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零食05:简中冲浪三十年

零食05:简中冲浪三十年

2025/3/12
logo of podcast  越烤越糊 Overcooked

越烤越糊 Overcooked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G
Gabriele de Seta
考芬
Topics
考芬:我与中国互联网几乎同龄,从拨号上网到社交媒体,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最初使用互联网是为了和出国的同学保持联系,后来逐渐融入QQ、贴吧、微博等平台,并热衷于个性化设置。近年来,我逐渐减少了内容发布,更多地进行内容浏览,并认为社交网络的核心已从关注转向推荐。我个人对算法既敬畏又恐惧,并认为小红书的算法并非像人们所说的那么神奇,它更像是一个工具化的内容搜索平台。 虎头:我与中国互联网几乎同龄,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QQ、贴吧到微博、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变迁。我个人也经历了从积极发布内容到主要浏览内容的转变,并认为这与平台设计和算法推荐有关。我观察到,社交媒体的个性化设置功能逐渐被货币化,内容创作也受到算法的影响。 Gabriele de Seta:我从2011年开始研究互联网和数字文化,对中国互联网的了解甚至超过了一些中文母语使用者。我通过MySpace与中国的音乐家联系,并于200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我研究算法民间故事,认为算法最简单的定义是一套规则,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现代算法通常指推荐算法,它对内容创作和用户体验都有深远的影响。我观察到,平台“屎化”(shitification)是一个全球现象,社交网络对政治极化的影响可能被夸大了,‘被算法看见’是一种错觉,并与心理强化有关。TikTok算法能够识别用户的细微偏好,人们对中国算法的认知可能存在东方主义偏见。‘洋抖难民潮’是一种短暂的集体行为,体现了一种短暂的全球连接感,但最终大部分人还是回到了TikTok。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收听月考月胡本期正式节目开始之前我们有两件大事要宣布首先第一个是一个黑天鹅事件今年竟然是月考月胡的第六年

我们的试吃集是 2019 年 3 月底发布的 6 年过去了虽然我们更新很 chill 但是我们其实也做了有 51 期节目的所以前几天有粉丝在评论说是她最喜欢的年更节目我们非常严谨地更正了这位粉丝

那么呢其实我们是想宣布说今年端午节假期的 5 月 31 号我们计划在上海举办一场小型的线下活动具体的内容呢还在筹备中但是欢迎大家先 save the date 到时候在上海就一起来玩好的在非常快乐的第一件事宣布完之后我来接入

一件没有那么快乐的事情就是从 2025 年开始打赏平台爱发店和 newsletter 服务主白考古都打算不再使用了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两个网站濒临停服务所以之前付费订阅 newsletter 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月考月胡的拼音申请退钱或者是加入听友群

对虽然我们画的饼老出不了锅但是绝对不会坑大家的钱而且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还要严重强调就是 5 月 31 号这个饼是肯定能出锅的

欢迎收听月考月胡我是考芬我是虎头我们致力于把各种文化现象与理论乱炖一通加热一下注意火候查看完整 show notes 其余微信公众平台胡汉三回复每期关键词本期的关键词是豆瓣李提督现在就请您品尝一下 This is the internetThe whole internet

我让你用它在你的话题上。它这么小。这是它最令人惊讶的地方。等等,它没有线路,是什么?它是无线路。哦,是的,现在的所有东西都是无线路。

大家好欢迎收听月考月胡本期临时栏目我们想以个人史的角度回顾一下简中互联网的 30 年首先请问有哪位听众还记得我们有临时这个栏目欢迎在评论区抢答留言说出我们其他的栏目以及他们的分别

然后前几期临时栏目我们聊了主题包括美食视频色情片听音乐然后可以说都是我们和嘉宾从个人视角吧去分享一下我们对这些特定媒介的一个小的历史的梳理以及我们个人的一些观察

而且我注意到我们上一期临时节目是 2021 年 6 月也就是说近五年没有更新过这个栏目了然后这一期的主题呢可以说是之前我们三期节目的延续分别是关于表情包社交网络下的政治极化以及 AI 艺术

然后但是本期嘉宾呢他的研究可以说是我们前几期节目的一个大集合以及更加深入的版本然后我们之前聊过的表情包网络语言然后比如说呃

社交网络心理检查还有 AI 带来的创造力的改变等等所有这些题目包括今天我们想聊的中国互联网正好都是他曾经写过研究过的内容那么就请大家隆重欢迎考户节目史上第一位非中文母语的嘉宾 Gabriel

大家好,我叫 Gabriele De Seta 我是意大利人我目前在诺威的 Bergen 大学工作是做研究,我是一个研究员有自己的一个研究计划,叫 AlgoFolk 或者说 Algorithmic Folklore

可能这个就是我们今天会讨论的一个话题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应该是算法论的民间算法论吗还是算法的民间知识关于算法的民间故事大概是这种感觉对然后 Gabriel 也有一个自己的播客叫 Cursed with good ideas 欢迎大家去搜索收听对谢谢

对有一个博客还有还有就是万龙上有一些志愿吧因为我刚刚开始的 project 有自己的 blog 我们也要开始做一个 podcast 对会把这些都写在 show notes 里面

我们的嘉宾真的是写了非常多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大家可以就是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他的网站上也能看到很多很多东西但大部分都是学术的一些对 book chapter 或是文章对这些天我跟考就一直在学习学到后面考就跟我说就直接放弃吧就直接准备问题然后让他直接来解答就好了因为实在太多了

我可不是这几天学习我可是很多年前就开始学习我们嘉宾的大作就是在我记得是在疫情期间的时候哦真的吗我就开始说看到这个人在写一些我很感兴趣的话题对的对的大概是 21 年左右的时候哇谢谢所以所以已经学了很多年了呀但是还没学完呢就是你写的比我比我学的快对

很恐怖那你学到了什么呢我学到了我觉得一个核心的感受就是我虽然作为一个简体中文使用者我不如这个外国人更上简中互联网就是我的结论就是我好像不怎么上了真的吗对因为我感觉就是你对于很多中文书籍的媒体的了解比我的还要比我多多了

我觉得也没有吧但是就是反正每个人的 perspective 会不一样就是因为网络跟社交媒体是

是一種超級就是超大的一個領域或是 object 所以其實每個人的 convice 會有一點點不一樣或是完全不一樣對但我特別感興趣的就是我從應該是從 2011 年的時候開始研究互聯網跟

数码文化就是 digital culture 这个东西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 social networks 就是这种社交媒体可能 Facebook 刚开始但是我那个时候也不太会用所以我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对于互联网就是 world wide web 跟一些网站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开始上网呢那这就非常早了

我们可以挨个说我们可以挨个说什么时候开始上网一个什么时候开始用电脑什么时候开始上网什么时候开始用社交媒体首先就是我觉得我们

在那之前可以先说一下就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我和胡是和中国互联网一样大的然后所以我感觉我们是就是从出生的那个时刻起或者说我们出生那一年是中国大概开始接入互联网的这个时段吧

对对其实我也是准备这期节目才发现就是所谓的今年是第 30 年其实之前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感觉没有特别关注

没有在数然后就是因为到做这些节目才发现然后原来中国是 1994 年接入互联网然后 95 年开始慢慢使用吧所以 95 年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元年也差不多是我们出生的时候但其实我觉得这个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说中国接入互联网和普通人日常使用互联网是有一个很大的距离的

就最开始的那些年跟一般人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我是在我出生的时候我家就有电脑就大概是在我出生前后的时候我家有了第一台电脑然后当时那个电脑还是好像是找人组装的然后据我妈说是有几千块钱在当时是非常昂贵的

但我记得我家能在家里上网是在 07 年前后对因为在那之前是我是会去我妈的办公室上网 OK 对大概在 05 06 年的时候我开始使用 MSN 还有 Hotmail 当时是因为有一个

小学同学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出国了然后所以就是他出国这件事情让我产生了一个使用互联网的需求就是和他保持联系然后也是为了这件事情去注册的 MSN 和 Hotmail 就在那之前你用电脑也是比如说学打字或者是玩扫雷这一类的事情对然后后来到了大概 07 年左右的时候因为当时我爸开始在家工作

所以家里有了这个在家上网的需求然后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家才装了宽带吧当时是还是拨号上网还是我有点不太记得了但是我感觉就是开始使用社交网络是在我那天去我这几天就是一直在翻我的所有社交软件的这个注册时间自我自我互联网的一时刻对媒介考课

对然后我是在 07 年注册的 QQ 哇好早我觉得我比你更早耶我哥他说他在 QQ 叫 OICQ 的时候就已经注册了据他称他的第一个 QQ 号是六位

我也是在这几天还惊讶的意识到我还就是直接还可以脱口而出我的朋友号就是可以背的非常熟练哪怕你已经很久没有登录了但是就是这个号码可能比你的大概第一个手机号要更加深入你的内心就是一直记得因为我 YCQ 应该是 1999 年还是 2000 年的时候 YCQ 是 Tengshun

因为我小时候就会用 ICQ 就是国际的那个但是好像 Tencent 把它山寨了卖了山寨了我忘记是怎么样的反正就是他叫 ICQ 然后就变成 QQ

之前是有一些以色列青年创建的 ICQ 是然后对然后腾讯他当时就是应该类似于是抄了 ICQ 的这个软件或者这个概念因为一开始应该是 open source 或是对

然后他的那个 OICQ 的意思是 Open ICQ 就是他在本来是 ICQ 前面加了个 Open 对然后后来对 2000 年的时候他们因为这个命名被告了所以他们就改名字了对但是我也是觉得很惊讶感觉 2000 年就是已经有 QQ 了但是我是 07 年才注册的就该要挖了好多年了

我是小学二年级注册的我印象很深对而且那个时候对我觉得很好意思但是你要说一下你小学二年级是哪一年我是 95 年出生所以是 02 03 年吧嗯对

因为我为什么记得是二年级呢因为就是因为每一年都会换教室然后我记得我二年级在的那个教室然后我记得那一年那段时间也是周杰伦林俊杰 SHA 就是听很多台湾流行乐然后我就记得那个时候是我一放学就回家用电脑就是那个时候我就用千千静听和 QQ 音乐就是我就记得

就是热门单曲一出的时候不对吧 QQ 音乐有那么早吗那可能那个时候用的是千千静听但是我记得我记得那个时候就是回家会就是放学回家必须立刻学习最新的流行音乐第二天到班上跟我的同学们交流然后我一晚上就会学会这首歌以及会背歌词

因为小学大家都是就近上学嘛然后就有关系比较好的发小大家住在一条街上其实大家是一起放学回家但我记得一放学回家我就立刻登录 QQ 在 QQ 上跟他们讲话但是在一年前我还是放学回家我们就立刻打电话到对方家里跟对方讲话

就是类似那种我到家了就是我会给你打个电话就像现在我给你发一个微信一样我印象特别深就是有一天我就不再跟他们打电话了然后我们就开始在 QQ 上聊天然后后来还会在 QQ 上给对方的宠物送东西这样子就是这些都是我放学回家的 routine 补充 QQ 音乐是 08 年发布的

那你可能我用的是千千静听嗯嗯嗯这个很有趣因为我是以我是 06 年第一次去中国就是 06 年那个时候我我明明记得因为我之前跟中国没有什么关系我也没有去因为我在意大利出生然后其实我对啊也没有去中国旅游什么什么的所以我 05 年开始学中文然后嗯我记得我在 myspace

我那個時候因為在歐洲大家都在用 Myspace 吧是第一個社交網站然後我在 Myspace 上就接觸到了一些中國的音樂家就是可能跟我通年或是差不多年紀大的音樂家然後就是開始聊天然後我第一次去中國就是通過 Myspace 跟他們就聯繫然後見面然後應該是零

708 年就开始用 QQ 吧就是跟他们保持联系的但哪个时候我记得还是可以用 MSN 就是他们都还是用 MSN 所以我们用 MSN Messenger 然后好像我不记得什么时候被禁止或是大家开始用 QQ 就不太用 Messenger 你这个来中国的故事很有 Web 1.0 的这个风格啊

其实就是去学语言我第一次就去北京待了一个月学语言然后啊才一个月哦对我待了一个月嗯就夏天的时候我们大学会安排这种就是交换吧还是对可以待一两个月然后

对因为那个时候我想就是我喜欢听什么 punk 啊 hardcoretechno 噪音音乐然后我就去我找了比较地下的音乐家你们感兴趣所以很有趣啊因为也是跟音乐有关系就通过社交媒体去找一些喜欢听的音乐然后找朋友就其实他们其中的一些我还是经常练习的所以很有趣

那你们现在联系的平台是什么微信吧其实都有微信还有 IG Instagram 对 Facebook 也有一些对快 20 年了所以

然后大概可能过了几年我就应该是 2010 年或者 2009 年的时候我就注册一个新浪微博因为大家开始就是我的朋友也开始用微博所以我也注册然后也开始研究这个题目所以你是在 2010 年左右的时候开始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的

对,11 年吧因为我在荷兰读硕士然后那个时候我研究的是音乐就是中国的地下音乐特别是噪音跟一些实演音乐

我在上海做了一堂研究,就是像天涯调查那种然后我在写音乐家是怎么样做音乐嘛,然后怎么样找表演的场地或是录一些新的唱片什么什么然后我发现了他们其实大部分都是在万路上练习不是就是在一个场地

一起玩,也是因为他们比较少,然后可能有一两个在上海,三四个在北京,然后其实中国各地都有一两个早音音乐家。所以,对,他们都是用豆瓣。哦,对对对,我忘记豆瓣了,我应该是,对,我一开始是开始用。豆瓣真的是长青树啊。

那个应该是离英 0607 年开始用注册的我现在没办法等级发现因为没有中国的手机我是 ID 卡的所以我的账号就被禁止吧对

我的百度账号是因为这个原因再也无法上去了我也是我也是其实对有好几个就是这些社交媒体有很多都是因为种种原因你现在永远也找不到他们对就是不只是你不能发东西而是说你自己过去的这些信息也都没有了对对对我百度的还有豆瓣都是这样子新浪微博还是应该还是可以

但他因为很奇怪就是我的微博都是跟

15 年前在上海的时候买的一个电话号码就是用那个号码注册然后还是有但我没办法改所以奇怪对对对对对对对我的百度账号是这个就是你用的是过去的手机号但是你这个手机号已经不用了对已经不用了可是你收不到验证码对所以就无法改成新的手机号就是非常吊诡而且也没办法申诉

我最近就是在想这个事情我想起来是一个是百度我感觉我印象中可能百度贴吧也是在 08 年到 10 年这个期间开始使用的我记得特别特别清楚就是我在上初中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在我们学校的贴吧里发了一个帖说我要在初中毕业之前认识全年级所有人你社交恐怖分子

我现在都很难想象就是就是我不是这么外向的人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当然我们我们学校人也比较少就是这个如果是在一个人口大省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然后这个确实也是

就是发过这个帖之后甚至还有年纪里就是我不认识的人说这个人就是当时发帖的那个人就说明他还是有一定的传播性所以这个是你学校的 official 贴吧吗还是学生开的一般都是学生开的我觉得对贴吧就是而且好像你就是以前开贴吧是特别特别容易的就是你任何人都可以开自己的贴吧就随便对

所以是是是我也开了一个啊你是什么八的八主我忘记是什么八的八主我忘记就是哪个时候我在研究什么铁吧的网络文化所以我想看看能不能开一个但其实没有人参与就是

我现在立刻重新注册一个百度账号去参与一下我想知道我的 QQ 宠物跟百度宠物死了没百度还有宠物我就记得人人有人我从来没有用因为我觉得就是哪个时候我认识的人都不会有人人所以我没有注册 OK

那你我想知道那个贴吧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吗还是就有一些会用我觉得是用百度贴吧的人就会在就是就跟豆瓣一样就是如果你用了你就会用但可能如果有的人不上网

I don't know 就他们可能就不会看这个贴吧的东西而且里面一般都是一些但是初中的贴吧全是什么表白呀乱七八糟的就是以前我觉得学校贴吧的功能主要是八卦那挺好的对

没有我印象很深是我高一的时候就高中大家还用百度贴吧高一的时候我们班每个学生一进高一就是所有人都会阅读一个贴吧的帖子就是汇集了我们这个班主任的搞笑段子就我们班主任很搞笑然后就有历届他的学生把他的搞笑段子发在这个楼里边

对其实有一点你知道就是那种中学生捣乱就比如说老师上课裤子拉链没拉或者是当然那个老师确实本身挺好笑的不过他是一个很厉害的老师

对然后但是他就经常就被学生做恶作剧或者嘲讽然后所有这些东西都会被就是这种有点耻辱的历史都会被记录在这个贴吧的同一个楼里面然后对全班同学就会把它当成一个笑料就是在手机之间传传阅这样子嗯

所以是这种手机上拜祭铁吧吗那个时候吗还是要等回家才可以铁高中的时候应该有智能手机了高中的时候有智能手机吗就是 10 年前后就有智能手机了嗯

对但是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主要还是在用电脑网页版因为我是一个我曾经非常热爱用新浪微博然后我印象很深的是我高中的时候就是每天回家午休和晚饭之后这一小段休息时间我都在电脑上上微博就是我印象很深就是我要把那个微博点满全屏然后会精心选我的背景啊然后还会选音

然后就会在微博上看很久而且我还想到一个事情就是我高一的时候我还有用短信发微博这是怎么发的就是 SMS 吗对就是微博以前很贵吧还是

我忘了可能是以前手机没有流量吧而且就是因为以前是学生我不太方便随时都打开电脑然后特别是发微博事件你可能有些碎碎念你就想发然后你为那个打开电脑就觉得很麻烦然后他们的功能就是你可以发短信或者采信给一个数字就自动给你发在微博上

对但是你就不能跟别人互动了但那个时候手机流量比较贵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微博客户端那个时候只有微博手机网页版所以手机上看微博非常不方便所以我记得我是偷偷在家里面写作业的时候用短信发微博然后就会隔段时间去电脑上看一下有没有人回我

这里面有很多时代眼泪的东西其中一个就是我发现以前大家都很热衷于个性化设置社交媒体的种种部分比如说 QQ 空间的背景和音乐就是你打开包括所有能个性化的东西都会被 monetized

都会被或者说作为一种奖励机制然后你会所有人都要设置或者说不管是用刷等级还是交钱来设置一些不同的背景音乐标题封面图就是所有能个性化的地方但这个也挺包括就是我觉得在苹果还没有那么普遍的时候大家的手机里面也是比如说你这个手机的图标就是你所有能够

个性化的地方都要个性化但是我觉得这个现在已经或者说我觉得在以前大家都觉得个性化很重要能就是怎么说呢就是能个性化的部分越多越好

是因为我觉得因为他一开始大家不是做自己的个人个人网站吗就是 home page personal page 那个时候你你完全有 control 就是你想个性化就可以个性化吧然后 myspace 也用一样的逻辑就是一开始 myspace 的个就是 personal page 其实跟一个网站一模一样的你可以换什么都可以改变然后什么都可以个性化

然后觉得就是社交网站跟社交媒体越来越就个性化越来越少现在 Facebook 什么都没办法个性化对都一样我觉得现在是默认默认个性就是

不用的情况但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跟社交网络一个关系的变化比如说我觉得以前可能我们觉得对这个个人主业的这个配置我觉得是有更多的 ownership 就觉得就是我就记得我去打造非常花心思就包括我是穿 QQ 秀对就很像是我在打造我的家特别是对于一个

小学生来说就是你对你的家其实也没有什么掌控能力但是这个也不能这样说就是我觉得它是一个虚拟空间我们以前还把它当成一个空间然后你会觉得空间是需要同时的它是一个 space 它不是个 interface

就是它就像你小时候的卧室就是那种 bedroom 什么 bedroomesthetics 吧对然后但是我有的时候在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互联网的认知越来的越

就是以前会觉得这个东西很抽象所以你需要比如说 QQ 秀就需要一个人的形象你需要一个头像你需要一个空间样子的东西来具象化互联网这个东西你的 page 这个东西但是现在比如说大家对这件事已经习以为常比如说你注册一个小红书就是它就是一个账号然后你就在上面发东西就是它反而变得比较简化了是因为我们可以理解这个东西了

就我们不需要那些非常具象化的辅助的东西就像比较早的那些比如说手机上的图标最早它都是非常具象化的比如说垃圾桶比如说文件夹对吧比如说记事本但现在的图标的趋向就是大家都变得越来越抽象化就是你不需要一个垃圾桶的形象去告诉你这是一个垃圾桶或者去帮助你理解垃圾桶这个东西是用来干嘛的

我感觉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说以前就是这些装饰性的东西呃是所谓体现个性的部分就是他可能甚至我觉得在 QQ 空间包括 QQ 空间 QQ 秀这个东西就他所谓的就是这些装饰性的部分他甚至超越你的呃内容以前还不讲内容嗯

就是它可能超越你写的时候或者说它可能比你写的说说和日志的内容要更重要因为你别人是一点开然后就看到这个装饰性的东西就是它是一个面子工程现在大家就是都讲的是内容你这个配置除了你的内容以外的部分所有人都长的是一样的然后你要做的是这个内容而不是装饰你的这个配置

对这个跟平台的设计有关系因为他们需要内容赚钱然后对就是他赚钱的方式变得更聪明了以前就是冲 QQ 因为个性化的其实没办法赚很多钱所以就是只能买一些 banner 或者 profile pic 背景但之后就没办法赚钱那内容可以赚更多的钱

對對對我找到了一個詞這個詞叫 skeuomorphism 你們知道嗎中文應該是擬物化

啊对对对对就是刚刚你们说的就是一开始这些媒体因为比较抽象所以需要一些具体的 metaphor 像一个 room 空间就是一个空间然后对对对它是一个空间对 myspace 对对对现在就是我们都知道这也是一些 platform 是一些 apps 然后

就是真的就是刷刷一刷就好了现在就是小红书不需要把它做的像一本书一样就小红书叫书但是它的 interface 和书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是我经常跟别人说我睡前看书你的意思是说看小红书吗就会看玩笑然后比如说有的时候比如说做了一个菜然后朋友说哇好好吃你哪里学的我说书上学的这样子

對是一個 joke sorry 沒有沒有沒有就是語言也會改變吧

对对对是而且我觉得现在大家也没有那么强调个性化就比如说一个很显著的现象是比如说小红书上的 MOMO 豆瓣上也有很多 MOMO 就是一方面是很多人选择我不想特别有个性化我不希望别人知道我是谁我就只想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就是在这里刷手机的这么一个消费者然后另外一方面对于这些创作者来说我觉得包括

就是我觉得大家现在创作内容会更想用一套就是范式不管是拍照的格式还是比如说抖音视频比如说某些那种声音的音效某些特效或者是对吧就是甚至还有很多是模仿拍视频比如说有博主他拍了一个故事会有很多人不管是抄袭他还是跟拍他就会成为这种系列然后你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是一样的但你可能每次都会点进去看你就是很爱看包括我觉得像

我们使用表情包我们用同样的表情包在表情包上进行再创作这都是一种就是你是在享受我也在说这个东西的这样子的一种狂欢而不是强调我要跟别人不一样对我觉得大家的这个情感也变了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交范围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你以前设置 QQ 空间你是给你认识的人看的你不是给广大的网友看的

对就是你的你的个性化是在你认识的人中体现你的个性

然后他为什么他之所以可以成为一种面子工程师因为其他就是你看的会看的人都是你认识的人是和你差不多的人所以在这种场景下你才需要通过 QQ 空间和 QQ 秀来形成一种个性化包括比如说你的设置不管是手机界面还是各种各样的这种东西它是

还是属于一个小范围的在你熟人的这个圈子里面去进行传播的但是现在比如说你刚提到这些博主尤其是小红书这种还有包括比如抖音之类的这种社交媒体它都是针对不认识的人它为什么要用一些固定的范式是因为

他得让不认识他的人首先能够 recognize 他这个东西属于什么类型包括比如说我们使用表情包也是你是和一些比如说网友或者是不认识的人进行一些怎么说就是我们先抛出一个我们都熟悉的符号然后以彼此相认这种感觉

对嗯就算是认识的人你抛出表情包有的时候你就会跟你的朋友反复用最近很喜欢的表情包我感觉是一种情绪的 celebration 就是我们发这个东西好好笑然后每次发出来大家都笑一下就是它是一种共同庆祝的这个 vib 对所以我觉得有可能有两个方式就是两个取向一个是个性化越来越少因为观众越来越大就是现在嗯

你用你用消音书其实就是有 1 billion people 在就是你跟他们一起刷刷刷看东西但我有我觉得另外一个去向是可能之前我们都比较 active 就比较激动了发东西啊就是发发微博啊或是

你用短信的话发微博然后天天去看然后有 comment 转发等等但最近我不知道是因为长大了还是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用法但是我们大部分就是每天大部分的 usage 都是在刷东西或是看视频或是玩都是 browse 点赞可能最 active 就是点赞或是转发但没有在写很多

我不知道你们也有没有这种经验完全有不过说到这个我前几天看到就是方可成新闻实验室他发的 newsletter 他们那期正好是跟这个主题相关他就提到说不知道什么时候社交网络的核心已经不再是以关注而是以推荐

所形成的关系就是平台给你呈现的信息以前是基于社交关系的比如说你认识的人他们发的东西你发的东西给你认识的人看而现在我们看到的东西主要是基于这些内容跟我们的兴趣匹配程度或者说这个平台认为我们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匹配程度然后这就导致

消费者的感受是就是我们每天在消费海量的内容但是我们跟这些内容却没有连接我们跟他们的关系没有意义然后这就导致看这个内容的人和创作内容的人之间他的关系是非常松散的他不是一个很紧密的联系就是因为就像你说我们顶多是顶多就是点赞或者转或者就转给朋友看对吧就是你不会像以前那样子

我觉得现在留言都很少你更不会说自己创作一个东西去回应它比较少见吧就是这个关系是很弱的而且我觉得我在小红书经常刷到一些东西很有意思我都不会去关注它因为就算你关注它它的这个推荐的内容也不是按照你的关注列表来的

你关注他的意义不是代表说我以后还想看他发的东西而是在于你想告诉平台我喜欢这类内容让他给你推更多相关的内容那你会你会收藏吗还是会

推荐给朋友吗因为我在 Instagram 大部分都是这样就是看到什么有趣的我就会你就发给朋友发 reels 吧对现在真的是这样对然后但是他就说他觉得播客 newsletter

还有社群或者说线下社群线下活动这一类型的内容它是强关系然后弱发现的比如说播客就是你会播客还是很强调 subscribe 这个动作它没有那么强调就是呃

我就是在首页刷然后可能我听一小段我对这个播客感兴趣然后我就听一下然后我又刷到下一个可能以后会是这种形式但是目前播客 newsletter 他还是很强调关注就是我订阅了这个博主那他做的东西出来了我都会听一听但社交媒体现在就是一个相反的趋向吧

我觉得就是说的还挺有道理的然后我觉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经常你在这些刷这些内容其实你根本已经不太注意到底是谁在生产这个内容比如说你转发一些 Instagram 的 reels 你看到了很搞笑你很少会

你很偶尔吧你会点进去看说这个人的 profile 就是他都在创作什么样的内容就是你可能是看到几次了之后或者这个东西做的你特别喜欢你才会点进去关注他看一下这个人都在做什么一般不然他就是一个单个的信息而且这个信息他不是以这个创作者的系列而是以一个单篇的内容呈现在你面前对就是内容跟创作者

开始就是有些反开的或者你不知道而且有很多人都一直在抄内容就可能不是他们的那他们会转或是 repost 对因为你已经没有办法知道源头到底是谁先开始做这个类型的视频的了你就不可能知道对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是人工智能做的所以也没有就是后面也没有人类但我觉得反课程写的它是跟那个因为

因为之前 Facebook 跟类似的 social networking 都用一种一种科技叫 social graph 那个 social graph 就是你跟你的朋友的关系是多强或是多弱或是强的 ties 然后按照那些关系就是给你条件你的朋友的内容所以如果你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或是像那个 MySpace 的

就是你最愛的八個人那你就會看更多他們更多的內容所以 Facebook 也是按照這個邏輯然後後來

就是一个权重相当于就是你的怎么说互动频繁程度会增加权重是按照互动据说微信朋友圈也是这样子分类就是排序的就是跟你聊天多的人你会更容易看到他发的朋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是用不一样的

這個就是雙法推薦就是 algorithmic recommendation 或者說 recommender system

所以他们不仅仅是看你的朋友 po 了什么样的内容但也会按照你喜欢什么或者他们觉得你喜欢什么你看了什么你刷了比较慢一些有哪种东西然后会给你更多的还有广告啊所以当然这个是为了 monetization 就是货币化是货币化吗为了赚钱

对就只会赚钱变现但这种就是 algorithmic recommendation 我觉得非常不一样 logic 非常不一样所以可能我们现在用

social networks 而且我不知道小红书跟 TikTok 录音这些是 social networks 吗还是应该是不知道不一样的东西应该是 content platform 差不多对现在这个感觉都非常含混不过我想补充一下关于现在就是最近几年这个你发的欲望下降了然后主要是看的这个事情我是非常清晰地感觉到我这个变化因为我以前大概从

可能也是上大学 13 年以后一直到 18 19 年期间都是比较

平凡发微博的而且以前可能会在微博写很多字的那种但我发现我是一个是我 17 年的时候第一个微博号被炸掉了我觉得很多我们节目的初始粉丝都是从微博跟随来的在我和考洞海还满来发微博而且考那个时候在微博还挺多粉丝的还好吧然后但是呢但是呢就是就是你

像一个微博号炸掉其实这个事我觉得也是值得考古一下就是 17 年也跟当时出台的这个实名制法规以及当时收紧的一些审查政策有关吧反正那一阵子就是很多人炸号对然后我就是也莫名其妙的炸号就是至今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就我反复看我那最后几天发的东西我就实在是参透不了为什么炸号但是那个时候就炸号了嘛所以后来就开始用一个小号然后用小号之后我清楚的记得就是我和胡彬

比较高度使用微博的时候是在可能最后一个高潮是在 MeToo 的时候对对对这个是 17 年吗这个是 19 年了对 18 19 年左右对因为我记得我那个时候在大英博物馆写我的毕业论文写不出来但是在那边写 MeToo 的那个网上跟人论战的文章写的文章

奋笔极书但是漫文就是写不出来我对这件事印象很深但我最近也是翻我就是微博号我发现我在大概 22 年之后就几乎完全不发了以前甚至还就是可能在最后几年的时候还会转发一下就是月考月胡更新什么现在连月考月胡更新都不发微博了因为大家知道月考月胡更新也是从

我觉得就是从小宇宙或者是播客平台就是就知道了而不是从微博知道的对因为我们刚开始做播客的时候还没有小宇宙所以那个时候你想让朋友知道你更新了的话除非他已经 subscribe 或者他只能看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但是我后来也还有多半

我一开始一直觉得我的表达于下降是和被炸耗以及就是个人生活的一些变化有关的但我今天就是在你们刚刚聊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是 22 年注册的小红书好像就是说这个事情肯定可能是想是有相关性的就是而且我是富裕顽抗我始终不注册小红书直到坚持到 22 年因为大概大概

小红书的爆发是增长可能大概也是在 18 19 年前后然后我大概在周围所有人都注册了小红书之后我一直一直抵抗我说这个东西我没有用然后我抵抗到 22 年然后我注册小红书的契机是当时开始玩动森了然后想要去看一下别人就是发的就是 animal crossing 的一些关于他们的盖的房子或者是什么

就是买的家具和布置的方式还有一些比如说有人有人发有人比如说那个在岛上发钱之类的对然后我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注册了扫文书然后自从 22 年这个事情几乎是同时发生了嗯所以是因为就是你你找到了一个小一点的 community 因为我觉得一开始这些特别大的平台可能会觉得

这里我没办法发东西然后看的都乱七八糟的但是我找不到一个自己的 community 但如果你找到双东山那个就是小范围小一点的但我从我从不会觉得小红书有任何 community 的感觉就是我注册它是一个工具化的就是我只是想寻找一个固定的工具化的内容我并不是想和别人交流玩 Animal Crossing

我只是想看别人发了什么资料对而且我就是迟到今天我也不是一个刷小红书的人我是比如说我今天想做一个什么菜然后去找一下或者是我想去一个什么地方对我来说它既是一个搜索引擎同时它又是一个不太好用的搜索引擎明白就是可能大概有 60%的时间它给我的提供的信息我不是很满意的

可是它在很多生活很实际的地方小黄书真的很好用因为我觉得它它去结合了一个搜索引擎和论坛吧就是比如说你想要去政府的一个比如说办签证这种事情

现在大家都去小红书上搜对吧要带什么文件比如说甚至包括哪个签证官比较难批这种东西小红书上都有人说这种东西你在搜索引擎是搜不到的你必须来到这种民间的论坛它其实有点像贴吧比如说贴吧感觉以前大家也会上去搜一些信息比如说这个相机好不好用测评最早这些东西也是从贴吧的社区来的我觉得但所有这些东西

现在都移到了小红书上比如说我现在想买任何东西我都会去小红书上面搜索品看评论吗还是

对对对然后我觉得他搜到的很多东西他可能他的博主分为两类吧一类是所谓的像这种测评博主他是很专业的可能跟你讲很多他除了讲这一款耳机他还讲很多别的耳机然后但是还有很多是就是一些普通网友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你也不知道他们说的事情靠不靠谱所以就你看一下这个人说这个好这个人说这个耳机其实不好然后你看完就会

你可能还是会自己判断一下你到底要买什么但是你看的时候就会让你觉得很纠结因为你说到的信息是很杂它是没有被 filter 过的但是它给你展示的确实又是这种没有 filter 没有认证过的就都是一些很民间的这种讨论对然后就是一些就好像你来到一个广场然后大家叽叽喳喳但是其实确实你跟发这些东西的人

就不会太有连接除了那些做内容的博主吧他们可能是比较想要留住你去关注他的账号去看他评测更多别的东西这跟 Reddit 有点相似我发现我现在想找一些评论或是 recipe 或是小的 community 都会去找 Reddit 我觉得差不多吧也是轮坛的逻辑 Reddit 好古典

但我想问就是对对你们来说是现在不太用比如说微博吗是为什么因为我我到去年或是两年前在还在用推特就我用的特别多我发了

一万多 tweets 就是特别多然后天天在在 po 东西跟跟跟别人吵架什么的然后我发现我最近两年就是用的越来越少然后也不想写太多是因为那是不是因为 Elon Musk 也也有有有一部分是为 Elon Musk 但我觉得是为了比较嗯就是大一些的 N certification 这个过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就是有一些理论家说

最近就是什么平台都会一开始很红然后很多人在用很成功然后它会慢慢的就是变成 shit 就是真的是 and shitification 就是

是这个概念然后我发现 Twitter 已经是完全的 uncertified 然后其他的平台也差不多吧像 YouTube 很多 trash content 然后 IG 也是 IG 现在就都是超多的人工智能做出来的内容

而且很多小红书和抖音上已经有的内容他最后才流到 IG 他在这个网红复制链的底端对是所以我就是我觉得我最近用的平台都是

搜索内容或是就是乱刷看看是因为他们其实越来越差吧就是他们的 design 还有功能

越来越所以这不是一个只有在中国中就是简中互联网发生的现象不是这个是国对这是国际化的而且我觉得中国跟美国平台现在逻辑都差不多了就是互相嗯互相影响然后呃什么微信有表情报吗然后 Facebook 两年后 Facebook 就开始有表情报然后呃微信有 walletFacebook 也有 wallet 对对对嗯嗯

我觉得这个所以这个史化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是的完全是的就是据我所知因为以前 academic twitter 是 it's a thing 做 research 的人大家都会发推然后就是会在 twitter 上有很多的这种讨论什么的但是这个这个 community 也逐渐在 Elon Musk 接手之后逐渐的离开了 twitter 了

或者说它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很多人都不怎么用了是 而且我在推特上有不同的 community 比如说有 academic twitter 然后有什么讨论哲学啊理论的 twitter 然后有什么桌游啊电动啊就是我喜欢的东西都有一些 community 然后在这些 community 的总监然后我也交了很多朋友可能就是嗯

对啊我现在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在推特上认识的呃

住世界各地的人然后我发现最近两三年已经不是这样了就是我没有认识什么新的人然后都是刷然后我看到的内容 90%都是 Elon Musk 给我推荐的就感觉很个人化的但我不想看他或是他就是美国政治的什么就真的跟我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很明显就是这个实话很明显的对所以我就移民到

移民到 Blue Sky 对对对那你觉得 Blue Sky 怎么样呢我觉得 Blue Sky 还 OK 啊它是 Twitter 山寨版就是完全一样就跟两三年前的 Twitter 对我是 Twitter Refugee 然后移民到 Blue Sky 对的

我是我比如说我不怎么用微博了也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在高度使用微博的期间那段时间是是我对欧美影视文化比较沉迷的一段时间就是我认识的朋友也多半是通过比如说看美剧或者做字幕或者是就是在我比较比如说刚上大学那一段时间主要是认识这些人我们俩认识还跟微博有很多

对就是在入学之前我们都是在微博上有很多交集就是我觉得我也就是也有一个层面是说所有我就逐渐发现我微博认识的朋友大家的兴趣都 move on 了

就他们开始对别的东西感兴趣然后我开始也对别的东西感兴趣然后我就会发现 OK 我感兴趣的东西和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从一样变得不一样了对就我觉得也有这个原因但我因为我以前微博有一段时间也是因为换手机号登录不上去然后我去年突然间发现可以登录了还挺高兴的因为以前很爱在微博发东西然后我点进去看我就觉得现在的微博

没有他的首页已经让我没有任何想看的欲望就是他就是有点像推特就是他去给我推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都是我都是我不爱看的东西我想说你这算法能不能学一学而且你的我觉得你的观众已经不在吧就是如果你 po 什么东西就没有人看吧就是你的朋友已经走了然后

然后而且我已经看不到我关注的东西了因为我觉得我以前还看微博是因为我关注的列表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我关注的对象然后他们发的东西都是我爱看的对吧然后我现在看到的不仅是看到很多就是莫名其妙的一些广告然后品牌赞助对就除了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就是而且他的推荐并不是按照

时间或就是他都不是按照一个弱性去推就是他的推荐让我觉得很莫名其妙就是我就算那些我还是有一些我关注的博主他们依然在发微博可是我点开微博首页我看不到他们发了什么东西就是我刷三遍我看不到他们发的东西就是

他的这个推荐让我觉得我的手液变成一个很杂乱的地方而不像小红书比如说如果我连续一两次点开过这个博主发的一个帖子我每次点开小红书他手液刷两下他一定会出现在我的这个屏幕上如果我最近在看他的话我觉得这个就是让我觉得挺爱看的对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人类跟刷法的关系很

密切吧就是比较 intimate 因为你一看了一个你就是对你不好玩或是你不感兴趣的 platform 你就会觉得 ok 那我不想用了就虽然你其实不知道为什么或是没有一个很明显的原因但是你还是有你会感觉到 algorithm 就是这个算法变了或是

现在对你来说真没意思然后我觉得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很多人会移民到其他的 platform 是因为突然觉得为什么在这里就是我看的东西不好然后让我不舒服我是让我 depressed 所以我就想试试看其他的 platform 对对

谢谢

今年我们也开通了小红书会在小红书上发布烤糊的毛片以及我们的线下活动播客周边等最新消息还会分享与往期节目有关的种种外言欢迎关注

那我觉得既然讲到这个我们先从这个个人回忆播放一下就是我们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也想了几个关键词吧就是我们在回忆这些互联网的历程的时候有一些

关键的变化或者说一些核心的概念然后我觉得我们可以首先就讲一下刚刚我们在聊的这个算法 algorithm 就是因为你现在做的这个 algofolk 这个项目它其实核心也是关于 algorithm 这个词吧对吧虽然说大家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算法成为了一个

一个每天都会听到的词但是我觉得三年前还不是这样的然后甚至你很难说我觉得可能如果你让我们去给一个比较准确的算法定义我觉得这个可能想听一下可能你可以告诉我们比如说到底什么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关于算法的定义然后我觉得关于算法其实它有很多都市传说甚至是阴谋论

因为它有一点像一个黑匣子吧我觉得它也很难被求证或者说证伪比如说我们经常会说手机在监视我们小红书在监视我们就是我们现在录节目讲到一个东西可能我也会点开小红书我就会立刻看到

相关的内容或者淘宝或者饿了就会给我推我们刚刚讲到说要去吃韩国菜或者我要去买一个什么牌子对吧就我们经常会有一这种瞬间就让我们这些个体觉得天哪这个算法在监视我们然后我们也有一点会把算法这个东西神化就是好像他无所不能他什么都能知道比如说就是会我这有朋友说他跟他爸妈就是二十几年都没有出柜他上小红书半小时小红书就知道他是给

对就竟然会有这种而且我觉得这些关于算法的传说或者说阴谋论它甚至不是它是从它是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瞬间然后你点开手机上很多人都有分享自己有过类似的类似的事情

然后包括我们经常会用一些书法比如说我们会说我们要训练这个算法训练小红书的推荐就是好像是我们要学会去 live with it 我们要学会去驯化它然后要学会让这个算法为我所用就是我觉得我们对算法这个东西是既敬畏又恐惧的但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这很难说呀我觉得你知道 algorithm 这个词的来源吗它其实是一个名字它是一个

1500 年前的呃 mathematician 就是数学家在应该是 Persia 或是阿拉伯国家忘记在哪里他叫 Al-Khwarizmi 然后就是 algorithm 是从他的 surname 来的所以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就是一个人发明的呃 math process 但但我觉得 algorithm 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就是 a set of rules 就是一套呃

規則 對 就一套規則然後這一套規則是為了一個目標比如說其實我很喜歡的例子是一個 recipe 就是食譜也是一個 algorithm 因為你想就是想烤一個蛋糕也要按照一個 algorithm 走出來就是你要拿一些 ingredients 然後就是把這個放在這裡然後烤一下然後煮一下等等等等最後就有一個蛋糕就是有一個 object

然后那些规则是人类也可以按照这些规则但是电脑也可以因为电脑本来就是一个 computational 就是一个需要做 computing operation 的机器所以我们现在把这种规则就叫 algorithm 如果是给了电脑就叫 algorithm 然后其实

每一個軟件裡面有超多的 algorithm 就是 Photoshop 或是我們現在用的 Teams 應該在用很多很多 algorithms 包括做就是我現在的 transcription 或是 encryption 等等但是我覺得最近

五年吧五六年 algorithm 就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就是大部分的用户都说 algorithm 是指这种 recommendation 对推荐算法大部分都是算法推荐的系统为什么呢因为我之前说的就是 Facebook 跟其他的平台是从那种 social graph

move 到 algorithmic recommender systems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你关注谁或者你跟谁是最好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各种各样的 matrix 比如说你把这个视频看了多少或者你把这个用户关注了几年然后你嗯我们猜你多大我们猜你的性别是什么或者你你你 click 的广告是什么呃

你怀孕了吗这样就是把这些就是用这些 data 来预测你会喜欢什么样的内容或是你会卖什么样的东西啊对我觉得现在我们说算法的时候多数时候说的是推荐算法首先我觉得推荐算法可能是在短视频平台兴起之后变得

就是无处不在的就是新一代这个抖音小红书这一代内容平台开始的对 YouTube 也是对而且他们一开始可能十年前 algorithms 对最红的领域是 e-commerce 对淘宝一开始 Amazonalgorithm 特别厉害然后有 Google PageRank

就是那些 search results 怎么样安排的猜你喜欢不是最 relevant 对就是是你会喜欢哪一个或是他们付了多少钱就在最高的地方对但那个时候我觉得在那时候我们比如说在淘宝或者是像 amazon 使用推荐算法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一般人之上生活不会把这个当那么当一回事对但是可能是在比如说抖音快手

之后或者说我觉得如果你自己本身不是一个卖家的话那这个东西会不会推荐你他给你推荐一些东西你只是作为一个买家去看它好像就没什么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感觉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因为所有人经常同时在作为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讨论这个事情对对对就是一方面你作为看的人你想要看到你想看的东西

那么你就要跟这个算法产生关系然后另外一方面你作为比如说你发东西的人比如说你如果发小红书的话那你也会就是持续的讨论不只是谈论和猜测或者是试图 trick

这个算法怎么让别人更容易看到你的东西所以就是感觉它作为像之前之前你有提到就是说这个东西比如说小红书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social network 它是一个内容平台那么这个就我觉得它作为一个内容平台还是跟人们和算法的关系有很大的就是这是影响很大的嗯

对他们就变成文化传作的一个逻辑就是你看的内容都是从 algorithm 被影响到然后 creators 也被 algorithm 影响到对

包括很多很多创作者现在就是拍一个视频都会考虑到推荐算法还有什么 hashtag 还有哪个平台最最最好赚钱或是哪个平台最多的人会关注一个题目然后就是对所以我在研究的那种 algorithmic folklore 都是这种

创造利益跟双发有关系然后我觉得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现在给这些平台的个人信息确实比以前要多很多或者说一方面是以前大家没有那么觉得我们的个人信息我们的浏览习惯可以是被 monetize 它可以是一个数据以前数据这个东西没有那么的被看中比如说我们可能浏览了但它记录的只是

他可能都没有记录我们的这个浏览习惯对但现在就是他现在的这个东西越来越精确包括到你点进一条短视频你是比如说我知道小红书和抖音都有一个规则是比如说你如果在五秒还是十秒内你没有留下这个你就离开了这个视频那么这个视频就会相对被推荐给比较少的人

所以说你作为创作者很重要的是你在前十秒要留到大家留下来之后他就会觉得这个视频就是他就会推荐给更多的观众等等然后而且我觉得大家也慢慢的有默认这件事情是可以接受的就是你默认你会接受这个这个

他们窃取你的信息也不是窃取吧他们就光明正大的要你给你不给呢你就不能用而且所有的平台都是这样的所以你也不可能不同意就是你现在下载任何一个 app 或者注册它都会让你读一个那个法律条款然后就直接点一个 agree 因为如果你不 agree 呢你就不能用它你又不可能不用它所以

你就不得不同意就是他们所有人都在窥探你的你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这个来给你一些推荐对所以我们日常生活都变成数据所以大家开始关注算法我觉得是因为这个然后

因为你对算法没有理解就没办法用这些平台因为会觉得很无聊吧或者找不到你想看的东西就是有需要一点点理解然后有另外一个现象我觉得很有趣的就是虽然 TikTok 销红书 Facebook Google 这些平台用的 algorithms 超多就可能有 100 多个 algorithms 就同样时间在 operate 但是

大家说的 algorithm 就是 A 的 algorithm 是一个就对他们来说就对观众来说每一个平台有自己的一个 algorithm 比如说的 TikTok 的 algorithm 或者的 Facebook 的 algorithm 然后这个跟你说的那个神话有关系就是我们把这个这一套规则当成一个机器人就是像一个机器人的或是一个 entity 一个

或者一个人就是给你推荐内容的动物之类的会知道你最深的最 deep 的欲望身份你最低的欲望你喜欢什么对你不能给别人看你现在是不能给别人看你的你的这个小红书抖音出现对啊很危险的不然别人就知道你现在在

偷偷的享受但是说实话我觉得我使用小红书的经验并没有让我觉得它是一个这么神的东西就是因为对于我来说它一直不太好用我从来没觉得它给我的首页都是我想看的东西而且我还经常做一个事情就是我觉得如果我想看什么

或者说比如说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别人说最近经常说到这个我说我怎么从来没有看过然后我就疯狂说这个词我说小红书你听听你今天晚上就给我推这个他从来没听见过真的

真的吗好你问题太直接吧然后我就说这个东西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啊他知道我总觉得他在我这很笨啊不是他要掩盖自己知道这件事情你又再给他编造故事就你要把手机放远一点我就小声的说这太费劲了我的小说很离谱因为我没事干的时候很爱我

我的 guilty pleasure 就是研究星座什么这些我其实也不太相信东西然后我在喜欢不同的人的时候我的手艺上就是不同的星座小红书真的会知道很可怕

我觉得可能也许是因为我用的不够多吧 I guess 但是这个也就是完全是你研究的东西就是我在我经常试图思索为什么我觉得小红书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玩那你就是这个抵抗算法的以后这个革命女烈士以后等我们的决军覆没了你就会是这个革命军的中流砥柱嗯

但我小红书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用没有就用的比较少但是至少在欧洲美国嗯很多人说 tiktok 就是 tiktok algorithm 啊很厉害但他们说的厉害是指呃那个 tiktok

的推荐方法知道他们的一些细节就他们也不知道的一些细节比如说我有一个同事在研究 gender 跟那个 mental health 就是有很多人会分享

同样的经验比如说开始用了 TikTok 然后用了几个月后那个 algorithm 就突然我也跟他们说 oh you should have a look 就是这个视频是关于不知道 gender dysphoria

如果你有這些 signs 你可能就是有這個然後一看了就覺得哇喔真的是或是跟 depression 或是 bipolar disorderADHD 對這種 self diagnosis 然後

然后很多人觉得哇我真的有他怎么样这么知道就是我从来没有熟这个东西然后也没有关注也没有看其他的内容但是突然给我推荐这个然后就这个 feeling 我的同事就就把它叫 being seen by the algorithm 就是 algorithm 看到你的就是最最对神秘的一些 oh my god being seen by the algorithm

这听起来实在是我不知道小红书应该没有那么因为小红书没有那么 personal 吧就是它上面的东西都是一些就是小红书的内容各种各样的都很 informational 但 TikTok 好像比较多是

个人有个人心得或是 personal healthmental health analysis 但是应该是也是你看了一两条他就会不停地给你推我在想这中间到底有多少是一个个人心理强化的内容就是他是跟这个算法推荐就算法推荐跟他的关系是没有那么直接的就像我们之前讲到那个社交网络和

情感极化的那一期节目嘛然后开头第一个部分就是我们嘉宾亮亮他也是在一个大的可以说内容美国的内容平台公司做 researcher 嘛然后他就有讲到说比如说很多人觉得那可不只是内容平台哈哈哈哈

最大互联网公司轻描淡写了一点对内容平常有点过于轻描淡写我有点轻描淡写了不好意思反正就那么几家公司对对

对没有但我们就是就我们节目第一部分就在讲说比如说我们会觉得现在的这种政治极化倾向跟社交网络的这个内容算法推荐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你就狂给你推极右翼的内容然后导致这个情感越来越极端但是他给我们展示的这些 research 就是显示说就是政治极化这个现象在社交网络出现之前就有了

然后在这些年社交网络确实算法推荐这个东西变得越来越常见的时候这个政治极化的程度在整个社会来说它其实并没有变得更高它可能有小小变更高就是其实就说更这个这些现象出现更多的是基于人们比如说人与群分就是这种我们人的一些心理作用和一些社会习惯

rather than 就是因为他给我们看了这些内容导致我们会这么想就是这个东西对人的影响其实是没有那么大的对然后我觉得像刚刚讲到这个比如说 being seen by algorithm 就是我被社交网络看见了但我觉得这个说法也特别逗因为我们常说比如说最高级的爱就是看见对方我被算法看见了

你被算法按了比如说因为他这么诊断你了就是好像比如说你觉得自己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你看到别人说你得了一个绝症你可能就会你就更去搜这个东西然后就会觉得天哪就是他说的就是我尤其是像心理疾病这种比较相对来说可能比较难诊断的

来说就是他给你推了一条正好戳中了你就像星座一样就是他说处女座就是这样的你就看中了一条觉得说的是你就觉得星座这个东西很准然后你就会不停的去强化告诉我自己处女座就是这样子的然后我们处女座

就是那个星座就是那样的所以他就是这么想的然后他能够帮助我去了解一个我还没有那么熟悉的人然后当我没有办法去了解他的时候我就会用这个星座东西去强化自己我对他的认识和我应该如何跟他相处的方式

我觉得这个现象其实很像激进化就是 radicalization 因为在 YouTube 有一样的现象就是如果你开始看一个视频就是随便开始看一个视频然后让它自动播放

一两三个十五个视频可能第六个第七个视频是比较 racist 的一个或是开始跟你说你要越来越就是讨厌外国人就是然后你继续看了你就会变成越来越就是越来越 radicalized

就极端化极端的这个有人研究过也是因为 recommended system 就是不是故意的但是他想要你的 attention 所以会给你越来越极端的内容然后我觉得 TikTok 我们刚刚聊天的那些就差不多了吧就是你感兴趣吗那你就给你看更多更极端的内容然后你会

就 convince yourself 就说哦这个应该是对的这样当然有另外一个 component 我觉得很有趣是我觉得如果是 Facebook 或是 YouTube 或是什么 tumblr 啊 instagram 很多人不会觉得哇这个说法好厉害

因为基本上他们对这些美国的公司有点 skeptical 或是有点 critical 但是因为 TikTok 是中国的然后我觉得以后有现在有很多人会觉得哇中国的酸法应该更厉害然后他们想要把我们弄得很极端化或是想要把就是想要有我们的 attention

所以虽然这很奇怪但我觉得一部分是因为很多美国人对不太理解中国的科技就是 tech world 然后觉得 TikTok 这么厉害是因为是中国神秘的东方魔法

就是有一点像 Orientalism 但是就觉得中国的 algorithm 应该是而且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但在美国有一个 Urban legend 就是说 BiteDance 就是 TikTok 跟抖音的那个公司字节跳动对他做了两个普通的 app 是因为他想要把就是 TikTok 这么厉害的 algorithm 就是让美国人用

TikTok 然后在中国有抖音他没有那么厉害然后

有人说中国政府就是不让小朋友用抖音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是就是很奇怪的 Urban Legend 我之后可以给你们看这是鸦片战争的 2.0 吗这个也是 folklore 这个我觉得也是 folklore 因为就是对对跟鸦片有点像就是

就是向海外倾销一些使人成瘾的 substance

像海外其实像 TikTok 然后本国的小朋友不能接触抖音但你就是 TikTok 跟抖音然后现在 Deep Seek 也是差不多了吧就突然大家说哇有一个中国的 large language model 这么厉害是因为中国的科技特别厉害可能 20 年前是日本就是美国人对日本有一样的看法然后现在是中国的

虽然我觉得基本上是差不多,就是科技是差不多的都是 recommended system 都是 large language model 没有什么,嗯,就是 future oriental,oriental future,有人说 techno,techno orientalism 就是 techno orientalism 是科技,科技东方主义,科技上的东方主义对,这完全是啊,我其实我其实很好奇就是比如说所谓的这个洋斗难民他们在用小红书的时候

是真的就是觉得它很好用吗我觉得没有吧但是确实看到有一些人我之前看到那个很多人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说美国的原住民

他们在小红书上比如说因为你发了一条他们可能带了一些相关的 tag 所以就会有很多原住民的内容推到他们面前然后他们会就会说哇我在小红书上几天内竟然认识了这么多跟我一样的原住民呃

但是他们就会说他们在他们用的社交网络上以前是觉得这个内容是比较边缘化的吧就是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民族文化什么的这个内容比较边缘化的没有那么多人去关注这有可能因为之前下风速都是中国人嘛然后突然有很多外国人所以比较容易找到直接 community 吧

但我不知道我看了觉得那个那个就是 TikTok Refugees 可能坚持了一两个礼拜然后现在大部分都没了吧对对因为而且 TikTok 回来了我现在看到一些留下来的还是他们还是就是把一些 Instagram 或者 TikTok 上发的内容对一样的直接移植到小红书上发现在又有翻译按钮所以就比较简单

我觉得他们是对小红书的内容还是有一些影响因为确实能看到更多外国的创作者了但是这个盛况肯定是刚开始那一两周就完全不一样我很好奇他们有没有他们会不会有公布的数据就是说他们现在的这些所谓的因为这个洋斗难民而注册的新的账号现在的活跃度还有多少我不知道感觉没有很多吧因为

这些是 TikTok creators 的一部分移民到小红书就是因为有一天 TikTok 被禁止然后

第二天回来我觉得大部分都还在 TikTok 吧因为 TikTok 比较容易 monetize 然后就是西方欧洲美国的观众还是挺比较大的小红书没有那么多人在用我觉得反正我在我在挪威没有就是连一个人都没看就是只有中国人在用小红书我觉得

其他的我也不知道可能只有我吧挪威确实没有必要但我不知道我现在我就是下个月去欧洲看一看吧觉得有些大城市还是要去美国还是去美国看挪威不在欧洲吗算吧我是欧洲道路吧我要去欧洲道路哈哈哈哈

没有因为我觉得欧洲有一些比较大城市还是有人在用小红书比如说我知道很多那些大城市伦敦啊意大利也有但这里真的我一开了就跟 Bergen 的内容跟 Bergen 有关系的内容比较少只有一些中国人发的东西就是关于吃的啊旅游啊什么的就 lifestyle 的东西但没有什么其他的讨论对

我感觉 TikTok Refugee 当时它就是一个是一个大家做了一个 gesture 是啊是啊就是那个时候感觉对不管是 TikTok 的用户还是当时小红书的用户大家就是在那一时刻做出了一个动作就是想而且它是一个它有一些含义它有一点像 protest 虽然不是 protest 但有那种情绪就是讨厌美国啊然后对美国有点失望然后那我就还不如去中国上网这样子

对然后我觉得另外一个这个养斗难民的情绪是就那几天就会有人说原来这个互联网连接世界是这个样子的原来就是全世界的人都在一个平台上我们看到的内容是这样的我觉得虽然说首先比如说这种连接是很短暂的像我们说的其实大部分人他们已经走了对吧然后我们刚刚讲到这个

小红书的这个机制其实很难让用户之间产生真的连接但是那段时间可能参与互动的人确实变多了我觉得就会很多人在那些洋抖奈米下面留言然后特别是加了这个翻译键之后很多人会来一边比如说大家发自己的猫大家分享自己钓的鱼然后就会觉得原来这个我跟这个世界上一个不认识的人有很多共通之处

我觉得一方面就这种东西很短暂然后它其实是一种假象吧因为我觉得就算说首先这个互联网连结世界就是这些互联网它本来就存在虽然确实是我们在内地的时候不能上一些网吧

但是呢还是有一些网是世界各地它是可以用的只不过就是你会发现真正阻隔人们去交流的并不是技术它也不是政策而是比如说就是你的社群不在那边你就不会用这个而且我觉得就算对中国国内来说小红书它也不是一个纯中国的小红书

因为小红书众所周知他的用户群体就是他我记得他是超过 70%我前几年看他都是女性而且超过一半的人都居住在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对他全部都是大部分是一线城市那种他的起家就是做 lifestyle 美妆旅游推荐这些东西小红书就是他成立公司的时候他做的东西叫出境购物攻略

就这说明了很多问题是是是它主要是关于消费和生活方式然后主要是关于中产吧可以这么说他们的生活方式当然现在这个平台上是什么东西都有了但是我觉得当时大家的这种情绪让我想到了

北京办奥运会的时候那个时候真的就是 01 年深奥成功到 08 年举办奥运会就是那个时候会觉得哇就是中国好像跟世界连接了有外国人来到北京了咱们要学英语让他们展示北京很干净我们很友好然后就是我们认识一些外国人然后就是哇就是跟他们就是成为这种打照面的朋友

你跟那个外国游客跟你在北京大妈他也不会成为真的朋友但他们会聊几句对吧我觉得那种那个时候确实我觉得也是我们的一个可以说是一个民众情绪普遍很高涨的那十年吧可以说千禧年头十年然后我觉得那个时候大家对这个全球化的

期待和就是在那个时候是达到一个顶点的然后我觉得我之前看到小红书上大家就是我觉得它是一种 celebration 然后那个 celebration 很短暂它也有一点假象但是它这个泡沫就跟那个情绪是很像的它是一种就是虽然说大家现在觉得比如说全球化觉得是一个越来越破灭的

但是大家都在小黄石旺出现的那几天就是好像又让全球化的这个 image 好像它变得更具象了一点然后这些东西确实是会给个体带来一些感动的对啊我也觉得挺好的

他他也有点像 clubhouse 吧就那种哦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

全学化真的是成功了吧我觉得必须指出的是就是 TikTok Refugee 他绝对不是全世界他是世界很小很小很小的一些人对也不是 Refugee 我觉得 Refugee 这个词也很尴尬吧因为就是完全不是 Refugee 特别是现在就是现在世界各地的 Refugee 特别多然后觉得有一些美国 TikTok 用户把自己说成是 Refugee 有点奇怪吧我觉得

我觉得他们应该移民到快手吧如果移民到快手会有什么很好玩吗我非常支持我觉得快手会给他们打开更多的中国的对啊会啊会啊对啊让他们看就是大家看一下中国的

我觉得这个 techno-orientalism 还可以有一些新的有一些新的不同的 technology 对然后不过说到 refugee 这个点我觉得我们今天还想聊的一点是关于社交网络平台的

就是地理吗地理学吗就是社交网络之间也有国境然后我们因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或者是领土中所以我们就是不管是在地理上还是在虚拟世界都是要进行很多这个 border crossing 的动作对而且我觉得我们用的这些词

就是它是个比喻比如说难民比如说分羊斗土斗这种分区翻墙然后比如说我们会说比如说我们的账号它叫 ID 对吧身份证 ID 这个词就是然后包括比如说你你扎号了基本上等于说你就不许进入这一块领域了就是它有一个审查审查机构吧对吧就是

然后你注册账号你需要遵守它的规则去做一些事情在这个社区里面发言然后你会在这里有认识的人提交信息对对对就是我觉得这一套它不仅是一个我们语言上的比喻而是在我们使用过程中它是真真实实的变成了一个自己的领土然后这些领土它是有国际政治的它因为从 90 年代开始可能 80 年代也有但 90 年代开始

那种 cyberspace 的避域跟空间有关系吗然后有什么嗯

就是 highway information highway superhighway 就是那种嗯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就是那个时候的梦就是梦想就是真的是全球化的然后 internet 就是 global village 就互联网要变成 global village 或者要把 global village 变成 reality 对但我觉得就是过了 30 年

我们就发现其实 Internet 是 always local 就是都是因为他跟国家有关系嘛然后 Data Center 的科技公司都会在一个地方嘛就是需要移动楼然后他要按照那个国家的法律还有

什么经济 policygovernance 都是跟国家有关系吗我觉得是虽然说互联网好像是看不见摸不着它是没有边境的但是它的这些我们可以叫 digital infrastructure 就是一些

这个该怎么翻信息基建基础建设信息基础建设的这些东西我们刚刚讲到这些不管它是实体的还是文化政策上的它都是 local 的它都是有地域特征的虽然这个网是看不见 what is internet 这个网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别的东西它的它所赖以生存的这些东西是摸得着的就是很多平台的概念就那个 platform

概念就是夜市某不早的然后哪里都有就是你现在一个 app 就有那个 platform 但其实那个 platform 在一个 data center 然后需要 server 比如说现在 tiktok 就如果你在美国用 tiktok 你链接到的 data center 应该是在美国不是在中国然后所以 tiktokbyte dance 需要一个美国的公司或是那个一个 branch

然后也是在美国的法律体系里面所以对啊一定有地利一定有就是 geography 跟 geopolitics 吧关于基建的这个我还想到另外一个话题就其实我在之前也一直想包括

包括聊算法的时候也想插入这个可能这些年我们对于算法或者是包括这个比如说互联网平台这些它里面所消耗的人力或者给人的身体带来的影响的这个意识可能是有一些些提高虽然还不是很多比如说中国的这个

数字基建里边有很多是中国的程序员或者说你在一个国家开发一个平台或者运营一个东西它里面不只有一些比如说像你提到 data center 或者是 policy 方面的这些基建它还有这个人力的基建

比如大家会说小红书要连夜出翻译功能然后连夜找英文审核员然后大家就有拍说小红书的那个办公楼是彻夜通明什么的然后包括我感觉是比如说像外卖平台外卖平台这个也是在我们大刚上大学大一大二的时候就是一二一三年左右的时候开始兴起的嘛

然后我感觉到 1819 年以后就是关于平台的就是好像在那之前比如说 15 16 年就已经有关于外卖平台起手和平台的一些劳工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到 1819 年以后它逐渐变成了一个外卖起手和外卖平台算法之间的这个问题或者说我觉得算法它除了出现在推荐算法

这个语境以外它在另外一个常见的这个出现的语境就是比如说外卖还有滴滴就这一类的就是零工经济接单这一类的平台上面也是比较多的不能只讨论推荐或者是只讨论我们作为这个内容的消费者或者说内容平台因为还有其他的平台和其他的算法是比较长期到或者说会与普通人发生一个非常紧密的关系的

对因为本来就我觉得算法其实都差不多嘛就是 recommender system 跟这些 optimization algorithm 都是类似的东西但是他们的作用的确不一样就是 recommender 是给用户推荐一些东西但是平台的背后就是 in the back end 也会用很多 algorithms 就是很多算法来管理就是劳动嘛就是 labor optimization 跟 management 比如说

其实 Google Maps 也有类似的 algorithm 比如说你想去一个地方或者是买地图什么这些地图 App 都有比如说你想去一个地方它会给你推荐最快的路线就按照 Traffic 按照不知道其他的情况然后一样的算法也在就是 Delivery WorkersApp 上的

就是是一样的但是对他们来说这个是第一他们不知道是怎么样

运作的然后第二是他们没有控制比如说我是一个我是一个消防署的用户我还是有一点点控制我可以把 algorithm 我可以训练 algorithm 但他们没办法就是对他们来说 algorithm 就是跟老板一样的而且比老板更更凶吧因为没办法更恐怖没办法 protest 没有办法商量没办法 protest 没办法就是要么做要么走对抗

对但这个我觉得到处都有就这里有听过类似的 complain 美国有很多印度也有就是 e-commerce 跟 delivery work 还有 gig work 都会有一样的问题对所以说双方不一定是

很好的科技吧就是看是怎么用的对我觉得特别新是之前 20 年的时候不是有一篇文章很有名叫外卖棋手困在系统里然后当时还有文章那个时候激发了很多关于算法是否是中立的这样的讨论对我觉得这个还是一个挺重要的挺重要的节点吧就是

虽然不一定是讨论出了什么或者说大众对这个东西有什么认知但是我感觉那个时候是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了我感觉这个也比较像比如说以前大家可能会说富士康工厂的

流水线它的设计让工人完全无法休息比如说你一直机械做样的事情会导致抑郁然后它现在这个算法就是不停地给你派单嘛对吧然后如果你不接的话影响你的评分就是你好像显得你是一个接活的 freelancer 你好像可以选但是其实在这个系统里面你是没有选的你就跟那些被定在流水线上的人是没有区别的所以我觉得

第一就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不是只有一个 algorithm 或者每个平台不是只有一个 algorithm 然后第二个是需要一种 algorithmic literacy 不知道怎么说 literacy 就是知识或是

反过来说是大家都应该有对他的理解而不能是算法文盲这种感觉对就如果你是文盲你就没办法知道 recommender system 跟 optimization system 有什么不一样然后或者你会觉得哇算法真的很好给我推荐的很厉害的东西但其实那个平台背后有一个有很多工人被 algorithms 管理关的很

就是很严所以我觉得需要就 algorithmic literacy 很重要的因为就是需要理解各种各样的 algorithm 算法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哪一个是好的或是哪一个是不好的或是怎么样对抗我们不喜欢的那种老天保佑金山银山前路有

我觉得算法这块已经聊了很多了然后我们还想聊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 meme 表情包好先说一句

好这一 part 太羞耻了

因为 Gabriel 也写了很多关于表情包尤其是中国表情包中国网络文化网络语言的东西然后其实我在想比如说

刚刚讲到 techno-orientalism 比如说大家对中国的算法或者科技的这些新兴科技包括 AI 的这种崇拜然后这次在小红书上我觉得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一开始杨斗难民跟小红书土著们他们一开始交流在没有这个翻译功能之前表情包是很大的一个部分

就是他们很多人就会说哇我在小黄书看到好多好有意思的表情包就是一些我们平时会用的然后包括像甄嬛传的表情包其实甄嬛传虽然说甄嬛传算是一个至少在亚洲吧知名度我觉得还挺高的一个中国最最近十年的电视剧但是我也不觉得它在美国是一个那么

普遍很多人都看过的东西然后他们可能没有那么知道里面的一些梗但是我就看到很多甄嬛传表情包出现在这个跟养斗难民的互动里边然后我就在想在中国互联网有强的

其实我查了一下基本上是从 96 年开始就有防火墙了就是也不要防火墙 96 年开始就有它有相关的规定了它就开始有相关的规定了但是我觉得比较就是标志性的事件应该是 2010 年谷歌退出中国吧我觉得基本上在那之后开始很多网站就陆续开始在中国的域名就上不了了嘛然后我就觉得可以说从 2010 年到现在的十几年里边 15 年吧

比如说我经常会觉得中国互联网和外面的互联网大家的表情包文化是很不一样的就是是的我经常会觉得外国的表情包不好笑我就是觉得中国的表情包比较好笑就不是拉财然后这一次就是很多就是表情包成了很多养斗难民觉得小黄叔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就是他们开始了解到中国的以表情包为代表的网络文化然后我就在想说这 15 年

到底是哪些地方变得就是这个网络文化哪些地方变得不一样了就是他是如何中国的网络文化慢慢的就一开始从就是长出了自己的样子可以这么说吗可以啊对我觉得他跟平台有很密切的关系吗

因為雖然圖片是不需要語言就是你看到一個表情如果是一個美國人看到一個中國的表情還是可以動吧不需要看中文才可以動但是因為平台不一樣然後

它的 reference 也是一种 literacy 就是如果比如说最普遍的中国表情很多人还是看不懂不知道他们的 reference 是什么对啊,它的梗是哪里来的所以我觉得虽然不是跟语言有关系还是有一种它有一个 cultural reference

它是一个文化上的对文化或是 popular culture 吧然后对所以我觉得一开始比如说 06 07 年的时候我还是记得

Myspace MSN 然后大家开始用豆瓣我看到的 memes 那个时候大家都叫 memes 然后在中国好像大家用的词就是恶搞吧对恶搞那个时候应该是恶搞没有表情然后就看到一个 meme 你会说这个是恶搞我是会用英文的 meme

但那个时候已经有中国已经有自己的 meme 文化就是跟美国欧洲不一样的而且那个时候你不知道中国的一些 popular culture 或是新闻的话你就没办法懂那些 meme 然后就是

放火墙之后就是 101 年之后平台越来越分开的就是大家都在新浪微博看有库然后用卫星然后欧洲美国

是在用 Facebook 啊 Twitter 其他的所以我覺得中國的網絡文化跟全球化的網絡文化有點就是越來越分開變得越來越分開所以那個時候其實有很多人在研究 Memes 就是

我认识很多人就在做跟我同样的研究因为有各种各样的 typically Chinese memes 所以你就可以去找为什么大家突然在用这个图片做高效的 reaction image 啊或者表情报啊然后我觉得微信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之前大部分的 memes 都是在

一些论坛发展的比如说 4chan reddit 美国的话就是 4chan reddit 然后中国就是百度 铁吧但因为应该是 13 或者 14 年微信就开始有那个

可以加自行表情的功能,就是 add your stickers, create stickers,我忘记了 QQ 也有,我觉得 QQ 也有,但是没有那么方便但是那个因为 smartphone 跟微信的 custom sticker function 很多很多人就开始做就自己做表情,然后把他们收集

当成一个标签包就是标签包一开始就是你可以下载一个档案吗然后里面有很多类似的标签对一个 pack 就是 sticker pack 对

所以我觉得这个对中国的网络文化是一个有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表情报就是 14、15 年开始其实很红吧到我觉得现在我不知道对你们来说现在表情报就变成 meme 这个意思吗就有怎么款吗就如果你想说一个 meme 用中文就是表情报吗还是

他们互相融合就这个边界很模糊就比如说一个 meme 可以你比如说别人发了一个 meme 它本来是一个图片但是你可以把它 as stickers 它成为了你的一个 stickers 对然后所以就是说它的传播可能是比如说你在小红书的评论区里看到别人发了一个什么图或者是你在任何地方看了一个什么图它都会成为 potentially 可以成为一个表情包好了

虽然我觉得它并不是一样的概念但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对不是一样的概念但是我听很多人对就是中文里现在标询报纸就跟 meme 差不多意思差不多

我觉得可能 meme 本来的含义更宽一些但是因为表情包在中国互联网时代是太突出了所以它就有一点因为它太突出了所以它几乎变成 meme 的同一词了但是 meme 它其实也包括比如说一些网络语言然后我们之前讲的还有食品对对对就是这一套模仿的这个东西 meme 更像是一个

就是更像是梗对就它是一个可是梗这个词已经退休了基本上在中国是的对啊对啊所以我记得就是有一段时间是恶搞然后变成梗然后就变成表情所以现在就是表情的表情吧对

不过恶搞时代的它的一些它的一些怎么说制作的基础是固定的就感觉有一些就好像佩佩一样或者是什么就是有一些形象它固定成为制作嗯

就是有一套那种叫什么 vocabulary 之类的就是有一些固定的形象的模板然后会在那个上面进行很多发挥但是自从微信可以制作自制表情了以后感觉就是这个可以被用做梗图也好或者表情包也好这个形象就是无限的了

就任何一张照片都可以用做那个可能之前 Ego 就是一些 creators 做的然后现在表情宝就更民间的吧就是大家可以做然后每个人都可以变成表情宝而且也没有人在意这个图是谁做的你自己做了一个图发给你朋友你朋友存了发给别人慢慢的越传越多也没有人会知道这个表情宝它都没有出处它也不会写出处

对所以表现报就没有 authorship 已经就没有 authorship 因为我记得那个时候一些比较有名的恶搞就是有一些网红在创作对是有的暴走漫画

对但我觉得就是过了这一段就是网络文化的分开我说中国跟其他国家但我觉得最近几年其实是越来越接近就是因为我们刚刚聊到的那些就是小红书啊 TikTok 啊然后还有 Orientalism 就是东方主义因为很多人开始开始崇拜中国或是其实对中国有些呃

skeptical 或是害怕反正很尴尬的 feeling

但是那个效果是什么就是效果就是大家其实在关注中国然后在就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或是中国平台的内容所以看到了一些中文 meme 然后开始觉得哎这个是什么然后我想知道然后找了一些 explanation 或者写了一些文章所以嗯

其实我觉得现在网络文化越来越全球化包括一些中国的 meme 就变成 global meme 或是很多很多美国跟欧洲的 meme 都被翻译成中文吧所以我觉得这种

跨文化的 cultural flow 就很有意思吧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有怎么样的变化但是其实没办法 predict 对我记得很早以前就是在表情包这个东西之前最早的这些

在 emoji 之前吧就是比如说大家在网络上很喜欢用笑脸这个符号可能一开始是打出来笑脸这个符号后来就是会有黄色的这个 smiley face 吗对就是 emoticons 它就叫 emoticons 对对对但是

我觉得现在当你用笑脸的时候你真的就是我觉得我们表达的情绪变化以前最早上网的时候大家是真的为了表达很友好的情绪现在在网上现在在网上比较少表达自己真的很开心到底他是从哪一天开始变得嘲讽了呢我看了一篇文章这个好像在中国比较

就是那个 QQ 的笑脸吧嗯对对对对啊就是 QQ 的笑脸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开始就是呃用他来表达一些负面的对很凶的或是很呃对啊 sarcastic 对

我看了一篇文章,我现在忘记是谁写的但是这个就是因为他在 Linguistic 就在语言学这个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来一个 signifier 就变成他的 opposite 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汉译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那些就是 QQ 把那些表情其实他们都从 QQ 的开始

都是一套,它从来没有变化,所以对,但大家使用习惯开始有变化了,可能用了十年之后大家觉得,对,就没办法,没办法就是认真用它,就只能幽默的或是就 sarcasm

我觉得这个好有意思就把表情当做一种语言就是用这个符号学的方法对它一定会是它跟符号有点它其实就是确实是符号对

就想点点点吧因为点点点也是这样吧就是你一开始点点点就是我要继续说话或者不想说但现在有点点点就意思就是啊什么或者无语对包括现在发一个问号问号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问号也有变化对啊

只发一个问号不是还有你连发三个对就是如果他不是接待一个疑问剧的剧尾而是单独做一个问号明白明白对他都会有一种就是你在说什么就是是一种这样看来我们就是很需要表达一些 sarcastic 的情绪就是无论什么东西都会变的对我其实一开始注意到微信上面大家开始用笑脸

反讽的时候但是我跟外国朋友聊天我还是会把笑脸用成正常的含义你要小心一点对对对因为当然不动吧

那不还是我记得 08 09 年不是有那个囧就是中文用那个囧的字他也是差不多吧因为他在中文没有什么意思不是平常用吧但因为他想一个表情就是一个 sad face 大家都在用然后他慢慢的也有改变哇他已经完全淡出历史舞台了好久没有用囧字了对啊我也是反正我就在想是因为

我们中国人是要表达更多负面情绪吗?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是吗?还是说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互联网就 creativity 的问题,但也不是说英语世界就没有 creativity,就只是运用方式不太一样吧,就是自然而然的大家就有了不同的网络文化了。不知道啊,可能因为汉字嘛,就是……

比較習慣吧,一些就是有 character 的意思,就是對因為我覺得英文其他的語言裡也有超多的 creativity 但它是比較 textual creativity,就是發明性的詞語或是一些 pattern 或是用法但沒有那麼多表情,但我不知道,我不敢說吧,我沒有研究過

你研究的东西还少吗就是不能没有结论吧还没有结论好吧好吧我觉得我们差不多了吧很好而且我结尾想说一句我想说这一期挺闲聊的这算闲聊吗还挺闲聊的吧我觉得闲聊啊太好了 It's so lightOf course it is, JenThe internet doesn't weigh anythingHa ha ha haNo, of course it doesn'tHa ha ha haHey

我一定要加一句就是这个豆瓣我是 10 年注册的我也是现在还在用对就是我现在想了一下 10 年注册的 QQ13 年还是 12 年注册的人人然后更早注册的微博现在都不怎么用了但是豆瓣还是挺经常上的

我很喜欢豆瓣我很想念豆瓣豆瓣现在也变了很多了但是我觉得豆瓣始终就是它的你的首页还是以你的关注对你的关注的时间线为主就是还是没有推荐算是啊是啊

除了手机的对我几年前就联系他们了我说我好 sad 就是我的账号不能用可以帮我吗 please 我是一个外国人然后他们说你要寻求 asylum 对啊对啊他们给我发邮件说真的不好意思啊但现在法律就是这样没办法就是你要来中国买个手机就是一个 sim 卡才可以然后我说好吧下次吧下次买哈哈哈哈

所以可能我等几个月就会来吧对啊对啊我现在等几个月就会来你可能是会不会是不是会不会需要一个那种社交网络平台的联合股来协调这些各个对啊我希望可以的呀

你在开玩笑你想联合国事实上的联合国在解决大家的签证和移民问题上有任何帮助吗对啊联合国不是干这个的你说的也是但我想上多半

就是可以有一个网站签证吧就像就是我想上网络中国的互联网给我一个签证吧过境签一下对啊或者是给你一个旅游签证可以上两个礼拜然后下次要上的时候再重新办一次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