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31 侘寂:时间是美的敌人还是美的伙伴?| 面纱

031 侘寂:时间是美的敌人还是美的伙伴?| 面纱

2024/5/12
logo of podcast 在场证明

在场证明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宇豪
Topics
宇豪: 侘寂(Wabi Sabi)是一种源自日本的独特美学,强调朴素、自然和不完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侘寂美学与禅宗和茶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通过接受时间和自然带来的磨损与残缺,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在现代社会中,侘寂美学逐渐从传统的东方文化中走出,影响了建筑、家居、时尚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侘寂美学的流行,它也面临着被误解和商业化的风险。尽管如此,侘寂美学的核心——接受不完美和无常,仍然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启发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完美和效率的现代生活中,不妨停下脚步,欣赏那些看似不完美的事物,从中找到生活的平衡与美感。

Deep Dive

Chapter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speaker's initial encounter with the concept of Wabi-Sabi, its association with architecture, and the gradual understanding of its aesthetic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s.
  • Wabi-Sabi is a Japanese aesthetic that values imperfection and transience.
  • The concep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Zen Buddhism, tea ceremonies, and haiku poetry.
  • The speaker initially encountered Wabi-Sabi through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leading to personal realizations about beauty in imperfection.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你的在场与证明这里是在场证明我是宇豪节目开始前呢我先来提一个问题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哪一刻觉得老旧的东西比崭新的更好看或者面对某个事物的时候突然觉得残缺的它比完整的它更有味道

或者我问的更抽象一点时间究竟是美的敌人还是美的伙伴呢如果你也有过这种时刻或者碰到过引发这种感受的对象那今天我们聊的东西你应该会感兴趣关于"差迹""wabi-sabi"我先来说说我自己的回忆其实我第一次碰到这个拗口的词汇甚至不知道怎么念就更别提这个词汇本来的含义还有它背后一系列的指涉

因为当时我学习建筑学然后这个学科和其他一切的专业都一样总有几个高高在上很耀眼的大师其中有一个是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建筑师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可以说是现代建筑 OG 那就是勒·科布西耶

如果说这位大名鼎鼎的建筑 OG 的应许之地在哪可能不熟悉他的朋友们会大跌眼镜既不是他的家乡法国也不是他活跃的建筑舞台美国而是印度的昌迪加尔是不是非常生僻 1947 年 8 月 15 日在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前夕因为一道殖民政府的指令颁甲布局被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交界线一分为二

原来的板甲部首府叫做拉荷尔它被划去了巴基斯坦所以印度这边需要一个新的首府也是一个可以向世界宣布现代繁荣独立的新印度时期到来了的城市就相当于是新印度的样板工程那昌迪加尔就由此诞生了

在兜兜转转之后这座新城的命运找到了一对兄弟那就是法国建筑师勒·科布西耶和他的表弟埃尔·让·纳雷他们在昌地加尔留下了大量的规划成果和建筑实践让·纳雷甚至为这座新城市设计了超过 50 件的家具但是如今在大众层面上更为人所知的却不是这些建筑甚至不是昌地加尔这座城市而是其中的一把椅子

它被称作昌迪加尔椅那这把椅子如今的火爆程度大概是属于在淘宝上你至少能找到 500 家比昌迪加尔还昌的赝品在 1688 上呢 100 家工厂至少有 99 家告诉你他们可以做到 1 比 1 的复刻让咱们普通工薪家庭也能拥有自己的大师加持那大家可以看 show notes 我猜大部分朋友应该也是见过这把椅子了

巧的是这把椅子同样也是我第一次碰到 XG 的时候因为这把椅子被现在很多的设计师或者说营销话术称作昌迪加尔 XG 风但一把椅子它不仅用城市冠名还拥有自己独立的风格可见它现在有多火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个什么昌迪加尔 XG 风完全一头雾水因为昌迪加尔这事本来就挺抽象的就完全没听过

那再加上刹记这个拗口的这个词大概就基本到了玄学范畴了那说实话呢当时我为了搞清楚这一串字符啊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然后我还是花了些心思去查了查的但是最后呢昌利加尔是证明白了因为就是一个城市嘛还是很具象那刹记确实还是有点云里雾里不过大概还是搜罗到了一系列的关键词吧比方说它是什么日本的美学风格啊

禅宗 茶道什么无常古朴的美之类的就简而言之我当时感觉几乎是用一种我不懂的东西去解释另一个我不懂的东西基本上属于小学生想用微积分解哥德巴赫猜想所以最后我也就知道做罢了然后把它抛到脑后了后面我再想到 XGJ 东西是已经我到了上海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住在那个曹阳的老工房里面然后大家都知道那种老工房采光特别不好然后就总是觉得家里面特别昏暗阴沉所以说我就觉得应该养点植物来给家里添点生气我就去了附近上海很出名的那个兰陵花鸟市场然后逛了一大圈下来

我感觉要么是就瞧得上眼的囊中羞涩买不起要么就是大红大绿的感觉就都很俗气所以最终我也啥都没买然后就挺泄气的就打算打道回府了然后从市场大门一出来然后我突然发现多了一个自己练的那种小摊然后是一个推着自行车的一个大爷他铺了一块布然后上面放着为数不多也就七八盆的植物

然后我凑近一看就有当时就有点挪不开眼然后他其实用的花器都特别朴素然后斑斑驳驳的很多看起来就甚至是有一些瑕疵磕碰然后有的是都是灰尘然后上面的植物也不是市场里那种鲜花之类的是一些那种所谓的老桩都是那种歪歪扭扭又枯又瘦的

然后一个枝丫上也就只有几片叶子和一两朵小花那种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那种审美体验就是这种东西它很陌生也绝对说不上是你平常惯性的那种审美喜好但是莫名其妙的它就一下子打动你了就这个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很新的体验因为我的审美其实挺稀化的

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是当时我看到那几盆花的时候我觉得它那个刚冒芽的小叶子还有枯瘦褶皱的这个枝干在一起它生命力非常的强就是甚至说这种感受呢对于我而言远强于花鸟市场里面那种一大桶的带着露珠的那种鲜花然后我突然就想到叉剂这个东西就是这个东西已经被我丢开很久再也没想到过了

但是似乎突然之间感觉好像现实中有了对照的一个东西就叉技 哇比萨比这个东西就变得好像有迹可循了起来直到这几年叉技这个东西好像是越来越火了然后它伴随着比方说什么禅修然后向内探寻什么断舍离等等就是有很多这种热门的生活方式在一起然后它经常被反复提及

而且有一种从年轻人避之不及的那种老灯审美然后有一种脱胎换骨的趋势而且逐渐的在建筑空间家居甚至时尚领域好像都延展开来了总是悄悄的出没在各种谈论风格谈论美学的这些字里行间里面那连曾经要竞选美国总统的嘻哈魔政人

咱们的南京艺术家 Kanye West 老先生和他的前妻金卡戴珊他们的豪宅也是打造了一整套的差迹风格的装修据说豪制了 1.3 个亿然后只为了上演如何附到家徒四壁当时这个视频在网上也是非常火我看到有很多公众号然后一些视频都在对这个东西做出很多的观点或者看法

那这种耗费巨资打造的风格真的是差劲吗那让雷娜在印度昌黎加尔设计的那些家具是差劲吗还有我在蓝菱花鸟市场门口买下的盆景是差劲吗那我们看美国的嘻哈富豪的别墅然后法国建筑师在印度设计的家具一个中国年轻人在市场买下的植物

似乎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理解为差迹但是似乎好像和什么日本啊禅宗啊茶道啊之类的好像又不沾边这个从日本来的词汇或者说日本本土演化发展而来的美学风格它究竟是什么呢

那让我们从世界各地分杂的这种话语里面抽出身来我们一起回到日本回到 Wabi Sabi 最初的国度看看在那片土壤里面茶几究竟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如果我们想探究茶几的历史演变那它从根源上有两个基本的土壤不得不提

这两种土壤也是在日本几百年相互依存相伴而生这两个滋养差迹的事物便是禅宗和茶道 12 世纪中国正值宋朝宋朝文化之繁荣规律我就不必多说了但是需要提一下的是当时的宋朝和日本虽然并未正式建交但是在民间的来往甚密不光有商人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日本留学生

日本中流然后其中有一位僧人叫做 Yosai 应该是怎么念也就是荣熙就是我们说他的中文名 191 年荣熙自觉佛法学成然后就从中国回到了日本九州开始建立第一座禅宗的寺庙后面就被世人称为荣熙禅师他是日本灵迹宗的初祖

那佛学这块咱不太懂啊先暗下不表但是呢荣熙的另一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情呢就是种茶宋朝时期呢中国的禅法其实已经非常流行了做禅嘛他也不能枯坐对吧

而刚好茶具有浅困 消神 快意等功效所以慢慢的坐禅 讲禅 配合着饮茶一起也就逐渐成为了禅圈的一个标配甚至吃茶的礼仪 行法也成为禅的一部分和重要的一环当时在宋朝就已经有了禅茶一味的这种说法

那不光这个饮茶理念呢被荣熙带回了日本连禅宗高僧原物的这个原始版本啊写了一篇这个禅茶一味的这个毛笔字也给他给带走了那可见确实还是得了一部分亲传哈那日本呢虽然早在奈良时期他就引入了茶叶但是一直都不是很盛行那荣熙呢这次把从宋朝带回的这个茶呀就种在了驻前贝镇山和这个博多圣福寺那

那这一番播种的效果不错于是呢他又拿了一些种子种到了宇治那这就成为了宇治茶园的开始啊那说到宇治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啊就现在鼎鼎大名的这个宇治抹茶啊就是得益于这个是日本最重要也是最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地之一这都得感谢这个荣熙啊当然呢荣熙呢也就被大家称作日本茶祖

由此作为开头禅宗和饮茶在日本就算是落地生根了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绑定关系但是日本的茶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道路是不一样的中国的茶文化是自下而上的而日本的茶文化它是从僧人皇室贵族然后再传播到平民百姓家中的

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日本其实可以产茶的区域并不太多茶叶自然也就不是平常的农作物而是一种价格不菲的商品那时间来到 15 世纪的这个始汀时代对日本比较熟悉的朋友们肯定知道 15 到 17 世纪是日本历史上非常精彩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个战国时代可以说鸡飞狗跳的打了一个半世纪吧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日本文化体材都对这个时期有大量的描绘在这个乱世之中 影茶就早已不是荣西那个时代更多的和残缠这种清修活动结合在一起了而是逐渐成为了幕府将军这类军阀统治阶级的享乐活动全世界的军阀们都差不多互相衡量的无非就是一个是武力 一个是财力

那日本的幕府将军们呢还是有点意思的他们呢炫耀财力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开茶会那这类茶会呢饮茶是其次的更和什么宗教止去啊这些无关目的是为了炫耀从中国进口的价格高昂的茶具实际上呢就是某种借着喝茶而举行的这种豆腐大会军阀们的茶会呢熙熙攘攘浮华艳俗

已经开始脱离了一开始这个饮茶的精神根源了但是呢所谓的乱世出英雄嘛就是在茶道方面呢出现了一个影响后世深远的一个反叛者村田珠光那据说他本人呢早期是在奈良出家的但是后来因为不遵守这个四规啊被轰了出去后来败入了日本三大奇僧之一的伊修宗淳的门下没错啊就是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的那个动画《聪明的伊修》

那违规的这个和尚加上日本奇僧的组合怎么看都还是要搞点事情出来的嘛那据说这个村田足光啊在跟这个一修的禅宗学习过程当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啊就是说佛法意在汤法中那他开始和时下流行的这种浮华呢就反其道而行之然后创立了一个派系叫做叉叉那这里的叉呢就是叉记的叉

这个叉子也就是 wabi 原本在日语中指的是一种远离人群然后截然一身在自然之中的孤苦和苦楚这种意思但是在村田珠光这里它就开始变得更积极了一些成为了一种远离世俗然后清静孤独苦乐参半的这种个人的精神境界那它所创立的这个叉叉是什么意思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那他就讲的说茶道之德在于手简故不知而足物好华丽无性非茶友只管内求物是外表就别看寥寥数语啊这个话呢却成为了日本茶道的一个转折点

那将茶道从当时注重精致昂贵器物的这种物本位转向了追求内心境界的这种精神本位那他创立的这个茶室呢也很奇怪和这个一般的日本的农舍差不多然后他所用到的这些装饰啊和器物也非常的朴素和简单很是有点咱们这个私事漏事为物得心的这种意思啊

同时呢他在这个如此狭小简陋的空间里面呢也创立和规定了一系列的茶道的规范和标准那主打就是一个清净修心既是茶道也是参禅

到了 16 世纪后期这个时候已经是战国时代的末期了在兵荒马乱的 100 多年间整个日本的时代风气也有了一些巨大的改变平民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不说旧日的一些这种大家族或者贵族一样也都是惊弓之鸟昨天富甲一方今天就有可能家破人亡整个国家其实它都弥漫着一种混沌和不安

那这个时候呢接力棒传到了村田珠光的徒孙手里那这个人呢也是被如今的日本奉为茶道和茶祭之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千里修

他对比村田珠光在对抗幕府将军们的庸俗审美上更攒劲将之前的这种"茶茶"演化得更加极端如果我们说"茶茶"它强调的是多论心少论物那千里修就基本上把茶道发展成了只论心不论物村田珠光基本当敌了茶文化中的娱乐因素但是千里修则更彻底地斩断了旧式茶文化中与物质世界的种种联系

在空间上它将草案进一步的简化然后简化到往往只有四贴半左右的大小大概也就是相当于小于咱们现在的七平方米吧

那茶室的门呢它也开得非常低只有半人多高这个就造成了你如果想进入茶室呢必须俯身弯腰才能进来那在室内的装饰呢它也一切从简然后往往只有茶道用具和一张字画也就是茶道里面所谓的这个挂轴啊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啊

这一切综合起来就造就了一种局面第一就是因为啥都没有除了茶道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所以任何其他的娱乐就无法进入第二因为空间局促所以主客几人就必须得促膝对坐而且需要遵循一定必要的礼仪否则长达数小时的茶会就无法完成

因为那么挤嘛要不然你碰我一下我磕你一下的对吧可以说是呢主人客人大眼瞪小眼除了专心喝茶其他你就啥也别想了

这种极端的简单和狭小反过来却创造了一种绝对的清晰和平等就像客人无论身份你终究也要屈身才能进入一样这一个动作它就像一个仪式一样斩断和隔绝了一切茶室之外的世界而在茶室之内每个人以心传心别无二念千里修将这种茶道状态称为叫做一期一会

那这句话呢现在被各种营销已经搞到这个很烂俗了但实际上呢一期却指的是人的一生而一会呢指的是仅有一次的会面

那千里修呢其实他想传达的是每一次茶会应该都抱有这个是生命中唯一一次的见面机会所以呢应该足够的彼此尊重然后认真和珍惜而不是今天很多品牌宣扬的好像是哎咱每一期都整点新品然后大家赶紧来买那种吆喝啊

在器物方面千里修就彻底的抛弃了昂贵的中国瓷器反而使用了一些相间而来的普通器物为了解决日本无法制瓷的技术难题他就发掘了这个 Lakuyaki 也就是热烧其实就是一种烧制出来的这种黑乎乎的或者说棕红色的一种手作的器物

如果争论起来乐烧确实看起来是很笨拙粗糙的而且歪歪扭扭其貌不扬但是与茶在一起恰好衬托出了茶汤的明亮的绿色也和晦暗朴素的草原空间相契合它不会像亮白精致的中国瓷器过于的跳跃和喧宾夺主

那千里修基于所有的关于茶道 器物 空间礼仪 精神方面等综合起来在原本的刹中进一步的加入了祭

原本日语中的 sabi 也就是寄它指代的是一种寒冷消瘦枯萎的那种状态但是千里修在这里也给予了一种很积极的感受这里的寄它指向了一种自然的磨损残缺一种时间赋予的具有质感和深度的这种符号

至此 哇比撒比就整合在了一起这个新的概念成为了一种新的统一它不仅仅只是映射了茶道或者禅宗的某种精神更成为了与之相关的一种处世态度一种生活哲学 一种美学上的新鲜饭食它远离了前代盛世之中的这种浮华和炫耀然后脱胎于一种纷乱时局当中对这种诸行无常的哀叹

同时他继承了来自中国的这种谗差一味的思想却也抛弃了长久以来影响日本的唐朝的那种光彩精致宏大壮丽的审美转向了一种更为脆弱谦逊质朴和无常的乐趣

那如果感觉目前千里修所谓的这个差迹还是有点抽象那我可以来讲两个他的小故事我们随意感受一下当然了关于他的历史典故非常之多是真实的事件还是后来人们的演绎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那一个故事是在他年少之时跟随当时日本著名的茶师无野少欧学习那一天他就陪着这个老师去逛市集这个老师在一个店铺里就看到一只双耳的花瓶十分漂亮但是看来看去少欧总觉得这个花瓶差口气但是到底哪里不对呢他一时之间也说不出来所以说斟酌再三就只好摇头走了

但是这只花瓶有点阴魂不散这个少欧总是想起它来觉得十分惋惜那几天以后他就独自去到了市集想再看看这只花瓶结果贩卖花瓶的商贩却说这只花瓶已经被他的学生买走了

那邵欧这一想啊这除了钱力修还能是谁呢对吧这个邵欧就赶紧回到茶室就询问钱力修那钱力修呢也是个讲究人他就带着这个老师呢去到了自己的房间去看这只花瓶那邵欧呢一看就大受震撼啊原来力修将花瓶买下来以后呢将上面的这个双耳砸掉了一个然后那种岔口气的感觉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这件事情呢让邵欧也是嘖嘖称奇啊

那另外一个故事呢是他已经成名之后了这个故事流传非常之广就是说千里修呢要求他的学徒去打扫茶室的这个庭院那这个学徒呢非常的实诚里里外外的忙活了半天然后就把这个庭院打扫的搬干净

那千里修回来看到这个一尘不染的庭院呢他也没说什么而是走到了这个庭院中的一棵树下摇晃了树干那这个时候呢就有一些这个落叶飘摇而下落在了地上那这个时候呢千里修才说此时才算真的打扫干净了这两个故事都挺抽象的但是我觉得大家多少能从故事里面 get 到所谓的千里修的这个 Wabi Sabi 差迹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但经过千里修之手,这个差迹就已然成形了这种美学理想恰好契合无常的时局加上禅宗也更加深入人心所以说这种理念就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千里修也因此声名远播革命者通常轻使流名,但是也会付出极高的代价 1573 年,史丁幕府的时代结束,知田幸长当政

当时的千里修已经成为了明士就被知田信长任命为查道侍从信长死后封臣秀吉就获得了政权这里我们不得不拷打一下封臣秀吉他与战国时代很多的名将是不一样的他是一个农民出身因为知田信长的重用才后面得以飞黄腾达

那我们以前聊过就是古今中外这种出身低微但最终手握大权的这些老师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因为统治的合法性的不足而导致的安全感的缺乏那这就会导致什么呢一就是爱打肿脸充胖子疯狂的找认同二就是怕别人接他自己的老底儿

那千里修他得到封臣秀吉的重用我猜一定程度上肯定也源于欣赏了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源于他迫切的需要风雅民事的这种声誉来支持自己的建国大业那 1582 年秀吉就委托千里修为他创造一种促进和平的茶道并且举行了盛大的北野大茶会来会见天下的茶人

千里兄虽然知道风尘秀吉好大喜功 贤贫爱富 喜欢收藏和炫耀这些唐朝的文物但是却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美学理想 奉上了自己的差迹差道风尘秀吉一看就觉得好家伙 我这个天天搁这儿灯红酒绿夜夜声歌 好酒好菜好茶具的可劲造

你这个老匹夫就拿一堆这个农村用品过来给我演一出这个宁静淡薄无欲无求这一套对吧你这个不是自持是茶道明事拆我的台吗而且你用的那些喝茶的那些东西啊全是乡村的破烂是不是在提醒我搞搞清楚自己的这个农村的原生家庭是吧那这一下子就让风尘秀极绝的这个千里修啊其心可恨其罪可诛

所以风尘秀吉就下令流放千里修如果他有悔意的话或许可以得到原谅但是千里修多硬的骨头对吧他迟迟没有认怂因为对于茶道或者说看待世界的底色上两个人就不一样 1585 年风尘秀吉其实就已经在小早川龙井建立了一个所谓的黄金茶室什么是黄金茶室就是它的墙壁屋顶还有各种陈设

均是用黄金打造的奢华至极而我们看这个千里修的草安茶室它其实拥挤晦暗和浓涩都没啥区别

秀吉他的底色在于说基于一种政治的重全炫富而利秀的底色却是基于对于贫苦混乱的时局下的那种平等和慈悲所以说他们之间其实是有非常不可调和的根本的一些矛盾几年后越来越多疑的封臣秀吉看到千利秀一直也不认怂终于扛不住了就命令他自行切腹谢罪

于是在 1591 年 2 月 28 日在连绵不绝的大雨中三千士兵包围了钱力修的宅邸面对宣布切腹的使者钱力修竟然依旧用这个茶道进行了款待不知道钱力修是否知道苏格拉底不过他们的死法在气节上确实十分相似面对必死之举他也作了一首诗即使他的遗言也最后表达自己的心智吧

我来念一下人生七十只一喝祖佛共杀无苦乐如意剑刀向天抛心无怪真快活听起来有点像佛家版的闻天祥的感觉引霸后他就切腹自尽为自己画上了句号在他死后查到的变化和差迹之美却没有画上句号

就如同在这个日本拍的电影《寻访千里修》中啊他有一段字述是这样的他说呢如今能让天下地动山摇的不只有武器和黄金如果我们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啊武器确实容易生锈而折断而黄金呢它向来流动从来不被谁永恒的占有朝举呢也同样是如此的没过几年呢封臣秀吉就病逝了他的江山的转眼就被曾经他的家臣德川家康所得

而在千里修身后呢叉戟不仅成为生命力持久的精神遗产也成为了日本美学的源泉之一茶道本身呢它就涉及了景观啊空间器物字画礼仪宗教等等一系列的事物它是一种很综合的行为如同日本著名的美学饲养家钢仓天心在他所作的这个《茶之书》中有讲到啊茶始于药而后为饮在八世纪的中国茶作为一桩雅士而进入一个诗意的王国

而日本则在 15 世纪将其尊崇为一种美的宗教茶道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所创造的这种差极美学也随着茶道慢慢的进入了诗歌文学建筑绘画等等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这个在 17 世纪就开出了另外的一朵差极之花这朵花就是被日本称为牌圣的松尾芭蕉这里的牌就是日本独特的一种诗歌形式牌具

牌剧呢它其实来自于中国古诗中的绝剧啊在日本慢慢发展出了自己的这种形式和风格我先打个岔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听说过孙伟芭娇这个人如果听过的话我觉得大概率要么是日本文化的爱好者要么或者跟我一样啊知道她是因为小时候有一个日本的恶搞作品叫做日和漫画那里面出了太多经典的梗和经典的人物了芭娇桑就是其中之一

那现在想起来确实日本人在发电的这个路上走的走在比较前面那当然呢在日和漫画里松尾芭蕉是一个奇怪猥琐的大叔但在现实里呢他可是日本的这种李白或者杜甫一般的存在公认的是他将排剧推向了巅峰他一生呢其实非常亲品在日本各地呢游历甚至打扮成乞丐在这个江户的街道上游荡以观察和作诗

虽然说牌剧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但是他往往可以用寥寥几语能抓住身边的这种细节中的灵光也让整个诗句禅意弥漫我们来品鉴三首当然我不会日语所以只能在网上比对了一些翻译然后挑出来我觉得比较好的然后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第一首是他最为人熟知的《古池》《古池塘》《青蛙跳入水银巷》

就结束了那另一首呢叫做落花树下肉丝菜汤上飘飘洒落樱花瓣那最后一首呢是他生前的绝唱名为旅途旅途离病荒原驰骋梦魂吟那虽然都很短啊但是其实我们能感受出来就是在前两首排剧描绘的其实都是身边的平凡琐碎之物啊

它物象的发生的过程都简单甚至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反过来呢却也非常的同去率真对吧用动态的挖跳或者是这个花瓣的飘落呢它其实打破了原有一尘不变的这种安静然后让整个场景反而显得更加清晰充满禅意了

至于最后一首乍一看似乎是挺凄凉的但不仅仅只是客观的叙述自己患病后半句像是给自己的精神赋予了一种永生一边是病入膏肓的枯瘦老翁然后另一边是浑游天际的自由自在它既有这种无常的人生感叹也有在破碎边缘延伸出来的这种囚禁有力那松尾芭蕉其实它在原本的差迹之上加入了新的排句哲学部分

就是一种禅宗的积极虚无和万物的无常以这些理念为依托他不仅标榜甘于物质匮乏的清贫状态的差也同样提倡茶道当中的是古旧枯败和违情趣的"祭"并且他提出了既有听觉上的"祭"声也有黯淡陈旧朴素清授的"祭"色同时作为神魅主体应该具有"祭"之心

这样才可以摆脱客观环境的制约从而获得审美上的独立这样也就可以从日常的卑微之物当中发现细微的自然发生的变化无常的美这样才能真正的脱离物质世界的束缚在审美上得到自由

到了芭蕉这里其实刹机作为一种外延广阔的概念已经变得非常的圆融和完整与其说是成为了一种美学范式不如说成为了一种人生哲学或者说理解世界的视角在其中的主体拥有一种超越物质性的姿态它会以一种亲贫洒脱通达的本色与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

并且表现出这种不偏执不痴迷不胶着的和世界展开一场观察与描绘的游戏的这种心态那在接受时间必然流逝世界规则无常的同时呢也企图消除原本存在的这种二元对立比方说风尘秀吉的黄金屋的这种富和千里修的小草庵的这种贫或者是唐代瓷器精致的这种美和日本香煎器物的这种粗陋的丑

那正如芭蕉所言高物归俗他认为这个世间并无绝对之物要想真正的欣赏它们最关键的是要抽身世外这一点我觉得还颇有老庄哲学的风采

是不是说这么多感觉反而越说越抽象了对吧一会儿禅宗一会儿茶道一会儿什么牌具然后老庄这些都来了来来回回的感觉形容词不少具体是个啥却好像很难清晰明了的一句话简单的诉说出来

如果感觉有点迷糊也不要紧因为《差记》确实和一系列的日本传统审美止血还有文化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说在日本的各种事物当中潜移默化却又总是朦朦胧胧的

再加上一些禅宗甚至更久远的中国的这种道教的一些加持还真是有一点这种不可说道不尽懂得都懂的那种意味有点像我们谈起中国古代艺术会讲的很多比方说意境气运之类这种很玄妙的词其实主打就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要不说咱们是儒家文化圈难兄难弟比较了解日本的朋友应该知道日本有三大美学分别就是物哀 悠玄还有咱们今天聊的差迹其实这哥仨都有这种性质就光听这名字就得迷糊个一时半会儿更别说非常精确的把它作为一个概念来解读出来之前 BBC 曾经拍摄过一个纪录片名字就叫做 In Search of Wabi Sabi 探寻差迹

这个设置组在日本各地旅行试图用差迹的概念了解日本人的审美情趣这个主持人在节目一开头就试图验证金太郎所住的差迹生活《Leaving Wabi Sabi》这本书中的一个假设他就去跑去日本的街头问日本的民众说什么是差迹结果正如金太郎所言日本人会给你一个礼貌的耸肩并且告诉你差迹根本无法解释

但毫无疑问的是就算很难说但是叉戟它早已经成为日本文化底色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除了茶道、牌具这些还延伸到了很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里面比方说金戟也叫金扇就是用各种漆、金粉、银粉这些材料以去修补破损的瓷器或者陶器还有枯山水这个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也是叉戟在日本庭院当中的一种极致的运用

那现代场景里呢,差迹的影响也一样非常的广泛比方说,这个电影大师小金安尔郎的很多的电影镜头其实都在呈现一种差迹的美学他曾经就讲过嘛,电影是以余味来定输赢的

还有很多日本当代的极简主义设计比方说无印良品还有大名鼎鼎的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这些人其实他们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差迹的感染和滋养甚至这种差迹的美可以越过东方的文化限制而被全球性的经验所理解

我先插入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觉得北欧有很多极简主义设计那种清冷和质朴在某些方面似乎和日本的现代设计风格有种不谋而合的感觉其实答案是其实相隔万里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启发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我曾经在 18 年的时候去过丹麦然后因为喜欢北欧的设计我特意留了一天去参观哥本哈根的丹麦设计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最让我吃惊的并不是网上号称的全世界椅子的数量之最而是整个展览在叙述他们设计史的部分留出了整整一个大厅用来展示远渡重洋从亚洲到达丹麦的日本艺术其中不乏有大量的差迹美学的艺术作品和器物并且花费了大量的笔墨用于阐释日本的各种美学流派对北欧的深远影响

这种全球性的流布不仅仅只有北欧比方说前面提到的让雷纳在印度设计的昌迪加尔椅子还有这个坎爷的豪宅对吧那忘了说那个别墅本身就是当代的建筑大师安腾中雄所做而安腾中雄那种不加修饰暴露混凝土材料本色的风格如果说没有受到差迹的熏陶我是一点都不信的

而坎爷的别墅的室内设计师叫做阿塞尔维伍德号称是欧美文化圈的差迹第一人再补充一句他给坎爷设计的豪宅里面同样用了长笛加尔椅不光坎爷喜欢安腾作品的还有碧昂斯和 JZ 他们也都号称被安腾的建筑所打动然后花了两亿美金来充值信仰

看来如今的嘻哈圈上不了台面了才每天在那玩车玩表玩什么大镜链子一天在街上 flexing 而大哥们早就玩起了差技在马里布海滩深藏公寓名但说到这里这些全球饰演中的差技是不是感觉多少有点不对劲不论是这个村田珠光还是千里修以及松尾芭蕉这些创造剑型差技的人他们对于这种美学的基础都建立于一种很少的物质很多的精神

差迹最关键的不是持有什么样的物而是如何去对待与理解物在生活的实践方面呢差迹更提倡的是一种朴素简单洒脱甚至是离群索居的方式那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今天这些动辄黄金万两的所谓差迹似乎正好走到了原本差迹哲学的反面啊

那坎爷的大别野那到底差不差迹我也不敢说但是以我的着见更像是彰显自己的财富和不落俗套的那种审美品味而卡戴山呢真的能和他视频里所说的那样在这个大 house 里面可以更加清新寡玉吗要我猜他可能更接近风尘秀极吧倾向往之但是无奈身体过于诚实那现代差迹的背道而驰呢绝不仅仅在西方在他的发源地呢也如出一辙

如果今天你去到京都的银阁寺号称日本正式查到的发源地核查你所用的器物可以发现是一套很标准的这种差迹风格据说有些志士甚至可以追溯到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留学宋朝的僧人荣熙的时代但在这套正统和地道之下是高昂的价格最终成为了服务于极少数人的一种新奇的体验

那如果你去过日本那些颇有年份的家族传承的这种器物商店或者你去过国内的景德镇的话都会知道那些差级器物不管它是热烧 炙野烧还是什么现代柴烧但凡号称正宗的它们都会被摆在这个光鲜的柜台上成为奇货可居身价高昂的差级之美的商品

他们似乎已经开始脱离了自己的底色窄化成为了象征性的符号一种空心的名为差记的蝉蜕而活生生的蝉却不知所终就像痴迷日本文化的罗兰巴特所言差记提倡的独立不占有不胶着反而成为了可以售卖的标签

差迹脱胎于禅宗所以他会反复地强调禅宗的一些哲学比方说万物无常切勿执着一切皆在流变对于差迹的感知实际上是需要超脱物外独立而保持距离这样才能发现丑中之美俗中之雅古旧之中的新意还有那种贫乏之中的富足所以最古老的差迹器物大多其实都不会署名的他们甘愿默默无闻

但是有点讽刺的是呢差迹在时代之下确实也流变了那些在卑微之处努力发掘出来的东西如今看起来依旧面目是清醒寡欲的但是昔日的这种破草鞍现在已经是黄金屋了昔日简陋的那个手中杯现在已经变成唐瓷碗了那一整个的大颠倒

刹吉之物他从这个谦卑和晦暗之处走来摇身一变现在位居神龛戴上了他曾经反对的皇冠而那些甘于孤寂贫苦甚至付出生命也要坚持的信念恰好就是最好的故事他们被镶嵌在那顶皇冠之上成为了美学符号最有力的注脚也成为了新宗教最可靠的圣经

怪不得罗兰巴特会在他的神话修辞术里面大加批判但事实如他所料所有的反艺术都会成为艺术而所有的反神话最终会成为新的神话看似差迹走入了现代如同所有的艺术风格或者独特美学的宿命别无二致革命也好反叛也罢总归都被消费主义收编而滑向了一个稍显讽刺的结局

或者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不是他的宿命,而是如今生活的现代的每一个我们的宿命所以不论如何,面对这个从古代日本走来,如今融入了整个世界经验并且塑造了我们生活里面很多事物模样的岔迹我们去大家指责或者猛烈批判其实都不会提供更新的价值更不会对我们必然面对的一切这种明码标价的境遇有任何的改变

如果真的要需要向他提问的话可能更有价值的问题我觉得会是为何根治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差距会在现代受到如此的追捧呢还有就是说这种美学或者说他所提倡的这种哲学内核究竟有什么能够启发我们的那我们都知道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重塑了全球的格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都被改变了

对于一件物的创造被整体革新一只高高在上的制造技艺跌落神坛逐渐被工业化的批量制造所取代普遍 效率 流通 标准化它瓦解了过往凝结在一件物品上的这种大量的劳动时间也同样瓦解了意义的堆砌和大量符号充斥所构成的这种品质这种不断煽繁就简成就了现代审美意识的诞生

这个过程持续了上百年无数人曾在其中反思 愁愁 挣扎向前比如我们曾经聊过的很多西方艺术家和思想家像是新艺术运动 包豪斯的那些大师们他们其实都在历史场景中竭尽所能地努力地想去回答美与好如何平衡这一问题

但对于他们来说问题的出发点一直都是俗常的总是粗陋的它是需要被提高的而艺术总是稀缺的 亟待量产这个曾经是多少西方大师们寝食难安日思夜想的一种困扰但是如果他们能把目光转向东方可能会很诧异的发现日本这个小小的东亚国家却在几百年前在一个出其不意的角度完成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那就是

为什么要对立俗常和艺术呢如果脱离人与物的一般关系那俗常的粗陋何尝不能是一种艺术一般的美呢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回答古典时代的惯性常是由物来定义人的所以古人们倾尽全力地建造规模宏大的教堂和庙宇然后也将心血和劳动凝结在礼器和华服上他们彰显了财富和权力同时也划分了清晰的等级

而岔季巧妙地从禅宗之中找到了破解的密码将重心从物转移到了人的身上他诉说到是人所站立的角度决定了物的美丑这句话悄然地完成了由物定义人到由人定义物的这种关系的转变而岔季就是这样一种夺回人主动性的物之禅

就像佛家常讲的相由心生这种流动于人和物之间的基于世界平凡之处的东方哲学似乎用很玄妙的方式破解了许多横更在前现代与现代间的难题如果我们细细地揣摩的话由包豪思维代表的现代设计的这种功能化人性化普世化和日本差迹所形成的由人定义的极简朴素的美它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共通之处

古典东方看待美的哲学与西方技术背景下的革新在现代相遇彼此带着自己具有意志性的那一部分却也在一些方面心有灵犀现代主义他会讲 less is more 少计是多停止繁复的装饰而差计也会谈去掉所有不必要拒绝对完美与世俗成功的迷恋它们都指向一种美的解放而美的解放终归会是人的解放

这可能是差迹在现代主义背景下依旧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原因但无疑我们今日所处的世界是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之下的世界就像泡面盒子上写的那种最终解释权归某某某所有我们潜移默化地被引导和教育也接受了所规定的这种运行逻辑甚至需要将原本自己的文化内容主动地置于这个大框架之中找到它在世界之中的位置

当然,差迹也不例外,它需要客随主辩的卷入这个体系里面但是可以庆幸的是,他们之间的不谋而合并没有让它完全和现代主义同化比方说,现代主义它追求量产和标准化而差迹更青睐独一无二和善变现代主义浪漫化技术,它对于进步叙事充满了信心而差迹会浪漫化自然,对进步不置可否

现代主义在乎完美、持久、偏爱焕然一新而差迹强调缺损、消耗它直言万物皆有时,完美皆幻觉而对于全方位浸泡在现代生活的个体来讲我觉得有趣的地方正好就在他们之间的差别我们生活的背景一定是现代主义的

而且我们也无时无刻地不在享受现代主义带来的便捷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但是反过来看也被无处不在的过度标准化弄得浑身麻痹被光滑无垢的美学折腾的视觉疲劳也被明天会更好的这种进步主义叙事追赶的精疲力尽看看我们生活里那些越来越快的这种海量商品推陈出新不知疲倦然后每一次的节日促销活动都会大声的嘶吼让我们去消费去占有

每 15 天就换一次的流行风格会搭配着各种煽动人心的营销口号还有社交媒体上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完美的脸庞和越来越一致的讨好的姿态他们撩拨着你的情欲只要你手指下滑每 15 秒钟一次没有尽头这些时候我就总会想起本亚明的话他说现在舌尔巴特用玻璃包豪斯学派用钢铁已经成功地做到了

在他们所创作的世界当中人们很难留下痕迹这种极度光滑的没有阻力的快速高效的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如果仔细想想但凡生命总要受到时间的支配而也总是生活在缝隙恐动和褶皱之中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寄居于绝对的光滑之上

所以呢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去想啊但是我每次看到差极风格的事物我总觉得像是尝出了一口气有一点温暖和被安慰到的感觉比方说看到经济艺术一支本来已经成为碎片的茶杯被细心地用金色的漆填补起来重归完整那些在惯性审美里面避之不及的裂缝和瑕疵反而成为了它最显眼的部分被强调了出来

先不论茶杯和旌旗本身的美丑第一时间我能感受到的是它曾经支离破碎而如今又坦然地回到这里毫不掩饰那些时间和外力在其上留下的痕迹而恰好这些痕迹就是它证明自己存在的证据它的瑕疵也正是我们理解与阅读它的途径

这种样貌区别于光洁闪亮的陶瓷马克杯也区别于外墙像镜子一样的摩天楼还有电视里拥有无瑕脸庞与标准微笑的明星这种差迹的美并不是多么强烈或者鲜艳玄妙的而就是简单朴素的指向一种世界的基本性质所有的事物皆不完美所有的事物皆未完成所有的事物皆与无常相伴而打动人的地方恰好在于这种性质同样作用于我们

与其说我们将身体上的不完美称作瑕疵其实我更愿意将这种瑕疵称作人属于自己的历史与记录这些不完美成为了我们对自己的叙事它形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深度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故事可讲述有特征可辨别有内容可以阅读有褶皱而立体的对象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些 AI 所做的人物写实绘画不得不承认乍一看让人觉得十分顺眼和悦目但是至少对于我来讲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微妙的不是我很难将它与真正的美画上等号

因为它太过于光滑和讨好它的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无瑕的 凝固的正是这种无瑕让它失去了核心的审美价值变得失去了生命该有的质感变得千篇一律虚幻和肤浅在差迹产生的年代对于普通个体来讲无疑是一个混乱而悲伤的时代而差迹反复赞许的那些无常缺损 忧郁

虚无貌似是一种对乱世糟糕的境况和主流审美霸权的逃逸或者是消极的抵抗而他在如今的时代语境里对于个体来说却反而变得更加深刻和积极因为他不再仅仅的指向时代也指向每一个不完美的未完成的我们我们在缺憾里立足我们与无常相伴我们在流动中存在

这些东西让我们变得像一只只淘气一样生来就有瑕疵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是无法避免的磕磕碰碰甚至裂开缝隙破开缺口碎成几块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人可以和经济的那种器物一样拼凑碎片缝合裂隙重新成为自己我不是在熬什么鸡汤啊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死在事实本来如此因为物可以换新但是生命没法重来

我们要做的或者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释怀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同时也可以欣赏自己的不完美所以回到最一开始的问题时间究竟是美的敌人还是美的伙伴我的回答是时间是完美的敌人但却是美的伙伴千里修的回答是何为美由我决定我只向美的事物低头我会终止

我们下期见拜拜

感谢收听在场证明播客如果你也对当代城市的生活境遇感兴趣欢迎加入在场证明的听友群你可以在公告栏以每期收诺斯中找到入口欢迎你的在场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