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途中,你既过早地衰老,又永远长不大——两者是同时的。”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49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苑伶、简宁、村长。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疼痛部》,作者是女性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我们在第46期节目的时候聊过她的另一本著作《狐狸》。如果说《狐狸》更像一本文学评论,在对他人作品的谈论里表达作者个人的喜好见地;那么《疼痛部》这本小说则更像一本虚构的“自传”,讲述一位流亡者,在失去故土之后,如何在新的国度,也就是荷兰生存、寻找自我又丢失自我的故事。
作者杜布拉夫卡与小说主人公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她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南斯拉夫内战爆发、解体后,不得不离开故土,定居荷兰。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名字《疼痛部》,来源于书里提到的荷兰第三大城市的一家SM俱乐部。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6:56 来自已经不存在的国家,教授一门四分五裂的语言
19:19 家园的彻底的沦丧,是在反复确认中到来的
27:37 “我们不需要分数,也不需要文学,我们需要一个讲道理的人来建立秩序”
48:52 流亡等于失败,回家等于死亡。只有在做出选择那一刻我们才是自由的
51:40 一个绝妙的隐喻:红白蓝塑料条纹包
01:06:51 文学作品当中的痛苦情绪是怎么被表达出来的?
01:14:10 比《狐狸》更高的评价,4.5星以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