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正念飲食的溫柔力量ft.鄧雯心醫師|哇賽心觀點ep149

我吃的不是食物,是情緒?正念飲食的溫柔力量ft.鄧雯心醫師|哇賽心觀點ep149

2025/4/1
logo of podcast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蔡宇哲: 我在節目一開始就提到了情緒與飲食的關係,許多人在壓力大或情緒低落時會藉由進食來舒緩情緒。而鄧醫師也詳細地說明了正念飲食的概念,以及如何透過覺察、觀察和不批判的態度來改善情緒化飲食的問題。此外,我們也探討了減重藥物「瘦瘦針」的利弊,以及如何正確看待減重與體態管理的關係。 鄧醫師專業地分析了肥胖的成因,並指出現代人容易攝取過多果糖,導致身體的飽足感機制失調。她將飢餓感區分為生理性飢餓、心理性飢餓和環境性飢餓,並強調處理情緒化飲食的核心在於處理壓力和情緒,而非單純控制進食行為。 鄧醫師也分享了正念飲食的實踐方法,包括專注當下、覺察行為和不批判的態度。她鼓勵大家接納自己的情緒,並透過細細品味食物來轉移注意力,進而減少對食物的渴望。此外,她還強調了自我慈悲的重要性,認為温柔地對待自己才能更有力量去改變。 在減重藥物的部分,鄧醫師指出「瘦瘦針」雖然有效,但並非萬能藥,需要結合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才能達到持久的減重效果。她將減重比喻成學習游泳的過程,藥物只是浮板,最終還是要學會自己游泳,才能維持健康的體態。 鄧雯心醫師: 我非常認同《大自然就是要你胖》這本書的觀點,現代環境中的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富含果糖,容易導致身體誤以為需要儲存脂肪過冬,進而引發肥胖。此外,過量果糖和超加工食品會引起瘦素抵抗,睡眠不足也會加劇這種情況,導致大腦無法感知體內脂肪含量,造成肥胖。 在減重方面,我發現女性減重的主要動機是提升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而男性則更多是為了健康原因。女性通常從小就開始關注體重和身材,而男性則多在成年後才開始關注。這與社會價值觀和從小接受的觀念有關。 我將「餓」分為生理性飢餓、心理性飢餓和環境性飢餓三種類型。心理性飢餓又可細分為壓力性飢餓和情緒性飢餓,處理情緒化飲食的核心在於處理壓力和情緒,而非單純控制進食行為。 正念飲食包含三個方面:專注當下、覺察行為和不批判。透過正念飲食,我們可以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並透過細細品味食物來轉移注意力,進而減少對食物的渴望。此外,自我慈悲也很重要,它能幫助我們更有力量去改變,而不是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 關於「瘦瘦針」,它確實可以幫助減重,但關鍵在於使用藥物的同時,也要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否則很容易復胖。減重不是一個專案,而是一個持續的自我照顧旅程,體態的維持沒有終點。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落探讨了肥胖的成因,从基因角度出发,解释了为什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容易导致肥胖。并解释了果糖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加工食品如何扰乱食欲和饱腹感。
  • 人类基因在现代环境下更容易导致肥胖
  • 果糖会引发尿酸,导致身体储存脂肪
  • 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富含果糖
  • 现代环境导致肥胖盛行率上升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金句 「面對心理的餓,要處理的不是進食,而是情緒與壓力」 「好或壞的經驗往往都伴隨食物的撫慰,我們也就習慣了用吃來逃避感覺」 「當你對自己抱持著疼惜的態度,反而會長出更大的力量去改變」 「體態的維持沒有終點,學習自我照顧是一輩子的旅程」 推薦追蹤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r.AngelTeng 本集重點 。大自然就是要你胖?! 。男女減肥大不同?! 。這三種“餓”讓減肥好困難 。減緩暴食衝動,洋芋片也能正念吃 。必須狠狠批判自己,才不會放任擺爛? 。減肥神藥“瘦瘦針”真的這麼神?! 。減重不是專案,而是一輩子的旅程 點亮心燈,贊助支持哇賽心理學:https://portaly.cc/onyourpsy/support)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7t2fz77qu7g0873ln5hz5cl/comments) 若你覺得我們節目不錯,請記得要訂閱哦。也歡迎來跟我們聊聊 https://portaly.cc/onyourpsy) - 主談人:蔡宇哲、鄧雯心醫師、初日診所副院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