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20117 英國更新Omicron技術報告 英國Omicron疫情似乎已經過了高峰!

220117 英國更新Omicron技術報告 英國Omicron疫情似乎已經過了高峰!

2022/1/17
logo of podcast 林氏璧孔醫師的日本旅遊情報站

林氏璧孔醫師的日本旅遊情報站

Shownotes Transcript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 英國更新Omicron技術報告 https://linshibi.com/?p=39874) 英國在1月14日更新了Omicron的技術報告,包括症狀到真實世界疫苗保護力的最新數據。 1.臨床嚴重度方面:本週未更新。青少年和兒童住院數有上升,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1歲以下嬰兒最高。正在分析是否和Omicron有關。 2.症狀方面:根據87,920例Delta確診,還有182,133例Omicron確診的分析,相比於Delta,Omicron較少的人嗅味覺異常(34%和13%),更多人有喉嚨痛(34%和53%)。 3.真實世界的疫苗保護力方面 從2021年11月27日到2022年1月6日之間的760,647例有症狀Delta確診,還有236,023例有症狀Omicron確診,比較施打疫苗的狀態,從而來算出疫苗對於兩種病毒的保護力。 整體來說,打了加強針後24週保護力是6575%,59週會掉到5565%,10週會掉到4550%。 先看兩劑AZ,針對Omicron兩劑疫苗防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力,兩劑從4550%,1519週就掉到20%以下了,20週會掉到10%。 打了BNT全量加強針之後24週大概是6065%,59週會掉到5060%,10週會掉到4050%。 打了莫德納半量加強針之後24週大概是6570%,但在59週會掉到5565%。 再看兩劑BNT,保護力從6065%很快的掉,在1014週就掉到40%以下了。20週會掉到10%。 打了BNT全量加強針之後24週大概是6570%,59週會掉到5560%,10週會掉到5055%。 打了莫德納半量加強針之後29週大概是7075%,9週之後還沒有資料。 再看兩劑莫德納,保護力從65 ~70%很快的掉,也是在1014週就掉到40%以下了。20週會掉到10%,和BNT半斤八兩。 打了加強針後24週保護力是6570%,4週之後還沒有資料。 4.防住院的保護力方面: 對於Omicron,兩針(不分疫苗廠牌)對於住院的保護力在224週是64%,25週之後會掉到44%。 打了加強針後24週保護力是92%,59週保護力是88%,10週之後是83%。 04b解讀: 1.這次更新在疫苗有效性上大體上沒有太多改變,就是莫德納打加強針的數據出來了,目前看來和前面打AZAZ或BNTBNT差不多。 2.防住院的保護力上次兩劑224週是說72%,這次掉到64%,25週更會掉到50%以下。但打加強針後可以到92%,10週之後也還有83%。針對重症高風險族群,第三劑應該是非常需要的。 3.Omicron在英國大數據資料看來嗅味覺異常雖然較少,但也還有13%。另外更多人達53%有喉嚨痛。其他的症狀和Delta差別則不明顯。但要強調這些症狀真的很難區別是否是新冠還是其他的呼吸道感染,要確認還是得要做檢測。 4.目前英國Omicron疫情似乎已經過了高峰,特別是最早的倫敦,新增感染、PCR陽性率都在下降。整體來說住院有上升,但每日住院最高在2000出頭,沒破去年冬天的4000。而一路以來加護病房插管病人是平穩的甚至慢慢往下降。 但延遲指標的死亡也開始上升了,英國7日平均新增死亡從去年7月19日自由日以來一直在每日100出頭,Delta期間最高落在11月的170。但從12月底以來已經慢慢上升到單日262。這裡的死亡有多少是Delta有多少是Omicron造成可能還要進一步釐清,但可以肯定的是Omicron還是會重症死亡的。不要再說Omicron是感冒了!當然對英國來說,去年Alpha那個悲慘的冬天最高每日可以死1248人,這已經是能夠接受的數字了。 5.英國能撐過這波Omicron海嘯,50歲以上已經91%打了第三劑可能是重點。接下來我們觀察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狀況,應該可以更確定第三劑對於防重症死亡的效果。 6.我認為最後一定會走向與病毒共存,只是時間的問題。共存仔恐慌仔,你們都別吵了!但共存之前也要問我們到底能像英國一樣過關嗎?對巨量的可能輕症我們如何應對?如何即時讓受感染的高風險族群獲得醫療照護?口服藥物準備充足了嗎?我們老人家高危險群疫苗最好儘量打滿三針。請問我們現在打了多少? 沒有準備好之前,不要奢言與病毒共存。 不然就是與病毒共存亡啦。 後半提到的our world in data的圖,以去年冬天的Alpha為100%,看確診,住院,死亡,插管四個指標的比值。 應該可以對各國此波Omicron疫情做更清楚的理解。 How do key COVID-19 metrics compare to previous waves?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metrics-previous-waves) 英國 Technical briefing 34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investigation-of-sars-cov-2-variants-technical-briefings) 歡迎追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04b)的發聲管道! 我的電子名片 https://lit.link/linshibi) 希望大家當我的種子教師,推廣正確的新冠衛教。科學防疫,不要只以恐懼防疫! 歡迎贊助林氏璧孔醫師喝咖啡,讓我可以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繼續分享知識努力做正確新冠相關衛教。 https://open.firstory.me/join/linshi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