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88: 粗劣的語言,柔軟的語言

EP88: 粗劣的語言,柔軟的語言

2024/5/14
logo of podcast  一天世界

一天世界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刘一
李如一
Topics
@刘一 :近年来,关于'失乐园'的讨论越来越少,因为人们感到社会停滞,问题难以解决。讲述过去的美好时光容易引起不满,除非是纯粹的历史兴趣。播客更接近口语文化,而传统电台更接近书面文化。一些播客试图模仿叙事性播客,反映了书面文化对口语文化的渗透。苹果电子书的排版与实体书的差异,体现了数字领域与实体领域的体验差异,以及数字产品在细节处理上的不足。实体书店的存在,以及与互联网阅读体验的对比,体现了'失乐园'的难以传递,因为新一代人缺乏对这种体验的认知。The Verge网站首页的成功,以及作者Kyle Chayka的新书《Filter World》,都反映了人们对社交媒体的不信任感日益加深,以及算法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李如一 :新款iPad Pro的发布,以及人们对苹果产品的评价,反映了人们对科技产品期望的转变,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2018年一位网友的评论'我想要一个有希望的社会和环境可以生活在里面',反映了人们对科技产品期望的转变,以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关于Signal和Telegram安全性的争论,以及Matthew Green的评论,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安全和隐私的担忧,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的复杂性。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的差异,以及端到端加密技术的重要性,反映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ChatGPT 4.0的发布,以及人们对AI技术的担忧,反映了人们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考,以及对人与技术关系的重新审视。

Deep Dive

Chapters
听众Keith提出疑问,播客是否能让人了解“失乐园”?主播认为,播客可以讲述任何内容,但近年来,讲述“失乐园”的话题似乎越来越不受欢迎。因为世界停滞不前,人们普遍感到不满,而讲述过去的美好世界容易让人不悦,尤其讲述者自己也提不出解决方案时。
  • 越来越多的人对“失乐园”话题感到厌倦。
  • 播客更接近口语文化,而传统电台更接近书面文化。
  • 叙事性播客的兴起反映了书面文化对播客的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收听 IPM 播客网络旗下的节目一天世界今天是 2024 年 5 月 14 日一天世界的第 88 期我是刘一一天世界的网址是一天世界的全篇.net

除了博客以外我们还有博客博客的地址是 blog.一天世界.netblog.一天世界的全评.net 所以还是先做一下听众反馈这次只有一条是来自小宇宙的 Keith 他在听了第 87 期就是我们谈到了这个失乐园的问题就是

某一些在过去曾经存在的某种范式某种社会结构某种做事的方式在今天已经没有办法重现了那 Keith 就问到说其实波克是不是通往失乐园的一条路我们知道失乐园就是他定义上说就是已经是肯定是回不来了才叫失乐园

那么但是 Kiss 就问通过像播客这样的媒介是不是能够提供一条至少可以让人知道失乐园曾经是什么样子我觉得无疑是可以吧因为当然你你作为一个讲述者你可以讲述任何东西对吧但是我有一种感觉就是近年来呢讲这种失乐园话题呢是越来越不受欢迎

因为就是现在的整个世界呢是有一种停滞的状态我们都会觉得说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呢又不知道怎么解决

然后这个时候呢如果你不停的在讲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世界这个就是很容易惹人不高兴就是很容易理解的尤其是当这个讲述者自己也提不出解决方案的时候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解决方案绝不是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怎么样的天才能够去把它设计出来的所以就是除非我们的兴趣是纯粹的一种历史性的兴趣

就比如说就像你我们现在读唐代的历史或者读德川时代的历史我们有这样的或者读古罗马史

这种历史性的兴趣当然是可以通过讲述来做但如果我们的兴趣是基于现实就是我们希望通过讲述和认知失乐园来把我们现状中一些令人不满的东西把它们改善这个就是显然并不是播客这一种媒介可以做到的但是我想呢因为我们前几期呢花了不少篇幅讲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口语如果从口语文化的角度来说呢

或许播客确实可以帮到忙因为我们当然知道播客是一个就像电台一样它是用来听的而这里呢刚好也可以我不知道以前有没有人说过因为经常有人讨论播客和传统的收音机电台的区别我想这里有一个另外一个区别就是传统电台呢其实它会更靠近于书面文化

因为它是很多时候是有稿的然后一般来说呢就是他们也会有一个日文有一个词叫放送作家因为放送就是广播的意思放送作家其实就是你去你去为整个电台节目设计结构然后写这个讲稿就是此类的既然我们谈到了讲稿那显然那就是一个那是文字媒介嘛那是书面文化的产物

而我们知道播客虽然很多时候也有搞但是呢呃整体来说就是我们会说他比较轻松自然比较不正式比较 informal 这个所谓的不正式其实指的更多的就是事前的策划没有这么的专业和完善那其实具体到具体的层面其实就是比如说我每一期节目我是会有一个嗯流水就是大概知道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但是

这份文稿我是不好意思给别人看的因为就是写的都很乱那我知道每一个主播不同有的主播的这个文稿可能是非常仔细的我也见过这样的文稿逻辑也非常清楚但是我就想到一件事就是在大概几年前的时候呢首先是美国有一些人开始做这种叙事性的播客然后中国有一些人也想做就是大家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如果播客只是纯聊天似乎不够高级

就是我们需要把它做成一个叙事性的比如说我记得美国的那个名字叫什么我不记得了也不是很重要但主要他是他通过一个季度就是他限定说多少期然后我通过这几期来讲一个谋杀案一个发生过的一个事件那么就像听故事就像你看一个纪录片一样所以因为这样的节目呢就会有策划

有稿件而且你前后的逻辑你要理清楚这里面涉及的技术含量自然就会高所以呢就是我在播客界有一批人就会觉得说我们也应该做这样的播客才能够

我相信我当然不觉得说他们可能真的是有意识的难道是说觉得要为播客证明要把播客的社会地位提上去那可能不至于但是我相信他们内心是确实有这样的想法觉得做出这种叙事性的播客更高级而这样的一种想法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书面文化的产物所以我们从口语文化书面文化这个视角也可以用来回答

很多人我相信到今天都可能都没有搞清楚或者不停在问的就是播客跟传统电台的区别所以刚才是我对 Keith 的回应然后我想也再补充两个刚好是在前两天遇到的这个石乐园的例子一个是我所在的一个群里发了一条链接是苹果的 Books 叫这个电子书软件它刚出来的时候叫 iBooks 可能有人记得了后来改名叫 Books 了

他们做了一个这种经典世界名著的专区那里面的书我看了一下其实有很多是从 iBooks 从 Books 诞生之日起就在上面的但是呢现在呢他好像把封面虫做了一下有了比较统一的样式而且明显也是更加用心的设计然后把它放到了一个叫 Apple Classic 的这样的一个区里

因为有一些这些书呢它都是公版书然后在里面都是免费的啊有一些呢我最初的时候就下载了然后我就点开来看我发现其实里面的内容没有变化版式什么的都没有变化好像只是多了一个封面呃然后其中有一些书增加了有声书的版本所以这其实只是编辑上的一种一种变动就是把把一些书聚集到了一起了等于说做了一下 curation

但是我想说的是呢就在我看到这个链接的前一天我刚好在书店实体书店里买了一本这个 Nancy Drew 的小说 Nancy Drew 可能今天没有太多人看了吧它是一个系列侦探小说然后它的主角就是一个叫 Nancy Drew 的女孩她的第一本呢是 1930 年代的所以大家可以想象有多老就是快要有 100 年了所以

这种小说无论它的怎么说呢比调还有它的人物设定和今天都是非常格格不入的但我想说的是就是这本书它并不是特别的版本它是一个精装版是 hardcover 但是它不是很贵的版本也不是很特殊的版本

但是我翻开之后呢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一种这种古典的风味扑面而来我后来我想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可能最大的一个细节是在于分段分段呢我们知道就是在网页上就出现在互联网的文字里面大部分时候呢我们是习惯于用通过那个段落之间空行来分段的

由于断了之间有了空行呢我们在断首一般也就不缩进了因为断首缩进和断肩空行其实是有一样的功能他只不过是为了告诉读者说下一段开始了但是呢在 box 的这些世界名著这些公版经典的这个电子书里呢他采取了既断首缩进又断肩空行的做法这个就是在我看来就觉得非常的奇怪

我其实不知道它是什么原因会做成这样因为一般来说在电子书比如 Kindle 或者 Books 的其他一些书里一般不会这么做就包括现在的比如说新出的流行小说什么的都不会这么做他们仍然是采用数据排版里就是已经是怎么说就是一个默认选择他们肯定也不会说多想但反正就是一定是通过缩进而非段落间空行来分段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个苹果已经算是在这个数字领域比较讲究的一家公司但是他在做这些经典书的时候就是

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你知道就是我像我包括我相信一天世界的许多听众来讲是会愿意去琢磨这些技术问题背后的原因的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读者来说他可能根本不会去想就是当他看到了我去 books 里下一本比如说傲慢与偏见然后排版是这样的那感觉就是很不好当然这件事情还取决于你所生活的地域或者城市

他的线下生活是否完善就比如说像东京来说那当然我们知道书店还是很多的我自己也还是经常去书店所以就是说我会比较容易见到这样的诗乐园或者用这个今天刚好我所在的群里我在讨论这个 Mark Fisher 这个人因为好像他的一本书终于出了中文版 Mark Fisher 和其他的一些像 Simon Reynolds 这个我们以前在节目里提到过的一个乐评人他们在

他们把德里达的这个 hauntology 这个概念引入了这个实验音乐批评里那 hauntology 其实就是讲过去的一些你本来以为已经死掉了的概念思潮或者想法呢突然又像幽灵一样来 haunt 你来滋扰你来干扰你让你你可能做噩梦的时候会见到它或者你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哇这个东西原来还没有死原来它还活在我们的这个思想场域里面

所以我现在有时候会觉得说当我在一个实体书店里看到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像是 Hontology 的一种感觉 Hontological 的感觉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可能更加明显的同样是在书店里就是我们见到杂志的时候那和书不一样书我现在还是买很多纸书但是杂志来讲尤其是英文杂志确实我大部分我是在网上看的

怎么说呢就是比如说像纽约书评或者纽约客这样的杂志我在网上订了大部分时间也是在网上看但是偶尔当我走进书店去翻杂志的时候如果说我刚好看到了一篇我最近在纽约客的网站上或者说在比如说我送到了 instapaper 或其他的这种稍后再读的软件里去读的一篇文章的话当我打开杂志的那一刻我的感受就像是什么呢像是

我住在家里然后我把家里收拾的很合我心意很舒服我都知道我所要的东西在哪里然后一切在这个观感上审美上都很符合我的需求对吧然后这个时候我突然要去一个可能基础建设不太完善的一个地方旅行

然后我那边没有什么好的旅馆那么旅馆比如说可能这里又漏水或者然后这个淋浴也这个水压不足就是反正有各种各样的不方便吧和你习惯的这种方便就是南辕北辙的这样的一个地方你在那边住了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然后这个时候你再回到你自己的家的时候那个就是我拿起那些杂志时候的感觉而你想象一下就是显然就是互联网已经多久了这可不是住两个星期的问题

就现在已经变成了好像是我们是一个就是我们在这种大众传媒阅读习惯上我的感觉呢就像是我们常年代甚至永久性的至少是至少是说我们不知道哪里是头哈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这种生活会结束永久性的住在了一个基础建设不好的一个城市的一个旅馆里

然后我们不知道家在哪里很多人不知道家在哪里因为我所生活的城市刚好还是有书店而且会有这种比如说我想看美国的杂志我其实并不是那么方便大家觉得东京是国际大都市其实东京买英文读物并不是那么理想的但是你至少是可以看到的可能稍微慢一点而且这是一件就你不需要掏鸡摸狗去做的事情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做的事情

但是在很多地方其实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就导致你就就是我就觉得会像是你长期住在一个客居他乡而这个他乡又是一个很不舒服的他乡这样的一种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传递失乐园这件事情是这么的困难因为因为就是显然我相信哈就是 2000 年以后出生的人呢可能他根本就就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未知的未知 unknownunknown 他并不知道

我刚才说的这个所谓家我把这个翻纸纸质杂志视为家做的这样一个比喻他不知道有这样一种东西存在对他来说在纽约客的网站上读纽约客就是唯一的

可能这唯一的选择这个说法当然有点夸张了因为就是纽约客的网站上在 magazine 那个区里你可以看到一本本像是杂志一样的东西但是如果说 00 后里有很多读了很久纽约客的人他其实至今没有摸过一本实体纽约客我是一点都不会意外的

说起这个呢最近刚好看到了一篇文章就是纽约课上写的这个文章叫按照现在的义法可能会叫这个首页的逆袭吧 Return of the Homepage 是 return 还是什么它主要讲的其实是 The Verge 的网站 The Verge 因为大家知道是一个著名的科技评论站点吧然后它跟很多其他站点不一样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呢就是我们知道很多媒体网站呢已经

因为去他们首页的流量已经很少了然后他们自己呢也觉得没有什么人去看主页大家都在社交网站上看所以呢他们花了很多的心力经营社交网站通过社交网站然后再链接回到自己的主页但是呢这个所谓首页的逆袭这篇文章呢讲的就是说现在这个情况有点变化因为首先 The Verge 是其中的一个艺术因为他呢这么多年来他仍然相信网页相信主页

他仍然花很多时间去做首页的改版所以 The Verge 的首页的设计确实是比较出色的和其他很多站相比然后他们也注意到就是他们的这种努力现在得来了回报就是好像就是近年由于人们对于社交网站的种种的不信任的加深吧就是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直接去浏览器的地址那里打 TheVerge.com 然后去访问他们的页面了

文章的作者还举了很多别的例子就是有很多其实已经可能有超过 20 岁的网页但是一般人可能是没有听说过的但是可能就是一个静态网页他做的可能是比较 niche 的一个很专门的一个领域的内容但是这些页面在今天都显现出了它的价值因为它不会 track 你而且当然它里面没有所谓的算法时间线

它是墙边极形的这样的一个页面顺便说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呢他就是他最近也出了一本书叫 Filter World 他讲的就是算法如何统治我们的生活的所以这本书其实可以和十几年前的那本 Filter Bubble 可能作为一个像一个上下篇一个续篇这样来看吧

Filter Bubble 我们知道就是现在中文世界也很熟悉了叫信息减防但是就是现在变成了 Filter World 就是已经是他里面举的一些例子已经不只是数字空间的事情了而是包括实体空间比如他里面提到了某一种澳洲风格的咖啡馆的这种装修风格也变得非常非常的同质化他认为这个是因为有很多人要去那样的咖啡馆拍照打卡然后导致了

这些咖啡馆或者说新开的类似的咖啡馆都采取非常同质化的这样的室内装修设计而之所以这些人会去想都想去这里打卡这本身也跟算法在背后推动这样的一种设计有关所以也就是说这个算法作为一种过滤器它已经开始过滤实体世界了不只是数字世界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这篇文章以及这个作者的这本叫 Filterworld 的书的链接我们都会放到本期的相关链接里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 IPM 博客网络旗下的节目一天世界,ETSKA,我是李如一那么我们下面就开始今天的节目首先

大家可能知道今天是多少 5 月 14 号那么首先是这个 ChatGPT 4.0 发布然后呢上周发布的这个 iPad Pro 用了 M4 芯片的 iPad Pro 在明天至少日本是明天就是 5 月 15 号周三

就会上市了所以大家可以去店里看对于这个设备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这次我看到的别家的测评我跟他们的意见大致也都是一致的包括那个导致很多人不满的这个液压机的广告啊这这这个问题我在一天世界的博客上已经写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我其实个人是确实是要先去店里看一下就是他的这个薄度因为这次薄了很多嘛啊这个薄度呃

拿在手里是什么感觉因为有人说因为 13 寸我一直是很抗拒买 13 寸的设备因为就是说我会觉得过大但是现在似乎看到有人说 13 寸很薄就非常的轻所以或许可以重新考虑

因为我现在用的还是 2017 年的 iPad Pro 所以就是这个升级肯定是很大的包括因为 2017 年那部机现在可能只能留在 iOS16 升级不到 17 所以很多新的功能我都用不了包括像什么 Sidecar 就是你把 iPad 拿来做一个 Mac 以外的第二块屏幕包括什么 Stage Manager 还有包括它可以支持外置硬盘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然后

包括像 Logic Pro 和 Final Cut Pro 就早就出了 iPad 版但我相信我这部机应该是装不了就算能装了基本是没有办法用的但其实大体来说我其实在看发布会的时候当我看到它的硬件的种种参数包括它的外形什么的

我会感觉到因为这两年就是唱衰唱衰苹果啊这个粤语叫唱唱衰所以我读唱衰是有点不习惯

唱衰品歌这两年是比较流行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觉得至少从硬件层面没有什么好唱没有什么好唱衰的就是包括这个 Vision Pro 也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好像在 B 站有很多唱衰 Vision Pro 的这个影片

我觉得至少硬件层面我还是很佩服的但是当我看到那个屏幕亮起看到熟悉的这个多少宫格 16 20 宫格就是那一个个 app 的图标的时候我顺势就想到说又怎么样呢就是说你可以想象你买来之后

无非还是用来看剧看电子书或者玩游戏我相信这是三个主流的用法我自己其实 90%的时间是用它看书的这可能没有什么问题啊因为我看到之前 Jason Snell 他说我就是受够了老人说你如果想用 iPad 工作为什么你不买一台这个 MacBook Air 他说这个问题还用问吗因为 MacBook Air 的这个屏幕没有办法拆下来然后你可以舒服的靠在沙发上用但很显然就是如果说

因为现在这些设备比以前贵的多了如果说这样这种价格的设备你最终只是为了能靠在沙发上舒服的看书和看剧是确实会觉得不值很简单的讲就是这样 Jason Snell 其实他提出了一个最近提出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想法这是在这次发布会之前他说那个他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也一直跟就像那个 FedericoFederico Vittici

Mac Stories 的那个人就他是网上最有名的一个就是跟 iPad 较劲就是要完全用 iPad 工作我们上次说了完全用 Linux 工作这个人是要玩就是通过各种实验看看自己能不能完全用 iPad 工作 Snell 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实验但是这么多年之后他觉得就是他已经放弃了因为就是

虽然软件也确实有在进步但是最终呢你总是有一些东西他做不到这些是这些说起来都是很小的一些例子但是就因为这些做不到的事情就是使你的整个工作流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然后就是那 OK 我为了写测评做一下测试没问题但是何苦呢我还不如去用 Mac

但是他就讲说他觉得以后呢其实苹果是有理由让就是至少是顶配最顶级的 iPad Pro 能够去通过比如说虚拟机的方式来跑 MacOS 他认为这样的话其实就没什么好说了这样的话其实是让 iPadOS 没有必要再去承载

那份重量了因为现在就是大家说哇这个 iPadOS 我们恨恨铁不成钢对吧就是你做了这么多年每一代好像这个硬件上都很惊艳但是软件上会觉得说嗯总是欠雷门一脚那就何必呢因为就是在 Snell 看来其实虽然 Mac 现在在苹果的收入里它的占比是不多的但是它有点像是一个

是苹果的一个秘密武器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比如说他在谈这个 Vision Pro 的时候他也觉得说那个 Vision Pro 可以拿来和 Mac 一起用是一个杀手锏他觉得就是说其实这个意思大概就是说如果我们都以 Mac OS 为一个准绳就是说如果没有能够做到我在 Mac OS 上能完成的事情我在 iPad OS 上都可以同等的效率或者同等的舒适度完成的话

那始终是不够的那既然这样何不让他直接能够跑 macOS 的因为现在两边毕竟用的都是苹果自家的这个 M 系列芯片了嘛但是当然就是这个想法可能大家一听也会想到就是那这个有一个销量自我蚕食的问题是吧那这样的话是不是大家就不买 mac 了呢

所以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觉得他这个想法其实是值得考虑的但是我依然觉得对于整个发布会包括近年苹果的很多新的产品我更在意的并不是说什么他们还能不能创新了还怎么怎么样我觉得如果就一切要跟乔布斯时代比这是很不公平的因为乔布斯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人

但是有一点就是我以前反复引用过的一句话这句话在我脑中是挥之不去这次又出现了就是一个台湾的朋友在周秋会馆在 2018 年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这个人的 ID 我不认识他但他的 ID 叫 YLAN 他说的话是一下子引用 10 年前的我会想买台崭新的 MacBook Pro 好好的赏一下自己爽一下

现在也许没那么简单了我想要一个有希望的社会和环境可以生活在里面引用完毕所以这个显然是 18 年 Map Pro 发了什么新品那想到的 18 年前的 10 年就是 2008 年了 08 年那真的很早了因为那个时候对吧 iPhone 可能才是 3G 3GS 的时候

iPhone4 就是所谓的视网模屏都还没有诞生的时代但是我现在回看这句话这句话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十年前的 Mac 好在哪里呢为什么他这个意思显然是说在 2008 年的时候当苹果发布了一台新的 Mac 我们都会觉得说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我们买来真的会觉得很爽但是他究竟爽在什么地方呢

我想肯定不只是说好像像你买了一个新的 LV 包或者你买了一个新的很贵的手表这样的一种爽肯定就是我觉得虚荣其实是非常健康的一种心态就是适度的虚荣所以如果说你买了新的 Mac Pro 里面有虚荣的成分我觉得这个是没有必要去批评的但是至少我们在当年肯定不只是虚荣当有了新的 Mac 出来的时候

我没有具体的真的去搜比如说 08 年的 Mac 究竟是一个什么型号多出了什么新的功能等等但我现在全凭记忆来讲我马上想到的是它好在哪里呢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好在字体我不知道现在的人还记不记得在那个年代就是关于什么乔布斯年轻的时候上书法课之后导致这个 Mac 在字体上做的很讲究这个故事是

非常流行的大家不只就大家很喜欢去讲这个故事用这个故事来说明 Mac 在字体上为什么会做得这么出色以及我选择 Mac 的一个理由可能未必是最重要的理由但是是其中一个大家会愿意拿出来说的理由可能这里面有一些人文的感觉在吧听来就是很

有点荒唐哈就是说这个完全不便宜这个东西然后你仅仅是为了字体好而买吗然后我现在想就是说到了哪怕到了今天这点也没有变化就是如果你突然从 Mac 切换到 Linux 和 Windows 可能第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字体上的变化就包括你可以选择的字体可以用的字体还有它默认的字体

当然也包括界面设计了但是我会倾向于不太把界面设计拿来放在第一位讲的原因也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 macOS 在不停的 iOS 化而这个 iOS 化呢其实它就算是从最基本的界面设计的这个原则上来讲都是有很多问题的但是字体我觉得目前仍然是完胜的就是不只是字体的选择包括整个 typography 就是字体和版式包括选用什么样的字体

它在屏幕上出现在什么样的位置等等但是现在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当然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用电脑的人比 2008 年要少得多了因为就是已经是全面的彻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了那我其实很久没有接触过 Android 设备了我其实不太清楚比如说 Android 和 iOS 在字体上的这个差异但是

我个人的感受就是说在界面的这种操作包括滑动的时候的感觉诸如此类我觉得两者就是 iOS 和 Android 差别还是很大的但是这种引起无谓口水仗的话题我就不准备再继续了想继续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在想说当时我们看到说比如他字体和 typography 做得好的时候

至少我个人我并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孤立的一个设计细节来看的就比如说比如说某人用色用的很好或者这个人构图做的很好或者这个操作系统的图标做的很好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说这是一件 inspiring 的事情就是你看到因为原本我们对电脑是没有这方面的期待的

我们觉得电脑是一个拿来干活的东西然后它能够做到你想让它做的事情那就是最好的电脑我们没有想到过说电脑要漂亮可不可以漂亮是另外一个问题首先是没有想到过电脑要漂亮甚至我可以说在简体中文语境说你去期待一个东西漂亮有的时候都是一种会引来奇怪的目光的

一件事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但总之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电脑可以在字体上有这样的讲究的时候它确实是是非常 inspiring 的一件事情就是让我们意识到说

哦那我们在我们的生活里在哪些方面哦原来或许我也可以讲究一点是吧原来我们没想到电脑可以讲究现在我们有人给我们做出了示范那么 OK 我们在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Mac 同样不是孤立的 08 年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很多事情 08 年的时候 Twitter 就是周周会馆在中国已经被封锁了

慢慢的好像 YouTube 也是同一年吧就是反正从那一年开始那年是北京奥运嘛然后那一年开始慢慢的就是有越来越多的网站在中国是用不了的所以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Mac 用户如果说你被这部电脑的某些特别的地方 inspire 了之后我觉得你最终你很难这个思路不往社会和政治的层面去思考

所以我觉得像这个这位台湾的朋友 YLAN 他的说法我就觉得非常我是非常心有戚戚焉的就是说他说我想要一个有希望的社会和环境可以生活在里面我的理解就是说

本来说苹果和 Mac 苹果的产品可能以 Mac 为主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样是好的生活可能生活是一个巨大的一个板块其中一块极小的拼图是我所使用的计算工具上面的界面里的字体以及我可以用什么样的字体在这个细节上它告诉我们可以做到什么程度那么所谓它 inspire 了我就是说我可以在其他方面有同样同等程度的这种追求

但是就是我们也看到就是说你如果尤其是你讲的是社会和政治那么你会发现就是这个你在进行这种追求的时候你的无力感会越来越强所以我是这样理解这个 YLAN 他在 2018 年说的这段话的那很显然 2018 年到现在也就是六年的时间就是我觉得他就这段话显然是比当时更加适切了更加适用了

我们真的不是说想买一个 powerful 的好用的好玩的一个数码工具或者我们也不是想买一个所谓的创作工具我们是希望这个工具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如果大家比如说你是读设计的或者你在网上看别人讲设计设计师们都是这么说话的设计就像

许汉文他以前就是就是新黑体和空明朝体的字体设计师许汉文他说的他说就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就是我不想满足一种排文造字的快感我希望设计设计能够实际上能够改善社会有很多人可能看来就是痴人说梦啊但我不觉得我觉得就是说这是有这种可能的只不过现在就我们不处于这样一个时代

所以这个就是说这其实是我对于 iPad ProM4 版的 iPad Pro 的发布会之后的一个比较直接的一个感受但是它显然并不只是针对于 iPad Pro M4 它可以针对于苹果今年的或者说今年的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的发布包括今天后面会提到的 ChatGPT 的 4.0

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 IPM 博客网络旗下的节目一天世界一地四岗我是李如一顺着刚才的话题我们讲一下最近另外一件事情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说现在的现在不是一个有希望的社会和环境这个是一件也是很荒唐的事但是它荒唐到我没有但我本身对这一类事情也不是特别感兴趣就是最近你看到 Jack Dorsey 和 Elon Musk 这两个人都在推一个阴谋论就是说这个

Signal 它背后是有什么什么样的势力怎么说呢就有点像是一个黑箱了因为 Signal 最初它的资金确实来自于和美国政府相关的就是也是处在它其实是那个自由亚洲电台背后的一个机构

有那边的资金过来但是呢现在变成了就是说最近有一个 Telegram 和 Signal 谁更安全的这样的一个争论然后呢一方呢就是刚才说的 Jack Dorsey 和 Elon Musk 还有当然 Telegram 自己的这个创始人 Pavlo Durov 然后这个争端的缘由呢是跟是美国的一个右翼作者他呢先

因为你知道右翼作者们他们其实是非常有各种各样的手法去然后有各种各样的账号去去推把一个很可能本身是并不是一个 non-news 的一个东西把它推起来然后造成一种话题感然后呢这个人就我我没有什么耐性去看他那篇文章很长然后但总之就是他是在批评 signal 的新上任的一个 CEO 还是什么

他最终的一个点就是说你不要相信 SignalSignal 背后可能是深层国家或者什么然后同时他的这个加密其实也是不安全的

但是这件事情搞笑的就是在于这个 Telegram 的创始人出来就是加入了这一方嘛呃我们知道其实 Telegram 创始人他在之前是有多次呃通过自己的 Telegram Channel 在跟大家讲说 WhatsApp 其实不安全 Telegram 比 WhatsApp 更安全呃 Signal 其实没有 Telegram 安全但是我就讲说嗯因为之前苹果给 iMessage 增加了这个

可以抵抗使用量子计算机来破解的那种层级的加密技术之后呢他做了一张图那张图没有新的信息这只不过是他以图的方式呈现之后我一下就很就我我其实挺惊讶的就是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事实呢就是目前为止在主流的这种大规模的用户数以亿称的吧就超过超过一亿用户的这些

聊天软件里只有两个不是默认端到端加密的这两个软件就是 Telegram 和微信这个图示为什么震撼呢就是说 Telegram 在过去这么多年里因为它一直跟各种社会运动街头抗争联系在一起大家要组织什么街头抗争用 Telegram 因为这个当然是因为 Telegram 本身它作为一个产品它设计上有非常独到的地方确实是比其他的 RM 都方便比其他的聊天软件都方便

但是同时呢很显然哈因为它被抗争者频繁的使用大家会有种印象说它是比较安全的但是渐渐的很多人也意识到了就也不停的有这种安全专家出来讲了 Telegram 其实它不是默认端到端加密是你必须去主动的选择那个 secret chat 这个功能之后它才是端到端加密的而所谓

非端到端加密也就是说它的那个密钥就用来可以让它去可以让第三方读取你的信息的那把钥匙当然就是一个就是一段代码是虚拟的钥匙是在 Telegram 的服务器上的

就是这个事实其实因为怎么说呢我知道就现在社会大家需要想的问题很多可能很多人看到了这一点也就说也就那么回事吧因为确实平心而论大部分人没有必要担心这个问题而需要担心这个问题的人呢很多又其实是一种

我其实绝对没有到那个层面但是因为我一直在网上是实名说话的所以对我来说其实这些问题相对反而不是那么的切身因为就是说如果有人想知道这段话是不是我说的很容易你只要看就行他署名就是我我也从来没有想要隐藏什么但是就是说这个仍然就是你现在把这个图这么一摆你会发现居然

一个是 telegram 一个是微信微信显然它在加密这件事情是完全破产的外国人对这件事情了解到多少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国显然大家对这件事情是非常熟悉的何止是没有隐私和安全可言根本就是你随时有可能被一个群被所谓的被炸掉这样的状况而现在微信被和 telegram 摆到了一个组合里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然后你再看到说这个 Telegram 的创始人这个和其他那些人一起说这个 signal 怎么不安全这个首先就是一个坦白说是一件反制的事情就明摆着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因为 Signal,WhatsApp,Line 好像 Facebook Messenger 最近也是了就这些全部都是 iMessage 当然也是就是默认端到端加密的当然像这种加密也好或者说线上安全这种问题是它是没有止境的因为前两年一般人也不会知道苹果正在做什么防量子电脑攻击的这样的这种层级的加密

顺便说一下 Signal 在这方面他也做了就是 Signal 和 iMessage 目前是两为二

的这种可以抵抗就是哪怕攻击者用量子电脑来因为现在量子电脑其实并不可用但是未来如果有一天量子电脑变成了通用的设备之后 Signal 和 iMessage 的加密的强度是足够抵抗的但我们就看到说如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科技新闻都是被这样的一些事情所占据的话你很难在你很难没有幻灭感说白了

如果有人想听专家的意见呢在周焦会馆呢有一个叫 Matthew Green 的人他是在 John Hopkins 大学教密码学的是业界比较知名的一个数字安全专家然后他写了一条周焦的这个串一条 thread 然后大家可以去看这条串的这条周焦串的链接我们也会放到本期的相关链接里

好 接下来的话题可能有人听了之后会觉得说是不是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这个话题没完了

其实不是的这个话题其实怎么说这个道理一旦点出来了大家都觉得很容易理解就是说当书写不是说电脑也不是说什么书什么而说不是说印刷术就是书写写字这件事情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年代显然人类的沟通和有了文字之后的沟通会有很多的差别具体什么差别呢这个 Walter Ong 在那本书里写的就很具体了

大家可以回头听之前几期的节目但是当我做了这几期节目之后我越来越会发现好像身边不停的在遇到和口语文化和书面文化有关的问题当然在如今这个时代你也不知道是你真的遇到了还是

算法看到了你在关心这些事情对吧但我觉得如果说算法是因为我最近老搜这些内容或者老做这些内容然后他推了以下面这条这个 threads 这个贴子给我我觉得倒是挺准确的算法算了算是做了一次好事是什么呢就是我在 threads 上面看到了一个住在墨尔本的日本人发的

他说他在电视节目里呢看到了宇多田光的采访流行歌手宇多田光宇多田光是这样他的儿子呢是他住在伦敦现在然后他的儿子是 2015 年出生的然后他在节目里就说谈起了他育儿的事情然后他说我呢会用日本的童谣我给我的儿子听日本的童谣用这种方式来教他日语然后他提到说这样的好处呢是什么呢

因为他们生活在日本以外他们生活在伦敦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可以避开所谓杂词就是杂志的杂粗杂的那个杂然后那就是把它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就是一个杂我会倾向于把它翻译成比如说粗略的日本语它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的是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喜欢用的一些说法比如说やばい

比如说超什么什么因为这些词都被滥用的很严重就是你会发现我相信绝对不是日本一地的问题其实各国的年轻人可能都会有这个问题就是年轻一代他们用词不讲究可能会用同一个词来涵盖来指涉各种不同的场景和情境等等或者说 slang 用的过多诸如此类的吧

然后呢这个住在墨尔本的日本人呢看了他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说哦是啊他说我因为我们也是住在海外的日本人对吧我以前觉得说在海外育儿哎对啊这个孩子的日语教育问题怎么办啊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劣势啊但是我听了宇多田光的说法我觉得哎这其实是一个优势啊他可以避开他可以避开这种粗劣的日本语

然后呢他又提到一个例子他说他的儿子在学这个有一个日文词叫 Kokoroyoi 就是写成汉字的话呢前面是一个快就是快慢的快后面加上一这个评假名但是呢这里面这个快这个字呢他是读起来是有四个音派的就是 Kokoroyoi 然后他说他的儿子在就很喜欢这个词他说首先觉得很有意思那个汉字写出来只是一个字但是读却是读四个假名

然后呢就是他觉得这个词读起来也很好听 Kokoro Yoi 这个声音他觉得好听同时呢意思也很好他觉得日语真的很有意思然后这个爸爸又觉得说是啊你看我们这个以日语为母语的人我们就平时就意识不到这种东西这个当然很常见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任何包括中文我们也是一样就如果我们去看

英文写的或者说母语是英语的人写的关于中文的书我们也会发现一些我们平时过于习以为常而意识不到的事情这种陌生感其实很需要的我相信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对此也非常的熟悉因为中文和日文的亲缘关系但我是觉得宇多田光的说法非常的 fascinating 首先我想说明我的立场就是我显然是不赞同他们这背后所

呈现出来的一种追求纯净日语追求优质日语这样的一种概念的他们描述的显然是事实就是当你离开了母国之后母国的语言在另外一个国家里显然它出现的次数就少很多这也意味着在母国被酿造出来的最新的一些用法一些说辞可能就是没有办法这么以有机的方式传到生活在另外一个国家的人的耳朵里

所以呢这个就导致就是说你要去使用书面文化的产物是什么呢就是课本童谣同样是这样的这里可能要稍微说明一下就是说日本的童谣就儿歌呢其实大体可以说有两种吧有一种大体可以说有三种但后两种其实算是同一种就第一种其实是日本叫就是你可以把它写成汉字

我拉贝可以写成儿童的童啊乌扎的话那你可以写成哥或者贝就是口字旁一个贝什么的但是很多时候它是只写假名然后呢还有一种就是童谣然后还有一种可能是叫就是テレビ童谣就是电视童谣在日本你早上打开像 NHK 的教育频道有很多给小孩子看的节目那上面有很多不停的有新歌有人在写这些新歌这个过程当然是其实从战后 50 年代一直进行到现在哈就是已经有很长很长的历史了

童谣和这个 Telebi 童谣就电视童谣之间呢就是它的这个共通点呢是在于他们其实是由上到下的来创作的这样的一种东西就是童谣最初是大正年代开始就是其实是

一批精英文人他们会觉得说好像政府也有参与就是他们觉得说我们要让日本的小孩子我们要增加他们的素养对吧所以我们要写这种健康的向上的这种而且让小孩子能够接受同时唱着唱着能学点东西的这样的歌中国当年其实我相信李淑彤他们做的事情其实也是类似的但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童谣和后面的这种电视童谣呢它多少都有这样的一种

top down 从上至下的设计的这样的一种概念在里面而 Walabe Uta 呢那其实说白了就是小孩们自己玩的时候自己发明的歌很多时候那你的歌词绝对不保证健康向上的

所以宇多田光在这里说的呢他一定指的是不是我相信啊就我这我个人判断因为这个节目我没有能够看到我在网上找了一下但是没有找到但是你可以想象了他说这个可以避开这种粗劣的日本语这样的话他想找的他要找的一定是那些呃

在现在的比如日本的幼儿园里也会教唱的包括电视也会唱然后让家长们都很放心觉得孩子唱了这个可以陶冶清操学到一些东西什么的可以了解什么日本的自然风土诸如此类的很多这些童谣也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中的其他管道因为会被不停的翻唱比如说其实我虽然没有看到那个节目本身但是我看到网上有一些人的这个技术技术技术技术

讲述就是他里面提到一首歌是那个犬のおまわりさ这个是在前两年有一个韩国的一个小女孩才两岁然后在那摇头晃脑的唱这首歌导致她走红

就是包括可能不了解日本儿歌的人可能也听过这首歌是吧可能很多人听过然后还有很多那个像比如说之前也不知道有没有提到过像三英站那就是这个东京的总五线的总站三英站它的那个发车铃声用的是那个啊是一种小鱼水里的然后就是学校用的这首歌的这个旋律所以

儿歌确实是在日本的社会中是地位很高的一种东西就是他可能更多像空气一样就是很多人都知道也会唱但是平时没什么事不会想起他来

这里顺带说一句因为之前板桥文夫这位日本爵士钢琴家刚刚在北京和上海演出我一直觉得他们有一张就他和森山威南这个鼓手两个人有一张不太被提起的就是我觉得是有点被忽略了一张专辑非常精彩他们就是一台钢琴和一套鼓去重新演绎很多日本的著名的童谣像冰千鸟啊像海啊

像这个 Furusato 像龙月夜等等那张专辑的名字就叫龙月夜非常推荐虽然跟这期节目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张专辑的购买链接我们也会放在本期的相关链接里那么回到宇多田的问题就是我其实觉得如果你看一下他这个人的经历呢你可能不会奇怪因为他是在纽约长大的

当然大家可能知道宇多田的妈妈藤归子是日本 70 年代著名的演歌歌手说到演歌可能大家更多想起的是像美空云雀什么的但是藤归子和演歌这个概念在 70 年代发生的一种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当然这个就不是本期的内容了但是我可以想象藤归子的日语应该是绝对没有现在所谓没有粗略的日语的

但是呢他是在纽约长大然后同时呢你看一下他儿子生于 2015 年哈然后你看一下宇多田的话呢就是我注意我因为我我并不是就是他的歌迷我当然知道他最有名的歌我听过但我不是很熟悉他这个人但是我翻查资料我就发现呢就是他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就读书呢而且主要是读文学作品你去看他的维基百科页他列了

整整三行的各种文豪的名字说这些是他喜欢的有日本的也有西洋的从这样一幅画面你其实可以想象他应该是一个相对宅的人就这个宅就是这里的宅呢当然我认为其实 Otaku 这个概念

你就可以把它理解为他更愿意通过媒介来跟世界打交道跟世界沟通换言之其实 Otaku 是一个深度沉浸于书面文化是一个对口语文化很不感冒的这样的一个群体我认为其实雨落田光其实很接近于这样的一个群体了

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人会去选择用童谣来育儿并且是有意识的说我想把粗略的日语虽然是我们的母语但是我把粗略的日语帮你挡住我不希望他来污染你我觉得这样的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在近年我们熟悉的一类这种我所说的就是更乐意通过媒介跟外界打交道的这类人

他们可能自认为是 otaku 可能不认为是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是以身为 otaku 为荣的但我们看到的就是说最常见的这样的一种人其实就是爱读书的程序人或者说有人文理想或者至少是有人文爱好的程序人但是你会看到他们在往往他们在面对比如说语言学问题或者说字体问题

等等这些跟人文领域沾边或者包括有一些可能纯粹是人文领域的问题的时候他们采取的也是这样的一种类似的说纯净主义的一种态度或许可以称之为就是说我希望有规则

我希望这个规则是统一的换言之我希望世界不是草台班子我希望制定规则把草台班子改造成一个像是日本的铁路一样准时这样的一套班子不过这里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之所以花这么多时间去讨论口语文化书面文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口语文化是不容易甚至是说不可能被监管和驯化的我这里再次强调啊就是所谓正牌的正牌的口语文化是在

你只要会写字就不是口语文化了所以我们我相信我们和这个听众的这个节目的百分之百的听众应该都不是我们已经回不去口语文化了但是反过来说是这样就是说一旦有了媒介比如说文字就是一种媒介这没有媒介的情况的世界其实就是纯口语文化的世界但一旦有了媒介就可以被监管被审查被封禁以及打压比如说我们讲禁言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禁言其实

虽然说的是言但是其实指的是禁字他指的禁言是一件只可以通过媒介来进行的事情你要么通过媒介要么通过暴力因为我们说了你不能说话你再说话我把你舌头剪掉对吧 OK 那你怕了你不说话了就通过暴力否则的话没有任何人可以禁你的言就只要你不把它写下来无论是在纸上或者什么或者在电波里或者怎么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才提到了端到端加密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端到端加密是如此的重要因为这是非常不寻常的一件事情当然我们知道有 PGP 发明 PGP 的这个人当然也很伟大了最近还看了一篇文章就讲说现在的这些端到端加密技术最终都可以追溯到 PGP 但是会用 PGP 的人数量太少了而像比如说 iMessage 像 WhatsApp 这种

用户数以亿计的这样的通信工具它居然可以有这种端到端加密的技术来保护这就意味着就其实是真的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件事情就是说它不属于口语文化因为口语文化是所谓说话就是声音声音消散了之后就没有了没有人可以定你的罪对吧除非你录了下来但是端到端加密是导致了说它有痕迹当然痕迹只存在你和收件人的这个设备之上

没有别的人可以看到所以这件事情如果你从口语文化书面文化的角度来考虑它更加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端到端加密作为一种权利对我们是无比的重要其实我想这件事情其实各国的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了但是庶民其实没有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个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实它对于 99%的庶民是没有意义的可以说是不重要的

但是这种权利如果比如说在未来的十年慢慢的被蚕食掉这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所以我想这也是为什么 Clubhouse 这个产品之前出来的时候令人兴奋的原因之一虽然当时没有人从这个角度讲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就是线上的讨论绝大多数是以文字为媒介的我们早年的论坛 BBS 到后来的这个社交网络周周会馆新浪微博这个各种知乎问谈网站是吧 Core 所有这些

但是 Clubhouse 它变成了一个语音式的讨论场域我觉得或许这也是它最终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就是在商业上做出很大价值的一个产品的原因因为就是这个世界现在确实是书面文化的世界就像我说的大部分人根本就是没有一辈子都没有除了很小的时候还不会就是在文盲状态的时候不然任何人进入成年状态之后他就已经告别了口语文化时代了

所以这个在 paradigm 在范式上其实是跟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的一种东西 clubhouse 但是它令人感到兴奋其实我觉得从根底上说就是我们找回了某种其实只属于口语文化甚至可以说是野蛮时代的一种冲动和兴奋感这个其实是我们今天说线上生活出了各种问题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线上生活的

它绝对是问题之一甚至是不是有可能是最大的问题呢就是我们都在通过文字在在线上的时候我们大部分是通过文字而非语言来沟通

我们也可以想象比如说一家企业的决策最高决策可能是管理层他们是通过语言做出来的他们是要开会这是为什么要开会你很难想象这帮人是直接通过 iMessage 然后做出一个决策那肯定是要有开会的这个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有一些基本的媒介学和 ontological 层面的原因

然后今年我们看到就是很多时候大家有很多创业者包括思考技术问题的人在想说是不是应该以语言作为界面就是我们用了我们和计算设备的交互几十年来都是以这个要么是鼠标键盘光标对吧去点窗口要么是通过出屏

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尤其是比如说我们在谈论输入文字的时候因为比如说现在我想我们想很多高龄的人他并不会输入或者他输入的很慢但我想说在我们最近几期的讨论的语境里来说如果说语言作为一种教育

交互界面它的有什么优势的话这个优势应该说不是方便性它固然是方便的比如说我在我坐在客厅然后我的手机或者我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在卧室但我想知道现在几点那我一般我就是直接问 Siri 因为我客厅里有那个 HomePod 问 Siri 就知道了或者我想知道今天的这个温度什么的

我不需要出门我觉得这是一种肉眼可见的一种优势但是我觉得更大的有更本质的优势语言就是我们不讨论现在的技术产品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的话语言作为交互界面它的优势应该是柔软性 flexibility 这个就是还是涉及到我在很久之前的一期一天世界里讲的就是那期节目的标题叫不是 AI 变得越来越像人而是人变得越来越像 AI

人我们不能让人变得越来越像 AI 而这个过程显然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在这一波 AI 显然还没有出现之前的很早就开始了它其实跟

AI 本身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最初最初可能更多的是说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我们要去做用户画像虽然用户画像是一个近年才开始流行的词在这个互联网公司里但是其实就是作为商家想要了解自己的顾客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需求是很早前就存在的

而一旦有了这种需求之后其实这就是变成了一个双向的一个过程人慢慢的也会被商品塑造活成制造商品的人想要他活成的样子

但这个显然是不好的那由此我们就可以谈到最后我们谈到这个 ChatGPT 4.0 今天的这个发布简单来讲呢 4.0 它现在还没有出它说会在未来几个星期慢慢的推出然后它主要的更新是在于它这次增加了它称之为这个 Multimodal 这样的一种就是多模态的这种用法

就是换言之以前你是打字跟 chatGPT 沟通现在你是你可以打字你也可以用语音你还可以用影像的方式跟他沟通呃在他们的现场演示里呢有有做一个就是写了一个简单的一个数学题写在纸上然后你拿那个

手机的摄像头去拍它然后 ChatGPT 可以辨认出那个是什么然后你整个过程呢你是通过嘴在跟 ChatGPT 的沟通他们这次着重强调的一个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你可以打断 ChatGPT 了我相信这个背后在技术层面他们肯定是做了很多有很多巧思和努力在后面但是我难免看了之后我觉得说当然第一点就是

John Gruber 我看他讲了一点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他有一种幼儿园老师的语调 CHIGBD 就是可能是他这次有一点矫枉过正他为了想让人明白我们的这个语音助理不是机械化的不是冰冷的他是有人情味的他是有感情在里面的他可能当然我相信这确实他可能是一个就是一个旋钮他把这个旋钮扭的就是扭的过大了导致就是现在听起来就是像是

在 YouTube 上有很多这种面向儿童的这种育儿节目有点像那里面的那种幼儿园老师的说话方式

呃 Gruber 的看法是觉得他正式发布的时候可能会把这个旋钮往回再收一点就是让他不要那么情感不要那么的充沛我我相信这个绝对是他们可以可以做到的哈但是我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就是我在看完这些演示之后呃首先当然第一点啊演示是怎么样和实际用起来怎么样现在是不知道的因为我注意到就他他特别提到因为他拿着的那个 iPhone 的下面是插一条线的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线

然后演示的那个人呢他也有讲他说你如果你好奇这是什么线的话就是说我用的是有线的互联网这个连接用的不是 WiFi

就是我希望保证网络稳定但是其实在演示过程中还是有出现了多次不稳定的状况所以其实确实不太清楚就因为这个背后我们知道涉及的这种运算资源非常的庞大然后显然这个产品也是一个大家都想抢着用的产品所以最终会怎么样这个现在还是未知数但是我们假设它可以运作的很好的话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它依然不是一个人就是现在

AI 的设计者他们可能看到了比如说这两年 AI 经历的反弹人们的担忧什么的他们希望为 AI 注入一种 personality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在于所谓我们讲我们前两天前两集我们讲说我们要重视 voice 我们刚才也再次强调了说只有你的声音你的 voice 是别人拿不走的不可以是没有办法进言的除非用暴力的手段

同样就是你无论 chat GPT 到了版本翻新到了多少你的声带依然是你的声带他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声带你可以想象一下就是说所谓什么叫给他注入 personality 呢

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声带构造不同然后每个人的体内作为一个共鸣体的这个空间的这种构造不同每个人的音色不同然后每个人在文化上他受到的这个文化环境的这种渲染也不一样导致他选择的用词包括口音说话的方式腔调都会有都会千差万别这个就是人所以其实你要说什么是人这个问题是无这个答案是无限的

而显然 Chachipiti 他能够扮演的这种人的这种怎么说面相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说今天我们在发布会上听到的 JGBT-4O 听起来是像一个幼师像一个幼儿园教师那我们也会觉得说这个背后的团队是有一个类似像旋钮这样的东西他们可以去通过代码的改变来调整他的语言他的语调但是这种做法是不是真的可以缓解人们对于

现在的 AI 技术的担忧或者说是不是能够做到他们所声称的那样比如说他真的像一个非常自然的像一个活人的个人助理成为一个这样的东西我是还是持怀疑的态度的而我们也已经看到就是目前为止 ChatGPT 和和他类似的产品最有用最能够帮到我们的地方往往依然是和形式语言相关的也就是说和编程相关的这些领域

而一旦 AI 的设计者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想让 AI 变得更加有人情味完毕的时候往往出来的结果依然是令人觉得是有些许遗憾的

我想起了一句隐言我不记得具体说的人是谁了但是他就讲说我们使用机器我们设计机器无论是 AI 也好还是其他的技术也好本来是想所谓的强化人类我们认为人的肉身有它的局限

无论是我们的大脑还是我们的这个比如说腿部身体上的肌肉它都有它的局限我们试图用机器超越我们的肉身但如果这些机器所学习的这个信息池是我们人类在过去的千百年来集体用自己的肉身所创造出来的那它如何能够实现这样的超越呢

感谢您收听今天的一天世界 ETSKA 我是李如一一天世界的网址是一天世界的全评.net 除了博客以外我们还有博客博客的地址是 blog.etensie.netblog.etensie.net 我们下期见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