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从广播体操到打糕,当身体成为历史的阅读器

从广播体操到打糕,当身体成为历史的阅读器

2024/10/21
logo of podcast  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mind-body health#entertainment and media#fitness and exercise#fitness and health#dietary practices#nutrition and diet#childhood games People
郝可欣
Topics
@橘子 作为主持人,引导话题,并对@郝可欣 的艺术实践进行提问和总结。 郝可欣介绍了她以广播体操为主题的行为艺术作品《全身运动》,探讨了广播体操作为一种集体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以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和接受。她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广播体操的设计元素,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具有参与性的表演形式。作品的音乐和动作设计融合了不同时代的元素,并加入了艺术家个人的创作和解读。 郝可欣还介绍了她的另一个作品《打糕》(强力食品),将传统的打糕过程转化为一种打击乐表演,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暴力、色情和食物生产等文化意象。她分析了打糕这一行为中所体现的女性形象、暴力和性隐喻,以及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解读。 在访谈中,郝可欣还谈到了她在荷兰的艺术实践经验,以及她对社区和集体互动体验的重视。她分享了在不同场合演出作品的感受,以及观众的反馈。她还谈到了自己对平面设计和表演艺术的结合,以及未来创作方向的思考。 郝可欣详细阐述了她创作的两个主要作品《全身运动》和《打糕》的理念、创作过程和演出体验。她将广播体操视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并从设计、历史、政治和身体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她分析了广播体操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演变,以及其所体现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规训等元素。她将广播体操的元素与当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表演形式,并探讨了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和解读。 在《打糕》作品中,她将传统的打糕过程转化为一种具有暴力和色情隐喻的表演,并探讨了食物生产、女性形象和身体劳动等主题。她分析了打糕民歌中所体现的文化意象,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她还分享了在荷兰从事艺术创作的经验,以及她对社区和集体互动体验的重视。她认为,艺术创作应该深入群众,并积极与观众互动。

Deep Dive

身体的语言:跨越文化与媒介的艺术实践

我与跨越中荷两国文化的艺术家郝可欣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话,探讨了她独特的艺术实践。她的作品并非局限于画布或画廊,而是将体操、说唱、舞蹈、甚至吃播等大众形式巧妙地融入现场演出,以充满乐趣和集体氛围的体验,打破沉重的叙事框架,重新用身体的语言来阅读历史。

《全身运动》:广播体操的当代演绎

我们从她的毕业作品《全身运动》开始谈起。这件作品并非简单的广播体操再现,而是对这一集体行为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挖掘。我亲身参与了现场体验,其趣味性与多重解读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郝可欣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出发,细致分析了广播体操的空间设计、节奏控制以及动作设计。她指出,从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到2011年第九套,每一套都蕴含着时代特征,是不同时代集体意识形态的物化体现。她将每一套广播体操的图解视为设计蓝图,并以“宣传委员”的视角,将其转化为一场参与式的行为艺术。

作品的音乐和口令也经过精心设计。她创作的歌词和旋律,既借鉴了经典广播体操朗朗上口的风格,又融合了当代流行音乐元素,甚至加入了幽默和讽刺。这种风格的混搭,让观众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也模糊了“金色阳光”与“蹦迪”之间的界限。

《全身运动》的巡演从未间断,从荷兰境内的音乐节、俱乐部到美术馆,甚至街头,都留下了它的身影。不同场合的观众对作品的解读也各不相同,有人将其视为一场蹦迪,有人则从中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这种跨文化、跨语境的交流,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郝可欣坦言,她最初也担心作品在荷兰难以被理解,但事实证明,身体的语言是超越国界的。荷兰甚至有一个类似广播体操的电视节目,为老年人提供固定的运动项目,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作品的普世性。

《打糕》(强力食品):暴力、色情与食物的隐喻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作品是《打糕》(强力食品)。这件作品将传统的打糕过程转化为一种打击乐表演。 现场,艺术家一边打糕,一边用接触式麦克风捕捉木槌敲击声,将其转化为强劲的节奏,配合原创音乐和演唱。

郝可欣深入探讨了打糕这一行为中蕴含的文化意象。她指出,打糕的动作和产生的粘稠物质,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色情隐喻。同时,打糕的过程也充满了暴力感,这与食物生产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她分析了打糕民歌中体现的文化意象,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并将其与女性形象、身体劳动和性隐喻等主题联系起来。

作品的创作过程也充满挑战。从煮糯米到打糕,再到清洗,每一个环节都耗费体力,甚至会造成身体损伤。然而,正是这种身体的极限体验,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感染力。

社区、集体与跨文化交流

郝可欣的作品都强调集体互动和参与性。她重视与观众的交流,并乐于在不同的场合进行演出。她认为,艺术应该深入群众,并积极与观众互动,而不仅仅局限于美术馆或画廊。

在荷兰的艺术实践中,她充分利用了当地社区的资源和氛围,并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合作。她认为,这种跨文化交流为她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和启发。

结语

郝可欣的艺术实践,是对身体、文化和媒介的独特探索。她将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高雅与通俗巧妙地融合,创造出具有强烈个人风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社会和身体的深刻思考。 她的未来创作方向,将继续探索身体语言的表达,并尝试将作品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Chapters
艺术家郝可欣以其作品《全身运动》和《强力食品》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身体的语言重新阅读历史,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解读差异。
  • 郝可欣的毕业作品《全身运动》将广播体操融入当代艺术表演,在荷兰及境外巡演。
  • 作品引起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并被视为一种普世的肢体体验。
  • 作品的音乐和口号融合了不同时代的元素,并带有幽默和讽刺的意味。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道听途说」的嘉宾是跨越中荷两国文化背景,生活与工作的艺术家郝可欣。可欣在北京长大,现居海牙。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从美术馆到音乐节、从课堂到俱乐部,她将体操、说唱、舞蹈游戏、吃播等大众形式融入现场演出,试图在充满乐趣和集体氛围的体验中,打破沉重的叙事框架,重新用身体的语言来阅读历史。

-
主播:橘子 Orange
特邀嘉宾:郝可欣 howkexin.com
微博 @道听途说播客
xhs: OrangeElephant (fakefestival)
「道听途说」是假艺术节的独立播客项目。
本期内容的配套图文索引,已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平台「假艺术节」。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