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未成年犯罪該輕罰?18歲迷思與公平的界線|犯罪不思議ep34

未成年犯罪該輕罰?18歲迷思與公平的界線|犯罪不思議ep34

2025/5/4
logo of podcast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宇哲
戴伸峰
Topics
宇哲: 我认为未成年犯罪应该轻罚,因为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和社会化过程尚未完成,需要教育而非单纯处罚。18岁与17.9岁在心智成熟度上差异不大,用单一的18岁作为成年与未成年的界限可能存在不公平。我们需要探讨18岁作为成年界限的合理性,以及如何看待18岁前后心智成熟度上的细微差异在司法上的处理。存在“18岁迷思”,17.9岁的青少年因为无法享有18岁成年人的权利,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反抗心理,从而挑战法律。越接近18岁,青少年越容易挑战法律和社会规范,这是犯罪学上的“成熟代沟现象”。18岁通常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但成年后,由于社会压力和责任的增加,犯罪率会逐渐下降。2023年12月25日的割喉案引发了关于降低少年犯罪年龄的讨论,但18岁并非一个魔法门槛,人的成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戴伸峰: 世界各国普遍对青少年采取相对宽容的司法制度,以保护和矫正他们,而非单纯处罚。少年司法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和矫正青少年,与成人刑法的处罚概念不同。各国对青少年的年龄界定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青少年的保护和矫正理念。从大脑发育的角度来看,18岁左右大多数人完成了青春期发育,生理上接近成年。18岁作为成年界限的另一个逻辑是社会责任,18岁左右的人开始就业,进入社会化进程。现代社会,高等教育普及导致很多人在20多岁才真正进入社会,18岁作为成年界限的适用性需要重新考量。成年人的赏罚机制比青少年快,能更快地学习和修正行为,从而降低犯罪率。与青少年相比,成年人更容易获得及时的奖赏和惩罚,这有助于塑造行为。成年人的大脑更趋于理性,自我控制能力增强,犯罪率降低。成年人工作繁忙,时间安排紧凑,减少了犯罪机会。稳定的工作和人际关系会降低犯罪率。稳定的伴侣关系和家庭责任会抑制犯罪行为。17-20岁是犯罪风险较高的年龄段,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个体的心智成熟度和法律意识存在模糊地带。法律需要设定一个标准来界定成年与未成年,但实践中存在不公平之处。在18岁前后,司法审判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因为法律难以精准衡量个体的心智成熟度。针对17-20岁这个模糊年龄段,可以考虑制定更灵活的司法规范。日本将18-19岁定义为“特定少年”,对他们的犯罪行为进行区别处理,值得借鉴。日本对重大少年犯罪案件会采取“逆送”原则,将案件送交成人司法体系处理。“逆送”原则将重大少年犯罪案件送交成人司法体系处理,处罚措施更严厉。日本修法后,将强制性交、放火、抢劫等罪行也纳入“逆送”范围。严厉惩罚对降低青少年犯罪总量有效,但需要配合法律教育和司法教育。日本2000年少年法修订后,重罚措施有效降低了犯罪率。严厉惩罚虽然能震慑轻微犯罪,但可能导致惊悚犯罪的质变。对有犯罪意图的人来说,严厉惩罚的震慑作用有限。初次收监的震慑效果较好,但多次收监的效果有限。多次收监对犯罪的预防效果不佳,形成恶性循环。针对成年前后犯罪行为,可以考虑更灵活的司法制度设计。更灵活的司法制度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回应社会诉求,并帮助青少年学习社会规则。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关键在于法律教育和司法教育,而非仅仅依靠严厉的惩罚。青少年犯罪的背后往往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例如人际关系和情感处理问题。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复杂,需要从更深层次解决问题。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犯罪不思议我是宇哲我是戴老师因为现在我们的犯罪年龄好像有慢慢往下的趋势对 好像很多案件对 那其实现在呢我们也都知道在 18 岁以下我们属于未成年那未成年可能是因为他可能还没有整个大脑发育啊或是整个社会化的历程所以我们会觉得说应该要对他们再教育所以在处罚或是刑罚上就会比较小

可是你过了 18 岁你成年人你要负完全的责任对不对但有些人就会提出来一个问题难道我距离 18 岁少一个月我 17.9 岁 17.99 这蛋糕没吃跟 18.1 岁我就差那一两个月

我真的心智年龄就会突然就突然变得成熟吗这样是不是又会有不公平的问题呢那关于这一点你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到底为什么要切这个 18 岁以及我们怎么样去看待说我 18 岁超过一个月跟少一个月这个是相同的吗那这个我们在整个的司法上应该要怎么

我觉得今天这个议题真的可能很多的青少年会有兴趣家长也会很关心尤其像我们家现在两个小孩都还未满 18 就满脑子在幻想说 18 岁那一天到了我两个小孩会不会成熟起来但是其实我们都会知道其实我们基本上世界各国不管在怎样的国家对于少年也就是我们还没有进入成人状态的这一些我们叫做年轻人青少年们都会给予一个相对比较宽容的司法制度

那这些司法制度呢其实就像我们的少年事件处理法里面也有写到在第一条里面就写到少年是要保护的那如果他们发生了一些偏差行为的时候是要矫制的那跟成人的刑法概念不一样成人叫做处罚的这个部分就要先跟各位听众朋友我们要讲清楚

所以我们的概念是这样就是说青少年他是能够被教育的因为他还有受教育的一个历程那他可以被矫制甚至改变他的性格状态所以从这种角度出发世界各国的这个年份不一定有人切 12 到 18 14 到 20 或者还有年轻一点的 10 岁以上各个国家的年份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对于青少年相对来讲比较保护的这个概念

不過整體來講大概落在 18 到 20 左右也就是說適用於成人這個概念大概 18 最多了大概我們看起來的話主流國家大概都以 18 歲為準各位就想到就像雨仔老師剛提到 18 歲真的那麼有魔性嗎對啊他都忽然間變得怎樣

那其实这 18 岁如果用我们人类发展的这个大脑的成长来讲应该也就是说大约就一个统计的模式上来想绝大部分的人应该在 18 岁都可以完成他的青春期的发展了也就是他的这个性的快速变化我们知道青春期就是我们的性征成熟第二性征往往会带来我们身体里面荷尔蒙的不平衡那各位我们在度过产率少年的时候应该也有这种经验什么青春痘

或者是这个什么所谓的什么少女怀春好多好多的形容词在讲这些部分所以整体讲起来大部分会切 18 岁主要的理由第一个在生理部分

大约讲的就是说生理基本上来到一个稳定的状态的接近成人了那第二个部分如果切 18 岁的另外一个逻辑又是他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早期比较大约是二次大战以后开始发展的这种刑罚概念来讲的话那个年代 18 岁大部分都开始就业了对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差不多要进去社会了

所以你都要入社会了你就要用社会的游戏规则吗就成人了类似这样的概念所以各位可能会想尤其很多的第一线的老师高中老师或大学的老师可能就会觉得 18 岁不会吧现在这 18 岁小孩青少年很像 8 岁的那种感觉有人是这样讲尤其现在这个求学这个烂场像我们现在硕士几乎是基本学历

考上大学很多人大概都是十八九都会往硕士走所以可能拉到二十四二十五了这是现代的特例早期的人类大概十八左右应该就开始进入完全社会化的历程所以本来就应该是用社会的规范就成人的刑罚了所以十八岁这个切分的确有变化的可能性或意义但是真理上面来讲目前的确被讨论的空间不大

反而什麼東西大家會覺得有少年犯罪很可怕我們要不要趕快把那些 8 歲 9 歲 10 歲的趕到少年這邊來而不要再以兒童看他們那這個吵得最兇的就是我們這個 2023 年 12 月 25 號的這個乾哥哥乾姐姐事件的割喉案

那時候我們做過一個特輯也就是說在割頭案發生當下很多人就會主張說少年要嚴罰少年法要嚴格的修正最好把年齡降到你出身犯罪就不行了幹嘛幹嘛之類的我們還看過這種非常非常偏激的一些想法不過目前我們法律是沒有變到大概就是 12 到 18 這樣的一個概念所以 18 歲以後真的一瞬之間變好嗎很誠懇的告訴各位沒有

他真的不是一个什么芝麻开本还是什么潘朵拉的盒子打开就变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程所以其实在我们少年犯罪的观点里面就有一个叫做 18 岁迷思这个 18 岁迷思真的就会这样就像刚刚雨泽老师提到了 17.9 岁跟 18 岁其实身心状态差不了太多也才差几个月对差那几个月

但是对 17.9 岁的少年他会很不爽他不能骑摩托车他不能到夜店他不能抽烟他不能喝酒当然现在喝酒是 20 然后抽烟也到 20 了越拉越高我们希望他们不要到成瘾物质所以他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那个也不行这个也不行然后还有一个叫法定监护人失败以后就没这档事了

所以从这些角度上面来讲对于一个 17.9 的青少年他会觉得真正的你爹不爽我才差你两个月差你三个月为什么你有我没有所以在犯罪学上有一个很奇特的也就是叫做这种成熟代沟现象也就是说 18 岁以下的青少年在越接近 18 的时候会觉得 I can do something 我可以了我够了你看我身边那些 18 的也没比我好到哪里

我想做但明明不能做他就去挑战 18 岁挑战以后当然就有处罚的可能所以在这样子一个少年犯罪的逻辑里面很有趣的就我们会发现原来平稳的这种犯罪或反社会性但越接近 18 会拉得越高因为大家就很想去挑战 18 岁干嘛但是很好笑的事情就发生了人们过了 18

过了以后其实成人的行事司法体系或者社会化的历程真的跟 18 岁以前有点不太一样比方说余哲老师跟我们我们都已经距离 18 都快忘记 18 以前什么样子了但成人有一个重点他的赏罚很快速筹赏很快

那我们就举例来讲好了比方说我们今天来路挖赛各位今天戴老师的酬赏怎么得到呢节目一上架当天就马上就会有点阅率点听率回馈就会来了这个就是回馈那但是你看我们在念书的那个年代的时候其实回馈都蛮慢的要三年考上大学考上一个什么那你说再短一点点要一个学期有没有被当现在被当的可能性越来越低所以真的是三年看一次他那个奖赏很远

处罚也很远然后如果说又按照一个法令的设计是保护青少年他可能又会觉得好啦那你先回家啦跟爸妈聊一聊啦或者干嘛来写写作文啦做个家事辅导啦那种感受性就好像不利己喔所以的确有很多的说法是说呢就这种讲诚的利己性的角度上面来讲的时候成年人的这一种行为塑造能力比较快

我们很快就知道这样不行了我们就不做那再加上成年人的大脑真的坦白讲在这个发展历程上面越来越倾向于理性自我控制越来越好成熟了犯法的现象偏差的现象就降低了所以的确有这个逻辑就是说 18 大概是个高峰但是绝对不是 18 那天之后就没事而 18 之后的确就会出现缓缓缓缓下降那通常这时候社会就开始给予这个新成人一些压力了

举例来讲呢你可能开始工作了那你就没时间犯罪其实工作是很重要的会让大家没时间去犯罪对因为这个很有趣的一个有这个现象我们都会发现一件事情犯罪最高峰发生的时间点大概就是什么时候呢下班到回家这个时间有一个人没事干嘛不然你先多跟家里多偷个两个小时突然就溜出去玩

那意思是什么所以各位如果您今天是念书的同学也知道在学校不会有事在家不会有事什么时候有事通车的时候有事以前像戴老师在念我的国中跟家里拉很远有时候想要偷吃点什么东西我最简单的理由因为当年民国七十几八十年的时候台北交通不好我就很简单讲塞车一个塞车我就多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我就可以吃两碗的肉

吃个贡丸汤什么之类的这个就是这种就是 off time 的事情所以成年人其实雨泽老师一定也知道我们成年人坦白讲那个行事曆翻开来根本没有休息时间每天都是累到回家直接躺着睡隔天又马上重新成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你真要犯罪还真是要花尽时间的设计才可以所以成年之后渐渐社会化就很快速大约在第一找到正职工作

第二当你有稳定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讲大概就是你的伴侣关系之后你会为了这个人不好意思或者我们要多想一点有家庭了嘛渐渐反正就这样下来了所以

所以这整体上面来讲犯罪学家们就会发现其实真正最危险的就落在那种暧昧年龄切分歧也就在 18 19 20 应该再拉长一点点 17 18 19 20 而已这五年就变得超级暧昧到底你熟了没到底你有法律概念了没到底你接受过成人的讲诚习理了没

所以世界各國其實呢的確尤其在少年犯罪這個議題上花了很大的腦袋注目在這邊好那如果從這些理由來看我們可以理解就是你為什麼要定一個標準比如 18 歲啊還是怎麼樣在裡面因為確實他整個人邏輯是合適的可是我們如果要再到實務現場來看的話他就會變成是真的有的時候你就只差

或者是只差一两个月在那种情况底下你进司法审判有些人说他也才刚过 18 岁两天刚过两天你就要把他视为一个完全的成年人去罚他吗或者是反过来他距离成年人也才差两天那为什么

為什麼沒有一個彈性為什麼他就可以當成是沒事一樣或者是為什麼他就可以當成是未成年然後就罰得比較輕所以有沒有可能既然他在那種曖昧的年齡當中他就比較容易出事那我們乾脆把曖昧的年齡

把曖昧起拿出來這樣子來定一個規範那有沒有這個可能性呢這邊我們就要從日本這個角度來跟各位介紹因為日本最近做了一個我如果把這個講出來可能很多台灣的我們的聽眾朋友可能馬上就按讚

什麼東西日本他很敢他最近做了一件事情他把所謂的 18 歲 19 歲呢定義為叫做特定少年特定少年那我們呢把它翻譯成特別少年也可以特定少年剛好漢字都有兩種你都可以這樣講那所以特定少年就是 18 19 那 18 19 其實就是在民法啦刑法啦選舉權啦公民權啦的這個曖昧期的時候

也就是到底熟了没有的这个暧昧阶段的时候呢发生了一个案子那这个案子呢当然非常非常的不可思议其实它是由恐怖情人衍生出来的案件这个真的绝对不能这么做但是我们讲案件啦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他是恐怖情人恐怖到多恐怖真的我都难以想象他的恐怖台湾目前恐怖情人是假定我们是恐怖情人我是加害者余哲导是被害好了那就把被害者砍

这是目前台湾典型恐怖情人案件这个被害事件的这种概念这一位加害者远藤新成年我们看到他那位 19 嘛他也不是小朋友也不是青少年大概就在这个层面这位

这位远藤先生呢爱上自己高中女同学但是这位女同学呢不喜欢他就拒绝了拒绝以后就不爽那如果按照我们所谓的恐怖情人路径发展这个女生就危险了结果这位远藤先生竟然要让这个女生痛苦一生一世你想想我把你杀了可能你就在那三五分钟里面很难受就离开了就结束了

他做什么事情呢他竟然潜入这个被害者的家里面把被害者的爸爸跟妈妈杀掉然后呢在意图伤害这个女生还有他的妹妹最后竟然放火把整个屋子都烧掉他要让这一个女生留下来一生品尝父母亲被杀掉的痛哇

這個已經超過我們思維中的對 完全無法理解了對 就是說我們在看到所謂的恐怖情人大家能夠想像的大概都是這一種感情糾紛嘛 一對一的啦牽扯到家人真的很少見在台灣至少到目前真的沒看到過我把你的家人毀了讓你痛苦而且是一生一世這個真的解不開了真的解不開的痛苦了

那這麼誇張的一個案件所以日本因為這一位遠藤先生他就是戒 19 了大概就在 19 加減這樣所以首次以所謂的特定少年這樣的一個愛媚旗法令裡面來做了一個處置那這邊簡單跟各位介紹一下就日本在這個少年法上面他們其實對於少年也是以所謂的寬容教育矯正矯智這個觀念為主的

所以他们原则上绝大部分的少年犯罪是往所谓的家庭裁判所我们这边大概就是所谓的家事法庭去送这时候家事法庭是温暖一点的柔软一点的甚至有很多轻职这个方面的一些责任的教育这相对来讲就是软性一点点的

那但是呢他还有另外有一个大概在今年修法之前呢如果你是做这个杀人跟伤害致死这种重大犯罪的话他就有一个叫做逆送原则逆送反过来送什么叫反过来送呢就是

你这个少年恶性重大你不能走这种这么软性的这一种我保护你的检查制度这种刑事司法制度逆送回成人这边来就逆送回检察官这边来所以极重大的少年犯罪可以逆送回成人体系这边来做成人的处理那这个

那承认这个处理跟少年处理就完全不一样他可能就有收押禁间啊什么禁止通信什么什么这些东西各位可能最近比较熟悉这些名词大概就可以感受得到那但是修法以后呢针对这 89 岁的少年呢新的一些样态出现了如果说比方说你是强制性交或者是放火或者是强盗的话那这些罪也放进来了也就是扩大处理的范围也要逆送回来那这一次这个远藤先生呢刚好他有中火

还有杀人所以他就逆送回成人这边那成人从成人的角度上来判呢他就成人法庭来判了那这个就判处死刑那这个真的很大的震撼也就是 19 就死刑台湾到目前来讲如果大家印象中记忆比较深刻的短时间内他的人生很快就被这个刑罚结束的应该是郑杰先生

正解是 21 当然他解决了别人这个也是不行的他本身就是犯下重大犯罪但是 21 之后的人生正解的所有的可能其实都在刑事司法的状况之下被剥夺掉当然你剥夺别人的生命不对但是正解也的确在这个物理学上他就是 21 岁以后的人生是没有了那 19 呢 19 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呢那这个当然在日本本身也有很多的讨论不过日本跟台湾很类似的就是说日本的

名义对于这种类型的死刑支持度非常高对他们的名义就情节重大对情节重大的话那他们有非常高的这种死刑的这种呼声啦

这是日本本身那当然台湾在某一些重大的案件发生也有类似的现象这些我觉得就是国情的类似的议题在但日本目前跟台湾也是一样的就是有死刑的只是台湾目前提高了死刑执行跟死刑判决的门槛那日本目前你可以看到实际上没有提高还降成 19 都被判了这是第一个案子

那在这种类似案件在往更早以前拉这个案件其实如果各位有看一下再小小打书一下戴老师的这一本书《罪罪犯于他们的产地》的第二集快要出来了我就写到说里面那个序我就写到就是所谓的本春阳先生他们一家被杀害的案件

他叫做《天国来的情书》那一本书里面就有本春阳先生他的太太跟两岁的女儿这时候先生早上出去上班就这个太太跟两岁的女儿却被在隔壁修水电的一个刚刚就是您刚讲的

剛剛戒滿 18 歲多個幾天就運用這個排水管爬到他們家裡面來以後呢就是姦殺了媽媽姦殺之後呢因為兩歲的小女孩聽到聲音吵醒了他竟然直接把那小女孩抓起來摔一摔到砸爛了這樣那這樣的一個 18plus 一點點的這樣的一個少女也被判死刑了

那当年呢这一个少年就更麻烦就是当年没有特定少年的概念所以呢当时就在 18 岁到底第一能不能实名报导他才刚过一点点到底能不能实名报导应该可以了因为 18 嘛但是就有些人会讲说不行你才几天你忍心吗舍得吗所以当时两派意见呢在这个就互相的这种攻防的情况之下呢

其實本春陽先生很辛苦他透過出書透過演講透過記者會大力的宣導這個被害者家族的心情最後才讓這樣的一個案件做了他覺得滿意的也就是死刑審判

好所以整体来讲呢我就觉得我们可能就会去思考这个点当然我们这个校园割喉案的父亲呢其实目前也时常他在有发生机会的时候也希望能够让社会听到被害的家属的声音那我觉得这整体上面来讲呢也就是说呢我们今天谈到 18、19 这件事情所谓的特定少年台湾目前是没有这一个制度

但是需不需要引進或者是說我們有沒有可能把特定少年這個觀念往下延往下放可能 17 就開始了因為老師剛剛講就大概 17、18、19、20 而已都會卡在 18 跟 20 的就很模糊的我 18 我可以啦我 20 我可以啦但實際上對身心的危害是一樣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其实我觉得今天这一题倒不见得是台湾的犯罪样态而是日本的这么惊悚的少年犯罪那他们开始处理以后他们的做法在刑事司法上的变化我们这边的思维又可以做什么那刚刚那个艾媚琪的那个判决或处理方法

我听起来他比较像是比方说他在介于暧昧期以日本的例子就有十八十九嘛那介于十八十九的如果你犯罪了我们就看情节的严重程度对如果送回成人对因为有情节严重的像你刚刚讲的那几种好你就归成人对你就送到成人那边如果你情节比较小的比如说你偷摸别人

或是你偷个小东西啊还是在家事这一边对我们就家事你就好好的就是让家庭还是让社会帮你辅导然后让你好好变好所以原则上他是看情节严重程度的对其实基本上就大概那五种所谓的伤害杀人强制性叫放火

强盗类似于就是重大犯罪所以基本上就是他们让重大犯罪送到成人的这个比例增加了而不是用少年的概念去走那这个是日本的制度那我相信呢因为日本跟台湾在刑事司法制度设计上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是提起日本的这个做法而且日本也发生了很大量的讨论就是那十八十九这个特定少年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今天是跟各位分享这一段

关于这个因为其中有一派会有想法就是说比方说未成年未成年就是说我伤害别人甚至我让他受重伤反正我也不会罚很重所以他不怕对那有一种声音是你就要把他罚得很重他就会怕他才不会做

那关于重罚是不是真的有这种嚇阻的效果在犯罪性选应该有很多讨论吧有没错又在这一个部分如果这个逆送这个制度就很像是重罚嘛对那你觉得从嚇阻这个方面来看对这一种比较年纪比较轻的人他会有一点作用的吗我觉得嚇阻这件事情日本已经告诉我们太多的案例了也就是说呢

嚇阻的刑事司法制度呢對於整個少年犯罪的總量是下降了但是這個總量下降必須要搭配一個非常重要一定要做的就是法律教育我要去宣導說我現在要重罰你要不然他還是不知道先教啦先教就是不教而殺這位置虐嘛我先教你說我要重罰囉好

的確日本在 2000 年少年法研發化以後呢重罰以後呢他們的這個犯罪現象量降低了而且降到無與倫比的低前所未見的低對幾乎沒有回來了年年創新低所以意思是什麼東西呢對於有一點點小矛頭意識想做壞事的這些真的有用壓下來了這些呢通常就舉個例子來講可能啦劫火兇一個人兇一下那當你把監視器裝好他就不敢了

那我们换句话来讲就是相对来讲比较是属于一个气势型的犯罪这种大概就弱下了但是日本发生麻烦的事情是呢你罚的那么重犯法这件事情意外的被某一种青少年用上了他的心境上面呢他想运用犯罪出名那就容易被暴得更大嘛对不对或者是什么东西呢他想死但是他不敢自杀他敢去杀人让法律来杀我这种很怪异的这种我们叫做懦弱者的犯罪现象所以

所以日本出现的是呢这种比较微小的犯罪压下来了但是呢惊悚的震撼的犯罪呢促进他的质变了因为本来惊悚犯罪就不会很多一年几件但他质变速度很快就大家开始满脑子胡说八道想一个更炫的犯罪手法出来所以现在变成配套不太足的状况之下变成一边是

虽然没有大幅增加但他的值变化了另外一边是降下来了所以他就变成类似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整体来讲你说研法我们就会发现一件事情对于有心想犯罪的人真正有心想犯罪的人这边在犯罪学非常多的论点研法是完全没有用的

在他脑袋里面真的没有合作作用他就是想做那第二件事情就是关进去研发到底有没有效有没有效这件事情来自于他会不会再犯吗我们赫然间会发现一件事情第一次收监蛮有效的大家都蛮怕的因为不舒服真的很不习惯

那種關兩次就像最近不是有綠島的跑出來嗎因為外面太冷了他就乖乖回去算所以如果當人已經被社會放棄兩次其實換句話來講他也會選擇放棄社會那整個就變成一個無理循環所以收監效果研發效果如果真的要講的話針對理性的針對想過的針對第一次的應該會有一定程度大家期待的效果但後半段其實我們覺得是沒有意義的

好那今天呢我們透過日本的這個案件其實我們也得到一些啟發啦比方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在這種即將成年或是剛成年這樣的曖昧期我們也特別把它框出來沒錯因為這樣子一來可以比較順應民意嘛然後說為什麼憑什麼

而且刑事司法彈性一點啊對那你用這種方法這樣處理上可能會比較容易那第二個你用這樣子框出來也許你也可以讓那些未成年人可以知道說不是說你未成年或是你在這個曖昧期你就可以這樣好好的過而且刑法本來就是一個社會規則你就是要學習的

最后一个我觉得你刚刚后面讲的那个概念很重要的地方是以严法不是最重要搭配法律教育对司法教育这个才是让整个案件下降的关键是对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说尽量让台湾的青少年这种年龄层往下犯罪的情况可以减少重要的是教育对让大家知道其实你这个已经犯法了

而且在这背后还有很多像是跟社会融合啊公民啊对对对这个更重要社会复归对其实很多我们所谓的这种司法的教育不单纯只是说我告诉你你这么做就会犯罪这个是要的但是以外因为犯罪的议题老实说真的很复杂像你刚刚讲的那一个他因为喜欢他

得不到就把人家家人都殺掉了這不就是他個人關係跟情感的處理的問題沒錯所以很多都還是很底層很核心的問題不是單純說你告訴他不可以犯罪他就不犯罪反而犯罪變成他們在做這些終極決定的時候的一個選項會變這個樣子好

那我们今天的犯罪不思议就跟大家分享日本的这样子的一个案件以及他们制度的改变那大家也可以讨论看看台湾是不是也可以用这样子的改变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对所以就以这样子的例子来跟大家分享那如果你对我们今天讨论的有什么想法或是想要了解更多的话都欢迎你留言或者是私讯给我们我们会再转给戴老师我们再来录一集来跟大家分享

今天的犯罪不思议就跟大家聊到这里了谢谢大家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