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十八春重逢绘本作家寂地:地球上只剩我一个人,我会开心的画。

十八春重逢绘本作家寂地:地球上只剩我一个人,我会开心的画。

2025/4/4
logo of podcast 社交车间

社交车间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寂地
Topics
寂地: 我认为自己绘本创作相对浅薄,与其他严肃文学性作品相比还有差距。虽然创作绘本二十多年,但仍不清楚绘本的本质,需要继续探索。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是希望被了解和渴望被了解,小时候画画是为了平静情绪,获得安宁。如果地球上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会更开心地画画。我回看以前的作品,觉得有些地方说教意味太浓,有些东西自己都还没完全消化就转化了。我小时候创作是为了取悦周围的人。创作是与世界沟通,用特殊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的过程,但创作者有时难以理解这个过程。我希望能恢复年少时那种看到什么就讲,想到什么就说的创作状态。艺术家的痛苦最好是精神上的痛苦,而不是来自为生活拼命。我从小就没有特别有“我是一个女孩子”的感受,我的行为和做事方式像个男孩子。女性身份对我影响很大,从小就经历了很多旁人不知道的艰难和羞涩。我觉得很难用一个标签来概括我的创作风格,我的创作比较多元化。深度的绘本创作需要反复修改,在互联网上快速创作则会流于表面。我一直在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连载模式,探索新的主题和表现形式。我觉得属于我的美好时代刚刚开始,我刚刚开始理解自己要做什么,认真思考人生。我最大的挑战是在疯狂的世界里坚持做一个正常的自己,以及与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创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地生活。 社社: (访谈引导,无核心论点)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我和寂地的第三次见面,是第四次采访/对话/拍摄。2008年的时候我在湖南卫视《晚间》栏目工作,当时很喜欢她的作品《我的路(my way)》,于是在中国博客网找到了她的联系方式,那时候她是中国最年轻的漫画最高奖金龙奖获奖者。后来又为一本女性杂志采访了她。

第一次见面是2008年的端午之前,她、邦妮和我在北京后海的粤菜日昌见了面。

下一次见面是2020年,我担任制片人的首部纪录片作品《漫画一生》拍摄中国漫画家的现状,项目期间丁冰老师建议我们跟她聊聊,后来就真的促成了,在大理重逢。

第三次又在大理,我来给快手和饿了么拍摄饿了么春分tvc ,结束后相聚,去她家吃了很棒的火锅。又一起去了方大同辞世之前居住的鸟吊山。在这期间,我们完成了这次播客的录制。去年,她的新书《不属于我的城市》荣获新京报举办“刀锋文学奖”年读绘本作品,此前她的作品在全球出版已达数百万册,成绩斐然。我们每次见面,又是新朋,又是旧友。相逢迅即别离,是这个时代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