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Fusion 09:从街头到世界之窗,万物皆可建筑策展!feat. 城市罐头

Fusion 09:从街头到世界之窗,万物皆可建筑策展!feat. 城市罐头

2024/8/20
logo of podcast  越烤越糊 Overcooked

越烤越糊 Overcooked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周政
小王
胡同
Topics
周政:我从建筑师转型为设计策展人,虽然职业发生了变化,但我仍然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于设计行业。我目前的工作与在事务所时类似,大部分时间都在沟通协调,与政府部门、合作机构等进行建设性协商。Design Trust并非设计机构,而是为设计师和设计相关研究提供资助和帮助的平台。我们每年都会开放申请,资助与香港和大湾区相关的设计研究项目,涵盖平面设计、媒体、建筑、景观、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Design Trust 的前身是香港设计大使,旨在更持久地支持设计师。我们的工作重点包括研究资金、公共对话和社区活动,资金主要来自个人和机构的捐赠。项目筛选标准包括学术价值、公共影响力和媒体宣传效果。除了资助和讲座,我们也参与社区项目,例如微型公园改造。Design Trust Future Studio (未·共研社)是一个导师-学员合作机制,以项目工作室模式进行社区项目,例如微型公园改造项目。这个项目利用了政府政策,并通过展览获得公众反馈,历时五年,得到了多方支持。 考:我从很多建筑展览中观察到,建筑展览与美术展览有很大不同,建筑展览更侧重于展示建筑的理念和过程,而非最终成果。建筑展览包含看得懂和看不懂的部分,后者需要专业知识才能理解。建筑展览的专业门槛较高,普通观众可能难以理解其细节。 胡同:建筑展览展示的是建筑的理念、构想以及建成前后相关的讨论。建筑展览的展品面向特定人群,而艺术展览面向所有人。M+贝聿铭回顾展易于理解,并通过模型、主题和材料等方面展现贝聿铭的建筑生涯。贝聿铭回顾展类似于博物性质的展览,通过叙事结构展现其个人轨迹和时代变迁。 小王:建筑展览的主题往往无法在美术馆空间内完整展示,需要借助多种媒介。MoMA的南亚建筑展展现了去殖民化后南亚建筑实践,但信息量过大,难以消化。建筑师参展是为了项目和地位,策展人是为了证明建筑作为艺术学科的合理性。当代艺术机构的建筑展关注非中心地区的建筑,但使用的是西方中心的话语体系。CCA(加拿大建筑中心)的展览关注点从传统建筑研究转向了对生活环境和建筑师角色的反思。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最初旨在引进国际经验,并尝试城市策展策略。深圳双年展的出现与深圳大规模城市建设热潮有关,最初尝试了城市策展策略。深港双年展最初旨在学习国际经验,但由于机制和资源差异,后期合作减少。近年深港双年展场地选择更偏向宣传性质,而非激进尝试。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访问美术馆时,你能体会到艺术展览与建筑设计展览的策展有何不同吗?参观建筑展览时,普通观众与业内人士又分别在看什么?除了白盒子里的大师展,建筑策展还能在哪里、做什么?建筑展览真的能介入社区、深入街道,改变我们的生活与未来吗?高喊激进口号的双年展,是否其实是城市更新的沉默帮凶?

本期久违的烤糊罐头串台,我们邀请到了嘉宾周政,以他在香港信言设计大使 Design Trust 的工作为例,向大家介绍「建筑策展」的工作与角色——建筑师除了画图,还能做什么?建筑展览会做什么,又能怎么做?

而在讨论了建筑展览的各个方面后,我们得出的结论竟然是——从美术馆到双年展,从社区介入到citywalk,从世界之窗到迪士尼——万物皆可建筑策展!

📚 欢迎订阅「隐藏菜单」) 🔥 支持烤糊)

本期速览

[01:49] 建筑策展人的工作日常 [13:02] “向前看”的建筑展:由Design Trust推动的香港微型公园改造 [35:30] 白盒子里的建筑展:文化与技术语境之间 [69:55] “不展建筑”的双年展:以展览激活城市与边境(但很难) [88:55] 以策展介入城市更新:是挑战还是帮凶? [98:13] Citywalk是建筑策展,“世界之窗”也是

相关索引

音乐

邓丽君《香港之夜 / 香港の夜》

logo@找鸟儿)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 糊汉三(微信号:athousandknives)

爱发电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