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各位聽話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哇塞新觀點與你一起發現新視野,我是宇哲終於又有機會有自己一個人獨廳大樑錄音啦,耶~太久沒有自己錄新觀點了會錄這一集也是拜所謂的心靈成長課程所賜
前几天知名的 YouTuber 席兰他发布了一支影片他的标题叫你的心灵不需要课程里头踢爆了一些不太恰当的心灵课程进行的方式他的影片一上线短短几天内就突破了百万流量尤其在我们心理学的同文层里面讨论更是炸开那当然先来感谢席兰的研究与分享
因为由非心理学界的人来讨论这件事效果往往会比我们心理人自己来讲还要好得多为什么呢首先呢如果是心理学界自己来谈的话扩散力通常不太容易会打破同温层
扩散不出去啊大部分的讨论还是在心理学圈子里面传来传去所以没有办法让真正需要这些资讯的人听到更现实的一点是心理学界的人出来批评某一些心灵课程很容易会被认为是知识的傲慢就好像是我们站在学术的高点对这些课程嗤之以鼻
所以有一些人会觉得说你们心理人是不是眼红啊是不是因为你们赚不到这些课程的钱所以才在那边说三道四当这样子的讨论来自于没有心理学背景的 YouTuber 大家比较容易会接受而不是觉得我们心理人又在酸葡萄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录这一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不太同意他的标题因为他的标题说你的心灵不需要课程我个人认为即使不需要课程其实很多人的心灵还是需要学习的有些听众可能还没看过他的影片接下来我大概用一分钟的时间稍微描述一下
希腊这支影片呢长达两个多小时整体来说他的主题是想要告诉大家有些心灵课程的执行方式可能会有危险不恰当甚至对有一些人是有害的
其中他特别提到一类叫做大型觉醒团体的三阶段上课方式内容会包含一些可能会让人心理受创的手法例如让学员在众人面前被辱骂贬低甚至透过极端的方法要打破一个人的自我认同这种方法确实不太合适可能会让某一些人产生创伤
可是这跟他的标题心灵不需要课程其实是两回事影片内容批评的是某一些不当心灵课程的执行方法但标题变成心灵不需要课程我之所以会不同意标题主要的原因是把所有心灵成长课程一刀切就全部都打翻其实并不是所有心灵课程是这样有很多好的课程是对人有帮助的
像是我们节目当中常常谈到的正念练习这就是一种能让人心灵平静的课程也是有科学实证支持的心灵成长方式透过正念练习我们可以更专注于当下学会跟自己的情绪共处这在减少压力提升幸福感方面都有很多的研究来支持它的效益
再来我们也提过跟自我疼惜还有慈悲练习这几年在心理学的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一种很棒的心灵成长方式它的核心概念是当我们犯错感到挫折的时候不要只责备自己要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给自己一些理解跟安慰这样子的练习对有完美主义倾向焦虑甚至忧郁的人来说都是很好的心灵调适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心灵课程好像是瑜伽啦静坐冥想禅修诵波等等的这些都有很长久的历史都对心灵成长确实是有帮助的所以你说我刚刚讲的那一些算不算心灵成长课程算啊
所以我们该做的并不是把所有的心灵课程都打成不需要而是要学会去辨认哪一些是可靠的是有理论支持的课程而哪些是老鼠屎毕竟这些不当的课程确实会对人造成心理伤害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把老鼠屎挑出来而不是直接让人家不吃饭
接下来我们先来聊聊最近就因为这一波的讨论有一些有意思的现象首先呢如果这类大型觉醒课程真的有问题的话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学过的人跳出来说这其实很好啊对我有帮助啊关于这点我想从三个角度来跟大家分享第一个呢其实就是成功者的偏误我们大部分只看到那一些存活下来的人
这当我想到有一个经典的案例之前在战争的时候盟军想要强化轰炸机的防御能力所以他们就去观察那一些已经飞出去投弹然后再飞回来的飞机去看看那些飞机的机身看他们被打到弹孔最密集的地方在哪里因为如果他打到比较密集的地方他就把强化装甲嘛对不对
当时就发现飞回来的飞机油箱那个部分都没有什么弹孔都不会被打到所以他就打算要强化其他的部分好了那这个时候就有人说你要注意的并不是飞回来的飞机而是要注意那些他被击落飞不回来的飞机
为什么他们观察到飞回来的飞机油箱都没有被打到呢因为油箱被打到的飞机就掉下去了就飞不回来所以观察那些飞回来的人当然你看不出问题来
那举这个例子回到我们在谈的大型觉醒课程会说这一类课程对他们有帮助的人通常都是已经撑过课程他没有受到伤害甚至他觉得自己有成长的这些人但没有看到的是那一些因为课程而受创他焦虑加重甚至有崩溃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会站出来发声就像那一些被击落的飞机一样我们就没有机会看见
所以说不能因为有一些人上完课就变得更积极更好就认为这个课程绝对是好的我们还得要评估看看是不是有人因此而受伤而这些伤害这个风险是不是真的值得第二点呢就是不好的方式也可能会出现好的结果比方说如果小时候你在一个特别严格的学校那
家长跟老师会用体罚的方式来说好我用体罚来帮助你进步比如说小时候我们就会错一题挡一下或者是会辱骂贬低你就说你是猪啊这么笨都学不会你连这个都学不会你以后就没出息就没学校念就会用这种贬低的方法来说好我是在激励你听众朋友你觉得这种方法激励是好的吗
可是有一些人在经历这样子的教育之后他的成绩真的有变好他也真的进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我相信很多人以前也都跟我一样我们都曾经经历过这一些但这是不是表示体罚跟辱骂是好的方式呢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没看到的是那一些因为这种教育方式自信心被摧毁对学习产生恐惧甚至会有焦虑跟忧郁的情况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有一些参加过这种课程觉得有效的人他会说呢课程本身只是好的只是那一些人不适合这不是课程的问题是他们本身的问题
那这种说法听起来好像合理但其实忽略掉一个关键也就是我们在评估一个方法好不好的时候你不能只看有效性你还必须要同时去评估它的安全性我想要用药物来比喻这个概念
以前曾经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减肥药它的中文名称叫芬芬它确实有效它可以帮助很多人成功减重甚至它是一个经过临床试验正式上市的药物可是它后来上市之后渐渐的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发现它大概会有 20%到 30%左右的几率会导致心脏方面的问题最后芬芬这个减肥药就被下架了
好那这代表什么这个药物呢它确实有效啊可是呢风险太高已经超过了安全可接受的范围如果你同意这样子的药物应该要下架的话那同样的我们今天在谈的课程如果有一个课程事先跟你说好我这个课程可以帮你带来心灵成长但是会有大概 20%的几率会让你产生创伤或崩溃哦好你觉得你会参加吗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选择要放弃这种风险高的课程因为安全比效果还要重要所以回到我们今天谈的这种大型觉醒课程虽然有一些人会觉得自己获益了但是如果课程的方法有一些极端的操弄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出现严重的心理伤害这样子的有效性真的是值得的吗
一个好的心灵成长的方法应该要是可以让大部分的人都能在安全的范围内成长而不是让参与者去承担那些心理风险然后把后果归咎于说这些人本来就不适合他们不应该来上所以不是课程的问题所以安全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这个以外其实有些人也会有一种疑问说上什么心理成长课程你有需要就要去找心理师去心理智商就好了说到这边其实魔鬼就藏在细节里因为在大众的眼光当中其实心理成长课程跟心理智商是不太一样的首先其实心理智商长期以来都一直存在着污名化的问题
虽然台湾的状况已经改善很多了,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比以前还要高。也有很多人会愿意去找心理师,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对心理智商会抱持着刻板印象。比如说有一些人会觉得说,我又没病,我没病为什么要去找心理师?或者是反过来,他会觉得说,我去找心理师,我会不会被人家觉得我有病啊?
所以这种刻板印象的存在就让大众会不容易想要去找心理师协助或者是说可是我只是提不起劲我只是有一点萎靡这还好吧又不是什么问题我真的要去找心理师吗
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我要很严重了甚至是影响到生活了才愿意去找心理专业人员的协助这种一定要很严重才要去心理智商的想法就会让很多人错失了及早处理他心理困扰的一个机会所以大众对心理智商的刻板印象会使得心理专业的服务难以触及到更多他的心理困扰还没有那么严重的那些人
其实很多人可能也会存在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会觉得心理智商适合的对象跟这种心理成长课程适合的对象不太一样比方说如果有一个人他的心理状况已经明显的影响到生活了例如说他长期觉得焦虑忧郁他没有办法正常的工作或是维持社交
甚至他觉得萎靡没动力想躺平那这种就比较偏向是心理困扰的程度所以应该要去寻找心理治伤或心理治疗
可是大众会觉得说心灵成长课程是针对那些不到困扰程度甚至身心健康健全的一般人因为我没有病我只是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我只是要增加生活的满足感跟幸福感我想要在心灵层次有更多的启发但是我不想走向宗教所以他们就会觉得说好那我应该要选择心灵成长课程
当然关于心理智商跟心理成长课程实际上是不是将二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在十多年以前训练确实会有这样子的一点点的差异可是近年来其实心理师的训练其实越来越全面性而且每一个专业人员职业以后也都会有成长有不少心理师其实也都能做心理成长相关的这些练习跟督导
但在这边细谈可能要聊很久所以我们就大致跟大家分享上面这两个观点所以从大众的眼光来看其实心理智商跟心理成长课程比较像是互补的而不是互相取代的所以为什么会不少人没有选择心理智商而选择去上心理课程主要就是因为心理智商的污名化以及会认知这两者功能与定位不一样的关系
好那接下来我要稍微跟大家论述一下为什么我觉得心灵不需要课程这样子的命题不太正确呢因为在可见的未来心理健康跟心理成长的需求是会越来越大的而不会减少从很多迹象来看这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所以就算心灵不需要课程你还是要有属于你自己的方法来学习
例如说有调查研究显示心理健康跟心灵疗愈相关的产业其实是在逐渐的成长人们对于这类的服务需求是有在提升的如果从更贴近我们日常的生活来看像是去年伯克莱的年度畅销书的排行榜前十名当中有将近一半都是心理学然后心理成长相关的主题这一定的代表着市场的需求真的是有的
那为什么未来心理健康跟心理成长的需求会持续的增加呢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我觉得至少会有两个关键的要素第一个呢随着科技的发展跟知识的爆炸人的内心其实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变得更坏了
你想想看人类的文明一直在进步科技一直在发达知识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有变得比较快乐吗事实上心理学跟精神健康相关的研究都显示现代人心理状况并没有变好反而越来越严重像世界卫生组织 WHO 它确实有报告指出全球的焦虑跟忧郁都在持续的上升
同时我们在很多的数据里面也都看到各国的失眠还有伤害自己的这种情况也都恶化这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警讯人们的心理健康便便随着科技跟知识的进步而变好反而变得不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知识的爆炸让压力变大了
比方说以前的人在同样年龄他所需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少社会的变化也没有那么快人生的选择其实相对简单的
像我小的时候国小根本不需要学英文但现在呢如果小学生到中年级还不会基本的英文的话那家长可能就会非常焦虑更不用说还有其他的才艺啊城市设计啊甚至小孩子就要去学 AI 这种资讯过载的问题其实在小学生身上就出现了那更不用说已经出社会工作的人真的是压力三大
你不只要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你还要可以理解社会的脉动你还要去学习新科技你还要去适应新环境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像过去一样你只要学会一门技术你就可以安稳过一辈子我大部分都没有办法你必须要持续的学习与时俱进否则你就会被淘汰
所以也有很多人会有那种资讯焦虑症这个其实就是其中一类因为资讯过载而呈现的问题当然知识越来越多科技越来越好有它很好的正面性因为你可以更自由你有非常多的选择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个副作用也是高度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会让人没有控制感你会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会无所适从
第二个呢其实当你选择越多的时候反而会让人更焦虑其实决策是困难的我们之前有一集节目才聊过选择越多不一定会让你越快乐从某个角度来看现代人比过去拥有更多的选择这应该是好事啊但是这也带来了决策焦虑比方说过去一个人如果在学习某个技能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说好这个技能就可以带给我一个稳定的工作
可是现在呢当你学了一个技能以后没几年可能就被新技术取代掉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想就有可能会开始担心说这条路是不是走不通了呢会开始犹豫说我要不要换跑道那换了以后会更好吗而且你在学习的时候你又会想如果选错了我还会有机会重来吗
所以决策这件事情如果变成是一个人生的议题而不是只是单纯说我要买一手机点午餐人生议题的决策这种焦虑感就会越来越强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很容易会面对生活问题会进入选择瘫痪因为很多人生重大的决定你没有办法事后验证你没有办法试错你也没有办法重来
那这种不确定感你不只是影响到学习跟工作同样的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会受这样子的一个决策瘫痪跟不确定感的影响感情啊人际关系啊家庭选择未来规划啊所以这些都会让人觉得更焦虑当不确定感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人们自然会寻找一些心灵上的解方来帮自己找到内在的稳定跟方向
这就是为什么未来心理健康跟心理成长的需求只会越来越高而有需求呢就会有供给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的原则那既然需求越来越高市场上自然而然会出现好像是我们最熟知的心理智商啊心理治疗啊心理成长课程书籍产品等等的各种服务来满足这样子的需求
所以与其说你的心灵不需要课程其实更应该要讨论的是用什么样子的方式来学习对你的心灵来讲是比较合适的我自己是比较喜欢慢工出细活从生活当中来觉察那你可以逐步的成长
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做外在心理学这样子节目的原因因为大家在生活当中你听着听着你会慢慢的有一些体会然后体会之后会提醒你在生活当中可以做一些微幅的改变这个是属于慢工出细活的方式那像大型觉醒的课程他是想要在短期内很快速的给你体验体验过后你可以有觉醒那也确实是另外一些人的需求
所以寻找适合你的心理健康跟心理成长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一集就比较聚焦在谈那如果你真的想要找一些跟心理健康或心理成长相关的课程的话你有怎么去避免一些会伤害人的不当课程来找到比较安全会有帮助的课程呢我们接下来跟大家提供我自己认为的四个关键的原则
第一个要避免那一些用极端手法来打破自我的课程要选择会尊重你的那些课程比方说有一些心灵课程就用极端的方法想要说好你要先破除自我你才能够觉醒所以会让学员在团体当中公开检讨自己然后羞辱你贬低你用很强烈的刺激告诉你说好这样子你这样到谷底你就会重生
让学员进入一个极端脆弱的一个状态那这种方法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情绪冲击可是呢这样子的做法却也可能会造成创伤尤其是对一些比较敏感或者是他过去有创伤经历的人这种课程就会带来心理伤害而不是成长那好的课程应该要怎么样呢他应该要可以尊重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要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引导学员去自我探索而不会强迫学员说好我要羞辱你你要掉入一个很谷底的情况再来成长比较安全的方式通常会温和而渐进让学员可以真正的慢慢的了解你自己而不是强行要打破你的自我
所以呢如果有一个课程他强调你必须要经历极端的痛苦你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要用很强烈的手法让你痛苦的话那就一定要警觉了第二个原则要避免会让你越上越焦虑要无限升级的课程要选择可以真正让你独立成长的课程但我们会看到有一些课程会反其道而行他的目标不是让你学会方法而是让你离不开课程
那这种课程的套路通常是会跟你说你的状态还不够好了因为你只上了初阶你要再上进阶你才可以真正突破自己
或者是会说如果你觉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因为你还没参加我们的 VIP 课就会这样跟你讲或者是会跟你说我们这个系统很完整你现在还在基础阶段你要继续学下去你就会发现真正的力量听起来好像很合理好像都在帮助你成长但实际上他想要创造一个无限课程的商业模式
只要你一直觉得我还不够好我还不够好而且他会给你一种你再学一点会变更好的这个错觉所以你就会不断的投入时间跟金钱有没有学好的一天所以好的课程应该要提供一个具体的方法让学员可以离开之后就可以具体而且独立在生活当中使用并且呢他不应该让学员产生依赖感
课程结束后回到原本的生活学员应该要觉得我更有力量了我已经慢慢可以解决问题了而不会说回到生活当中反而还觉得说我好像还不够好我还要再回到课程的团体当中来取暖所以独立自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课程会让你越上越焦虑不是让你越来越独立更有力量那就是一个不健康的课程
第三个原则建议尽量避免用神秘学包装的课程去选择那些基于理论或科学的课程有一些心灵课程会刻意塑造一种我是超越科学的神秘感比如说他会说这个方法是古老传承下来的秘密智慧现在的科学还没有办法解释它的奥妙
或者是说这个是一个能量频率转换的课程只要你敞开心灵你就可以改变你的命运这个方法会连接宇宙的脉动会吸引正能量到你的生活当中那这些说法听起来很吸引人可是如果他没有什么理论或科学证据的支持的话这就只是一个神秘感会让人家对课程产生一种信仰式的依赖
比较合适的应该是讲师跟每个课程应该可以清楚的解释这个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而不是说你相信我就对了你体验就对了你做就对了而课程最好是可以被理性检验而不是说你相信了就可以理解那你现在不理解就是不够相信
那当然科学并不是一切啦也确实有很多的事物还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式来检验这没有错但也正因为科学是有限制的所以科学会知道什么东西是有效而什么东西是有害的那虽然保守了一点但是它也相对是安全的你想想看你的心灵要成长是不是要让自己在一个安全的情况底下来成长呢
所以第三个原则是如果课程没有办法透过理论理性或科学来解释为什么会有效而一直要强调说你要相信你要体验才会理解那这种课程你就要小心那第四个原则是尽量避免那些来路不明的导师尽量选择有专业背景的老师
比方说有一些心理成长的讲师会用听起来很炫很厉害的一个称号像是宇宙频率转换专家量子能量疗愈师那这种很玄那这些称号呢听起来很吸引人
可是如果没有具体的专业背景那可信度呢我们就要质疑一点因为心理学心灵心理治疗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而且在心理学领域都会有伦理的训练跟专业的认证这不是单纯靠个人的顿悟或者是神秘力量就可以做得到的
这是为什么我会比较建议大家尽量可以去寻找他具备相关这些专业能力甚至有认证的因为他们知道伦理的界限在哪里他们知道遇到比较困难比较严重的情况要怎么处理
你先看看如果真的有人在课程当中因为涉及到了他的心理创伤童年阴影那这种情况的处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那如果这个老师没有心理学的背景那就很可能会放任这个伤口在那边没有办法愈合那就会对学员造成伤害啊
所以好的课程尽量是找有专业知识背景受过正式培训的而这个讲师呢不会用一些很神秘的头衔来包装自己会很清楚说明自己的学经历跟专长说真的啦真正专业的讲师他不需要用那些神秘的头衔来吸引人他会凭自己的实力来帮助学员成长
所以心灵成长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要学会去筛选希望上面讲的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大家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学习的方式避免花钱然后你又伤了你的身心啊
如果你真的还是没有办法评估这个课程花了很大的钱到底对你有没有帮助的话那我通常会建议你你就稍微等待一下你可以先继续听我们的哇塞心理学听着听着其实你也可以慢慢的成长最后我们还是再次的感谢席兰这个影片也因为她做了这支影片让这个议题可以让更多人看见来讨论
这类课程确实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被解释而我们也希望透过这一集可以让大家理解到心灵成长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利用人们的脆弱贩卖焦虑的课程今天跟大家聊了几个关键第一个不是所有的心灵课程都是诈骗我们要懂得去分辨什么样是比较安全的一个课程其次呢在未来心理健康跟心理成长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就算你不需要课程你依然会需要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学习方法那如果你想要选择好的课程确保讲师他是有专业资格的课程不会让你产生依赖不会操弄你的情绪不会宣称这是超越科学的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你在应用在生活当中
也欢迎你可以分享给那些想要心理成长的朋友让更多人可以了解如何做出安全明智的选择最后呢想要用一句话来跟大家分享真正的心理成长不是让你变成另外一个人而是让你更自在的成为自己希望每个人在探索内在的路上都能走得安心跟平稳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节目对你有收获欢迎你可以留言给我们也欢迎你可以斗内赞助我们哦有你的赞助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余裕来做好节目好那今天的哇塞新观点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咯我们下次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