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鞍具式座椅再引关注,为什么坐飞机不能像“挤地铁”?

鞍具式座椅再引关注,为什么坐飞机不能像“挤地铁”?

2025/6/9
logo of podcast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Shownotes Transcript

近期,海外社交媒体上一款鞍具/吧台式航空座椅再度受到了关注。 这款航空座椅由意大利航空座椅制造商Aviointeriors设计、制造,该公司以创新座椅解决方案和轻量化设计著称。一些关注者表示,这样的设计让乘坐飞机变得“像挤地铁”一样不舒适,并且怀疑这种设计的安全性。随后,这款座椅的制造商回应称,这款鞍具式座椅名为Skyrider,是其在2012年设计的飞机座椅概念,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大飞机空间,当时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低成本短途航班。到现在,该座椅概念并没有实际投入使用,不在公司的官方产品目录中。 这番回应暗示着,这款诞生于十多年前的鞍具式客舱座椅概念并未获得民航领域管理者和市场参与者的认可。从业内角度分析,其核心问题很明显:在航空安全的红线之上,这些“站票”座椅能否有效保障乘客在航空旅途中的人身安全? 和常规座椅相比,鞍具式座椅的承力面积要更小,几乎完全不承托大腿,而是仅依靠人体的臀部和会阴来支撑绝大部分的体重。一旦遭遇过载较大的重着陆甚至迫降等情况,很可能会对人体造成类似“跨骑伤”的冲击损伤。尤其是,在现代客机座椅的抗冲击设计标准中,瞬间的过载峰值已达到前后方向16G、垂直方向14G、侧向10G的水平。 对该产品的评估,可以参考马术和山地自行车、摩托车等运动对运动员的影响。此类运动中,鞍具或座椅长时间压迫,会导致骑手的综合性症状,包括意外冲撞导致的严重挫伤和挤压伤等。一些男性甚至需要对坏死的生殖器官进行手术切除。有鉴于此,鞍具式座椅在技术层面上能否满足现代适航标准体系对重着陆与迫降等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要求,显然是存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