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 宁慧:端闻一年来的发展迅速,让我感到非常高兴。作为端闻的主持人,我见证了节目的成长,也看到了听众的积极反馈。我们尝试了不同的节目形式,例如年终特辑,这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看到了端闻团队的凝聚力和努力。
端闻尝试用声音这种新的媒介来呈现新闻,这对于端传媒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声音,连接起不同地区、不同口音的华语听众,搭建一个多元的声音世界。
在选题方面,我们注重声音的呈现效果和故事性,希望能够用声音讲述动人的故事,让听众感受到不一样的感受。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解释性的报道,帮助听众拨云见雾,看清新闻背后的逻辑。
端闻的听众地理位置分散,如何保持听众粘性是一个挑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多元化的选题,吸引不同地理区域的听众,让他们在端闻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世界。
杨静:端闻已经播出一百七十多期节目,这让我感到意外,也让我对中文播客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认识。在制作端闻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与我之前参与的聊天式播客有很大不同,端闻更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更注重新闻的专业性。
端闻的高更新频率和跨时区团队合作对制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采用预先准备的方式,提高了制作效率,也保证了节目的质量。在声音设计和音乐方面,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提升了节目的整体品质。
在选题方面,我更注重能够深入参与和关心的议题,例如移民、游戏和美国大选等。我希望能通过端闻,将更多在地的视角和故事带给听众。
陈丽雅:作为端闻的制作人,我负责协调、制作脚本、节目上架等工作,全程参与节目的制作过程。端闻采用制作先行模式,主持人和嘉宾根据制作人准备的脚本进行录音,这与一般的聊天式播客有所不同。
音频叙事与文字叙事在创作思路、流程和重点方面有所不同。在音频叙事中,我们更注重叙事感,常用个体故事切入话题,并通过声音素材来建立场景和空间。
端闻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跨时区团队合作、突发新闻报道等。但我们也通过团队合作和灵活的制作方式,克服了这些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完善的音频制作流程,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端闻的制作中来。
王伯维:作为端闻的声音设计师,我的工作是负责配乐和声音处理,力求在情绪表达和真实感之间取得平衡。在配乐方面,我们使用的是高质量的音乐库,并会根据节目的内容和情绪,选择合适的音乐。
我印象最深刻的端闻节目是中国新冠疫情报道和台湾选举专题。在制作这些节目时,我使用了大量的配乐和声音素材,力求让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件的氛围。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能够不断探索新的声音表达方式,让端闻的声音更加丰富多彩。
杨一:我对端闻过去一年的发展感到满意。端闻旨在提供多样化的中文音频新闻选择,并通过专业的制作和多元化的内容,连接起不同地区的华语听众。
机构媒体的价值在于其专业性和多样性。端闻作为一家新闻媒体的音频产品,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专业、更具质感的内容,并通过声音这种媒介,与听众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有音频能力的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发展的平台。我们也希望能够探索更多不同的音频新闻形式,让端闻的声音更加丰富多彩。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