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短短5年,产能“狂飙”后的品牌危机让里尔喷气机不得不改名求生

短短5年,产能“狂飙”后的品牌危机让里尔喷气机不得不改名求生

2024/9/23
logo of podcast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Shownotes Transcript

20世纪60年代,里尔喷气机的故事依然在延续。 在经历了1965年的“开门红”、一年交付80架里尔23飞机后,1966年,里尔喷气公司的全年新机下线交付量降为53架。 看起来,这家短期内迅速崛起的飞机制造商,正在从“狂飙”发展阶段转为平稳发展。但交付数量下降三分之一,也意味着公司的销售额和收入大幅缩水。利润方面,从1965年的盈利5400万美元转为1966年亏损1200万美元。 更严峻的是,此时里尔喷气公司正高歌猛进,开启业务多元化,支出逐年攀升。 不论是开发里尔24加长版即里尔25和全新的“里尔班机”40型(Lear Liner Model 40),还是有对布兰特利直升机公司的收购,这些行为都吞噬着这家公司本不充裕的现金流。不巧的是,当时的威奇托政府为该公司提供的融资债券也到期了。更雪上加霜的是,里尔本人所涉及的其他产业,包括8轨立体声音响、航空电子等企业业务不佳,无法依靠它们来给里尔喷气公司“输血”。 此时,里尔本人和他的公司都面临着严重财政危机。 深陷信任危机,里尔公司被出售 在财政危机中,比尔·里尔选择忍痛割股,出售了这家创立5年的公司。从1967年3月底与收购方盖茨橡胶公司接洽,到交易达成,不过半个月时间。 然而里尔喷气公司在被收购后,依然未在1967年止住销售额持续下跌的趋势——这一年,其新机交付量已锐减至23架。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正经历着因过去两年发生5起事故而引发的品牌危机。 根据这几次事故的调查结果,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有的不明,有的则指向了飞行员失误和可能的交流电源故障、陀螺水平仪故障等。 对于飞行员失误,当时有一些媒体报道称,里尔23在给予乘客“战斗机般的飞行体验”的同时,也对其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该机的起飞和降落速度像战斗机一样快,操控难度更大,这使得飞行员出现失误的概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