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由 HelloPose 出品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今天我们要走进一本以生命为笔以山为旨的文学绝唱这本书叫做《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这本书的作者刘成军是一位年仅 19 岁便死在了尼泊尔深山的一位台湾的少年他的文字像
雪崩后的残稿言动中的绝笔也是跨越生死的精神益处为什么说这本书是用生命书写的答案它如何以碎片画的手稿重构一个走回灵魂的完整世界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三个纬度来展开了解
首先作者刘成军是 98 年生于台湾是东华大学的学生他自己说自己身体里住着游牧民族的血液他从小痴迷东山写作还有哲学思辨
2017 年的时候,他和朋友梁胜岳踏上了印度到尼泊尔的徒步之旅,却是因为罕见的雪崩被困在盐洞里长达 47 天。当搜救队抵达的时候,作者刘成军已经在三天前去世了。
他的贴身笔记被血水浸透然后签名已经被削得如指尖般那么短小我想这一切都是他抵抗死亡的最后一步他早早的离世让我们很惋惜但我觉得更震撼的是他文字中超越年龄的成熟他说 19 岁的笔触既有对印度街头消亡人群的冷清观察
也有对爱情以沉默备有正常世界的这种适宜的诠释正如吕班带回来的手记所证明他从未停止印书写丈量生子之间的距离
通读这本书下来我觉得这部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完整作品而是有人从他的遗物中抢救出来的一部文学的拼图简单来说这本书从目录上有四部分构成
首先第一部分在路上主要讲述了印度到尼泊尔的游记记录了伊邓征的人性的观察第二部分旅人之死讲述了在严冻受困期间的日记与诗歌展示了他直面死亡的冷峻的独白第三部分致信呢是给亲友们还没有记住的书信包含著名的爱之语族
最后夏天的少年这一部分是他早期的散文与诗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美睿的内涵在绝境的笔记中作者写的书写是一种祷告当万物空寂我借文字延展思维来对抗遗忘与消亡
他的铅笔在湿透的纸片上记录体温流失的体验甚至虚构与山神的对话这种数学我感觉已经不是文学创作了而是一种存在意义本身的一种证明这好像他给友人的信中说的有些事物即使不被发现却不代表它不存在
作者喜欢登山而作者笔下的山也充满了哲学的张力表面上的实体之山比如尼泊尔塔王山脉的暴雪还有台湾中海拔山域的雾气但它的背面隐藏着隐喻的一部分比如生命的困惑爱情的正面他在诗中反问如果有人要送我一座山我愿意付给他
所有蝴蝶的名字我想这就是让山成为探索存在意义的终极东西和作者一样我个人其实也比较喜欢山啊虽然我现在居住的城市是沿海城市但是我感觉山能让人更加的冷静让人在这个飘荡的社会有一种稳定的固定的锚点甚至说是一种安全感吧
回到这本书里在受困第 33 天作者还在书中写道如果最后我跟月争将一死请各位不要过度难过因为你所做的便是去爱人我觉得这种爱已经剥离了浪漫化的这种羞耻而是直抵它存在的核心也就是当死亡逼近的时候爱不是理念而是对生命本身的悲悯
通读下来作者的文字就像一尊没有上期的泥象当然这个比喻不是我说的是他对自己骑行印度式的比喻同文章中也透露出一种神性他早早的离世让文本成为一部未完成的交响乐但我想证实这种破碎感让每个读者包括我在内都能从中领认
偏属于自己的山龙线就好像他在最后的一首诗中所说的海太忧伤山过多缝隙但也不是真正不好因你未曾经历的好将化为困我为您的时间方和倾斜的活着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未完成的作品而作者用 19 年的生命告诉我们
即使倾斜也要用书写站成山的姿态 OK 放假第一天大家玩得怎么样了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希望五月大家继续阅读再接再厉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