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月考月胡我是考芬我是虎头我们致力于把各种当代艺术文化现象社会议题与文化理论乱炖一通加热一下注意火候若想收到我们的 newsletter 隐藏菜单请点击 show notes 底部的主白链接使用微信或邮箱订阅如果想要催菜点菜表扬厨师加入听众微信群欢迎通过爱发店支持我们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欢迎大家收听《月考月胡》因为我们有大概几个月时间没有录节目所以我们决定做一期下酒菜也就是我们特意做了一个只有两个人做的一个短节目栏目为了在我们这种
没有题目更新的时候可以简短更新一下然后呢这期的主题用考的话来说考壶真的是时代的末班车就是我们要讨论一篇十年前的文章叫做十二年前
12 年前的文章叫做 On the Rise and the Space of Art World Press Release 然后他们发明了一个短语叫做 IAE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也就是在这些世界各地使用的英文的当代艺术新闻稿里面所使用的英文写作
但是我觉得在这期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可以我想先问我们俩一个问题就是我跟考其实一起去看过很多当代艺术展览然后我自己也在当代艺术画廊工作而且我的工作正好是跟公关和 marketing 有关的也就是跟写作和发布这个新闻稿息息相关的一个部门
但在这之前我想先问一下考比如说你去看当代艺术展览的时候你的习惯是什么你是不是会先去读比如说一进门会有一个 A4 纸打印的新闻稿或者是墙上的展览介绍再去看展览或者说你会先去看这个小的作品展签再去看作品还是说反过来还是说你根本就不想读这些 bullshit
然后我想问你读这些文字你觉得对你看展览和看作品真的有帮助吗
首先要分不同类型的机构吧就像你说的那种一进门会有一张 A4 打印纸然后它基本上这个展览的文字都在那个 A4 打印纸上的那种是在纽约看画廊的时候比较多然后一般这种的话我在可能之前刚到纽约头两年就是或者说我还处于一个对于当代艺术有很高的学习热情的阶段呢
我基本上每张纸都会拿而且每张纸都会看然后每张纸都会带回家家里就有很多 A4 打印纸但是呢后来我觉得这几年对我来说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一个是说基本上看画廊我都不太拿那个 A4 打印纸了有的时候我就会很讨厌的拿那个打印纸拿起来站在前台上看两眼然后再把它放回去然后可能工作人员还跟我说这个可以拿我说好的谢谢然后我就放着了
还有就是如果去美术馆就当代艺术美术馆的话对于我来说会有可能对于看画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因为美术馆的话尤其是如果我能感觉到就是这个展览它是一个比较重册展的展览而不是说比如说一个艺术家的个展
那么我会读一下它的导演而且有些展览它如果是关于特定的历史社会事件的话如果这个历史社会事件我不是很了解那我也会看展签个别时候比如说有一些艺术家的生平这些也会看两眼
但是如果是一个纯概念性的文字的话我一般都会很快的略过或者说我已经太了解他会写什么东西了我基本上就是瞄一眼就知道这个东西值不值得看或者说这个作品大概是在处理什么问题我就不会逐字逐句那样读了我觉得就是一个逐渐摆烂的过程或者说识破一些特定的八股
就是你现在已经读任何东西我觉得都会读多了之后会有一种就是我知道这个八股大概是怎么运作的所以我就不需要再认真看它了的那种感觉吧嗯非常同意对我觉得我也是我以前就是对当代艺术还有很大热情的时候我是一定会看的
说的好像我们就是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去看当代艺术一样现在也依旧经常看好嘛我录完这个节目就要去看展览对啊就说的好像我们对他没有兴趣似的完全不是这样就我觉得对比普通观众还是有更多的兴趣的
对但是我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工作就还挺趣味的吧我觉得我现在去看展览我也是我会很快扫一眼然后看情况决定我是否要拿一张纸或者是是否要
认真读一读这样子但是我现在很喜欢去美术馆看展览我喜欢看它会有一些给儿童写的什么教育手册或者是给儿童而且当时我们一起去看日本森美术馆生态的那个展览然后里边就是每个展签旁边都有一个 kids version 然后我就一直在看那个 kids version 觉得写的非常简明易懂
然后同时你再回去看那个给成人写的当代艺术黑话就是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对我觉得这个是呃
只有少数美术馆可以做到的就是它会有一个给小孩的版本确实对多数的时候都没有但是我觉得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很多时候看当代艺术展览我们阅读的时间要长过看作品本身的时间对没错对就是看太多字了然后往往你可能看完展览就很累是因为你读了很多就好像在看一本论文一样
除非比如说有一些长的影像作品可能会多看一会儿如果只是一些装置什么的你可能花了三分钟去看那个字然后花了三十秒就把这个作品就走过去了对画也是是画就更是了当代艺术的画就更是了
对但是提到看作品我也想问比如说你会是习惯先去看作品还是先去看展现因为我觉得我以前是会先去了解一下这是哪个艺术家然后展现我想说就短短一段话我想先了解一下这个作品大概讲的是什么或者有什么我一定要知道的背景知识但是我现在有的时候我也会如果我先背一个作品的
它的视觉上的外形所吸引举个例子我现在也会倾向于先直接去看这件作品然后试图去观察里面的一些细节比如说装置或者绘画里面的一些细节然后再去看这个展签就会知道原来是这个意思然后我可能再会调回去看一遍因为我就会觉得我比较想直接去用我的感官去接触这个作品而不是说
就像一个好学生一样就是策展人或者这个美术馆告诉我这个作品是讲了什么然后我就戴着这个有色眼镜去看它先看一个那个就是课后作业的那个后半本是那个答案的那个部分哈哈
对但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影响还有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这个展览到底有多少人嗯因为有的时候观众特别多的时候你就会出现一种所有人都撑着脖子在看那个很小的字的那个现象对对对
就是那个字可能宽度只有十厘米而且你还不能贴得很近每个人距离那个墙可能有半米的距离然后都撑着脖子就是那个周围可能围着四五个人而且可能很暗所以就这个时候我一般就不怎么看那个字了或者说我会先看看作品的人在旁边的人反而更少少
我会先去看那个作品然后等到那个字的可能这一拨人看完了我再去看那个字或者说如果那个字那个地方一直有很多人的话我就不看那个字了就我现在觉得有的时候看展前确实会让你得到更多关于这个作品的尤其是他的制作过程的这个信息就比如他用的材料或者是他的一些背景这方面的信息或者
或者年份对对对就是它是一些事实信息确实会有更多了解但是我现在也觉得就是不是所有作品都需要我
去了解他这个信息的那么了解对对对就是了解了也可以不了解也无所谓就很多时候就是我觉得如果人流量很大的话会他会严重的减少我看字的热情确实好的那等一下我觉得这些我觉得前面说的不是很不是很明确就是我觉得这此处应该预警一下就是我们这期肯定会有很多中英夹杂或者是英文呃因为首先他
讨论的这篇文章是英语的并且他讲的也是英文世界的当代艺术语言所以我觉得就是有很多东西是不需要翻译成中文的虽然会努力但是就先预警一下有很多英文是自从吉同亚讲那期之后每次中英夹杂都要预警对就是已经我觉得自从那期之后就是不是一个改正的态度是一个就是
好吧那我觉得我们可以跟没有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大概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我觉得就算大家看过应该也忘了毕竟是 12 年前的文章
对其实这篇文章一度是非常火的因为我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我就有听说过这篇文章然后我们学校老师也有说让我们去读一下但我觉得当时大家基本上是把这篇文章当一个玩笑来看的因为它其实就是它是 2012 年的时候有两位
作者 David Levine 他是一个艺术家还有 Alex Rood 他是一个艺品人然后他当时在哥大读社会学的博士就是他们在一个艺术网络媒体叫 Triple Canopy 这个网站上发布了这篇文章基本上是用一个语言分析软件去分析了 E-Flux 从成立到 2012 年上面所发布的所有美术馆的
就是当代艺术新闻稿的就分析新闻稿的语言吧基本上然后但它是一个我觉得它基本上是一个玩笑的文章它就是在说这些当代艺术黑话就是比如又臭又长这个句子能长就长一定不能短
然后会用一些特别冗余又相互矛盾的词语等等等等对但是这个文章发布之后没想到就是激起了很当代艺术圈很激烈的反击和讨论吧就我觉得他们可能一开始只是一个没有特别严密的这么一个 like a joke 对然后但是围绕这个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比如说
international 然后 english 或者是什么是 art 就是每一个点其实都被后面很多人翻出来然后不停的拿出来讨论然后因为呢其实我自己在画廊工作每天就在接触这些 basically i speak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我觉得我是 fluent in this language 我应该把这个写在我的 cv 上哈哈哈
就是 native art speaker 对我觉得我已经说这门语言说了得有可能十年至少对然后我也经常找考帮我帮我一直进去帮我做一些当代艺术新闻稿的翻译所以我觉得考从然后我们读了这么去了这么多美术馆和画廊展的其实我觉得大家多少少都对这门语言非常留力嗯
就是最近在做太多翻译和写作的时候突然间就想到可以把这篇文章在十二年后再拿出来重新阅读和讨论一下对这篇文章它当时是用了一个
就我觉得他在文章中反复提到他用的这个工具是一个叫 Sketch Engine 的语料库分析软件吧现在就是如果你 Google 的话你还还是可以使用他的而他分析的是他的语料库是 eFlux 就 eFlux 这个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
他分析的还不是 eFlux 比如说 eFlux Journal 或者是 eFlux 的一些分析性的文章或者是后来的一些东西而是他从创立之初就是 eFlux 刚创立的时候它是一个 list serve 它就是一个邮件的订阅系统
然后世界各地的这些美术馆画廊机构都可以把他们的新闻稿对他们新闻稿发给这个英文新闻稿对英文新闻稿发给 eFlux 然后 eFlux 再 distribute 就分发给他的他的 subscriber
我之前也订阅过那么大概一个月的这个 eflux 的新闻稿就是 eflux announcement 如果大家好奇的话可以去 eflux 订阅他们的 announcement 他一天至少要发五封邮件他不是说一个整合型的说比如说这个礼拜这个世界上这些机械机构有这些东西而是他每一篇都给你单独发一个邮件就导致就是如果你不是一个
非常 active 的艺术从业者的而只是一个单纯的对艺术有点兴趣的人你会觉得这东西太 overwhelming 了就是我为什么要知道现在欧洲某个小城市的某一个画廊在做什么所以他这个文章也把就是这个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的使用者定义为就是把当代艺术推向公众的一些专业从业者就比如说画廊的从业者或者是美国的从业者
美术馆的創意,我觉得他说的可能 press release 这方面,我觉得在英文世界来讲的话,可能是诸多的大小画廊算是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他这个文章里也提到,就是这个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在十年前普及的原因就是双年展的盛行,就是双年展,我觉得在 2000 年以后,尤其是就变得越来越多。
而且还有就是 E-flux 这个邮件系统也好或者说在 2010 年以后左右的这个国际生态来讲全世界的这个当代艺术从业者都相信互联网可以把自己的英文新闻稿带给全世界所以它这个 Art English 不是只针对于英文使用者而它是一种 International 当代艺术世界语言
对我觉得确实如果它是分析 e-flux 的话因为它是这种 newsletter 分发的形式那它分发的当然就是所谓的新闻稿嘛对吧就比如说无论是美术馆或者画廊就是你在办一场展览的时候你会准备基本上一个一到两月 A4 纸的这么一个就是一个展览介绍呃
然后它是应该是比较客观的比如说这个展览时间地点然后有什么艺术家然后有什么作品这个作品讲了什么展览是什么主题然后艺术家简介测量人简介就是这种它就是一个八股文基本上然后但它就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像对一个说明文问题所以它就是比较陈述性的然后
通过不管是发给媒体还是发给你的订阅者就是相当于一篇文章让你很快的了解这个东西到底是在干嘛的这样子
就是我觉得就像你说的得跟 e-flux 这个网站上其他的这种艺术批评类文章或者是策展人和艺术家自己写的文章得要分开因为新闻稿就是一个非常实用性的文体然后一般我们会把新闻稿的一部分它也会比
一部分比如说放到那个美术馆前沿贴在墙上但是基本上就是同一段说明信的文字然后你把它切短然后放在不管是网站还是发给媒体还是发在 social media 就是同样的一套东西它就像个说明书一样
对对对那就是一个 media package 就是对没错没错对对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挺有意思的就是这个文章它虽然基于的是这个语料库但是我觉得它并没有或者说它试图用这个 eflux 的新闻稿来去指涉就是更广阔的当代艺术写作的一个范式当然它也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文章
或者说它让人让每一个阅读的人都会想到自己比如说在美术馆看到的展词导演之类的因为 press release 这种形式本身也不是给更广阔的观众的
或者是怎么说 anyway 我觉得可以罗列一下他这文章里面写的 international english 语言特点因为我在给胡打工我就是深受其害虽然这是一个十年前的文章但是他们里面说的每一条都和现在的就是我给胡翻译的那些新闻稿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你直接爆出我们大名吧,真是。爆爆有什么意义呢?就算画一个画廊,而且也画过画廊,但是这也没有什么区别,对吧?首先就是他们说这个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是 Everything to do with English,but it's emphatically not English。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玩的一个 claim,就是他说这个东西不是,it's not emphatically not English。
关于这点后面有很多批评就这个东西就他们是否在指责这个 International English is bad English 或者说英文到底是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对这个我觉得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地方对然后他还说就是这个 International English is oddly pornographicWe know it when we see it 我觉得这一点倒是确实是很
实在的因为确实当代艺术语言也好或者我觉得任何行业黑化它都是用来指认一些圈内人并且为圈外人造成一些壁垒就是哪怕这个东西它没有意义但是你看到它 OK 我一下就
就能 identify 这些所有的关键词那你就是一个圈内人是什么意思对它至于什么具体的含义或者这个东西给一些非圈内人传达含义的效率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是一种并不是重点吧所以我真的觉得我应该把这个写在我的 CV 上对的就证明自己是圈内人这是你的那个工作经验的一部分
然后它总结的语言特点首先像之前胡说的就是比较啰嗦尤其是从句多尤其是我在翻译中明显感觉到它是一个分词结构特别多就是英语里最爱用的比如说以一个分词结构开头逗号然后主语什么什么什么
就他很少是那种主语方式最开头的而是说比如说对吧就前面会有一个 ing 的分词结构或者是 ed 的分词结构这样去开头然后他后面这个句子也会是充分利用逗号的就是英文的逗号其实比中文的逗号要限制多得多但是我觉得就是 international english 里面可以很
很大的发挥这个逗号的 very creative 对呃然后就是我觉得最有意思他总结到就是名词或者是名词的堆叠以及副词词组
这个属于副词词组比如说是 radically questioned 什么 paradoxically reflect 就是一个副词加一个动词这样还有就是我觉得很好玩相互矛盾的成对词比如说这个真的很搞笑这个实在是太多了
就是什么 exterior and interior 什么就是这种一组相互矛盾的或者甚至几组相互矛盾的词并列然后他这个文章里面主要的把这种英文写作
归结为德语和法语的影响尤其是 October 或者是七八十年七十年代吧一些当时的美国艺术理论家把法国的后解剖主义的批判以及法兰科夫学派的这些理论意见到英文里面所以他这个 International English 这篇文章主要说的是比如说法语和德语对于英语的影响尤其是
很多词的名词化比如说后边有各种的什么 ionity 什么什么各种各样就是各种词名词化的一些词根然后还有前缀比如说 paro 什么 proto post hyper 啊这种就是很多我觉得这个也可以对应到中文里面就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其实中文里面的词性是比较流动的但是我们在翻译这些词的时候会经常加什么什么性什么什么话
什么神典化什么经典化对就是这些会很多首先他不断地把这种他从 eFlux 里面提取到的一些词的频率和 BNC 也就是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英国国家语料库里面的词频进行对比然后他说到比如说 reality 在 eFlux 这个语料库里面出现的频率是 BNC 的四倍
然后说这个 the real 出现的频率是 BSC 的 179 倍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就是 reality is not fashionable 就是 the real the void 什么什么什么就比较 fashionable 所以出现的更离谱
然后他还提到我觉得最后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就是说呃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非常喜欢说当代艺术的 subversive potential 我觉得这个词他不太好翻译成中文因为 subversive 我觉得可能用的最多的是颠覆性对但在中文里面他感觉就含义又不太一样了嗯呃
然后他就说他这个文章里就新闻高丽经常用比如说什么 radically 什么 interrogatesubverts 什么 tension 这些就好像总要强调每一件当代艺术作品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它总是有些什么东西需要去颠覆我觉得这个文章它确实说了就是这个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之所以形成这种体系是为了
建立一种权威就像是胡刚刚提到就是这个新闻稿本身应该传达出一种客观的描述性的中立的态度所以他用这样的一套语言让他显得我是一个在客观描述这个当代艺术作品我不是在批评也不是在抒情他用这一套词语就规定了
这个东西该如何被讨论还有就是他这个文章里还提到就是说这个语言同时不只是说他规定了他怎么被讨论而且他还传达出一种具有比如说政治的敏感性并且他这个文章里说的是 probably university trained 就是你能用这种语言说明你写的人或者是你这个描述的这个作品大家都是有高等教育学位的
这个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这个文章最后其实我觉得这也是被批评的点最多的地方就是说他现在这个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或者现在当时 10 年嗯
已经普及到一种就是全世界的画廊或者机构或者是所有写新闻稿的这些赚得很少的实际生不管他的第一语言是什么语言他都可以熟练地使用这种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写作并且去传达一种
就是我们这个机构是一种国际性的,并且它与国际的当代艺术学士是接轨的这么一种感觉,因为他在提到这个 underpaid intern 或者是什么的时候,他有一种戏谑的口吻,他是戏谑的口吻,对,而且他是一种就是说,就是怎么说 native English speaker is no longer in control 的感觉,
首先他这个这种语言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他把它归结为是一种翻译的结果然后现在的现状就是他又被翻译成或者说他不被翻译成任何其他语言而这种语言变成了一种广泛被使用的使用他的阶级在下降的这么一种感觉但我觉得他这文章提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是很暧昧的就是
他也提到说为了保持这种比如说当代艺术的这种阶级性可能之后这个比如说更加 upper class 的这个当代艺术阶级会使用更 highbrow 的语言去筛掉那些比如说这 international underpaid intern 这种阶级阶级更低的但其实他这个文章
是一种戏谑的在说所以你很难相信他是在做一种结构性的批评还只是在嘲笑呃大家的英语不好对对但我感觉他就只是在开玩笑这是一个我觉得就是大家都知道当代艺术不说人话就是你去读一个文章然后就是这应该是大大部分人看展览的直观感受吧
就是我觉得这个文章很轻描淡写的提到了一些点但是他都没有深入讲下去然后他所谓的使用这个语料库进行对比感觉也就是比如说大家都会开玩笑说当代艺术不说人话然后说这个废话很多说一些听不懂的黑话但如果当你真的要去
把它作为一个语言去分析它的语言特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然后我觉得这个文章做的就是这些事情包括其实我不是很理解他为什么老在那边提到 interns
我就觉得 like 这个我我我读的时候我有一点被 offend 就是我觉得首先这个文章根本不需要提到什么 intern 什么这样的就你不需要提到这些不管你是读了博士的策展人还是你是一个刚入行的 junior 还是你是一个实习生
对我们都在使用这门语言但他经常段落里面提到史医生的地方都是好像是在嘲笑这些史医生的英文不够好导致这个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变得很冗长然后变得语意混含不说人话等等就我不是很明白他为啥非要扯到史医生这个点上而且我觉得事实上来说很少会让史医生真的去写这种东西史医生拜托大家都是拿着研究生学位去做咖啡的好吗
有没有搞错确实就是这样的确实就是怎么说实习生也可能是博士毕业呢对啊这不太可能让实习生去写这些东西的就其实或者说你是不是一个英语母语者或者说你的你在这个行业里边的位次是什么样的并不影响你说不说这种语言
我可以先说一下就当年他发了之后有大概几篇文章去反驳也不是反驳吧就类似于一种回应吧回应这个 International English 那也算是反驳了其实他们被骂得蛮惨的首先就是肯定我觉得在
这个文章刚出来第一时间肯定是大家很多人都会觉得心有戚戚焉就是现在是当代艺术英语就是这么垃圾然后它其实有几篇比较主要的文章首先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我刚开始看到这些反驳的文章的时候尤其是很多都是在 eFlux 上发的我有一种就是 eFluxWriters are getting very defensive 就我会有这种感觉吧嗯
当然就是你也可以说 Eflux 确实是当代艺术尤其是英语世界的这种理论前沿阵地就是除了学术文章以外就是短文章的这种就是前沿的感觉它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平台而且它也不像其他的艺术媒体就其他的还算是一个媒体有品牌 Eflux 真的就是写作者的一个平台我觉得
对或者他们比较偏重于不是那么偏学术或者是新闻性质而是他会有艺术家对他们新闻性艺术家和测量人就比较活跃的群体他们比较 critical 对对对 anyway 就是有几篇文章比较有名吧一个是波斯塔法
这个人我现在查他好像还在读博士他在 hyperallergic 上面发的一篇文章是 when art speak masks oppression 这文章出的还挺早的然后他就是说你不能忽视这个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在
一些场景下被用于遮蔽当代艺术行业的一些问题因为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强调就是说艺术家也好当代艺术作品也好都具有这种革命性的颠覆性的这种特质所以它被用于遮蔽一些比如说双年展的举办国家或者是一些美术馆的建成中存在的一些无论是劳动也好道德上面或者是一些政治问题
你好我好大家好所有人都 subversive 但是至于这个 subversive 的背后是一种是有什么有什么更具体的问题这个 international argument 是非常方便的可以遮蔽那些更实在的问题而强调所有人都我们都颠覆对我觉得他这个是一个主要的包括他举到的一些例子就是一些
国际政治或者人权的问题这些对他的他的感觉就是说不只是这些画廊机构会使用这个 international english 就是主权国家或者是一些更大的更具有权力的结构所有人都会使用这个 international english 然后第二篇文章是 marcel rosslereflux 辩论第一第一对就是 marcel rossler 他是他是一个我我现在想起来就是他是个艺术家嘛然后他做的那个
我记得他做过那个什么 Semiotics of the Kitchen 就是他是在 MOMA 展的一个关于女性日常经验的一个视频作品这个人也是比较关注女性主义相关的一个
概念艺术家吧我还挺喜欢这篇文章他在里面也举了很多他把那个当代艺术黑话跟一些餐厅餐厅的黑话进行了平行对比对然后还有还有那个什么写说明书的那种语言对对对他我觉得他首要的是怀疑就是语料库研究方法其实这个一开始他这个点我读的时候还是有点
就是我还是有点保留吧但是我觉得我也可以理解他说的就是你用语聊库研究方法去研究这个东西是问错了问题你研究说 OK 大家都喜欢这样说这样说但是根本不指向就是这个现在这个语言发展到这一步并且为什么大家都这样写就这个结构性的问题他可能只是分析一个现象对对对对
但它这个现象其实也很 obvious 就是这些语言的特点它只是找了一些 evidence 所谓的 evidence 来说这个语言有这些特点而且它这个文章也写到是说 International or English 或者 Global English itself 是一个 employment 是一个雇佣问题如果你想要在比如说包括这个后面的那个 Hito Steyerl 那篇文章也是在说这个就是如果你想要被
甚至不是国际就是任何艺术机构雇佣基本上你都就是 English is your default 就是你一定得会说英语并且可能稍微大一点的机构都会有英语母语者作为雇员就这个东西已经成为一种一种常态吧包括 Hito Sherr 那个 International Disco Latin 这篇文章应该还挺有名的就是微信我还发现有人翻译这个 International Disco Latin
里面也说到就是说现在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大学机构他们的一大核心目的就是或者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教会这些全世界的留学生或者是工作人员会说 International or English 这个东西已经成为你的就像你说应该写在 CV 里面哈哈哈哈
因为我觉得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说确实当你去看展览的时候你就很快扫页你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不是就是因为你他那些语言看起来很复杂但其实你扫页你就知道其实他没说什么就是他大概的那些点一二三而且你会发现大部分
比如说在某比如说在最近十年很多当代艺术他们喜欢讨论的话题就那么几个就是是很有可能的所以你去了之后你就能很快 get 到他们到底想讲什么而不用在那分析这个很冗长的句子结构一个一个的去一句话一句话的去读他到底要讲什么嗯
对我想起就是一个主要的批评点就我们刚刚也说到这个 International English 这篇文章就是把 Eflux 的词词评和 BSC 进行对比这个角度我觉得看第一眼就觉得很奇怪因为首先这两个作者是美国人然后 Eflux 也是一个美国的纽约的机构或者网站吧但是 BSC 是一个英国国家语料库对 Strictly British English 的语料库
他明确写到他并不 cover world Englishes 而且他的语料 90%是书面然后 10%是口语并且这个英国国家语料库是英国国家他是 like British public money 去就是资助的一个语料库好像就他和 E-Flux 有点比不着
或者说用它来代表一个好的对的英语就好比我们现在说你可以你学英语就要说正统伦敦音的这种感觉就只有只有某一个很小的部分的英语是
对的好的英语然后其他的英语都是 poor english 我现在想到就是 Hito Steyer 会立刻就是跑出来抨击这个文章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他赞扬 poor image 他应该赞扬同样也要赞扬 poor englishbecause they are subversive
而且我觉得就是当代艺术本身就是它已经不是一个纯减于英语国家正统的一个文化形式对吧包括只不过是因为为了在 eFlux 这个网站上发布给所谓的 global audience
所以你不得不不管你是在斯洛伐克还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你肯定会把你把你的新闻稿翻译成英文发给 Eflux 然后 Eflux 再发给这些 assume 大家都会读英语的这些或者大家会读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的这些读者还得会读当代艺术英语对就这个我觉得这个就是很
这这本来就是一个很超越当代艺术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英语英语霸权的这个问题嗯这这当然这也没什么就是 it's nothing new 对确实或者说对英语霸权和资本也好或者是和呃其他的这些东西的关系就是他
针对艺术世界来讲并没有什么并不是什么新的因为艺术世界并且也是一个国际市国际资本市场对但是我觉得一个比较特别的是就是我觉得当代艺术还是挺依赖文字尘世的这就是为什么说什么语言这一点它成了一个可以讨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说如果你在一个科技公司工作 like
可能就虽然说比如说可能 assume 国际公司大家也都会说英语但是他的英语更多是实用层面上的可是对于当代艺术来说这个作品虽然说作品的 visual language 是没有语言的但是
他的禅事是必须依赖于文字的然后如果你要把这个展览变得所谓的 internationalthen it has to be written in English 基本上就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艺术家或者是艺术行业的从业者如果你要跟所谓的国际化展面我觉得在今天的现实依然就是你必须得使用英语就是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让你的东西能被其他文化的人所理解
能不能理解不不重要关键我觉得我觉得不是理解而是说就能让他们看到对而且我而且我觉得这个东西也是就他和
就是广义上的人文理论的这个生产机器都是从英语几乎 100%都是从英语世界开始的对这是当然这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就是 good old days 我们只需要看画就可以理解而是说就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无论是学科也好或者什么也好的这种
而是当代艺术要很广泛的去利用人文也好政治也好就是这些所有讨论的这些语言而这些语言的最开始的
生产地或者流通地都是英语你要让它在一个超过 local 的角度 make sense 的话那你就要去从各种各样的地方去借用这些语言也好理论也好去给自己贴金对不过我觉得我自己的工作体验是比如说我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好像我不是一个英语的母语使用者
然后你可能会觉得是不是我使用的一些英语不够标准或者是我不能去理解一些事情比如说你看到一些当代艺术英文黑话你会觉得是不是我英文不好所以我觉得我们都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时期当你刚开始去接触当代艺术的时候然后你会觉得那些英文的策展人写的东西好难懂然后你会觉得是我英文不好所以我读不了这些很学术的很高深的语言但是
对但是你后来发现很可能这个文章它也不是英语母语者写的然后我自己的工作体验是在任何一个国际化的美术馆或者画廊工作其实超过一半至少超过一半的你的同事都不是英语母语使用者你可能以为他们在
伦敦或者在纽约工作但是你比如说你认识他们之后或者你了解了他们的私人生活会发现他们可能是土耳其人他们是意大利人或者说就算是英语母语者他可能是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人就是他们很少一部分人是真的所谓的 real British 或者 real American
然后你会觉得哦其实对于对于他们来说我们都是对我们都使用英语但是英语对于我们来说对于 80%的同事来说都是一门外语对然后就会觉得 OK 那可能有的时候是他们英语不标准有可能是我的英语不标准 but it's fine 对甚至也不是英语标标准的问题因为我我觉得 we can safely say 就是
你的 80%的同学包括我们两个我们的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Fluency 要高于 Your average English native speaker 就是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英语母语者但是对当代艺术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或兴趣的话那他们英语可能还不如我们呢
所以就是读不懂我觉得就是我感觉就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就知道少怪自己多怪别人也不是怪别人多怪世界就觉得不是我们英语不好对我现在经常觉得读不懂读不懂是他写的不好而且但这个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比如说我们在说艺术行业不说人话或者是有很多艺术黑话这种我在想就是
那么我们本身对他的期许是他说人话吗更进一步讲就是我们期待我们到底是在期待比如说当代艺术做一些容易看懂的东西还是我们期待说这个描述当代艺术的语言是更让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我觉得我觉得很多时候这分
比如说你介绍一件作品确实很多当代艺术是所谓不好懂的或者它是很复杂的而且所谓的很多当代艺术它就是会说它是提出问题它不是给你一个答案然后它提的问题就很模糊或者说它提的问题需要很多
某些知识 context 对对对就是比如说大家就会引用什么比如说人类式啊这些词语就那对于一个不知道你还得先给人家解释什么是人类式然后你再去看他这个作品或者他引用了某个作者的某些话等等等等就是我觉得确实存在很多这样子的当代艺术作品它本身就是呃
很复杂的或者它有很多 reference 那么这样子的话你如果用一个比如说我说我会去看美术馆的给儿童写的介绍那确实那个展签它就不太可能给把你这些话几句话给讲清楚但是我觉得另外很多作品现在是在走另外一个极端很多当代艺术作品它走的路线就是他们是
抵抗这种解释的它就是很简单的它就是你看一眼然后他也不告诉你他要讲什么然后那艺术家自己可能也不知道他要干嘛然后但是我觉得这个时候但是新闻稿还是要给他写出一些东西来对但是他也要写很长但是我觉得我觉得很多时候这些新闻稿他越写越长它是一种心理安慰就是可能艺术家做了这个作品他也讲不清楚他要干嘛然后这个
这个画廊或者美术馆的人他也他得写点他得交个作业吧然后观众可能就是看了一幅抽象画他也不知道这个抽象画
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可能就会去看一个文字他就在展现前站个两分钟我觉得就是他有尝试去理解如果他读了其实像没读一样但他的心理上感觉是他读了就我觉得这是一个这是一个心理安慰剂的作用然后我觉得很多时候介绍当代艺术的文字起的就是这个安慰剂的作用就是你看了你看不懂但你看了文字你读了两三遍之后好像有点懂然后你就可以去看下一个作品了
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就是这个文字或者你需要一些文字来给这个东西一个市场价值对于画廊来说当然是不只是对于画廊就也不只是说市场或者说它既要有市场价值也要有学术价值给它一些重量就比如说你出现在一个展览里面就给它一点重量你说 OKIt doesn't do anything 策展人员要展它呢对所以要给它就是要包装它说明它是有意义的
对对对我觉得这个这个这个文字形式的出现跟所有跟整个这个当代艺术的这个机构的结构是息息相关就是一个展览的形式是什么一个展览他需要一个新闻稿发给媒体发给公众他也需要一个展签他还需要一本小册子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文字去把它填满的然后我觉得比如说当你去找工作的时候
比如说你在学校里读一些人文社科的专业最后你会觉得你其实就是用你在学校里所学到的这个所谓你训练的这个国际当代艺术英语
你就把它把它那个你就是为了把它写上去就是你要学习你在读了这么多废话之后你就学习写这种废话然后你就把它印出来也不说全是废话但是某种程度上就是确实是需要有这个形式然后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觉得大家就会觉得很慌对
大家就不会知道这是不是一件作品因为到今天你确实很难分辨一个东西它是不是一件作品但如果一个东西它有展签它有介绍文字它一定是一件作品就对就当代艺术是很依赖我觉得当代艺术是很依赖展签和介绍文字去存在的一个艺术形式就是一些对
meaning making 对 meaning making 大家都是 meaning making 的就是小黄人对没错就是一起在编织这个结构我觉得我偶尔还是会遇到一些好玩的东西会让我觉得这个东西不需要任何或者他写的东西很简单嗯
他也足够好玩或者你也让你足够觉得甚至不是参与感吧我觉得他我更多的时候看到一件作品一种情况是他有一种 playfulness 这种 playfulness 是超越文字描述的还有的时候他就是呃更沉重的一些东西他也会超越这个文字描述但是就是所有在中间的这些东西
都需要一些语言的粉饰去让他看起来具有意义这甚至不是不只是英语了当然就我觉得我觉得所有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是
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一些翻译的文字就是不管在什么语言里面甚至我觉得英语当然就是如果我们采信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的理论的话那么这个英语也是一个翻译的结果然后我现在在日本看展览的时候我也会特意注意
一些展现就是我觉得在日语里面其实我觉得中文可能也差不多这样但是没有那么明显我觉得日语里面特别明显的就是如果一段话里面假评假名比较多的话他可能就是原文是日语其实我觉得如果原文是日语的话反而他写的会比较简单就是语言会比较简单比较日常
但如果这个这一段话里面就开头出现比如说第一行就出现三个对号连接的汉字词那他一定是从英文翻译过来这绝对没跑就是因为我觉得日语不不不那么长就是会有那种呃几个几个名词这样并列当然也是有的但只不过是就是有的时候你看头两行的时候你发现 OK 有这么多汉字词或者是或者说大量的那个就是
英语外来语那你就说明它一定是翻译过来的这就非常直观但我觉得中文可能就不知道我有时候翻译就是翻译英语中的时候我会觉得就是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比起英文它可能更适合写中文因为它可以自由的不断地用逗号来延长一个句子的长度
英文反而没有那么自由而且我觉得但是我觉得中文有一个问题是中文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名词就是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名词化所以就是我在翻译的时候会不断发现就是我那一句话变成了几个以动词开头的分词的这种分句
他特别像我们本科的时候做那个公文翻译训练的时候翻译的中文我就说天哪就是东南艺术和那个什么政府那种什么白皮书区别也不是很大在这个句法层面上来讲
而且 IAE 里面很多副词我觉得在我做翻译的时候中文也是会把这就是我觉得中文动词和主动的句子比较多英文是为了表现客观所以它的名词和被动的句式特别多然后基本上我每次做翻译或者改翻译都是把这些英文的意思把它
就是换成中文习惯就是主动句吧基本上把被动句换成主动句然后把那些形容的副词合并到比如说就是它可能你就换一个动词它就把这个副词意思合并进去了等等因为中文其实是可以更简洁的但你说中文我有时候在想就是现在中文当代艺术语言当然它明显是一种翻译的语言但其实我觉得这也不是一个问题或者说我不想
翻译的中文就是不好的中文不只是这个而是我觉得现在有很多关于中文劣化的讨论是我觉得就是必要性一般的当然它是有这些现象但是我觉得它不是一种说 OK 因为我们在当代艺术在描述当代艺术的时候使用了那么多英文翻译的叙事也好或者概念也好所以它的不好的地方可能是在传达意思上反而欠缺一种严谨性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又不觉得它是一个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替换成一个所谓更好的中文的我就是想不到该怎么做是比较好的我觉得中文就局限于中文当代艺术的语言吧我觉得它的问题就是翻译将是
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中文本身就像你说它很像当代艺术很多文字有点像公文因为中文说到这些比较抽象的话题的时候它就很容易变得假大空我觉得假大空是我觉得所谓的
bad Chinese art Chinese 最主要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止在当地就是在什么哲学啊什么戏剧啊就是所有的艺术形式互联网行业所有的对互联网行业就所有的都有这个问题就是中文就是很容易变得假大空然后因为它会用一个词来
英文相对来说英文的语言确实它的结构吧使得它变得比较严谨和具体然后我觉得比较差的中文当然就是那种你读了然后就全是一些空的大词然后没有一个是落到实际的点上的这个是我觉得比较差的中文的艺术写作但是
翻译枪确实也是另外一个方面就翻译枪如果是一个比如说中文的新闻稿它翻译枪很重你会觉得很明显是它没有很好的把这个所谓的 let's say international artEnglish 给内化给 localize 到
中文本地的这个语言环境但是比如说他引用了很多文章可能他本来就是英文的我觉得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吧比如说你写作的时候你想引用一个英文原文的文章那么你这个文章确实就比较难做的特别 localized 是有这个难度的就是 IAE 这篇文章里面还特意举了那个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例子嘛
然后我读的时候我就跟考说我就不懂他们到底要吐槽什么就就是他是以 ok 他是以那个 eflux 里面发了第二届就是 2005 年广州三年展的呃新闻稿来吐槽说
可能是中国文化部的实习生英文不太好他有点这个意思就是说写出这种狗屁不通的英文我觉得不知道文化部的实习生这个东西是哪来的这是哪里想象的这根本这个轮不到中国文化部的实习生来写这个东西
我不明白就是对我觉得他们就是没搞清楚情况就是首先第二届广州三年展是侯汉如是学术主编然后有侯汉如然后王皇生还有那个 Hans Ulrich Oberst 他们是一起是策展小组吧但我不是说这个阵容有多么厉害或怎么样但首先这个文章绝对不是石一生写的他也不是文化部石一生写的他也不太像是广东美术馆石一生写的
因为我觉得这种大的这种双年展的 manifestation 的文章应该还是我觉得测详人还是会有很大侧重比比例的我觉得可能 more likely 是小汉斯的史医生写的对可能他助理写的吧对对对对对然后就是然后我就跟考也去找了这个中文的原文就他吐槽这些英文的中文其实我觉得这个中文原文写的是非常流畅的就我觉得在
20 年后的今天中文当代艺术写作比这些要差太多了然后我看了广东美术馆的网站我觉得可能他有吐槽一段是来自侯焕如的那个就是 manifest manifestation 的一个英文原文然后好像是在说他英语用的有点不对可是我看了这个原文我感觉他是从他有写是谁翻译的所以我猜是侯焕如用英文写的在翻译成中文的
但我就想说 It doesn't matter 就是你要吐槽一个文章里有一个语法错误然后就在说因为英语被变得 international 了被全世界的当代艺术从业者使用了导致这个语言变成了 bad English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没有必要的点
而且他真的是找错了那个批评的对象就是第二届广州三年展我觉得前几届广州三年展是真的还挺厉害的而且你现在去看他们的中文我觉得是有一点我能理解他说这个英文很抽象的点因为他的中文确实是非常抽象但是但是我觉得他是他是有 making a point 的对对我来说或者说我觉得他怎么说他的抽象程度并没有超越
一般当代艺术会有的抽象它是一个 average level 抽象对 回来我们可以把这个链接文章放到那个 show notes 里面大家可以自己去读一下它的英文和中文其实我觉得写的还不错了
对,因为这个也是,呃,就在,诶,是 Mars,诶,不是,是那个 Hito Sherald 他那个文章里也提到,就是那个很有名的那个 at artists who cannot speak English is no artist 的那个艺术作品嘛,那个作品是,我今天才知道他是 92 年,就是在柏林墙倒塌以后做的,然后当时是,呃,
我给他那个做这个东西的背景更像是说就是东欧艺术家或者是广泛的欧洲艺术家都也被吸纳进了这个英语的语境里面就是他 92 年但现在就是就是更加包括我们就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可能相对我觉得相对比较普及且比较早的就是在英语国家留学的时候
就是比如说关于策展或者是 MFA 这种东西变得非常 accessible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对我觉得是这一代人所以就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包括艺术家也好大家都嗯嗯嗯就是你学的你在这个教育体系里面你学的东西可能你学的 less aboutart makingmore about just how to talk about art
英文对就这个是最重要的没错没错你学的东西而不一定是技法什么而且我觉得当我们去申请学义比如说去申请艺术学校的时候呃
比如说我以前也会帮我朋友做一些改文书我们都做过这些帮忙看一下改文书的工作什么的就是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比如说学生做了一个作品但是你要去申请艺术学校你就是要写一个文章去解释这件作品然后大家的很多做艺术就是确客观上来说很多做艺术的学生他们的英语确实是不太好的
首先他们写的中文就是很假大空然后你要把那些很假大空的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去教给那些学校我觉得整个很大的意义上就是一个他
它是一个就像你说就是你要我觉得你申请学校很多时候是告如何向学校解释你的作品而且你要解释这个作品是所谓的和国际接轨的对你要引用一些外文的这些就是英文就是外文著作吧来给你的作品附着上这些含义对要做很多背书
对我觉得这个是这个是就是作为一个还没有出名的艺术家你做的很多事情其实就是这些包括对包括你去申请各种各样的呃基金也好项目项目也好对对对包括就是你想要 make ityou whatever way 你都要你都要英语好
或者说我有时候也在想就是一些中国年纪较大的艺术家他本来自己就是他不是靠自己的英语混出来的那肯定他要先在比如说中国或者是什么混出来然后他有有英语好的助理对有一般是有英语好的助理或者是有画廊然后那个画廊英语比较好能把他们所谓的能把他们解释给别人卖出去对对对
其实这个工作就很像那个通灵或者是那个叫什么出来那个词叫什么来着传灵媒吗灵媒对所以什么艺术家当的艺术家都是些鬼对啊然后就是你需要灵媒你是要把它翻译成这些大家理解的 IEE 让这个灵显现我觉得我们时间差不多了我最后就觉得这个问题的最终最终就是
他的新篇章就是 chat GPTmakeseverythingso easy 就我觉得如果如果这个 international english 是 2023 年 2024 年写的而不是 2012 年的话那么他其实他的抨击对象可能会从 intern 变成 AI 我今天我今天就是在那个吃饭的时候做了一个非常简短的实验哈然后我要现在我要进行一下就是中英文的宣读
就我觉得现在已经可能 chatgpt 已经让人不需要经历一个就是一个昂贵的 mfa 教育
就可以做到精通 International Art English 下面我要读一下今天 ChatGPT 为我写的当代艺术的介绍性文字首先就是我让他写的时候我没有给他任何具体的作品或者任何具体的东西我先说请你描述一件当代艺术装置作品
在 Chad GPT 眼中最 generic 的当代艺术作品是一个巨大的金属结构由回收材料构成悬挂在空中大家请注意以后不要做这种作品 Chad GPT 都能想出来我脑中已经出现了无数那个当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我让他用十句话来向我描述
这个不存在的当代艺术装置作品然后他给我写的是中文啊当代艺术装置作品如这个用回收材料制作的大型金属结构超越了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大胆的外观和深刻的主题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社会评论和抗议的表达方式关键点都出现了作品的庞大规模和使用回收材料凸显了艺术家
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这样一件结构可能聚焦于当代艺术议题如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消费主义文化通过引发观众的情感顾名和反思这样的作品促进了公众对当代社会议题的关注和讨论它打破了传统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们更直接地参与到艺术的体验中来观众可以通过互动展览工作坊或艺术家导览等方式参与其中
从而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主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议题讨论和解决方案的探索中去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这样的装置作品突展了艺术的边界让人们重新审视艺术的意义和定义就这个中文写的就是
如果我们稍微加入这个写得很好我脑中已经出现了至少十个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用这段话去解释尤其是他想象的就是当代艺术会是会有的样子和观众的议题以及观众参与的形式都是非常的就是非常真实非常点
然后呢我要让他写了一段英文我让他描述一个当代抽象绘画更难这比抽象绘画比那个更难比装置更难就是我看他这一段我看他这一段英文我真的觉得就是真的不需要我们真的不需要学英语了就他里面用的一些词汇都是就是我在给你做翻译的时候见过一万遍的一些词我现在来读一段英语哈
这是一个不存在的抽象绘画
对
在作品中, 似乎是在描述一段靜謐的故事, 推動觀眾們去看待和描述自己的意見。這項畫作, 透過其具有敏感的視覺語言, 挑戰了觀眾的感知和心理,讓他們自由地思考無限的可能性和觀察。
就是这所有就世界上存在的所有的现代的所有的抽象绘画都可以用这一段
不是我特别想问比如他说 evoke the the meanings and emotions 我就想问 what meanings what emotions 但他说的都很模模糊对或者说他比如说他写的这个 bolt strokes of color and dynamic lines 就稍微加一个具体的颜色比如说或者具体的材料哦我觉得就是嗯 well
这个时代在变化哈,We don't need university trained interns anymore 我觉得就是变得越来越糟了而且他也不会变好的好了就这样吧好吧就这样吧嗯好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