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59 | 戳一戳15歲美術人才的腦袋 ft. 妙妙男爵

EP159 | 戳一戳15歲美術人才的腦袋 ft. 妙妙男爵

2025/1/27
logo of podcast 博音

博音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妙妙男爵
曾博恩
Topics
妙妙男爵:我認為台灣的藝術教育體制,特別是升學導向的美術比賽,過度強調技巧和比賽結果,忽略了學生對藝術的熱情和創造力。全國學生美術比賽的題材限制和升學壓力,讓學生不得不迎合評審的喜好,扼殺了他們的藝術天分。我的影片初衷是希望引起大眾對此現象的關注,沒想到獲得許多老師和學生的支持,甚至有些老師因此改變了教學方式。藝術創作不應只追求技巧和獎項,更重要的是個人情感的表達和對藝術的熱情。 我認為藝術的定義是:在創作過程到觀察者之間,只要有人獲得滿足,就足以稱為藝術。但前提是,創作者的技法和理念必須完整地表達其意圖。例如,蒙德里安的作品,雖然簡化了自然,卻完整地表達了他的思想。 至於後現代藝術,它挑戰了傳統對美的定義,探討美是否存在。藝術可以激起任何情緒,即使是無動於衷,也是一種情緒。藝術與大眾流行文化的區別在於:藝術是不可複製的,而大眾流行文化容易複製。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在美術班學習多年,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藝術創作的重要性。高中轉入普通高中後,我更積極地創作,每天畫畫,並下定決心成為藝術家。我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元素的組合、夢境等,我喜歡將衝突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創造視覺衝擊。 我目前也接一些商業案子,但更希望創作能表達個人理念。 曾博恩:妙妙男爵的影片點出了台灣藝術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升學主義。美術比賽不應成為學生壓力的來源,而應鼓勵學生自由創作,探索藝術的可能性。藝術作品是否一定要美?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康德認為藝術是非理性的,杜尚則認為藝術是非形式的。藝術的定義因人而異,但重要的是能激起觀者的情緒,即使是無動於衷,也是一種情緒反應。 藝術與大眾流行文化的區別在於:藝術的獨特性和不可複製性。藝術家需要不斷尋找新的創作角度,才能在飽和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我認為,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可以培養美感。參觀美術館、瀏覽網路平台,也能學習技法和獲得靈感。藝術創作不應只追求技巧和獎項,更重要的是個人情感的表達和對藝術的熱情。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這一集我們討論了台灣藝術教育與一些哲學考題 🌀 強檔喜劇拼盤秀 #賀博台瘋 線上版 正式上架! 🔴 點擊連結一鍵下單 ➟ https://str.network/TgHxr 🚀 首月優惠 NT$349 薩泰爾娛樂官網 現正熱賣中! ▹ ▹ 追蹤看更多 訂閱最新消息 » https://str.network/rnbrian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brianptseng/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brianstandup YouTube »  |曾博恩:https://www.youtube.com/@brianptseng |博恩站起來:https://www.youtube.com/@StandupBrian ⠀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yjmnkp0166d0830od1kznfj ⠀ 本節目由【月城南廣告】業務代理及製作 💌 Podcast 商業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