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很多人可能只是被动地阅读,没有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或结构,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手写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专注,进入心流状态,同时也能更好地吸收书中的内容。
建议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让故事贯穿自己,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
选择那些能够反复阅读并每次都有新收获的书,如《哈利波特》、《纳布勒斯四部曲》、《三体》等。
分析阅读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的结构和内容,避免沉溺于细节。
主题阅读更主动,要求读者带着明确的问题去阅读,而分析阅读是在给定的书目下最大化理解。
可以分为电子书和纸质书两种方式,电子书可以通过标注和导出笔记,纸质书则可以通过手写笔记来加深理解。
不同类型的作品有不同的结构和目的,例如小说需要沉浸式阅读,而社科类书籍则需要更仔细地分析论点和论据。
评分普遍在3到4星之间,主要因为翻译问题和内容年代较久远,但仍对阅读习惯的优化有启发。
哈喽大家好 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 62 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我是简宁我是村长我是燕玲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到了那今年也就是 2024 年读书日我们想要聊的话题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这个话题源自于我最近产生的一个念头就是读完一百本书之后有没有可能忽然发现你其实一直没读对然后就是被这个想法突然惊到这个时候正好在整理文档的时候看到张一鸣早年微博推荐的这本书名字就叫如何阅读一本书那
那这本书系统性的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包括基础阅读 检视阅读 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并且它提到了一个概念叫主动阅读也就是说阅读时越主动就读得越好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各自的阅读习惯以及如何将阅读效果最大化首先想问一下你们俩你们通常是怎么阅读的你觉得你现在的这种阅读方式有哪些好的和不好的地方
我先来说吧我就是作者书的那种非常被动的没有主动积极的去阅读的那种类型的读者就是我通常读一本书就是从头读到尾
然后从序开始看作者要讲什么东西然后开始看他的正文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不好的地方就是每次我都会读的比你们俩慢非常的多要花很多的时间但其实每个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我花这么多时间的话其实我就可能你们能读两本书我只能读一本甚至可能只读半本效率就会非常低
但是这个好处就是我可能会对他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记得比较清楚就比如现在我可能经常会看文献因为我在这边读书上课会读很多老师布置的 reading 我会看得非常细包括他的理论框架是什么他的例子是什么然后这种时候你就会感觉脑子里会储存非常多的记忆的资料然后当你有时候要想一个事情的时候会突然把一些不同的东西串联在一起
有点像乔布斯说的那个 connecting the dots 就是你可能不是有意的就是要吸收这个这个这个然后把它连在一起而是你一个品材吸收的多然后当你要用的时候你突然觉得能把不同的东西关联到一起这种体验是还蛮有趣的
是的 月灵大概在我们录到第二十期可能还是三十期左右的时候忽然告诉我们她阅读的方式是每一行都要默读我们当时还蛮惊讶的而且觉得很感动就是感觉月灵花了更多的时间就是把一本书能够读得更透吧
就像在心里默默的朗诵每一句话一样对虽然就是时间时间上好像是花费了更长的时间但是其实如果按照这本书的标准来看你已经是走在主动阅读的很前面了啊真的吗我是因为被动的强迫症所以没有没有对其实其实这里虽然提了主动阅读这个概念但其实阅读本身就是主动的对吧因为它不像是我觉得看电视剧可能相对被动嗯
你只要把它打开放着就可以了但是阅读你拿起一本书就是你主动去读它本身就是一个主动行为所以其实我觉得是不存在被动阅读的这个反面的只是说你主动的这个投入度有多高你想你阅读一本书本身花费的时长可能就比别人要长我觉得这个角度就是说明你的主动性已经比别人要高很多但是愿灵是不是除了这种方式之外是没有办法读得快啊
对要看书比如小说的话我是真的没有办法很快的读因为我会很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情节和人物嘛但是读这本书就是还蛮工具书中我是可以跳过的我还跳了蛮多就是一目十行那种哇
我还以为你是做不到你是必须要这样从头读到尾因为作者在书里面还介绍了一个方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是说针对那种读书特别慢的他说可以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
就是把手指合并在一起然后按着那个书的那个一行一行的移下去这样的话你的眼睛就会跟着你的手往下看然后训练的那个过程中你的手指动得越快然后你看书也可以越来越快我感觉这个方法还挺有意思是挺有用的感觉但是你好像不是这个问题
我觉得我就是要逼自己放下心里那个完美主义的门槛就是我不要把每一字每句都读完我可能就会好一点我跟你真是两个极端我就是看得非常非常快
基本上如果那个作者的语言在一开始不能够吸引我的话我就一目失寒地看下去只看那个核心信息然后我想这可能跟我长期沉迷网络小说是有关的那个时候网文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就算那个书我觉得它写得很烂但我也要一边骂一边把它看完所以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尽量在短的时间内抓取这个剧情
我可能是你们俩的一个折中因为我觉得我有一个变化一开始我可能更贴近村长我读得非常非常快而且那个时候比如说如果是老师布置一个什么读物然后和别人一起读的时候别人就会很惊讶你怎么读这么快当然还有一点小得意就是我会觉得读得快是一件就是有点值得小骄傲的事情我觉得那个是对的但现在呢越来越慢
为什么越来越读越慢了呢我觉得其实有一个动力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要录制播客嘛所以我其实现在心态上会比以前更加担心说比如说我们读一部小说就像月灵刚刚说的我很怕错过了里面的某些关键段落然后你们提到某些关键段落的时候我发现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或者是读一些社科类的书的时候我会发现这个地方怎么办我完全没有读懂
就是心态不一样了所以会更仔细地去浏览这些细节的部分然后整个的阅读速度也会慢下来
我跟你一样我现在也是有意的放慢自己的速度对然后我发现我阅读的场景和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我觉得我以前更多就是窝在沙发上或者是躺在床上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去读一本书然后现在我大多数的场景都是要回到我的那个桌子桌子前面然后旁边可能拿支笔啊拿个写字的板啊什么之类的就是会会有一些不一样
我想说我现在还是窝在沙发上也 OK 啦就是我刚刚是想说回到这本书其实快读和慢读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就是只要你能享受当下阅读的这个状态就很好
但是这本书呢它其实是有一个目标的读者的它其实是就是它的对话更多是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更多启发的读者而不是仅仅通过阅读获得一些信息或者是获得一些娱乐的读者所以这个是这本书的它的一个目标读者的定位吧那说到不好的部分我还想问你们一下就是什么情况下你们觉得自己没有充分阅读一本书
我觉得一种阅读状态会比较说明问题比如我看着看着就走神可能虽然把它翻完了但是翻完之后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点
虽然你说的这个问题让我很好奇就你刚刚讲到走神这个点我在想当你每一本书都可以一目十行读的时候会不会常常有那种觉得自己的脑子没有太跟上你阅读的速度的这种感受呢因为我通常会觉得我要可能一字一字去念出来我才能慢慢的就是去理解他每一句话想要表达什么
但是我看得非常快的话可能就会觉得她那个思路是飞速地过了我可能不太觉得我有完全跟上她这个点你会有这种感受吗不会我就是能够抓取到她她中间最关键的信息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我长期眼下的一种能力了我也是我觉得我好像天然的就是视觉的能力会比听觉的能力要好一些
对读一本阅读的材料和听一个小时的会议吸收的信息密度我的那个阅读材料的信息密度是比听一场会议要高非常非常多的其实按你来讲中文应该是这样的因为中文字是象形字嘛然后英文是靠读音区识别的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我还是觉得我听或者我把它念出来会觉得更有效果一些
因为月灵你是边看边听然后简宁刚才对比的其实是只听和只看我觉得从获取信息的这个效率来说肯定是阅读要更快的因为比如说同样是十分钟的时间我们听十分钟的那个原文啊他的那个听书的版本跟我们看十分钟那个篇幅是差很多的确实是
但是可能就是你听完一个播客虽然他讲了 30 分钟你读他只要 10 分钟但你会不会觉得 30 分钟的这个就是印象更深刻一些呢
对,我觉得这就涉及到播客它的一个附加价值了,就是为什么要听播客,也不是为了效率吧,我觉得更多还是听一些讨论想法,我觉得这是额外的东西。我觉得每个人不一样,因为我发现了好几个老板他们的听力非常的厉害,所以搞得我开会也非常的紧张,因为他真的是会抓住你在陈述的时候的每一个漏洞。
但是我听会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走神特别是那种很无效的会议啊或者是那种讲座我就非常容易走神但也有一些人他阅读的时候其实他会很难很难进入那个阅读的状态或者是他已经坐在桌上然后把那个阅读材料打开看了很久但是他还是没有抓取到关键的信息所以我觉得可能还是因人而异的讲到这里我还好奇一个问题啊就是你们在看书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在看书的开头的时候更难进入状态啊
我还好我觉得看分什么书我觉得这个书的开头就很像电视剧的前十分钟如果这个电视剧的前十分钟没有抓住我或者是这个电视剧的第一集吧我可能就不会去看这个电视剧所以我感觉我会把开头或者是第一个章节作为我要不要看这本书或者是要不要优先看这本书的一个标准但是进入的话我觉得还好还蛮快我也是
我感觉我的这个情况可能在看小说的时候更明显因为有一些小说里面的人物特别多嘛他在前期铺垫那些背景和人物的时候我要记那些信息就觉得很麻烦但是如果已经看了四分之一就相当于对这些人已经有了技术的了解嘛所以我在拿起那本书的时候就很快能够进入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你特别不爱看一些风景的描写我就特别爱看这些就是其实我会特别注意到和主线剧情无关的一些肢解就是如果它描写得特别的好的话也会非常迅速地让我代入进去就是
不一定是带入这个剧情就是会让我对这个作者本身非常有好感我觉得他的文字是非常细腻的或者是他的文字是非常独特的就是也会就是成为剧情之外的另外一种吸引我阅读下去的动力
嗯,我感觉这个有点成为我评价一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吧,就是如果我对作者写的这些风景或者是这种肢解的东西毫无感觉,我就觉得这本书没有办法触动到我,但是如果连我这么不爱看风景描写的人都已经注意到他的这些语句,而且发自内心的觉得哇写的真好,那我就会觉得这个作者我真的很喜欢。
好的那这本书提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包括基础阅读 检视阅读 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你们觉得哪一个阅读的层次对你们来说最有启发呀
阵长要不你先说对我来说还是分析阅读因为简式阅读我总结的不是很准确就是简式阅读是偏粗读和快速读但是它也是有要求的就是你需要系统地回答三个问题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聊了什么作者是如何组织展开的就是我觉得从我的习惯来说我还是偏向于简式阅读
然后主题阅读的话也挺好理解的我觉得在我们写论文甚至我觉得在我们记者时期那个逻辑是比较接近的就是一个想要了解的核心问题我们去搜集资料看一些书然后在里面获取我们的信息但是分析阅读的话里面有很详细的列出一些步骤和一些规则我觉得之前没有很系统的这样的方法论所以这个对我来说启发还挺大的
没错我也是我其实直接跳过了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的这两部分因为我觉得这两部分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的浅显吧基础阅读其实就是小孩子你要识字基本上能够把阅读这个动作完成检视阅读呢它就是教你怎么去就是通过略读啊
的这样的一些方法去读但是分析阅读这本书其实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因为我自己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之前是特别特别容易沉溺于细节的就是会突然发现某一个段落非常非常的打动我然后我就觉得这本书写的真不错啊但是很多时候我其实忽略了整体内容这件事情就是或者是说对于
整体内容这件事情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然后这个分析阅读这个章节里面就指出说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情只有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那也有一个非常小的方法去检视你是否对整体的阅读有这个概念就是你必须能够用几句话去告诉别人这本书说的是什么
对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想法上的一个转变吧就是不能够太沉溺于细节了而是要去关注它的结构和整体
其实我觉得要用一段话来告诉别人你读了一本什么样的书这个真的是蛮考验人的就是你可能听起来觉得好像是我去复述它没有那么难对吧但是每次我读完一本书我觉得我好像很理解它了然后当我尝试去跟别人复述这本书在说什么的时候我常常还是会觉得我没有办法那么百分百的精准的去还原这本书讲了什么还是会感觉我的语言传达跟我实际吸收了这个东西进来它之间是有一个差距的
确实确实所以分析阅读其实也教你一些方法去抓住这个书整体的内容比如说它列出了八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依照书本的种类和主题去做一个分类然后第二是用简短的句子说出这本书在谈些什么然后
然后第三步是按照顺序和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第四步是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者是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第五步是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和作者达成共识第六步是从最重要的句子里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然后第七步是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第八步是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是未解决了
所以你看这八个步骤其实真的已经非常多了我首先反思到我自己啊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有非常严格的做到这八个步骤吗就是完全没有所以我在想说就是我确实非常同意月灵刚刚说的其实总结一本书蛮难的特别是我觉得现在来说最难总结一本书还是我们读过的那个狐狸就是
就是真的很难总结就第一个问题就卡住大部分书你还是能比较清晰地说出来这本书它的种类和主题是什么对吧但是狐狸真的是一本非常难概括的书我就想说如果你按照前面的八步就是真的去做一些思考会不会这个答案就是会比你自己在一个比较混沌或者模糊的状态里面会更容易总结对我觉得我们之前更多好像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对回想起来确实我们有一些书是作为问题抛出来的比如说像夜晚的潜水艇我们其实当时有明确的去聊它的有没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贯穿全书我觉得像这种就是比较结构性的问题但是确实不是每一本我们都把这个当作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去聊
那感觉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框架固定下来就是每一集都尝试回答这几个问题可能我们就已经能收获不少了确实就是我刚刚说的首先我们给自己了一个动力就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固定下来我们就有一个动力去解答它然后另外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听众来说也是蛮有价值且蛮有难度的一部分内容
就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因为其实去抓住自己的情绪的感受就是这个地方你觉得很感动这个地方你觉得太妙了抓住这些是很容易的但是抓住整个结构性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挺难的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对所以当我们尝试总结了之后我觉得我们之间彼此的交流这个环节其实也还挺重要的因为互相能给对方启发然后也能有看到彼此没看到的一些盲区吧我觉得这个部分也还挺就是能够启发我们的一些东西没错没错下本就这么干好的
对 聊到分析日读这个章节其实还有一句话非常的触动我就是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
我觉得这个也其实很对应到我刚刚说的结构和整体因为它以这个房子作为举例就是一部作品也是这样它是由非常多的这种细节然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就是如果我们只看到细节没看到这个房子的整体的话觉得还是有点可惜的那由这句话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读过的可读性最高的作品到目前为止具体是什么
因为我一直觉得我鉴赏能力比较差所以我在读一本很好的书的时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综合的感受我觉得它很流畅我能够一口气读完然后那个感受特别好但我可能分析不出作者这里说的什么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对我来说可读性高更多是在语言层面就是很浅显的一个层面就作者能不能抓到我
然后从阅读体验来说我觉得之前一些小说能有一些感受比如说马伯雍的几本我们聊过的太白金星有点烦长的荔枝
我也想举个例子,就是如果是我觉得从框架上来讲可读性很高的话,我感觉蔡崇达的《命运》是写得特别好,对我来讲可读性很高。一个是因为这本书它整体是有点像是战绩嘛,写了他自己阿太的一生,然后因为其实个人的一生的这个写法是比较简单,就是你其实按照时间的顺序去写就好了。
所以这个是可读性的一方面就是它不会有很复杂绕来绕去的一些架构这个很清晰然后另一部分是我觉得个人的个人时代也是嵌在社会生活史里所以其实写一个人的生活能反映背后这个时代的变迁所以它是有点互相嵌套的这种感觉
然后它同时又还可以有一些文学性的色彩在这里面就感觉它是三个层次都兼得了从写个人的一生到你能看到一些文学性的东西然后到你又能看到现实的社会的社科层面的一个意义我觉得这种对我来讲我觉得是从课读性和框架脉络上来讲都特别好的一个名字我可能会从整体性
来回答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整体性非常好的两部作品我觉得是《哈利波特》和《纳布勒斯四部曲》就是我现在去想到这两本书的时候其实我想到的就完全不是细节而是一个很宏大的世界或者是就是纳布勒斯
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街道就是從一個整體然後再去看到局部去看到霍格沃茨城堡上的一磚一瓦看到他們的飛天哨子看到那裡的黑狐和火龍之類的對所以我覺得
可读性最高的作品对我来说的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我可能会去读第二遍并且反复地读并且它其实是虚构的东西虚构的细节但是在我这里就变成了非常真实可感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还蛮厉害的再说一本可能是三体对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让我觉得非常的真实这种感受
我们刚刚其实讨论的是分析阅读嘛然后我想回到简宁刚刚问的那个问题就是阅读的四个层次其实杜尔他最后还写了一个叫做主题阅读
我感觉就是从阅读的主动性来讲如果说分析阅读是到第三个阶段的话那我觉得主题阅读是要更再主动更努力一点因为分析阅读它有点像是说 OK 我已经给定你一本书了那我怎么能够做到说我在给定的这个命题下我最大化的去增加我对它的理解然后我努力的去把它的
框架脉络和架构分析出来但主题阅读就是当我选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你都是要很努力的就是它取决于说当你去进行阅读这个行为的时候你要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到底想了解什么你想回答什么自己好奇的东西
我觉得就比如说,我觉得是我写论文的时候会感觉我看书,看东西会特别的有一个目的性和一个主题,比如说当我要回答我们去年的那个一个题目就是,在经济社会学的视角下你怎么去看负债这个事情,你觉得负债就是削弱一个人吗?那其实有可能不是嘛,对吧?那你要去找你的论据,这个时候你可能要看很多的书,包括一些经济学的理论或社会学的理论。
这种时候你是能够把每一本书里你要用的东西去找出来的然后我
我常常会觉得这种时候我对书的吸收的效率是最大的因为我的目的性很明确我要回答一个我提出的问题但如果当我是被动的去拿起一本书我就读的时候我可能可以做到说我去分析它的框架和脉络但是其实我选它的这个过程可能不是那么主动的我觉得就是在最后的效果上还是会有一点打折扣
所以我还蛮喜欢这个组合提到最后这一点就是主题性阅读我们可能要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比如说我记得之前村长跟我讨论过说对消费很感兴趣对吧就可能比如说对于一家公司它是为什么可以成长起来然后跟我们现在这个消费社会是处于一个什么样演变的阶段有关系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探索就会很有意思
确实我想到的两个场景也是一个是写论文的场景因为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然后第二个场景是我们做记者的时候会写一些行业研究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村长是要研究按摩店的
还是有的麻烦就是一个很聚焦的话题之下主题阅读会变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回到我们自身的这种阅读的场景里面我觉得大多数人的阅读还是比较有随机性的他可能就是路过了某一家书店看到了一本书觉得这本书非常的打动自己就是第一本书和第二本书之间往往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所以我就在想这个主题阅读的这个方式呢怎么能够用到我们的博客上面来是不是我们自己要给自己去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在这个主题下面我们也能够相对来说比较聚焦的去读两到三本书这样
对我觉得像作者他也有提到一些例子也是可以在生活中完成比如他会去问说那爱到底是什么然后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回答了爱是什么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它可能会很大然后我们选的书可能也会很不一样但是当有脉络的时候我会感觉
你读起来会更加目的清晰一点对而且我们的评分的维度可能会更有区分度因为现在我们更多是基于自己当下的一个阅读的感受嘛但是比如说你把三本同样是关于爱的这个主题或者是同样是关于命运的这个主题的书放在一起我觉得还是挺能高下立见的
或者是说都是很好的但是是以不同的视角来写的我觉得就是主题阅读的一个好处就是不同书之间它们之间的这种能够加深加深这种阅读的体验对 阅读的知识是的 而且它有点像比较文学这个是不是一个专门的文学评论是的 是的 是的没错
我记得好像是前年的时候我们提出这个想法但是后面好像没有按照这个执行对因为其实也蛮累的比如说我们前一段时间读了很多那个什么艾隆马斯克传还有乔布斯传嘛然后就是我就提出我要读一个轻松一点的就是换一换脑子这样的我觉得这样
怎么说呢就是可能对我的状态来说会更好但是这两本书好像某种程度上也蛮难归在一个主题下的因为这两个人还是比较不同的个体可能都能归到人物传记下面成功人是如何成功的他们的那个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是的我觉得可能还是说这个主题它的一个前提是我们有对它好奇的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好奇的是人物传记是怎么写的或者是怎么体现不同人物他们的一个成长经历他们的内在驱动力就可能还是得提出个问题这样我们看的过程当中我们回答他的这个思路是比较明确的我们是找答案然后比如说如果聊爱情的话可能是去探索说不同作者是怎么呈现爱情的
我觉得我有这样的一个命题会蛮有意思的去把不同的书放进来看但是你们会觉得这种带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去读一本书会破坏你的阅读体验吗我就会放下我心里这个想要每一页都读完的完美主义的讲座证我就会觉得找到我答案我就满意了
我感觉我有的时候可能还是比较期待那种我就是对这本书没有什么期待但是它反过来给我制造了一些惊喜就是那种不期而遇的感觉但是也不冲突啦我觉得主题下的阅读和随机拿起一本书的这个阅读本身它也不是一个很冲突的事情衍生一个小问题就是如果是说我们带有这种强烈的目的去读一本书的话你们会去做笔记吗就是怎么去做笔记呢
我现在做笔记是只做电子书的因为纸质书的笔记就比较费劲
微信读书的这个功能还是很方便的我会把华县的那个笔记导出到电脑文档上然后先整体过一遍在第二次看的时候把我自己觉得感受依然很深的内容再做一轮标注然后最后我会做三件事情一个就是把我觉得特别好的金句给做一下总结然后框架大概的整理一下
最后列几个小点就是我希望这本书带给我的几个启发我在之后能够有一些实践那你已经阅读得非常主动了都有三个步骤我不是每本书都是这样的只有很少的几本然后我前年和去年的时候做的笔记非常的多最近半年很懈怠基本上都没怎么做这个笔记
我也感觉村长这个步骤非常的齐全我是主动和被动两种吧被动的话就是滑线然后看到特别特别好的句子我就会把它微信读书上就是生成一张图片保存下来然后这些图片我是觉得是我会时不时地可能回头会去看一眼一些禁句
然后如果是主动型的话就是看完整本书之后要尝试去概括一下上面讲的那个它的主题是什么然后作者怎么呈现的但是我觉得这一部我现在其实还没有很主动地去做到大部分是我还是看过可能是在我们聊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去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思路
而不是我看了过程当中就不停地去写这部分可能还比较少我看了过程当中写的可能更多是我想到的一些问题就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然后他跟我自己生活经验有什么差别或者是引起我更多感兴趣的问题我觉得以后可以去探索的一些地方我们当时上大学的时候我记得老师会布置一个作业就是做读书笔记把你觉得印象很深刻很触动你的段落就是真的是用手一行一行写下来
我当时记得我是就是读书机的这个作业我是真的是写完了一整本现在我可能也还是用这种比较笨的方式去写一写当然就现在就写写的比较少然后现在因为做播客之后会有一个写字版然后就是会把一些当时想到的一些点稍微记几个关键词这样的
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可能又会优化一下我这个做笔记的策略我可能会先把结构看一看就是会更加注重注重这个结构是怎么搭起来不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因为我还没有开始做这件事情可能从下一本开始
我觉得姐您说这个让我想到我们也是上个学期然后有一门课老师他特别不喜欢电子化的东西然后他每节课上课都会把我们的 reading 打印个十几页出来他让我们课堂上去看纸质的这些内容然后现场就让我们手写个
300 字的读书笔记我觉得一开始我是非常抗拒的因为我感觉好难啊但是其实写多了之后你会发现回头来看你吸取这些书里面的精华的程度还是挺不一样的然后你回头去发现自己的理解其实你是从自己的这些理解和读书笔记当中又重新去理解了一下这本书因为当你回头看的时候你可能没法把一本书整本都再看一遍嘛
对吧但这个时候你记得这些读书笔记就成为你重新再理解这本书的一个很关键的一个东西我是觉得还挺有用的确实应该逼自己做这件事情
对我其实也是比较 old school 的这种我觉得有的东西太快捷了它反而其实会影响你的吸收就是有的时候我写字这个事情就不管我写的什么我可能思绪会飘到其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就是拿起笔去写写画画这个动作本身会让我更能够容易进入到所谓的这种心流状态就是更容易更专注就还不谈说我是不是记住了当下我写的这段话
对对对非常非常非常同意因为你敲键盘的时候其实是速度非常快它跟脑子的速度思考速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当你手写的时候你是能边思考边写的这是更沉浸式的是而且一天已经敲十几个小时的键盘了我觉得就是拿起笔也是切换嘛一种状态的切换没错
其实书有很多种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型这本书也有提到说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我不知道这一个章节对你们来说有没有一些新的收获我对书里关于小说阅读的方法启发特别大核心有两点就是第一点他说要让故事贯穿我们
他还举了一个差别就比如说我们去阅读这种论说性的作品的时候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力爪我感觉这个这个比喻还挺生动的是的是的然后如果我们在阅读诗和小说的时候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打开心灵接纳他
我就觉得这个说的也很好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世界我们要跟随里面的主角跟随里面的剧情一起现在你们读书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吗不是让故事贯穿你的吗
是贯穿但是我觉得他很形象的把这个东西说出来了就我以前并没有没有很明确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说你要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宾至如归知道一切事件的进行就像你亲临现场身临其境变成其中的一个成员愿意与其中的角色做朋友然后运用你的同情心和洞察力参与事件的发生我觉得这个形容可能比较像演员
就是演员的那种信念感去投入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中我觉得我们都还好都不太存在这方面的阻碍就是只是一个深度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有一类读者可能比较难做到就是那种 ego 特别大的就是从上帝视角去审视这个故事
就是那种事无巨细都要吐槽的读者我觉得他是有一种居高临下的那种视角去在批判这个故事我觉得他就比较难比较难沉浸或者比较难代入对对对就是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他觉得一个故事一个小说作者是怎么样呈现的你就要先跟随他的节奏先去理解不要急于下判断应该也有争论这是作者的一个观点
对但是我觉得这种状态反而更容易让我们去评判因为当你真的很沉浸的时候它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破绽是和它整个故事本身搭建起来的一个逻辑然后它有一个明显反逻辑的地方其实你是非常容易识别的就这个地方真的是就是阅读体验非常差的时候就是明明你觉得有一个不错的开头然后忽然就怎么说烂尾了或者是说忽然就塌掉了这种感觉
然后我还想就是在讲小说阅读的时候他提到说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逐指或论述我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正确他的意思是其实作者在描写这种文学小说作品的时候他很多东西是开放性的并没有说有一个唯一的答案或者唯一的观点
我可以这么理解吗我觉得是不是方法上的差别因为他在前面的章节说就是让我们去找一些关键句就是有点像做阅读理解一样就是有的作品他会把这种关键句就是很明确就是有那么一句话然后你找到了它就找到这本书的主旨但是想象文学它可能不是这么去行文的所以你不用去按照前面很
怎么说呢就是一步一步在每本书里面都去划这个关键句而是更重要的事情是你把自己就是更沉浸地带入到这个作品里面去就是跟随作者的意识或者是跟随他的想象去流动嗯他里面还举例好像是某个诗人说他说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
对这个其实也是我想说看这本书的时候的一个提醒吧就是我觉得也不用很教条的去按照他的每一步去执行我觉得那个也是很机械的一个动作就是不同的作品就是你想选择读快和读慢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怎么说呢你自己觉得比较舒服的一个习惯吧
那回到这个问题我自己的话我可能就是分的比较粗就是怎么去读小说呢我可能还是会快读他的建议也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的读我觉得中间你在一个小说里面记笔记啊或者是就是有一些打断他的动作其实还是会比较影响你的阅读体验了但是呢比如说像有一些小说比如说那个我们最近要读的公开的秘密里面的
这个短片里面其实是埋了很多的细节的就是你不去记一记或者想一想的话你可能会体会不到它的那个精妙之处所以我会稍微写两笔这样然后社科的话我可能会去慢读就是起码能够做到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并且找到他支撑论点的论据和案例并且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能够去认同这个观点月灵呢
其实我在一开始说到我读书目前都还是挺慢的可能每一种类型我都是慢慢地读但是我其实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想说读着讲想象文学这部分我很好奇说比如小说要怎么读得快一点但我感觉我看完好像也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答因为他说你小说跟别的不一样别的可能你是能快速地去检视阅读知道它的框架但小说是没有那种像李科生写
说明文一样的是他会非常主动的告诉你我想要表达什么主题然后我的论据是一二三他就是强调说你要去把通篇读完之后再去做判断和评价那这样对我来讲好像的问题又回到说 OK 那我要整篇读的话到底要怎么读得快就我好像没有从这里面得到特别好的一个解答吧尤其是针对想象文学这部分就是最开始说的用手指很技术层面的
我们读那个公开秘密嘛就比如说第二章那种它出场了很多人物然后名字又都不一样然后可能每个人出现的又非常的简短就有一种我瞬间要去记住大量的人那其实我是记不住的这种时候就很痛苦然后当它的剧情又没有特别吸引我的时候我就会更不想让记脑子去记住这些人就是你只要那种抵抗和讨厌的情绪就会累加然后到最后就不想看那一章就会有这种情绪在里面
我突然好奇你之前读言情小说也是很慢的吗或者是那种学艺学艺感觉能看挺快的言情小说好像我也没怎么看言情小说过对对对就是这种我的意思是说这种整体性很高的作品它其实我感觉都慢不下来因为它是就是剧情在吸引的就是像我刚刚讲的公开秘密这种它就是它剧情也不吸引我呀
对所以我觉得公开秘密比较比较特别虽然它是短片啊就包括第一个章节它本身就是有这种精巧的结构在就是有这种意图在就是很多的伏笔我觉得这种我也读不快但是大部分的小说我觉得还是就是抢剧情的我觉得还好
如果是抢剧情的话我就是可以包括三体其实你是你可以坐在那一天就想把它看完因为它那个剧情推进是非常紧凑合就是高潮迭起的嘛但我我还是觉得我经常的外国文学我觉得好多作品就是蛮难看的对
我觉得外国文学都有点刚才月灵说的因为他出场的人特别多然后名字特别长有时候他的那个父亲孩子兄弟名字会非常的像而且作者都是翻译还是原来的那个作者他就会喜欢一会儿用他的名一会儿用他的姓然后明明是同一个人我就要来回的搜索这个人到底是谁对 《侨布斯传》也会有这个问题
是的我前段时间在看那个卡拉马佐夫兄弟他出场的人物其实也是很多的然后我在看他前面剧情的时候我也根本看不进但是看到比较后面的时候那个剧情开始吸引我了然后我对这个人物熟悉了我就能看进去了所以我觉得这个建议应该是给出版社的编辑的一个建议比如说我们读繁花的时候发现繁花最新版本呢它最后一页其实是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关系图
就是当你忘记某一个人的时候你稍微看一下那个图你就马上能知道这个人和他所有的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这个就选择我们自己在那里一笔一块去记录这个人是谁然后他的这个妻子是谁之类的可能会有帮助而且我觉得还有一点是像名字其实我觉得
不需要翻译成中文因为可能有的音节长一点中文就变成了四五个字六七个字真的很难记住或者就是你写一遍中文把英文也标在边上我感觉就是看英文原名可能还好记住这个人一些对我觉得会有这个小小的阻碍但是还好不算一个太大的阻碍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测试,他说如果你将在一个无人的欢岛度过余生,你可以选择带十本书去,你会选择哪十本,这个岛上是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只有你和这十本书,但它是在一个理想情况下,就是你的吃穿住行基本的生存条件是可以满足的。
这个测验呢是为了帮助你找到自己的书单背景是作者认为可能大部分的书没有特别的价值我们用那个简式阅读法快速扫描一下就够了但是有一类书在你第二次重读的时候依然会有新的收获作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好书所以说每个人都需要去找到这样对自己有特殊价值的书
我想完蛋了因为我第一个想到我肯定是要带哈利波特但哈利波特就占了七个额度这样我就只剩下三本了
我觉得这算一本就是一套那这样的话我肯定会带越后越好的书嘛对吧我脑子里面浮现出来的三本其实就是我刚刚提到的三本一个是《哈利波特》一个是《纳布勒斯四部曲》一个是《三体》全部都是成套的系列还可以带《沙丘》《沙丘》有七本
这样子我在数量上不就赚了吗对我发现我的第一倾向好像就是这种把想象的世界建构得非常真实的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问题就是好像不管选哪十本你如果要在一个幻想中度过余生的话它都是会被你读完的所以思路不同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对吗除非像简宁这种就是它带一套书可以有好多本的话数量上可以取胜它的时间可以拉长对
这个问题的点正是在于这里就是这本书能不能让你再反复读还可以给你有一些新的体会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要带《红楼梦》就是它能够支撑这么长的时间对吧这么多红学家我觉得它肯定是可以长读长心的
我不知道这是跟我个人的习惯我感觉就是我不喜欢重新去看一本书说实话就是比如说很多人会重新看电视剧可能二刷三刷对吧我从来都不太会重新去刷就是我那种喜庆就是我看完一遍我可能就想把它放在那里我不想要再看第二遍所以我感觉对我来讲好像选哪一些书都差不多
哈利沃特我看了二十多遍然后三体我正在看第二遍纳布勒斯斯普丘我也正在看第二遍然后白夜行我看了三遍天哪我真的是佩服会不会是因为月灵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她因为要默读出来所以她已经把要吸收的信息都吸收了那你看《好乐梦》的时候是不是把所有信息都因为因为我第一遍看《好乐梦》的时候我是会跳过里面的那些诗词的
因为急于想知道那个剧情的发展
然后那个诗词呢我一时又没有这个鉴赏的能力但是可能我对于里面的这些人情世故或者是人物的这个欣赏已经比如说我在荒岛已经过了五年对我来说就是第一遍跟第二遍感受都是可能完全不一样的但是这个变化是因为我们有在经历社会现实的生活然后因为你的经历不同你看这本书会不一样可是如果你要去荒岛的话你没有人跟你交互了呀你不会成长啊就是你懂吗
所以你看这两遍可能十年前跟十年后你自己没有成长的话你看它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不一样吧我感觉但是在欢岛上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成长呢这个我不知道这是另外一个角度的那个思考了但是你说的有点道理因为作者里面就强调嘛就是说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一本书你每一次读它都很好这种书是非常非常少的然后作者就是鼓励我们要找到这样的书
我要补充一个角度我也不完全是按照数量取胜的因为为什么是哈利波特呢因为其实我从哈利波特到现在它没有一个替代品就是它是跟着我们这一代成长的书所以就是会一直读它一直读它我觉得我好像感受到它蜂蜜全球的那个魅力在哪里所以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就是是很有意义的
然后我每次去看特别是第一遍看的时候那个投入程度就是再也没有一本书像我小时候看哈利波特那样的喜欢那样的情绪随着他的每一个剧情而起伏就是真的是太好的读书的体验了
然后我可能还会带一本书就是狐狸我觉得狐狸对我来说也是有一些意义层面的东西因为狐狸它像是作家的图腾而且我觉得狐狸这本书是值得第二遍去读的因为第一遍读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没有完全吸收它这个书里面全部的信息因为这个书里面我当时分享的时候也说就像有一个小狐狸在跳来跳去而且这个狐狸是变幻莫测的那这个狐狸这本书里面这个
狐狸到底有多少种形态它到底幻化成了多少种人物它是以什么样不同的精神气质出现在这本书里面呢我觉得狐狸肯定也是值得多次阅读的一本书
这个我还蛮同意的我也觉得狐狸生存的第一遍你自己可能只读到了百分之四五十还有百分之五十是需要更多去挖掘的就是你会觉得你再读一遍还有新鲜感还能想到不一样的东西这种事我觉得是会想要再读一遍的真的
对而且我觉得狐狸有一种怎么说呢可能说大一点有一种那种精神图腾的味道就是你揣着这本书就好像你戴了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项链或者手链一样就是你希望把它随身带在身边的这种价值然后有了这个东西你好像能注入更多的能量
我就可以自己去写呀然后我可以在岛上自己写书给自己看这也是我的一个角度就是我觉得除了要带这种信息密度很大然后可能你常读常新的这样的书我还想我精选一本言情小说然后要精选一本唐诗诵词然后再带一本有一本很厚很厚的书叫做地图上的世界简史
就是我觉得这些书是可以帮助我去创作的就是提供各种维度的灵感所以虽然你带的不只是书是生产力工具对我还想说要带一本教怎么冥想的工具书这个是不是蛮有意思对我觉得你选的都还挺不错的《红楼梦》《世界简史》这种都挺好的就是能够有一个启动器一样的东西能够激发你的灵感
或者是选比如说有十个领域十个领域最 top 的作品把它筛出来带到岛上去也是一个挺好的思路对有点像那个种子是的你就反反复复去研读这十部作品并且超越它好的那就到我们最后一个环节你会给如何阅读一本书几星的评分呢
就书本身可能只能给 3.5 星评分有点低但我感觉这可能跟这本书的出版的时间有点关系然后跟它的翻译有点关系一个是它的第一版是 1940 年就出版了然后好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是 1970 年第二次更新出版然后中文版应该是 2014 年就整体来说会让我觉得
很多东西不是那么的新可能在过去的几十年大家吸收了里面的精华然后延展出很多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点然后还有就是里面的翻译让我觉得很莫名其妙常常出现那个病剧在看的过程中我就体验挺差的
是的是的这本书的中文翻译被各种吐槽所以我看的是双语的版本就是顺便学学英语了但说实话如果这本书不是张一鸣推荐的话我可能真的不会去翻开因为我感觉就还是一个你说的年代也比较久远了另外一个是
嗯
我可以给四星吧就是我觉得这个书还是给了我一个在目前这个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启发或者是我觉得很有必要迈出这一步去改变的就是刚刚有分享的去更加重视结构而不是沉溺于细节我觉得这个点对我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我想给三星一个原因也是翻译的问题就是很多翻译好像没有性打牙的感觉尤其是比如说我们刚刚提到的基础阅读简式阅读其实这两个词应该可以有更好的翻译吧
我觉得翻译真的是造成了我很大的阅读障碍其次是这本书连我这种这么想认真看书的人我觉得我都可以跳过 50%的内容不用看只看一些我有兴趣的点就好所以我感觉它给我留下的东西没那么多可能印象最深的就还是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吧就是要让自己变成一个主动的人给了我这个动力然后其他给我的留下的东西还蛮少的所以我只能给到它三分
好的好的看来很多时候大佬见书也不一定管用
罗翔还推荐了哦 是吗嗯这本书我是肯定不会带到岛上去的但是我觉得它也有我们刚刚分享的一个角度就是我觉得它也是一个 trigger 类似这样的作用吧就是它能够去启发你你现在的阅读节奏是不是最好的最适合你的你怎么样去改进和优化它然后能够让你的阅读首先更快乐对吧然后其次也是更有效率
对对照着看看自己的习惯然后看有没有优化的地方是的我觉得特别是对于那些就是已经有长期阅读习惯的人来说也时不时的可以抽身出来想一想就是是不是我一直要保持同一种阅读习惯去读书说不定我换一种方式能够让我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好的我们今天的录制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