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嘉宾曼仔(微博 @TheCommonReader))本来要聊聊张怡微《新腔》、包慧怡《缮写室》两本新书及一本《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结果成了聊生活中的人类学视角、理论的杂糅怎样与个人爱好融合,以及听曼仔讲述她的戏曲人生。 网站:bukelilun.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正:由于口误,节目中错把凉山彝族自治州说成在云南,实际在四川省,特此更正并致歉。
在爱发电) 、支付宝)或同名公众号打赏,将支持本节目继续走下去,在此感谢所有赞助者。
00:54) - 17:43 生活在人类学视角中
刘绍华,《我的凉山兄弟》)(2015)聚焦于彝族男性青年到城里打工与凉山地区艾滋病流行的关系,记录了诺苏人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口述历史
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2016)书中举例多用羌族
张怡微,《新腔》)(2018)
包慧怡,《缮写室》)(2018)
包慧怡提到的骑士文学母题例子:Agon(冲突)、交换猎物;中国文学母题例子:潘金莲、英雄杀嫂
李碧华,《潘金莲之前世今生》)(2000)
吴飞,《浮生取义》)(2009)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
有人类学视角问题意识的学者:王明珂、巫鸿
18:01) - 41:54 推荐好东西只是做普及吗?传播、评论、创作与表达欲的关系,以及学术与生活的结合
戏曲icon王佩瑜,让更多普通人了解戏曲
宝婷推荐的博主:微博 @用户Gongshu)
许佳的微博:@小飞人卡尔松)
沈旭晖 ,《国际政治梦工厂》)(2007)剖析电影中的政治元素,追寻历史背景或国际真貌
张怡微的公号:自怡微言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论:选材、移动、微观观察
42:09) - 49:41 张怡微、包慧怡、巫鸿的文艺批评风格也是一种个人创作
学者巫鸿:1963-196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本科,1972年-1978年就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与金石组,1978-1980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硕士班,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并获双博士学位。老师是张光直)。代表作:《重屏:中国绘画的媒材与再现》)、《美术史十议》)、《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等
学者乔迅(Jonathan Hay):1956年出生于苏格兰。197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考古学学士;1981年入美国耶鲁大学,随班宗华教授(Richard Barnhart)学习中国艺术史,专攻晚期中国绘画史、物质文化史。
乔迅, 《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2001)超越了画家传记的编年史写作传统,着力探讨早期现代性与艺术家的主体性问题。
艺术史的佐证方法:contextual evidence、textual evidence
50:01) - 01:05:20 曼仔的戏曲人生,以及对男旦的独特审美
吴小如(1922.9.8 - 2014.5.11):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教授,在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知名票友,著有多本戏曲著作。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三大贤:梅兰芳(旦角)、余叔岩(老生)、杨小楼(武生)
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王金璐的复出故事,「见君如见杨小楼」
BGM:Stark Sands - Soul of a Man (Kinky Boots Original Soundtrack)
Special Guest: 曼仔.
爱发电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