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大部分的节目都在讲中国和美国的问题很少讨论欧洲的问题乌克兰战争除外了今天我就来讲一下欧洲的问题要讲欧洲的问题我们当然先从欧洲的大哥下手也就是德国
以 GDP 来衡量的话德国一直以来是欧洲最有经济实力的国家它在制造业、汽车工业、机械工程和出口等等方面表现非常突出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德国的 GDP 超过法国、英国等等其他欧洲大国稳居欧洲第一即使放眼全球德国也在 2023 年超越日本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虽然德国看起来前景很美好,实际上却存在无数暗涌例如极左政策所引发的非法移民问题,德国城市正在迅速穆斯林化等等但是最大的暗涌还是德国的贸易严重依赖中国截至 2023 年,中国连续多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虽然 2024 年中国被美国超越了但是呢中国对德国的贸易影响依然深远特别是德国的经济支柱汽车业德国的汽车业现在看起来特别脆弱大众汽车有大约 40%的销量依赖中国市场宾士和宝马也有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全球汽车销量有 30-40%是卖到中国去的
这种程度的依赖让德国经济暴露于前所未有的风险之中过去大众宝马宾士等等的德国品牌在中国设厂销量也节节攀升现在呢随着中国本土品牌比如说比亚迪小米等等品牌的崛起德国车厂不得不面临技术市场和价格的三重挑战特别是价格保时捷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了
2024 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暴跌 28%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下降了即使保时捷到幅降价例如保时捷泰坎折扣 35%依然无法扭转颓势保时捷能做的就是削减在中国的经销商以维持盈利能力这只是例子之一德国的传统优势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这种威胁不局限于技术、市场和价格而已供应链的集中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德国车厂的危机那些稀土、电池材料等等的关键资源几乎被中国垄断了德国企业缺乏替代选择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在 2020 年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断裂,德国工业在那时候就遭受重创了,尤其是汽车和制造业。这只是一个预警,但是德国好像没有从中学习到什么。德国过度依赖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导致工厂停产,产能下降。
如今德国贸易严重依赖中国市场加上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德国在未来将不可避免的面临同样的问题除非德国政府和企业重新思考供应链多元化和本地化生产的必要性即使做不到本地化生产德国至少也要做到有案外包
也就是将供应链改到去经济政治安全或低风险的盟国以避免业务因为供应链断裂而无法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贸易逆差的问题也同样严峻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出口增长放缓的同时大量进口中国的商品这种贸易上的不平衡让德国经济结构失衡依赖性加深
追根究底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德国过去的贸易政策使得德国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这一切就必须归功于德国历史上任期第二强的总理默克尔
默克尔执政德国长达 16 年德国在他带领之下经历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和疫情等等的挑战默克尔在 1954 年出生于西德汉堡但是呢他跟随家人移居东德在共产主义的铁幕下成长接受教育并成为一名化学博士这一段成长历程可以说是塑造了默克尔的世界观
东德社会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稳定这和他后来的执政风格不谋而合默克尔的成长环境也让他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抱有非常务实的态度身为一名科学家默克尔习惯用数据和理性去分析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他对经济政策的偏好
他相信两国之间的经济互相依赖贸易深度合作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和平和繁荣减少冲突的可能性讲到这里你大概知道为什么我要提到默克尔的过去了因为他的成长历程所灌输给他的理念在他后来对中国的政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正是他这种理性思维让他低估了威权国家的长期策略为德国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2005 年默克尔成为德国总理开始将中国视为经济合作的关键伙伴他在执政的 16 年间平均每年访问中国一次也和中国签署了大量的贸易协议
德国企业例如大众、宝马、西门子等等他们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迅速成为德国最大的出口地默克尔深信他的以贸易换和平理念可以通过经济合作促进中国的开放一开始的确是这样了默克尔的政策让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大众一度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销量不断攀升
2010 年代,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的贸易金额屡创新高。默克尔对中国的策略在短期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红利,帮助德国在欧债危机中屹立不倒。他也成功向世界展现了他的经济眼光。不过呢,默克尔的亲中政策也有他的问题了。
默克尔对中国的人权问题保持低调他很少公开批评北京的威权统治这种沉默可以被解读为是默克尔经济利益至上的务实主义刚才我就说了嘛这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默克尔的东德背景多多少少让他对威权模式抱有某种程度的认同以至于他不能及时正视中国的体制性竞争这成为了他政策的盲点了
短期内德国的亲中政策的确让德国在贸易中获益不少欧债危机期间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可以说是救了德国经济一命不让德国经济遭受更大的冲击当时德国上下的乐观情绪掩盖了潜在风险很多人认为默克尔的政策是明智之举但是这种短视的成功其实没有考虑到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是什么问题呢?默克尔低估了中国技术进步的速度德国以为中国只是一个世界工厂缺乏创新的能力它缺乏是缺乏了但中国还是有它的办法去创新的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的话当中国企业例如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崛起的时候默克尔的误判就显得格外刺眼了
德国曾经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如今不得不面临来自于中国的严峻考验默克尔的政策无法预见这一种转变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的长期地缘政治的野心现在呢随着中美对抗加剧台海局势紧张德国供应链必须面临中断的潜在威胁如果中国因为政治因素限制原材料出口德国工业将遭受重创
其实也不用如果了中国也不是没有做过中国就试过对关键矿物例如加、折、剔实施出口管制默克尔相信经济合作可以化解冲突他对中国威权体制相对宽容以为中国是一个可以通过经济合作而改变的对象不是潜在的竞争者但现实证明威权国家只会利用贸易来作为武器
默克尔没想到的是当德国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深的时候中国会利用这一种依赖反过来挑战德国这种误判导致德国在后默克尔时代也就是现在了面临困境他的政策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了德国经济的脆弱性还不限于企业层面而已哦
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已经让德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溢价能力下降一旦外部环境变化德国工业可能面临系统性的风险只能说德国对中国的依赖已经成为德国经济的阿克留斯之种了德国曾经在中国身上获得的短期红利始终掩盖不了它长期的隐患
简单一点说就是默克尔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长期威胁即使后来的德国总理肖尔茨政府试图扭转局面提出什么降低风险不脱钩的对华战略但是呢自从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欧洲各国的尿性大家有目共睹了那就是做什么事情进展的非常缓慢
到了今天,德国企业依然深陷于中国市场的诱惑德国 2024 年的 GDP 按价格调整后萎缩 0.2%这是继 2023 年萎缩 0.3%后,连续第二年出现经济萎缩这显示德国正在面临制造业疲软,出口需求下降和高能源成本等等的问题
但是呢即使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德国依然束手无策德国供应链的脆弱性让企业难以迅速转型而中国市场的利润又让他们爱不释手中国较为便宜的原材料零部件什么的这种低成本优势又难以替代
虽然萨尔茨政府鼓励分散供应链但是德国企业又担心转型的成本会被转嫁到自己的身上而市场的损失更是他们不愿承受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德国汽车业反对德国政府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原因因为他们担心中国政府将会在中国市场报复自己而蒙受巨大的损失
你要知道,如果你公司的收入有三四成是来自于中国的话你敢对它怎么样吗?大众、宝马和宾士在中国市场有巨大的销量和利润如果德国赞成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话一旦中国反制,例如提高德国汽车进口关税或限制德国机车进入中国市场
这程度的冲击是那些德国车企承受不了的所以在舍不得中国市场的利润德国也没有勇气对中国加征关税什么的在害怕得罪中国的情况之下德国工业的命脉只能继续掌握在他人的手中也就是广东话俗称的就是你的蛋蛋被人拿捏住了弱点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意思
也许德国可以在韩国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过去十多年来韩国和中国的贸易深度合作韩国的半导体面板等等的关键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试图借助中国的庞大需求实现快速增长起初韩国企业比如说三星和 LG 他们凭借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例如三星的记忆体晶片和 LG 的 OLED 面板一度垄断高端市场出口额屡创新高但是呢,随着中国企业的迅速崛起通过技术模仿和政府的补贴中国以低价策略抢占韩国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显示器行业京东方等等的中国公司除了复制韩国的技术他们还在产能上实现压倒性的优势
到 2020 年代初,京东方已经全面超越 LG 了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韩国企业的领先地位荡然无存过后,中国企业开始进军高端市场推出价格更具竞争力的 OLED 产品直接威胁三星的核心业务
韩国以为可以安逸地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却没有想到它的技术优势被中国迅速侵蚀产业竞争力大幅下滑成为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牺牲品韩国的教训还包括地缘政治的风险 2016 年萨德事件后中国对韩国实施经济报复现代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因此暴跌韩流文化也被禁了
韩国前后应该有损失数十亿美元吧还是更多呢?这我就不知道了以上一切都显示了过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后果那就是中国在必要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利用市场杠杆来惩罚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今天德国的兵士宝马大众就是昨天韩国的三星和 LG
而明天可能就轮到美国的特斯拉了如果未来德国的新政府有这个决心去转型有这个勇气去克服来自于德国企业的阻力去推动多元化和创新分散风险也许德国不至于沦为中国的附庸
但是默克尔过去长时间的亲中遗续这一位前人留下来的工业将会长期影响这一个进程让后来的德国政府的决策选择不得不受制于过去的决策经验和继承收益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所以默克尔过去长时间的亲中政策是一场务实的成功还是历史性的失误
也许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答案了什么都能懂一点生活更精彩一些我们下一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