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AGI发展冲击下创业公司怎么办?中国AGI应用层创业大实话!

AGI发展冲击下创业公司怎么办?中国AGI应用层创业大实话!

2024/3/26
logo of podcast 火山石播客第一季

火山石播客第一季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其实很多 SaaS 软件就是卖诊断服务的就国内的因为诊断服务的整个的利润率是极高那它利润率可能到达 95%以上我现在特别特别后悔的一件事我们免费的服务提供了一年的时间之后财上的付费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没有信心觉得之前的那个状态可以收费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似乎是在拿个人的一个价值观去衡量你的一些商业手段但实际上这两件事本来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甚至它会导致你把本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从生态的成熟度来讲的话一定是海外更成熟影响我们或者对创业者的一些机会其实是在规则以外的一些机会

我们在山上看着星星在地上我们在春天中相互爱情我们在花里捡起花我们在湖里洗了脚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我们在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山上看着

我觉得这背后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下一场世界大战有一些人突然发现我不用跟你抢物理世界了我现在给你抢的是一个智能的空间

欢迎两位来到我们火山时播客这是一档闲聊味的商业创业型的节目我们今天聊的是中国 AGI 创业大使话今天请问的两位都是设计及市场营销这个细分赛道里面的那先请两位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叫王庆是布尔向亮的 CEO 我们公司主要是有两款产品吧一款产品是针对海外的 POG 的产品主要是为电商企业的一些小企业主合作 marketing 的一些 marketer 快速的去用 AI 的一些技术快速的制作营销短视频的一套吧系列的工具比如说你输入一个

或者输入一个脚本或者输入一些图片然后或者输入一些短的视频或者输入一个长视频我们都会快速的帮他去生成各种各样营销的一些短视频这个是我们海外做的一套 SaaS

同时我们在跨境电商的领域也会服务于各种正好出海的这种企业客户也用我们的工具去帮他们做内容主要是这两块业务我叫 Double 我是 Fabry 的 CEO 然后 Fabry 是一个也是面向这种设计师或者创意人群的一个在线的协作工具然后

然后我们的产品其实主要的形态是一个在线的白板和表格的一个组合现在在产品里面也有非常多的这种 AI 的工具从文本的到图像的来去帮助这种创意工作者能更快的完成他的这种想法落地的这样的一个过程然后现在的话我们在国内和海外也都有运营属于应该说是一个在白板领域专门服务于这种设计行业和设计人群的一个更加专用的一个产品

那近一年 Meet JourneyStable Diffusion 还前段时间 Sora 给整个设计行业带来非常大的震撼因为我之前就在广告行业的我看我前老同事在朋友圈就大家都觉得以后是不是没有工作了哇怎么可以做得这么好

最近还有个数据游戏行业的设计岗位裁员幅度达到 50%到 80%那么从局内人的角度你们如何看待这个趋势带给从业人的真实影响和未来这个行业的变化首先我们看 Sora 整个的技术发展首先 Sora 本质上还没正式推出所以它那个盒子还没打开其实也不知道最终是什么样的样子其次的话其实 Sora 本身这个技术我们看起来的确是非常惊艳然后它已经到 60 秒了然后

我觉得其实肯定是一个很变革的一个技术我先说对于我们本身的影响因为我们也算叫 SaaS 从业者就不一定是设计师从业者但我们是 SaaS 从业者我自己个人是相对比较乐观的因为从本身 Sora 的出现来讲的话它解决我们本身软件比较大的一些之前在用户使用端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个功能是你输入一段话然后它就生成一个视频生成的这个视频其实主要的

来源一般是两种一种的话是生成就是纯粹的用 AI generate 比如说用 SDV 或者是用 Daddy 的图片或者是等等相关的但像我都一般然后另外一类的话就是可能跟各个媒体去合作的那这一类的话其实比较清晰但你要付费然后它整个有一个可断性和灵活性就很一般所以我们其实对它还是比较期待的如果哪天 Sora 出了我们也在很积极的去看

如果 Sora 第一次出了 API 那我们肯定是接近去然后我们最终思考的是说那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的时候他的体验会不会得到一些值得提升或者一些好的提升这个一定是肯定的所以这个首先对于我们来讲是比较利好的然后再反过来讲我这两天其实听到大家不过我们自己有担心 Sora 的一些担忧是长期来讲的话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变革那短期来讲它的应用那它会不会真的如预想的那么好

好提前两点比如说他哪天出了 API 那他的速度是怎么样子的假如他是一个小时生成一下那没法用是吧但拿来说一秒那肯定非常好用是吧然后第二的话就是效果但效果其实我觉得大概来讲应该是靠谱的因为有很多是视频片段所以这是对于我们自己从业者的实实在在影响那你还挺乐观的大伯呢他可能不是被代替的那个人

他是被强化的那个人因为我们其实接触过很多不同行业的设计师跟我们的用户群体比较分散有关系然后我觉得还是能实质性的感受到一些冲击的就包括你刚才讲到的这种游戏行业的这种美术就我之前也听过一个公司就他们以前是做那种对话式的一个游戏之前可能两三百人可能要做十个月才能上线一款带有完整剧情的这样的一个游戏

后来其实去年年初的时候用 Mid Journey 加上这个 GPT 他们基本上就把人看到十个人然后两个月就上线了一款海外的同类型的游戏效果怎么样呢基本上看不出来的 What

因为它的画面其实就是那种 AI 最擅长画的那些东西所以用户其实感受不到什么区别它完全是纯纯的将自己的成本非常快的就给压下去了然后我自己另外的一个体感是我今天早上过来路上还刷到了一个视频就是教你怎么画

画画然后呢他的视频其实挺长的就是他一笔一笔的把一个很模糊的东西越来越清晰的给你勾勒出来然后我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把它关掉了因为我当时突然一瞬间有一个念头进来说这玩意有什么意义我当然知道他有什么意义啊但是我的意思就是说会有一种这种很强烈的这种信号就是让你觉得好像你所看到的这个很爽的这件事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可能纯粹的兴趣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呃

还依然有某种商业价值的一个事情

因为他整个视频里面一边画他可能跟你一边去教这个地方的高光怎么去调那个地方的阴影然后这个明暗关系怎么去处理最后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一个你需要去掌握的东西了那你像从这种很细微的角度渗透到了整个创意行业设计行业他可能真的从教育端就已经会让很多现在可能还在学校的学生去好奇就是我到底今天坐在学校里面听老师讲这件事对我的帮助有多大

不一定说真的没有意义而是说他一定会去 challenge 这个事情因为他即将面对的客观的情况就是我学了一大堆这个画画的东西然后呢等到我进入工作的时候老板跟我说你会不会用 me journey 然后这个时候他发现这个匹配不上了对吧这个我觉得是肯定是有非常大的冲击的嗯

另外我在分享的 case 是体感上的因为我们有很多跨境电商的客户你会发现从不单单是 Sora 就是从 AIGC 这个技术开始兴起到现在我感觉的一个趋势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

以前做一家公司就比如说做一家矿业电商公司就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他其实是需要十个人左右的团队比如他要招一个设计师招个买手然后招个供应链的人然后招几个投手是吧然后再搞个运营就类似于这些角色加起来但其实你最终电商其实内容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嘛

现在开始诞生很多叫个人公司他自己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他其实可以把一些之前打死他都做不到的很多事情他可以看看的做到就比如说内容的制作图片的制作产品商品图的制作包括自动化的投放相关的

这个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 AIGC 技术包括 Sora 它更多替代的是一个每个专业的入门的那一个人是可以替代的就是你不用再找一个设计实习生你不用找一个每一个工种的实习生你可能一个人用一些工具软件就可以做到那进一步可能没那么专业但它是一个专业慢慢的增进的过程比如说你需要一个视频你可能用 Runway 或者是用这种工具可以稍微产生一点但效果也就那样慢慢它其实可能更好或者

更清晰更准确然后时长更长它你替代的那个专业性它就会越来越强它是个这样的趋势对 越专业这个事情就是确实在设计行业我觉得体现挺明显就所谓的专业到底是什么咱们说一个平面设计师你今天跟他讲我想要的一个专业是可能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你很专业你把客户的需求理解的特别到位然后把它能转变成一个具体的

这种设计的结果但另外一个就是当你要去实施这个事的时候你的专业性确实客观的会体现在比如说一些软件的使用上面客户想要的特效比如说五彩斑斓的黑专业的人是能给你做出来五彩斑斓的黑的不专业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个笑话这个时候他所依赖的这种工具其实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

对吧就是我之所以能做这个东西是因为有 photoshop 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这种小的工具的组合搭配在一起让我对于像素的控制达到了一个特定的状态所以我才能把你想要的东西给你呈现出来但确实你看现在如果你真的是标榜自己在这个维度的专业性那一个不专业的人可能分分钟就做到了你同样的水平这个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个时候我们再去看另外的一种类型的人就是我们所谓的 generalist 对吧就是这种万金油就是中文可能通才他什么都能干一点但是可能确实做的不是那么的专业这种人的话我觉得他也许在真正的 AGI 的时代还会有新的变量但是我觉得至少在我们追赶 AGI 的阶段里面因为每一个模型每一个不同的技术之间还是分割开的

你还是得知道就是在什么时候要用什么东西包括刚才你提到的说一个单人的公司这个公司的这个人肯定不是个专才他一定是一个通才他才能把那些新的这种技术调动起来然后服务于他自己而且他必须得很清楚的知道不同的工具之间是怎么搭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肯定是先干掉了一批以前我们会推崇的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人然后再慢慢的去蚕食那些通才

所以你其实特指的是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它会有一个转移以前专业技能可能是你像素化得有多好或者类似这种然后可能它变成了你面子里用的有多好或者这种我觉得思想上就是从本身专业化的另外一种能力是你的经验你的想法我觉得这一块的专业度反而会被提升因为那一块是没办法用技能去替代比如一个绘画大师他最值钱的应该是他的灵魂

不是他绘画的技能我一直有关注一个小红书上的一个博主这个人是一个摄影师但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是他发布了好几个自己的 Laura 模型然后他的 Laura 模型做了一些我从来都没有想过 Laura 模型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说帮你去控制光圈的大小这个事情到现在我都觉得很有意思

可以就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 Laurr 模型其实像现在做这种生成图片的技术是基于 Stability Fusion 对吧然后它因为是开源的所以很多人在里面做了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插件来去完成一些比较特殊的一些功能 Laurr 模型是一个可以叠加在它的大模型基础上然后对于风格可能去做更精细的把握

这两个东西搭配在一起用训练一个 LawR 模型是成本非常低的一件事可能需要几十张图片打打标签然后可能两个小时就能跑出来所以就有很多这种爱好者他们会去做这件事但是大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 LawR 模型都是一些比如说我想画日漫的风格所以我拿了一大堆日漫的图

去训练了一个更精准的模型出来但是我看到那个很神奇的地方就是这首先这是个摄影师他不是一个搞技术的然后也不是一个画画的人而且他训练出来的模型并不是说给你画了一个某种美术风格而是他给你画出了某种特殊的摄影风格

然后因为你像我们玩摄影的话都知道你要去用光圈快门等等的这些参数去控制最终的拍摄效果我是没有想到但也很合理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它的专业性延展到了下一个时代这个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一个

如果你有在听的话请联系我想跟你交个朋友之前也有聊到就是内容消费成本就是因为人的成本变低了那么就像您刚刚提到的这个游戏公司两个月十个人就可以把一千两百个人花十个月的东西就做出来那么这样子的话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有意味着什么呢

我觉得其实刚才那个游戏的公司的例子我觉得是有代表性的就是它是一个比较偏 2C 的一个产品对吧直接面向它的消费者对于它的消费者而言它所提供的产品的价值完全没有变化但是它的成本巨大的降低了那我觉得至少这一类型的公司应该是现在会最大的受益于眼前的这种 AI 发展的

那它也有可能再发散一点可能会是一个消费品可能是一些 2C 的服务你只要通过优化你自己内部的这种价值生产流程的一些效率就能得到这样的一个好处但反之的话其实有一些比如说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我倒觉得有可能不是那么的受益于这件事因为当你把某个东西的成本打下来的时候你并不可能

能用原来的价格去向你的客户收费就这个是一个大家都跟着要往下降价的一个逻辑所以这个我觉得是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说整个社会在往前推进的时候它的发展在这个角度是不公平的就有一些人会更快的受益于此并且可能发展出它

所需要的那种规模但有一些看似是在风口浪尖的公司反倒不一定那么对于产业链来说呢就像你刚刚说的你钱少了那你的供应商的成本下去了那客户的钱也不愿意付那么多的钱那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是什么就是我们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产业链比如说服装嗯我觉得它可能会是有一定程度的重构吧就是或者小范围局部的一些重构因为当这种变量发生的时候呃

链条里面的每一个人肯定都想在变革当中去寻找自己的最佳的卡位然后从而使得在新的这个时代的红利下面大家多多少少都能受益于此所以它并不一定是碾压式的但每个人都会做出相应的努力

那你比如说对于服装设计或者服装的团队来说其实他现在可能会面对的东西是我自己觉得就那些更快的想办法去捣鼓 AI 然后去研究这个东西该怎么应用的他不一定说每一件事或者说他整个公司的所有的流程瞬间都会被颠覆掉但是他一定是那个最优先的让自己卡在这个位置上那这个位置是什么

其实我举一个例子你像之前我们说生产环节去现在服装公司也在国内做这种小单快返的模式其实是隔了供应链的命然后使得它能够更快速的更定制化的小批量的去响应这种很细分群体的这种服装上的一些需求

但是你如果去看尤其是有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公司它的服装的这种款式的设计周期还是非常漫长的这种漫长也导致了有一些公司它其实没有办法像我们看到的 Shein 或者 Zara 那么快的去迭代自己的这种产品最后它的竞争力显然是会受到影响的但是随着 AI 的东西带来的这种冲击它其实使得原本的迭代周期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以前像我最早最早我可能在耐克的时候一个款式真的是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从最初的立项到最后的落地有一些快一点有一些可能更慢但现在我觉得在我们所观察到的很多的这种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它的这种工作流的形态里面你能感觉到就这根本就

不可能是用这种节奏去做事情的因为供应链都升级了然后你设计团队自己的迭代流程却落后这个我觉得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原谅的事情我能感觉到就是说这个事一定会发生但是阻力会在哪呢

我们接触到很多的客户服装类的尤其是这样的服装类的公司它很多不是那么大的规模可能一两百号人的这种公司其实非常多一年可能几个亿的营收然后这种公司其实挺看老板的有一些老板属于是那种非常乐观的去看待技术的发展并且去拥抱它的还有一些老板

可能从骨子里面他在保护他以前的模式他已经跑得很通了为什么要去改变他只是他可能对外界的这种变化没有那么敏感我是觉得有可能这些公司落后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但是这个也看大家可能说不定有一天突然间反应过来说那我也试一试也就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你现在接触到了这些客户里边他们关心的 AI 的应用都有些什么呢其实如果以服装为例的话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出图因为这个出图对对对就是他的款式出款的这件事因为这个是设计师基本上每天都在干的占他时间最大比例的那件事就图片生成对对对

我分享一个刚才你问那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是想到一个 case 就是 AI 比较火我们作为 AI 从业者基本上都会被市民的人问我要不要去学点 AI 的知识或者我要不要去用一些 AI 的工具首先答案是你一定要去接触和去拥抱 AI 这个事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它是为数不多的机会让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很低成本的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成一个企业或者做成一个生意的一个机会

因为以前你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商业化或者去做成一家公司其实门槛是比较高的那现在其实是相对用一些工具或者用一些技术其实门槛是非常非常低的因为 AI 它是会生成在每个各个行业的所以我说第一个变化其实是未来可能 C 和 B 这个概念可能会越来越接近或者它可以非常自由的轮换就比如说很多网红可能可以开电商公司

刚才大伯说的做摄影的朋友他训练几个 Lora 之后他也可以用这些技术去收点钱无论做网红也好或者是真正的把它用到实际上也好其实都会成本变得极低所以说我觉得对 C 端的影响其实也挺大的

可以非常在低成本的完成他以前高成本的很多事情就像推特上面有一个超级个体户叫 Level SIO 我告诉你他怎么赌他他是这样拼的他就是不是说有做了超过 70 个产品然后大概好像是有 5 个赚钱月入 19 万美金

就他一个人并且他还出一本书就是教大家如何独立的创业来赚这些钱然后光这本书可以让他每个月收入两万其实我觉得这是个循环我觉得以前可能我们刚毕业的那一会儿就是刚刚进入一个点是什么就是个体作战进入团体作战比如说张晓龙在进腾讯之前 Foxmail 那个时候他一个人就把所有的都编完了

他也可以赚很多钱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强就一个人程序员搞定所有然后能赚很多钱然后慢慢觉得好像搞不定了然后就有一段时间就会说做一个软件个人肯定是做不出来的一定是大家协作一定是要有一个很大的团队然后慢慢的分各种工种非常细化然后做的越来越精细化

好像我感觉现在又习惯回去了假如一个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因为 AI 的技术的叠加或者加成这个还挺有意思的一个事所以可能对现在想在 AI 领域的创业者来说可能想法可以跟之前不用那么一样我觉得其实像那些 Twitter 上面的那几个他们叫 Solopreneur 对吧就是个人创业者我觉得他们在 promote 的一个点就更底层的一个点是我们到底是怎么定义自己人生的成功与否的就是以前可能确实比如说我加入一个大厂超级大厂

然后年薪百万这是一种成功也有可能是创业融资然后最后上市这也算是一种成功但是现在可能就是说对于那些更大众的群体只要你的脑子还是比较活泛的那么有可能你现在又多了一条路

那么他对你所拥有的这种社会资源的依赖变得更少了对吧你只要是一个活跃的账号然后脑子里面有东西肚子里面有墨水能吐出来一些内容其实都有机会而且呢这个行业或者这个领域并没有那么的胶着吧就从竞争角度来讲就如果你有去看那些做独立项目的这些人手里的项目你会发现都非常的小非常的精致就是没有哪一个东西可以上得了这种

BC 的台面但是这个东西对于他个人来讲肯定是一个不错的收入而且这里面所有的人都会把这个东西设计成一个超级被动性的收入根本不需要它的维护不然的话他 70 个项目肯定都是无人指手的方式在做的所以这个我觉得是可能对于现在也许像你说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可以先从这个角度想一想你的成功到底是怎么定义出来的然后把你的模式借助这样的一种新的机制和新的技术你都可以设计出来

完全是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的一种感觉所以这个角度我觉得是挺值得期待的我觉得它有一个很好的点是说 AI 无论对于我们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小作坊也好其实它会起到一个人与人之间极大沟通效率的一些提升我举个例子就是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他说他想做跨境电商我说你想做个什么他描述了很多很久他说我想做一个硬件然后就陪伴机器人硬件然后我说挺好的那你想做成一个什么样的陪伴机器人他可能说了很多都没有描述清楚然后他就用那个 GBT4 用 Daddy 去画了几个原型稿出来我一下就 get 到了他说对对我就是要这个东西所以对于 I 人来说非常友好

应该是就是他意图胜千言其实很多时候你的一些传递表达想法他都可以具象化具象化之后的话你的沟通效率其实会提升的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是一个能节省人类这种有效时间沟通但这个也不是什么好事有时候就是人的时间有时候就是太多了你再节省一下好像也那个什么所以大家就可以花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面对又可以去玩抖音对是的

原来是抖音下了一盘大旗现在北美不是很流行的一个产品叫 Rabbit 我看你是不是有买你有买吗我没买我理解又不理解这个东西

我觉得你还知道那个 Rabbit 吗那个硬件嘛像手机一样的我们其实前两天还在跟人讨论这个事就是说这里面影射到一个大家对未来的巨神智能或者是所谓的硬件的一些判断里面很大的讨论的真一点是说其实也不是未来就是 2024 年真正的开始切入硬件的形态到底是 AI 手机还是它会产生另外一种形态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如果是未来还是 AI 手机我们即当迎来一个非常大的换机时代我们可能在 2024 年底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手机换掉就换一批如果它不是 AI 手机是类似于 Revit 这种形态的一些另外一个硬件的话未来可能每个人都有两个硬件先拿着手机打电话

然后又拿另外一个东西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啥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就是说他的判断点在哪呢就是说首先有赞成的是说 AI 手机本身因为手机这个形态存在了很多年了大家对它是有习惯性的基于手机的改良其实是最简单也最容易被人理解和习惯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

它有可能只是基于手机因为手机的传感器多也很成型然后它只是基于手机去做一些改变就比如说前两天不是华为发布了 PocketPocket 会变得越来越小它有曲面屏它可以折就越来越小未来有可能它没有常驻屏幕的概念这屏幕不一定常在你需要的时候有屏幕因为 APP 可能没有了像 Vision Pro 的那种感觉吗

也不是它是另外一个极端方向就是它像 agent 不用手机打开一个 APP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的 Apple 手机的 Siri 进化的足够 OK 你其实平常是不用打开那个屏幕你只有看电影的时候才会打开那个屏幕或者是你只有打开完之后再做一些沉浸式的交互的时候比如说看小红书刷小红书刷抖音看电影你才会需要那个屏幕你平常是不需要那个屏幕的

这个时候可能未来的手机就是个小圆圈或者小纽扣或者一个耳机或者如果是耳机的话就已经它又是个硬件了对它拋开了 AI 手机的概念如果是个 AI 手机的话就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就是说它的屏幕的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有可能是全息也有可能是折叠屏等等相关的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刚才说的那个硬件因为现在是很难在我们现在的手机上去跑一个比较 OK 的模型的

因为它必须让它的带宽因为模型有一些肯定是要在本地跑所以大概来讲你可以理解为如果现在此刻要实现是要在我们的手机在外设一个板桩就可以很快地实现那显然不可能所以可能有新的形态这个也挺有意思但这个可以另讨论或者提一下就未来可期就是它不一定是我们想的形态

但是否是 AI 手机这个是一个比较大我们可以去判断的是不是成立但我自己的观点是还是 AI 手机因为手机承担了太成熟的一些东西了所以它应该进化是最快的但是未来 AI 手机长什么样其实我们也只是做一些推演但其实也不知道所以也会反衬出像刚才说的 Rabbit 这种硬件到底有没有市场那也是个问题对

我们就来谈谈钱我知道 Fabria 已经上线两年了然后布尔夏兰现在已经有了非常稳定的收入那么是否可以分享一下在钱这方面商业化方面你们的实际的一些经验或者说你们遇到一些挑战刚刚看到大伯露出了苦涩的微笑我讲两个东西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第一个是我们是 free 面模式先提供免费的服务然后再付费

我现在特别特别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免费的服务提供了一年的时间之后财上的付费一年多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没有信心觉得之前的那个状态可以收费但是后来我发现第一这个想法是错误的首先错在哪呢

错在你可能说的对但并不代表你一点钱都收不上来但是前面收上来的这个钱重点不在于收了多少钱而在于你通过收钱这件事来去感受到底你的产品在用户眼中什么东西产生了价值这是一个 conversation 这是一个你需要去跟用户发声的互动但是如果你过于滞后了这件事的话

你相当于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延后了对吧比如说我们付费上线了之后可能三个月之后才感受到了有一些问题要去调整但也许这件事可以发生在一年多以前在你更小的时候更早的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这个时候如果你真的去算那个账的话比如说两年的这个周期内你去想这个事你可能整体赚到的钱会更多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当时确实没有想清楚的一个东西因为那个时候你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我觉得我要为我的用户负责

所以我不应该收一个还不完善的产品的钱这是一个个人层面的视角但不是一个企业的视角其实就是让完美主义阻碍了进步而且这是很主观的完美主义你的用户不见得觉得你不完美对吧或者说人家也不需要你是一个完美的产品你只要解决人家问题就 OK 了这是我觉得第一个就永远都不要觉得自己不够 ready 对对对我觉得这个还是让我们吃了一点亏的

然后我觉得第二个东西是一个我觉得更有意思的一个小细节就是你像我们的产品的价格会经常性的做一些调整比如说双 11 的折扣啊 618 的折扣啊过年的特惠啊什么的我们之前可能团队会有包括自己啊就我们会有一种精神负担就比如说我如果突然有一天我降价了是不是会对前面原价购买的用户造成困扰

他们会不会过来找你说我要退钱或者怎么怎么样然后在这样子的一个假定下呢我们做了很多的额外的工作去避免他骂你

这个额外的工作可能是给我们打折这件事包裹了很多很多奇奇怪怪的理由为什么我们现在打折了甚至有的时候还人为的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一些阻碍就是比如说因为你要符合某种资质你才能享受这个更低的折扣然后看似表面上的就会让这个事情变得更合理对就表面更合理了但底下其实我们自己为此而付出了很多的你有功能的开发运营上面你要去响应用户的这样子的一些东西

而且自己还要担惊受怕对你会怕被骂后来我发现这件事怎么回事呢根本没有人 care 对根本没有人 care 偶尔遇到一两个眼睛尖的人他会过来跟你讲但是呢我后来发现的这种人的状态是他会过来跟你说他说我之前买的价格有点贵

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退然后呢当我还没有回到他的时候他就会说不退也没有关系哦那一般之后我们就给他退一点但是呢就是说非常之少所以我后来就觉得就是说这个事情让我觉得挺有意思这个跟前面一个也有点关系就是我们似乎是在拿个人的一个价值观去衡量你的一些商业手段但实际上这两件事本来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甚至它会导致你把本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嗯

对吧那但这个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你很难不带入这个视角去想你所提供的这个服务给到你的客户只要你是一个觉得还是一个相对负责任的一个人啊很自然的但不用担心对是的就想到我其实之前也在互联网公司然后当时我们也是要卖会员卡吗我当时觉得太不 make sense 了就是因为每年的折扣一年比一年低然后我觉得

什么人会买这怎么一年比一年创新高而且他们之前就是会联合很多家网易云音乐腾讯视频然后每年就是什么一加十二第二年一加十三第三年一加十五但是真的会有用户买到五年之后我想五年之后你都不知道这家公司在不在你还买五年但其实这样的人是非常多的因为人都想要占便宜嘛

只要看到便宜啊那我多买一点对对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不会怪你的

我觉得 AI 这一波创业有好处有坏处好处在于说它自带流量比如说为什么现在很多海外的这种域名后面都加一个点 AI 而且它起量相对来讲起的相对比较快一点因为你把 AI 元素加进去之后的话因为它是个大势所趋所以大家都会抱着试一试尝一尝的这种心态

然后去搜索你然后去玩一下类似这种就包括我相信每个人现在都开始 GBT 按理说 GBT 这个词其实是比较绕口和它是个英文词汇

但现在其实大妈大爷其实也能给你解释一下什么 GT 然后可能还能自己也在用其实你要倒推一年前来看的话很少有一个这种非常复杂名词的这种软件会全世界范围内这么多人去熟知并且拥抱去积极拥抱去使用所以好处在于说我觉得整个的软件端也好 SaaS 端也好各种各样行业创业也好它其实是自带流量的

就是说你可以有一波流量然后大家也会愿意尝试但它的弊端在哪呢就是它不一定有很好的留存因为它取决于两个点第一个点就是说本身 AI 在整个大周期里面它是刚刚起步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使用上的很多 bug 和很多质量的不完美包括 Sora 是吧包括 GPT 你有时候问它问题它其实是打的并没有那么好但是你拉长周期来看它一定会打好

但目前这个阶段其实还有很多问题然后不断大模型的涌现不断图片的各种问题它可能有比如说六个脚趾头什么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 bug 这些问题其实会切切实实的影响用户在完成他某一个任务上的难度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你用 AI 生成一张图片以前可能是画一个

那现在是生成一个图片那因为 AI 本身它的幻觉或者是连贯性不好有一个专业的设计师那我还不如自己画一个就它有时候会陷入到这种跟现实的 battle 和矛盾之中来所以这个时候的话其实很多现在的 AI 应用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就是说用户的期待是 100 分嗯

使用之后发现 60 分那这个时候的话那就会影响用户两个最重要的决策第一个是续费续费反正是留存然后第二个是使用频次就我们之前也看到那个 OpenAI 的一些新闻或者我们其实真切的去问一下自己就是真的 GPT-4 你的使用频率是多少

当然对于我们来讲我觉得我们肯定使用是高的但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他用过之后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月上四次是吧就这种频率相对于以前的软件比如相对于抖音是吧相对于上一代的互联网产品来讲其实使用频率是非常低的

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一个双刃剑但是我们作为从业者来讲其实它也是个机会就是说你能解决 AI 的一些不确定性和 AI 的一些不稳定性更好的解决用户的问题这个其实也是商业化的机会因为你如果这个解决不了的话用户凭什么用它直接用 GPT-4 就可以了它凭什么用你其实这个也是很多企业存在的很大的一个价值吧

总而言之就是说我觉得它能给你带来很多用户但你要想办法把这些用户真正的很好的完成他们的任务让他真正的用 AI 去体效而不是减效我觉得这个是很多企业或者是很多工具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其实商业化的时候我觉得会有这样一个角度其实跟前一个话题有关系就是

我们收的钱里面其实是有两种钱一种是 AI 的钱另外一种是 fabric 本身作为一个协作平台的订阅的费用我们后来就发现就像刚才咱们聊到现在做 AI 的创业是有流量红利的尤其去年下半年很明显的感受到这个东西因为去年下半年我们数据涨得也很不错然后这个时候我会发现来的这些用户抱着想试用你的 AI 工具的这种预期的占的比例非常之高他可能和我们做的这种主动的一些推广

比例关系是不匹配的相当于比如说我一比一的去做白板本身的推广和 AI 的推广但你会发现 70%的人是想看 AI 的东西的但是这里面的问题就在于说它现在是不是能长期的使用对吧留存下来这个问题还是只是长线因为它的长线不一定是你工具不好用好用

他也有可能是他自己没用明白因为这里面我可以 share 一个我们自己的数据就是我们国内的用户和海外的用户平均使用我们的 AI 工具的次数海外是国内的将近三倍那就是完全同样的状态同样的这个环境工具一模一样的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东西有区别

但是海外是国内的三倍背后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这个东西认知我觉得会更充分一点很多人自己学一学就学明白了但国内的用户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因为可能这个基础不是那么的好

那在这种情况下呢回到商业化的这个角度呢在一个认知不够好的状态下的这种商业化肯定没有认知好的那个状态来的好对吧但是呢这里面我们可能会出现的一个状态就这个当然不是我们的主动设计吧就我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最终的一个结果就是

我们很多因为 AI 而来的用户最后买了我们的白板所以我们内部其实之前有想过这个事就是因为你像之前那个 Instagram 它的一个核心的策略是 come for the toolstay for the network 就是我来是因为你的滤镜但是我留下了是因为社区是因为社交软件的这种粘性那我们是很多次的听到用户去讲就是说我第一次好像是在哪看到你们这个 AI 的东西我过来试一试结果来了以后发现哇你这个白板这么好用然后

然后 AI 的东西呢他也用只是说可能没有他自己想象中的频率那么高因为他还没有完全的学明白但是白板可能门槛稍微再低一点对吧那他就把白板就用起来了我自己觉得就像我们做白板这种工具就是我们是一个看客你 AI 发展速度很快跟我们的白板做的好与不好其实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样的话呢至少我能保证在现在的这种博弈环境当中

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然后用户会持续的去用不管你 SORA 今天发布还是下个星期发布我们的用户也都会因为白板的价值而受益但是有可能 SORA 来了以后我们也会变成受益者对吧这个就变成我们自己的商业角度的一个策略从我们的角度来讲的话刚才大伯有提到非常大的一点我是很认同的就是环境不一样你的模式就不一样我们在 AI 这一波会明显感觉到

海外人的动手能力更强他为 SaaS 付费的动力更强你们是出海的时候是大于国内的收入吗其实差不多大一些但你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感知是他的商业模式都会不一样国内的用户会更倾向于做交付海外的用户会倾向于自己动手做按约订阅但这不是因为 AI 出现所造成的

这是一个被 SaaS 公司无数次证实过的一个常识和经验交付的意思就是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讲或者是个人来讲他其实不乐于去用你的软件他更多的是说他需要什么东西你就给他他会这个心态会多一些他希望你是他的供应商

对他希望你是他的外包或者是供应商或者是完成他任务的一个 agent 只要给你个 brief 就好了对他只要说一句话你就我视频交给你做你就搞定了搞定之后我就可以用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感受尤其海外的话不一样海外就是说他很喜欢尝鲜去自己去摸索使用初心的形态给你提各种问题就是这个是我们深刻的感触在山羊化里面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可以理解为国内的话客户更多是你们成为一家视频制作公司的

就他直接给你 brief 你作为一个供应商你作为一个乙房向他提供视频营销的服务但是你是怎么做的他无所谓无所谓你是用 AI 还是用什么东西但是海外你卖的就是这个软件就是你给我按月付费你就可以用你怎么用就是你的事情是然后他们对标的标的也不一样海外他对标的是说我用这个软件比如说看一下那个 invideo 多少钱看一下 runway 多少钱然后再对比一下是吧他的价格体系这样去锚定的

那国内他是看一下那我上次那个花人做这个视频花了多少钱你给我做你能花多少钱然后你的价格是便宜你的质量是不是同等层次会更好他的判断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但我觉得这个本质上的体现其实从付费率来讲的话反而国内的可能会多一些他锚定的体系不一样他锚定的是人工但其实从本质上来讲的话从生态的成熟度来讲的话一定是海外更成熟

国内可能慢慢发展下去大概来讲就变成了一个叫供应商选择体系最终我估计就会去转价格 A 供应商便宜他选 AB 供应商选 B 是吧类似这种这个其实在 AI 这一波的机会里面反映的尤其明显为什么因为 AI 是一个比较初期相对不成熟的技术不断在迭代的一个这样的一个时段这个时候对于国内用户来讲是更痛苦的

比如说我用 Midgerly 画这张图发现不太好我要去改他就很排斥怎么改呢但海外用户不一样哇这 Midgerly 出了一张图然后我只要改一下我就可以用了就有一个是为什么生成不是我想要的一个是他已经快接近我想要的了我赶紧动手改一下改完之后我就可以用了

它也会为你在这里付费然后就导致其实国内从刚才大伯说的有一个点它直接的体现用户在使用的付费率流存它会有直观的一个结果体现用同样的工具同样的功能它的结果其实是完全不一样所以结论的话就是我觉得如果在国内如果你想做 AI 的一些软件产品创业等等你其实思考的是说如何高效的去解决传统企业或者是类似于完成这个 TAS

或者这个任务这个场景的之前老的解决方案和你新的 solution 解决方案的一个对比如果你有变革性的成本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那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创业切入点海外是完全不一样

海外是你是否有具备足够的产品差异性你的工程化壁垒你的产品体验是不是做的足够好它的衡量标准也是不一样所以感觉国内还是旧的商业模式就是以客户资源为导向你有多少客户你可以把这个服务卖出去但是海外更多还是你的产品本身的差异性那这样子的话是不是在团队的设置上面也会有一些不同

我们在团队的设置上其实对团队的能力的模型上是完全不一样我举个例子你要做好一个海外的 SaaS 产品我们现在那些都是中国人就华人那更多的模型是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可能在海外留学过有留学背景比较深谙整个全球市场和这种跟外国人打交道穿越性比较足这一类人适合做 POG 的海外产品

那就像你说的如果国内的话那其实会偏资源性那他可能需要一个老臣然后会和那种模型的这种其实还是没有改变对能搜索卖的东西不一样而已但其实这个团队的模型是完全不一样甚至有能力的这个维度是完全相反所以这个其实也要非常注意因为我们在这块是吃过亏的但很多创业公司其实把这个东西换成了同一个人做两边市场他自己都会混就说这个需求明明有那我要不要

但你要想我自己也会有时候会混淆就是因为我是产品经理出身我自己有一段时间也是混淆的就是说我明明觉得这个需求非常干需为什么我们海外 SaaS 不做这个功能我有时候会跟团队去 battle 这个事其实本质的原因是不是说你需求没有而是海外本身的模式就是你要做一个越细越好越有产品差异性越好

体验越好越好的东西而不是功能越多越好的东西但是你国内客户是功能越多越好售后和交互服务越好越好他要的东西他会很多他也会不断给你提需求那这个其实是要换着脑子去思考的那你们国内用的最多的功能跟国外用的最多功能分别是什么

所以刚才说了其实你不能从功能层面去想这个问题国内要的是交付所以他也不 care 他甚至不 care 你用没有软件就这个成本是你自己他只 care 你交付的那个视频那个图片是否满足他的需求对他只关心这个东西至于你是自己做了个软件自己去生成还是你自己用 GPT 给他搞了一下他其实不 care 的还是你人工手动

还是人工帮他没有用 AI 对没有用 AI 或者有没有用 AI 其实对他来讲他只关心他的成本他的收益他的可交付性他只关心这几个问题那海外用的最多的功能是什么我们海外还是电商用户上传一些图片和一些 Lips 就是那些短的视频嗯

然后去生成各种各样的营销视频然后他再做一些编辑这个整个的一个工作流是他们用的比较多的这个也会体现海外人的整个在 SaaS 上来讲他的动手能力是非常强的这里面有一个点就是说体感上不一样的点就是海外人的

海外人的付费点不一定是你的功能点这跟国内也不太一样比如说你买一个腾讯会员或者是国内的 SaaS 就软件产品大概来讲其实你是为了他的功能点付费的但海外其实他在他的心目中其实并不是购买了你的功能他觉得是他花了钱购买了你一套服务这个服务包含功能点的体验包含你的界面长得好不好看

包含你的售后跟他交流会不会好包含他会发邮件提一些意见给你你有没有做优化和改进它是一个整个思路体验式的这种购买它并不仅仅说你有没有满足我这个功能点你有没有满足我的需求这个对于创业者好的一个点比如说某一个大厂出了一模一样的功能如果这个用户是你的铁杆用户即使那个大厂的功能做的跟你一样大概来讲他是拿不走你这个用户的

因为这个用户买的是一种体验他买的并不是当一的功能这个我们是觉得在海外做 POG SaaS 产品还蛮有意思的一个 insight 他有付出很多情感在里边对他会觉得有他的心血他还帮你改进了产品挺好的然后经常在 discord 里面去跟你沟通交流他也觉得挺开心他觉得这种东西他购买的体验对

对对挺有意思那大伯呢这方面有没有一些见解首先商业化的角度我们的收入的这两个来源我觉得可能我们现在还处在迭代的过程当中嗯

就是说白板已经是大的基本盘了然后我们过去几个月也不断在优化 AI 的话其实是我们从 1 月份才刚刚开始收费我们在收的过程当中其实也在感受就是大家的这种收费的动机到底是比如说像你说的是是不是从功能点的角度出发还是说它 buy in 的是一个 overall 的一个产品体验我觉得国内有一些刚才你描述的这种海外用户的状态但是它不是主流

主流的肯定还是因为比如说像我们的产品的卡点卡在导出这个就是把几乎所有人都卡住的有 30%的人付费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付费的然后你说导出是就是生成的图片的导出你把白板上的东西导出 pdf 你用在别的场景里比如给领导发 APPT 什么的就是在这个语境下是个刚需的东西我都做完了然后突然发现导出要钱那就付了吧对吧

这个当然是传统 SaaS 角度的一些经验对吧就是这是惯常那些做法甚至可能我们都卡点都卡的不够狠就我们之前找过一些前辈交流然后对方会吐槽就是你这个其实你可以在这卡一下在那卡一下在那也卡一下

但反正我们也在追求一个平衡因为卡的多了有的时候体验可能也会差一些所以它永远是一个很多不确定性就像魔方一样你这边变对了然后那边可能又打乱了我觉得就是说从国内和海外对比来看的话我完全同意你说的它就是模式是很不一样

非常不一样而且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是国内的人力成本太低了所以他会觉得我让你的人来给我提供这个服务可能不一定是更贵的事但是你放在海外的话不是说他不想要交付的结果是他心里面知道你要用人来交付给我的话你一定贵对而且贵很多对你会贵很多所以他的退而求其次的解决方案是让我学会这个工具吧所以我会更便宜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嗯

我觉得这是背后的一个心态包括你像我我们自己可能国内的体验有一些那种做财务系统的公司他给你了财务软件但是呢那个东西超难用所以呢你就会说来我们拉个群以后我要拉数据的时候我直接在群里面问你要你想想看就是我之所以敢这么说确实是因为你拉一个群你的成本我也觉得你能承担所以才会这么去做这个事但是我还不会

但海外就你给我拉个群天哪你要收多少钱这里面有一个我自己没有特别想的很明白的事情是在商业化上面我这样的想法是海外其实对这种按月付费的订阅其实是非常根深蒂固的然后去做然后国内其实更加倾向于说免费接着我在某一些 key point 是这些关键卡点让你去付费一个是经典的国内商业化方式

一个是经典的海外的复杂化方式但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就随着这一批中国大厂的软件的出海

其实且一抹画的在教海外人也适应这种卡点付费方式比较典型的案例是 capcatcapcat 其实在海外免费的 capcat 就简易哦简易叫 capcat 对但其实 capcat 现在公开数据的它的整个收入去年破了 1 亿美金已经肯定应该比的更高了就是它只是公开是 1 亿美金而且是年终开始公布的

它其实主要是还是用中国的那一套服务就是卖模板和相关但它也上了 9 块 9 的订阅但其实本身来讲它大部分功能是免费的但这种模式和逻辑到底会未来对全球化的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冲击有没有会去带来一些变化我觉得这个其实还挺有意思就因为你想一个道理就如果是一个中国的软件跑到海外去说我免费你觉得海外软件怎么打

是吧对而且它足够的有用会就是体验做的足够的好

比如说 CAPCAT 在海外公开数据大概有 2.5 到 3 亿的月货那其实已经覆盖免横挂了他说免费对就是这样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事就是刚刚我们有之前有提到那个超级个体户就是我看了一下他做的软件就是你光试一下都是要钱而且非常的贵然后我当时觉得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付钱呢但是竟然超级多我给你解释一下来解释一下

我跟还有一个叫 Josh 的一个推特上的达人之前就他也干了一次事情他是有 17 个自己做过的软件然后呢我买了其中一个他就亲自来做交付马上给我私信因为我买完软件就出罢了然后

然后后来我跟他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他如果要去大规模的提供这种免费的服务其实他的服务器成本他自己不一定能承担然后呢他不需要大规模的用户他只需要少数的高单价的客户 OK

因为这些人他能服务的来是的所以呢他的这个高单价呢其实也是一种反向的筛选就是说你付不起这个钱你不要来烦我对吧这是一个理由另外还有一个隐藏的逻辑所有这些 solo printer 就是这种做十几个二十几个软件的人他们无一不是在运营自己在推特上或者其他社交媒体上 IP 的人然后呢去买

他的软件的这些人为什么愿意买他的几百美金的这个服务不是因为知道他这个东西有多好而是他相信这个人就相当于这个东西就是你做出来的他的品牌溢价对这是他的品牌溢价或者说这是他的一个他也许没有溢价他更多的是一种信任关系的对他的支持对我希望你继续保持你现在生活方式对对因为也有可能我买过一个稍微门槛低一点的东西我知道你做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对吧那你现在突然说你推了一个更高价的东西因为我当时买了一个 199 美金的一个跟 SEO 相关的一个工具然后呢就这个达人基本上都是 SEO 的东西所以我是之前在推车上面跟他有一些互动所以我也知道他大概是怎么做事情的当时我就非常深度的去感受了一下我自己的那个付费的那个心路历程我就发现在这里面这个信任关系的建立是靠之前跟他的这种在推车上的这种隐形的互动完成的

最后你再去买它未来的某一个产品的时候其实我也觉得贵我买完我跟他说我觉得你这个东西挺贵的然后他说哎呀是的但是我的服务很好然后呢他会解释就是说我是重交付的然后呢给我发了一大堆说他去看了我们的网站帮我检查了我们 SEO 里面的各种各样的代码上的一些问题然后他就说你这个地方可以这样改那个地方可以那样改相当于我最后花了 199 得到了一次免费的资讯专业的资讯而且很专业而且非常深度诶

对我就回来跟他说我等我把最近事忙完我到时候我一定会发一个推特去感谢你然后并且去帮你去推广你这个东西的所以你看他的这个很 personal 的这种关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你可以解释一下这 SEO 的软件是干嘛的他那个工具就是帮你去做诊断就是看看你的网站是不是在 SEO 的这个语境下有一些事情做的不太好因为这个是比较 technical 的一些细节嘛然后我其实也不太懂这块但是呢他给我诊断完了以后其实就列了个清单然后他出 bug 的就是他那个清单吐不出来

然后我去找他然后他说来来来我给你手写他把那个清单给你列出来他说他我就看了一下后台的这个情况我现在给你打出来所有的你的这些问题是什么但这个时候你说你遇到那个 bug 你不会觉得他解决不了这个 bug 所以你也就默认相信了而且后来说实话我再没打开过他那个软件

这里面我觉得还是那个就是比较深刻的感受是海外人购买的就是一个服务这个服务不是我们定义的那个简单的一个产品服务它是多元的而这种多元其实他买的也是体验他觉得体验值他就会给你付费不单单买的你某一个功能点这个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点

对那你们在做出海业务或者说 in general 的创业过程中有踩到哪些坑可以分享一下吗其实我刚才有提到就首先就是商业模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之前做产品我一直觉得产品功能和产品的差异性和产品的体验是最重要的但这个也是个重要的它是个 basic 它其实是个 basic 的基础但在这个额外你针对不同用户其实你商业模式的设计是相对比较关键的一个事儿

就比如说我们之前想在国内买软件但我之前其实也没想清楚这个问题你说我们的软件一个月订阅付费几十美金比如说有个宽店上的客户他可能已经上市了然后他说你这个东西挺好我想用一下然后我飞到杭州去说你买吧你一个月付个几十美金可能这个机票钱没了就其实是完全收益不值当的一个事儿

那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那你又反过来之前的思考就是说首先它是不是 KA 还是 SMB 你的承担模式如果是要跟他见面要跟他做很多售后然后相关的那你肯定你的收他几十美金一个月这个事本质上商业模式就是不成立的是有问题的因为你不是一个 Gadget 化的一个东西嘛

然后海外另外一个极端第一个是说商业模式的设计其实要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人 KA 还是 SMB 等等你要区分开去设计这个设计是之前摸索了挺长时间举个例子就比如说你是一个跨境电商的客户是吧那你现在我也把你做内容那他认为价值量高的东西他怎么样提升他的付费率刚才大伯有提到一个就是 KL 给你做了一些 SEO 的诊断其实很多 SaaS 软件就是卖诊断服务的

就国内的因为整段服务的整个的利润率是极高但他卖的是知识付费那他利润可能到达 95%以上而且他的价格就会卖的很高很高

它有点像资金公司我告诉你说你如何做换电商你的内容应该怎么做如果类别到刚才那个 case 你卖的可能是 SEO 的一个软件但你其实本身卖的是我帮你诊断了 SEO 这个服务这个时候国内客户你就可以收 3 万收个 5 万但这 3 万 5 万可能是你的纯利因为你其实你可能就花了两三个小时去帮他做分析但这个价值又明显是高于 3 到 5 万他有可能自己去做换电商做内容的话他踩的坑可能要亏个几十万甚至 300 万

那你可以做诊断告诉他怎么做就是对于企业老板来讲他觉得这个服务很重要很值钱是吧比你帮我做内容或者让我去使用一个软件值钱很多所以商业模式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个是我们之前忽略的但感觉这个也需要踩很多坑之后才能摸索是的所以说你说踩哪些坑就是你一定要区分你的用户群里是设计好比较合理的商业模式包括刚才我们有谈到的说到底海外的付费是卡点式付费还是说一开始就是订阅式付费

就这些决策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就两人都可以但就是说他其实这种决策是比较重要的就跟你产品功能没关系只是你纯粹的商业模式的设计而已然后这是一个然后另外的话就是说刚才也 Q 到就是说你的团队谁擅长做什么事情国内和海外团队要不要分开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服务的团队要不要分开包括你自己的脑

在思考 KA 和思考 SMB 思考国内和思考海外的时候你的脑袋要不要分开就是你要不要清空 A 然后去思考 B 我觉得这个其实你会不自然的掉入这种思考的陷阱里面去因为我们以前在大厂做产品只要思考一个东西就可以了

我的用户群体已经确定了我只要去想他的需求然后继续他需求做迭代就可以了但你会发现你在做全球市场的时候你的用户群体是分层或者是不断的变化他的语言肤色他习惯了 B2Model 商业模式和他设的需求

其实都是有差异性的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去避免他们的功能下的冲突反向的去决策你应该做什么尤其是决策你不做什么这个事其实挺重要的所以你的最终结果就是说你可能做了很多功能这些功能其实都不是 key point 的功能这个就很多坑要踩感觉这些坑似乎是绕不过的得自己踩

有一个程度多少吗如果是刚开始就有这个意识的话你肯定就少踩一点那我们再来拿到另外的一种钱就是你们现在在融资的时候投资人都在关心些什么

沉默所以我们其实最近很少去聊投资人当零零散散的有一些投资人过来问然后或者做一些交流的时候也发现会有些变化就是投资人的视角从之前相对比较关注你的增长的量转移到去会关注你的利润你的付费你的留存然后这些指标上

就会更加务实一些吧这里面有好有坏好处大于在于说对于企业来讲它会更加注重它的安全性我先慢慢开始赚钱是吧然后慢慢去成长然后坏处就是说其实对于我们的压力或者对于大部分创业创新公司来讲的话它其实会在做某一些大投入成本决策的时候是有压力的首先创业基本是个偏赌性的东西嘛

在你决策逻辑上比较 OK 的情况下肯定是大胆一搏去试按照字节的答法就是大力出奇迹你本身投入的成本就要比较高这个时候我观察到一些兄弟公司其实在去年开始的时候做很多决策都变得非常谨慎他们不会去做大规模的货量也不会去做大规模的这种功能化的

大迭代或者大版本迭代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投入的成本会比较高一些其实是某种程度上会抑制一些创新大家会错过某一些时机就是风险和收益就是你的风险变得低了之后你的收益某种程度下其实会变低这第一个变化就是大家的关注点会有一些主观上的一些偏移然后也会传递给我们

你要重视的指标是哪一些对我觉得这个是比较明显的感触吧然后第二个明显的感触就是大家其实更加关注于出海这个事大家主观上会判断国内整个的 SaaS 市场也好

或者是软件市场或者互联网市场也好进入到一个相对饱和的时期或者相对内卷的一个时期然后希望去做更多的全球化的一些布局包括地域上的布局比如说中东北美东南亚的一些思考我觉得这个是对团队和对创业公司的要求是更高的一个事情吧

然后这是第二个变化就是大家对全球性的关注主要是这一两点我会感触的比较深一些我觉得基本上现在能遇到投资人交流我感觉都是这个趋势因为这个可能我觉得是有对比是因为跟 21 年的时候的火热的状态之间的一个对比就是从一个之前球量球规模的这样一个阶段转移到了现在先保住你的战场的逻辑

然后大家先苟两年看看后面有没有新的机会所以很自然的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状态当然这个背后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对吧确实像美元基金本身大家也都处在一个比较艰难的一个阶段但我觉得确实可能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我可能相当是比较乐观的人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坏事包括你像 Kent 你是一个产品经理出身对吧我也是产品经理出身我觉得我们会共同拥有的一个缺点

我们有的时候过度关注像比如说用户体验产品层面的一些东西因为这是我们的专业性对吧但是为什么我刚才也会讲我会觉得如果你更好能推进商业化你一定会让自己把这个事做得更好是因为那个东西会倒逼着你不要那么多的去关注产品体验上的东西但关注也要关注只是说你得理解还有哪几件事同样的重要

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局面下大的环境也好客观的市场的需求也好大家愿意付费的这种预期和能力也好都在倒逼着你去寻找你的业务当中的核心的那个模块嗯

像我们最近做的一些调整就是说我们也在想我们之前花了一些冤枉钱做了很多花哨的事情但是这些东西没有直接的转化在商业的结果上但是从一个心里面还是希望做一个所谓的伟大一点的事情对吧但那个时候你脑海当中会认为既然是一个伟大的事情这里面品牌应该是长什么样子的我的对外的形象应该是怎么样的我的体验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所有的东西至少心里面预期是一个高配的状态

但这个高配的状态就是有成本的但是这个成本却没有直接的在今天的这个大环境下被转化成现金流那么你就要遇到问题所以这个转变我觉得是现在所有的公司多多少少会面对的一个问题还有我觉得本质上有另外一个挑战的点是说对于投资人来讲他的判断的维度变得更多了就是他对一个投资标的判断的维度其实是判断的要求和决策点会更多

就比如说他既要判断你跟大模型的关系他要判断你跟大产的关系他要判断你在全球化这个因子上的关系然后你的战产的关系还有你的用户的关系就是以前可能只要判断你是不是满足中国用户的某一个产品需求他是不是会为他买单付费 OK 只要做好这个判断其实大概来讲就可以了是吧那现在你要判断你明天会不会被颠覆掉

然后大厂对你竞争会怎么样因为 AI 会让一些事情的变数更多门槛会变低所以其实它的判断因子会多多之后的话其实我觉得投资人最保险的策略的确是就看一些转换指标就最终的转换指标所以很多投资人他不单单在跟你聊你本身的业务其实他自己也在不断的吸收

对于一些基础认知包括 AI 的认知大模型的认知强硬化的认知的一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吸收之后我觉得可能慢慢的会让投资决策会变得更加清楚一些但是因为 AI 这次变革处于初期变量要比较大其实它的整个决策周期我觉得会比以往的 case 会变长很多

这个也是有一些投资人向我反馈过或者是自己有感触的那你觉得创业者应该怎么样呢

我觉得梦想就是现实就是以前是追求梦想但现在依然是追求梦想只不过你的梦想就是不要被现实打败因为很多人也会讲你留在牌桌上后面总有机会对吧我觉得这是大道理没错的但是确实对于创业者来讲其实你说投资人的考虑维度多了但是创业者考虑的维度其实也变多了包括像咱们刚才讲到的那个航道的问题你怎么避免这件事情但是你不能单纯只是避免呀

你避免了之后还得创新还得做出一些成绩出来这个我觉得肯定是对创业者的挑战没有变低我讲的是我们这种就是说需要去通过融资来去推进这个事情的这一类的创业者对于 solo printer 来讲个体户我觉得那个是更好的一个环境那么最后其实大家也只能说各自在各自的领域看大家的绝活对吧

看看还有什么样的生存的手段包括我跟身边的一些人交流我会发现以前可能咱们去聊所谓的赚钱这件事的时候

也不是说不聊这个事儿 而是说赚钱一定是因为你实现了你的梦想然后顺带着带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我觉得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一个观点 对吧尤其是创业者 投资人也会希望创业者是抱着这样的梦想去做事情但今天的话 我觉得大家再去聊赚钱这个事儿的时候我觉得也没有谁会特别的介意说我现在所有的精力都在想怎么赚钱这个话说出来也很正常以前你这么说的话 有可能有些投资人会觉得

那你的梦想是什么但现在我觉得是闪过来就大家都很现实但这个现实不是贬义词就是你确实得把现在眼前的问题先解决掉然后以后咱们再聊后面的事我觉得对创业者来讲我自己深刻的感受是说他对我们的决策要求变高了当你有足够多的钱或者是市场给你足够的耐心的时候大概来讲你很多决策做的没有那么的

雷厉风行就是现在其实整个市场环境会对我们说你不应该做什么这个事其实的要求会变更高以前肯定是我可以开十枪然后看哪一枪会飞起来或者会中但现在你一共子弹可能就只有一颗那你怎么样确保那一枪要中那你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就显得尤其重要我其实在周日的时候在跟出门问飞哥他们在讨论的时候他说

上一代的互联网的创业者因为融了足够多的钱他们有十条命但这一代的创业者只有半条命所以他不得而以之要想先要怎么活着因为市场变化太快资本变化太快然后大家可能没有那么多耐心去给你足够多的这种失措的机会所以我其实现在强迫自己在做决策的时候做快一点

其实这个是我觉得比较深刻的一个感触感觉没有什么参考了跟以前没有参考分别说未来了所以就像 Taylor Swift 那首歌 You are on your own kid 哈哈哈哈

得靠自己了想看 GPT567 出来之后是吗苹果之前其实有很多人做一些小的工具但当 iOS 升级的时候苹果本身具备的这些功能就已经替代掉这些 app 但是万一像恰 GPT OpenAI 就继续往前进除了 GPT5GPT6GPT7 它已经这方面做非常好了那这些公司做什么呢

首先我觉得一定有很多公司是死在整个技术迭代和升级的枪口下的主寒道的如何不死所以为什么他会死在这个寒道上是因为那就是别人的主寒道 OK

就基本上就赚钱口上了是吧但其实我觉得这个大家是有共识的两个比较大的结论我看了之前那个钟鸿一也说了这两个结论我觉得其实我们在石桃过程中其实也有一些体会吧就是一类公司就是说首先你不要再除非你本身是做大模型的

你不要在别人的主航道上就比如说你要做个 GPT 网上演进它肯定在语义上会做得更加的精准那你说我现在要做一个创业说让 GPT-4 因为它不精准所以我让它变得更精准这个事肯定是不成立的因为 GPT-5 来了可能你就被干掉了这个是要在别人的主航道上或者你要做一个大模型大模型的话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就是说你能不能 battle 过或者你能不能找到

新粉领域场景的问题所以第一个解决是不要在别人的主航道上去转它第二个是说更多的是包括刚才说的有个人机会个人机会其实服务于个人的其实更多的是做它是做一个小圈子小范围或者是比较私有化部署或者针对化的就是私人化的东西比如说新领域某一个领域的罗拉模型这个东西 GPT 肯定不会去做因为它其实是生态的问题所以说其实它会更加偏企业化偏定制化偏私有化部署化私有数据化这是两个大家比较认同的大的方向

对然后还有一个大的就是你应该是做一个他的生态圈里面的一个角色就比如说有些人在 GPTS 是吧商店那你的目标是做商店的第一名第二名前十都 OK 因为别人是生态打法

大概来讲它不会干掉你但是就有点像说当 Apple 时代就是那个苹果手机发明的时候你跟它做操作系统肯定被它干掉了但你说你做 APP Store 上面的某一个 APP 那大概来讲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很多 APP 就是这样被干掉了你说是前面的那几个 APP 是吗比如说相机什么的对之类的我觉得这个就是选择就还是刚才那个主赛道的选择

比如说苹果你去做一个相机 APP 大概也会被干了因为苹果本身它就做了一个相机 APP 是吧但你去做一个游戏 APP 大概来讲苹果这家公司不会去做一个游戏游戏的确是你不要在别人的主行当上去赚它就像我其实很多年前我买过一个苹果软件而且我买是终身会员他只做一件事情就大家用苹果电脑就但他的所有的框要么全屏就要么你要手动调但他做的一个就是可以给你半屏

或上面一半下面一半左边一半右边一半然后这个苹果到现在还没有这个功能当时买的时候我觉得这应该可能一两年就会有人做吧结果竟然到现在都没有做但这种的话其实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我们分析为什么没人做对为什么没有人做

为什么苹果没有做有可能有几种原因就第二种原因就是说它实在是壁垒太低了就是随手可以做掉的但下的需求量又没那么干水这很刚吸你们不用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就是苹果做某些事情和不做某些事情有的时候是没什么逻辑性的你比如说如果你做了一个 iPad 上面的计算器工具然后每天担惊受怕说苹果会不会做然后你会发现到十几年之后的今天苹果依然没有发布自己官方的计算器

然后你去问苹果的时候苹果说我们觉得这个他们官方讲过他们说我们觉得我们做不好这个话说出来谁信呢对吧但他就是这么说的在我看来可能这也就是一个大家的一种玩笑因为他做这个东西和不做这个东西对于苹果这家公司来讲不会有任何的区别可能因为某个机缘巧合假设想做计算器的那个负责人离职了然后后来大家也不想顶他然后这个事最后就这样了那这个事合不合理呢

他也合理对吧但我觉得其实今天我们讨论大模型的这个生态可能和之前的 App Store 的那个生态我觉得还有点不一样我觉得一个特别好的例子是 Opus 就是赵阳的那个公司给这个海外的播客就像我们这种播客的内容把长的这个录好的视频切块成短的视频然后发布到 TikTok 上面然后整个过程呢其实是由大模型去驱动的这个太好了你会非常喜欢这个

因为今天我们录完了之后你就不需要手动的去切成一段一段的对话因为他自己理解了你的对话的过程然后呢他又把画面映射到了语言的对话的每一秒钟最后他把这个东西映射过去了之后呢帮你把视频也切好了那你想这个东西为什么我觉得它是个很好的例子呢就是首先第一确实它不是在主航道上面的

但第二个它是真的完全在利用大模型的这种独特的能力去完成这件事但是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它在大模型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工程化的处理工程化处理这件事这个词可能有点不一定每个人都理解但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它在这个东西的外面

包了一层跟大模型毫无关系的结构就是它的这个软件外面包了一层结构然后这个结构呢也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因为我今天完全可以手动的完成这件事比如说我用 GBT 去理解了我整个的脚本然后呢输出一个几秒到几秒是第一段几秒到几秒是第二段然后我再手动的到剪映里面把那一段视频抠出来找好角度然后另存为一个文件我完全可以做这件事

手动的但是他给我的价值就是这样子对吧而且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他的机密但我稍微算过一次就是他的产品的给客户提供的服务的那个价格是 GPT 的就如果我们按每秒钟的这个成本去算他大概是 40 倍的溢价对吧每处理用户的一分钟的视频他付的成本是他收来的钱的 40 倍就这个可能不准确但大概是在这个 range 就几十倍的这样的一个 range 里面

那这个就是它的溢价所带来的价值对吧那但是你想就是它的这个场景呢当然有好的地方就是这些博主时间也很宝贵这些博主可能很多人就是 solo printer 一个人的公司然后你给我省了这个时间我都可以去赚更多的钱所以它也不是一个贵的服务对吧然后但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问题再抽象出来一层就是我自己脑海里面一直把大模型理解为电力嗯

就它跟当年突然间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物种叫电然后这个东西带动了一系列的这种全新的产品工具的这种出现那这个时候你说什么是主航道我去做电的生意电的通信电的这个转移电的价格等等一系列周边的这种这肯定都是在主航道上最后这些东西会被中国电网做掉

会被爱迪生做掉会被这些围绕着它的核心的到现在就是大模型公司做掉但是如果我们纵观出现电了之后的这几十年的发展你看其实发展的最好的是什么倒不是电因为电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全民的刚需的基础设施了就像 Sam Maltman 说的他们现在的一个除了安全以外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降低成本他们不断地在降低这个东西的成本

它虽然是它的主航道但是它可能不是对经济影响最大的那个块什么东西是呢其实就是用电器你的微波炉你的电视你的各种各样的这种因为电而产生的这种衍生品那 OPOS 就是个用电器微波炉解决这个问题和电能发光这件事解决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件事情我觉得我们现在确实还是只是处在一个很初期的状态以至于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让自己

看到那么多的用电器的可能性但是你顺着这个思路往前去想的话那就像刚才你说的就是有很多可能很细分的客户的一些细分的需求那都是用电器的场景但是它需要有人把它的那个工程化的部分完成然后你也能自保你也能赚到几十倍的收益那这个就我觉得是在新的生态下的一种存活的方式吧

刚刚你说的这个博客剪辑软件但是其实我一想剪映也可以做这件事情对对对那就是他从大的主航道切换到另别人的一个小的主航道上我来补充一下这个问题就是说就以 Operance 这个为例你非常精准地铺着到剪也在做事实上剪也上线就是叫长剪短你可以看剪 CAPCAT 那个版本其实是他现在已经作为主要的功能在推了我还是剪映的付费用户呢

那你应该已经可以用了所以说这里面一眼神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竞争不在于说你跟大模型的竞争你是跟同等类别应用层的公司的竞争对对对对尤其是跟大产的

他用程的比如说跟自己跟腾讯类似于这种大厂的一些用程的竞争我觉得这个是反而是需要考虑的但反过来讲其实也是支持大伯那个观点的就是说剪印能做好吗就是剪印不一定能做好的为什么呢因为核心的竞争力是在工程化的竞争力

工程化是有门槛的比如说谁可以干掉剪印剪印的本身的编辑器就做了很多年如果你要干掉剪印你本身的编辑能力基础编辑能力其实这个门槛就是时间成本来算的话就是几年比如说 Openers 它自己也做了一两年剪印要 copy 它也得花这样的时间当然剪印它大理初期计可能更短的时间

但它其实里面也涉及到很多问题第一是时间成本第二是做这个的产品经理对这个的理解程度我们先抛开技术技术可能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我们承认所以说它其实是一个工程化的竞争就回到了之前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有些人做 APP 做得好但有些人想抄它的时候有些人会抄得很好有些人抄得不好

这个其实就是说工程化是有一定壁垒的而这个壁垒恰恰是中国公司的很大的一个强势所以第三个观点是说这一波整个的 AI 的应用层因为工程化的壁垒反而向中国中国是有工程师红利的它是个很大的优势因为美国人

其实它比较善于做底层架构比较善于做大模型这种底层创新这个我们必须得承认但是美国的工程师普遍比较贵是吧然后中国是有工程师红利的就中国人也比较勤奋而且经历上一波互联网的洗礼之后具备的经验和产品体验的能力其实也应该是足够的强的所以这个点反而是在工程化上建立足够壁垒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OK 就像一开始互联网明明是美国开始的但是现在就是收入最高其实中国的企业像 TikTok 这些可以这样理解是吗就可能以后也是 OpenAI 先是美国的但是最后的应用层面的最后可能还是中国企业这里面的变数我觉得唯一的变数是底层的能力它会涉及到一些大国博弈上的东西以前是比较开放的现在比如说大模型到底用哪一国的大模型就是它会不会开放完全

开发给你用这些其实是一些变数会导致这个结果就有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如果顺利的话其实我觉得终局还真的有可能是这样子但其实也是刚刚你提到的比较中心化的一个问题就是可能都是大厂进行垄断比如说大模型肯定是大厂垄断或者可能就那么一家公司两家公司垄断以前互联网提倡的是去中心化但后面可能就会变成中心化你们是怎么看待这样子的一个现象的

你这个问题就让我想起了最近 Helomask 起诉我为爱这个事当然这个我们不能左右就是说你底层应用到底是一家独大还是百花齐放我觉得大概来讲每个大厂可能都会做或者是每个国家它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大模型然后无论从政策的需求也好或者从各个商业化的考量也好就底层的大概的觉得不可能一家独大应该是几家就有点像以前的

系统层面就是安卓有一家可能苹果也有一家但最终可能就那么几家这个是因为它成本太高了所以最终可能就会可能就中国比如说百度一家几个大厂各自都有最终看谁能做得好我觉得这个事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让我们的感官会有点区别打个比方你说我们现在是都围着国家电网转嘛

也是但你不会有这种感觉它有一瞬间可能就进入到幕后了因为没有人再去讨论它的问题因为大家都默认它就应该是它该做到的那个样子这个我觉得是一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当然另外一种也就是刚才讲到这种开源和闭源之间的这种竞争而且我其实去年年初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当时还是 3.5 和 4 最火的时候然后开源的这些模型差的还有点远

但是问题就在于说那开源的模型肯定会追赶它而 3.5 和 4 或者说我们可能这周吧我估计可能 4.5 就会发布了但是呢它只要越过了那条线让人觉得我能用它的那条线了之后其实大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起头并进了所以现在很多公司在选择的时候其实包括像我们自己设计我们的系统你也不会把它设计成一个绑定在某个大模型上的系统包括我们之前都会做那种一键切换的功能

因为之前 OpenAI 当过机的它一当机你就垮你就切到另外一个接口上也 OK 的所以我倒觉得短期看可能还暂时看不到那种被绑架的可能性但是我会觉得随着他们逐渐的淡入到幕后了的状态出现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的社会上的一些公司或者这种各种类型的服务包括可能刚才提到的这种 Solopreneur 的这种服务他们就会让整个生态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百花齐放的一个状态

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可能会期待看到的一个结果我突然想起我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叫监视资本主义你们有看过一个纪录片吗就是他纪录片就是在讲现在一个社会 open AI 出来之前的社会就是 social media 非常的猖獗你看我们其实每个人都会花很多时间在抖音在小红书在各个社交网络上面他是个美国纪录片他就发现是让政治观点极端化

就让青少年自杀率增加,又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让他里面提到一个我觉得非常好的观点,就是他说我们一直在期待着技术的发展可以超过我们人类的智慧,但是忽略了技术早就拿捏了我们的弱点,就是算法啊,这些其实是不断的引诱我们沉沦在社交媒体里面,引发我们人性中最不好的那一面,

在美国的很多人是这样呼吁说对于 AI 的每一笔 funding 中间的三分之一都应该 go to AI safety 在 AI 安全这方面你们是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然后并且像 OpenAI 他们开新闻发布会包括在发布 Sorrel 的时候有很大的篇幅讲的是 AI safety 那还是在 OpenAI 出来之前的社会 China GPT-4 然后刚刚大伯也说这个月也会出 4.5

那之后的社会会有怎样的潜在的一个影响吧我感觉我们可能拭目以待的就是一个巨大的羊毛羊毛羊毛对就这个事情不是阴谋它是一个羊毛

因为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摆在桌面上就是安全就是权利就是这个是我感受到的一个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吧但是我觉得如果你仔细去想一想我觉得大体上能感受到这个问题因为首先安全问题是个问题所以这是为什么我说它是阳末的原因就是这个问题必须得解决包括你像最近不管是 SORRY 也好还是前两天好像是阿里还是字节出的那个可以换嘴型的一个算法那个东西我看完我觉得太可怕了

那么我觉得大几率是规则的制定者

这也是为什么 OpenAI 想要去融那么多钱的原因就是他融的这个钱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而这个史无前例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奠定他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行业老大但我觉得更深层的就是他就一定是要去做规则制定者的这个角色的伊朗马斯跳起来不是因为他赚钱伊朗马斯差那点钱吗根本不差的他担心的是这个规则制定者的这个角色被别人抢走了伊朗马斯是想做规则制定者的人

对吧这个也是他的样貌很明显了三猫他们跳出来以后他把这个东西避原了避原了之后导致了他现在好像有个苗头是不是他也可以变成跟你伊朗马斯克平起平坐的一个规则制定者了这个事太可怕了对吧对于伊朗马斯克来说所以我觉得最后我们会看到的可能大几率是一种当然这里面可能还牵扯到国家的问题啊就是大国博弈也好或者国内的博弈也好

只不过这件事情最后我觉得就是跟我们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就是你就是被管理被制约的那个人然后一定会有有能力的人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中为自己获得人类历史上都史无前例的权利然后出现这种也许是像刚才我们说的这种隐藏在背后的一个巨大的巨无霸但是我们可能作为这种平头老百姓已经不一定能感受到这个事了

但是它会客观的存在于整个生态体系的背后我觉得这里面也很有意思可能会持续被探讨的点是个人的安全国家的安全和人类的安全就这个是个层次不断往上递进的过程

个人的安全就是刚才说的那我是不是被骗会被诈骗国家的安全是我到底是开源必然我到底是美国的大模型还是中国大模型人类的安全就刚才你说的那个点就是哪天是不是人类会被积极干掉我觉得其实更多的期待是说我们到底优先解决哪一个其实这个顺序很重要到底是从规则制定者的决策从上到下去解决

还是从下到上先解决个人因为按照常理来讲应该是先解决个人再解决国家现在其实也是这么发展但就是刚才说的如果是现在好像有苗头说大家想站在这个制高点去解决更大的问题或者去制定规则也好或者去改变规则也好去反犯也好那他其实跟个人就很相关就假如说现在世界上有个神去制定规则那这个神的一念之差其实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它是一个毁灭性的或者是一个创造性的这个非常极多的两边就这个问题还是挺可怕的一个事就像世界是没有神的但哪天世界上有一个神那你不觉得很可怕吗或者有几个神是很可怕的一个事像史密斯夫妇的那个剧场版你们有看吗它里边就是史密斯夫妇这两个人他们是一个很大的组织有很多很多很多多位夫妇但是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他们的上司他们会报工作或者说对方给他们派遣任务全都是通过手机的一个 APP

然后他们上司要把他们给干掉然后他们就觉得为什么你们要听从上面的人的指示把我们干掉呢然后对方回答说因为他们是神

他说其实在我们过来应聘这份杀手工作之前他们就已经认识我们他知道我们一切的东西鸡皮疙瘩起来了我们没法改变我们是看客但是你想像我们起码每个人个人信息在网上全部都是公开透明的尤其像我们做一些播客我们的思想很多完完全全是 AI 是可以掌握的所以其实有一个影响我们或者对创业者的一些机会其实是在规则以外的一些机会嗯

就比如说你能跳脱制定者框架其实你就没准会战胜一些非常不一样的机会我举个例子为什么 Web3 最近站得比较火就是因为它跳脱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框架比特币为什么涨得比较快它某种程度上它涨回了三年前的水平今天已经新高了它某种程度上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有利在监管以外而且是有利在国家层面因为以前的最大的制定者也是国家层面

它既然游离到那个之外的话它就是变成一个新的生态那它自然会有价值或者被推成那我们如果这样推导下去的话如果假设未来有一个制定者生态这个东西也是一个世界级组织的层面那游离在这个层面之外的也可以

可能会当成很多很多小神大神是在那一帮人但可能小神又有一堆人挺有意思的我觉得这背后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下一场世界大战只是说这场世界大战是干嘛他不是说给对方头上扔炸弹他本质上是为了抢夺权力和管理的空间的范围地盘

但现在就像你说的就是有一些人突然发现我不用跟你抢物理世界了我现在给你抢的是一个智能的空间可能跟你抢的是一个虚拟的关系然后这些东西都是权力的一种载体那你说大家为什么花那么多的钱那么多的精力投入在这件事情里面

其实就是一个革命字面意思就是一场革命他革出来的结果就是为了让他在下一个时代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但这个有意思在于还是放大刚才说的那个话你的成功你自己定义但对于大佬来讲他今天的定义范围可大了

伊朗马斯把自己的成功已经定义到火星上去了我不要给你卷地球了有的人可能 Samultiman 定义的是另外一种维度我怎么样能代替人类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假设我举个例子如果他手底下未来掌控一个虚拟国家然后虚拟的国家有无数个 AI 的人工智能的智能体这个智能体就是他的公民然后他所掌控的国家你说他不是一个客观物理世界存在的国家确实不是

但这是你的老的标准你在新的标准下面你会发现首先它有一个国家它可以掌控这些而且这些人都是生产力

而且都听他的话那这个时候他能做到的事情和可能大多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这些国家能做的事情不比你少 只比你多那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想所谓的国家的定义的时候我觉得是在很大程度上会被挑战这也是现在大家都紧张这场争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我觉得上面的这些人肯定看明白这个事我们只是傻乎乎的还在讨论设计协作啊

对吧就是这样子这个就是有点像短期内肯定还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它一旦发生就是一个影响很深远和很大的一个事儿

所以大家都很紧张所以其实我觉得大概来讲未来十年慢慢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些格局我们能看到就所谓的阳谋到底是什么可能以前的时代是没有遇到过的就以前的时代最大的载体还是国家现在其实可能会多维度价值观

判断这个时候是否有意义生命意义的判断可能都会不一样所以可能还是要就不用拘泥于外界告诉你是什么更多可以去探索一下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创业还是说个人的生活之前那个施一公那个演讲就令人非常震惊说人由物质组成的那个人的灵魂和人的物质的组成感觉科学有点像玄学的思路去发展了

首先就刚才你说怎么样定义永生在科技再进一步的时候老机接口再进一步承受的时候你永生到底是物理层面的生理永生还是脑袋的永生但现在其实有些小苗头就对于创业者来讲比如说有些朋友说那我可以做一个前两天正好遇到一个创业者朋友他企业做得很成功但我们在讨论 A 的创业机会他说我父亲去世了如果有一个东西让他复原的话我觉得我很愿意的好钱

那我们就在 YY 说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声音克隆加一个就是虚拟相机这就是我们要做播客的原因就多留下一些我们思考的方式我们的我以为你说要多留下我们的影像没有因为这样子的话就是 AI 就可以学习我们的思想然后就真的可以 generate 一个我们自己出来你会发现 AI 的技术总会给你一些意外就比如说以声音克隆这个例子为例

这个流亡地球里边的那个你们看流亡地球 2 了吗就刘德华把他的女儿给放到那个里边这里面就是有一个很大的节点 AI 是否会觉醒吗

如果 AI 觉醒的话其实就已经可以完全实现就那个 Elon Musk 最关注的也是个点就是什么时候判断 AGI 的生成 AGI 是开始了其实有一个判断节点是从觉醒开始的就比如说 GPT 到底 GPT-4 就可以定义还是 5 可以定义还是 6 可以定义还是 7 可以定义怎么定义觉醒呢觉醒就是说他自己有自己的意识比如说你给他一个很简单的活他说这个太简单我不想做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想象一个创业场景就是刚才说的那个比如虚拟陪伴

那你现在克隆的他声音然后你底层调的 GPT 然后你的影像就用 Sora 吧或者是用动态化的一些 case 你就可以跟我一个虚拟人对话嘛那他也非常真实但他目前来讲他只是形式上的真实他所有的对话的语料是 GPT 的语库嘛

那你跟他聊什么他就跟你聊什么他其实本质上他他没有灵魂他两个层面第一个升级是说你跟他聊的过程中他吸收了你跟他聊的现在是可以做到的就是他在训练那这个其实他会变得更加 smart 但是他的 smart 不是因为他本身而是因为你嗯

因为你给他的预料这个是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他根据你给的预料和你本身给他的设定他产生了类似于涌现的东西那这个其实就到了觉醒就像你说的他可以拒绝他可以有自己的情感他可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然后这种独立人格是之前的数据不是依赖于之前数据所产生的那个时候就很可怕了他说想干掉你就干掉你了如果是自身机制人的话

他觉得不开心我就把你干掉了我觉得这个就慢慢就进到一个不可控的阶段了但也会涉及到一些安全的隐患和问题嘛

但目前这个阶段是我觉得还远远没有到来的但未来一定是会到来的因为本身 GPT 这个事情的产生也是因为数据到了某一个量变的时候引起了某一种可能科学家都道不明的质变你数据再庞大或者是慢慢的那会不会产生那个的话我觉得一定是会的只不过你怎么去控制的问题

那个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陪伴机器人就完全实现从好的方面来讲的话只要数据够多他可以完全实现灵魂再生或者是我的奶奶去世了然后他可以至少从用户体验来讲的确他好像下面去世一样的这种体验现在是完全做不到的现在只是一个形式的一个躯壳对目前来讲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的一个问题

其实大多数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的这种探索背后都是一个动作叫 representation 就是再现就比如说我画画是画什么它其实就是把它看到的景色看到的人再现出来然后这个时候它会用到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说颜料

这个东西在当时其实就是技术新的技术对吧不然你就是在石头上刻出来的对不对有颜料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先进的技术只不过现在我们讨论的这种虚拟人也好声音的复刻也好它就是一些新的工具然后新的技术但本质上你在做的事情还是一个在线的事情只是

只是说人的需求有一些在线是我想在线一个风景有的是想在线自己的亲人这个时候我觉得可能像你刚才讲到的有一点我觉得是会发生的就是因为从技术角度我们已经能预判它的可能性我拿你已有的语料去训练出来的一个模型这个东西是从艺术派别的角度来讲它可能是写实派但是也有可能

我们再加入点不是你的预料我混了点东西你想想当这些工具摆在这些探索性很强的人面前的时候他会不会想要去试一下

我把这两个人合在一起了会发生什么事情那个时候可能就变成抽象派了或者是狂野派谁知道呢但是这些东西你要在一个艺术语境下它都是合理的因为它没有什么说刻意的边界只是说我们可能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大家默认的这一套 representation 的技术就应该是写实派的

但是你艺术上向来不是这么理解这个事的但都有它的时代的趋势就是那个时代大家追求这事但等大家把这个东西追求到极致了大家都知道这个事能做的时候有一些人就要想我再创新一下你说这个东西有什么标准没有什么标准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现在整个技术的迭代眼镜其实是分为两个思路大模型的眼镜第一个眼镜是基于文本去训练就是苏格拉底有说过所有的

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这个时候我所有的东西都是基于文本训练的其实现在就是这个模式就是我所有东西从文本到声音到图像到视频这是一种技术节的路线还有一种更加高级的技术节的路线是直接视觉往下我并不是依靠文本我是依靠于视觉它利用机器对视觉的感知它其实可以不依靠于文本的

他看到的现在这个他怎么判断然后他就基于这个怎么判断的认知就去做更深层次的演化就可以了就有点像图片识别的方式计算机视觉的方式对视觉的方式就有点像说我现在有个小孩你到底是让他先学会文字然后学会诗文再放出去让他感知这个世界去描绘这个世界还是说我根本就不教你

我不教你任何文本上的东西你从一出生我就把你放出去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你就定义什么但如果是第二种演变的技术路线的话它其实某种程度上会更加激进且让一些判断变得不太可控因为你其实给了一个黑盒就是让机器决定它看到了什么

以及他对这些理解再去决定他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他就变成一个非完全文本指令化的东西其实那个时候就不知道会演化成什么东西出来也是另外一个维度就是第一个是融合维度我融合在一起我两个人一加一这两个人到底会不会变成一个好人还是坏人还有一种就是说我根本就不去定义你怎么演进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怎么演进就去怎么演进就可以了

其实这个也是个偏哲学的问题了其实现在学术界也是两派未来到底大模型怎么走其实也是玩到这两派去走的

然后这期是第一次邀请创业者过来做一个对谈所以后面也希望有更多这样子因为今天我们是 AGI 系列里面的设计还有市场营销领域然后可能后面就可以有一些医疗方面的就其他垂直领域的一些创业的东西然后还有出海的一些好谢谢两位谢谢最后给你们一个人每人 30 秒的时间来给自己的公司打个广告

那大伯先吧因为我们 2 月份刚上线了这个 Fabry 的本地版是可以终身使用的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大家可能找到的白板类的产品的唯一一个既能提供在线的实时协同然后又能本地使用的一块白板后面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到 Fabry.cn 上面去了解我们的产品这次在火山石做客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折扣码打击者这个我得跟团队商量一下作为一个惊喜吧

好的到我了我们其实是一款能帮助大家快速的去做很多营销短视频的一个 SaaS 的软件也欢迎大家去试用然后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 AI 的一些功能能帮助大家节省很多的时间包括它有非常强大的编辑能力可以在 AI 处理的不好的情况下去做大量的编辑会极大的提升效率后续我也会去 PO 一个优惠码希望大家来体验我们

的新功能和产品好的好的期待期待谢谢两位谢谢谢谢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