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76 汉代学术的鸡翅膀:吵不完的今、古文经学

76 汉代学术的鸡翅膀:吵不完的今、古文经学

2024/10/13
logo of podcast 非马非牛(Famous Unknown)

非马非牛(Famous Unknown)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曲秉瑞
Topics
汉代今古文经学之争是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议,也是研究历史无法回避的问题。今古文经学的区别在于文字、传承方式和观点差异,今文经更侧重口传和老师的解释,古文经更相信文本本身。今文经的弊端在于过度解释,古文经的弊端在于伪造。今文经学,如公羊学,能够解决现实的道德困境,提供明确的答案,满足人们对确定性的需求。但过度演绎,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也可能走向极端。汉宋学之争中,汉学强调考据,宋学强调义理,五四以来对汉学推崇,但对宋学和今文经学的批判可能过于偏颇。今古文经学各有其长处,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做学问可以有门户之见,但做人应该包容大度。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落介绍了中国古代经学在四库全书中的分类地位以及经学内部的构成,解释了经学的重要性以及它与史、子、集三者的关系。
  • 中国古代学术分为经、史、子、集四类
  • 经学是古代最重要的学问,包含论语、周礼等经典
  • 经学涵盖治国理政、知识启蒙、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
  • 诗经可以作为古代的自然百科全书

Shownotes Transcript

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收听 非马非牛 famous unknown 一个由我和朋友们共同创办的播客 我是曲秉瑞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学术史上拒诵不休 长期以来纷繁复杂的问题但是又是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也就是汉代的金古文之争

说到金古文之争呢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啊 那我们不妨呢先说一些玄院我们中国古代的学问呢 按照四库全书总目的分法呢 其实就分成四类这四类呢 分别是经 史 子 集

经呢是古代人研究的第一大学问也就是最重要的学问经有点像我们今天讲的语文呢就是所有人受过知识训练的人都必须学的经呢其实如果往小了说就包含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论语这是经里面的一部很重要的经典啊但是它又很小写的呢又很具体便于作为一种知识启蒙的教材出现

那如果往大的说呢就包括治国的经事大典那好像周礼啊上书啊这些东西呢是古代帝王拿来治国理政安邦定民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的准则所以经呢就变成了古人学习一切知识甚至是从事正式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为什么说能够学习一切知识呢,你比如说在经里面有一部叫做诗经,哎呀,孔子就讲过这部书有多好啊,他说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院,这些都不用说了,那就是说你读了诗经之后呢,你可以抒发感情啊,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态啊,表达自己的理想啊。

提出批评意见呢都可以但是诗经呢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好处呢就是这部书呢可以帮助你啊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因为诗经里面呢经常讲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名字即便是今天我走在北京的街头上我看到街上这些树很多我都叫不出名字

树底下的呢西枢的灌木和小草啊我们就说那叫草啊或者那个叫矮树啊我们也叫不出它的名字像北京飞的这些鸟呢我们认识乌鸦喜鹊麻雀其他各种各样的鸟我们也叫不出名字

但是诗经呢就可以告诉大家这个都叫什么名字它都有什么用途啊甚至呢诗经甚至可以当作是古人的一部自然百科全书那比如说你生病了呀你该吃哪些药啊那草药啊就在外面啊你自己去找啊这是它的好处那这是经的重要作用啊所以古代人认为呢六经之外是没有其他学问的

可是这个说法到了清代的时候就被反过来了特别是到了公字真啊到了张学成这个地方呢他们会说呢六经皆十也这个放在我们历史系呢大家会悄悄地骄傲一下就好像觉得呢我们史的地位很高实际上这话呢不能这么理解这话要是反过来看为什么人家不说史皆六经也呢

说明六经皆史这个说法是按地理啊抬高了史的地位代表史呢其实没有那么像经一样重要啊

那所以我们看四库全书里边呢史是排在经之后经史呢确实很难分开经史一家经史不分呢古人常有这种说法因为什么呢因为史呢记载的是古人的行为和语言放在古代呢叫做言动既然是记载古人的行为和语言呢而古人又都在学经啊所以史里边又包含着大量的经典内容

那换一句话说呢古人又是按照经典去行事的所以在史里面呢又有大量的经的实践所以史是排在经后面子呢又是史之余在史后面呢我们讲的就是战国诸子但是诸子之外我们讲历朝历代其实都有子像儒家有很多信徒他们写的那些话

那没有办法归到经里面去那毕竟不是圣人之言那是你个人的学习经典的体会是你自己的意见那这些东西就放在子部类里面那除了儒家之外还有道家那道家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我们叫法家呀阴阳家呀明家呀墨家都在里边那历代都有人研究啊所以一直传到清代也做了一个总结放到四古全书里

集呢很值得大家关注啊集部类的东西呢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文学文学类的东西那主要就是什么总集啊别集啊什么处词啊这些东西大家比较重要啊大家都喜欢的那里面包含了十字歌赋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啊其实它给人们提供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但是呢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文学是人类普遍的共同理想爱好像班固就会讲要登高而赴可谓大福那你登高就可以去把你内心的情绪抒发出来而且用有韵律的语言把它抒发出来整齐格式的语言抒发出来你就可以做大福换句话说就可以做官可以陪在国军身边这

这是我们看到古代人对于知识的分类那如果我们往前追溯呢像在汉代的时候有所谓七路或者是七略有所谓七略之学呀就是七科之学那这个七科之学就是把知识分成七类其实七类的分法呢也大概就是经史字迹只不过当时史呢没有分的那么具体数数类的文献比较突出大概就是这几个门类

那我们现在讲了这么多我们要回到主题上去讲的就是经它内部的区分是比较明显这个区分比较明显主要出现在汉代

我们讲汉代很重要重要在哪里呢就是汉代是先秦时期知识集结的一个时期那在先秦时期呢我们讲儒家有很多人那大家今天讲儒家的代表人物就是孔子孔子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孔子绝对不是第一个儒生这一点我们应该是能有体会的孔子之前也有老师孔子之后又有很多传人而且呢大家讲说

是韩非说的说这孔子去世之后

儒家呢分为八 墨家呢离为三也就墨子呢去世之后就墨家也分裂了因为什么呢 因为学生太多啊学生太多呢 一定是各有各的主张 各有各的想法对于老师的话呢 是有很多讨论 有很多意见那我们现在看呢 其实历史上的大的学术派别呢都会出现类似的分化比如我们看天主教也是这样 基督教也是这样 也会分化那佛教也是这样

道教也是这样各种各样的知识它在集结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分化因为大家对于先师的经典意见的理解不同阐释的角度不同每个人的意见不一样甚至我们现在看到在

汉代的时候呢传诗经的其实主要有四家比如说齐 鲁 韩这三家叫金文经也就进到我们的主题里了还有一个毛毛呢就是古文经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呢全都是毛诗我们讲叫毛诗啊那个齐鲁韩哪里去了没了

但是我们今天说发掘海昏侯墓以后呢里边又有诗经大家说这可能是义诗就是奇诗就是在汉代流传那个金文经有所流传那我们看这个名称啊奇诗鲁诗韩诗还有毛诗它既是按地域来分它也是按传人的姓氏来分所以我们说这个经典它究竟是怎样区分的就是哪些人支持哪种意见形成了哪一派观点

它可能是根据地域而来也可能是根据某一个老师传承而来这都不好讲或者说呢也没有必要把它纠结的太细所以前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区分金文经和古文经那就直接从书写的角度来区分的也就是说知识在形成的过程中呢过去都是口耳相传或者口耳相传比较主要那我们讲一个例子比如说呢

孔子他特别重视一部书叫春秋啊春秋呢是鲁国的史书啊孔子重视这部书呢

那他是拿这本书当教材啊跟学生们讨论那讨论的过程中就是我们这边讲历史另外一边呢老师呢和学生之间呢有所辩难呢学生向老师提问老师予以解答这些解答的东西呢如果比较重要一点呢我们看往往放到左传里边或者放在公养里边它就叫什么呢就叫子曰或者是孔子曰或者是仲尼曰孔子说了什么

把这些话说出来那论语是这么讲的哈然后贡阳啊或者左传里面又空子说但是我们还注意到啊

这个《公羊传》里面还有这个《左传》里面还有别人在说话不是你孔子一个人说还有所谓的君子曰还有什么神子曰什么这个什么某某就是有很多人在说话他们是什么人呢他们肯定是孔子之前的那些老师也有一些是孔子之后的那些老师也有人在讲话那就是说

传记呢是把过去口耳相传的知识呢集结出来的一个文本可是我们现在看到传记形成的时间都比较晚了普遍认为是在汉代起码《公阳传》和《古良传》这两部解释春秋的重要的书据说都是汉代形成的

左传这个书长期有疑问就在一个巨大问题说左世传不传经这问题就有巨大争议但是现在好像普遍认为什么左世不传经我们这就没法讲了不是我们能考证得了的东西刚才曲老师说的这个公阳春秋为代表的这个经典它是受到这种口传影响然后落实在文本而且是在汉代写定的

首先我们先举个例子就各位只要看公阳传就能发现公阳传它采取的方式是设问然后回答的方式逐字解春秋这种解法就是前面比如说春秋第一句我们永远举这个经典例子因为后面春秋内容我经常记不住前面第一句好记元年春王正月这一句话其实很好理解就现代人很好理解就是说卢尹公元年春天然后正月但是公阳春秋就要

挨个的问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春是岁之首也再往后说这个

王正月者和明王之正月也为什么先写王后写正月王正月嘛王的正月所以要先写王再写中月那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样写是大一同也他要讲这个话所以他的特点就好像一个人在问这个问题然后一个人在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回答这样不停的写下去这个公阳经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构而且通篇都是这样的一种结构

那么大家一看就能看到这一定就是徒弟问师父说或者师父设问然后师父自己回答这样落在文本上能够看到一种很明确的口传传统但你看像左传这样的文本假设说我们认为它是古文经的话它起码不太像是口传的东西或者纯口传的东西因为它那个叙事性很强

它是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而不是公羊这种非常明确的问答题所以这两个文本肯定在它的传承方式上是有一定区别的那么我刚才前面又说了所谓的金文和古文的区别在字体不同那个字体具体怎么不同呢因为这些金文经普遍是汉代写定的至于它为什么到汉代才写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之前不是秦始皇先焚书吗

所以分出之后可能有些文本就没有了就是通过口传的形式传承下来或者说本来就没有一个文本它就一直是口传的这个都说不准总之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学派可能就没有一个可以更早的一个文本去依据它全都是一代一代往下口传来保存他们的知识的那么等到汉代的时候这些邪书律

相对的比较松弛了甚至解除了之后他才可以把这些写下来那你写的时候肯定是用当时汉朝的通行文字写就像你现代人写的东西除非脑子不太正常否则不会说就算我会写甲骨文对吧但我不会把它用甲骨文给写成书这就不打算卖的意思没有

没有那个必要所以说基本上就是写成这个通行的隶书那么这落成的经典就是金文经嘛他的学派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金文经学可是与之相对古文经就不一样古文经呢就一般认为像左传他好像也不是考古发掘的结果吧这就另说啊但是一般认为很多古文经是考古发掘的结果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常见的考古的形式就是从这个墙的

两个墙板中间的空隙中发掘出来那么一般就是墙朽坏了或者说是闲得没事要拆房子的时候把这房子的墙壁一破开破开之后就能看到里面有经典那么在焚书的时候就把像孔子的信徒可能就把孔子的这些文书就是他学派的东西

藏到像孔家老宅的这个墙壁里面完了我的一抹泥糊上就完了所以这些东西到了汉朝之后如果被发掘出来你一看上面写那个文字反正跟汉朝通行的隶书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样的东西就叫古文经但是更进一步的说这些经典是不是就比金文经可靠那不一定雷二说的很充分了我们其实现在呢长期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

所谓的金和古呢其实就是在汉代用哪种文字写成是不是之前人就传下来了是不是现在人红心结极的

但是我们后来在演绎他们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带入到某些区别的观念那就好像是金文经更侧重于口传而古文经不侧重于口传实际上我想的不应该是这样应该两边套口传那不可能是古文经就是大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默念文字然后你自己看

注视你就都体会了然后金问经呢就是往脑子里记它的章句呢越来越多然后我们最后都让大家烦不胜烦呢不厌其烦的去看待它

我想不应该是这样应该是两种经典在传播的过程中呢都有文本依据然后也同时都依赖于口头传播只不过是历史离我们实在悬隔太久啊我们实在是难以想见说两种经典在传播过程中呢有着这么明显的区别也就是一种呢好像它的

这都是依靠金文历定来写成的而另外一种呢全部都是用古周文来写成两者区别就在这儿了然后以至于学派的纷争呢差异很大我现在考虑呢恐怕两种的区别的差异主要就在于观点性的差异而其实不在于写定的文本上的差异恐怕是观点性的差异会更强烈一点今天我们会

对于两者的区别呢感受的更深一点所谓金文经的那种观点性的差异比较大呢就是似乎是更看重于老师的解释更看重于后代经师的阐发然后呢那个古文经呢好像更比较相信呢文本的意见或者说呢后面阐发呢当然也很重要但是文本性的意见就是从事实中间从

某些经典性的技术中间呢出发或者说这个看起来是比较重要如果拿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呢我感觉呢这个古文经呢就比较像天主教对于拉丁文经典的那种认可当然你说这个天主教没有经师的注视吗那也不是他一定有经师的注视然后这个金文经呢

比较像新教啊像路德新教他们比较侧重于呢就是我们后来有人呢因信称义或者是违信称义我们自己在做禅法我直接去沟通啊然后你看我更信任我这个老师他的意见老师是这样讲的我们更相信他其实这种区别啊就像我最开始说在各种的思想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都有体现佛教也是这样啊

道教也是这样啊那有些大小称的那个感觉对都是这样他集结叫什么上部作派啊上部派啊等等啊

就是他有各种各样的讲法像南传呢南传佛教他可能他的观点呢和我们汉地的佛教就不太一样大家理解就不同啊在经典集结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没办法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知识传播里面的一个常见的现象如果我们后来人讲的东西跟老师讲的东西都一样那这个知识就死了这个知识就不往外发展了不往前走了

但是如果我们跟老师讲的不一样呢它就会出现一些差异然后就会出现究竟我们是信老师讲的那个东西还是进行后来这个传人讲的东西呢就会存在这种差异所以我们之前其实做佛教佛教的时候做过很多这样讨论比如说当时李二讲的禅宗的问题啊

禅宗其实就是这样禅宗就等于是直接你沟通了你和老师之间的这种心灵感应对吧他不再看了我越过中间那些语言文字的障碍我们直接去体会过去的那个想法所以这个想法很高明

你究竟说它是违信称义呢你还说它是直接追溯到古代的经典上去呢所以它把经典都绕过去了嘛你究竟是把它看成是哪一种呢哎呦存在着无数的变体我觉得我们看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去看一看这个就是两种学术它的末流就它最差会做到什么样反而从这种它

最差的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看出两个学派的特点像刚才曲老师说的就是古文经可能更偏重于字句啊训古啊这样一点他讲的呢有的时候感觉可能这个文本确实比较重视这种原文的这个特点所以他就会讲的比较着实一些但是呢他的问题是首先有可能有的时候是他产杂不足啊就是深意确实没说透还有种情况呢就是呃

其臂在尾就有的时候古文青这个东西你看他出来这个

不太靠谱就比如说像那个上书说后来也是从这个毕中书找的一篇对吧这一篇呢就看着就不太对劲而且到了后来近代的时候又没得上那个古文上书这东西就是跟传说中的篇目就是扶生圈的篇目只能对上好像是能对上的但实际上呢现在基本上讨论认为这玩意就不可靠那就上面这些文本都是假的像这种

古文经的经典名义上好像在当时认为应该更有本源性的因为它更早但实际上可能是人自己造出来的这种情况可能是古文经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必是伪那金文经的问题是什么呢金文经的问题就是其必在妖因为你解释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而且一代一代不停的解释下去所以对同样的经典解释可能就会变得

极其的夸张所以这是金古文经后来互相争的一个重点就是金文经学者可能认为古文经讲这些东西呢不可靠因为你不是我老师师徒这种有明确传承普及传进来的而且呢你解释的比较没意思特别的拘泥于原文这个字句那这个古文经就可能觉得说金文经讲的这个东西啊就是扯淡什么什么是黑帝经啊这种啊

我们在这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南海圣人康有为这也是我们我们这个老朋友对吧这都是跟这个

洪天王一路的人我们统一称之为李二同学统一称之为妖人这是长州妖人长州是一个贯产妖人的地方我都特别想说我们之后专门出一个系列就叫长州妖人我们介绍一下晚清长州的这些妖人但是没有地缘攻击的意思这产这些人是天地的财富天财地宝真是这样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血缘

就真的就是你就能看到金文经的特点首先我们要说康有为是传承了晚清公阳学金文经学复兴的传统而且特别他是受到公阳经学影响的所以你在他的这个孔子改制考里面能够看到满满的公阳经学的这个遗迹什么和修这些人的遗迹

你看在序言一开始又说孔子足后 2376 年康有为读其遗言冤冤然死岂其然悲也皆复使我不得见太平之治披大同之乐者何哉使我得中国二千年方万里之地四万万神明之义不得见太平之治披大同之乐者何哉为什么呢然后开始再一往昔一到哪两千多年前

天际哀大地生人之多奸黑地乃将竟救民患为神明为圣王为万世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乃聚乱世而立三智之法而垂经太平云云云云云云云云后面一大串什么乃立原以统天以天为人以神器流行而教术

以不忍心为人证后来使什么昆虫草木一统于其教这是谁历春秋新王行人之志说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孔子

但是你看他对孔子的这个称呼像什么万世师宝啊这个大家可以理解的这是后来加封的大帝教主呢这是康有为的创建但是前面这个黑帝将经为神明为圣王这个说法是怎么回事其实就公阳经学和称伟神学的观点孔子是黑帝之精是黑龙之子是水德的王然后呢是一个肃王是有其德而无其位的这么一个玩意儿

这么一个人类但是他已经不是人类了他已经是圣王是神明了而后面又说什么生于乱世乃聚乱世而立三世之法这个聚乱世而立三世之法这个三世就是和修在公阳经学里面总结出的所谓的孔子认为这个世界应该分成三个

进化层次由聚乱世到生平世到太平世这个已经是依据春秋在公阳经学思想脉络下盖过出的一个孔子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观点了就是孔子居然是一个有这个进化论或者说循环论的这么一个人他觉得这个世界是循环上升的最后进于太平盛世这就已经看到

公养精学愿意演绎的一个倾向而到康有为这儿呢把这个观点几乎发挥到了中上等吧他还没到极致的我们知道现在这个郭老师这儿可能是极致然后这个

康偉讲的这个已经很极限的说什么呢康偉说聚乱世就是君主专制到了生平世就孔子的理想生平世就是君主立宪最后太平世是民主共和所以你看孔子其实是个改革家

他所写春秋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怎么进展到民主共和的社会这是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的观点所以我们看到这是公养性学一个特点就是他起臂在腰确实很腰孔子但凡有这想法孔子自己可能都在春秋朝就上吊了所以刚才那李二其实讲到了康有为的问题这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个我不太敢触碰但是其实又是大家一直讨论很多的问题那就是汉宋学之争

到了清代的时候呢我们会说有一派学问呢强调上述汉学也就是做考据做特别扎实的文章字词的校定啊那这个工作呢我们看其实其极大成的著作就是四国全书的我们提要

然后这个书反正对宋学是经常的批评然后我们又看到了清代的前家考据也有大量的扎实的学问我们今天也是奉为归念但另外一派就是宋学宋学我们现在讲的就是上述到宋代宋代人讲义理之学对于古人的很多的意见做讨论也就是讨论古人思考很多问题的起源思考这些问题的出发点

好像在我们过去的学术语境里面尤其是近些年的学术语境里面好像对于汉学是颇为推崇因为它有实证主义的倾向其实不用讲是现在了这个传统是从五四运动以来就是这样新文化运动以来比如说我们去读胡适胡适会讲说汉学的讨论它有着相当强烈的

就他那个老师啊杜威啊就实验主义的精神呢有着非常强烈的呢现代跟西方学术接轨或者是对等的态度所以他讲的像顾炎武这样的人呢

那他其实就是汉学的先锋啊他又是考证主义的先锋啊然后转过来说像康有为这批人好像就有点问题啊就是康有为呢他们新闻经学家啊其实有着相当强烈那种宋学的意味啊就给人一种呢好议论而不实际啊那尤其是像最近这些年或者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啊我们对于朱熹的评价

或者是对于二成的评价我们对于周敦仪等人的评价对于宋代学者的评价感觉他们有点空书由此呢好像又联系到了明代的学风啊这个理而很熟悉说明人呢是游谈无根述书不关呢就大家就只是议论呢其实对于学问本身抓的不是很透

这一点呢我不敢多做讨论因为我对清学史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像梁启超和钱穆两位写的三百年学术史这样的书多少次翻开啊多少次又合上啊因为是实在是看着有点费劲啊因为我这个清代的书读的不多这很惭愧但是我现在呢有一个感受啊也就是宋学未必可以言非啊

对于清代的宋学也好或者是对于清代的经文学也好无论是廖平啊什么康有为啊包括我们后来看到的蜀中的这些学者啊像刘贤新啊像蒙文通啊

其实他们的很多想法,我现在读起来,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些味道,这些东西很给人启发,换句话说,如果宋学确实不足取,或者说金文经呢,要看我讲的很多很过分的话,像孔子改制考或者是新学伪金考啊,

讲的可能很矫枉过正的话如果没有道理的话为什么会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呢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有那么多人追随啊有那么大的那种荡迪性所以我一定程度上怀疑啊这个虽然胡适呢他很反对这个新学委经告啊反对抗美围这套东西啊或者胡适呢比较认可这个时政主义

但是我们注意到顾洁刚呢其实是非常推崇康有为的他读的很多书都是料评的书就是如果没有心血伪金考这样的书的话就没有古史变运动了那我们后来讲的这一套实证主义的东西呢它又缺乏一种巨大的精神上的解放

那我们再往前追呢我们讲到汉代的时候我们说这个金文经学呢可能他跟这个汉武帝的这个独尊儒术啊关系很密切啊就导致了说他是不是有相当强烈的那种诈伪或者是做狡辩的意味在呢好像是有的可是另外一方面我们讲如果金文经意义不重要的话那他凭什么在汉代呢统治学术界两三百年呢

甚至是说汉以后的儒学其实主要还是金文经那为什么它这么有影响力这么有说服力我今天总是想这汉朝人也不傻

也不至于说轻易的就被骗到了对不对那他讲的金文经一定是有一定道理一定是与现实有相合之处一定是能够对于当事人的思想形态有着相当的助力他一定是能解决很多现实困境的特别是我们今天讲人有很多呢叫什么呢叫道德困境啊我们有很多两难的问题啊你比如说我们看公阳传呢其实他非常直接的告诉你如何解决很多两难的道德困境哎

我现在有两个儿子我这两个儿子应该选哪个人做继承人呢我是这个鲁公啊我这两个儿子哪个做继承人谁好老大好还是老二好哎你要讲出个道理来那我们要去看古文经啊这个你要去读左传的左传就告诉你啊哎选哪个的有好的有不好的有选老大好的有选老二好左传不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人家公阳就告诉你很简单的

就选老大老大是傻子你都要选老大所以我后来看后来看这个曹操后来我们看这个司马家呀选儿子都是这样我们选哪个就选那个老大老大是傻子我们要选所以我们后来讲这个李二特别喜欢你虽然讲说什么康有为是你老朋友啊其实我讲这个司马炎也是你老朋友啊你要反复的讲司马炎司马忠父子的故事是吧你反复的提啊就老讲他们俩为什么

他能解决道德困境给这些缺乏判断力的人一个直接的答案因为我们做人呢其实往往面对都是这种困境你告诉我怎么做就好了大道理呢是圣人替我担了我只要把这个事情办了就好了所以我们看到南宋的时候我们讲朱熹这也算圣人呢

我们讲这个二成其实我们心里也把它当圣人看古人是当圣人看的因为我们离孔子很远但是诸子很近有这个圣人在我们听诸子就行了康南海南海圣人我给你直接的道理有道理就好了对我觉得曲老师说的很好实际上这是清文经包括这种比较愿意

以六星助我的方式来解决经典的这种经典的一个好处就是第一你如果是一个比较缺乏

或者说你不是很在乎自主性的人他可以给你非常强的明确的指示和道德原则这样的话呢你活着就会很有经济神我的这个人是立得住的因为我的行为标准包括该怎么做都是明确的我只要遵行就好所以公行就是思辨不难公行才难

我能公行就好这道理都是圣人给我讲好的可如果你是个特别有自主性的人你像康南海或者朱祖贵这样那我就是代圣人立言我甚至可以有这种做圣贤的这种勇气对吧那在这种情况下呢

我也是非常有精神力的我很抗阳那比起这个只是拘泥于文本的斗精之足呢那就要强很多了就好像刚才曲老师说说这个可能受到这个杜威的这个实用主义影响的话胡适会比较崇尚我们说这个前家考据甚至说这种科学化的那种特点啊

梁启超青代学术史他也会说说这个前加考据学那其实跟西方的这个实验方法是类似的那如果继续这样发展是不是中华文明就自主性了的我们也现代化了可是实际上

我觉得很难这样说而且我们去看日本人就是那头湖南他在讲这个清代学术的时候他就讲说是清代学术后来有一种这个钱家考据呢就是他称之为就言商的学问就是有钱买版本然后你不同的本子比对比对比对之后比对出差异你做一教刊这也是学问谁敢说他没用啊毕竟前人没教出来东西你教出来了可是谁又能说他有用呢教刊出这东西

真的是没几个人会看看你也没啥用而且又没有技术难度他还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

到了清朝之后大家喜欢画图画地图呢就画那个政区图这个呢本来也没有过错但是大家把大量的精力投到去画那种就所谓建委朝代或者割据政权的地图上就是那种可能王朝活十几年对吧就这种甚至非常非常短七八年这样的极端例子大家也去画个地图那他那个政区到底是画到哪你是需要花非常大的力气考定的考定那

那么大的难度考虑出一个非常非常短正常的统治范围这个于京士到底有啥用现在学术自然不讲说你有用还是没有用可是在一个士大夫是他的至高理想是要惊天伟地的这个时代你把精力全投入到这样的事情上是不是能够诞生所谓类似启蒙那种思想火花

可能要打成一个大大的问号的我觉得恰恰是像刚才说这个妖人他这种一项的学问容易诞生思想解放的结果而不太可能出现在这个就是纯搞这个迅骨鸣物的这个方面哎呀说的太好了所以我们现在其实看到呢如果呢你想做个好学生呢你就学古文经啊

如果你想开大智慧呢你就去学金文经啊这两者呢是解决人不同程度需求的东西啊虽然我们讲有很多人兼东金谷啊那我们讲汉代有马中啊有郑玄呢那这样的说法好像到后代就不太提了因为好像金谷的这种差异呢似乎是越来越大了而不是讲它越来越少了我们很少讲说某个人是通儒到清代就不说哎呀这个人什么都懂

于是我们看清朝人写那个日记经常是这个汉学的或者是在日记里就大骂这个做宋学的人这都混蛋做宋学的人就大骂这个做汉学的人都是蠢货双方之间那个矛盾呢无法调和我想呢这些东西呢其实我们跳出来看呢我们历史的来看待这些问题啊做学问和做人是两件事学问呢可以有门户之见但做人不要有门户之见

做学问你可以说我支持哪种观点我把这个观点看得很透但是你跳脱出学问来看我们还是人做人你总要和光同尘总要雍容大度我觉得那个其实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总不要说我其实掌握了很多知识但是掌握了很多知识之后让我变得越来越不包容那

那其实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当然这个就扯得远了那我们先做个预告其实这期节目讨论差不多了下一期我们接着呢就聊一聊汉代的这个称谓这个节目呢李二和李恩一呢其实稍微已经谈过一点了我们下一期呢争取把它谈的不太一样当然那个主导就看李二来了

好好好我们在这再明确一下我们那个谭称伟那一期呢就放在 i 发电平台上了这是因为我们亏欠 i 发电平台这个订阅用户的节目太多了但是我们已经基本快要实现把欠账补完了就马上要进入到这个光辉灿烂的这个环心战略这个环节了所以说如果您对 i 发电有兴趣也可以上 i 发电看一看我们现在放的是那种暂时可能不会上小宇宙但是呢又比较

比较生物这应该咋说我应该怎样用尾牙和比较

有有余裕的这个语言去描述我们做的比较糙但是很长又很复杂的节目呢挺难吧我们就直接这么说吧就是做的既毛糙一点又有很多很硬的知识然后听着还挺费劲总之与读者相当不友好的节目我们先把它放爱发店去了如果您对这样的节目有兴趣而且想要订阅我们之前的付费节目的话都可以上爱发店平台继续进行订阅感谢各位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