上海然後新加坡、安南即是越南小女宋即是菲律賓這個石龍應該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就是大英帝國的版圖下的一些城市它都有觸及

嚴格來說 商人出身的鄺奇照並不是一個傳統的文人對詩詞歌賦並不是那麼熟悉但他曾經在訪問中說過「我將自己的時間全部都投放在文字工作裡面」從編寫字典、課本到辦報刊他都認為自己在投入文字工作

能夠閱英雙語並用的礦棋照透過自己的力量協助華人接觸外國文字幫助有意留學的人吸收其他國家的知識成為近代中國從事英語教育的先驅者今集節目時間來到這裡約定大家下星期日晚上八點香港電台第一台的大學堂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