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44:百年照排光与影

#244:百年照排光与影

2024/12/3
logo of podcast 字谈字畅

字谈字畅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E
Eric
通过四年的激进储蓄和投资,实现50岁早退并达到“胖FI”状态。
蒸鱼
Topics
本期节目回顾了照相排版技术自1924年问世以来的百年发展历程,从手动照相排版到电子照相排版,再到最终被桌面排版技术取代。节目中详细介绍了手动照相排版的原理、技术特点及与西方照相排版技术的差异,并对照相排版技术中使用的排版单位“级”和“齿”进行了深入讲解,解释了其与日文照相排版系统中“Q”和“H”的对应关系以及中国照相排版系统中“K”和“Y”的使用。此外,节目还澄清了关于照相排版的一些常见误区,例如照相排版并非字号自由缩放的开端,数码字体也并非在桌面排版时代才出现。节目最后探讨了照相排版技术传承的问题,指出手动照相排版的一些技巧得以保留,而电子照相排版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导致许多排版技巧失传。 本期节目以日本照相排版技术的发明为起点,详细梳理了照相排版技术在东亚地区的发展脉络,并对照相排版技术与金属活字排版技术、数码字体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节目中,两位主持人对照相排版技术的原理、特点、应用以及局限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案例,例如中国照相排版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列宁全集》的排版案例,对照相排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解读。此外,节目还对照相排版技术中的一些常见误解进行了澄清,并对照相排版技术在字体设计、排版单位等方面的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节目总结了照相排版技术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并对照相排版技术的传承问题表达了惋惜之情。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回顾了照相排版技术的百年发展历程,从手动照排机到电子照排机,再到数码排版,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照排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节目还比较了中西方照排技术的发展差异,以及照相排版技术对字体设计和排印单位的影响。
  • 日文照相排版技术专利于1924年问世
  • 照相排版技术经历了手动、电子和数码三个阶段
  • 中西方照相排版技术发展路径不同
  • 照相排版技术改变了字号和排印单位
  • 数码字体并非DTP时代产物,在照相排版时代已出现

Shownotes Transcript

用听觉方式扯视觉艺术如果您可以脑洞打开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 The Type 旗下全球首家用华语制作的字体排音主题播客节目自弹自唱我们的字是文字的字关于文字的畅谈而不是弹唱我们的播客开播已 9 年了隔周二定期播出从来没有跳过一次票我是你们的主播文川西畔东营剧 Eric

我是主播王浦江面前真语虽然在立志 FM 网易云音乐还有小宇宙 SpotifyYouTube 等等这些平台上面都能收听到我们的节目但还是强烈的推荐大家使用泛用型的播客客户端来收听我们的自弹自唱毕竟我们是一档独立的播客而不依赖于任何一家平台

我们的节目时间比较长是支持这个章节的跳转功能的并配有章节的插图比如你如果大家觉得我现在说的这个片头比较长哈就可以用这个功能直接跳过去那各种翻用型的播客客户端的都是支持的比如苹果自带的这个播客的 APP 就可以不过好像小宇宙还不完全的支持

我们主站的地址是 thetoy.com 欢迎大家与我们交流与反馈推荐使用邮件的形式我们节目的联络地址是 podcastatthetoy.compodcast 的拼写是 podcastthetoy 的拼写是 thetype

如果您喜欢自弹自唱呢也欢迎加入我们的他有的会员计划我们的播客只有声音没有图像但是如果您加入我们的他有的会员呢每个月将可以收到我精心制作的一份这个会员通讯里面有我们这个播客的扩展阅读这样您就可以一边第一播客一边看我们通信里通讯里面的读文

那么关于一项会员的详情请登陆我们的网站 theTai.com/members 请注意时刻复述的 s 会员的费用是每个月的 4 英镑相当于 35 块钱人民币给我们主播一杯咖啡的价格而且年付会员还会有两个月的优惠

那 11 月份的这个会员通讯呢已经于 11 月的 26 号的那个礼拜二的晚上的发给大家了那我们这个 11 月 26 号的这份通讯呢是含有我们这个播客第 240 和 241 期啊这两集播客的扩展阅读

那也刚好呢是我们当时啊做的这个自谈自创的九周年的一个特别节目那我们这篇通讯里面呢也有就是我给那个 C Graphic Index 那本书所撰的那篇那篇文章叫 2000 年代之后的汉字设计风景啊那本书原本呢是日文的这份通讯里面呢重新啊用中文再写了一遍嗯

另外还有就是我们的第 241 期讲的是 GB10302022 这份国标的第一号修改单的曲折的诞生过程大家可以注意看大家现在听到这期节目的话已经是 12 月份了吧现在是我们常规节目的第 244 期但是其实说到我们刚才讲到国标 18030 的第一号修改单嘛

其实在 11 月的 22 号语言文字信息技术供需对接大会即强制性国家标准 GB183030 第一号修改单的宣贯会是在北京召开的

原来 180302022 那份强制国标发布的时候呢就这个信标委他们开了一两次的宣判会那这次呢又有这个修改单所以呢这修改单的宣判会也是在 11 月 12 号开而且他们做了一个这个供需对接大会也挺有意思的因为这次参加会议呢

有输入法然后呢还有自库场上比如说方正电子然后还一些这个排版然后以及这些技术的一些单位啊

来围绕生僻字解说方案还有少数民族文字的信息化发展的这些问题和大家进行了一些讨论所以他们这次开完会以后还发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文档叫做语言文字信息技术供需对接的能力手册这个也是已经放在网上可以公开下载的大家如果去有兴趣的话可以过去看一下

正如我们上次之前在 GB180302022 那份国标刚刚发布的时候和后面我们第一号修改当发布的时候我们说过很多次了比如说 18030 它本身只是一个文字编码的事情但是我们具体的用户要用的话

中间要有很多的过程还要有比如说有输入法然后还有字体场上的字库这就是有中间有好多环节都要链接的上了大家才能得到解决比如说对用户来讲最直接的就是要输入法对吧你说实话要是输入法没有做好的话

那些比如说我们那些改了这个 mapping 的一些这个临时马位的那些字以及比如说这个比如说人民地名这些生僻字没有办法输入啊这些东西的话其实对于用户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输入法

然后才是我们经常说的这个字体的问题啊要不然的话就算字体有那个字体你都调不出来嘛所以这个事情的话就是需要各个环节还有各个厂家然后大家一起努力来做这个事情啊

所以我觉得星标尾现在能开始慢慢的在做而且在牵头的做的事情也是挺好的那么如果我们有感兴趣的听众可以到我们这个参考链接过去看一下我们也会把这有相关的消息放到我们的 show notes 也就是我们的节目警戒里面去

好的那这就是我们跟上次的一个除了这个新其实也不算新闻哈也就是我们这个通讯后面的一些这个扩展其实呢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那个大阪呢也算是从大阪出差回来然后去了一趟那个日本最大的自购厂商也就是孙子公司嗯

其实在前段时间也就是 11 月 29 号的礼拜五孙子他们做了举办了一次他们叫孙子文字文化论坛其实他们做的是第 29 届了然后这次他们叫 We Love Type 他们的第四期文化论坛

那这次论坛里面请到了嘉宾非常难得的是这次请到了我们来自中国的嘉宾也就是我们的陈荣老师除了陈荣老师以外还有来自台湾的何婉君还有来自韩国的色戒于敏然后有美国的 Sara Highsmith

以及牛海修先生他们就各自的工作和作品呢就进行了一些讨论最后呢是牛海修先生呢和 Saras Hesmith 进行了一个这个对谈那各自介绍了自己的这个做的作品说实话我去深泽呢其实更重要的一个任务呢是参加了深泽这个字体

比赛的这个评审的工作那大家要知道前段时间呢跟森泽字体大赛的报名已经截止了这次的森泽字体大赛呢是第一次加入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韩文组然后呢加上原来他们是有日文组和细文组嘛所以现在有五个组那评审的工作呢现在是正在紧张的进行的当中那么最后呢森泽应该会

在合适的时间呢发布这个入围的名单最后的获奖呢应该会在明年的三月份发布啊大家呢请继续关注这个他们官方的正式的一个消息

那么这次呢因为到了深泽了嘛所以呢也就顺便就继续的又一次参观了他们的那个展厅其实我去过深泽好多次了深泽的总部呢是在日本的大阪然后他们在日本的东京呢也有一个也有办公室跟大家介绍深泽的时候呢其实是说现在呢已经是说

是日本最大的字库厂商可是他们其实原来呢是做这个照牌机器出身的那说到照牌的话呢其实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也跟大家介绍过吧就是今年呢是日本的照牌百年所以此时此刻在东京的印刷博物馆呢有一个照牌百年展

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来庆祝这个照牌百年呢是因为就是日式的照相排版技术是在 1924 年的 7 月 24 号

当时是孙则信夫和石井茂吉他们两个人才申请了专利当时的专利申请第 64453 号这个专利的标题叫做是一个照相装置当时申请的这个专利是有具体确切的日子的这个日子是 1924 年的 7 月 24 号

所以呢他们就把这个日本的呃照相拍板技术的诞生日呢定在 1924 年的 7 月 24 号那么这样算成因为那是 1924 年现在是 2024 年所以呢是刚好整 100 周年啊

因此他们在是在庆祝他们招牌百年那个展呢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啊如果有机会来东京的话非常推荐去看一下这个印刷博物馆的招牌百年展而且现在那个展册呢也是做得非常好这个呢是招牌百年展

不过其实说到这个事情的话可能我们很多年轻的朋友连这个照牌是什么都可能不太清楚所以我觉得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们来可以和大家聊聊照牌是什么然后照牌不是什么

因为前几年在做书的时候啊就是在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在我做皮密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然后那本书从第一版后来改成我后来又给它修订了一个经典版在修订的过程当中呢我就对之前前面那一版的一些那个角柱啊进行进行了一个整理因为我那时候就跟这个编辑说就是第一版的那个角柱啊好像

该住的不住然后呢不该住了住了好多有些东西呢就没有必要住就可以不用住像比如说像那个什么照相排版这个东西就不用住吧然后呢结果那个社编辑说哎不行不行说不定现在有好多同学年轻的朋友就是真的就不知道照相排版是什么真宇啊你还记得你自己是什么时候就接触到照相排版这个词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照相排版的

这个应该非常后来了可能只是在一些文献里看到了才简单了解了一下虽然其实像我很小时候阅读到的一些印刷品有一些是一些照相排版就一些相对比较老的书实际上是用照相排版制作的但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嗯

所以我就觉得还是蛮有必要和大家说的,而且呢,其实在之前在节目里面非常多次的提到,就是说比如说我们在字体技术的时候,我们经历了三个技术变革嘛,就是金属活字,照相排版和数码字体嘛,对吧,我只能说一二三这样说。

可是估计活字大家可能都认识对吧大家都知道而且可能还有机会看过然后现在的就是数码字体这个肯定就是大家现在此时此刻真的用的那么中间这个招牌好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这个其实有一些原因的我们到时候今天到后面时间我们可以来继续来讨论这个事情

不过呢我觉得因为真云最近一直都在导持各种各样的老式照相机其实你对照一个照牌的那个原理应该是相当清楚的要不然你跟大家讲一下照牌的原理是什么没有没有我其实对照相排版的原理不是非常的了解当然我们知道就是就如果你只是说照相排版你可能会一下子覆盖到几种不同的照相排版的你可以称之为系统的

那么有一类可能最符合照相排版这个名称的我觉得应该是他最传统的那一套那一套就是基本上我们确实可以认为他的整个排出结果的整个过程比较像是你在一个胶片相机上拍照的那个过程并且把这个拍完的照片的底片再经过像光学放大的过程转成一个图像

这个我理解应该是最传统的那种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纯模拟的或者说没有这个电子技术参与造像拍板的一个过程但它具体来说我觉得我们不能直接把它当成就是一种像拍照然后再进行光学放大的过程实际上它最重要的还是说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一整套机械的或者是带有这个电传的系统

来实现一种类似输入法的过程特别是如果我们今天说到的一个在 CJK 语境上的照相排版系统实际上输入法可能会是一个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嗯

这样吧我还是和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个照牌吧但是呢我觉得应该先跟大家稍微理清这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说虽然我们现在此时此刻说这个照牌但是照牌本身呢它也是有分了好几代啊如果大家去看那个文献的话经常会说什么会分成四代但是呢我觉得应该呢大家先记住是有两种照牌一种的是手动的照牌

然后另外一种是那种电子的照牌这个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到后面那个电子照牌就是后面有带了电脑的就后来就经常不是有那个什么叫什么机关照牌机啊就是那些东西那个其实到后面的其实是有程序语言啊有后面的那个东西的

其实那个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它也是照拍最传统的照拍就是机械系的手动照拍如果你要说原理你看那个手动照拍机它的原理就的确它是一个相机就是因为它是拍照嘛那然后有镜头然后有照片有快门然后呢有相纸普通的就是像

我们像模拟相机大家拿的相机是拍拍人拍风景吧无非就是它这个机器是拍字它的确呢是有镜头然后呢镜头可以换你通过换镜头可以让字号能放大缩小

甚至呢后来的有镜头还可以让那个字变形啊比如说你可以搞斜体字然后可以改成什么长长体字扁体字就通过换镜头换那个变形镜头啊就可以所以呢是有镜头的然后呢拍摄的对象啊因为他不是拍人物拍风景啊那拍的是字所以呢他是有那个字母版的一般来讲呢是在手动照拍的时候他都是用的玻璃板

玻璃板然后呢是副片就黑底的透明的字啊就是那个字是透明的但是那个底是黑的然后呢就是也是反的呢通过来就拍这个字

然后拍完了以后所以它是相机嘛然后有快门然后拍完以后拍成输出的东西是一张相纸也要感官材料的当然了新的机器的话它除了出相纸它可以直接出飞灵出那个胶片也是可以的这是它到后续的一项工作了但是如果您要讲的话理论上讲它的核心部分的确就是照相就是这个相机它的确是这样一个东西

但是这只是它的一半另外一半因为它是照相排版所以你不能单照你要排所以它有一个排版的一个过程这就涉及到它整个一个系统它是有坐标系统的然后拍完照咔嚓拍了一个字以后它需要推动把这个有一个推进量

然后把这个字一个字摆出来嘛所以呢他拍一个字然后要移动一下然后再拍第二个字然后再推进然后再拍第三个字这样一个个字拍下去这个是排字方向然后排行方向嘛对吧那么他就要有这样移动所以呢从这个机械的角度来讲又特别像打字机因此呢早期的这种所谓的

第一代手动照相的工艺呢就像是这个照相机加打字机在这里面的那个字库呢我们当然现在叫做字库也可以叫字母版嘛那个就是一个模拟的坐在玻璃板上的一个副片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嗯

但是在整个系统啊刚才也说了其实呢是东亚这边用的这个汉字啊我们可以用汉字的这个招牌的其实用的这个系统基本上我们是应用了这个日本的这样一个系统所以刚才也说嘛日本他们是在 1924 年由这个石井先生和孙子荣先生他们发明的这个东西的影响了我们所谓的第一代的招牌的这个系统

从这点上来讲的话我们就是东亚和西欧像他们西方的是非常不一样的如果单纯说招牌的话其实在西方的话有资料的话我看当然资料有很多了有些资料甚至如果单说

你一定要说早期的话像甚至早在这个 1896 年啊在匈牙利据说就有第一台西纹的这个手动照拍机就诞生了当然了这个东西发明到后面人家的实用的话这个是会有很多要需要很长时间的啊

然后像到 1904 年呢是有两个像法国啊是有工程师他们呢也是在进行旋转的这个字母筒上面进行评审以后再拍照啊所以然后后面他们的欧洲也是有专利但是呢当时大家也知道在欧洲他们一直都是流行这个 monotype 和 nino type 蒙娜机和莱诺机如果我们用汉语翻译的话他们他们那个叫自动助拍机

他们是直接注了直接排所以呢在西方来讲的话他们就直接把莱诺基的那个注牌的那个签字热牌的那个部分呢给它换成这个胶片的部分就不用那个金属的字模而换成

这个比如说用原盘或者用那个胶片做成的字母所以他们直接就是在原来的那个金属活字的那个自动招牌机上面改的就可以改成他们这个所谓的电的这种就是招牌机

所以西方的模式的照拍机就跟咱们不一样那明显吧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他们就对吧只有字母吧咱们要有这么多的汉字所以咱们的字母就非常非常大和西方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西方的整个照拍机的如果不经过改造是没有办法给我们东亚这种大字符机来用的

而且在排的时候的话那西文的话西文虽然字母少但是排是很难排的因为它们每个字母的那个宽度是不一样的嘛但是呢相对来讲虽然我们汉字数量非常大但是排呢相对好排因为如果你都是按方块字的话理论上来讲就是推送量都是一样的嘛那这样的话其实像打字机的话你打一个字推送一下打一个字推送这个机械的这个部分呢其实呢可能

可能没有那么复杂一开始可能像孙则他们发明这个时候发明这个早期的这个日式的打字机他们也是那么想的当然事实是证明的真正的日本日文排版如果你要搞清楚的话其实也是也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事情

所以呢首先呢我要和大家强调一点就是说虽然都是有这个手动的那个照拍机但是呢就是咱们西方呢和东方呢是完全不一样的东亚这边的话呢的确呢日本是最早的也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日本此时此刻正在做的纪念啊 1924 年他们这个开始呢就是发了

提出了专利事实上在真正他们到后面开始研制的机器第一台可以用汉字的手动招牌机是 1925 年两位发明者石景茂及和孙泽信夫

后来事情大家也知道他们两个人的合作还分分合合后来吵架还分家了所以石井茂金先生就开的那个公司叫写言其实写言是一个缩写写真牌子研究所他们后来因为日本日文里面把照相叫做写真所以写真写言的写是照相的写真的写

所以呢石井先生开的公司呢就叫雪岩孙泽先生开的公司呢就是孙泽那么这两个公司到现在都在但是呢明显不一样对吧我们孙泽公司现在已经转型成一个就是最大的这个数码字体厂商当年他们这两个公司都是做这个招牌的厂商那招牌呢它是有硬件的

字体呢其实是单做就像一个软件一样的因为你做照拍机器的话你必须要有这个字母嘛就是这个照拍机的字母也就是要有字体嘛所以呢除了硬件还要配软件呢一起用才行这个是日本的情况其实我们呢中国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我们国家是 1936 年是有这个记载的

说是叫柳富庆、陈鸿格这两个人在 1936 年在国内研究研制成功中文的照拍机大家想想 1936 年和日本比的话日本是 1924 年、25 年的话其实也是晚了十年

而且大家也可以知道虽然就是说这个机器是做出来了但是你想 1936 年这是什么时候刚好是战争时期所以这项新发明也就因为多年的战乱也没有办法推广使用

那么事实上呢就是日本发明这个手动照相机的时候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借鉴那后来呢在中国的话就是像我们上海西安北京各个地方呢有十多家我们国产的这个手动的照拍机都是有的

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做字母就是玻璃板玻璃字玻璃字母然后从手动的照牌逐渐的改成电脑控制之后我后来说的就是电子的照牌然后后面大家继续中国有中国的发展日本有日本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这样是基本的一个情况就是这样

不过我觉得其实招牌它作为一个新的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排版啊

因为它是一个新的系统所以它可以翻倒重来从零开始做比如说直到现在我们用电脑排版用 Index 排版就一直都在跟大家纠结的就是字号和单位的问题如果大家对这个有兴趣的话可以翻回我们自谈自唱我们文化了两期的节目一期在讲 point 我们在现在讲的字号细文都是用 point

那中文呢是那个讲号数嘛对吧什么五号字四号字三号字嘛这些单位他们呢都是从当年这个金属活字流传下来的而无论是 point 这个无论是这个所谓的点数字还是这个我们中国的这个号数字其实都非常难用

而且呢和我们现在的所谓的国际单位制我们因为现在都是用米对吧那么像一般来讲在大家如果现在用纸的开本的话也都是很良的一般的程度单位大家都用毫米嘛而如果你用 point 的话 point 的换成毫米的话那个数值就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个是非常非常难办的一个事情那

Point 到后来换成 inch 换成英寸的话相对来讲还比较容易但是换成毫米的话是绝对出不进的这个是非常讨厌的一个事情

所以哪怕在欧洲啊后来因为大家有知道这个推行这个国际单位制是从欧洲大陆过来的嘛所以呢他们欧洲大陆后来有了他们的那个照牌机了以后呢他们的那个照牌机也就干脆从头开始就是用新的这个毫米制了就和这个金属时代的那些 point 就可以就不用了啊

这个 point 虽然很难用但是呢它是一个行业一直沿用下来的你如果你要改的话就变成你所有的签字都要改这个对于真正的物资来讲的话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整个印刷厂的签字都要推倒重来按照新的模子新的尺寸去做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啊

所以哪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文化部也想把这个单位重新改把这个 point 重新改掉但是呢就一直没有实施过去不可能啊你要不然的话你把所有的这个字那个金属签字全部回如重铸过要重新做过一遍这个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

所以就一直没办法改你只要你用的是旧的系统用的旧旧的技术那火板车间的话它所有的物资都是一直都是那个样子的那么反过来你用了一个新的技术用照牌的话那新的就可以从头从零开始重新翻所以呢照牌的单位照牌的单位是叫集和尺

字号是用级有多少级多少级的字一般这个级是 0.25 毫米准的四分之一毫米所以四级字就是一毫米十二级字的话就是三毫米所以这个级你可以把这个级当作就是国际单位制了因为它其实除以四的话就是毫米了嘛

所以它是国际单位制另外还有一个尺尺是作为排版的单位但是它的数值也是 0.25 毫米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叫齿呢就是因为当时我不说嘛这个手动照拍的话它其实是照相机打打字机嘛这个打字机它是那个机动的话它要靠齿轮齿轮走一步它推送一点走一格它推送一点所以一个齿轮它的推送的那个推进量一开始最早那个机器呢就是 0.25 毫米就是以这个推进量的啊

所以无论是虽然我们说在东亚的手动排版

里面的这个单位呢有两个单位其实呢它们数值它们大小是一样的如果是字号呢就称级如果呢是这个排版的单位像什么行距啊然后什么字距啊这些呢距离的话凡是按算这个推进量的就叫尺尺呢就是牙齿的尺这个齿轮的齿

然后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是因为虽然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这个手动招牌是日本人发明的然后当日本人把这个吉啊就写汉字叫吉然后呢单位他们就的 Q 就是那个英文字母的 Q 而且吉这个字用日语念出来就叫 Q 然后他的那个英文字母也用 Q

而且刚刚好因为它是 0.25 嘛就是四分之一个毫米嘛就是 quarter 嘛刚好这些都是连起来的说了半天这是一个谐音格儿

所以在日本排版里面经常字号是多少 Q 多少 Q 多少 Q 他就请大家如果去看的话一些一般到现在 50 岁以上的像书籍设计师他们习惯还是用 Q 的话就说还是用 Q

然后呢齿的那个单位呢因为齿这个齿人的齿日语认为哈所以呢它是它那个西文的那个单位它是写成 h 所以呢如果它什么 13k 什么 6h 啊他们会那样写那就是什么 13 级 6 尺啊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嗯

那么这个是日本的照牌机器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的照牌机器也是用吉也是用尺但是呢中国的照牌机器呢它换了一个字母中国的照牌机器那个吉用的这个不是用字母 Q 而是用字母 K 然后那个尺日本人是用这个 H 然后中国呢是用 Y 我不知道为什么

K 好像还能理解 Y 还真不知道是为什么 K 感觉就是那个那个 G 是吧对 Q 嘛如果你用那个日语罗马字的话就别 KYU 啊是个 Q 是吧对那如果这样讲它是把那个齿单纯牙是吗 Y 牙但是

不知道我随便乱猜的但是呢如果你一定要说的话其实像我们中国的这个手动的照拍机有很多啊刚才不说了吗就是有上海的机器有西安的机器有好多机器他们那个都是很像那个日本的机器的山寨哈哈

然后呢就是中国的国产机器就是都是用 K 和 Y 就非常 KY 就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这个就是中国和日本的区别区别不大啊这个东西所以呢我来讲呢就是照牌它是它是有硬件它有软件然后它那个机器呢如果是手动照牌机手动照牌的话呢它

它其实真正原理非常像那个照相机叫打字机

然后呢他字母就是那个玻璃板字母啊就是纯的这个所谓的模拟时代的东西嘛但是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刚才说了招牌它是一个系统啊因此呢你要有输入然后要有字库然后有输出对吧那手动招牌呢输入的话它是有那个字母板嘛对吧你需要就要做很多那个玻璃板如果你有什么喊用字的话的话你这个但是他的字母板可以换啊他

它可以有好多字母版可以换那不同的机器那个字母版不一样它可能有主板有副板就主盘副盘那个字盘玻璃字盘啊

你要做板也可以要做盘也可以它有主盘有副盘然后像有的机器它的主盘是非常大的然后副盘就相对小点像小的就有点大概就比如说将近 15 厘米宽然后八九厘米高的这样的一块板子

有一些机器呢它呢是像这种九个小盘子拼成一个大盘子也有啊这个各家的东西都不一样啊这个是另外一回事然后呢上面那个字啊一般来讲都是那所谓的副片嘛就是有黑底的白字那个也不叫白字因为那个是玻璃板是透明的因为你是要照照牌嘛所以要打光然后给它拍起来的嗯

所以照牌是一个系统照相牌版然后呢从此之后就有了那句话叫告别千余火走向光与电因此呢我们原来在金属活字的时候呢是千余火啊是热牌

走向光与电所以这个就变成冷牌就不是那么热乎乎的东西了就是冷冰冰的了但是明显的这个是非常一个一大进步从这一点上来讲的话其实虽然大家对这个照牌很陌生但是通过这样讲解的话可能大家对这个手动照牌可能会有那么印象

其实真的难的是后面的那个电子招牌就是后面的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那个电子招牌到后面的就是加了计算机那部分那一部分第一大家可能都没见过就是那个实际的机器因为只有你在专业的比如说到报社到那个出版社你才能看到印刷厂你才能看到那个机器

而且到现在因为现在大家已经不用了所以现在招牌的机器已经没有了你想去看了也看不到了所以大家可能对这个会比较陌生当然简单的跟大家讲一下像第二代的那种所谓的

电子照牌的话它呢是用那个纸袋上打孔首先你要有输入啊输入了就输到输成是那个信息呢是变成那个纸袋打孔然后再挪到有一个牌子机上面去根据这个打的孔其实那个孔就是上面这个信息嘛排版的信息嘛拿到这个港关材料上去曝光啊

然后呢用的字母呢是滚筒的字母这种这个第二代啊其实 70 年代在日本用的非常多主要就是像血盐那个机器他们那个什么萨普筒那个机器在中国几乎没怎么用啊

这个是第二代第三代的话呢最典型的就是敢用那个 CRT 的荧光屏 CRT 中国叫什么中文应该叫什么阴极射线管然后来排版然后那也是光嘛但是它可以打到屏幕上去反过来说大家注意啊也就这时候才有屏幕之前都是没有屏幕的

就是所谓的第一代这个手纯手动和第二代那个都没有屏幕也就是说你打在打的那个过程中你是看不到最后的实际效果的不到最后显影最后不到那个出飞灵出胶片的话出那个照相纸的话你是看不出你是不知道最后排练什么样子的基本靠猜当然它是有个大概的一个板大概可以算的所以那个版面都要靠算的嘛嗯

到了第三代以后呢它是有那个 CRT 的荧光屏的然后到第三代以后呢这个就开始有那个字母就改成一开始呢还是用那个所谓的真正的有胶片有圆盘的那个字母等着到后面呢它就变成那个字盘然后后面呢就是有这个数字化的因为它是打到那个荧光屏上面的所以呢它是有那个就有点阵字了那个点阵字就是数码字了嘛嗯

然后这是第三代然后最后第四代的话就是可能大家可能有听说过就是说所谓的激光电子招牌第四代因为它是用激光所谓的激光快速那个逐行逐线扫描嘛可能到这边的可能大家会有知道就是我们最著名的在中国的话就是这个华光计算机的那个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像北大方正的经常说就是中国现代毕生的王选院士当年是有一个叫 748 工程对吧 748 工程当时是有三个子项目的 74 年 8 月的布置的任务是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

然后有三个项目一个就是汉字的通讯一个是汉字的信息检索第三个就是汉字精密照牌也就是汉字精密照牌的项目是由王选院士来做的所以大家听一下这个是七四因为是七四八工程对吧已经年代都已经到七四年了

所以我们中国跳过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直接进行第四代的机关电子招牌的发布我们最早是有和日本一样的手工的招牌然后到后面其实我们就跳到所谓的第四代的机关电子招牌了然后后面就是北大方正了所以其实我们中国这个技术是很跳跃的

而国外像比如说在欧洲然后在日本这整个这个招牌从手动招牌到电子招牌然后电子招牌的有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他们都是一代一代发展的我们是直接跳过去了所以这也是造成了在中国对这个招牌非常不熟悉的一个原因嗯

那如果从具体时间来讲的话虽然我们说东亚的

这个基本的照牌呢是日本他们那边发明的然后当时说是照牌是百年嘛从 1925 年开始了但是呢并不是说这个发明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嘛后来呢其实还经历了战争时期战争时期的时候呢真正照牌这个技术刚刚发展的时候哪怕在日本啊真正在书籍牌版过程中也

是一直都没有占据主力的照牌一直都是拍一些其他的像什么广告啊然后甚至拍什么像中国也是一样的见像手动照牌进来以后他一直都没有很长时间都没有占领这个真正的大量的专业书籍的这个因素而是做一些什么广告啊然后小传单啊然后一些简单的东西以及一种特殊的东西像比如说地图

大家想想那个地图里面它不是有什么山河湖海里面那个水系的都是要用的协体字吗像那些字就都是用这个手动照拍他们因为那个照拍机它通过切换镜头它就非常容易做这个协体的字因为

因此哪怕在日本真正用招牌来开始逐渐的做印真正的这些书籍的话也是非常后面的事情也到了 60 年代开始来做这个东西 70 年代的话差不多日本也是手动招牌基本上都开始停产了就都开始用电子招牌了他们都开始用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的电子招牌了嗯

那我们因为我们是没有第二代第三代那咱们那个真正机关照牌我们做了第四代的话是 1975 年像完全认识他们带领团队做这个原型机然后等到 79 年才开始排这个报纸的样张 1980 年他们测试做机关照牌机器印出了第一本书叫五毫之剑

这是当年试运行也是样型机然后到后面才你想这个是有所谓的 prototype 对吧原型机然后后面才可以量产所以 85 年华光二型开始投产使用 87 年才有经济日报这个报社用照拍的机器

然后人民日报启用照牌是 1990 年的事情所以首先这个照牌起步很晚而且咱们又跳过了中间的第二代第三代直接用第四代然后咱们真正照牌投入广泛使用的话都已经是 90 年代的事情了这个其实是符合我们真正的经验的至于你小时候看的书应该还都很多签字的书吧应该

签字感觉是报纸比较多对吧哪怕 80 年代 90 年代其实有很多书都还还是用签字牌的然后逐渐的改成这个招牌了后来又变成用这个电脑 DTP 印 DTP 牌是另外一个是后面的事情了嘛

所以啊你还记得上次我让你帮我买的那个人民出版社的那个什么列宁全集的那个排版单吗发排单吗当年人民出版社印制这个列宁全集啊也是一个非常浩大一个出版工程嘛我看他那个发排单就都他其实是那个就非常后面那几卷 1990 年的出那个第二版啊

虽然那一本书里面它的正文都是用签字用活板排的但是它那个索引的附录呢是用照牌排的非常有意思所以一本书里面它大部分的前段前面那几百页呢是用签字排的然后后面的索引附录是用照牌排的说明后面那个是单独后来设计的可能当时呢出版社他就给印刷厂发那个发牌单

他就有两张发牌单一张是发给千亿车间的火板车间的一张是发给照牌车间的两个步骤不一样然后这时候大家就知道所以哪怕到了 90 年那时候大家都还觉得说感觉照牌虽然是

这个大势所趋了但是呢感觉印刷处还不是非常漂亮还不够足以用这个印正文所以呢招牌都是印那个什么索引啊印附录啊就那些东西反过来讲呢那些东西因为非常难牌

有好多符号啊有什么那些东西反而呢就是那些东西要招牌牌呢还相对能还方便一些要么如果他原本的那个内容已经有这个签字牌版很成熟的这个活

活版或者甚至像留下纸型这种我觉得他应该不至于花很多力气去重拍我印象中那 90 年初的那个《恋恋全集》应该都是活字的还是那个签印的嘛然后结果发现他居然是混合体所以那个时代啊有好多都是混合体一本书和一本杂志里面有几页是签印的有几页是那个招牌牌的嗯

然后招牌是到等到 90 年代的话就逐渐的被那个所谓的桌面牌吧也就 DTP 所这个替代的可能后面事情大家都知道当然了因为我们刚才说了嘛它是一个那个一整个系统所以

整个系统要被电脑取代那就是因为到后面因为在有了 Apple 有了 Adobe 然后呢有 Aldous 有这三个 3A 这家公司 Apple 有 Macintosh 的机器然后有 Adobe 它的 PostScript 这个页面描述语言然后有这个字体

然后还要有 Aldous 当时有这个 PageMaker 这样的一个软件

来进行排版 Apple 它后来还出了一个激光打印机但是那激光打印机巨贵无比但是不管怎么样至少这样的话它就这整套系统它就终于这个壁圈了就全部可以完成了这样的话就整个系统就可以转移到了这个 DTP 上面转移到电脑上面所以对于外国人来讲的话说到 DTP 电脑桌面排版的话就是从这个

3A 就是从苹果开始的如果刚刚看时间的话那是 80 年代的事情对吧但是逐渐的后来数码字体也终于要出来了所以真正 DTP 开始正式抬头的话是 90 年代的事情

所以国外 90 年代就已经开始 DTP 了但是 90 年代的中国才刚刚开始进行第四代的这个机关招牌呢然后后来事情可能大家也知道了嘛哪怕我们中国的这个北大方正的我们这个系统后来也接受了 PosterScript 我们后来也开始逐渐发展发展了我们也开始来做我们的那个 TrueType 的字体了嘛

对吧后来就变成一下子整个机关照牌的整个系统后来就直接变成了桌面排版的系统就完全又不一样了因此整个照牌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好吧那其实我们到这里呢给非常简单的和大家介绍了一下招牌是什么东西我们还可以可以讲一讲这个招牌的优点和缺点优这个优点就不用说吧就肯定啊因为和优点的话肯定是要和这个签字比那签字的话那要他要占用大量的物资嘛

对吧这是铅合金死沉死沉的铅是会有这个铅中毒的问题所以呢其实对于劳动环境来讲也是非常不好的因此呢告别铅与火的这个事情的话是极大改善了这个整个火板火板车间的这个生产环境然后减少占地面积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字体就真正的一些铅子要占多少

最关键的是你想想那个签字它一个字号就要一套那么一个印刷厂它比如说要送体字的五号字小五号字然后排标题它要四号字三号字然后这只是送体然后它还要一整套的黑体它有多少字架它要有多少的东西

对吧而且真正印刷厂的话他不仅要有这个签字他可能还要在另外去备字母还要注字所以他整个占用的环境占用的面积和占用的物资也都是非常可观的因为签字的话本身他是那个签合金嘛然后那个字母的话可能还是一些贵金属是铜啊什么什么的

这些都是钱那时候那个建宏的老板不是说吗对而且主要是制作和设计的成本都会成倍的增加特别是这种由于字号是跟物理实体进行绑定的这样一个机制

其实我觉得光学这个缩放机制它最大的优点我感觉它最初吸引人的点就是它这种缩放的便利性这样可以解放很多的无论是物料存储以及设计各种各样的工艺流程嗯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说我们后来的印刷整个方式也改到了嘛我们现在就都是这个胶印的嘛比如 offset 就胶印嘛

所以直接用这个照牌的话就直接可以出那个相纸可以出飞灵的嘛可以直接晒板就出飞灵出胶片的嘛这个也是非常适用的所以呢我不跟你说它是一个整体的一个系统嘛要不然的话你如果是牵牌的话你牵硬的话你必须是凸板印刷你就是活板嘛对吧那是凸板印刷那个机器啊这整个都不一样

但是后来现在事实证明你后面这些都是要用胶板印刷的而且事实到后面最后到了第四代的电子招牌的话它后面就是可以图和文就是可以同时出胶片了可以放在一起的这个事情好到现在对于一般人对于大家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不是的以前字是字图是图

我们说了这么多招牌这些东西它只能处理字它不能处理图图是要另外去晒图要去做图板的这是另外一回事然后如果是牵引的话它最后要去腐蚀然后去做完做一个图板最后嵌到那个板在那个牵引板里面去的

图是另外做的但是到后面的话你照拍了以后尤其是到机关照拍以后的话它因为是主航扫描它最后的图和文是可以一起处理的当然到现在的话图文处理的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这也改善了整个工序嘛

因为到后面的话就是有 CPT 嘛 Computer to Plate 对吧 CTPComputer to Plate 直接从电脑就可以置板了不当然了到了后面连真正的板都没有了就直接那个电脑出去直接印了就这些数码印的话当然现在这都直接数码连板都没有了嘛

但是呢招牌有招牌的缺点就是如果你和这个当年当时呃千亿的来讲的话最炸当时最麻烦一件事就是改版比较困难因为一般来讲都要打样嘛打样以后要修改要红要修红字嘛

你想一想如果像那个手工照拍他最后拍出来的其实就是那个照片洗出来的所以你拍完以后就不能改了要修的话但是呢唯一好多办法呢就是这个剪给他挖洞就只能那样嗯对啊

这还是比较麻烦的你不像签字签字改的话你像因为它是活版嘛活版的话那这个次错了的话我直接把那个签字你重新换一个不就完了吗照牌的话你那个像因为它就是照相机嘛你那个你字一拍一下完以后就就那样了你就不能改了嗯这个最早的那个手动照牌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他后来的改版还是有一点点麻烦的因为你这个东西并不是你说一道工序就完的你要想到在印刷厂的整道工作流要怎么改的问题

每次我在说这个招牌的时候我在想着怎么样跟大家介绍招牌然后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招牌其实呢我想啊有有好多点了啊当然了因为可能大家也不知道这个食物是什么也没见过这这这可这是肯定的但是

但是反过来也并不是很多人都见过真正的签字但是签字相对来讲会好理解所以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就是招牌这个东西当然了它就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的感觉你要这样说的话也是但是它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它的确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种技术中间的承上启下的这样一个东西还是蛮重要的

但是我想可能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因为整个照牌最后照牌它输出东西是一个中间的步骤而不是最后能印刷出来的东西因为你签字排好的话你刷上墨你就可以直接印刷可以印东西出来所以活板的东西很容易理解当然签字本身是实体然后它刷上墨可以直接拿来印刷所以这个东西就比较容易好理解

你那个照牌你像手动照牌它最后排出来是那个橡纸对吧是胶片那个东西又不能拿来印刷真正印刷的话是要拿那个东西拿去又去晒图然后再去置版的东西知道吗所以它的那个成品它其实不是成品它是一个中间步骤的成品我们大家看到的书

是经过再印刷出来的书所以这个东西对于最后的读者来讲不是没有那个签字那么直观虽然那个签字后面其实他也是打过执行然后又重新再交注那个

牵绊又重新再比如说到轮转机重新打过了一遍你其实最后大家看到的书并不是签字直接的书它其实也是间接的但是这个东西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

照牌的话很多人就没有办法理解而且当年平面设计师是做什么事情平面设计师他是要先去让这个手动照牌先去排出这个相纸印出来以后然后他再做剪刀浇水的剪贴工作他自己要重新再剪再去排这条字句然后再去拉然后再来拼板的再把他的那个板去晒图再去

做胶片所以以前平面设计师在做那个大的版面的时候他都是做那个剪刀浇水的工作这个时候呢照牌牌子给他的话其实是给他是给他做一个原料是给他一个材料用的所以照牌牌出来的东西只有专业的人才能看见那对于后面的读者的话是看不见的这个可能是大家比较不容易理解的一个东西的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个原因的话那当然了你和现在的这个数码的比的话它是一个专业的机器它那个硬件也是专业的硬件非常大也特别贵的只能在那个印刷厂里面用

哪怕到印刷厂我那时候听那个朱志伟老师说也是一样的你在印刷厂的话你不同车间也不知道人家车间在做什么东西而且当时 90 年代的活板车间还没有退的时候这边活板车间做的这套工艺和在那边那个招牌车间做的那套工艺完全不一样机器也不一样用的材料也不一样东西完全不一样大家虽然是一个厂子的但是工艺不同的话那整个

用的东西完全不要但互相也不知道那个机器是什么怎么做更何况他那边还要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还要是晒图要去做飞灵做胶片这个大家也都不更也不知道对吧真正字体书籍设计师他们自己也不能排字这个都是要有非常细的分工的

那具体这些牌子的话那只能去请那个牌子的他们那些手工如果是手动招牌的话就要请手动招牌的师傅去帮他们排完以后他们拿过来他们数集设计师他们自己来剪刀浇水贴嘛刚才不是说啊

这个是有详细分工的然后一个东西是一个专业然后一个车间的一个部门的这样一个东西的话其他的外人一般都很难搞清楚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是一个专业的东西这个的话就和现在的

数码来讲的话就差很多了因为到现在的话机器软件硬件硬件的话就是普通的 PC 机 PC 它是个人电脑个人你每个人都可以有对吧然后现在没有分工了像以前你晒图要去找晒图车间你做字要找喉板车间然后你做飞灵又是一个东西每一道工序都非常复杂

然后非常繁琐但是现在呢你有一台电脑什么都有了你自己一个人从头可以做到尾但是以前呢没有办法从头做到尾你是分工以后你只能做你手头这一步东西所以你就不知道另外一个车间的另外一个东西它是干什么的毕竟就是典型的这个是专业的机器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对现在其实主要是中间的那些复杂的过程

它给你封在一个黑盒里并且你离最终的成品的距离变近了比如封装成一些复杂的软件的程序然后你现在又有一个接近其实你现在打印或者印刷你也有一种非常接近所见即所得的比如你用一个家用的喷墨打印机这都可以让你绕开那些很复杂的印刷工艺但如果

我感觉如果让今天的平面设计师他们去接触一下这个印刷厂的质版流程他们可能也会觉得比较复杂和陌生对啊对啊很重要一个词嘛刚才郑主委说的我们后来才有所见即所得嘛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的

正如我刚才给大家介绍的在第二代在第三代电子的照拍之前做什么东西你最后做成什么样子不到最后印传你是不知道的所以事先你必须要算你要画设计图你要想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进行操作操作的时候你再进行输入然后再排也不知道也看不出来是什么样子的最后

你要进行这个打印的排版了最后输出的时候才输出哦原来是这个样子然后还要得改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

好吧那说到这里的话我觉得讲完这招牌是什么了以后我必须还要跟大家讲一下招牌不是什么因为它是一个并不是非常容易理解然后和现在有一点点距离这样的一个技术所以很多人在有些地方介绍这个东西的时候会有一些很含糊其词你说它错吧也没错但是你说它对吗也不对的这样一个东西

这里只有两个问题比如说有人说就是经常会讲说就是像我们在讲字体的时候就到了招牌时代了以后我们字号才可以自由缩放这个事情到底对不对对吧因为我们前段时间一直都在讲就是说我们要恢复这个所谓的视觉字号嘛

对吧视觉字号意思是说像当年在金属活字时代的时候视觉字号的意思就是因为有物理的签批在所以小字号是刻出来的话它必须要在它那么小的物理大小上刻所以它刻出来的设计和在大字号上大签批上刻出来肯定是不一样的

但反过来讲就是非常适合具体实践环境的设计那个才是真正 adopted 就是适应性的一个设计不能像之前一样的现在拿一个固定的设计去直接大小缩放这个是会带来很大的问题的对吧我们现在一直都在说能尽可能的去做适值字号

然后呢说到这个所有的冤假为什么会造成这个情况呢那就是因为啊你想当时呢在电脑出来之前呢大家的用的都是照牌那照牌的话呢就是拿一个玻璃板的那个字母盘那个玻璃盘上面的字拿去通过了切换镜头照牌的话它是可以进行缩放的

原来签字时代很好的都是有各个好好的各个字号的特定的设计到了招牌都没有了好像都是招牌的错这个事情到底对不对呢如果从牌板的角度来讲的确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后来牌板的机器的话的确你到了招牌机的话那个机器只能是通过切换镜头来进行缩放但是事实上

签字时代到了后期的签字签字的设计它其实也是缩放出来的可能大家会忽略到这一点从签字字库制作的角度来讲的话缩放并不是在招牌时代早在签字时代的后半段就已经出现了

最早的字模是什么冲压字模呀雕刻字模啊可是到后面就出现了这机刻字模对吧刻制出来的那个字模其实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回我们的那期节目叫什么第 137 期啊叫本顿父子的世纪传奇就呃后来就是本顿嘛本顿老爷子发明的那个本顿雕刻机嘛

本顿雕刻机美国的本顿发明后被日本人带过来然后呢我们中国又从日本引进过来然后我们中国自己也有我们山寨的国产机所以当时无论是北京的字幕厂还是上海字幕厂字幕厂里面都是有这个雕刻机的

然后这个雕刻机呢它其实在做字母的时候它在做字母之前它是要有那个字母板的嘛是通过画了个字稿以后去烧制的那个新的那个字母板那个字母板通过一个字母板就可以刻出各种各样字号的字母为什么本顿雕刻机本身它其实就是缩放仪的原理嘛所以哪怕在签字时代

到后期的那些饥客的那些字母它其实也是有很多都是缩放出来的无非是说

当时呢在做那个字母的时候它的那个套用缩放的那个范围呢它会做的小一些像比如说它不至于像照牌或者到电脑时代一样的你可以直接给拉拉到什么 100 多集放的那么大那是不可能

对吧当时画一个字母的话他可能就说这样一个字母的这样的一个设计是可以用到几 point 到几 point 到几号字到几号字之间是可以的再到上面的话那大标题要用标题要用大标题字那到标题再用另外一个字母版

所以说用一个字母去进行缩放来进行设计这个事情的话并不是照牌独有的照牌的话因为它是有镜头的确是可以更容易缩放了但是

把字的设计进行缩放之时期在签字时代也是有的这个大家要注意然后另外一个事情就是那金属时代是实体的签字吗那么我们现在用的是数码字体数码字体是我们现在的 DTP 也就是桌面字就是所谓的桌面排版才出现的

这句话呢也不对数码字体其实在它之前的在招牌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我们的招牌可以分成手动招牌和电子招牌电子招牌的后面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嘛其实在第三代引擎射线管 CRT 屏的那一代开始就已经开始有点阵子了

然后到后面就已经有轮廓字了哪怕像中国我们完全院士带领的华光的机器以及当时在做这整个 748 工程里面当时已经是有这个轮廓字了如果大家去看吧如果详细看我们完全院士他们做的一些成绩出来的话里面就会讲到他会以

是有用那个轮廓加参数描述啊进行这个数码字库的设计之类的这些东西无非是说啊当时是数码字那数码呢有点阵字和轮廓字而机关招牌的系统里面也用了轮廓字

而无非那个轮廓和我们咱们现在常用这种轮廓是不一样的轮廓我们现在像比如说 open type 有 true type 可能是用二次或者三次的被接级线是用这个格式来做的

当时那个轮廓呢王学院是他们做的但那个它是一个折线就是都是直线点点点点点的接起来的仔细放大看都是折线然后他用点去描述然后当然了这后面有很多数学的东西了他要把折线折一下然后进行压缩要怎么怎么样他有很多很多具体的东西可能今天我没有时间来讲这个东西

但是当时呢就是已经有轮廓字体了啊那是另种轮廓这是中国的例子嘛那日本的话比如说在日本招牌呢当然大家都会想到写言嘛写言到后面他的这个电子招牌的这个系统的话他也是用的数码字体啊那时候就已经有了然后写言他管他的那个数码后最后期他们用的那个数码字体的他们的格式他们叫 C 字体呵

它是叫 C 数码字它是有它的格式的所以退一万步来讲我们现在的字体格式我们也是轮廓字但是然后这个轮廓呢你 true typeopen type 它的话 pository square 的曲线是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它无非就是说这个曲线的描述这个轮廓的这个数学公式是不一样的嘛

当然了到现在我们呢这个 open type 这个格式它是一个公开的一个格式对吧所以呢那就是普通的机器都可以用的而像写言的它那个 C 格式的话的那个就是它只有它自己的那个机器才能用其他的机器是不能用的

那比如说像华关的机器然后后来北大方正他们机器他们上面那个字体也是他们自己的机器可以用其他的机器不能用而且中国的后期的话其实除了北大方正的这些系统的话还有很多其他的像科印它的系统也是有他们自己的格式的各家有各自的格式然后当时是没有所谓的通用格式的那么各家的格式只能用在自己的这个拍板机上

但是很多那些字都已经也是哪怕到了后面的招牌时代它已经是数码字它的确是数码它是 digital 的它不是模拟的跟数码它的数码字的那个翻译词是模拟那什么叫模拟的模拟是有实体的

就是它是在玻璃板上的或者它在圆盘上面它是通过以前的手动机的话它是用玻璃板它是照相照出来的那个字它是模拟的这不是数码的至于你有没有见过玻璃板的字盘

食物是没有见过只有见过一些资料图屏是吗我没给你看过吗我知道我没见到过食物上次我们不是有放美国的纪录片就是平面之道 The Graphic Means

然后我们在上海做了一个落地的活动这个我应该是没去现场当时有这个食物是吧我带了对因为我自己有我这里还有这个

血液的那个正盘副盘我都有它是个玻璃板是吗玻璃板大玻璃板对那它这个其实我一直有一个好奇的点就是它这个玻璃板不透光的这个黑色部分它是用什么工艺来处理它贴上去的就贴了一层不透光的像薄膜一样的东西对对对没错是的

具体的这个字盘这个玻璃板怎么制作这制作工艺也是有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这不就不要在一个播客里面讲了好对不过其实说到这个其实它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就是

这种玻璃板透光形成的这个字符的我们无论说它这个形状还有轮廓其实会受到光学特性的一些特殊的干扰对它会有光运啊它会变形啊之类的这个所以也会导致在照牌时代设计字体的方式如果说我们专门为照牌来设计字体是会有一些变化的特别是这个技术的细节是的

所以这点就很重要像比如说我们一直看比如说我们那个什么送一送二当时是那个什么上海印银所的对吧当时上海印银所的这个图稿

当时那些像比如说徐老啊他们徐先生陈先生他们画那个应援所那个稿那个字稿是干嘛用的他们那个字稿是拿去给那个字母厂的那个本顿雕刻机就刻字用的所以那个是给签字用的

所以呢他们要想到最后能印出的签字的有油墨的印出会变粗所以反过来那个字稿要做得细然后当技术进行革新的时候你把这个用于签字的

刻这个字模的这个字稿如果你直接拿去勾边直接拿去拍然后再拍成那个给照牌的那个字模版就又会细嘛照牌的问题呢是它会有光运运出来以后呢交叉点会非常的圆弧但是

当然了现在我们来看起来的话感觉好像会有那种温软的感觉那个圆圆的但是呢对于当时来讲的话就觉得看出来那个字很不脆知道吗因为签字印刷做出来的那个边缘都是很清楚的

但是呢照盘印出来的话如果到你那个字啊做不好感觉都毛糊糊的一点都不脆所以当时反而就是说要全部都要去加那个在交叉步都要挖挖坑给它挖进去嘛

给它做补偿所以说这些东西你所有的设计你都要根据各种不同的工艺都要进行重新的再进行加工过你不可能就是一个好一个东西就可以试运所有的东西这不可能的当时施先生老先生他也说就是因人死后后来就是给这个照牌的机器

重新修这个字这个字稿重新整个都修过他们也是做过这样的工作的给签字的字稿和给那个招牌的字稿是不能通用的就是你得重新再做过所以反过来现在很多了不是大家做数码的时候你做数码

数码的时候说我有自稿我可以直接把自稿瞄遍不是这样子的你还要通过你实际的现在的数码的环境到时候你就输出的效果你重新再做过你还要进行补偿和修正才行

然后呢其实因为我个人最近在做这个中文排版的那个孔雀计划嘛然后我就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就很多这些排版的东西啊没有流传下来吗我们也知道吧就是真正排版的时候我们我现在一直对比如说好就比较排的比较好的都是那个金属时代的东西吗

然后所以呢一直啊我们就一直认为说是因为这个中国的招牌这个工作环节啊因为整个招牌的时代也比较短对吧然后呢这个传承啊就一直都没有传承下来

金属时代的那个时候签字是有签字师傅在那边做排版师傅不在了然后整个排版车间就关掉了以后他很多的一些排版的细节怎么调整的东西他的那些所谓的工作技巧就都没有留下来然后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照牌其实在手动照牌的时候一些技巧还是被保留下来因为手动照牌的话你必须要算版面

所有东西都是手动的嘛因此你反过来讲的话这个东西都是要算的那么就算的不好的话它所有的一个推送量怎么怎么样其实因为刚才说了嘛它原来它的原理跟打字机是一样的那那个光标它的推送量多少这个真正的坐标值要怎么移动呢这个东西其实都要算的特别清楚的它是一个设计图稿

因为这是一个排版的机器它要教大家怎么用对吧所以它其实它就是在教排版所以写原公司它在手动照牌的时候它对这个的照牌的这些传承的话它是非常重视的而我们国内的话本身这个照牌这个时代就很短我就觉得很多东西就没有传承好

然后到了电子照牌的事情啊那这个就说不清楚了为什么因为电子照牌的时候它很多这些照牌东西它后面它是通过那个批处理通过电脑直接让电脑那个软件来做的嘛

到了那个电子照拍之后啊都是批处理都是交给程序的所以这个东西都是包出来都已经包起来了表面上说很好啊什么用户只要说用户只需说我拍什么不必具体说如何拍我电脑都会帮你拍好这个东西好像是很好因为这个到后当时他的后面那个那些排版语言北大方正有北大方正那个语言吧他就 BD 语言就是这个北大

然后像对就叫 BD 语言你用过 WPS 吗以前的 UC DOS 的它其实很像我们现在那个 HTML 的那个给他们加标注知道吗像 Markup 那样的东西知道吗要标出这个是

这个是标题这个是正文然后这里用什么五号字黑题就是它是这样一个东西知道吗然后他只要加这个东西然后剩下的比如说像什么像具体的在比如说中文拍板你们经常会说这个标点符号啊要改开明示你只要写用开明示

剩下的它程序会把你自动算好用户就不用学这个东西了知道吗就不涉及这个东西了反过来讲这个东西就要看你这个程序写的好不好了那标点集这些程序这个东西它没有做成一个互动给一个交互开放出来它都包起来了

这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且当年呢因为大家知道那个机关招牌当时在做出来的时候整个系统它的原则它是为了节约资源它为了算得快字库字母版的话它的第一个原则要尽量压缩因为中汉字的字库实在是太大了嘛那么在排版语言的时候也在它尽量为了算得快它当时要排报纸啊

每天早上他要赶时间的所以他是求速度的求速度往往他会牺牲掉一些精度知道吗然后所以他在算出那些东西他的排版的一些算法都是都是求快而说实话很多地方他都没有求精致和求好

这东西你拍报纸可能会可以但是说实话你排书版当然了我也知道像他们那些当时的那些排版语言它是有报版和书版它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他们那些算法还是过于的粗糙就反过来讲的话你就和现在的比如说 Indesign 你看 Indesign 后面如果你想去进行标点挤压的话如果你要去调的话有将近

几千个选项你可以去调如果你想调的话对吧就像这个东西的话在已经在照拍时代的后期在电子照拍都给包起来了用户是不可能做这个事情的所以这也导致于很多东西用户也不知道怎么办到后面是哪怕

能知道想去做这个东西然后他也没有办法做了因为他所用的这些照牌的这些机械都给他包起来他没有办法去做所以这也是很多排版就是然后呢没有到位的这样一个原因但是照牌的时代又过去了我们现在呢又有

像比如说 tech 对吧然后比如说有这个 indesign 有这么详细的可以这么精细排版的东西然后你再来想用的话你就发现好多一些技巧上面的东西经过这样的一个岁月的一个技术的这样一个变革之后反而就很多东西没有传承下来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但没关系反正我在到时候在这个孔雀的里面我再继续的把它

陆陆续续的给他整理出来好了我想说的就这么多了你有什么有补充的吗也没有什么行我们今天差不多就录到这里好吧那么今天我们跟大家介绍了一些招牌技术招牌是什么不是什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会员抽奖的结果我们 11 月份会员抽奖恭喜 ID 为贺聪的这位会员获奖

那我们 11 月的那个奖品呢还是那本法文版的我们这本书因为抽了好几个月然后这个中奖的朋友因为没有给我们联系所以我们一直这本书一直发不出去这

这本书是著名的瑞士书籍设计师约斯特霍弗利和著名的字体设计师赫里特诺尔泽连美编写的啊你其实是字体排印入门嘛但是它是一本法语书啊一本小书这本小书是霍弗利先生他自己设计的啊

也是有他一如既往的典雅的风格那我们也希望这位获奖的朋友能够及时的回复我们的邮件这样我们可以把这本书送出去我们的 type 的这个会员抽奖的奖品是全球包邮的

我们 12 月份要会留什么奖品来抽奖啊呃是不是要看 11 月那个有没有送出去哈哈哈哈是吗不会吧还送不出去不过反正我这次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奖品嘛对吧看一下吧如果要不然的话可以送那套中世纪写本的那一套五张的那个东西啊也可以反正还有挺多新的奖品

也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要及时给我们回复邮件要不然的话不回邮件我们这个奖品就顺眼给其他朋友了好吧那郑宇你说一下唯行那我们今天节目就到这里结束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是反馈都可以写邮件告诉我们我们邮箱地址是 podcast.type.compodcast.type.com

同时大家也可以在社交网站上关注我们在新浪微博在微信以及在推特推特现在叫 X

我们的 ID 都是 thetype 同时呢在 Instagram 上搜索 thetype 下方线 com 也可以关注我们在 Facebook 上搜索这个 thetype 或者是 type the beautiful 也都可以找到我们本节目由 Eric 和真云主持由 Eric 在 macOS 上剪辑制作完成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