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为什么一定要创业

为什么一定要创业

2025/3/20
logo of podcast 宇宙中猫

宇宙中猫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S
Steven
参与了与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关于AI、算法和创业的深入讨论。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刘老师
吕老师
徐志明
雪机器人
Topics
主持人: 我以前觉得创业很突然,但现在认为创业是很多因素引导的结果,是人生的必然。 刘老师: 对于技术型人才,在大厂打工无法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也无法获得与能力相匹配的回报,创业是更好的选择,在大厂你只是螺丝钉,你的项目成果不属于你,即使你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你的收益也与你的贡献不成正比。 雪机器人: 大厂的工作模式会限制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收益转化,创业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能力的提升,在大厂,你的努力不一定能换来足够的个人能力和个人成长,而且你的个人成长也不一定能转换成足够的收益。 Steven: 大厂容易裁掉贡献突出的员工,且员工的薪资增长与个人贡献不成正比;而创业的收益则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开源软件创业容易被白嫖,闭源软件创业可能更好,但闭源软件需要强大的销售团队和背书案例。 徐志明: 开源项目可以提升个人工作曝光率,吸引更多人参与,最终可能发展成公司,开源软件创业的盈利模式在于解决客户问题,而非软件本身的价值。 吕老师: 打工是将劳动换取金钱,而创业是将资源换取更多金钱和资源,对于资源丰富的人群来说,创业效率更高,打工是将时间和劳动换取固定报酬,而创业是利用现有资源撬动杠杆,获取超额收益,但风险也更大,钱是社会信用的量化,个人信用积累决定了获得金钱的能力,创业也是通过积累信用获得融资和成功。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又见面了

很久没有录播客了本期播客的主题是为什么要创业以前我觉得创业是一件比较突然的事情突然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就创业了就上新闻了但是在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之后我现在觉得创业有时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很多事情和很多目标最终都会把你引导向创业这条道路上然后本期播客我们请来了几位嘉宾我们的老朋友雪机器人还有

有两位也是做题家的朋友大家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大家好我是雪姬然后我是吕老师博客的老朋友了我们大概在去年一月初的时候跟大家跟吕老师和几个其他的朋友一起录制了为什么 SARS 是一个骗局的博客我觉得那一期非常的经典然后我们一直也在讨论录新的一期今天终于找到机会

然後大概在一年半以前的時候還跟劉老師錄過一期《為什麼世界是個大胖》的播客我覺得這一期我們爭取要達到前兩期的水平 對

大家好,我是 Steven,我也参与过之前的 SaaS 播客在那个时候我是在上一家 SaaS Lab 干了快一年的时间之后就被 CEO 开倒了在去年的夏天我换了一家新的做 AI 相关的 SaaS 的 SaaS Lab

大家好我是 Hungry 我是大家的新朋友很高兴来到这期播客我个人现在是在硅谷的一家大厂打工然后打工了快有一年的时间了然后在这个之前我一直在读书读本科研究生博士然后读播期间我曾经在一个 startup 实习过一段时期这就是我跟 startup 有交集的地方当然

当然了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开公司然后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一会儿可以跟大家一起深入交流以上好本期播客我们会针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身份来对应不同的情况以及就是说为什么这个情况下创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那首先第一种也是最大众

也是可能最符合我身边的人以及可能本播客一部分受众的话下那就是如果你是一个做题家就是说你是一个靠自己奋斗的比较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然后从事技术性工作的一个人不管你是做哪个方向吧

对但总而言之你换钱的主要方式是你通过你的知识技术劳动成果去换钱为什么这种情况下你创业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那么

那么我觉得就是说首先我们要聊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做起家那你通常的去社会上用劳动和知识技术成果换取自然的方式有哪些呢一个就是你去打工你去公司里工作另一个方式就是说你可以独国走学术界那接下来我们就会讲一下这两条道路的一些特点

首先第一条就是打工那打工的话我可能会比较熟悉就是说通常来说你如果想获得一个比较高的薪水的话那你一般就是去大厂或者大公司但是大公司它的组织架构和它的

它之所以叫大廠就是因為它很大那它天然就是一個人比較多也比較複雜的組織架構而一個大廠它必然是會把每個員工都盡可能原子化的也就是說不管你在進公司之前你是多麼的厲害多麼的天才你一旦進入這種大公司成為一個員工那你必然會成為一個螺絲釘也就是說你是可以隨時被取代的

所以虽然进入了大公司你可以获得相对来说比较高的薪水但是你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去你的 job security 很多时候是不太够的比如说我们看到现在就是前两天扎克伯格说我们要半年财资源包括硅谷这么多财源对包括

尤其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有比较突出的技术和知识贡献的人比如说你曾经是一个什么知名框架的作者你是某个知名开源项目的这个发起人或者说你对这个公司有很大的技术贡献其实这个都不影响公司把你当成一个很普通的员工去对待

比如说我之前看到有新闻说是谷歌或者说 Facebook 这种大厂它会把一些知名开源项目的几个创始人就是毫不留情地裁掉这些技术社区内看到这些都觉得很愤怒觉得他们可是这个很重要的技术的发起人为什么就这样普通地把他们裁掉呢但事实就是在这样大的一个公司里当你创造了这个

框架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就已经完全的属于你而只属于这个公司了公司只要花一点钱他就可以雇新人不断的维护这个项目而你作为创始人你其实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为公司可以随时把你取代掉

而如果你为公司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商业项目那整个商业模式 Business Model 这个盈利模式从头到尾其实它还是很强的依附于这个公司的你是没有办法把你做的这个项目给带出去的

所以说既然你依附于公司那公司就会对你为所欲为即使你做的项目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利润公司给你发的钱也就是说涨一点薪发一点奖金升一级你的工资可能会涨 5%或者 15%

对吧像比如说 Facebook 这种大厂 Refresh 表现再好 Refresh 可能也就是两万或者是几万这样子而你所做的这些知识成果一方面它们是不属于你的你一旦离开公司你是会把它们带走的另一方面你所得到的收益是完全在公司的等级体系下的比如说哪个 level 就是多少钱你完全不会因为

這個項目有非常巨大的收益而得到成比例的個人的收益所以說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他進了大廠之後他就只能做螺絲釘因為他竟沒有辦法擁有他所屬的個人項目而且他做大了他自己也不會有更多的收益 對

我们可以启示我还是比较同意于老师的看法的我觉得于老师讲的两个点都特别好第一个点是在大厂的工作本身就会把绝大多数大厂员工塑造成一个在某种方向专一且擅长但是并不是在很多广阔的方向上都有一种综合能力的这样的一个个体他把你的技能数塑造成这个样子就是为了让你更高效的为大厂服务为这个体系的运转做贡献嘛

但是这种情况是不低于你自己的个人能力的积累的所以就是第一个情况是你的努力能不能换取足够的这个个人能力和个人成长然后第二个方面是你的个人成长又是否能转换成足够的收益呢就是这个情况在

大厂打工或者是创业这两个赛道的比较下也可以明显看出大厂打工是有劣势的因为就像刚才刘老师分析的你可能无法从你的项目当中 take full credit 你的 credit 有很多要属于公司其实你有的这个 credit 也不一定能转换成我们所说的甚至加薪然后大富大贵这种世俗意义上的收益吧所以我还是比较有共鸣的

我就稍微补充几点好了我觉得首先是吕老师提到了一点就是说你做一个开源项目然后它一定程度上就已经属于公司了然后可以把你开掉再招人机器来做最近我听到了一个故事不保证真实性就是 Meta 那边有一个项目叫 RoxDB 它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一个开源的 KV 类型的数据库

然后听说他们最近好像开掉了两个这个项目早期的员工是一六级别的这个应该底层原因我具体不清楚是不是他们真的绩效表现的不好了

还是说公司觉得这个项目非常成熟了他们其实不需要养这种高级别的 IC 来去进行维护了我比较 prefer 是说应该可能是后面这个原因就是说他们虽然很厉害但是这个项目已经进入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他可能就招一些四合五过来打打砸可能也就差不多了但是我觉得他这个项目其实本质上还反映了非常多其他程序员的处境就是当你

当你们的业务稳定下来之后他可能确实是不需要养那么多人然后由于大家都是一个螺丝钉所以公司是比较容易能够去把你开掉一部分然后没有伤到大动脉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想提到的是刘老师刚才提到的是你的工资受限于你的级别的 range 对吧

而且这个级别它是一个很金字塔的东西比如说像 Meta 这种 E7 谷歌 LC 这种级别应该来说可能是 20 个人左右才能出一个然后这种东西都是萝卜坑对吧如果你公司不能够继续扩张的话没有新的员工进来你没有额外的 20 个人你理论上来说不会再给你生一个 7 出来 6 的话可能会容易一点然后 5 一般大家都能达到是一个 terminal level

但是就是说你每个级别就是有一个固定的工资然后比如说你万一一不小心做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项目一不小心把你们公司全体的 CPU 的利用率提升了一个百分点之类的这个可能是值非常多的钱对吧或者把你们公司的大模型训练的 GPU 利用率提升了一个点之类的这其实是非常多的钱

但是你其实最多你就拿了一个好绩效给你多发了两个月工资或者 4 个月工资之类的就是说你的额外的奖金肯定是 sublinear to 你的绩效的但是如果你创业就是你即使不去干一些高端的创业即使你去干卖房子卖保险之类的这个也是完全限性于你的绩效的对吧你卖一份房子就会收一份佣金

这个的时候就八仙过海了然后如果非常厉害的人他们可能能够赚很多钱但是对我来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在大厂打工的为啥呢因为首先我觉得我是一个适合吃大锅饭的人很多人可能年轻的时候或者说他由于时代的浪潮他可能做到了什么 director 这种级别然后他们可能有点飘了

就是他们会觉得这个平台对自己的价值没那么高然后自己可能出去单干也能成功但我自己是有比较清醒的意识我觉得我是可能就是吃大锅饭而且我觉得大厂它确实在把你螺丝钉化的同时也给了你还可以的收入就是我暂时其实没有那么多欲望说能够赚特别多的钱对这是我大概的一些想法

好的综上所述就是大厂会把每个人都变成螺丝钉一方面如果你能力还 OK 就是你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干下去就会给你一份还可以的收益但是与此同时如果你的能力特别突出就是你能够给公司带来特别多的收益或者说你做的项目特别厉害

那大厂还是给你一样的收入所以对于能力特别突出的人其实是没有那么适合大厂的或者说大厂是无法给他与能力相匹配的回报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大厂有时候有一些非常厉害的人会感叹为什么他也只是这个级别的人为什么他曾经这么厉害呢他居然也和我只是一个小兵我往上进来我都不说了不管这不重要了

好接下来我们要讲另一条道路呢就是走学术路线走学术路线的话和公司里不一样的一点是你所发表的论文就是说你的知识产权和成果至少它名义上是一直在你的名下的就是说你这篇论文你挂了你的名字它基本上就一直是你的并且别人应该也不能把它抄了去或者说怎么样对吧就是别人只能引用你的论文所以说

这和比在公司里工作好的一点就是说不会说你的项目属于公司你走了项目也带不走你只要你发了论文这个论文就一直是你的但是这只不过是名义上这个成果是你的实际上你依然无法把这个成果转化为比较好的商业价值比如说别人用你的成果用你的研究成果去开了公司他一

一般来说他是如果你的知识是全部自由和开放的那些人开了公司他并不会说把每个用到的知识和论文的作者都给他们一点股票这个事情是不太存在的对

OK 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嘉宾们都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们三个嘉宾里面有一个成功读完了博士然后还有两个读过博士也发过一些文章后来选择了 quit 虽然我们三个人都不是创业的创始人级别但是我们至少都还是搞过学术的还是可以对此有一些讨论吧

有一些优点 吕老师其实已经说了就是说你发表一些论文尤其是他如果确实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的话然后有你的署名就是你的 credit 其实是挣到了更多的比如说你在一个什么 Meta 的广告系统你做了什么优化这个东西可信度可能没那么高但是你如果发了一篇 paper 上面挂了你的名字这个东西应该来说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大家外面也比较认可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就是说其实国内很多人创业你没有发现好几个人都说自己是什么百度凤巢广告系统的早期创始人啥的这个你有点说不清楚了对吧它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然后好多人出来创业的时候都拿这个东西来吹嘘自己我觉得是有点说不清楚了当然我没有暗讽他们了他们肯定都还是挺厉害的对

然后再说回学术圈这边我觉得做学术的问题在于首先我们就不聊计算机学科以外的学术我觉得也不聊那些没那么火的学术那么显然现在最火的学术就还是说是做大模型相关的学术

这个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在学校没有卡甚至就是说在斯坦福这样的学校我觉得很多老师他们也都是没有特别多的卡的但是斯坦福这种学校他可能比较好的一点他在硅谷嘛就是学生都可能都去那些公司挂一个 part-time 实习然后用公司的卡就是我认识的有一些朋友啊他们就是说是什么老师拉到了 funding 就去招学生然后呢你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搞卡就是跟公司合作嘛

那么这个其实是对你的做研究是很受限的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就是说一方面刚才提到的问题本质上是学术圈比较穷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在于学术圈有可能会变得更穷为啥呢就是比如说现在马斯克他要搞道具对吧然后他们是需要去砍掉政府支出里面一些不必要的 funding

当然我相信他们肯定砍掉的主要是一些之前在推特上挂出来的一些很离谱的一些科研项目就是科研这块砍方定的话但是你很难保就是说在 AI 这块它总体可能就是方定这块蛋糕也会稍微变小或者说就是说每个老师平均能够分到的方定会在变少

那么这个是有可能会让你在学术圈继续做研究会更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且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过去几年的大放水导致了通货膨胀在学校里面的博士生其实生活都比较困难然后他们都在发动各种的

学生运动来督促学校来掌心然后最后肯定还是掌心但是羊毛都出在羊身上这些掌心其实最后都还是要靠老师的 funding 来出

前两天我们就在 linkin 上看到就是说有一个老师发那个 linkin 说以后可能再过几年吧就是随着这个涨薪提升到 2028 年的时候可能 20 万美金还是 10 万美金就只够养学生一年了有可能是 20 万美金我感觉如果私立那种他们学费比较贵的有可能是 20 万美金但在公立的话可能会低一点对

对对这个问题我也深有感触我觉得刚才雪机器人讲的是很好的就是他讲述了你在学术界的一些好处和一些坏处吧然后我觉得针对刚才于老师讲的这个问题就是学术界能够 take 很多的 credit 但是他肯定有一些隐含的坏处我觉得我就想起中国有一句古话嘛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如果你比拼写文章那你是评不出一个第一的因为你的文章他的文章就各有各的好处你可能文字优美他可能利益高尚但是如果但是如果你要是比打架对吧那你打架肯定是能分出一个一二三四的因为你打倒的就是打倒的对吧你赢就是赢你输就是输就是把

就是把这个道理呢放在我们现在这个学术界 VS 产业界的这个语境当中我觉得也是很合适的就是你在这个学术界写 paper 就虽然大家有一些学术上的路线所谓的一些路线之针啊技术的方案的这个争端但是大家

所有的东西都停留在纸上就是你如果不是做产业转化不是用现实的社会和产业的这一个巨大的验证器去验证你的想法它如果是总是在停留在 paper 间谍的话它是比不出一个一二三的所以呢既然这里面其实也没有太多的这个利益去再被争来争去的所以大家其实都会 take 很多的 credit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这个 credit 是不能转化成实际利益的它就是一个名声而已嘛但是

但是如果你从产业界来看那产业界是没有第二的比如说你大家都做同样一个类型的产品比方说 GPU 吧显卡那你做这个显卡就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竞争最终在市场上成本最低廉或者是能够有最好的这个 product market fit 的这个产品最终它会 survive 它的竞争对手绝大多数都会消失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都会倒闭

这个是在一个确认的规则下去进行竞争并且给予他足够的时间是肯定能分出个一二三四的至于大家自己愿意在这里面参与这个竞争是因为它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在驱使着你去跟别人拼个你所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 OK 大家都很好大家都存活吧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就是我觉得学术界和产业界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态

有一些人他就比较喜欢就是文无敌的这种感觉有一些人他就是比较喜欢产业这种实实在在的适者生存的这样的一个规则他觉得虽然说有很多的人都不能 survive 但是 survive 下的人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所以呢他更愿意去走比如说创业或者是在大厂爬梯子这个道路

所以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个人选择和个人适合的问题但是呢就是每一个领域都有它自己的好处和坏处我们要把这个好处和坏处了解清楚了解了这个游戏规则然后再做出你的选择

好 说得好 总让所述我们可以得知你在大厂里工作你的知识和劳动成果可以转化为一个还可以的钱就可能够你在湾区生活吧但是这个项目是完全不属于你的是几乎完全不属于你的而且如果你做得很好你也无法得到更多的钱

但是在学术界你可以有很多很不错的劳动目前它这些配合会伴随你终身一直挂着你的名字但是他们大部分是没有办法变成钱的那么如何让你的知识产权你的知识劳动成果既属于你又可以比较有效地变成钱呢那么这就来到了本播客的主题那就是创业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他不管是从博士毕业博士退学还是从大厂毕业大厂 quit 甚至是本科退学他最后都转向了创业尤其是一些非常厉害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方面那当然肯定大家也是想要钱的另一方面我觉得出于一个做技术的人的追求

很有可能就是说他看到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这个成果自己做的这个框架他是很想把它给以自己的意志去维护和运行下去的对吧那很多人会说我这个论文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花了非常多的心血去维护它才能把它写出来那他当然也不希望这个东西落入他人之手对

与其落入他人之手让大厂把它魔改甚至是大厂把有些公司有些东西他收购之后他就再也不管了弃之了或者说你让其他人拿着你的免费劳动成果免费拿去创业赚钱你不如把它掌握在自己手里去申请专利去开公司去把它商业化然后请大家来维护它然后把它发展得越来越大对

包括我现在很多的技术型创始公司包括一些做得很大的他最开始也是一些技术人员他有自己的成果然后想办法把它变成公司然后一直去维护和运转自己的这个成果包括什么数据库领域等等我觉得这个可以请学杰西学长老师说一下这个要不还是让徐志明先说吧他好久没说话了

我笑死你带你抛了一个数据库的这个我很难接但我也从那儿说一下我觉得其实可以接上上面一点就是在学校里面你发的 paper 之类会永远数上你的名字然后我认识一些人他们也是通过从很多 paper 里面来做出一些开源的项目

可以很简单比如说只是一些所有模型的 batchmark 但是它足够好用这样就是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自己的工作的曝光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人去用然后直到它引起了其他比如说工业界的人的兴趣

因为其实很多这样的框架它都未必要很复杂但是因为工业界更多追求的是有用如果去给他们提供一个 plugin and play 的一些解决方案这样就会很受到欢迎

然后就可以 connect 到更多的人来然后下一步就是根据如果曝光量足够多的话就可以逐渐发展出 community 然后就会有潜在的客户以及来想要对他来做出贡献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渠道就有很多例子吧可能在 Avachi 基金会里面的那些项目最开始可能都是一些开源的个人兴趣的项目然后最终就有人通过

把它来做成更好的功能做出更好的 support 之后来开公司比如说 Kafka 以及 Confluence 就很多情况下一个开源的解决方案如果它可以用的话这其实就走出了这个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如果想要商业化的话就需要想办法解决更多 tricky 的 case 或者能够给使用它的人能够提供服务我觉得这也是很多 SaaS 公司的价值所在

OKOK 我就顺着 Steven 的来讲确实是有很多公司他是由开源软件出来卖的对吧

比如那个 Steven 刚才提到的这个卡夫卡演变的这个 Confluence 当然最经典的我觉得肯定还是这个 Spark 演化出来的 Databricks 他现在应该确实是 SaaS 这边 Pre-IPO 里面最闪耀的一家公司当然还有那个 Ray 他们创立的这个 AnyScale 这个公司当然我觉得 AnyScale 最近可能发展不是很好据我听到的一些消息

我觉得由开源软件创立的公司会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你很有可能会被白嫖比如说 ray 这个东西至少我们公司内部是会维护一个版本的然后可能会 cherry pick 一些社区版本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优化然后来 cherry pick 进来我们的 branch

因为怎么说呢我觉得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维护一个内部的版本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也需要 stabilize

它不能说你社区版万一要是有一些不沿着自己所希望发展的方向发展的一些 feature 的话那你对吧你要如果有个自己内部的版本是可以把它们拿掉的还有就是说你要根据自己内部的环境做一些适配所以一般来说都是会有内部的版本然后你如果有内部的版本的话

很有可能是说会让比如说让 ANISCO 这个公司他赚不到他应该赚的那么多的钱当然 ANISCO 这种公司他也是会有一个自己的内部版本的他自己的内部版本肯定是要比他发布的开源的版本要可能性能上会更好一些我只能说他自己的内部的版本的销售可能还是有一点困难的因为稍微有一点水平的公司他可能都会选择自己维护一个版本

然后那么你这个东西的销售怎么说呢就跟你的开源版本的存在是竞争关系

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难搞的事情对于一个开源软件用来创业这件事情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说你的软件是闭源的对吧当然闭源软件那就特别多了你像 salesforce adobe 当然还有 snowflake 他们的软件都是闭源的对吧我觉得闭源软件的创业可能还是会更好一点

开源软件的创业在我心中我觉得更多都是他们刷了一些社区的 reputation 来去试图炒作自己的估值当然也有可能会对你的销售会有一定的帮助了闭源软件你如果想要能够销售的比较好的话可能你是要堆更多的销售团队然后可能你也需要一些比较能够有背书的案例

来去给新客户来推销吧就比如说一个很经典的就是说支付宝他们天天就喜欢吹自己在什么双 11 承载了多么多么大的并发量然后通过这个为依赖然后来向国内的什么银行啊这些其他的企业来推销他们的数据库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推销的背书吧对

Snowflake 这种公司他们一般就是会吹福布斯 500 强里面有多少公司是用我们的产品的但是我记得我们在那个 SaaS 那期播客的时候已经讲过这个问题就是它里面其实水很深

就是可能那些福布斯 500 强的公司他们只是给你的账户充了几千块钱或者几万块钱拿来跑一个 benchmark 然后拿这个跟他们现在的数据库提供商比如说是 Oracle 跟他们去谈判涨价然后只要跟 Oracle 的价格讲下来之后他其实不会用你的所以我觉得这里其实水也是很深的

还有我们在 SaaS 那一期应该也提过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很多刷收入是这种是一个生态系统比如说整个 YC 下面的 SaaS 公司他们可能都互相用对方的产品然后来把彼此营收都刷高而且有一个特点是 SaaS 的毛利润率特别高他们毛利润率一般是在 80%左右

就是你可以认为一块钱的 AWS 的成本你能够卖五块钱的数据库产品出去那么就让你这个钱来回流动在这个生态系统来回流动的效率很高它其实没有太磨损

这个我觉得也是很水深的一件事情大概是这些有点扯软我感觉不如讲讲为什么看来项目你成立你做成公司你还能做大做强你不做成公司很可能就死了或者是被公司收购然后就就死太动了可以我觉得我可以再往回说一点你说吧 OK

就是刚刚雪金人提到就是开源有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法这点我是非常同意的因为其实就像很多人想的你如果一旦开源了马上就有可能会被白嫖因为别人只需要很容易的 fork 你的整个仓库就可以获得你之前的所有的成果但我觉得就是开源其实提供的价值不止于在仅仅是这个代码本身

比如说你有很多东西其实你如果去跑一个 sample 或者跑一个 hello world 它都可以正常运行但一旦你想把它用到你的这个大规模的系统之中比如说有公司想使用的话它可能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部署的问题一旦你的规模足够大你就可能遇到更多的 counter case

然后这个公司的一部分的业务其实就在于帮助那些户前的用户来修改这些 bug 或者能够让这些用户的一些特别的 use case 能够成功地运行在一个更大的 skill 上

然后另外大厂在开发他们自己的内部版本这确实是一种途径但其实我觉得更多的盈利的那些客户画像是比较小的公司他们可能都不一定是 Tag 公司就是没有能力去维护一个非常好的 infra 团队而导致他们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 SaaS 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或者各种各样的不仅限于 SaaS 的其他的类型的开源软件

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觉得就是总结一下就是开源软件提供的盈利方式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而不是这个软件本身的价值能够解决客户的问题这一点是最能够赚钱的也是客户愿意付钱的关键这有一点类似于外包吧

就是客户用你的软件不只是为了它表面上能够满足你的软件带来了什么更多的是你能够帮助客户解决他们之后所有遇到的问题 OKHungry of 想说什么我没意见我觉得刚才 Steven 讲的挺好那我觉得挺不很好说

那么综上所述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作者做题家你靠你的知识劳动技术劳动吃饭那如果说你觉得你的技术劳动是略大于一般的大厂螺丝钉工作的人

然后你又觉得就是说你想一直维护你的劳动成果并且你觉得你可以把它换成钱那我觉得比起把你的成果卖给公司或者说去公司里维护本来就属于公司的成果

或者说是说你在学术前把这些论文免费的公开的写出来让后人去创业不如你自己把你的这个 project 不管是人还是盈利模式你都把它组织成一个公司然后去创业去盈利这样子不仅让你得到了更多的钱得到了这些钱你也可以去

好 那接下来我们想说的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名校学生或者说你是富二代 官二代 教授就是你已经是一个属于大家比较羡慕的有社会光环的这样的一个阶层或者人物那你要如何比较好的去把这些资源和光环和人脉去变现呢那么依然创业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方式

比如说我们知道美国名校像是 HYPSM 斯坦福伯克利这种尤其是硅谷名校里的学生他们很多都是本科就退学去创业了然后我们知道像是美国的学校尤其是这种很顶尖的私立学校它的学费是非常贵的光放

你从小一路到大你可能要上私立小学私立高中课外培训包括本科包括住宿这一系列的花费都是非常贵的你可能就是说要几十甚至上百万美元你才能够培养出一个斯坦福毕业生那么

你畢業之後你要如何去收回這個教育成本呢對不對那就是說如果說你畢業之後你還是去打工你不管是去大廠還是量化還是去投行你可能年薪也就是 20 30 50 萬這樣子你還要交稅你可能需要打工的四五年才能回本吧

而且就是说学历比你低很多的人也一样在这些岗位打工所以就是说至少这么做至少去工作没有把你的学历的这个成本让他让学历光环去收益最大化那如何让他收益最大化呢根据我的观察那最多的人还是去创业就是说如果你是创业的话你融资你像在硅谷哪怕是一个比较小的公司就是那种大型公司

大家都不知道的公司或者说是一个那种斯坦福学生就本科学生他直接退学去创业的公司你融资至少也是以百万美元为单位那这个以百万美元为单位你可以给自己发工资你这样子的话其实就已经超过了很多打工三到五年的人的这种年收入因为如果你要打工

你才能够升职到一个中级的职位你可能才有年薪 30 万多少那我觉得对于大部分岗位来说是这样子的那再比如说我们看到很多二代比如说这种富二代或者是官二代或者是学二代他们最后都去创业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说他们本身就有很多这种

人脉资源但是如何要把这些资源给变现了他不能直接说啊爸爸给我很多钱吧那如果你的钱是从你的爸爸那里来的那你们家的钱的总量是不变的但是如果说你用这些钱去包装你自己然后你再去创业你就从 VC 和投资人那里得到了更多的钱这就让你的收益大大增加了包括我知道有很多这种硅谷的二代他都是充满了这种就是他爸

本身就是上一代的在技术层面做得比较高的人比如说大厂 VP 或者是什么然后他自己就也用一些技术成果和他家里的这种人脉去创业去开一个新公司那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去变现这些身份和光环的方式

而如果是说去打工的话那打工它本身还是 price in 你未来给这个公司带来的价值和劳动成果就本质上还是你为公司贡献十分公司给你三分的钱就是这样子与其这样子你还不如自己去创业而且还能给其他人提供工作感慨

OK 那我就顺着刘老师提到的一些点先说吧我觉得第一点就是刘老师提到了一个就是说名校学生 quit 创业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要分情况首先看你需不需要这一张毕业证

就是在中国的这个体系下大家为什么需要这张毕业证呢因为这张毕业证是你参加校招的一道筛选就是你有一个好学校的毕业证之后你能够更容易进到一些好公司的螺丝钉岗位开始打工

但是对于美国这边这种学校这种申请制来说你被录取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一些事情然后其中的一部分人他们可能其实并不需要这个毕业证他们可能在这个学校中上学学到的内容可能也没那么重要

这样的话他其实就是通过录取这件事情证明了一些事情之后他就去亏的去当然同时也应该已经有一些比较好的创业想法之后他再亏的去创业是可以的因为他们可能首先也不 care 去打工赚那些钱他们可能就像你说的他是一些二代家里已经很有钱了

对然后靠打工可能也回不了他们父母鸡娃花出来的那么多钱第二点是你刚才说什么融资几百万这个事情我觉得首先你要区分的一点是你融资了几百万那肯定不能都给你花嘛

你融资几百万是要拿去招人然后去做宣发去买机器这些事情的本质上你在融资的过程中你每一轮只能套现很少的一部分你如果套现的比例高了你这个事情其实在投资人那边是非常不做好的他会觉得你可能想提前套现跑路之类的

所以你即使總資能融到幾百萬也不是說你 eventually 能夠賺很多錢我們舉一個例子就是說之前有一個公司我不知道這樣提它好不好就是 TVM 的公司就 OctoML 他們之前在上一輪 2021 年的時候他們的泡沫時期估值最高炒到了 9 個億美金然後他們最近被英偉達收購但是據公開消息

他们普通股的收购价格是一股只有两分钱然后我的一些朋友们当然这些朋友肯定都是在里面是比较基层的员工他们基本上如果期权行权的话就是倒亏钱没行权的话至少没赚钱但是可能他们的那些早期的创始人什么的是赚到了一些钱因为是拿的优先股

他们从 9 个亿的估值然后最后是大概 1.6 个亿 1.65 亿被收购其实这个缩水了 80%我觉得你提到了这种融资几百万的事情它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说他们的估值都是吹得很泡沫的你只有真正的能够套现出来的钱才是你真正的钱对

其实就是能够给自己的钱不仅仅是最后的这个退出的这个股价也有自己平时的工资然后可能还有一些平时的开销什么不过这不是很重要对刚刚

刚刚说到毕业证这件事情我觉得不管什么学校的毕业证毕业证都是通往牛马之路就是说如果你要靠一个学校的毕业证去换取金钱那基本上就是当牛马就是去给公司工作为什么说是当牛马呢因为

公司给你发的工资是你干一个月发一个月就是说你这个名校毕业证你只是得到了一个进入这个公司的门刊作用实际上用来换取钱的还是你每个月实实在在给公司干的劳动不管你是多么厉害的名校毕业你进公司不干活那立刻就给你开了就没有什么可以商量

但是如果你是创业那么创业的本质不完全是用你的牛马或者说劳动去换取钱它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你的资源置换去换取钱比如说你的人脉关系政商关系什么什么什么类似的而我觉得对于很多这种家里条件比较好的人他所拥有的这个资源可以让他

更高效率地去置换成钱以及其他资源让他们去当牛马去打工用他们外的劳动去换钱对他们来说是效率非常非常之低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名校的学生他毕业之后几乎是

一定会去创业即使他的创业听起来没有那么成功就是有很多就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名字的小公子他们也不会或者说不太愿意去打工因为打工本质上是用我未来的劳动去换钱劳动一分换一分钱而创业是我用已经有的一些资源去换取更多的钱和资源

我觉得吕老师说的特别好但是我想在这个点上继续延伸一下其实刚才吕老师说之前我也在思考这个打工模式和创业模式它在这个赚钱的数学本质上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就像吕老师所说的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公式那咱们先聊打工模式打工模式

就是像教师说的一样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就是你把你的时间和你在这个时间里所做的劳动不管是劳力劳动也好你写的代码的这些成果也好卖给了你的公司和老板然后呢他们就付给你一个既定的基本上是常数的这样的一个报酬所以就是你卖了你自己的劳动然后你获得了报酬那它是一个这样的游戏但是创业

创业就不一样了创业它本质上它是一个杠杆比如说你现在你有一些这个已有的东西你有一个想法你甚至可能有一些这个想法的 prototype 的一些成果你已经有的一些这个潜在的客户然后你呢有一些这个有人给你背书然后你比如说你有名校的 title 或者是有一些名人给你背书或者是你有一些这个家族的关系那所有的这些东西呢你不是直接把它卖了

你不是直接把这些东西一丝性的卖了换成钱对不对不是说你把这个东西给了那个投资人然后你就失去了这些东西然后他支付给你一笔钱不是这样的而是说这个逻辑更多是像是什么样呢你把这些资源啊去抵押给或者说去作为一个证明来抵押给这个投资人然后从投资人那里呢拿到一笔远远超过你这些点子的价值的钱投资人给你这个钱是希望你用这笔钱作为这个起始的资本

从这笔钱比如说从这个 1000 万美金这个上面去以这个 1000 万美金为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从这个当中获取比如说 1 亿美金或者是 11 亿美金

投资人之所以愿意为了给你这个项目投资他追求的也是十倍一百倍的回报所以呢你并不是把你这些资源出卖给他而是用这些资源作为了你撬动这个杠杆的一个入场券那么他们愿意为了你的这些资源给你借钱你呢用他们借来的钱去帮他们实践你的计划去帮他们去帮他们的资本获得资本的升值

那么得到的好处呢就是他们承诺在这个资本升值的那部分当中分离一倍跟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创始人他说我创始人虽然我一开始什么也没付出我也没给我也没投钱什么的但是我作为创始人我天然的就占据可能 50%的原始股这就是说明他承诺我已经这个白纸黑字写好了在

未来的这些资本的收益这个资本的增值当中我就分你这一部分跟所以你所容大的资并不是你卖掉你这些资源的钱你更多的是你卖掉这些资源你获得了玩这个杠杆游戏的机会你也获得了这个杠杆里面的一定比例的这个

出卖自己的牢地是完全不同的是吗你可以看出这两个方式的各自的好处和坏处就是如果你出卖你的牢地那么这个总的来说是比较稳定我们不考虑那种 5%裁员的情况 Generally speaking 它比较稳定但是呢它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超额的收益但是如果你玩的是一个创业的游戏或者说你玩的是一个杠杆的资本增值的游戏的话那你有一定的机率获得超额的收益但是呢

咱们也知道这个极大的可能性下你可能就是血本无归所以我觉得本质上就是这两个模式是两种很不一样的模式那之所以有些人他天然的有一些 buff 他就自然的就自带了一些别人所没有的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说作为出卖牢地的这个模式下这些资源是根本就无法能换成钱的但是呢

它却能在另一个游戏规则下换来你借钱的资格然后你可以借了钱之后分享这个借钱所收得的这个资本利得所以呢就是相当于用活了你的这个资源让它产生了相应的价值对的说到钱其实我觉得可以再讲一点那就是钱的本质是什么

钱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社会信用的这种量化就是说比如说我拥有美元美元为什么有信用就是因为我相信美国这个国家它不会突然倒台我可以一直用美元川普不会突然说我们不用美元了我们敢用川普币对吧对然后你相信就是说在这整个体系下美国的人会一直劳动然后你可以用美元去换取他人的劳动成果

那回到你的个人身上你作为一个个体你在社会中你想去换取钱那重要的是什么呢也是说你个人的信用积累比如说我从小到大我成绩很好我大学的 GPS 是 4.0 我每晚课都是满分这就获得了一张毕业证那这张

GPA 证代表了我的劳动力信用我有一张 4.0GPA 的毕业证说明我是一个经过合格的上岗培训的牛马所以这就可以向社会证明我的劳动力质量信用对

然后如果说你是去创业的话那比如说我说我是名校学生我家里都很厉害比如说像那个什么 FTX 的创始人他父母都是斯坦福 MIT 教授这个什么民主党资助人这都是社会名流啊

对吧然后他自己本身也是比较技术上厉害的所以他可以融资然后创办一个很大的公司为什么呢因为他就向社会证明了我是一个能干出大事的人为什么我还没干出大事社会就相信我能干出大事呢因为我父母都是上流社会的人因为我自己能力很强是名校毕业对吧那同样的你去工作

积累信用那也就是说我在大厂工作了 15 年说明我是一个非常高级的牛马这已经是由大厂给我认证的所以我跳槽到你这里你应该给我这个高级打工人的这个薪水因为我之前的经历都证明了我的信用我是一个有这个能力的人所以这一切其实都相当于在向未来贷款就是说

公司录取你的时候他也不能保证你是否能够合格的完成工作因为你还没开始干就是他经过面试和种种检验检验他觉得你检验合格了他相信你的信用他觉得你将来是可以完成工作的

那创业也是这样子那投资人你开始办公司那投资人他当然不能百分百肯定你将来这个公司能干得多好但是如果你过往有很多经历比如说我创业成功过好几次我是马斯克或者说我父母都很牛我父母给我多底那他就会更加的相信你能够成功你这个相信你的百分比上去了那他给你的钱就上去了

所以本质上这都是一种像未来画饼然后先给你钱所以本质上这都是一种就是说你用你的过往证明你未来的可能拥有的成果你去给那些给你钱的人画饼然后他们给你钱然后再看你将来能不能够实现你这个饼对

我觉得李老师说得非常好特别是用这个信用来做一个比喻我觉得就是按照我们刚讨论的结果其实就是如果是打工的话你相当于是只不过是在用现在的时间来换现在的钱现在的精力来换现在的钱但是如果用创业来玩资本游戏的话是相当于用

用你过往的信用来透支未来的钱你可以从现在就 cash out 你之前的所有成绩来在未来可能获得的资本得利或者是在未来可能获得的公司的收益以及当然还有最基本的工资的部分这个相当于是把现金

现在就能挣到以后的钱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然后关于那个就是学历的部分因为如果是打工的话不管你是拿到了一个赛福的背书或者是任何一个不知名的学校的背书其实对于打工来说这都是相同的合格证书如果你是拿一个很好的学历但是打工的话你虽然 overqualified 了但是 overqualified 的部分并不能 cash out 并不能像创业一样把未来的 potential 也

在今天变成得利这样的话就其实就相当于你浪费了你的机会或者浪费了这个学历所代表的价值就我之前公司有就在硅谷学校读书的人然后他们就觉得不管什么样的 idea 你只要有这里的学校的背书或者这里的学校有的 connection 的话你至少都可以融到一个 seed 轮然后这样的话就像刚刚雪金人说的这其实就已经是一大笔钱了就是立刻能够实现了一大笔钱

而这些钱你赚到的方法其实就是能够更好地 exploit 你身上的这个信用标签对其实你拿学历去换工作其实也有一点点买未来信用的感觉只是他每个月要检验一次他一旦这个月或者说这个 half 半年检验不合格他就把你提掉了那这就是就是说搭厂打工的这么一个比较残酷的地方对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好

然后我们看到有很多教授他在最后也选择了创业对我们知道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公司他最开始都是由一个教授和他拉着一帮学生创业构成的比如说 DataBrace 应该也是吧我不能确定但好像是对那为什么呢因为就是说当你当到了教授本质上你的工作其实也就是说你拉着几个学生带人做项目

但是這個項目你要是去向這些基金會 NSF 申請到錢你先和基金會說我有一個項目你要先給我錢然後才能雇學生去把這個項目完成這本質上也類似於創業融資

要么是你和学生做一些已经成型的项目然后你再输送给一些大公司对所以说与其这样子那不如就像有的教授一样他选择自己和自己的一些学生独立出来把自己的知识产权以及和这个知识产权知识技术成果相关的人都带出来把它全部商业化变成一个公司然后我们看到这种

公司其实有一部分也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在技术创业圈里因为这样的公司它既有比较好的技术保障然后它有一个比较稳固的团队所以我感觉这样的技术创业可能还是比较靠谱的不过你们可以有更多你们可能了解更多

我觉得教授创业这个事情分国内和国外吧就是国内的教授创业我感觉坑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国内的教授他们的学生名额更多都是这个分配制的他们可能一年就只有一两个博士生当然还有一些硕士生硕士生会多一点

而且国内养一个学生的钱比较便宜有些老师他们接横向或者当然是开了一个外包公司然后他们本质上是在赚学生的价值的差价这些公司肯定都是很坑的

美国这边应该这种现象会少很多因为美国这边养一个学生很贵他一年可能加上学校的 over head 他养一个学生肯定是要 10 万甚至更多了那么他靠赚这个所谓的差价来说是肯定很不划算他可能确实还是更想把这个东西做成吧因为他肯定赚的不是差价那点钱他肯定更多的是想赚 VC 的钱或者是赚以后 IPO 套现的钱对吧对

对这个问题我其实深有感触我就是继续沿着刚才我讲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不同的游戏规则的这个点子继续往下说就是有很多的教授呢他虽然身在学术界主要 90%的时间玩的是学术界的这套规则但是

有的时候呢他又总觉得这个学术界的这套规则就是虽然大家都很和谐然后你也是第一我也是第一但是呢就没有获取超额的这个利益对吗就也可能实际上我的这个点子 potentially 是你比你的这个点子在现实的验证下是更能挣钱的但是如果

如果我不去做这个验证我不去把它产业化和商业化那么就没有人知道是我的点子好还是你的点子好所以有一些玩这个学术业规则的教授呢他总是对自己很有信心这个信心可能是有根据的可能是没根据的他就希望把自己的点子放在这个商业化产业化的这一个巨大的称上去称一称看一看他到底有几两种哎这个有一句经典的话叫有些事儿不上称没有四两种是吧

但是实际上如果你在学术界你会发现有一些 paper 不上秤可能有千斤重你感觉它有千斤重但是一上秤就发现根本没有四两重这个是反过来的你知道吗就是如果说你不上秤你不拿产业化商业化的这一套规则去检验它去给一定的时间去付诸实践那么它的这个 idea 呢它有的时候它可能分文不值但它也可能值千斤重对吧就是你没有一套诚心的规则去验证它它的分文

范围是非常大的这个学术界的这套比较的规则是非常模糊的你的认知可以非常大你可以是一文不值你也可以是价值千金但是没有人知道但是如果一旦你把它去做成一个创业公司试图去把它做商业化试图去向这个产业上的其他的大佬公司问哎你们有没有人想要收购我的这个公司啊想不想要帮助我们做这个东西的商业化或者说你试图在这个茫茫的市场上去寻找你的客户问一问有没有人愿意问你们的产品付费

每到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现实正在捶打你这个时候就是检验你的这个 idea 以及你的这个执行力是否能够真的为你带来变现的这个机会了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的教授他们是做到了他们也从中获得了这个超额的利益我们也特别羡慕但是呢也有很多失败的在我看来就是失败的这些例子他们都有一些比较常见的特质

就是成功是各有各的成功的就是有五花八门的成功的经验可能各种方法都能就是找到一个奇特的角度去成功所以我们无法去预测成功但是我们能够在失败当中看到一些比较通用的一些规律那就是一个就是可能这个想法它过于前沿它的方向

风险过于大的就是他所依赖的这个技术背景这个在硬件方面特别的多因为他所依赖的这个技术基础啊是太过前沿了可能还需要几年的发展才能够在商业化和这个良率上成熟吗然后这种情况下就是可能你的技术过于前沿可能你就容易失败然后

就是说可能你的技术在初期阶段没有考虑过商业化没有考虑过谁会使用你的这个技术而是单纯的只是试图去从学术的角度去想要优化一个什么东西没有考虑过谁是你的客户那这种一般情况下为了商业化而商业化它也很容易失败我目前想到的就是这些

嗯说的好对那么我们之前说了就是说嗯如果你是有不同的身份不管你是说有比较厉害的技术成果或者是说你有不同于常人的名校光环社会地位教授资源为什么创业是一个比较好的变现方式那么接下来我想说就是说你不考虑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就只是说你想赚大钱你想就是说在美国赚到很多钱那应该怎么办呢你想赚钱我们首先就要知道这个钱是怎么来的就是说从现有的过去几十年的货币体系来看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是一个 M2 就是它的逻辑是这样就是说它

先向未来贷款然后在硬一波前还上这个贷款你先贷款用于现在的经济发展然后国家在硬钱还上这个贷款就这样子不停的循环往复因此我们看到过去几十年货币的总量是在不停的增加的甚至是在飞速增加的这个傲节倒数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过去几年

那么这些钱如果被印出来之后他们要放到哪里呢那按照美国的来说首先就是说你印出来之后你放到银行然后银行他会把钱借给人然后给 VC 然后这些钱他最后很大一部分会流入这种创业公司

融资以及股市就是如果你这个公司已经上市了它会变成股票的增长这也是为什么贵乌很多人他工作几年他这个资产爆发式增长就他明明什么都没做只是打工而已但是因为印的钱变多了钱流入股市里然后流到股市的大公司里然后他

然後剛好擁有他們公司的股票他的這個錢就不斷的增長 對吧如果你只是拿取現金的話那你的錢只會隨著通脹越來越少購買力越來越低 對所以說你想在美國賺到錢你賺的錢本質上是這麼一個放水後的成果你要吃到這個資產的增長或者說你要吃到這個放水的結果你才能賺到錢

如果你是去公司工作那你相当于说这个钱先被印出来放到银行里银行再放到公司再放到股市里然后这个公司它的公司的价值增长它去招更多人公司再把这一部分钱分给你如果你拥有房产这些资产那也相当于是说它印的货币量变多了你整体的所有的资产都在上涨那你这个房价也在涨

但如果说你是创业那就相当于说你越过了公司给你发钱这一级你直接去向更上游的这些 VCH 融资你吃到的这些接的水就更多所以你得到的钱就更多就是说

你去賺到更多錢本質上是去接貨幣放水的這麼一個過程創業基本上是比較上游的一個位置可以讓你接到更多錢而如果你是一個打工人那你的這個資產雖然它也會隨著印錢而增長但是是經過層層盤剝後的增長這個錢它先給銀行銀行借給有錢人借給創業的人借給各種各樣的人然後放到股市裡然後公司根據公司

股價的增長決定就是說你擁有的那麼一點點股票也有所增長這就是非常非常之小的一個部分而假設你擁有一套比如說灣區的房產那灣區的房產價格會根據整個灣區的大家的收入和大家擁有的錢增長那你應該就能吃到更多的增長

如果你是直接去创业你就可以根据当前的经济状况比如说这个总统突然又印了一波钱那 VCA 手里的钱不知道去哪里那你去融资你就可以吃到更多的增长和放下来的税和钱这就是为什么就是说创业是一个比较高效的去赚钱的方式或者是去接这个流动性的方式

关于放水这个事情我觉得首先我们这些人应该也没有深入阅读过现代货币理论 MMT 那本书所以大家可能也不能往这个方面深入探讨

然后至于如何接钱这个事情我觉得问题在于如果你在大厂打工的话比如说你在 Google 打工 Google 可能翻一倍的时间会很久你创业本质上的好处是在于假如你是创始人你会拥有比较大量的股份然后你的前期是能够把你的增长做得比较高的

然后其实我们有一类的名词叫成长股很多成长股其实他们的估值都是很泡沫的比如说有一个公司叫 Palantir 是 Petersil 的他的公司对吧然后他的这个公司其实按市销率来计算可能市销率有大概五六十倍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泡沫的估值作为对比像谷歌 Meta 他们的市销率大概是只有五六倍就是他的按市销率的估值

是他们谷歌 Meta 的 10 倍这种高估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本对你有高期望认为你在未来的高速发展能够消化掉你的高估值但其实这个东西都是一将功成万古福它如果给很多这种成长型公司都这么高的估值但其实最后只有少数能够跑出来

但是如果你作为创始人你在公司被高估的阶段都给套现了的话那就你确实赚到了很多钱然后作为亏钱的一方肯定就是美国的散户和那些他们的养老金们当然这个前提是你有足够能力能够把你的公司做到上市

A 股有一个词叫什么叫壳上市其实是一件门槛非常高的事情你一个公司如果能够上市的话即使你这个公司很垃圾你在只要不触发这种证监会的退市条例的情况下你可以去增发股份去融资之类的就会给你带来很多的这种搞钱的便利这个确实是跟你做一个你宁愿做一个这种很

末流的上市公司的创始人肯定也比你在谷歌干一个什么 VP 这种级别我觉得也是要爽的对

我觉得就像任何事物它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我觉得这个是通用的就是你说如果你创业我要比较同意刚才李老师讲的你作为一个创业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或者是老板当这个国家放水的时候当美国放水的时候你是能够更早的或者说更多的收获

拨到这个放水所带来的收益你的公司的估值会暴涨暴涨大暴涨对吗然后这样的话那你自己的身价也会水涨船高但是反过来了这个经济他有暴水的时期他自然就有收紧的时期就像现在的美国经济他都是有一个周期的吗那你反过来说当你到了一个比如说加息周期或者说衰退周期你这个公司

你对于这种风险的或者说对于这种经济下行的压力的 exposure 是更大的就是你会更多的暴露于这个经济不景气所给你带来的严重的影响当中你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打工人那么你经济好的时候月薪 4000 经济差的时候可能月薪 3500 对吧就跟你月薪 3000 有什么关系呢对吧就是你总是以一个比较常数的一个状态在出卖你的劳动力然后换钱当然

我们说经济下行的时候也会有少量的裁员但是那个是就是比较少的情况嘛就除非是特地是 08 年那种意外的大的经济危机全球进行了大裁员在某些行业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打工是相对稳定的但如果你是一个老板的话那么可能一旦这个经济出现一点点的衰退那么你就会明显的体会到比如说投资人你的融资受到极大的困难然后你的这个利息增长了所以你的这个成本在急速的增长但是

就是咱们还是要看到它的好处和坏处吧

我对刚刚雪鸡说的这个估值泡沫有很深的理解我觉得最近有很多人都在说 23 年 24 年之后就是 the age offree moneyis ending

其实意思就是说世界上现在没有印那么多的钱让别人去花了我对这个其实就很有体会因为我之前的一家公司是在销售额大概只有 5000 万美元以下的时候在那个时候融资就融到了八十几亿美元的估值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市销率的 multiplier

然后但是呢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就有很多可能销售额就只有几千万的公司能够获得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高估值在我的上家公司我上家公司在今年被收购的时候呢就只是那个价格的 a fraction of it 然后导致所有普通股归零但与此同时我之前公司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他仍然能够在现在的这个资本市场保持很高的估值

能够炒到大概接近 100 倍的市销率的 multiplier 所以我觉得其实就不管是什么时候其实有可能有这个巨大的泡沫其实主要就是取决于对未来的信心不仅是比如说宏观上整个经济运行的信心同时也是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看到它未来的增长的潜力我觉得如果是你在经营过程中一直能够释放出

正向的信号的话可能能够对于这些恐慌上的危机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就像刚刚黄老师举的例子一样就是尽管可能整个经济形势不太好但如果你的自己的能够进行过程中能够释放出足够 positive signal 的话仍然能够维持这个高的估值

而且就像是更早之前的庞氏说的一样只要这个游戏仍然有人玩那这个泡沫就不会爆炸只要还有投资人能够看好你你的这个公司就可以继续开下去而且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刚刚雪君说到上市是一种 exit 的途径但其实我觉得经过了

现在两个 SARAP 之后我觉得其实 Azit 有很多种吧这不只是 IPO 你可以去卖身大厂或者去卖身其他的 SARAP 总之就是可以通过在更早期来完成这个 Azit 不一定要一直做到 IPO

实际上做到 IPO 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有很多公司可能十几年都没有 IPOSofake 应该是用了 14 年 15 年的样子不对应该没有那么久但至少应该有接近 10 年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

然后跟 Sofiq 同期的还有很多 SAS 始终到现在都没有上市然后其他行业比如说自动驾驶有很多融到什么 E 轮甚至有人都说融到 F 轮了但仍然也没有上市所以我觉得就是希望于上市是一个小概率能够成功的事件更多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在早期被大厂收购是一个也不错的 AZ 尽管这个 Multiplier 可能没有那么大

其实更关键的一点是如果是传小的话就好调头比如说你如果只融了 500 万然后比如说做到了也做到了 500 万的营销额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去以 20 倍的 multiplier 卖出去假设你的公司没有看起来要倒量的话这就可以卖到一亿了所以你就只需要 500 万的种子资金就能撬动一亿的杠杆这是一个 20 倍的杠杆

然后还有很多公司是能够把这个 multiplier 做得更大如果它的表现很好或者是它画的饼很好的话这其实就相当于是你用很少的钱就赚到了很多很多未来的钱把以后的得利能够套现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一是你的船足够小

能够让别人愿意去收购并且觉得这个收购是有意义的第二点就是能够不断地释放出正向的信号让人觉得你的潜力确实是马上可以实现的我觉得这个方面的典型例子可能就是 AppDynamicsAppDynamics 是应该 17 年或者 18 年被 Zyxel 收购它也是没有选择 IPO 而是选择维生大厂应该当时是获得了二三十倍的市销率的 multiplier 吧

我觉得这种其实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对于没有那么长时间或者耐心或者运气的人的一种做法因为如果你是要想上市的话你可能需要走过多个周期或者需要真正的能把它做到让所有人都认可而不只是让一些买家认可对

我就再跟着 Steven 的说法再续一点他当时提到他那个公司大概不到 5000 万的营业额按 80 亿的市值融资当年其实 Snow 刚上市的时候市销率最高应该炒到了 200 多倍

其实也是一个极大的泡沫也是当时 2021 年的一道景观我觉得当时大家都很乐观但最后就是说最后证明所有 Post IPO 进去的人全都是大韭菜就是过去这么几年其实 Snow 也是增长了很多它刚上市的时候可能年营业额只有 5 个亿左右现在已经增长到了 35 亿左右增长了 7 倍但是股价其实腰斩了就相比 IPO 当日的收盘价基本上腰斩了

这意味着它的估值水平其实下降了十几倍对吧他们最开始最高二十二百多倍现在的市销率大概是在十六七倍我关于创业这个问题有一个需要指出的就是说你在看这个公司有没有前途的之后假设你觉得这个公司有前途同时你还要去 evaluate 这个公司现在的估值合不合理

我们以 OpenAI 为例 OpenAI 它去年的营收是多少亿来着 30 亿左右对吧 30 多亿三四十亿然后它现在的估值是 1680 亿现在是大概

40 多倍的市销率你就假设如果你觉得你相信 OpenAI 在 2030 年能够达到 1000 亿美金的营收然后市场到时候给它一个 7 到 8 倍的市销率的话那么可能到 2030 年 OpenAI 能够达到 8000 亿美金的市值

然后你再考虑到未来几年它融资因为它现在 GPU 这块肯定还是要烧钱的你要考虑到它还需要融资来填补这块亏空融资会稀释掉一定的股份那么它可能还有大概四倍左右的增值空间

当然这个是建立在他能够有序的发展达到 Sam Altman 画的那个 2030 年 1000 亿美金营收的大饼我可以举的一个反例就是说 Snowflake 其实之前一直画了一个大饼是要在 2029 财年也就是 2028 日历年

这两个大概是接近的在 2028 日历年达到 100 亿美金的营收但是在大概一年以前就是 2024 年年初的那次财报当时要换 CEO 然后那波大暴跌的时候他们其实悄悄的把这个目标给撤下来了这个东西其实我在 2023 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有预感了我当时按营收增速下滑的速度的时候我在算

我说 Snow 想达到这个 2028 年 100 亿美金的这个大饼营收的大饼他必须要在未来的几年保持一个 CAGR 大概在 34%的 CAGR 吧但其实在 2023 年的年底好像就已经跌破了这个 34%的增速的曲线如果你现在去看他的财报的话现在大概也就是 28%左右的增速吧

而且随着营收的这个基数的增大你肯定这个增速还要再下滑可能会下滑到 25%到 20%左右就是说我觉得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个公司他小的时候他能够造出很夸张的增长的 number 但是你不要被这个 number 给迷惑住了你还是要合理的理性的去分析这个公司未来营收能够做到多少

当然这个分析我只能说如果你最后分析对了或者押宝押对了加入了一个最后成功的创业公司那也肯定是有相当比例的运气成分的存在因为做这种预测还是挺难的对即使你能够预测对这个市场的 market cap 能够发展到多少那也不意味着你的这个公司能够争取到一定比例的 market cap 对

然后我再说一点就是说我觉得美国的话我发现美国整体的这个社会和政策都是非常之鼓励你创业的那毕竟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国家甚至已经是金融为主的

它就比较需要有人去创业然后让这个钱流动起来增加这个资本的流动性我个人感觉到就是说我发现尤其是美国的这个税法我认为它几乎是在鼓励甚至是在强迫每个人都去拥有一个公司

不管你这个公司是那种大家认为的雇了很多员工有业务的公司还是说你仅仅是为了这个资产和避税用的你这个什么家族的这种什么 LLC 什么什么这样的公司对我发现就是说如果

如果你是以个人为单位去交税那你的税率是非常之高的比如说你可能年入可能十几二十万再往上你的税率都是 30%到 40%但是税法对于你拥有公司这一点它是非常之网开一面有非常多的优惠的比如说如果你的公司亏了钱它会给你补贴就是说你个人的这个

比如说你一个人同时打工但是你同时又开公司你打工赚了钱你公司亏了钱你就可以少交一些税因为理论上你亏了钱那为什么你亏了钱他愿意这么补贴给你或者少打允税呢那是因为他希望你这个公司可以继续运营下去而不会说因为亏损就倒闭了为什么他希望你继续运营下去呢因为

美国政府就希望美国可以有更多的公司对包括我发现像是签证啊这些形象是什么可能很多打工人会比较苦恼吧什么 H1B2 班对他什么的但是我发现如果你是一个开公司的人那美国签证对你是非常之灵活的不管你是投资移民还是什么

就是那種商業簽證還是什麼綠卡就是說如果你在 business 上有一些成就或者說有一些對美國的經濟有一些貢獻那美國會對你更加寬容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簽證上這個寬容程度遠高於你是一個普通的大工人或者說技術文才 對

我可以接着吕老师说一下确实就是以公司为实体的税率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比较好的吕老师刚才已经讲了美国这边的税率其实中国那边税率也是对企业非常友好的中国有对这种小微企业的政策是啥呢据我所知就是年盈盈利还不是营收就是盈利

年小于 300 万人民币的你的税率其实只有 3%之前大主播叫薇娅是吧她之前逃税被抓就是她把她的利润她拆成很多个小公司然后每个都是小微公司的税率去交税最后被抓起来其实你想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你最后做一个公司能有 3000 万人民币的利润其实还是挺不容易的 300 万人民币

那么就是说你能够享受只有 3%的税率而且你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骚操作来把你的净利润来做低的

那么你的税率就非常的爽你就约等于不用交税就相比于你领工资的可能在加州一般来说程序员可能就 30%到 40%对吧你在国内的话其实你的真实税率是非常高的可能比如说你假如你有 1 万块钱工资你到手有个 8500 9000 的但是公司要给你支付的其实是比较高公司要给你交 5000 一斤公司那部分的 match 其实很高

所以可能公司给你大概花了一万三一万四吧然后你到时候八千多然后你如果月薪是三四万的话这个比例可能差的更多了总体就是说确实当企业主你承担了经营的风险但是国家也是确实给了你政策上的一些优惠对

然后我们要看到虽然我们今天说的好像说是打工和创业两条路但是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我们现在打工的这些大公司它曾经也是很小的这些小公司创业公司像什么硅谷的这些大公司以前都在一个车库里创业这样那样的传说如果我们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它并没有什么新鲜的创业的

幻夜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而是在历史的循环中无数次不断发生的事情而且有很多人是被推到了这个舞台上

对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我觉得是一个正在不断快速甚至是加速发展的时代比如说这个 AI 甚至是很多人越来越卷一类的事情像之前说的那个什么 Peter Seale 他是一个元老级的硅谷投资人他之前就发了一篇文章他说我觉得现在读大学它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意义大学更像是一种社交场合就是大家去上班

大学只是为了认识人并没有其他更多的非得大学不可的这么一个事情所以说他就创立了一笔奖学金让很多人就是说你可以不上大学你直接申请这个奖学金然后你拿这个奖学金去创业

就是说这已经是不再是你先上大学 quit 然后创业你是不上大学然后创业对吧包括我知道很多像是很多比较成功的公司的创始人他都是大学退学然后创业就是说他已经更早地感受到了并且想去玩这一套规则

我觉得就是说随着 AI 时代的加速发展比较传统的大家认为的那种学习学校和毕业证的意义它是会被不断地削弱的因为当你的知识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大学里才能学到其实早就在网络时代计算机时代公开课时代也是这样子的

那你上大学的意义显然不是为了掌握这些知识而是为了认识人或者是拥有人脉或者说怎么怎么样这些事情所导向的路径那通常来说可能更倾向于创业而不是去打工

对所以我觉得就是说收听播客的大家也许你自我定位是觉得我一辈子都不会创业的那种人我相信有很多人是这么想的我以前可能也这么想但是我觉得大家的确可以多去了解一下创业就是说一方面创业它不仅仅是

不是一个很神奇很神秘只有很厉害的人才能做的事情普通的人也能做而且在这个时代的不断发展下有些时候它可能会把你逼到这条路上因为你想要更好的发展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你只能创业对好 鼓掌你们还有啥要说的吗

没了没了我想去吃饭了饿了好那今天到播客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感谢感谢鼓掌拜拜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