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家国情怀·院士摇篮!宁波的“学霸”养成史

家国情怀·院士摇篮!宁波的“学霸”养成史

2025/5/23
logo of podcast 头号玩家|最燃生活攻略

头号玩家|最燃生活攻略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罗叔
Topics
罗叔:宁波是一座充满矛盾的城市,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化的发展特征。从王应林的《三字经》到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再到王阳明的心学,宁波的文脉传承从未中断。宁波人秉承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涌现出大量的杰出人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宁波最迷人之处在于其文脉传承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基因,这种基因使得宁波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希望通过对宁波历史和文化的解读,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秘宁波“院士之乡”称号背后的秘密,从北宋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到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再到现代屠呦呦的诺贝尔奖,讲述宁波深厚的教育传统和创新精神,以及宁波人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
  • 宁波自北宋以来人才辈出,涌现了众多进士和院士;
  • 王安石在宁波推行教育改革,为宁波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当代青年有积极影响;
  • 屠呦呦的成功体现了宁波人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
  • 宁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是其成为院士之乡的重要原因。

Shownotes Transcript

你以为这里只有汤圆和港口吗你有没有听说过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宁波巴这里有八千年的井头山和姆杜文化天一阁的藏书和宁波文商智慧的基因齐飞连续七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连续十五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里能挖到更 chill 更 free 的小岛吃着海鲜

看万吨巨轮从家门口起航迈向世界跟上我们的频率一起感受爱上你一波的理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狗不叫性买铅教之道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期的《桃花玩家》我是罗叔今天咱们要聊的这座城市有点特别它像一本摊开的现装书每夜都进着墨箱又像一艘扬帆的巨轮甲板上堆满了集装箱没错,这里就是宁波

一座左手握着王阳明心血右手牵着全球第一大港的矛盾体城市大家刚才在片头听到的同声的三字经啊那是宁波的超级文化 IP 而他的作者王应林应该是宁波这座学霸之乡的早期代言人

王应林晚年为教育足中子弟编写了三字运门的教材,后来流传为三字经。这本书短短一千多字,浓缩了儒家思想、历史知识、伦理道德和基础。《科学常识》是那个时代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

即便放到今天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化人心的本事也是现如今那些网红大号们望尘莫及的中国历史上近视的总数十一万多人唐代每次仅录取二三十人宋代之后名额稍微扩大了一些大家知道做近视首先要经过同事相识会试

最后殿市才能中进是非常非常的难从唐朝到清朝宁波这座城市却孕育了 2483 名进士咱们再看看现在截止了 2025 年的 5 月全国各层人才的规模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本科生 2015 年再读的本科生总数 1800 万再读的硕士总数 260 万再读的博士总数 70 万副教授 16 万高校的专职教授 5 万而两院的院士啊总共 1851 人其中中科院 873 人工程院 978 人

这是 2023 年的数据啊到了 2025 年有可能会突破 1980 人如果今年能够增选 130 人的话给大家补充一点关于这个两院院士知识啊 1955 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现在的院士的前身到了 1993 年学部委员改称科学院院士

1994 年科学院中一些工程背景比较强的科学家尤其是当时技术科学部主持组建了现在的工程院这个两院是技术年增选两年一次每次基本 60 名

大家知道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吗?当然后来有后来的办法,可是这个东西跟唐朝的每年增选 30 名近世暗河啊,这也是某种传承吧。当然工程院也有外籍院士,比如比尔盖茨居然是我们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成为院士之后呢,有纵向合作和横向的合作,其中纵向合作呢就是搞科研啊。

而横向合作呢是跟科企进行合作中国身家上亿的富豪有十多万人而院士这才多少人所以其实院士非常非常的稀有从 1955 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到两院院士的评选每次的评选宁波级的科学家从未缺席他们遍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 12 个学部

累计有 100 多位这个群体之庞大居全国各城市的前列宁波市院士之下是一块出科学家的风水宝地他们人数多贡献也大其中有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童帝周有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贝什章有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直之父的陈中伟等等

经过一番计算宁波人发现按人口比例全国 76 万人中才有一位院士而宁波呢 7 万人中就有一位校职中学是宁波市培养和输送院士人数最多的中学

见笑以来共有整整 15 位院士从这里走向全国宁波人总说自己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在我看来这座城市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他能把千年的文脉和现代的创新缝进了同一条基因链里今天咱们就沿着这条基因链从北宋的私塾

讲到诺奖实验室从和睦度的逃逃逛逛聊到宁波舟山港的龙门调看看宁波人是怎么把学霸传统玩成科创密码的说到这里啊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啊你觉得一座城市要成为院士之乡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宁波学霸基因的故事要从北宋说起啊

公元 1047 年,也就是北宋庆历七年,30 岁的王安石被派到了银县,也就是现在的宁波当县长。当时的银县靠海施海,商贸繁荣,但文化教育相对滞后。王安石一到任就发现了一个问题,百姓重商轻文。

这个在古代其实还是蛮严重的一个现象啊孩子到了年纪也不上学整天跟着大人跑码头学做生意跟现在有点像啊都去做网红了因为来钱快这就把王安石急坏了一拍大腿说这可不行啊知识改变命运于是王安石二话不说就把县里的孔庙改成了公办学堂其实

把孔庙改成学校这件事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的而且王岸石还请来了非常好的老师任教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啊让平民子弟第一次有了上学的机会学堂建起来了孩子们有了读书的地方家长们也开始重视教育

王安石教书也很有自己的一套那时候一般的思书先生呢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他不一样在他教诗经上书这些经典的时候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经常跟学生讨论咱们怎么用书里的道理来治理地方你知道那个时代的

读书人啊他一定是要出事的就是要当官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啊读书的过程中他就已经开始跟大家分享他治理地方的一些经验当然了没少夹带私货毕竟王安石主持了变法嘛他那时候经常自己上课啊培养了不少实用型的人才这段经历对王安石后来搞变法的影响非常非常的大学以致用嘛

他在银线摸索出的这套教育方法后来还写进了给当朝皇帝的改革建议书里面而且王安石的这些改革啊效果立竿见影史书记载银线的文风自此大兴到了明清两代宁波更是人才辈出啊出了一千两百多位金士可以说王安石给银线注入了学霸的基因

时光荏苒千年已过但是宁波的文脉从未中断从北宋的学堂到现代的大学从古代的近世到现代的院士宁波人始终秉承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宁波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截至 2025 年宁波籍的两院院士已经达到了 122 位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宁波为中国为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咱们继续这条文脉的线索啊如果说王安石为宁波埋下了教育的种子那么王阳明就是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的园丁这位明代大儒的人生啊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天才啊

更是宁波人家国情怀的生动的诠释公元 1472 年王英明呢出生在宁波渝瑶的瑞云楼这位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公子哥从小就展现出了不走寻常路的气质别的孩子读四书五经他偏要五腔弄罢别的孩子学琴棋书画他倒好 15 岁

孤身出居英关考察边塞地形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的居英关啊外边还有北援啊还有非常凶悍的北方敌人甚至啊他出了居英关之后还画了幅军事地图献给朝廷但王延明最执着的还是他对

朱熹格物制之理论的验证朱熹说一草一木皆含之理王阳明呢信了他找来朋友一起隔这个竹子隔研磨两个人搬着小板凳坐在竹林里盯着竹子看试图参透其中的天理结果呢他这朋友啊没过几天扛不住了王阳明硬生生的隔了七天七夜

正是这次革主的过程中他开始思考知心合一的理念后来呢王阳明被贬到了贵州龙场在那里悟出了心计里的心血思想王阳明这股孜孜不见穷尽天理的韧性啊他的至良知的追求体现了宁波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当然这一份执着少不了宁波本地文脉的环境的塑造这种精神呢和王阳明对家国的深厚情怀也密不可分啊王阳明出生于瑶啊自称于瑶王守仁对家乡呢感情真的很深一生多次回到宁波讲学在于瑶的中天阁他留下了著名的中天阁四规啊第一条是立志

第二条秦学第三条改过第四条则善这四条规矩后来成为了宁波学子的行为准则甚至影响了整个的折洞学派更重要的是王阳明逃离满天下他的新学思想传播非常的广直到现在新学思想对当代年轻人都非常有治愈作用他提倡的治良知

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要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这种将个人修养和家国情怀结合的精神成为宁波文脉中最珍贵的基因前阵子我在谭哲四活动里面我当时那个话题是当代的士大夫精神啊

士大夫精神跟中国的文脉紧密关联,士大夫其实就是对仕途、对政治有追求的知识分子。那中国古代的士大夫精神其实是有两个方向,一进一退,所谓达则奸计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个劲呢肯定就是说能够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但退呢就是你要追求自己的内心的精神花园对自己有更多的要求所以实际上王阳明的治良知就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当代的年轻人读书人在当前的形势之下更要去

发扬光大王阳明的新学的思想能够搭建自己充实的内心的精神花园进则为国家努力奋斗退也要让自己能够足够充实保持学习这些就是王阳明的治良志在宁波的历史长河之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黄中西他是中国杰出的民主思想的启蒙者

黄东新的父亲

黄尊素是东林党反对魏忠贤专权被陷害致死黄东西 19 岁那年父亲被押解至北京受审黄东西毅然随行在刑部大堂上他想到了之前父亲被诬陷下狱受酷刑而死的冤屈以及魏忠贤一党的恶行悲愤交加之下竟掏出藏在袖中的铁锥

刺向了魏忠贤的党羽这一举动呢让黄东西名声大噪而更让人钦佩的是他的思想他写的名夷待访录直接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一个世界这本后来被梁启超称为人类文化之高贵产品而他的作者

正是宁波人黄东西黄东西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敢于置一权威敢于挑战传统这个在当时啊太宝贵了而且有很大的风险这种精神呢这是宁波文脉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虽然说的是文脉啊但是中国的读书人所谓的这个文脉这可是

铁尖丹道义辣手著文章就他不仅仅是文科的意思这个文脉啊中国古代读书人的风骨全都蕴含在文脉之中像王阳明黄东西这些都是京士智勇的典型代表啊

都是为他们所在的时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的有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有着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关注天下苍生与时代同行的国事风范所以我们说到这些人的时候经常会说国事无双接下来来到现代说一下图悠悠

他的故事呢不仅仅是一段科学传奇啊更是一部宁波人敢为天下先的奋斗史诗啊这位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最后生活在宁波天一阁附近老宁波了啊

天鹰阁的藏书文化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后来回忆说,天鹰阁的藏书让我从小就对知识充满了敬畏,但是图悠悠的科研之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坎坷。1969 年,好久之前了,他接手了 523 任务,就是当时抗瘧疾药物的一个研究。

带领团队翻阅了 2000 多个方药做了 191 次的实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了氢酵素这一发现不仅拯救了数百万虐疾患者的生命更让中医药的智慧登上了世界科学的巅峰更让人敬佩的是涂悠悠的成功并没有让她停下脚步 2015 年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但荣誉加深他依旧保持那份对科研的纯粹与执着 2019 年 89 岁的土悠悠团队又有了新突破他们发现双氢氢酵素对红斑狼疮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当被问及为何这么大年纪还要这么拼时土悠悠的回答置地有声

科研没有终点只有一个个新的起点这种精神啊咱们回顾一下与宁波历史上的先贤们如出一辙啊从明代的王阳明黄东西到现代的屠呦呦宁波人总是能在危机和挑战中寻找机遇在传统中创造未来他们都是精识智勇都是为他们所在的时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都有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关注天下苍生与时代同行的国事风范宁波重闻宗教的传统渊源流长它深厚的底蕴在历史脉络教育实践与社会文化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宁波历史上呢拥有数以百计的书院数量居浙江省首位自唐代啊公元 848 年德润书院 850 年蓬莱书院这些开始到了宋元明清时代持续兴盛仅月湖周边啊就聚集着

碧芷书院竹洲三仙龙书院等十余所大书院北宋的桃园书院获得了宋神宗的赐匾南宋的永东书院南深书院获得了宋李宗的赐额彰显出学术的影响力书院教育推动了科举的辉煌南宋的纯熙四君子三字经作者王永林等都是受到了书院的滋养

到了明代范钦建天一阁取了易经天一生水防火之意成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自家藏书楼他用云香防镀石英西朝这些技术是三十万卷估计保存至今乾隆代修四库全书时天一阁献书 638 种成为了全国藏书的典范

除了天银阁外宁波曾经有报经楼等 11 座藏书楼形成了书藏古今的文化网络支撑了学术的研究与社会的启蒙而且宁波拥有一套官民共住的教育生态这些书院经费很多都是由乡绅捐赠

元代的铜金为渡州书院割田 400 亩,清代的冯氏家族捐赢了 1.5 万两修的慈湖书院,商帮创办的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