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目由 HelloPose 出品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陈谦书室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文集记录了作者在 2017 年到 2024 年经历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和学习成为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的过程
但是这真的不是一本日记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认真写的有主题的可惜啊这本书它其实没有一篇序能把整本书的结构写作的过程还有知识背景给清楚的交代一下所以对读者的要求可能有一点点高需要自己去体会每一章之间的联系如果
你是那种耐心不够的读者我想你可能会看到一堆杂乱的体会而看不到其中的成长轨迹所以通过这期节目我想帮作者归纳一下他的知识谱系也不知道自己归纳的对不对至少希望能对其他的读者有点帮助吧
作者是北大心理系本科毕业二十多年前出国留学读过两个硕士曾经在大学做中文的讲师也是一名作者 2011 年开始自己作为心理咨询的对象 2015 年决心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因此重新进入学校学习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她的丈夫在大学教学她自己也是一个佛信徒皈依的是法古善一脉的传承在心理咨询的谱系当中她选择的是偏古典的佛罗伊德派的精神分析
这可能和北美更为流行的认知行为疗法有一点的区别精神分析它需要咨询师和咨询者更加坦诚地开放内心隐私的角落并且
是那种持续的周期比较长而且是高密度的交流这对咨询师和咨询者的心灵和实践其实是金钱啊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但是对于像作者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内心和知识分子气质的人精神分析也是他自己在尝试各种方法之后觉得更合适的方向
这本书其实就是他在探索这个过程中留下的反思和记录我想对于有志于去北美学习精神分析的人或者是想了解北美现在如何用精神分析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有借鉴的意义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精神分析的我在上学的时候读过弗洛伊德的学生卡伦霍尼的书
我用霍尼的自我分析帮自己走出过很多次的精神危机不过我对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问题也就是他将人的心理问题追溯到童年的做法其实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因为我觉得即使是追溯到童年也无法改变什么所以我到后来
开始慢慢的去了解认知行为疗法甚至是我更为应酥的是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这样了我想大概这也是我觉得过去的东西无法改变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没必要揭开伤疤你获得新生有了新的开始之后过去的东西可能也就不在意了吧
而作者在这本书里表现出了对内心深层次的这种不断剖析的这种永不满足的这种体验非常令我敬佩因为这不仅仅是想要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还是用自己作为一个解剖对象把自己作为标本不断地去练习同时也是不断揭露自己痛苦过去的过程
这绝对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的引起包括我在内我看这本书的过程甚至感觉惊心动魄有时候不得不把书放下来让这种特别的情绪稳定下来消散之后再拿起这本书继续读让我很受触动的是其中关于
佛教信仰的那部分内容我这几年也开始逐渐地接触佛教因为很多问题我真的没有办法通过我个人的智慧去解决真的无法单靠想得开这三个字来解决我办不到我觉得佛教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在探索人心就是只是解脱烦恼的方法告诉大家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作者先是归于佛教然后才开始学习精神分析书中第二章用了六种波罗蜜来探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不同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佛教和弗洛伊德都给他非常大的帮助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觉得两者有共通之途并不是矛盾的我想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即便没有
皈依宗教也必须具备慈悲和智慧慈悲和智慧可能是宗教的英语换句话说慈悲就是共情智慧就是解决问题那共情和解决问题其实也是心理则行师具备的能力所以这样一看两者其实是相互的对吧我想这不是一本
关于成功的书因为作者在书里提到了很多的失败比如与自己自行师和导师的失败的关系与自己来访者失败的关系自己人生的困苦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身体上的我觉得他真的非常的勇敢
换了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写的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赤裸裸把自己最弱小最无助的内心展示出来的过程把它放给全世界的读者看任由评判我觉得这样太没有安全感了最后总结来说新的表达这本书是一本认识自己的作品
他用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为线索深入探讨了沟通的本质与方法为在沟通困难中挣扎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引他让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表达
就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心灵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渴望改善人际关系的普通人还是从事心理咨询等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到丰富的养分收获成长与启示今天的陈建书士就到这里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人生的启发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