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宇哲节目开始前先跟大家报告两件事去年我们有举办一次挖宝见面会当时有上百个人一起来参与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今年我们又好想要见到大家终于我们也逮到一个好机会而且这次我们不用劳心劳力自己办而是我们可以在台北国际书展跟大家见面啰
在 2 月 9 号下午的 6 点到 7 点在台北书展的梦想沙龙有一场我跟 Nana 会同时出席的讲座想要趁这个机会邀请大家一起来碰面聊聊真的是很难得的机会希望在新的一年开始就可以见到大家而不是只有空中相会
另外呢我们在去年 12 月 30 号的节目有进行一次的空气清净机的团购这跟一般滤网型的清净机不一样哦是以高阶光触媒针对尘蟎、肠病毒、流感、细菌、霉菌、甲醛等等这类的问题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 260 台
看来真的有很多人有需要而且大家都很支持这项台湾研发台湾制造的好产品如果你当时听完还在犹豫的话或者你已经先买了一台来试试想要再添购提醒一下我们这次的团购日期只到 1 月 20 号创办人承诺哇塞的听友价格一定是网路上最低价哦去年辛苦了一整年让家里成为亲近舒适的空间是很划算的投资
关于这台机器的相关资讯连结我会放在资讯栏可以了解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节目啰
哈囉 各位聽夢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哇塞新觀點與你一起發現新視野我是宇哲以前台灣希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不要有壓力所以我們會有一個口號叫做快樂學習好像學習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確實我們學到新事物會帶來一個成長的喜悅因為會有成就感
可是最近我又读到一本书《隐性潜能》作者亚当·格兰特他其实也有提到要追求不适感才能让我们可以逐渐的成长
而且在语言或是运动这样子的一个例子底下其实确实你一开始学语言或是一开始在学运动的时候你都会不舒服啊而你必须要去度过这种不适感接下来你才会有大幅度的成长所以看起来学习你有的时候可以快乐有的时候又要不舒服
那到底哪一种学习适合快乐哪一种学习要追求不适感呢我们今天呢就找到一个教育学的专家来好好的逼问他到底学习应该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邀请的来宾是中原大学教育所的简志峰教授志峰你好
嗨 宇辰你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又来哇塞心理学了好 那我们刚刚开场的时候有提到你们这些教育学的专家说要快乐学习而确实像我现在我如果读一本新书或者是听 Podcast 学习我确实会觉得蛮愉悦的
所以从你们教育学的观点来讲所谓的快乐学习者又是什么亚当格兰特他在谈的追求不适感的学习这两者在教育学上的基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我觉得这真的给我一个
这算是难题吗因为讲下去呢我觉得会讲很多的教育理论那我现在其实也在教这个学习理论那我发现里面呢其实真的很多还是在强调说就是要适性学习快乐学习然后要依照学习风格那我先来讲一下其实快乐学习跟亚当格兰特提的这个不适感学习它其实不是相反的它反而其实有程度的高低
快乐学习呢我觉得它比较像是在入门的时候你要引起兴趣所以呢像在愉快的心情当中来做学习比如说我们在请孩子说我们开始来玩个小游戏啊然后大家来开始认识单字啊这样子那孩子在学英文的时候就会比较有兴趣
那这样就会引导他们对英文说不会那么的恐惧那如果是比如说看一本书我们一开始丢给孩子如果是丢那种维基百科啊那孩子应该也是看不下去嘛对不对所以我们要介绍一门知识的时候我们可能丢给他就是一个 YouTube 影片他们看一看就觉得我看的都懂看起来就会蛮有兴趣的
所以我觉得在引起孩子的一开始对于一门新学科或者是新的知识的兴趣的时候我觉得用快乐学习这件事情蛮好的但是呢如果是把不适感学习放进来的时候我先强调一下我觉得不适感学习不是不快乐学习它比较像是要挑战自我像我们都知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开始我们的学习曲线会直线往上升
就是那个学习的幅度会长很快我觉得我好像都学得会但是你当要学到变成一个高手的时候其实你开始就会走在平原期然后就觉得好像怎么练习怎么学习都不太会进步那个时候其实就会遇到一个阻碍这个阻碍的时候其实就比较像是在
挑战自我你必须要去比如说你要去寻求一些高手的建议或者是你要去把自己的动作给录下来然后去比照自己像我很喜欢打篮球我说比照自己的投篮动作有没有像 Stephen Curry 一样
很难像对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专家来给我一些建议专家建议完之后你又需要去比如说去有这个高强度的竞赛然后用这些竞赛来让自己了解到自己有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再去做修正
我覺得這一個比較像是不適感學習因為你在錄影的時候然後你在對照自己的動作跟 Steven Curry 你怎麼樣都不可能相像嘛然後你請高手來跟你建議你就明明自己覺得打球應該也打得還不錯了可是高手來跟你建議就一堆堆都是錯誤
对然后你去跟那个强的人比赛哇就打得非常挫折这样子所以其实这是一个不适感学习那这个不适感学习呢他其实是刻意练习啊对有一个很夯的书叫刻意练习里面的一些步骤
那这些课义练习我觉得比较像不适感学习所以我觉得分成一个就是入门的时候快乐学习 OK 但是你要去挑战让自己变成高手的时候我觉得要进入不适感学习听你这样子讲刚刚我所形成的概念比较会像是在学习一个新技能或新知识的前期我们要用比较快乐或愉悦的方法来进入
因为你要引起他的兴趣嘛你要让他对这一门领域可能要有一些想法要觉得开心他才会愿意学啊可是如果你要学得很好就是中期以后你就必须要刻意练习这个部分就要追求不适感那你在刚刚讲的过程当中啊我就一直想到我在学习跑步的历程因为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有找一个教练我们参加团课嘛
刚开始他其实也没有在教我们怎么跑一刚开始他就有点类似每一次他都要我们像玩捉迷藏或者是你要在现实之间去找到一个保障在这个游戏当中我们都需要跑啊因为要现实所以你都要跑嘛可是呢他不会要求你说你一定要跑得多好或多快所以这个可能就是一刚开始他想要透过这种乐趣的方法让我们先愿意跑起来
那后来呢他可能就会加入一些条件比方说你前面可能要先跑 15 分钟慢跑啊接下来你要快跑多久等等的那甚至会帮你开课表而且课表呢会越来越难那这个呢可能就属于你刚刚讲的这个不适感
可是当我进入那个不适感的状态啊其实我还是会有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吗那我会不会因为中间就一直在不适感所以我会慢慢的对这个领域的知识也好或技能也好
我会消退啊那我要怎么样去避免因为这个不适感的出现然后让我学习的那种动力消退呢对的确可能会有这样就是你一直卡在这个高原期一直卡着会没办法突破
比如说像我打篮球的时候我其实就会觉得说其实我动作也做的蛮接近虽然不是完全相像可是我一直没办法去突破那我觉得这个时候其实要放进来有一点点这个叫做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呢在心理学大家应该都还蛮熟悉的就是我们在思考一个失败的过程的时候
其实是应该去想说我们是还没达到而不是说我的能力不够所以像爱迪生他发明电灯泡然后大家都会说你失败了那么多次你还做得下去但是爱迪生他想的就是我离成功又更近一步我只是找到更多不成功的方法所以我觉得在这个不适感的学习里面其实应该是要养成这个孩子的一个成长型思维
可是这个成长型思维我觉得其实对于孩子特别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不太容易我分享一个我的例子好了最近我跟我儿子就是我也看了亚当格兰特这个书他里面有一个故事就是他的室友怎么样去学多语的能力然后变成精通六个语言的多语专家这样子然后我就跟我儿子讲说来吧我们来创造一个不适感的环境我们
沒辦法讓你去國外嘛那不然我們現在在家裡我們就是講全英文這樣子
我儿子一开始听一听他也觉得说好吧我就说那如果你一个礼拜都讲全英文你觉得要有什么样的酬赏你觉得是 OK 然后他就说 300 块我说我原本是想 500 块他想 300 块 OK 啦我们就试看看吧但是那个过程里面我发现他常常就是会回到自己的一个原本的习惯我就是讲中文我就说那不然我们加上一个条件就是你只要讲中文我们就扣 5 块钱
那如果你講完之後有把這個中文去查成英文的話那你就可以把這五塊錢加回來可是我就覺得這個習慣他其實練了非常久他其實還是不習慣去查或者是可能查出來他也覺得說一開始懶然後就不想查或者是查出來他就覺得這個單字太難了他也沒辦法記下來所以我就覺得說這個不適感其實對於孩子真的是不太容易耶
因為孩子他可能就會沒辦法覺得說這一個過程其實是有趣的像我們一開始講說在入門的時候其實你要讓孩子覺得有趣這件事情蠻重要可是他這個過程裡面他沒有成就感那沒有成就感的一個過程裡面他就沒辦法覺得有趣動機就很難持續下去所以我們這一個實驗其實做了一個月到現在我們就也沒做了所以我就發現這個不適感它其實要有一個內在動
内在动机其实是很重要但是内在动机其实对于孩子蛮难去启发他的内在动机的特别在启发孩子的时候其实像那个外在动机一开始是可以用但是我也一直要把它转成内在动机啊比如说你看你赚了这个钱跟你英文好好像你也只是赚钱而已可是你英文好你去学校你看你英文课你都不用准备然后你就考了 90 几 100 的你不觉得这个很开心吗然后就说嗯还好
你同学觉得你英文很好你不会觉得很开心吗他说 OK 啦但也还好我觉得钱还是比较有吸引力这样子所以我就发现钱的这个外在诱因太多了那外在诱因太多的时候到现在他只要觉得很多困难他不有趣的时候他就不想做了
所以我觉得怎么样去让这个不适感是可以成长的我觉得要启发这个内在动机然后要一直有成长型思维才可以帮助这个人有不适感的一直学习也就是说他必须要对这个领域比如说以你刚刚讲的例子他必须要先觉得说我学英文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要先是他的兴趣或者是至少他会想要尝试
这样子有一点内在动机的话要帮助他克服可能是会比较简单一点他也比较容易会养成成长型的思维对另外你刚刚讲的其实我也想到一个方法我们可以来讨论看看那有其中一个呢也许我们可以把他的不适感把它切得更小一点因为之前我们在讲那个建立好习惯通常我们会说好那你要达到一个目标比方说你每天都要看书看 30 分钟
一刚开始建议出国目标可能太难你会做不到嘛那刚开始你就一天只要读五分钟或三分钟透过小目标来分段让他那个不适感可以变小一点所以如果套用你刚刚跟你孩子的例子的话可能是不要教他一个礼拜可能说好一天或者是两天
通通用英文这样子他就可以达到这个小目标那小目标呢就可以获得你的称赞或是就可以获得一点点的这个零用钱那
那也许用这个方法看可不可以降低他们在做这种内在东西没有很强的这些领域克服这个不适感的一种方法对像我们在教这个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里面的成长的这个理论比如说像 Ericson 的这些理论我发现其实他让我有更多的想象就是孩子他其实一开始不能去承受比较高的不适感的压力
因為他們的心智年齡都還沒成熟特別是像現在如果以皮亞傑來講的話他就是一個具體運思期他的大腦還沒有開始在思考一些邏輯跟抽象的東西大部分都還是要具體可見的東西那這些東西其實你跟他講說你怎麼樣去轉化你的心態然後讓你變成有成就感這他聽不懂
对 很难所以我就会发现说的确宇泽老师刚刚讲的小目标让他可以达到然后开心这其实真的是比较重要的你刚刚有讲到皮亚姐的不同的阶段那这样子是不是我们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或学生你在给他这种快乐学习或不适感学习这可能是要做一个调整是不是因为你要因应他们的发展阶段啊
那看起来是不是这种所谓的不适感的学习是比较适合成年人的呢你的看法是怎么样我个人觉得不一定要到成年人可能就是孩子长大一点的时候可能是九岁以后像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国中的时候
這時候可以漸漸的引入一些挑戰性的任務或者是成長型思維但是如果是幼童的時候 9 歲之前因為 9 歲就是皮亞姐講的要轉到具體運勢期的一個階段具體運勢期其實我覺得這時候都還是要用遊戲化學習就是讓他覺得有趣這一點比較重要
但是到国中的时候其实慢慢的引进来但是也不要一开始变得太难比如说你现在就是要做问题解决然后要去做专题研究这个太难了倒是到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是 15 岁到 18 岁了这个时候你要做自我挑战挑战完之后要去检讨自己
有没有执行上面的问题那这个时候就会要做反思那我觉得这个时候让他去进行问题解决或专题研究这个是可以的所以像现在的学习历程档案嘛就可以让高中生来做但是到大学的时候呢其实要更多的是让他去实践这一个价值就是这个任务他只要是实践完之后他会感受到自己生命中的
那我觉得这一点就可以引进来了所以到了大学或者是成年的时候其实你生命的意义这一点就会变得很重要所以像不是敢学习我觉得它真的很需要你的内在动机的支撑
那内在动机呢其实有蛮多说法的啦有些内在动机其实是不太健康的像是恐惧我害怕没钱所以我要去认真赚钱因为小时候家里太穷了这个恐惧其实他的内在动机很大所以他就会可能支撑这个人一辈子就会很努力的要去赚很多钱
比如说欲望我就是对于钱财对于名利这些我非常的渴望那也会导致你会有这个内在动机另外呢就是比如说像理想会比较是正向的可是这个理想呢它是成长型
它是对社会有用这一点要启发我觉得又会开始有点难了那如果是像比如说像信念我对于信仰我对于基督教要去传播这一些这种信念呢其实也是蛮正向的但是它其实历程都会比较久所以内在动机其实会支撑人一辈子我觉得可能是从小受到很大的刺激
或者是大的时候他真的被启发出来这一些都会深刻的影响这个人你讲到内在动机我本来一刚开始想的比较正向的可能是兴趣但是当你刚刚讲到那些比较没有那么正向的内在动机的时候而且我觉得好像真的是而且负向的内在动机是不是更能够帮我们克服不适感例如恐惧或者是你害怕被打
我们小的时候不是少一分打一下所以在这种情况底下是不是更会逼迫我们更认真的学习或者是更能够去抵抗这种不适感可是这些负向的内在动机对我们整个的学习或者是燃起我们真正的兴趣其实是一个不好的效果你如果少一分打一下的话其实久了以后你就会不想要考试啊
所以话又说回来真的要怎么样让孩子或者是让我们自己可以去抵抗这种不适感的学习我觉得真的是每一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内在的那一把火不管是所谓的兴趣也好或者是你觉得这是你人生的意义也好这个都会对我们整个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那如果我们把这个整个年龄层我们拉回来我们成年人好了
刚刚我们谈的其实是一般而言我们在学习的初期我们会需要是比较快乐学习可是如果我们要成长要学得更好的话那我们可能要引入这种不适感的学习刚刚我们谈的这样听起来好像是把它分为前期跟中后段但是我又想到我们现在在读很多书的时候有的时候你会读这个到底在讲什么你会看不懂可是你还是会很乐意的持续去
把它克服而且克服了以后你也会觉得我克服之后会有我自己的成就感像我现在会把这些变成是不管是文章或者是 podcast 的内容嘛
所以我在想所谓的快乐学习是不是在整个你学习历程的后半段就是你已经有一定程度而且你持续的在输出跟输入之间获得一些成就感然后你也持续的也因为克服了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而带给你这种喜悦那这样子两个是不是会变成是一种交互融合的情况
因为确实我们在经历不适感克服了之后我们一定会产生那种正向感受就是一种自我控制后的一种喜悦所以这个是我在刚刚我们这样谈下来我觉得似乎所谓的快乐学习在后半段也有一些贡献的是不是对我觉得需要 echo 一下这个也回到我
一开始的时候讲到说不适感学习跟快乐学习它其实不是一个正向跟反向或者是两个完全是相反的东西反而我觉得你在克服很多难关的时候你会觉得内心的那种成就感
它其实是一个让你觉得快乐的感觉所以很多在讲长期主义嘛我们就是坚持一件事情比如说录 Podcast 然后我们一录就是不间断的录这么久哇这不容易耶但是当你回首这四五年然后每天这样的坚持对那种其实在最后来看的时候是一种快乐然后也看到自己现在的这样的成就
那我也看到很多像创业家他其实是创完一个业然后觉得这个已经稳定了成功了他就赶快又跳去创下一个业就是他一直要去让自己经历这种很不适感他可能已经对不适感的这种学习上瘾了他就是一直要去经历
甚至他就覺得說我這樣做不太能證明我是不是真的很成功所以我要讓自己打回原形沒有錢賣 沒有人脈然後我就是要在這種狀態下面創業成功這才證明我是一個很厲害的創業家那這種人其實他是很享受那種長期不適感然後堅持下來之後最後成功的那種快樂那種快樂其實是會讓過去的這個長期的堅持會變成一種應該講心流嗎
这个心流的状态我觉得是它其实不是一个轻松的状态我们常讲心流就会说比如说像我们跑步或者是像我们演讲会有一个心流可是这件事情不能是那一种很轻松的做轻松的时候其实它反而产生不出心流
所以反而心流是你要去挑战一个稍微有难度然后这个难度是你可以去克服的当你克服完之后你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心流所以我常会把心流讲成微挑战比较轻微然后你是可以挑战过关的比你的能力又稍微难一点点的这种东西它才叫心流所以我觉得不适感它其实可以跟快乐学习一起来讲
只是快乐学习它不是我们所谓的那一种
心情愉悦的那种快乐反而在不适感的一个学习里面它的快乐学习比较像是我坚持玩一段时间之后然后我所产生的那种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你刚刚提到心流我也要 echo 一下听到朋友如果你对心流还不太明白的话我们在另外一个节目哇塞读心书里面我们有曾经导读过心流这本书
也推荐你可以先去听这一集然后你就可以知道所谓的心流他确实是你必须要在所谓的技术跟挑战当中取得一个平衡那关于心流这一集的连结我会放在资讯栏
那志峰你刚刚讲到心流我觉得这个真的是非常能够解释说为什么你追求一点点的不适感它反而可以让你带来快乐因为心流它确实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意涵你一定要有挑战性可是你有挑战性或多或少会出现那种不适感在这种情况底下这种心流体验它确实就会形成是一种比较快乐的这种感受跟氛围
你刚刚在讲的过程当中我还想到另外一个跟挑战有关的
就是所谓的高峰经验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在做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之后我们会产生一种哇我好棒哦然后你会非常记得你曾经克服过这个难关例如说我人生当中的高峰经验是我去爬雪山跟玉山我要登顶的过程当中我一直吐吐到所有的早餐都吐完了我非常的不舒服可是我仍然坚持然后爬到山顶看到日出的时候哦真的
这个记忆就会一直留着虽然我没有办法清楚记得当时经历了什么事情可是这个感受就是我刚刚所说的高峰经验它一直陪伴着我它让我知道我是有能力去克服非常多挑战的
所以我如果从这样子的一个观点从心流跟我们所谓的高峰经验的观点来看如果我们在成长的历程当中我们曾经有过这种所谓的心流体验以及我们刚刚所说的高峰经验那这样子这些曾经有过的经验会慢慢的会融入我们的那种内在动机它可以帮我们比较愿意去接受所谓的不适感的学习迎向那些挑战
那也可以陪伴我们比较可以出现这种成长型的思维关于这样子的说法你的观点呢我觉得你刚刚这个例子举得真的很棒因为你其实在很不舒服的时候你还会想要坚持下去
到最后你克服了这个难关登顶了这个记忆它其实是会留存在你心里证明说我是有能力的这个对于你之后在做这个成长型思维的时候当你在遇到下一个难关的时候它会一直不断地提醒你说我是有能力的我只是现在努力做的还不够
所以我再继续努力一下我就会达到了它会一直留存下来这个我觉得比所谓的快乐学习那种愉悦心情呢它是更高级的就是你刚讲的这种高峰经验我记得哇塞心理学也分享过幸福嘛那时候你才会是真正感觉到幸福然后觉得你的人生是充满正向充满阳光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不适感其实也让我想到就是在《隐性潜能》这本书里面
他其实把练习就是融进来这一种比较玩乐性质的像他里面举的一个这个例子就是 Steven Curry 他是 NBA 的一个非常伟大的现在 NBA 场上连中锋都开始在投三分球就是因为 Steven Curry 改变的
一开始他其实就是非常的瘦弱然后他也是运球不稳啊投球投不进啊传球漏接啊之类的这些但是呢他的教练他有一个投球的那个教练呢他就帮他去设计了很多很多的这些玩乐那这些玩乐呢其实一开始看起来也都是觉得哇好难哦
比如说他要去回到中线就是每次跑步他要回到中线再去投投的时候呢他可以投三分可以投两分可以上篮那上篮一分投球里面就是两分然后三分就是三分他要在一分钟里面去达到 21 分这个真的很难耶但是他其实不会去想说达不到我就是 loser 这样子
他其实每次就是觉得说我在玩这次答不到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所以我们就来检讨那检讨完之后我是不是这一次虽然答不到但是我已经进步到比如说之前最开始用的时候可能就是 80 秒我才可以完成现在我已经 75 秒我就可以完成了我已经比之前的我更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他把这个玩乐是用在他追求一个不适感学习里面的一个
更开心的一个状态当你知道说我已经比之前的我更进步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很开心所以我觉得他把里面的这个做法叫做刻意玩乐这件事情呢其实蛮符合刚刚宇哲老师讲的就是我在克服完一件事情的时候然后我有那种高峰经验觉得我的能力是可以做到任何事的你看到你在进步的时候你就觉得我有能力在做任何事了
那当你一分钟里面我可以真的就是达到 21 分的时候哇我有能力了对那下一次我就可以来设一个更难的一个游戏来继续玩好像听起来我们在谈的快乐学习跟所谓的不适感的学习它确实没有那么二分的确一刚开始我们在进入一个新的技能或新的知识的时候如果你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方式会比较让我们比较愿意接受
可是当我们要让这个技能或知识越来越累积越高的时候你也会需要有不适感的学习你才有办法创造更高的那一些所谓的快乐的感受就像我们刚刚讲的不管是心流也好或是高峰经验也好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这样子聊起来其实所谓的快乐或是正向的感受这件事情它会必须要一直贯穿在我们的学习历程当中前
前期可能是引发我们的兴趣可是中间你透过那些刻意练习或是所谓的不适感的练习它也可以让我们有出现那种克服的成就感那也可以让我们进入心流的状态这两个应该可以说是这种交互配合或交互影响的啦的确是所以透过我们今天这样子的讨论那我们可以对所谓的快乐学习跟追求不适感这件事情
我们可以更厘清那也可以比较知道说我们应该要用什么样子的方式去帮我们安排自己的一个学习跟成长那志峰你自己也有一个 Podcast 节目那你要不要跟听众朋友也稍微聊一下你的节目是什么呢好我们的 Podcast 呢叫做创梦课创造的创梦想的梦客人的课创梦课这一个单位呢其实是它先比
我们的 Podcast 先有的就是我们在屏东想要把这个创新教育带到偏乡对 这是我的故乡屏东所以我们就把一些我们现在在做的像什么翻转教室啊 自学啊这些呢都放到创梦课里面那当我们想要去宣扬这样的一个理念的时候呢
我们就做了这个创梦科 Podcast 对所以如果听众朋友你对学习教养或者是创生阅读这一些都有兴趣的话呢欢迎来订阅 Podcast 跟我们有互动我们这一集呢其实我们有很多听众朋友他给我们的这些提问我们都已经把它录成很多集数来回答他们的问题了所以听众朋友可以尽量来跟我们互动帮我们分享这样子
好那听众朋友如果你对教育对创生感兴趣的话也非常推荐大家可以去听志峰老师他们的这个节目哦节目的连结我同样也会放在资讯栏那欢迎大家可以看资讯栏点击过去
好那今天呢跟大家聊了所谓的快乐学习跟追求不适感的学习那也希望这一些观念可以让你更理解所谓的学习的整个历程会是什么样子那也希望可以让你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关于今天的节目内容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想要跟我们回馈的话也都非常欢迎你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哦好那我们今天节目就跟大家聊到这里谢谢志峰老师谢谢宇哲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