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艺术与地方年度盘点:人的流动才是潮水的方向

艺术与地方年度盘点:人的流动才是潮水的方向

2025/1/9
logo of podcast 城记播客

城记播客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刘林
王越洲
Topics
王越洲:我与艺术评论人、策展人刘林一起盘点2024年艺术与地方的结合,我们关注的重点并非传统艺术中心或一线城市,而是那些相对边缘、偏远的地方,例如上海崇明的没顶艺术中心、浙江丽水的泥鳅美术馆、西藏的吉本岗艺术中心等等。这些艺术机构的选择、运营状况、以及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关系网络,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在节目中,我们还讨论了这些艺术机构如何与当地社区互动,以及它们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例如,没顶艺术中心将艺术从城市精致小资的状态拉回到更野生、更具挑战性的状态;泥鳅美术馆与民政局合作,在展厅旁设立婚姻登记处,并利用赞助的LED屏幕举办户外婚礼,体现了其入世和接纳的特点;吉本岗艺术中心则试图通过展览,打破人们对西藏的刻板印象,并重新审视西方视角下的西藏文化。 总的来说,这些艺术机构的实践,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多元性和活力,也为我们思考艺术与地方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刘林:2024年,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许多艺术项目和机构选择在非一线城市,甚至相对偏远的地方落地生根。这其中既有艺术家和机构自身的选择,也有当地政府和社区的支持。 例如,没顶艺术中心选择在崇明岛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城市化的束缚,回归艺术的本真。泥鳅美术馆则巧妙地寄生于庆元青瓷博物馆,将当代艺术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积极与当地居民互动。吉本岗艺术中心则充分利用了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邀请国内一线艺术家创作,并试图打破人们对西藏文化的刻板印象。 这些案例都体现了艺术与地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艺术机构的落地,不仅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和空间。同时,地方的独特文化和社会环境,也反过来塑造了艺术作品的风格和内涵。这种去中心化的趋势,也预示着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Deep Dive

Chapters
没顶艺术中心选址上海崇明岛西端,远离城市喧嚣,以老工业厂房为展览空间,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其展览频次高,旨在打破城市艺术的同质化,引发艺术圈对艺术来源和审美体验的思考。然而,其位置偏远,也面临着易主等挑战。
  • 没顶艺术中心位于上海崇明岛最西端,地理位置靠近南通启东。
  • 空间改造利用了老工业厂房和鸡舍,具有独特的粗犷风格。
  • 展览频次高,每三四个月更换一次展览。
  • 致力于打破城市艺术的同质化,探索艺术的野性生长。
  • 面临易主,未来可能迁址至上海复兴岛。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节目是一期关于2024年艺术与地方的盘点,这次我和艺术评论人、策展人刘林选取的几个艺术项目和艺术机构都是处于相对边缘的地方。比如位于上海崇明的没顶艺术中心,位于浙江丽水的泥鳅美术馆和即将开幕的地心美术馆、位于西藏的吉本岗艺术中心等等。它们为何选在那里,过去一年的运营情况和反馈如何?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和关系网络。 本期录制的地方我们选在了松江方塔园中的何陋轩,整修完成后的何陋轩恢复了茶室功能,老人们搬着椅子和板凳在暖阳下喝茶打牌,我们也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录制,也感谢茶室老板在茶室营业时间到点后依然放任我们在里面录制。室外录制,不免有环境音影响,还望各位听众多多理解。 时间线 01:26 已经告别崇明的没顶艺术中心 10:11 野心不止于吴中的吴文化博物馆 14:45 丽水之一:寄生于庆元青瓷博物馆中的泥鳅美术馆 26:32 多元文化并存的西藏,作为枢纽的吉本岗艺术中心 45:34 丽水之二:遂昌驻地项目和聊出来的地心美术馆 58:42 大地艺术节也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地方 1:04:30 温州弘美术馆的《十一种床》:私密的、离散的、温州的 1:16:45 今天“山水”有用吗? 嘉宾/刘林,艺术评论人、策展人 主持/制作:王越洲 注:在温州留下28星宿的风水大师是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