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245。政治變色龍:從反共到親共,館長多變立場的心理剖析

EP245。政治變色龍:從反共到親共,館長多變立場的心理剖析

2025/6/29
logo of podcast 歪。講堂 Y.Talkroom

歪。講堂 Y.Talkroom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我认为馆长以和平大使的身份访问上海,实际上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他前后矛盾的言论和行为,让整个事件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例如,他声称在中国翻墙很容易,但实际上在中国使用未经政府批准的VPN是违法的。他在上海直播中对一些事物的浮夸赞叹,以及被问及国籍时的迟疑,都让人觉得他此行目的并不单纯。我个人认为,如果中共真的邀请他去,那简直是找错了人。 主持人:我更感兴趣的是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馆长的行为模式。他过去曾支持国民党、民进党、激进党,甚至现在又靠近共产党,这种摇摆不定的立场可能与投射性认同有关,他试图通过政党的形象来定义自我认同,但这也暗示了他的认同感并不稳定。他频繁转换立场,可能是为了寻求群体归属,提升自尊和社会地位。此外,群体极化效应和认知失调也可能影响了他的行为,为了缓解内心的矛盾,他会合理化自己的说法,以符合当前的立场。 主持人:我认为馆长频繁改变立场,更多是为了保持曝光度和影响力,这与权力动机有关。他通过发表激烈的言论来吸引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新的粉丝。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人物,比如塔列朗和吕布,他们都擅长根据形势改变立场来保持影响力。虽然馆长否认亲共,但他的言行已经反映了他的真实意图。他所谓的和平大使身份,实际上是对台海和平的威胁视而不见。总而言之,馆长是一个没有固定立场、没有长期原则、没有个人信念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商业利益和政治上的立足点。

Deep Dive

Chapters
本集一開始探討館長以和平大使之名訪問上海的事件,從其出發前的言論、上海期間的表現,以及回台後的言論,分析其前後矛盾之處,並質疑其此行的真正目的。
  • 館長自稱和平大使訪問上海,聲稱無政治目的,全程直播。
  • 其上海行期間言論與行為前後矛盾,例如關於VPN、對上海建設的反應等。
  • 質疑其此行動機,並認為此事件缺乏營養價值。

Shownotes Transcript

館長去上海接任務的事情相信很多台灣人比我還要清楚因為聽我節目的人有超過一半是台灣人

館長自稱以和平大使的身份訪問上海強調自己沒有政治目的而且全程直播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分享他這一次的旅程並希望可以戳破民進黨長期以來以中國恐懼為選舉策略的說法促進兩岸交流老實說我對這事情沒有跟得很貼因為我覺得這是一件相當沒有營養的事情

不管是馆长的立场或言论他前后互相矛盾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整件事情名不正演不顺比如说馆长在出发前说出一句中国根本不禁止翻墙他们只是要多付一个 VPN 的费用这是在讲三小了

根据中国的网络监管法律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相关的规定如果你使用未经政府批准的 VPN 服务是非法的特别是用来绕过长城防火墙访问那些被封锁的网站也会被视为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等的法规而大多数个人使用的 VPN 就是属于这一类的

我用 VPN 还得用政府许可的那我用来干嘛呢所以呢我才说这整件事情是没什么营养的因为一开始馆长就说出这么一句反制的话结果他在上海直播的种种画面传出来后基本上也证实了这一个说法比如说馆长惊叹上海的繁华高楼很高大桥很大这也还说得过去

但上海本来就是国际大都市建设好其实没什么稀奇的不需要这么浮夸吧他是没出过国还是怎样馆长惊叹这些表面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但连公共厕所有门垃圾桶会自己开盖外送机器人像电影场景等等也要惊叹这也太浮夸了吧

有一幕是他被路人问及国籍的时候他表现得像是脑电路跳电的样子迟迟答不上话来下播后才敢在车上呛说自己是中华民国人怎么不直播的时候说呢最好笑的还是说自己去上海需要调时差我从吉隆坡大老远去台湾都不需要调时差他去上海却需要调时差我们都在同一个时区呢不要笑死人好吗

至于 921 地震、奶茶 800 元等等的言论在这里我就不予置评了总之呢如果馆长是中共暗地里邀请过去的话圣上看到恐怕都会头上有三条线不得不质问他下面的饭桶是如何找到一个文化水准比自己还要低的人来做统战工作但是呢这一集节目我想讨论的不是馆长的上海之旅

他有他的市场,他拍这些也不是给我这种立场的人看的我也没心去看,他也不缺我我只想从一个比较不一样的角度去分析这件事情也就是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像馆长这种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因为这种立场摇摆不定的人很多,利己主义者更多

要了解馆长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我们必须先简单的讲一讲他过去的立场馆长在 2018 年左右公开支持国民党特别是在高雄市长选举期间他力挺韩国瑜并认同韩国瑜发大财的口号认为他能改善经济和两岸关系

2019 年,馆长因为共机扰台事件以及对蔡英文捍卫台湾主权的认同转而支持民进党并公开表示过去对蔡英文的批评让她感到羞愧 2020 年左右,馆长因为反对中共的渗透以及支持台湾的立场她对激进党强硬的反中路线产生了共鸣尤其是在 2020 年枪击事件后她的本土意识进一步强化

2021 年,馆长公开支持激进党。2024 年,馆长多次表达对民众党以及柯文哲的认同,特别是在直播中提及对柯文哲的务实,以及欣赏柯文哲跳脱蓝绿的执政风格,并开始痛批他曾经支持的民进党。2025 年,馆长连最后一个政党也染指了,那就是他曾经极力反对的共产党。

当然,馆长本人是否认亲共的并强调自己是台湾人,去上海是为了促进和平但他在上海行前后的言论和行为都引发了亲共的质疑他立场的模糊性和商业化动机都让部分台湾民众和网友怀疑他的动机这你就不能怪人了不过呢,馆长反复说他不在乎别人怎样想他说他那就没关系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馆长如此摇摆不定的立场和行为可能和一种名为投射性认同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关这种人会把自己的一些特质或感情投射到其他人或东西上面想透过这种方式来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压力比如说馆长在支持国民党的时候他投射了对经济稳定和两岸和平的期待

转向激进党的时候他将对本土意识和看中立场的热情寄托在这里而在支持民进党的时候他又强调反对中国威胁的说法这种投射不是随机的而是他试图通过政党的形象来定义或强化自我认同的过程但这种频繁的转换也暗示了他的认同感其实不太稳定心理学上称之为认同不稳定

这种特征在边缘型人格障碍中特别常见这种人往往无法长时间维持一致的自我形象或价值观馆长频繁的立场转换可能是一种寻求群体归属的策略他正在做的事情是通过加入某个群体来提升他的自尊和社会地位作为一名公众人物馆长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他支持者的认可

每一次他转换支持的政党他都能吸收一批新的支持者新的粉丝这能帮助他维持他在网络社群中的热度例如当他支持民进党时他获得了反中立场支持者的青睐转向批评民进党时他又吸引了对执政党不满的观众没错在转换的过程中他可能会 piss off 之前的那些支持者但总会有一部分的铁粉跟着他的

这种行为同时也受到了群体极化效应的影响群体极化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简单一点解释就是一群人在讨论一个问题后他们的观点会变得比原来更极端赞成的更赞成反对的更反对

比如说,一群对某政策有点不满的人,他们一起反复讨论后,可能会变得非常不满,甚至变得更激进和极端。例如最近洛杉矶的暴动事件就是群体激化的例子之一。支持和反对川普的人也是例子之一。馆长清楚知道,在网络的时代,极端言论更容易得到关注。

他不断转换立场可能是在迎合不同时期的舆论风向,以确保他的声量不减。馆长的行为也可能跟认知失调有关,因为他在支持不同政党的时候,他的言论往往和之前的立场有强烈的矛盾。比如说馆长支持民进党时强调反对中国,但后来去上海后又批评民进党的孔中策略。

比如说以前馆长反共,直播时又骂习近平又骂彭丽媛,结果现在变得亲共起来了这种频繁的立场转换让他看起来前后不一致为了缓解这种不舒服的认知失调,他可能会用合理化的方式去调整自己的说法让他跟当前的立场相符

这种心理机制可以让他维持内心的平衡但肯定会让人觉得他的立场摇摆不定甚至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不过呢,这不一定是他虚伪了这可能只是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试图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和立足点的自然反应另一个值得讨论的心理动机是权力动机

顾名思义就是有些人很想拥有影响力和控制力以此作为动机馆长作为一个直播组合意见领袖他频繁改变支持的政党可能不是单纯因为理念而已更多是为了保持曝光度和影响力

因为每一次改变立场,他都会在直播中发表激烈的言论或评论公共议题吸引媒体和公众大量的注意力,进而获得新的一批粉丝如今台湾的粉丝数量见顶了,他唯有把目光放到对岸去这种追求权力的行为在很想掌控局面的人身上很常见他们会通过影响舆论或改变立场来稳固他们的地位

嘿嘿,川普就是其中一个最好的例子了如果我们回看历史,馆长的行为并非独一无二的类似的人物在过去也有最有名的例子之一就是法国政治家塔列朗他活跃于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他甚至有一个政治变色龙的美誉塔列朗在法国大革命时支持革命派后来投靠拿破仑

拿破仑垮台后又转向支持波旁王朝每次转换立场都能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塔列朗被认为是投机的典型但是他靠着高超的外交技巧在乱世中生存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当然是三信家奴吕布勒这不需要我多做解释了吧跟馆长相比这几个人都很像

他们都擅长根据形式改变立场来保持他们的影响力也都被批评没什么原则不过呢塔列郎的成功靠的是对权力的敏锐动差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而馆长的立场转换更多是利用网络时代的流量来作为依据这大概就是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差别了

无论如何,馆长一开始以反共出名,最终变成亲共。没错,他从来没公开说过他支持中共,但他的高调言论和行为就像一面镜子,多少已反射出他的真实意图。什么以和平大使的身份到上海去,先不说你满嘴脏话做什么鬼大使,也不说你是哪根葱。

就算是前总统马英九在中国都要混得像个臭药饭的样子你区区一个网红是什么鬼和平大使呢怎么看也是另一个台湾来的臭药饭再说真正威胁台海和平的是中国每天战机舰艇扰台切断海底电缆各方各面渗透台湾的是谁呢这名所谓的和平大使在上海时有呼吁过什么吗

敢呼吁什么吗他乖得像个孙子一样一句脏话都不敢说反而回国后就干东干西的变回老样子说白了馆长就是一个没有固定立场没有长期原则没有个人信念的人从国民党到民进党再到民众党和共产党两个中国的主要政党他都沾过边了

就如我刚才所说的这种转换当然不是他单纯个人信念的改变了而是因为他需要维持自己的影响力和流量以及基于商业的考量馆长想在商业上成功又想在政治上找到立足点这种挣扎让他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很特别的例子但是呢再特别也只是草包一个

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某位中国人说的我们来看看以下的片段

大家好 看到一个台湾的草包到中国去了而且满口脏话就一句完整的文明语言都不背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到中国去到了中国上海之后他做了磁悬浮居然说有靠背的这群脑子里灌满大便的人会引起这轰动我觉得是不是他们的同类太多了难道他们脑子里都装了大便吗

這觀點你認不認同都好別忘了按讚和分享我的影片順便訂閱我的頻道

有兴趣的也可以到 X 平台关注我什么都能懂一点生活更精彩一些我们下一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