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春夏,围绕一片名为“诺门罕”的草原,当时的伪满洲国与外蒙古产生边境冲突。这场冲突最终演化为日本与苏联之间的大规模军事战斗,也就是“诺门罕事件”。 在整个现代史中,从一般意义上说,“诺门罕事件”并不显眼。可是在一些历史学家和很多对日本现代史有所反思的作家眼里,这个事件非常重要,也非常典型。 对于历史学家而言,“诺门罕事件”的蝴蝶效应最终引发了太平洋战争,从而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走向。那作家们又怎么看这个事件呢?他们都认为“诺门罕事件”与现在的日本社会之间,距离并不遥远。 村上春树认为现代的日本依然和“诺门罕事件”时的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也许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写道: 生活在日本这个所谓的“民主国家”中,我们以为我们的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是被保证的。但果真如此吗?拨开表皮,也许现代的日本仍然是过去那种密不透风的国家组织,也许仍然延续着当时的理念。读了很多关于“诺门罕事件”的书后,这种恐惧感在我心头。这场五十五年前的小战争,也许离我们没那么遥远。 司马遼太郎花了十年时间调查“诺门罕事件”,最终放弃了这个题材。他自己的解释,是越发了解这个事件,越发厌恶自己作为日本的存在。他说 “诺门罕事件”愈久弥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藏于日本人骨髓中的病根。对于没意识到的人而言可能没有影响,然而对于已经认识到的人而言,会带来持续的痛苦。从50 岁起,我用了 10 年时间调查这个事件,现在却深感厌恶,只把收集的资料丢在一旁积灰。 想从真正的意义是了解现代日本,“诺门罕事件”也许是绕不过去的一页。 另一方面,这个事件也从下面角度,对于我们有着非常现实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