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破解備孕迷思:掌握三大關鍵迎接好孕ft.何彦秉醫師|哇賽療心室 ep117

破解備孕迷思:掌握三大關鍵迎接好孕ft.何彦秉醫師|哇賽療心室 ep117

2024/12/17
logo of podcast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N
Nana
Topics
Nana: 台灣許多夫妻希望能有孩子,但同時也面臨著年齡、社會壓力以及人工生殖相關的疑慮與擔憂,導致許多夫妻選擇順其自然,然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夫妻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與自我懷疑,例如辭去工作全心備孕、或是不斷奔波於各大醫院求診名醫,這些情況都讓旁人看了相當心疼。 何彦秉醫師: 台灣的不孕症盛行率高達10-15%,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面臨不孕的困境。許多人因為不孕而感到羞愧或害怕被指責,不敢尋求協助,這也間接影響了夫妻關係。然而,不孕症治療的目標是協助生育,過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嘗試,這如同接受教育的過程,最終目標是畢業(順利生育)。不應將不孕視為『不能』生育,而是『還沒』達到目標。積極尋求協助與諮詢,才能有效舒緩備孕壓力。了解自身狀況與方向,才能持續朝目標前進。 長輩的期待與社會壓力也是備孕過程中常見的困擾,積極採取行動(例如諮詢醫生、進行檢查)比被動等待更能有效減輕壓力。不恰當的關心,例如『放輕鬆就有啦』或『你們不夠恩愛』等,反而會造成備孕夫妻的心理負擔。建議以行動表達關懷,例如送上祝福的禮物,比直接詢問更能給予支持。 書籍可以作為知識傳遞的工具,幫助人們解決備孕的相關問題。 何彦秉醫師: 38歲以上女性卵巢功能開始下降,建議及早檢查。環境荷爾蒙的影響也可能導致卵巢早衰,年輕女性也應關注卵巢健康。30歲以上女性,若一年以上未孕,應進行生育能力檢查。 不孕症治療方法多元,並非只有試管嬰兒。促進排卵、人工授精等方法,適用於不同情況的不孕症患者。人工授精適合精子品質較差的夫婦,透過清洗、濃縮精子,提高受精率。輸卵管通暢是人工授精的前提條件,若輸卵管阻塞,則需進行手術治療,試管嬰兒為最終方案。 35歲以上女性做試管嬰兒,建議進行染色體檢查,降低流產風險。建議試管嬰兒植入胚胎數量,以減少多胞胎風險。婚後孕前檢查並非針對生育能力的檢查,目標不同,結果不可混淆。 備孕過程中,不應盲目補充營養品,需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建議自行服用中藥,應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吃冰不會導致不孕,這是無稽之談。 即使經歷植入失敗或流產,也不應灰心喪志。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成功懷孕的機會仍然很高。45歲以下,透過多次治療,成功機會很高;45歲以上,可考慮捐贈卵子。

Deep Dive

Key Insights

為什麼不孕症治療不應該被視為失敗的象徵?

不孕症治療的目標是幫助夫妻生育,過程中可能需要多次嘗試,就像重考一樣,最終達到目標就是成功,不應該因為一次不成功就感到壓力或失敗。

台灣的不孕症盛行率是多少?

台灣的不孕症盛行率約為10到15%,相當於每七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面臨難孕的問題。

為什麼年輕人也可能面臨生育問題?

年輕人可能因為環境荷爾蒙的影響,導致卵巢早衰,尤其是30出頭歲的女性,可能已經有卵巢老化的現象,這會影響生育能力。

婚後孕前檢查的目的是什麼?

婚後孕前檢查主要是為了優生目的,檢查是否有感染、遺傳疾病等,但這些檢查並不直接與生育能力相關,因此即使檢查結果正常,也不代表一定能順利懷孕。

試管嬰兒技術有哪些進步?

現在的試管嬰兒技術可以將受精卵培養到第五天,並進行染色體檢查,確保胚胎的染色體正常,減少流產的風險,並提高懷孕的成功率。

為什麼不建議多吃冰來備孕?

吃冰並不會導致不孕,因為人體是常溫動物,無論吃冰或熱的食物,最終進入血液的溫度都會維持在37度,因此吃冰並不會影響生育能力。

試管嬰兒技術中,胚胎植入的數量有什麼規定?

根據台灣的規定,36歲以下只能放一顆胚胎,36歲以上可以放兩顆,最多不超過四顆,以避免多胞胎的情況。

為什麼高齡女性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較低?

高齡女性的卵巢庫存量下降,卵子品質較差,可能需要多次取卵才能獲得足夠好的胚胎,因此成功率相對較低。

如果超過45歲,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懷孕?

超過45歲的女性可以考慮使用捐贈的卵子,因為捐贈的卵子通常來自年輕女性,品質較高,懷孕的成功率也相對較高。

Chapters
台灣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面臨難孕困境。本段落探討不孕症的盛行率、社會氛圍及求助的困難,並以教育為例,說明不孕症治療的目標是生育,而非檢討責任。建議採取積極行動,例如諮詢醫生,以減輕壓力。
  • 台灣不孕症盛行率達10-15%
  • 不孕症患者常因負面標籤而不敢求助
  • 積極尋求協助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金句 「不孕不是『不能』生育,只是『還沒』達到目標」 「有時壓力來自不了解,採取行動反而會輕鬆許多」 「知道自己正在哪條路上、做什麼,就是支持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臺灣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面臨難孕困境!除了身體外,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本集邀請生殖醫師與心理師破解迷思,讓「生育」不再是壓力,重拾對生命的信心與期待! 《不孕症權威醫師的好孕全攻略》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6860 本集重點 。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 。不是不孕,而是難孕? 。年輕一定能生、38歲是門檻? 。婚後孕前檢查都正常,卻無法懷孕? 。備孕多吃補、少吃冰? 。不孕治療非得做試管嬰兒? 。試管多胞胎、流產怎麼避免? 。《好孕全攻略》助破解備孕迷思 點亮心燈,贊助支持哇賽心理學:https://portaly.cc/onyourpsy/support)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7t2fz77qu7g0873ln5hz5cl/comments) 若你覺得我們節目不錯,請記得要訂閱哦。也歡迎來跟我們聊聊 https://portaly.cc/onyourpsy) -- 主談人:心理師Nana、何彦秉醫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