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72《心流》:如何随心所欲集中注意力

EP72《心流》:如何随心所欲集中注意力

2024/12/9
logo of podcast 📖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村长
简宁
苑伶
Topics
村长:本书探讨了心流的概念、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以及在日常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中如何应用心流理论。心流是一种完全沉浸的活动状态,让人忘却烦恼,拥有控制感,过程本身即目标。阅读是个人心流体验的来源,书中人物的心流体验也增强了其感受。幸福感并非人生目标,心流状态下的沉浸体验才是,幸福是心流的副产品。在逆境中,通过努力去调整状态,将这个过程看作是磨练,有助于保持积极心态,减少精神熵。高度自律和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是进入心流状态的关键。持续练习,例如每天阅读,可以增强对注意力的掌控能力,强化心流体验。 在工作中,可以运用心流的八大要素和步骤来提升枯燥工作的体验,例如设定明确的目标、评估进度、保持专注等。如果工作环境不好,应尝试改变工作本身或创造有利条件。但作者也指出,现实中公司更注重生产力。人际沟通中也可以设定目标,并通过观察变化来获得反馈,从而改善沟通效率。心流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而是提升体验。将生活中的问题拆解成小的单元,再应用心流的八大要素,可以提升生活体验。 本书的理念很好,但具体方法不够细致,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实践。很多作家和诗人可能都有情绪失调,写作能帮助他们获得秩序感和心流体验。线下社交活动能帮助集中注意力,避免思绪发散。“精神熵”的概念很具象,有助于理解精神状态并保持自律。不必执着于找到一个明确的兴趣方向,任何领域都可以通过学习和投入来构建自己的小世界。播客制作过程类似于西西弗斯推石头,持续性强,且涉及多个领域,让她有持续的挑战感。 苑伶:心流是一种完全沉浸在当前活动中,无法分心的专注状态。游泳时,因为需要专注于呼吸和动作的协调,而进入心流状态,屏蔽了外界干扰。精神熵是衡量意识混乱程度的指标,心流是其对立面,代表着专注和沉浸的状态。幸福感并非人生目标,心流状态下的沉浸体验才是,幸福是心流的副产品。大部分时间人们都处于精神熵状态,心流能让人从这种无意义、无乐趣的状态中解脱。通过冥想或专注于手头工作,可以将注意力从发散思绪中拉回,体验不同的精神状态。洗澡时思绪飘远,可能是一种好的体验,但与心流状态不同;意识到思绪发散,并试图控制,是重要的。发散的思绪可能导致无效思考,产生焦虑和恐惧,而专注于当下则能避免这种情况。 在工作中进入心流状态很难,因为工作通常涉及多人协作、多任务处理,以及不可控因素。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法并非要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妥协,而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升体验。心流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而是提升体验。将生活中的问题拆解成小的单元,再应用心流的八大要素,可以提升生活体验。对本书的预期应是逐步改善,而非彻底解决所有问题。线下社交活动能帮助集中注意力,避免思绪发散。 简宁:游泳时,水的阻隔作用和自身的练习程度,让她专注于自身动作,进入心流状态。阅读是否能进入心流状态,取决于书籍的吸引力。大部分时间人们都处于精神熵状态,心流能让人从这种无意义、无乐趣的状态中解脱。持续练习,例如每天阅读,可以增强对注意力的掌控能力,强化心流体验。洗碗时思绪飘远,并非心流状态,真正的冥想需要专注于当下。 在工作中,可以运用心流的步骤来提升枯燥工作的体验。如果工作环境不好,应尝试改变工作本身或创造有利条件。人际沟通中也可以设定目标,并通过观察变化来获得反馈,从而改善沟通效率。书中关于工作的例子缺乏说服力,因为其工作场景与现代工作环境差异较大。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例子不够实用,难以提供具体的行动方案。对本书的评价取决于其能否帮助改变现状;作者的理念很好,但具体方法需要读者自行探索。阅读和运动更容易将心流理论付诸实践,而工作和人际关系则更难。“精神熵”的概念很具象,有助于理解精神状态并保持自律。不必执着于找到一个明确的兴趣方向,任何领域都可以通过学习和投入来构建自己的小世界。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我们把它称为‘心流体验’。”

大家好,这里是《书读完了》的第72期节目,我们的形式是三个人共同读一本书,聊聊各自的阅读感受。本期主播是村长、苑伶、简宁。

本期我们一起阅读的是《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研究大学直至退休。

30年前,他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其著作《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如何可以进入心流状态,获得最优体验。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

08:40  什么是心流?为什么说追求幸福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16:03  随心所欲地集中注意力,不因任何事情而分心

25:42 做不喜欢的工作也能进入心流吗?

48:38 精神熵:精神同样需要做整理、归纳和减法

56:18 推荐指数:1个5星,2个3.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