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端小聚 | 與端聞製作團隊新春圍爐

端小聚 | 與端聞製作團隊新春圍爐

2025/1/31
logo of podcast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L
Lulu 宁慧
杨一
活跃在播客和媒体分析领域,专注于美国政治和媒体趋势的评论和分析。
杨静
王伯维
陈丽雅
Topics
Lulu 宁慧:端闻一年来的发展迅速,让我感到非常高兴。作为端闻的主持人,我见证了节目的成长,也看到了听众的积极反馈。我们尝试了不同的节目形式,例如年终特辑,这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看到了端闻团队的凝聚力和努力。 端闻尝试用声音这种新的媒介来呈现新闻,这对于端传媒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声音,连接起不同地区、不同口音的华语听众,搭建一个多元的声音世界。 在选题方面,我们注重声音的呈现效果和故事性,希望能够用声音讲述动人的故事,让听众感受到不一样的感受。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解释性的报道,帮助听众拨云见雾,看清新闻背后的逻辑。 端闻的听众地理位置分散,如何保持听众粘性是一个挑战。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多元化的选题,吸引不同地理区域的听众,让他们在端闻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世界。 杨静:端闻已经播出一百七十多期节目,这让我感到意外,也让我对中文播客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认识。在制作端闻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与我之前参与的聊天式播客有很大不同,端闻更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更注重新闻的专业性。 端闻的高更新频率和跨时区团队合作对制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采用预先准备的方式,提高了制作效率,也保证了节目的质量。在声音设计和音乐方面,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提升了节目的整体品质。 在选题方面,我更注重能够深入参与和关心的议题,例如移民、游戏和美国大选等。我希望能通过端闻,将更多在地的视角和故事带给听众。 陈丽雅:作为端闻的制作人,我负责协调、制作脚本、节目上架等工作,全程参与节目的制作过程。端闻采用制作先行模式,主持人和嘉宾根据制作人准备的脚本进行录音,这与一般的聊天式播客有所不同。 音频叙事与文字叙事在创作思路、流程和重点方面有所不同。在音频叙事中,我们更注重叙事感,常用个体故事切入话题,并通过声音素材来建立场景和空间。 端闻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跨时区团队合作、突发新闻报道等。但我们也通过团队合作和灵活的制作方式,克服了这些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完善的音频制作流程,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端闻的制作中来。 王伯维:作为端闻的声音设计师,我的工作是负责配乐和声音处理,力求在情绪表达和真实感之间取得平衡。在配乐方面,我们使用的是高质量的音乐库,并会根据节目的内容和情绪,选择合适的音乐。 我印象最深刻的端闻节目是中国新冠疫情报道和台湾选举专题。在制作这些节目时,我使用了大量的配乐和声音素材,力求让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事件的氛围。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能够不断探索新的声音表达方式,让端闻的声音更加丰富多彩。 杨一:我对端闻过去一年的发展感到满意。端闻旨在提供多样化的中文音频新闻选择,并通过专业的制作和多元化的内容,连接起不同地区的华语听众。 机构媒体的价值在于其专业性和多样性。端闻作为一家新闻媒体的音频产品,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专业、更具质感的内容,并通过声音这种媒介,与听众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有音频能力的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发展的平台。我们也希望能够探索更多不同的音频新闻形式,让端闻的声音更加丰富多彩。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你好 我是杨静

新春佳节端传闻新闻不停歇我们的记者编辑与撰稿人仍然在世界各个角落捕捉最值得报道的新闻和故事

新的一年我们特别需要会员支持我们做出好的新闻现在就邀请您成为其中一员从除夕到初五端传媒推出春节现实特会唱读会员第一年只要八折就可唱读全站深度内容而尊享会员第一年六五折还赠送华尔街日报全语种汇集

点击最新一期端文下方的 show notes 链接登陆订阅会员以实际行动支持华语独立新闻来自端传媒编辑部这里是端文我是 Lulu 宁慧先祝你新春快乐这个星期端文会带来两期非常特别的节目今天是一次端小剧的录音

端小剧是端传媒的会员活动我们会不定期地邀请端的编辑、记者在线上或线下与你直接交流分享报道背后的故事在今天的端小剧端文团队将会和你一起围炉聊天端文是怎样诞生的过去一年我们从这档播客中学到了什么端文又是怎样透过专业在地的报道尝试搭建一个多元的声音世界的我们想和你聊一聊

今天是 1 月 31 日 星期五农历 乙巳 蛇年正月初三

anyway give it a try at mintmobile.com slash switchupfront payment of $45 for three month planequivalent to $15 per month requiredintro rate first three months onlythen full price plan options availabletaxes and fees extrasee full terms at mintmobile.comwhen you think of skyrocketing brandslike aloe all birds or skimsit's easy to credit their successto great products sleek brandingand brilliant marketingbut here's the overlooked secret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我是端传媒的音频总监杨一然后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可以跟各位端文的听众一起围炉聊天那接下来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呢整个端的端文的团队呢会跟大家一起来好好聊一聊我们过去这一年在做这档播客的过程当中包括端在做音频的实践过程当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或者是一些小经验

我想我们先开始用端文平常这个最习惯的一个方式我们每次录音开始之前都会先让这个嘉宾说来帮我们做一个自我介绍那虽然每次自我介绍的这个录音不一定都在节目里会用但我们一定会录所以我想我们也用这个方式来开始今天的这场围炉那也请我们在线上的几位嘉宾可以来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先从露露开始哈喽我是露露宁慧

我是端传媒的总编辑也是端文的主持人很高兴能够今天跟大家一起聊天大家早上好我是端文的另一个主持人我叫杨静然后也是端的编辑大家好我是陈丽雅然后我是端文的制作人

Hello 大家好,我是端文的声音司机师,我叫博威好的,另外我们还有一位不是嘉宾但是今天给我们提供非常多的支持的 Bernice 她也是我们端的同事 OK,我想我们今天先从这么一个话题开始因为其实端文这个节目已经从 2024 年的 3 月底开播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然后我们那天算了算已经播了快 170 节目了

我想几位是不是可以先用一些简单的话来说说大家的感想不论你是主持人制作人或者是声音设计师参与端文这一年的话大家有什么样的感想感受或者是感慨

露露要么你先来我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啊然后我们的成长好快啊然后还可以更多的时间还可以更多的成长是不是又非常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慢慢成长又希望有更快的成长的速度就是一个处于非常 ambitious 的一个状态然后我真的很高兴能够看到段文这么多的成长吧从刚刚那个 child 的录音觉得说那是我第一次录哈哈

就能听到说一百七之前我对那个麦克风有一种恐惧的心态我不知道能不能听得出来现在已经好很多了 OK 那杨静就是如果不说我没想到已经一百七了

然后看了一下是真的不是幻想出来的感觉这一百七今天想要两件事情一个是因为我在美国经常会在东岸西岸或者其他地方出差的时候有人说是我们播客的听众或者发信息问一些关于某一集播客具体的内容

或者表扬我们因为我很喜欢听表扬就很开心另一个是就做了一百期感觉自己对中文播客的可能性有了不太一样的认识和想象那丽雅我觉得有点也是有点难以想象因为现在走到一百期觉得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其实端文的这个概念应该是从去年 11 月才开始慢慢成型的然后到现在已经是前年了 2023 年 11 月

甚至不是 2024 所以就是已经一年多了然后其实我自己当时可能有点没有办法想象到一年多后然后再端小剧去回想这个事情对然后我们一开始其实人员也比现在还要再少所以那时候其实觉得蛮不容易的我们觉得要维持这样的一个更新的频率然后在这样子的品质之下去做一个在华语播客上是蛮少听到的形式所以我觉得

还蛮感谢有遇到这个团队大家一直走到现在还有很多听众其实在今年年底会看到像一些平台的回顾然后就会看到听众的一些反馈跟听众的这些数字上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就发现越来越多听众加入我们了所以我其实还蛮感动的对

OK 波维因为我自己是在去年六月才正式加入端文的团队虽然其实端文从一开始就是我有参与介入的可是我觉得那是一个很大变化因为一开始可能会想象说我们会有 maybe 我们会对接对比到的是 The Daily 或是说其他的算是这种国际媒体的这种

内容可是我觉得在这个感受上会是一个我们也可以做出华文世界的一个自己的 Ledeli 或者自己的这样的很特别的报道形式我觉得那是一个很骄傲的事情好那我想我们先从因为这个故事的开头开始讲起因为就是我觉得肯定大家会非常好奇是为什么端他作为一个有着 9 年而且到 2025 年马上要 10 年的一个以付费为主要模式的一个数字媒体

然后忽然会要做音频的内容那露露要么先从你来讲这个问题不过我先想问问你我记得一年前你是完全不听播客的对不对哈哈哈哈

不要这样暴露我的确的确我自己个人的对内容的消费的习惯是一年多前是不太听播客尤其是我不太能够打开一个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的播客然后再想说哇我真的要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个事情上面吗所以这不是我不是我自己的一个习惯

但作为一个专业的媒体人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说回答你这个问题就是媒体这个行业或者新闻这个行业它是应该 deserve 很多很多不同的 format 的它应该有很多很多去讲述新闻的方法去跟我们的受众不管是读者还是听众去交流的一个方法因为归根结底新闻或专业的新闻或 journalism

它是要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嘛那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管是文字啊就是我们段可能最擅长的这种深度的报道还是说声音啊视频啊视觉 visual 的摄影或者甚至说游戏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去借助的一个媒介我不知道你们刚刚入行的时候就我刚刚入行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告诉我文字已死那个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二十多年前吧二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这么早

就我对我刚刚开始做新闻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文字已死那文字死了吗没有啊他会死吗他不会但他为什么就会有人会去质疑说文字已死呢那就是因为他不应该是就是唯一的一个渠道那我觉得声音在这里面的那个机会和可能性都是非常大的然后当然是那个时候这几年也一直看到中文的播客的这个 landscape 在慢慢的成长发展起来嘛

很多人都已经有了听播客的习惯虽然我可能不是其中一员但是我 obviously 是看到有很多很多人在更习惯于用声音的方法去听别人的其他人的观点会去听更多跟他们相关的一些事情和一些议题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很明显看到其实媒体机构或者说专业的新闻机构在尝试播客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中文世界其实是没有特别多的尝试可能有一些但我总觉得空间会很大尤其是端作为一个我们的 audience 一直都是来自中港台和全球各地嘛虽然说中文是一个语言但它一定是如果端来做的话它一定能够牵连起非常不同的口音哈哈

我会觉得它会非常的丰富它会非常的有意思它能够把我们原本想要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连接的工作用一种完全新的媒介来做所以对于说端尝试用声音这件事情它不是一个 out of nowhere 的事情只是我们一直想要把新闻做得更好的其中一部分当然为什么这个时候来做呢就是因为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杨一不敢当不敢当如果不是

如果不是那天我记得你来那个巴黎北站接我因为我们在巴黎就很长见面长聊了一次嘛倘若不是我们真的有那个机会见到然后非常深入聊了这个 idea 的话这个事情可能在我心中只是一个可以想做但做不起来不见得立即能够做起来的一个 idea

而杨一呢又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丽雅博威杨静这件事情就一下子非常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个就是端文的起点吧对而且还包括那个像我们有几个合作的制作人像梅影跟 Win 这都是去年我觉得我们非常难得地可以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团队来一起完成这个事情

那接下来到杨静杨静你同时是端门的主持人但另外一方面你也是端传媒的资深编辑然后我也想知道因为你自己还有另外一个背景是你之前可能是我们这个团队当中少有的自己做过播客不仅是做过主持然后也做过嘉宾然后你也听播客的人所以就是我很好奇比如说你当时刚开始参与端门那我们是做的当时想做的是一个

叙事类的然后新闻类的一个播客那它在操作上和感受上你觉得跟你之前录制或者你自己主持的那种比较聊天室圆桌类的播客有什么样的区别你的感受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我觉得就尤其是一开始是觉得非常不同的有的时候心里还有一点抵触就慢慢不好意思讲真话就是但是

但是慢慢的能感觉到这一套思维方式然后有这个思维方式受到影响的整个操作和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或者产品为什么是这样的然后是有它必然之处然后也有它

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就是它有非常强的新闻的专业性就是在端文我们做的确实是新闻类的播客这个前置是最重要的然后我的感觉是我们的产品中最优先排在第一位的是信息它要非常的准确最好及时越及时越好然后

因为是多安我们喜欢写长文所以我们也很希望在播客里能呈现到复杂的样子就是不要非常简单粗暴的凑一个热点把这件事情讲了就可以了平常聊天型的播客他也有这些但这绝对不是第一位的大家可能也会就一个热点话题但他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主持人或者嘉宾的观点然后如果是当事人可能有一些低一声的情绪

请来的嘉宾他可能有过亲身经历的这种视角但他不一定像记者一样或者像编辑一样做过一手的或者比较穷尽的这种调查和访问另外就是聊天型的播客主持人或者常驻的嘉宾他是有一个性格或者人设在那里的但是在做端碗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往反向走的我们希望就是他不是一个

一突出一个明星主播或什么样的方式来做而还是我说的信息是第一位的第二个就是操作的方法上因为我之前做播客做过主持人其实也是 producer 在很多中文的播客里面然后我们操作的时候我很喜欢聊天嘛然后我就很喜欢现场来真的那种聊天甚至有的时候会不太玉彩其实大部分时间也不玉彩然后

那个讲究的是一种真实的效果然后现场各种博弈互动其实对主持人要求蛮高的也蛮累的然后后期剪辑的工作量非常非常大但我们可能一般都是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才出一期所以这种工作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做端文的时候这种方式就非常的不合适因为我们的量很大然后有不同的环节大家又在不一样的时区讲究高效的配合

另外就是我们其实是预先会准备很多的有些访问在端文上其实不是第一次做可能已经做好了访问稿有些是从音频直接开始做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之前的准备就是制作人的准备有的时候编辑会加入都会比较多然后我最近有去录别的播客然后也在准备一个新的关于游戏的播客就发现好像已经被这种方式传染了

就是已经不抵触了然后我发现有一些做得蛮好的播客也在用一个折中的方法他也会预采也会写一些大纲然后让嘉宾去补充甚至可能有一些 rehearsal 然后这样的话做出来的东西其实不是很机械的也可以非常的有机然后剪辑的时候也会可以更多精力放在声音设计后期的准备上这样

我觉得端文这点做得蛮好的就制作人跟我们的声音设计师还有团队就会有很多非常新鲜的声音那个声音不一定是人的声音也可以是现场的声音东西的声音或者一些历史资料里的声音这样整个节目就它的丰富程度就远超于一两个人坐在一个录音棚里聊天的那种感觉

然后音乐也是专人设计的在版权上面就很让人放心然后水准和感觉因为是另一个人专门来做这件事情所以也跟自己全盘操作能投入的精力和专业水准是不一样的

那正好你最后提到了这个音乐跟这个声音设计上我们的一些想法我想下面一个问题给到博伟博伟你在团队里的角色是声音设计师那其实我觉得有很多人是不知道声音设计到底在这个节目当中他的角色是什么他在做些什么事情可不可以大概跟我们的听众讲一讲你的工作是什么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因为你的声音平常也不太经常在节目里出现所以你在做些什么

OK 通常来讲因为我这边其实偏向也是原本的后制之外我还要做配乐的角色然后所以我其实很常我们的分工会有三个层次就是说第一个 part 是我们会先有初剪就是把所有人的以制作人的角度上去思考下把粗略的框架都架构好

然后再到我这边是做所谓的声音的配乐然后声音配乐上就会有一个问题点来自于是说因为我们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机构所以我们去思考的是说现在这个段落会不会过于煽情或是会不会过于情绪化以及是说本身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因为如果是过于情绪化的话可能会让听众觉得说不舒服或者说过于的就是煽情这件事情我还是觉得不太能一直出现的除非今天这集也是我后面可能会提到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最近的中国的新冠的这个单集的内容上它是属于比较可以让我们让听众被置入在情绪内的可是我们同时除了进入情绪之外我在最后的结束点我还是会慢慢的把

聽眾引導出來說這個是一個過去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讓他用音樂方式可能無論是重的音樂輕的音樂去做鋪陳讓他慢慢的從情緒中走出來這是我的角度上會看到的事情這樣子以及就是說像是我印象台灣大選就是我們去年年初的系列以及就是像我們有一些像是老撾這些系列的單集我們都有用很多現場採訪的聲音以及

我覺得那會讓聽眾有一種感覺是我們回到了現場或是我們去到了現場哪怕可能我在的是台灣哪怕我可能在中國或是我在美國等等的我仍然可以被有一種感受是我到了現場去參與這件事情而這個東西雖然可能過往我們會說影像化也可以做得到但聲音的感受會讓你更實際上的在現場那當然也會有一些問題或技巧像是說可能我就會需要去採購更大量的效果器

想办法让最原始的声音留下来而让那些噪音被消除可是这东西其实可能很难被大家看见或听见大家常常可以听到的都是所谓的最末端的就是情绪我的感受都是在那个现场这件事情是我的工作上最需要做到的事情以及还有一个点是因为我属于

可以属于是端文的最末端的角色就是基本上输出前这一关都在我这边过出去所以我基本上可能一集节目会在我这边来回个三到四次光是在我这关就会三到四次从初剪到 final 这件事情对然后杨毅也跟我讨论过就是说我需要一直把自己定位在一个非制作人的角色去看

就是我属于端文这个系列的最旁观者因为我不是采访我没有做制作而我是这个旁观者的角色我更应该要理解到听众看到什么是什么所以这是我的角色必要之处以及所在这样子那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到了丽雅嗯

你的角色是制作人然后我觉得其实因为我自己之前在中文世界做播客我觉得大家对于制作人这个角色的理解有非常大的不同那我不妨你来讲一讲就是你作为端文的制作人

你的角色是什么然后你平常在做些什么跟负责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对其实我想我跟博伟一样我们都是隐身在端文之后面的人就是我们没有平常大家可能听不到我有时候啦如果有一直都听我们端文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现我有出场录音就是我自己会在台湾的相关节目甚至于我现在人在台北我在台湾相关节目有时候自己会

浮出水面对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我是隐身在后面的然后其实就像刚刚前面杨静讲的在华文世界播客很多都是主持人兼制作人但在端文当中制作人是一个非常专门的一个工作我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当主持人这个身份那其实制作人这个身份它本身是有点包山包海就是说在每一席的制作你从头到结束制作人都全程参与

所以他有点像是一个项目的经理就是在每个工作环节当中他是最了解状况的然后他也是最熟悉状况每一个人的现在的状态跟这个工作进度到哪里当然反面来说就是如果这个事情出了问题的话他也是第一个被找的人也就是说他是必须他必须要对这个项目进行一个很全然的负责任的这个态度

那当然以端文来讲呢我觉得制作人除了像那种联系啊协调之类的工作其实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环节就是制作脚本因为我们在端文跟比较像前面就是 Lulu 跟那个杨静都有提到它跟一般的聊天型的这种 Podcast 比较不同的就是说我们比较是这种制作先行的这种制作模式就是说

当你在听到我们端文他在录制每一个节目前其实制作人都会做非常多的准备所以录音的时候呢其实主持人跟来宾他们其实都已经会很清楚我们接下来录音会怎么进行以及这些录音会谈什么样的内容所以他会是按照制作人去主导的一个叙事去安排跟进行有一些来宾会开玩笑说他来录音的时候像是一场表演对

那我只能说端文的各种来宾还有主持人都是很好的演员对那到目前为止是这样对所以所以就是很多人其实在对了解到端文这样的一个制作先行的时候都会很想好奇就我们音频叙事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性吗因为我想蛮多人都知道我们这个端文的主题是来自于端传媒本来的

文字报道也就是说你本来就可以从文字去看到这个主题那我们把它做成声音化那我们当然也不是用 chapGBT 或是 AI 去念稿完全不一样那不是一个声音叙事对所以音频叙事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个特点就是因为文字其实前面 Lulu 也提到了一些文字本身它的特性所以文字跟声音它作为不同的媒介它能够带给

读者或听众的感受或者是带来的帮助其实非常的不一样它的效果很不一样所以即便是相同主题相同的报道那我们你在听感上跟在阅读上我想你会感受蛮不一样那就是我觉得在建立叙事感这件事情其实我一开始在跟杨一合作的时候因为我过去其实也是文字记者所以我其实一开始在进行这个

端文的文字脚本或者是在做音频叙事的时候会很多时候都是以文字先行的思维所以其实是杨一有给我非常多的一个指导或者是经验分享就是到底建立一个叙事感跟报道一个故事它的差异在哪里那其实大家其实如果常常听我们端文会发现我们端文其实会用一些小技巧去建立这个叙事的空间就比如说我们会去找一个人物用个体的故事去切入一个话题

虽然我们希望这个端文是有信息量的但是我们不会去过度纠结在一些很复杂的议题当中那我们也不会一直去纠结在很多立场的辨析因为我们认为那个更是符合文字它的特性可以去承载的状态所以

我们在音频叙事上反而会把重点放在叙事感这件事情上所以如果回到制作流程的话就是端文一般我们以文字报道作为基础我们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我们一定会做事前的预采这件事情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那同时我们也会跟记者去询问他们受访者的素材然后就像刚刚博伟提到的很多记者他会提供给我们非常丰富的 source 跟素材我们有时候光听到都会觉得哇天哪怎么那么多

但是其实它都会有办法帮助到我们在做音频报道有别于文字报道阅读的感觉因为文字它可以去建立一个场景那我们就可以用这些现场的素材去建立一个空间所以我觉得这都是制作人在制作整个端文的脚本一个蛮重要的工作流程

那当然以我个人来说因为我们的能力没有很多所以我除了制作工作之外节目上架啊观测数据也都是制作人来做所以大家就可以看到说这个制作人他有多深度参与这个角色所以我个人建议如果你对制作人这个工作有一个想象我个人是比较建议他好像蛮适合 J 人去

所以如果你是 J 人的话可能你会做制作人做得非常好但是比较有趣的事情在我们团队当中也蛮多做得很好的 P 人所以大家也不要放弃所以我只是觉得 J 人蛮适合他可能也很 enjoy 在里面对 这大概是我的工作所以或许杨一也可以补充一下因为我想跟制作人这个角色也是有重叠的杨一说我是 P 人之最对

对我觉得其实我简单的补充的话就是我觉得其实制作人在端文当中他其实扮演了一个非常中枢的角色就是说所有的外部的东西内部的东西都会在这里交汇然后我觉得他跟以前大家会以为的比如说他是不是同时也是主持人或者是说他是不是同时是剪辑我觉得是不太一样就他是一个专设的

但是这也是其实在欧美的播客的制作当中是一个经常出现的一个岗位设置所以我觉得能够在中文里面去建立说有这么样的一个节目制作人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还是蛮好的一件事情那我中间来请大家确认一下这个你们的录音都在录着吗哈哈

我们有打算把这次小剧看看能不能做成一期特别节目放在端文我们每次录到中场的时候都会跟嘉宾在确认下来说你的这个录音不要中断了

露露你来对我还挺想问一下杨一的就是因为今天这样一聊就聊就感觉就想起了我们第一次聊端文的可能性的时候那这样一年多下来听到自己的 team 能够有这么多的思考和反思和中间的成长你觉得你现在对于我们当时的想象搜索一下你满意吗这一年这一年多当然我非常满意我觉得其实我们当时最早我跟露露在聊这个项目的时候

我们当然有很多发想但是我觉得其实归结起来有几个我自己觉得我们当时的一个最基本的初衷比如说第一个我们都非常清楚的知道现在的中文的音频的这个 landcape 这个市场环境是什么样的不管是这个中国大陆的台湾的或者是海外的那所以我们其实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在当中提供一个不一样的选择就是更多样化的选择

然后这个也是跟我们一直以来希望能够做音频新闻的探索这件事情也是有很深的关系的因为这种探索本身也是在给这个市场提供一个多样化然后另外一个我觉得他也是回到说端本身作为一家新闻媒体因为我们现在也知道就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平台的变多其实

个体跟一个机构媒体之间它在可能接触听众接触受众的这个能力上可能它的差距没有以前那么大像传统媒体时代那么的大可是现在我反而会觉得说机构媒体在这个时代的一个很大的价值是你有一个编辑部

你可以提供多样的东西然后你可以提供的是更专业的然后更像是一个机构产出的内容那这样的一种质感的内容怎么样在声音当中比较好的能够跟我们的受众跟我们的听众在耳边做沟通然后我觉得这个也是之前在中文世界里比较少探索的一点

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其实我们这一年的实践其实都有做到那它最大的结果除了是说带来一个像端文这样的节目之外其实对我来说我觉得更开心的是能够有很多我觉得在中文世界里具有音频的能力的人然后跟我们连接在一起然后能够有未来有更多合作的机会或者是我们也能够为他们的创作或者是为他们的音频的能力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跟展现的平台

我觉得这个其实对我来讲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情也是我很满意的一点我们稍后回来你好我是露露宁慧新春佳节断传媒新闻不停歇我们的记者编辑与撰稿人仍然在世界各个角落捕捉最值得报道的新闻和故事新的一年我们特别需要会员支持我们做出好新闻现在就邀请你成为其中一员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中文字幕提供

那我觉得接下来我们可以聊一些走心的灵魂拷问的灵魂拷问的部分但因为这也是我很好奇的就是这个四位都是今年有非常多的参与到端文当中非常深度的去介入到这个节目的筹备制作各种各样的环节从你们的角度回过头来看你们觉得过去的这一年当中有哪些的端文的内容是让你觉得印象非常深刻的那我想也是先从露露来

好啊我那天把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我觉得可能我很难挑因为有很多很多很多期的节目都很喜欢但对我来说比较特别的应该还是最后就我们年末更新的这五集的特辑这五集是端文一个特别的尝试嘛其实是端的编辑部内部的一次又一次五次的围炉聊天跟不同的编辑去聊大家关心的议题我们这一年是怎么做的然后我们为什么要去做

我觉得这对我来说它当然是端文的一个特例因为端文本身的制作流程和它的风格和它的那个目标都不是说单纯是编辑部内部的一个讨论嘛但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怎么说很温暖的一个时刻因为坦白说端文作为一个非常新的尝试虽然播客不新但端文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是新的而它对端的编辑部来说也是个非常新的尝试

那从一开始把这样的一个 format 介绍到编辑部然后中间的制作流程慢慢慢慢地去搭建然后把它给最后成型起来中间其实是蛮长的一个过程然后编辑部也会慢慢去了解说声音在里面起到的作用而这一次去聊的时候也会觉得说

因为我们是个远程的编辑部其实平时聊天和平时焦虑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直接声音的对话会有当然我们会开无数的会但是真的是那么走心的去聊一个议题真的是把我们的想法能够完整的呈现给听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对我来说是蛮有意思的一次尝试昨天晚上在想我觉得这五集有点点像是一封 love letter 这个 love letter 是来自编辑部的然后是给到听众但是也是给到编辑部的彼此的

当然也是一个机会让端文的听众们能知道说大家听到端文的时候可能听到是我跟杨静在问不同的记者和编辑各种各样的关于新闻的一些具体的细节听到各种新闻议题但它背后整个编辑部的这个支持和它能够涉及的领域和能够触及的话题我们在里面反复反复地反思和反复反复把一个深度内容做深度的这样的一个努力是离不开的所以这五集对我来说是蛮重要的五集 OK 那丽雅

我跟露露一樣就是要讓我選出一個最深刻的對我來說很困難這跟選擇困難無關是因為就像我們前面講到就是製作人應該很深度參與所以你要我選出最深刻一期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一件事但是其實我在當中有參與比較深的我覺得有幾個吧當然就是包含比如說我們端文在製作前就正式播出前其實我們做台灣大選的三期

这真的很早期然后那时候其实为什么这对我来说特别是因为我们那时候我跟杨一一那时候还在尝试接下来端午要做什么样的形式的时候我们用台湾大选这个契机去做三期很不一样形式的这个节目所以它形式不同叙事方法也完全不同再包含在第二期我自己也跑到了台南去做现场的入质所以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印象很深刻的然后还有蛮印象深刻的是

因为前面其实像露露跟杨静都有提到我们是一个跨时区的团队所以端文第一次做突发新闻的时候就是在特朗普被枪击的那一次的那一期那一次的制作期程非常紧凑然后因为端文的组成是跨时区所以平常我们有时候在工作的时候那个时间都跟大家平常不一样就是可能我们晚上才开始录音啊或者是说开会的时候都在晚上因为时区的关系

那也就是说跟一般上班族是很不一样的时间但是也因为这个跨时区它变成我们的一个优点是当一个枪击事件像这样子一个突发性能发生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当时的合作方式真的很神奇我们基本上是一棒接着一棒就是利用这个跨时区的特性去很快速的去完成这个突发节目所以那时候就让我感受到端文这个团队的一个弹性跟它的可能性就是放到了最大当然也是因为我们团队应该是在合作很久之后都有一定的默契吧

对所以我觉得这个是那时候我印象很深刻就在制作层面上来讲那当然其实你说就形式上来讲比如说像 ChapGBT 讲广东话我们当时用了很多丰富的声音素材那我觉得这也是端文在制作如果大家觉得端文到底跟其他华文播客有什么不一样的话我觉得有很多起我们善用很多丰富的声音素材其实都可以展现出来我们的野心或者是我们想要去尝试声音叙事的到底能走到哪里的这个

就是这个企图吧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很特别然后像博伟有提到的这个中国新冠还有一期呢 Taylor Swift 的这一期我印象也很深刻因为他们都是很感性的一期然后我们里面也访问了 Bernice 如果大家有听是我们公司听众应该可以听得到里面有一个呃

隐藏人物就是我们今天的帮我们帮助我们做这个小剧的人他也是粉丝然后我们当时制作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想到说上线时间是 9 月 4 号嘛但如果大家有听的时候就知道 Taylor Swift 她不是有个幸运数字是 13 吗然后 9 加 4 就是 13 然后我当时就说我们真的不小心不小心就符合了对不对

不小心就符合了这个命运的十三所以你说到底是泰勒斯的宇宙有魔力呢还是怎么样所以我对这个印象非常深刻对所以这个是我在制作这么多端文的一些喜欢的级数吧或者是印象深刻的级数 OK 杨静我一下就想出来我最喜欢的然后感觉好像有点不好所以我也很难选然后最后还是选出来了

然后就是我选的可能其实跟大家一样就是自己更深度参与或者是非常和自己关心的事情或者热情有关系的那就是我们年终

特辑里面关于离散和移民的一期作为编辑做了蛮多这方面的选题然后还有就是游戏的所有期虽然一共也就两期就非常的爱然后还有是我们做美国大选的几集就是尤其是记者围炉一起讲华人

我们平常报道华人在路上或者在工作中遇到的现象和后来做的分析就我们是怎么做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选题的中国香港台湾或者发生在世界不同地方我想可能这个跟我特别喜欢这几期是有关系的因为像刚才杨一跟丽雅说的端文它不是一个只有端文团队在做它后面是有一个编辑部的

所以很多题目其实是来源于编辑部然后我们的编辑部像 Lulu 说的是一个跨地域的编辑部有人在台湾有人在香港有人在海外或者其他的地方那我们其实可以做到很在地的报道和视角我之所以很喜欢这几期是因为我在这几期上是有在地的视角然后我非常熟悉这些题目因为这些题目的文字版的编辑也是我然后跟这些记者呃

我一般跟记者的关系也都蛮好蛮近蛮私人的所以就是在准备的时候可以比较放肆一点点虽然也是像之前一样有预采和准备但是我在这几集的

操作空间更大一点然后制作人也给了我很大很大的自由就是我会在脑子里先模拟这是一场怎么样的对话然后尽量把每个人的亮点和他可能性格上有趣的地方也加进去然后我们最后录的时候其实也是我觉得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能也给后期制作添上了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我好像也当时没有太在乎现在对不起嗯

所以就是整个的过程是比较融洽跟生动的然后有了这几个例子就每期都很想做到这样但是以后也许有希望目前就是这几期有这方面的努力 OK 那博伟呢你有什么你喜欢的单集吗我自己觉得印象最深刻现在是两集就是第一个是一样刚刚有提到的中国新冠那一集因为那一集可能是我目前发挥最多的一集就是我

毫不留情面的用了一堆配樂下去那其實應該也是我用過最多配樂的一集就是因為我一直很想要撲那個情緒下去我想要撲在那個點上面然後其實光是我自己在那一集大概就哭了兩次就是

配到一半然后开始自己流落泪因为我觉得太难过了然后再加上因为它有一些那个我们配音的那个部分这样子就是让大家去更能进入在那个群组里面或那个状态里面同时音乐跟那个配音又合在一起之后会很容易进入那状态

所以那是我近期印象最深刻的一集然后另外一集的话就是说那个台湾选举专题二的部分因为那一集的话跟我自己自身的在地经验有蛮大的连结所以那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集以及就是那个时候我跟杨一就其实丽雅一直说跟杨一有一个尝试可是其实那时候也是我在跟杨一尝试的过程所以那时候我跟杨一是每天台湾跟杨一的地方的

那个时差的关系然后去做配合然后每天都是在我台湾的天亮就是到我台湾天亮我才可以处理完那个单集这样子我觉得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过程这样然后我印象整个礼拜我都没什么睡觉就那三期基本上我整个礼拜都是白天才睡辛苦辛苦所以印象非常非常深刻不应该这样辛苦了

OK 那我也分享一点我的吧就是我要简单挑的话我觉得我印象比较深的话其实我特别想说有几个一个当然是今年夏天做了走线的那个系列当然那个因为那个题非常的从一个作品的角度来说它非常丰富的维度但对我来讲如果你要值得提一点的话我觉得它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是因为赵英他本身是一个非常这个经验丰富的记者然后呢他本身也有视频跟音频的这个采访经验

所以那一期呢它跟端文一般的来自编辑部内部的这个节目不一样的是就是赵英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其实已经考虑到了音频这个元素在里面所以当时我们比较早的就有这样的一个策划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是我觉得那个系列因为我刚才说有非常多维度都很值得肯定但是这个是我当时觉得可能我非常值得要提一下的就是因为我觉得能够有机会跟更多的

记者去合作尤其是如果记者本身他能够带有一个音频的思维一起去来完成这个报道那这个对于端文的一个作品来说一定是有很多的加分的然后第二个我很想提的是我自己今年其实也有参与去做一个一期节目的 producer 因为刚好那期是发生在英国就是在七月英国大学之前当时有在英的香港人怎么去做这个政治参与的这样的一个题目

那个也是我一个非常大的一个经验就是本来那期的方向非常偏向于解释性然后我们本来只是因为邀约了这个华裔的当时是参选人就是杨源的采访所以我们要到那个现场去看一下但结果我跟记者去了现场之后我们马上就被那个现场的气氛深深的打动

然后我就觉得说这里有太多的东西它其实远远的超过你单纯的做信息量的解释所以我们当时就直接把所有的注意力就放在了那一个政治论坛的现场

然后包括他现场外面的这样一个有很多在英港人聚集的这样的一个场合里面我们从那个现场挖掘出了非常多有意思的包括声音包括一些场景然后我觉得这个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做音频的时候会讲一个事情叫 show don't tell 就是说你要展现它但不要去

解释它或者不要单纯去讲它那我会觉得那个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 show don't tell 的一个案例就是说我们是用现场用故事用具体的这些声音来告诉大家我们真的想表达的东西而不是说通过各种各样的解释表明我们的想法那最后一个其实我今年其实有很多这个其实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一些跟端编辑部的记者

的合作的题目有采访的原创报道的题目以外其实我们有大量的题目是来自于我们的一些解释性的想法这个其实也是当时端文在开播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很大的初衷因为我们觉得除了端原来最擅长的这种深度报道有现场感的有人物故事的这样的一些深度的内容以外

其实在现在的这个新闻环境当中这么错综复杂就是信息量并不缺但是大家比较缺乏的是看清现状的眼睛的时候其实去解释很多新闻背后的逻辑或者是说通过梳理一个脉络的方法让大家理解这个议题本身这个其实也是我们希望在端门当中提供的一种类型所以其实今年我们有很多的题目是来自于这样的一些解释性的比如说最近的像是

中国城市的土地下沉的问题然后像上半年我们曾经做过像新加坡的所谓的第四代的领导集体上来之后我们怎么去看待新加坡的政局的变化有很多这样的选题其实是通过解释的方法来告诉大家那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在未来多多探索的因为我觉得好的解释性报道真的可以帮助听众拨云见雾就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去抓到一个新闻的核心跟脉络

然后又能给大家信息增量的同时还能提供好的体验所以我自己如果要挑选的话我会选择这些

那我想我们先来看看是不是回答一轮听众的 Q&A 然后我们看看后面如果再有一些话题我们可以再我们四个人五个人可以再聊一下我这里看到一个题目是说为什么一期的时长要定在 30 分钟然后制作的时候是如何对这些材料进行取舍的我觉得它可能比较倾向于是我们这个节目的定位包括一些编辑上的思路那要不要露露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这不是因为我听不了两个小时对不对这真的不是我觉得我们尝试过吧就是端文还是基于来自端传媒编辑部那端传媒编辑部本身我们的选题的它的体量和我们想要我们的 ambition 我们去讲的那个故事通常它就不是一条简单的一条新闻相当于说它可能很难用更短的时间

把它讲成很有端的风格的这样的一个新闻讲述我觉得这个可能是第一第二就是当然一件事情总可以越讲越长越讲越长越讲越长越讲越复杂这个上限我觉得它是没有上限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想的是说嗯

我们可能想象的听众是在怎样一个场景下去听端文他希望端文的那个节奏和给到他这一天的信息的摄取上面是一个怎样的一个 balance 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 30 分钟是我们我记得我们刚刚上线的时候有提嘛就你可能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去 gym 跑 30 分钟步刚好也挺累的了或者说刚好坐一趟公车它刚好在你的注意力可以非常集中的二三十分钟

里面可以希望把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觉得这个是可能当时会聚焦在 30 分钟的一个可能性如果大家回去看最早的几期会发现我们那个时候有点点 hold 不住还记不记得就是 30 分钟挺难的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 40 多分钟了因为我们的体量我们想要讲的那个故事通常就会越来越复杂所以

后期我觉得我们各种经验的时候其实从制作人尤其是丽雅的角色把端的很多的深度的文章能够把它就真的拿捏到 30 分钟这样的一个体验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取舍过程然后正好我看到有一个补充的也是跟这个问题相关我其实可以我们 follow up 一下就是说有一个听众有问说在选题方面端文的选题会有什么特别的考量然后也

他也提了后面一个问题是好奇说这个流程就比如说我们是不是会事先有一个选题会还是说我们就只是根据端的网站的文章的反馈来选择选题我觉得我们都可以讲一讲露露要么你先开个头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 learning curve 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文字记者出身文字编辑

那其实怎样的选题和怎样的报道它非常适合用声音来讲述或者声音讲述到底给到听众不一样的感受是什么这个我觉得我中间就是每次跟大家聊选题的时候都会聊很多我记得我一开始会说一些题目可能两位会觉得说这个其实用音频来讲述是挺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因为它可能太复杂它的面向太多它有十个 opinion 就是这个时候听到第三个 opinion 的时候听众可能已经不知道去

干嘛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是的确会有用声音声音的 engage 的方法跟文字的不同之处会让我们的选题会是是我们我觉得我们选题会上一个蛮有趣的一个讨论点你们会觉得吗我觉得我们反而挑出来的东西到后期大家会发现除了解释性的是一个蛮重要的一类故事性很强的这也是蛮重要的一类对就是大家可以看到说因为端文的有很多

应该说端传媒的编辑部有很多做的报道其实做的蛮深度的然后他们会去挖掘很多各地的故事其实反而这种故事的切入角度就很适合我们端文所以我们其实在选题上除了大家去考虑这个议题的重要性它的故事动人这件事情也会蛮重要的杨一你是怎么觉得我会觉得就是我如果就是希望端文的选题的话首先它肯定它的所谓的声音感得很强

就是说它或者是换一个说法来讲就是它不能太干哈哈哈哈

就是他需要对就他他比较需要适合用声音来呈现这个其实我觉得也也正好 echo 一下刚才这个听友的这个问题就是比如说是不是我们一定会挑在网站上反映很好的稿子来做其实我们每次如果开选题会的时候我一般会倾向于提的一些拎上来的选题是说不一定是说他已经在这个文字上面有很好的表现然后我们就在这里再去给他做一个推广

而是说我觉得是在反而是在编辑部的很丰富的这些素材跟稿库当中去寻找那些我们觉得它更适合以声音的方式呈现或者是说文字的这个形式好像某种程度上局限了这个议题的延展性

或者是说他如果用声音的方式参与进来之后可能会让这个话题本身有更好的被讲述的空间的这种题所以大家会看到说比如说我们这里有很多的题是也许是没有文字版的

然后包括我们这里有很多是跟文字配合的非常好的就比如说像年终的时候跟这个国际组的 Sherry 他们做了那个广东话 chat GPT 的那个那个报道其实那个就是我们同时有一个音频的报道有一个视频的解释然后也有一个比较长的文字的特稿

所以这个是一个我觉得就是不同的媒介他去扮演好自己该有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擅长而不是说互相只是做一个相互补充的角色我觉得这个肯定是我对于好的音频报道的一个期待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是还蛮适合杨静来回答的就是他正好问的这个问题是在讲说

播客相比较文字来说它的更新频率肯定是相对比较低的然后呢它也更注重跟听众建立情感的联系那除了刚才说到的照顾到这个中港台不同的受众之外我们在选题的过程当中包括像移民啊

性少数啊这样不同的议题的过程当中怎么样去做一些平衡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适合你来讲是因为今年你其实在美国大选的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做了很多的你自己一方面做成长计划又做美国大选然后还有你原来的 Game On 的专栏你个人作为一个编辑其实你的触角就非常的多元我不知道其实从你的角度来看就是在端文这样一个我们只针对一群听众他是用

听的媒介来接收这个信息的人来看你觉得在这个选题的这个区别当中你自己作为一个主持人你也参与了很多的选题之后你有一个什么样直观的感觉吗就是在这个平衡度上我刚听你们讨论我还想到蛮多其实就跟你问我这个问题相关的点一个是尤其是在我自己做编辑或者是在做成长计划就是带更年轻的记者做长文的时候

我们好像现在已经有意识有一个音频新闻的意识就是可能在刚开始做的时候

编辑本人或者会和端文的同事讨论说这个题是不是适合做如果适合做有什么可以在一开始就去搜集的然后现在我们的很多记者和专稿人也都会做一些声音的采集不管之后是不是真的会去做端文的节目然后比如说杨一也教过我就去做一个现场内的报道的话可以去录一些空镜然后这个我也都

传播分享给了其他公式的记者这个就是其实是对做文字新闻也有用的就是它能马上把你拉回那个现场感这是一部分第二个就是因为我以前是读艺术史的就是在艺术里很讲究内容跟形式是怎么配合的我觉得刚才问的问题其实本质上是说如果是同样的素材和内容当遇到了不同的形式文字 音频 视频甚至游戏那它会怎么样被选取出来其实

还蛮不一样的我觉得就特别的取决于做这些内容的人是怎么吃透这些素材本身的以及他可能在做每一个形式的时候有没有要补的东西因为我们其实做新闻文字尤其是长篇文字的话那个采编的过程不是一轮是好多轮的记者会随时回去现场或者受访人去找他补这些东西我觉得音频也是因为经常制作人跟记者沟通的时候我作为一个第三者

没有插足但是看得很清楚就是也会不停地追问说有没有这个素材有没有那个素材也会补很多最终来说可能是会非常考虑听众是怎么听的我印象比较深就是尤其是做移民题和游戏题的时候它都属于某一类人他就生活在这个题目的范围里他会很熟悉另一类人他会非常的倒听也不是倒听途说他就是从一些破圈的媒体器官或者

家常里短聊天群这样的地方得到的信息会跟你有冲突或者完全不知道所以在做这些我能够参与到内容制作的时候会比较希望像是两个人聊天在讲一个故事你有没有听说这件事你有没有听说最近有一个谣言是这样的他是做了什么坏事会被这样讲或者如果是几个记者一起在讲这次美国大选里面从报道中发掘出

能有洞察力但是可能文字没有编写进去出于各种原因就会多问一些说哎好像你也去过那里你是不是之前也给我讲过这些就是声音可以做到更加的随和随意跟

在人的情感上更真实文字因为已经发展了太多年了所以它的形式是多变的但是它这种陪伴或者直达然后有现场那个现场感不是说记者在现场而是听众可能有些现场感这方面是非常大的优势所以我们可能在平时制作和编辑的过程中还会经常去照顾到这一点

那我反过来有另外一个问题我觉得也可以接着来回到露露这边就是我觉得刚才我们谈的是说议题的多元跟分散就是说它对于一个新闻音频类的新闻产品的意义但是反过来其实也有一个听众提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因为我们的

听众的地理范围实际上相比较比如说台湾的 podcast 或者中国大陆的播客来说它是更分散的它并不聚集在某一个具体的地理空间里那有这么多非常离散的议题都出现在端文里面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去确保听众的黏着度怎么样去确保不同地理区域的听众都能够对其中的一些议题感兴趣

我不知道这个当时因为我们当时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你现在做了一年下来你怎么去理解这个就是我们受众的分散性跟这个议题的这个分散性之间的这种紧紧松松的关系我觉得这里面真的是一个 out of balance 也是很重要的一个 balance 也是非常 reflect

端文本身的策略我们的目标我们想要做一家怎样的媒体的一件事情因为端文的选题是来自端传媒编辑部那端传媒编辑部本身我们的新闻选题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这里面的多元和在地是怎么去 balance 的呢

这个以及说我们为什么想要把非常丰富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一个地域或某一个议题的新闻然后以就是很雄心勃勃但又非常小心翼翼的方法能够把更多的议题带给大家呢我觉得这里面是一个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企图心这个企图心可能就是说当你不管你总有机会在端看到一篇关于

你和我的这样的一个报道它跟你是非常非常相关但同时你也可以在端看到一个你好奇你原本有兴趣但也许跟你是离得比较远你有所耳闻有所意见但其实你是需要更去了解的

其他人的议题我觉得这个对于端本身的定位和端本身想要达到的那个效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端文作为端的对新闻播客的这样的一个尝试的话也肯定会带着这样的 DNA 下去我觉得这是可能 practically 它不见得是一个最能有效聚集啊

听众的一个方法但是作为一个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来说的话它肯定是会 reflect 这样的一件事情而且我觉得它也 reflect 我们这一群人是怎样的一群人这件事情我们本身就不是对单一的议题和单一的地区就是仅仅守在这里的这样的一群人我们的好奇心和我们想要理解的世界它本身就是非常宽大的所以

也许你不见得每一次来端文听到的都是你已经知道的或跟你直接相关的题目但我觉得可能我的心情是说某一期也许你会给他五分钟十分钟的时间他刚好那一期是可以给到刚刚杨静说的那样一个另外的一个现场另外一个真实的世界我觉得这里面能够抵达的那个连结它即便是一个嗯

相对松散的或者说不见得我们时期里面九七时期都是你感兴趣的他如果能够给到一点点给到再多一些我觉得就是我们能够做到的蛮重要的一件事情了然后端在搭起华文世界的这个桥的这个路上是十年来都非常就是怎么说呢就没有变过的一个初心吧然后在端文里面也会有所呈现

虽然说可能会带来觉得说听众每次来端可能都会我觉得这也是好事啊你每次都不知道端文下一集会讲什么你不一定它会是一个开盲盒一样的体验那它也许刚好就是对会有你会有你感兴趣的内容也会让你看到更多的世界我们是反着社交媒体的推荐机制来的就是你也认为你认为了我们对你以为你已经了解我们了不是的还不是全盲对

对这个其实也是我觉得我当时在刚开始来端做音频的时候我自己觉得比较兴奋的地方因为端的编辑部本身它的资源其实很丰富就是它是并不去仅仅聚焦在比如说中国新闻这个这个现在当然大家觉得中国新闻的流量都很大但是实际上也并不仅仅是聚焦在所谓的这种这个甚至不是聚焦在中港台的新闻上

那我会发现它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国际新闻的报道资源然后除此之外呢还有文化类的这个甚至也是一个端长期以来的传统然后它还有评论就是非常强的评论的部门然后包括这个非常强的在性别议题等等这样环保议题上的这种比较持续的长期的观察

然后我觉得这些其实在中文的媒体当中这种议题的维度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就是它可以聚焦在同一个编辑部里而且你在这个编辑部里是真的可以找到对应的编辑跟记者可以去关注的那我觉得这个其实反而是能够给这个音频带来一些非常不一样的特色就是相比较我们现在在市面上已经听到的其他的音频的内容产品来说因为它真的更像一个新闻机构新闻媒体做的内容就是像我们以前

打开一张一份报纸 64 页对吧或者是打开一本 30 多页的杂志那种感觉就是你在任何一个配置当中都可能看到一个完全跟上一页不一样的东西但你又知道说它都是这个编辑部的调性都是这个编辑部的观察视角所带来的一些不同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是我觉得端很难能可归的地方

然后下面我 pick 了一个问题是关于跟博威有关的因为我发现在今天直播的问题跟之前提交的问题当中都有很多

去讲到说端文的配乐那比如说今天直播有一个问题是说端文的配乐都很能够带动人的情绪而且很自然的能够融入到节目当中那如果可以透露的话也想了解一下就是团队是如何找到这些合适的音乐来配合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的刚才其实柏友讲了一些总体的你要不要再跟我们分享一些稍微再细一点的一些经验

我覺得在這一題上可能第一個點就是曲庫的使用上就跟台灣或是我認識的許多團隊不一樣就是我們是使用的是對標於 The Daily 的音樂庫以及就是我們會有很大量的所謂的那個 steam 就是說它是分軌的音檔文件所以其實有很多時候是在挑戰我自己的聽力跟感受的就是說可能我聽到這個東西它可能有八種樂器在一起可是可能

我跟洋衣可能在这段过程当中会去思考说它是不是不用用到八种也许四种它就会有另外一个风格出现另外一种感受出现所以其实我们是很常去删掉音色的就是举个例子像是我很常使用马林八琴就是它是一个叮叮咚咚就是那种比较轻柔的声音可是它其实同时可以展现出一种面貌是音声恐惧的面貌哈哈哈哈

就光是一个乐器它就有这两个哪怕是同样的音色它其实可以展现出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跟状态所以这就是我们在跳音乐的时候虽然可能上面因为我很常看到一个东西是它上面写 happy 的音色的 tag 结果实际上我拿来是用悲伤的它的那个 tag 打得有问题对所以我觉得是 AI 打的吗可是我觉得我并没有不

不知道可是我並沒有覺得他的 happy 是一定是錯誤的而是說我們到底是在哪個音樂或是說在哪個語言的視角下去看這個音樂的所以我覺得對於我演變相是我要一直很努力的去對音樂有掌握然後以及音樂的大聲小聲或是音樂的彼此的配合像是小鼓如果我們今天是大咚咚大咚咚大這種東西它很干擾聲音

可是如果今天我只是一个简单的小鼓做一个节奏点用很小声很小声的感觉那会有种引颈期待的感觉就是好像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状态出现所以为什么一直在我的角度会觉得这是一个配乐的角度而不是用纯粹配声音的角度这个是两个世界的差异这样子对所以

在我的体感是这样子好那下面有一组问题我就可以交给丽雅来回答就是我在之前收集的问题跟刚才直播的问题当中都有看到很多人在问跟文字报道和音频报道之间的区别然后这个其实也是我们今年花了很多时间去打磨思考的事情那我觉得丽雅可以来分享一下比如我把这个问题大概读一下文字报道跟做成音频相比在创作思路上面有哪些差异流程上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然后在用声音讲述的时候是有一个固定的起承转合的框架吗是将一个故事分成几个情节点吗还是用问题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然后包括也有一个具体在说制作的过程

它的重点会有什么不同我觉得丽雅你可以来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对好我先讲一下就是我觉得我们在制作快 100 期的过程当中我们其实处理非常多不同类型跟主题的报道当然文字报道跟音频叙事就像我前面其实分享的它本身在

涵盖的资讯量或是它着重的点就很不一样所以当我们其实比如说最基本的流程就是其实我看到一篇文字报道因为文字报道它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它可以采访十个人然后它每十个人它可能在今天一个小标这个第二个小标议题它可能就会受访者 A 受访者 B 它可能就会讲一些话去辅助这个议题的观点但是其实你想想看这样子的一个东西它如果呈现在音频叙事

我们可能就会比较难以听众来讲它会很难去理解因为它会变成有点碎就是今天受访者 A 突然讲了一句话受访者 B 突然讲了一句话所以它会变成我们在文字上去思考这个叙事的方式跟在音频上去思考

思考叙事的方式不太一样在文字上虽然说你可是从头看到尾但是它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有给你一个空间是你不一定要线性的去看它但是在听感上你从第一秒你开始听这个声音听这个 podcast 开始你基本上就是从第一秒开始慢慢听你每一秒都是一直在往前的一个线性叙事的过程所以我们其实在就最初当我今天拿到一个报道然后比如说以走线来讲好了

我们可能就会在前面我们会先建立一个场景那这个场景当然包含说让大家比如说听众可以先进到这个为什么我们要聊这个议题这个议题它所建立的空间是什么所以我们如果有听端文就知道说我们会有个我们稍后回来它会分成我们稍后回来前我们稍后回来后那我们稍后回来前它其实对我来说它更像是我们先帮助听众理解这个议题的背景跟它的整个空间但到我们稍后回来后的时候其实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就会给大家一个很完整的故事然后去做这样的一个辅助说明所以这个比较像是说我们在做叙事的时候会比较希望去首先建立一个背景然后让大家先了解这个议题

接下来呢我们给你一个个人的个体的故事去让你理解当这个个体他在这个议题或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所产生的一个互动会是怎么样对所以我觉得个体故事反而是我们觉得在跟温平趣事里面蛮重要的一环那

解释型的东西我觉得它又是另外一个处理的方式因为刚刚其实也有一个听众在问答里面提到的解释型其实杨一他口中讲的解释型是我们在解释议题的这种解释型的这种叙事的播客但是我们在面对解释型就是说这样评论然后去做跟我们如果把在端传媒里面的这种调查型的报道去做音频叙事我觉得它逻辑蛮不一样的但是首先我们一定会 pick up 出一个

一个故事这个很完整的故事它可以从背景去说明当然你说有没有起承转合我觉得如果以我自己来制作我好像不会特别用起承转合或什么三目剧去思考这个事情我反而更像是就是先建立一个背景然后我们把个体故事拎出来我们当中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互动我觉得我要交代清楚对然后让听众可以从第一秒开始他就慢慢的去听完之后他就我了解了然后我也知道了这个人就是

他不要涵盖太多资讯可是他会有一个很清楚的主线让他去理解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对所以这个是我们在制作的时候我觉得会秉持的一个思维吧 OK 下面一个问题是跟人有关系的然后我觉得杨静可以我们俩也许可以多来讲一讲这个事情因为有好几个

问题都跟这个有关比如说有的比较直接是问说端还会招人吗然后呢有一些相对来讲对然后呢有一些是在问说那这个端的编辑部要怎么样去培养记者的这种所谓的融媒体的意识就是多媒体的这个意识跟能力然后像声音这样的一种新的内容表达方式对记者的要求有哪些

为什么我想让杨静来答这一题是因为你今年有做成长计划然后其实端从 24 年的 11 月开始陆陆续续的去展播这个成长计划当中的一些优秀的调查报道或者是专题报道然后把它以声音的方式来呈现那我之前在这个成长计划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有给

相当于我们陪伴的这些记者作为一个分享相当于给大家一点点小的 inspire 是说你的故事有什么方法可以在音频当中得到一个好的体现所以我自己也很好奇就比如说你现在接触了这么多年轻的但是又很有能力的记者他们在文字跟音频这两者上的心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从你的角度来说他们对于声音在报道当中的运用有什么样自己的理解吗

好难啊我觉得这个题是这样的首先在现在的世界做记者尤其是年轻的记者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们之前都有提到过人才不能算枯竭但是接近枯竭就是大家在各自的媒体生态环境里中港台美国

欧洲好像都缺乏机会去生存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就更缺乏机会去尝试跟锻炼但同时因为现在自媒体或者是社交网络媒体短视频类的新闻又很多所以

年轻的记者他可能是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就跟我们这些中老年人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他对音频跟视频是不抗拒的但确实缺乏这种比较多的机会去专业的训练跟养成

我觉得其实我们成长计划里面做音频讲真话是比较少的因为可能前期的时候会更花很多精力去帮助记者确立选题接触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跟很多像有人提出我们的很多受访者其实他也是有危险接受访问的但他们也有很有公共信息的这种贡献的

记者好像在做一层一层以前来说可能是最基本的突破但这个过程中就大家会对做视频和做音频有很大的热情和想象尤其知道我们基本上每一期都会去做音频的时候其实记者还蛮踊跃的就他们一方面是蛮

懵懂跟好奇就不知道我们会怎么做很多记者其实有录自己的播客或者去聊天群的播客做嘉宾但是对我们就我们刚才介绍的这一套来说我们自己也都是刚开始嘛就他们就更松但我觉得这一套如果能多做的话其实这个道理就很简单就是做的多就会学的多然后很多东西是像丽雅说的看上去是个小技巧但是你知道有这个技巧而且能很好的运用到它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了

我觉得我们可能还是跟整个成长计划一样需要给记者提供更多这方面上手练习甚至是自由发挥的机会对我其实在这方面很想就是关人这个方面是我很想说的因为我其实在端的这个音频总监的工作就是其实最主要的三块一个是策略性的这个其实在当端文到大家耳边的时候其实这个已经完成了很大一部分了

然后第二个其实就是人然后第三个我们后面可能会有机会聊到是商业化但是人是我而且我觉得这个是可能是一直会持续的需要我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怎么在中文信赖的这个环境当中去找到能够有音频能力同时也适合做音频的人而且也有这个心力其实我现在也会发现说能力是一方面但心力是另外一方面

就是我们有很多的合作者他分布在世界各个地方可能台湾可能北美然后大家遇到的这个生活的处境包括当地的这个行业的处境都很不一样比如说北美我们的很多的合作的制作人有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就是身份比如说收入或者是签证对就是他不能把这个一个 passion 当成是他生活的一个核心

那所以我觉得我在找人就解决人才的问题的时候跟杨静做成长计划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就是说我觉得更多的除了是发掘之外更多的是要给大家更多的支持就是怎么样能够

不仅是提供一个空间而是说怎么样能够让你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有能力的提升或者是能力多样化然后这也是我很想在今天的这个直播当中去提到的一个事情因为端文其实一直都在希望努力的探索更多的合作者然后能够跟我们一起来合作

然后包括我们也一直觉得说音频你的投入的角色可能可以是像丽雅这样她是一个制作人也可以像博威这样是一个专门做声音设计这样的一个角色但是也可以是比如说像我们之前合作过的像赵英你在节目里可能会听到的她是一个记者的角色那她有她的带来的一手的选题

让我们来一起合作所以其实他合作的方式非常多样然后我觉得我们也并没有从来没有期待说现在的这个媒体环境下有一个中文的创作者或者是一个记者他是能够带着非常深厚的

这个音频的经验来跟我们合作其实完全不需要我觉得只要你有对于这个事情浓厚的兴趣其实就已经可以跟我们来聊一聊了因为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整个今天直播包括我们另外合作的像 Win 像梅影我们所有的包括博威那边的很多的团队里的朋友都是一样就大家都是在这一年过程当中慢慢去摸索怎么去做一个音频的新闻的内容

然后怎么样用更多丰富的手段去呈现一个好的声音的故事

所以大家其实都是在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没有一个期待说你一定得是三年五年声音工作经验因为我们也知道这个是没有办法去找的但最后我想说的事情是说除了学除了 passion 之外我觉得那个支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有没有可能提供未来就是我刚才说的就是你的职业路径的一种可能性

因为实际上等我我自己也是两年前搬到英国来之后就会发现这也是一个大家很困扰的事情就是说本来你在中国或中国大陆或台湾你有一个博客公司都已经是屈指可数的你可以去求职的地方那现在到了更广阔的海外的市场来你到底去哪里然后你如果有了这样的一些 credit 有了这样的一些业绩有了这样的一些成绩写在你的简历里你未来又可以去哪呢所以

所以我觉得如果说端文或者是端的音频能够提供大家一个未来可

可持续性的你可以在这边发表作品你可以在这里与我们合作的这样的一个空间我觉得本身也是对大家的这种激情的一种很好的一个承接就不是让你空有一个激情而是说它未必是你的全职工作但它有可能变成你的一个比较稳定的能够释放你的创作热情的一环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当我们聊到人才的时候我特别想表达的一个信息

然后我发现其实在我们的问题框里面有不少的几个问题有提到说今年一年的做内容的收获一些想法具体是什么然后等等那我觉得其实我们不妨最后的时候可以来谈一谈这个事情就是说我们这一年有没有什么遗憾有没有什么

有没有什么这个很想去总结的或者说大家有面临什么挑战吗或者心内有什么野心吗也许我们可以放开来聊一聊在最后的十分钟里露露要么你先来我觉得可能还是野心吧可能是我这边比较明确的一个心思因为我总觉得端文 obviously 从舞蹈有到现在这样一个相对大家可能熟悉能够讲到端文你可能脑子里能够出现这么一个印象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但我也总是觉得说声音作业媒介它的可能性它的可塑性是非常非常强端文现在这个样子也不是端文一个最终的一个形态然后包含它的制作过程它跟记者编辑跟观众的互动我们怎么把新闻用更 make sense 的方法带到对这条新闻和对端对这个新闻的解读有兴趣的听众面前这个中间应该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还有一些去试错去尝试的空间所以我也希望端文

可能再一年再两年之后大家想起端文的时候会想起好多不同的类型因为可能今天我们在聊聊到几种比较明确的类型就是文字基于文字报道变成的声音作品还有刚刚有聊到一个说基于记者本身就是以音频为出发点去做的一个音频的作品但还有比方说就是不是这种主持人对谈的那种叙事类型的这样更像一个 audio documentary 的一个方法那我总觉得这个端文还是有很多这样的机会的所以我的野心和

期待当然它也会是非常大的挑战就是端文能够在接下来这一年和接下来很多年能够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对于中文世界的声音的新闻的这样的一个尝试对嗯那杨静嗯就我觉得这三个是一件事情吧然后因为 2024 年对新闻人来说应该是特别

充实了一年太多事情发生了然后我们光速的做了很多选题一周两期其实对整个尤其是制作的同事来说那个量是很大的所以所有题目肯定都可以做得更好但是这个也总是一个 fantasy 那

明年好像希望能够我们磨合得更好然后大家能够不要有那么大的压力做很多的尝试我看到有很多今天提问的朋友有提好多题目刚刚好我们都会做什么快性别尤其还是一个高中生体的题目然后我们马上要做一个未成年的快性别人群的题目但是这有新的挑战因为怎么样讲这种未成年又是边缘就有

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的故事或者有人在讲武汉封城这些我们都会做就是我们就要做技术上流程上的提升然后可能还有很多又回到了新闻伦理跟新闻专业的问题这就是明年不对今年要做的事情今年 OK 那丽雅

如果说遗憾我是没有什么遗憾啦因为其实回想但是真的没有遗憾我其实蛮满足的但是但是如果讲挑战跟野心的话我觉得挑战来讲就是我觉得从第一期到现在就是一百期快要一百期其实我们还没到一百期但快要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就是很比

已经面对到非常多不同形态的挑战所以我自己觉得我的心理素质变得越来越强了然后再来就是本身在音频叙事上我觉得相比自己第一期就像刚刚露露讲她今天去听自己在录第一期的预告的时候她觉得很不一样我自己觉得我现在在面对每个题目的心理状态跟在对音频叙事的掌握也蛮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在挑战上来讲

我愿意去接受未来从 100 期到 200 期的这个挑战就是我非常愿意去接受这样的挑战这个是我个人的野心那当然在刚刚其实杨一讲到一个点让我还蛮打动的就是希望在端文可以建立一个空间去有可持续性这件事情

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制作人的角色我觉得端文如果未来可以成为不只置放大家的热情跟理想的所在我觉得它如果可以成为记录这个世界很重要的一个方式的地方的话那我会觉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所以站在制作人的角色我会希望把我们整个流程

慢慢的建立起来让更多人进来的时候他可以很熟悉这样子的一个音频制作跟音频叙事的一个叙事方法就是他可以建立起一个相对来讲的方法论或者是这样的一个流程化的东西我相信他会让这个空间变得更为完整所以这可能如果要讲的话会是未来对端文的一个野心吧那柏惟呢

我自己大概覺得可能是偏向野心吧就是因為我一開始有一直問洋溢說我們到底要做出怎樣的聲音配樂或風格然後洋溢也一直給我一個 demo 然後我就一直把它記在我個人的形式裡就每天都會提醒自己要聽但後來發現其實光是做就來不及聽了所以根本就不聽了然後我今年的目標就是直接把它刪掉對

因為我今天目標直接刪掉是因為我覺得我們已經做出我們在做的事情了就是我們不用去再參照誰了所以這已經是另外一件事情不過對於我而言也有點像是莉亞剛才說的就是我們在方法化這件事情然後其實最近我就有開始嘗試把我怎麼工作這件事情用影片記錄下來因為我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就是如果我們要怎麼熟悉這件事情最快的方式是交別了

就是当我有办法教学的时候代表我已经很完全掌握我现在为什么做或怎么做这件事情所以我现在开始在尝试把它用影像化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希望

我就一點是讓我不再重複因為我其實在做配樂一直有一個很大的點是一旦我聽到這個聲音音樂哪怕再合適但只要我有用過我就不會用它喜新厭舊的人這是我很莫名的堅持因為我覺得說一旦你聽到一樣的東西你就會抗拒它或是說你就覺得為什麼要重複所以我基本上不用重複的音樂

这是一个比较没有讲过的事情对对对所以我觉得那是一个野心我有一次想问你的因为我感觉到你有感觉到 OK 但是我又不敢问我这样说不可能吧就是这样我们可以给听众一个挑战就是你有某一次悄悄用一下然后如果不小心挑出一样重复对我会说也不要这样难为我

就是彩蛋可是你可以故意买一个更便宜的彩蛋就是说谁抓住了这一期对对对对所以这是我觉得自己的挑战就是我觉得我们除了要做出我们自己的东西之外再者是可能对我们也挑战野心就是我们要怎么传承了对我演下个 100 期的角度是这样子我觉得从我的角度来说也更多的是挑战跟未来的一个期许吧就是说我自己感觉嗯

我 2025 年肯定还是会对于音频人才这件事情会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觉得 2024 年我们尝试做了一些但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觉得它还不够当然你看这又变成遗憾了就是说我觉得它不太够因为我们最后会发现我们挖掘出来的很多跟我们合作的人包括像丽雅跟博威

更多的都是以前我们就熟识然后我们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一个人传人的关系网点对点的关系网去找到的这么样的一群人但我觉得这当然对于我们去构建一个你刚才说一种愿景也好尤其对有志于做音频新闻的人来讲也好我觉得这个当然效率是很低的

因为有可能我们虽然说六度空间但是有的时候你知道这个连接它就是不一定那么的顺畅跟紧密很多想做的人未必能找得到我们有的时候我们也一直会苦于说我们到底还能找什么样的合作者所以我觉得 2025 年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连接的效率提高比如说像现在我就会告诉大家如果你有你刚才听了这一个半小时的分享然后你觉得你已经对这个事情产生一点兴趣或者说你觉得某某会觉得自己有

可以做也许你就可以给我们的邮箱就是 podcastattheinitium.com 这个邮箱写个邮件也许我们就可以聊一聊就是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我今年可能想更多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慢慢的把这些人挖掘出来因为我觉得

人才可能现在对于整个华文的新闻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不管在任何的地域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都是最稀缺的一群一个资源然后尤其对于音频来说我们之前没有那么多像文字非虚构这样的非常成熟的华文的经验那怎么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去让这样的人能够有判断

探头然后知道能学什么然后还知道说我学完了之后的这个实践是可以被大家听到的我觉得构建这样的一个架构可能是我 2025 年非常希望做到的一件事情

那最后大家有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可以再说一点点就蛮谢谢今天大家在这个很早或者很晚的时间来的然后给我们这么多鼓励对对谢谢大家而且陪了我们一个小时半然后对对这个是我们平常端文

可能听了我们的差不多三期或是四期这样对所以大家也是蛮辛苦的端文怎样怎样能够继续下去你要你要你要讲吗嗯就是端文如果说就是这样的一个投入和制作的过程他怎样能够更可持续的继续下去他需要得到的来自听众的支持是怎么样的呢

我觉得对于听众来说首先当然你的收听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本身的收听然后第二个我当然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的分享对就是如果你觉得这个节目比较好的话你能够尽量的分享给别人因为我自己做播客这么多年我会发现有的时候播客它的这种有点点孤单的场景其实让大家忽略了分享的重要性就是实际上对于你爱听的内容来说你不是自己在

每天上下班或者是拖地刷碗的时候健身的时候把它听完就算了而是说如果你觉得这个节目很好那你可以不吝惜的把你的这个喜爱和你的这个品味

分享给你周围的好朋友们然后让大家都可以一起来分享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当然最后我觉得如果你在听完端文之后也有兴趣能够多多的支持端传媒的比如说会员或者端传媒的付费的内容这当然也是对我们非常大的一个帮助因为我觉得其实我们前面其实有很多问题有提到商业化但是我觉得这些就是非常实在的支持因为它可以帮助端文

能够运转的更良好也是在支持一个华文的独立新闻的视野所以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是我非常期待大家能够给我们支持的最后最后就是

如果你觉得你喜欢他如果你觉得他好听也不要吝啬的在任何的地方或者是通过任何的方式告诉我们因为我觉得这种精神情绪价值是情绪价值非常重要当然就是你的建议我觉得也非常重要所以你有任何中肯的建议希望你告诉我们那也可以帮助我们来提升所以我觉得是我觉得这些就已经可以帮到我们的移民团队帮到端文未来可以做得更好哈哈哈哈

好呀那今天非常感谢四位嘉宾的时间非常感谢 Bernice 的支持也非常谢谢在线的之间可能有 100 多位的听众可以与我们共同的来在春节前围炉聊天然后也提前预祝大家蛇年新年快乐新年快乐稍后回来我们端文件

本期节目由宁慧主持陈丽雅制作 HY 编辑剪辑与声音设计王博威感谢 Bernice 对本次端小剧活动的支持你可以订阅端传媒的免费新闻信或者关注端传媒的社媒平台了解端小剧的最新活动信息如果你是端传媒的订阅会员也欢迎你报名参加端小剧以上就是今天的端文我是宁慧再次祝你新春快乐新年万事如意我们下次见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中文字幕提供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