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来自端传媒编辑部这里是端闻我是露露宁慧在台湾春节前后的年味似乎在渐渐变淡年轻人正用快捷方便的现代生活方式取代充满仪式感的传统年俗面对消失的年俗有人努力守护这些传统他们想找回失落的年俗也找回被遗忘的故事我的同事台湾组记者张凯红来到台南带我们找回年味
今天是 2 月 12 日星期三
I'm told it's super easy to do at mintmobile.com slash switch
大家好
大家好我是端传媒台湾组的记者张凯宏今年春节前的时候我们到了台湾的台南然后去到了一位民俗学者温宗汉家想要记录他在春节前做的送神仪式
文宗汉今年 44 岁是台湾非常知名的民俗学者他长期关注于台湾的民俗还有无形文化资产的发展他五年前从台中搬到了台南我一早到文宗汉家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他的新家一楼的重点就是一个神明厅虽然那个神明厅不大摆在一面黑色的收纳墙里面可是它非常的小巧然后鲜艳
我印象中虽然台湾很多人的老家都有神明厅可是在我们这一代和年轻一代很多人离开家后买了新房子其实家里就不太会再设有神明厅这样子的空间但问中他的新家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神明厅可见继续在家中保存这样的寄养空间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嗨,Charlie,今天是元宵节,先祝你元宵节快乐。哈喽,Lulu,新年快乐。我知道在春节前的几天,你在台湾采访几位想要找回年位的人,然后前面你提到的温宗汉就是其中一位。对,因为过年前刚好跟几位同事聊到,其实我们都有感觉到这几年过年的年位好像真的变淡了很多。
以前除夕大家都会准备好多食物但现在很多年的年夜饭其实都是买现成的再加上传统的仪式在现代越来越少其实年味当然也就不那么浓了不过我们也发现一些人他们即使在传统仪式逐渐消失的情况下还是很努力保留过去过年的传统习俗所以我们就去访问了这些想办法找回年味的人
嗯明白确实是哈如果没有那些仪式感的话过年的氛围就不会那么浓厚了你刚有提说你对温宗汉家里的神明听印象很深那其实他家里都供奉着哪些神明呢他家里供奉的主祀神是玄天上帝的分灵黑令祈
温宗汉其实跟我们说很多人会以为神明听一定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神像神尊但事实上分灵不只限于
神像像是令牌啊令旗它其实只要是透过正规的程序去向公庙请来它也会是神明的分身那法律上其实是并没有差别的所以这个神明厅是用来做送神的仪式是吗这个送神仪式是春节一定要做的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俗呀
一般来说就是在农历的 12 月 24 日是台湾汉人习俗宗的送生日那今年的话就是在国历的 1 月 23 日这一天那大家会去祭拜家中所有的神明然后送他们回到天厅就有点像是说过年的时候大家会放假嘛那神明一样要放假
神明放假的方式就是骑着走马然后回到天厅后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家里的每一位成员的功过善尔那纵神仪式的意思呢其实也代表着春节前一系列年俗的开端
一般来说就是送神仪式在基础上是说要是提早进行的所以大家都是在中午以前去完成这个送神仪式那那天我大概是上午十点左右到温宗汉家刚到的时候看到温宗汉跟他太太忙进忙出用现成的糯米粉还有胡萝卜素这类的食用色素然后正在赶着做汤圆你现在都有没事做啊你说可以一起来对对对休息一下
接着他还没有进行访谈就邀请我先下来跟他一起揉汤圆这碗给你们送神仪式的时候大家都会希望造神能跟玉皇大帝多说一点好话所以送神的时候通常都会煮一些甜食或甜汤圆来祭拜那以前有些人甚至会把汤圆贴在厨房的墙角或神明听神像的嘴巴上抽的圆就是
大概以上这个蛇一样你们不要太大大概跟我差不多
这么用心你们还自己做汤圆对温宗爱说因为家里还有做送神年俗的多半只剩下老一辈的阿公阿嬷然后他其实那天起床起得就没有他们找所以到市场的时候发现汤圆早就被抢光了只好自己来做就是过年台湾人的过年过节一定会准备这一道菜就是汤圆不是只有送神是每一个都有的
有人說送神然後主事業這個是每一個節日幾乎可以所以它是基本配備當天我們做的紅白湯圓其實算是台灣民宿當中非常常見的節慶食物之一然後也是台灣過年或是婚喪喜慶一定會看到的食物這個在台語裡面就叫 Pu'i'i 紅的就是黃金
然后白的就是奶白饮所以那个昂金北就是台语里面的胸脏我们做完汤圆之后就开始准备送神的仪式送神仪式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祭拜准备一些煮过的茶水然后以及至少三种具有吉祥寓意的水果拼牌比如说橘子代表的是吉祥枣子代表的是早生贵子然后苹果代表平安这些
甜食方面我们刚才手做好的红白小汤圆还有发糕那在台语叫做花粿或是甜果红圆在台语叫做滴粿 安宜这些传统的糕饼那它每一样都有自己的寓意然后祭拜完之后温宗汉就会准备要烧金子跟纸钱
準備要跟神明說要燒金煙之前然後結束之後我們要開始燒金燒金燒金這個就是燒金嗎所以這個紙是一個信號是不是這個喔這個紙是這鏡子是它是一個比較給冰匠使用的紙然後它的邏輯是你要先拜過嗯
先拜過然後就把它燒掉你沒有拜過你不會拿來燒沒有拜過的精子是沒有作用的所以精子一定要先拜過拜完之後再燒拜完就代表這個神明有去清點那個東西所以為什麼那個我們在拜拜的時候要跟他說我們準備了什麼請他清點嘛燒精子之前
所以为什么台湾会有这个颂神的年俗呢?其实颂神这个习俗是有一整段故事跟起源的温宗汉告诉我们说从颂神日然后到出现大扫除到很多我们熟悉的台湾的年俗其实都源自于一个叫做称道传说的故事但它其实跟中国的年寿传说不太一样
陈老传说的内容是这样子的由于在古早的台湾大家相信万物皆有灵神桌上就是有一个象征主台的灯红神呢他觉得自己每年每天替大家照明很辛苦可是每逢祭祀的时候人们都忽略他的存在
于是呢,登侯神就跑去向玉皇大帝告状说台湾人忘恩负义,还浪费食物那玉皇大帝听了之后就非常生气,决定在除夕午夜的时候让台湾岛沉入海底那台湾人得知岛屿快要沉没了,为了不让所有的家中侍奉的神明也遭殃就决定在农历 12 月 20 那一天送神
把家里供奉的神明送回天厅然后到除夕夜大家会宰杀三生祭祖煮完家中所有的食物然后分发钱财给家人一起守夜吃完最后一餐这是台湾社会中除夕为卤还有红包的起源
從包出來扒,扒完之後整晚齁因為太緊張,整晚不敢睡,就整天沒睡到天亮沒睡到天亮就延伸到現在變成守睡的習俗那到了隔天早上齁,那個大家發現欸,台灣倒了台灣倒了沒有沉沒那個玉皇上帝給我們整理了
大家就覺得說 欸怎麼會這樣子就出門喔出門看外面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初一清晨大家發現自己都平安無事才知道說原來是觀音佛祖向玉皇大帝求情才保住了台灣島於是大家紛紛到宮廟感謝神明還會跟鄰居互道剋星年然後放燭炮慶祝
初五所有的慶祝活動都結束了這個傳說就從頭到尾講了台灣的過年
温宗汉说这个成岛传说其实不仅解释了台湾春节习俗的由来也把过年跟地震啊然后成岛这些自然的现象然后结合起来其实呼应了台湾岛很多的自然特色他也解释了为什么台湾的传统家庭里面神明听通常会有关圣音菩萨的神像因为他是台湾的救命恩人
现在大多数台湾人还是会有除夕团圆啊然后年夜饭领红包的习惯但其实知道灯火神或是城岛传说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文章还说这是因为 1949 年国民政府来台之后教科书开始受到官方民族主义的影响把中国的年兽传说放进去逐渐取代台湾本地的民间故事另外像是过年准备的食材在国民政府来台之后其实也有一些新的改变
很多人都...我們的教科書很習慣把最純的東西拿來當教科書的名菜所以就搞混像那個包水餃的台灣早期也不包水餃為什麼剛才講雞很重要因為這教科書說教年年有餘就是要吃魚可是台灣最重要的是那一隻雞
而且你鸡还不可以吃完那个鸡头鸡尾还要留着翅膀还要留着有头有尾有头有尾这样象征有头有尾所以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传统其实还是在的我们稍后回来
优优独播剧场——YoYo Television Series Exclusive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Charlie 刚刚你分享了在温宗汉家里一起做汤圆还有送神的仪式我还蛮好奇的为什么他会这么坚持去延续这些传统的民俗呢
温州汉成长的 1980 年代对台湾来说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那时候台湾社会面临产业转型然后很多跨国企业进来其实带来很多外来的文化导致民间生活出现了不少的冲突感
他觉得一个例子是说小时候大家都很羡慕去麦当劳庆生的小朋友可是长辈却会觉得说小孩庆生去麦当劳干嘛他就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日的时候会提着乖乖筒去请同学吃软糖庆祝啊回家却是吃阿公阿嬷准备的猪脚面线要除晦气天赋寿这样的那个冲突感让他觉得自己好像有什么东西要失去了的警觉
那另外一方面是成長過程中父母工作繁忙然後溫宗漢也是隔代教養因為我們這個世代又剛好都是隔代教養我們小時候都跟阿公阿嬤長大所以他們都一直到除夕那一天他們都還在餐廳忙所以除夕當天的拜拜除夕從早上就要開始拜拜犀尼啊 那叫雌鳥
然后拜神明拜祖先所有的事情通通都是我跟我阿公两个人做包括家里面的大扫除贴春联年复一年温宗汉和阿公一起完成了家中所有的年俗直到他高中毕业离开高雄老家去台中上大学为止所以说坚持这些传统的民俗应该也是他在维系自己跟长辈们的记忆
我硕士班就很专注节庆
为什么专注捷径其实就是跟阿公的情感我小时候都跟我阿公一起做这些事而且对于传统民俗来说文章还非常重视日常的实践
他其实同时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民俗的研究者跟民俗的实践者研究者的身份是像是他去为了研究而去学习八家将学习南观等传统文化他是为了去贴近自己研究的对象可是作为一个民俗实践者来说他其实只是让自己的生活更贴近大众的生活更贴近大众的民俗文化而已嗯
我覺得日常生活當中的實踐跟做研究的實踐是不一樣的做研究的實踐是為了要累積知識性的東西為了要更貼近我的研究對象 對不對可是日常生活的實踐是我希望讓自己成為更貼近民俗或是更貼近大眾生活的人因為台灣有一個症狀就是說我們很追求知識菁英嘛我們追求學歷嘛
然後追求知識的專業 對不對所以你在追求知識專業的過程當中你就會有一些東西不見什麼東西你不知道怎麼生活喔~很多越知識精英的人他越不知道怎麼好好活著
确实
不过温宗海觉得民俗跟生活它其实是紧密连接的但当时代改变的时候人的想法改变了那民俗当然也会跟着变他想要证明的是说民俗或传统的改变其实不一定只能单向的走向消失有时候它也可能在当代被重新创造出来他说在生活中实践民俗其实不是为了活成古人的样子我不是说一定要追求
百分之一百的傳統我只是希望好好的活著就是我活著的時候不要是活得渾渾噩噩的什麼都不懂這樣子有一些人就是 one issue man 像我在這次採訪他的時候就印象非常深刻他受訪的時候主動就拿出了一個 USB 音響我們來個氣氛的好可愛喔
他就現場放了一個屏東東港的一個北管樂團的演奏音樂然後那個北管樂團因為他們這個都是小朋友喔這個只有國小的小朋友演奏有沒有 都小朋友的他們都是國小小小的國小小朋友
因为在习俗中有所谓的闹庭也就是热闹听堂的意思很多节庆或是宗教民俗活动其实都能听到这种喜庆的音乐那其实像他用随声音响然后以现代的方式来去进行闹庭这样子的做法他不见得每件事情就是跟传统一模一样像要请一个传统乐队来到家里
他只是因为了解民宿由来并且找到一个适合现代的方式来传承他而已我觉得采访这些想要找回年微的人还蛮有意思的但你觉得在他们想要努力保留住年微的这个过程当中或者在他们的这些 effort 里面你觉得他们所做的事情真的会对未来
我们的年节习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吗因为我的感觉的话这些习俗还是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演变变得慢慢淡掉还是说你觉得你感受到一种可能性就是它有一个继续和继承的可能我觉得随着工商社会其实年俗或是民俗的
淡泊或消失或许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可是我觉得这也是这个题目有意思的地方是有一群人他还是非常主动而且非常有意愿去把他从上一代当中学习下来的生活方式继续在自己现在的新的家里新的空间新的家庭里面实践
那其實像是我在採訪的過程中最大的感觸應該就是重新回憶起小時候那種很期待過年的感覺因為像我本身也工作了十幾年然後再加上離開原生家庭其實我們現在對過年期待很多人都已經簡化成對於連續假期的期待它未必是跟親族啊然後祭祀有關有些人甚至會把除夕的年夜飯當作像是伏兵一樣
完成自己的 family duty 那即使一家人都在餐桌上其实互动未必很热络可能比自己的同事或一年一见的朋友还要更不熟但其实在采访中我想起小时候那一段人生还依然以原生家庭为自己全部的童年时光然后很期待
亲戚啊表兄弟姐妹到家里然后把沙发把餐桌把厨房都塞满然后甚至连洗澡都要排队那个情况我觉得反而这样子的对比会让你
想象或怀念起说其实过年或是家庭的可能性还存在我们的记忆当中然后如果我们希望我们想要它还是有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再次还原的谢谢 Charlie 这一次跟你聊也让我回想起我童年的一些年数谢谢谢谢露露
也欢迎你在 Apple Podcasts 或者 Spotify 为我们评分
Acast powers the world's best podcastsHere's a show that we recommend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在 1986 年,肯尼茨·金·尔斯金被称为"肯尼茨·金·尔斯金的老人"。一名没有定位的飞行员,肯尼茨·金·尔斯金被判为很难追捕。请加入我们,我们将探索他的犯人的惨痛故事,追踪他最后被判决的调查,并检查他的犯罪的持续影响。请关注"他们在我们之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的节目。
Acast helps creators launch, grow and monetize their podcasts everywhere.Aca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