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15 对话伊莎贝尔·阿连德:“我不怕衰老,只怕不够独立”

215 对话伊莎贝尔·阿连德:“我不怕衰老,只怕不够独立”

2024/12/5
logo of podcast  跳岛FM

跳岛FM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伊莎贝尔·阿连德
Topics
伊莎贝尔·阿连德:我的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于童年,源于对母亲的观察,我意识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劣势地位。我写作的方式总是以幽默的方式进行,它更容易被男性和女性接受,也更便于讨论严肃的女性主义主题。我的许多作品都采用了信件、日记、回忆录等形式,因为这些材料能够呈现被历史书写所忽略的弱势群体的真实声音。记忆是碎片化的,而非线性的,回忆录的写作也应该反映这种记忆的组织方式。魔幻现实主义并非万能的写作技巧,它只适用于特定类型的作品。教育是女性通往独立的根源,拥有手艺、事业或其他谋生手段是独立的关键。女性的团结和联系至关重要,因为女性在社会中更弱势,团结能够增强她们的力量。我不害怕死亡,只害怕依赖他人。女性可以兼顾事业、家庭、个人空间等多个方面,不必有所牺牲。写作的快乐和乐趣没办法直接传授给任何人,你只能自己去体会。我总是与当下发生的事情有着紧密连接,这让我感到非常新鲜。写作的过程是令人心醉的,如果真心喜欢写作,你可能最终会从事这行,但是这是没有保证的。 宝婷:就女性主义、独立、写作、记忆、魔幻现实主义等话题与伊莎贝尔·阿连德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其作品《幽灵之家》、《维奥莱塔》、《感官回忆录》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阿连德选择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女性主义?

阿连德认为幽默更容易被男性接受,也更容易被女性接受。女性常常在取笑男性和生活中寻找乐趣,因此她的写作方式总是带有轻松幽默的语气。这让她能够以更轻松的方式谈论严肃的女性主义主题。

为什么阿连德认为女性需要团结起来?

阿连德认为女性团结起来能够更强大,而男性会感到不安。女性在社会中更少数也更脆弱,团结在一起可以建立更强大的支持网络,尤其是在抚养孩子和面对困难时。

为什么阿连德认为教育是女性独立的根源?

阿连德认为教育能够改变女性的一生,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养活自己,与世界的其他女性建立联系。教育让女性拥有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经济和情感的独立。

为什么阿连德不害怕死亡,却害怕依赖他人?

阿连德认为依赖他人是内心软弱时难以抗拒的诱惑,而她拒绝这一选择。她希望保持独立,拥有一门手艺、一份事业、知识或其他能让她自谋生路的东西。相比之下,她对死亡并不恐惧。

为什么阿连德认为发挥独立性和保持婚姻的关系是可能的?

阿连德认为婚姻中的独立性取决于双方的关系。她和丈夫罗杰有互相依靠的关系,但彼此都能独立生活。他们有独立的财务、活动和兴趣,这样每个人都能保持自己的空间。

为什么阿连德认为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

阿连德认为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根据责任和目标做出不同的选择。在背负家庭责任时,她建议全身心投入,享受与家人的时光。但等孩子长大后,女性会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做以前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需要平衡不同阶段的需求。

为什么阿连德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标签?

阿连德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不是可以随意应用的标签,它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故事。她相信生命、世界和宇宙是非常神秘的,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答案或解释,因此她接受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就是发生了而无法解释。

为什么阿连德认为记忆是碎片化的,而不是线性的?

阿连德认为记忆是碎片化的,因为它由画面、场景、话语、颜色、气味等构成,这些碎片伴随我们一生。相比之下,线性记忆无法真实反映个体的经历,因此她在写作时更注重记忆的碎片化组织。

为什么阿连德在《维奥莱塔》中创造了一个虚构的独立女性角色?

阿连德在《维奥莱塔》中创造了一个虚构的独立女性角色,因为她的母亲在情感上与她太亲近,她无法直接写母亲的故事。她希望赋予这个角色独立性,尽管原型是她的母亲。

为什么阿连德认为婚姻和生育不应该是女性独立的障碍?

阿连德认为从生理上大多数女性是想要孩子的,但父权文化让女性承担了所有育儿责任。她认为这是文化和社会组织方式的问题,不是必然的。她自己一生都在工作,成为母亲和妻子并没有妨碍她的独立性。

Chapters
本文开篇介绍了伊莎贝尔·阿连德的生平和成就,并引出了她作品中独特的幽默风格以及对女性主义的表达。阿连德解释了她从童年时期就萌生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及她如何通过幽默的方式来处理沉重的话题,并使之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 阿连德82岁高龄,是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 她从童年时期就具有女性主义意识
  • 她擅长用幽默的方式处理沉重的话题,使之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岛上主播:宝婷 伊莎贝尔·阿连德是一个谈论拉美文学时绕不开的名字。从《幽灵之家》了解她的人,会知道她出身于智利名门世家,流血政变后踏上流亡之路,却鲜有人了解她是单亲母亲抚育长大,曾经历中年丧女之痛。 前不久,阿连德的长篇小说《维奥莱塔》被引进国内出版。本期跳岛FM,主播宝婷连线采访了82岁的阿连德,想要了解这位“一生都是女权主义者”的作家如何以文字淬炼伤痛记忆,用幽默戳破权威。 镜头前的阿连德优雅从容,谈及文学与女性主义,她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对已近泛滥的“魔幻现实”标签,她说:“魔幻现实主义不是盐和胡椒,可以什么菜上都撒一点。”说到自己女性意识的觉醒,她说:“女人需要团结起来,而当女人团结起来的时候,男性会感到不安。” 阿连德说,自己不害怕衰老或死亡,只对依赖他人感到恐惧。依赖是内心软弱时难以抗拒的诱惑,而她拒绝这一过于轻易的选择。独立,拥有一门手艺、一份事业、知识或其他能让你自谋生路的东西——这是阿连德给所有女性的忠告。

🎙️采访以英文进行,我们为听众制作了英文原声和配音版两个版本的音频,请点击下方对应时间轴跳转。

【本期嘉宾】 伊莎贝尔•阿连德,当代西班牙语世界最畅销作家,著有《幽灵之家》《阿佛洛狄特:感官回忆录》《我灵魂里的女性》《维奥莱塔》等。

【本期主持】 宝婷,《不可理论》播客主理人,自由作者。(豆瓣和微博ID:tifanie)

【时间轴】(for 播客) 01:31《维奥莱塔》:跨越百年的女性成长史诗 03:54 为什么要选择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女性主义? 07:51 “有种愤怒在我内心燃烧,但我不知如何命名” 08:49 《幽灵之家》的诞生始于流亡中与祖父的通信 14:17 “记忆是碎片,而不是线性时间”:阿连德如何处理记忆与时间 16:50 “魔幻现实主义不是盐和胡椒,可以什么菜上都撒一点” 21:55 帮助弱势女性的阿连德基金会:“教育是女性通往独立的根源” 24:49 “当女人团结起来的时候,男性会感到不安” 27:54《感官回忆录》:活色生香背后的疾病与哀悼 31:09 “我依然非常拉美”:阿连德的身份与文学认同 34:45 82岁的阿连德如何安排一天的工作? 39:20 阿连德给年轻写作者的建议

60:16 Violeta: A Century-Spanning Epic of Female Growth 63:20 Why Choose Humor to Express Feminism? 66:16 "A certain anger burns within me, but I don't know how to name it" 67:46 The Genesis of The House of the Spirits: Letters with My Grandfather in Exile 72:15 "Memory is fragmented, Not linear": How Allende Handles Memory and Time 76:47 "Magical realism isn't salt and pepper that you can sprinkle on any dish" 82:30 The Isabel Allende Foundation Supporting Vulnerable Women: "Education is the root of women's independence" 89:43 Aphrodite: A Memoir of the Senses: The Illness and Mourning Behind Vibrant Sensuality 93:39 "I am still very Latin American": Allende's Identity and Literary Recognition 98:33 How Does 82-Year-Old Allende Structure Her Day? 108:00 Allende's Advice to Young Writers

【节目中提到的】

  • 书籍 《阿佛洛狄特:感官回忆录》《维奥莱塔》《幽灵之家》《风知道我的名字》《感官回忆录》《宝拉》[智利]伊莎贝尔·阿连德

  • 戏剧 《黑色河流的闪光》[智利]卡罗琳娜·皮萨罗

  • 课程 阿连德大师课:《有魔力的故事》

  • 人物 马尔克斯(1927-2014):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哥伦比亚文学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的作者。

出品方 | 中信出版集团文学事业部 制作人 | 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 | 李小马 运营编辑 | 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 | 崔崔 配音演员|苏子芜 片头音乐|钱子恒 视觉顾问 | 孙晓曦 视觉指导 | 汐和 平面设计 | 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