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a: 我是心理师Nana,青少年普遍面临忧郁和焦虑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支持;科技发展和社群媒体带来的信息落差,加剧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李炯德: 我长期在台大工作,接触到很多大学生心理问题,即使是台大学生,也会面临情绪、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不应该被贴上“成熟”、“能自理”等标签;大学生面临的烦恼与普通学生类似,他们可能因为专注学习而缺乏自我探索的机会;高分学生更容易陷入自我批评,因为他们习惯将成功归因于努力,而非天赋;大学生面临的常见心理问题包括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和未来规划问题;顶尖学生容易陷入“努力就能成功”的思维模式,导致压力过大,甚至burn out;许多学生都有“冒牌者症候群”,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是担心被发现不足;“冒牌者症候群”源于不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这些方面;“冒牌者症候群”患者往往只关注缺点,忽略自己的优点;自我价值感包含对自己的看法和欣赏程度两个方面;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和自我能力感是自我价值感的三个重要方面,许多人卡在自我接纳这一步;自我接纳与成长经历有关,它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核心看法,例如有条件的爱会影响自我接纳;无条件的爱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有条件的爱则会造成不稳定感;接纳自己的脆弱面,包括焦虑和“废”的状态,有助于自我接纳;负面标签会阻碍自我接纳和休息;我们可以选择性地保留和摒弃标签,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可以将内在的自我视为一个团队,不同方面有不同功能,需要适时分配;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分配内在资源,建立自我价值感;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视角,将负面想法转化为正面想法,提升自我价值感;自我批评就像恐怖情人,会不断地否定你,需要学习如何与之对抗;对抗自我批评的方法:先与之拉开距离,再寻求客观意见,建立新的视角;自我肯定的应对方法:写下批评的声音,并用肯定的句子反驳;可以用设计思维来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设计思维可以应用于生涯规划,通过了解自身需求来制定计划;设计思维在生涯规划中的第一步是同理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个性、兴趣、能力和资源;设计思维的第二步是定义,明确自己追求的目标,例如幸福感或满足感;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价值观,不要强加自己的想法;设计思维的后续步骤包括发想、原型设计和测试,不断探索和调整;帮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巨婴;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逐步放手,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