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179 | 台灣為什麼要發展自己的火箭? ft.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吳宗信

EP179 | 台灣為什麼要發展自己的火箭? ft.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吳宗信

2025/6/16
logo of podcast 博音

博音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博恩
吳宗信
Topics
博恩:太空科技并非遥不可及,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气象预报、通讯和电视转播等都依赖于卫星技术,而卫星的发射则离不开火箭。因此,了解太空科技对于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意义。 吳宗信:我認為火箭是太空科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卫星在气象、通讯、侦测等方面有广泛应用,而将卫星送入轨道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火箭。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国家掌握火箭技术,因此,发展火箭技术对台湾来说,代表着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我希望通过在台湾发展火箭技术,使台湾在太空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Deep Dive

Chapters
這段落探討了火箭及太空科技對一般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氣象預報、通訊、娛樂等都仰賴衛星,而衛星發射則需要火箭。吳宗信主任也分享了他從小對火箭的興趣,以及為何選擇回到台灣發展太空科技,而非進入NASA等國際機構。
  • 太空科技的應用已融入日常生活,例如氣象預報、通訊和娛樂等都仰賴衛星技術。
  • 全世界只有九個國家有能力自主研發火箭,這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
  • 吳宗信主任選擇回到台灣,致力於發展台灣的太空科技,認為這對台灣具有特殊意義。

Shownotes Transcript

哈嘍各位聽眾大家好 歡迎收聽最新一集的博音今天我們要飛向宇宙浩瀚無垠你是不是嚮往過外太空的世界呢那我們今天邀請到的是前瞻火箭研究中心 ARRC 的創辦人也是國家太空中心的主任我們來歡迎吳宗信博士博恩你好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這個火箭阿伯 怎麼稱呼比較好 博士還是主任還是

都可以吳老師或者叫吳老師 或者火箭阿伯可能大家比較清楚好好好 那我就叫主任好了都不是以上的選項我想要在一開始就直接問一下開宗明義如果不是本來對於外太空或是火箭特別有興趣的人他們為什麼要聽這一集就是說太空或者火箭的科技

对于一般人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我想火箭是整个太空的一部分太空大概分成几块就是如果你不要讲到说要到外星球移民这件事我们再回到跟我们直接生活比较有关就包括火箭 卫星卫星因为它有很多种

不懂的譬如氣象衛星通訊衛星拍照的衛星或者一些什麼電子訊號偵測的衛星這些是應用面一個是地面的接收設備以外火箭就是其中一部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享受太空帶來的好處比如說你每天看的氣象它最主要的資料要做預測

是由卫星去取得的还有你可能做通讯像现在 Starlink 或未来的 Kyper 或是各位听过 OneWeb 低轨通讯或者高轨的通讯或者我们小时候看这一个

棒球的轉播這是單向的這個是同步衛星種種或者很多我們日常生活用的其實都透過衛星衛星怎麼上去一定要火箭把它送到軌道所以沒有火箭你衛星沒有辦法上去

其實我有蠻多問題 但我想等一下我們進入到就是實際上他怎麼從噴 然後到他會掉一些東西 印象中是這樣到那個比較原理的東西我們再問好了我想要問一下主任你小時候是怎麼接觸到就是你幾歲的時候開始發現自己對這些東西有興趣沒有啦 我在台南很鄉下 那時候最重要是吃飯

所以那时候没有机会没有人去启发你让你去想什么梦想那时候最重要是吃饭最多我想跟这个有一点关系的就是放充电炮就是过年或者中秋节放充电炮是最刺激的但那时候也没有想到要做火箭科学家这件事是后来因为念书后来慢慢了解一些科技的东西发掘火箭这个东西

非常吸引人而且对台湾特别有意义所以你办公室好像有放一张海报我没有去过我是看报道写的中年阿伯的太空梦是在我交大的办公室那这个梦想因为在报道里面好像没有很形容那个梦想是什么其实我的想法是因为可以坐火箭把卫星送到轨道的

現在整個世界大概只有 9 個國家 200 多個國家只有 9 個國家有這個能力所以我想對台灣來講太空中心自己做整顆衛星大概沒有問題它現在比較欠缺的是做火箭火箭是一個

投资非常大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整合的一个科技这个代表一个国家的能力我大概到 40 岁以后挖掘这件事

好像在台灣的學術界或整個國家好像沒有在專注這方面我那時候想說如果可以把它做出來我想是很酷的一件事情那時候單純是這樣剛剛其實我就有一個問題想要問但因為又提到了所以很想要直接追問下去

剛剛說全世界有九個國家大概只有九個國家可以做出來我猜其中應該有美國跟俄羅斯因為當年他們就是在比中國日本

那为什么吴老师会选择回到台湾发展而不是直接可能进入 NASA 之类的因为好像一般想象就是 NASA 会是有办法接触到最多资源或是最领先科技的地方其实当时我是 1990 在美国密西根念书念 PhD 念 Aerospace 航太马我 94 年毕业然后做了一年多的博士会研究可是我那时候去美国其实是

让我打开对台湾比较台湾的历史我是去美国才真的才认识台湾整个这 400 年是怎么走过来所以那时候想法很大的改变当然也有机会留在美国但是我是决定回到台湾太空中心那时候对火箭的想法还没有那么清楚

是回到台湾然后做研究在交大先回来在太空中心两年多后来 1998 才到交大我大概在六七年就升上教授我是我们系上第一个助理教授然后副教授 曾教授我研究还做得不错那时候在想一直写论文跟这个社会的连结好像隔一层皮脱钩后来在思考说怎么对这个社会更有 impact 的贡献因为我本身的专长是

航太大概分航空跟太空这两块航空觉得没有那么刺激太空比较刺激因为宇宙这么大地球这么小这个太空是 unlimited 的 space 可以去 explore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来云眼机会又接触到因为那时候太空中心在 2005 年启动一个机会叫 Habitat 我那时候是等于是学界里面

大概有十个老师不同的专长协助太空中心做一个独立验证的工作那时候国家本来也要有这样的卫星载具就是火箭的计划一年之后去摸了后来我想 2008 就截止因为那时候马英九当总统我想火箭是一个很战略性的技术后来就没有做一年之后就在学校

带着学生就坐浙潭火箭

一做后来发觉这个东西很有魔力你带学生去在新竹的海边偷偷发射就是不是那时候法律是有一点灰色没有说可以也是没有说不行那时候有一点胆子就带学生去发射然后发射两颗充电包一颗是上去就天雨散花炸掉另外一颗不小心打开降落伞学生痛哭流涕我在学校教书教这么久

很少看学生做事情失败一堆人还非常非常的激动痛苦流这个东西有它的魔力所以他说就想这个东西我要一直做下去中间很多过程就是我本来想要收起来因为做这个东西第一个

当时政府也不支持你拿不到计划当老师就是你要拿计划写论文后来我思考整个台湾的学界没有人在做这件事很严肃的在做这件事所以后来就已经这样跳下去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是这些年轻人给我的动力

我想问一下他们当时在是新竹吗对对发射的那个火箭大概多大很小啦大概 10 公分直径大概不到 1.5 公尺那我就很想问火箭的定义对啊充电炮它怎么样充电炮算火箭吗算是啊真的其实火箭的定义是这样像水火箭小时候好像有参加是广义的火箭喔

大概火箭如果这样讲就是它其实是我们学过的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就作用跟反作用定律那个是物理的作用另外一个是如果你要让这个物理的作用更有效率

喷出来的速度更快压力更大喷出来所以你大概就是要有化学变化产生高温高热在一个 tank 里面然后有一个洞从这喷水喷出来所以它是要结合物理变化跟化学变化像你讲这一个水火箭它就是没有化学变化只有物理变化

所以真正的火箭像我們做的 EVEN 很小我裡面還有東西在燒燒因為它是在容器裡面所以會高溫又高壓所以化學變化加上物理變化就是火箭的基本原理了解所以不是說多大

才算火箭只是你不同的任务你要做到更大一点推力更大比如说你要把卫星送到轨道或者把太空人送到轨道它的等级就不一样我想问主任你是想要看到这件事情发生就好还是你要自己亲身参与在其中我当然是想做一个火箭做这种小的冲天炮这种

大概一两个两三个就可以做但是你要做到可以送卫星到轨道这要好几百个人如果再加上它的一些制造商加起来这是要上千人才有办法做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整合

或者我們叫系統工程這個是你要把一堆人有很充足的資源一般我們在講資源就是有點像記者在人時地物這些你都要到位你要怎樣的人要多少人然後時間就是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要做多久在台湾有没有办法做或者跑到马来西亚有没有办法做因为跟当地工业的资源有关系物物就是你要怎样的设备还有一些量测仪器

或者后面就是你要怎样的财务的支持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然后你要把一堆人在同时间或不同时间横向的 纵向的比如说我去拿资源我上面的老板如果他不买这个账你人再多技术再好也没有用还有一堆人一起做事一定有人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所以像我们中心其实像我以外

有一些是念政治系的因為你要有很好的太空政策你才有辦法說服這個社會大眾說為什麼要做這麼昂貴的事情我到後面的理由是什麼要跟我的老闆你要出錢要不然台灣跟不上

這些是一個很複雜的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工程師科學家可以做到的事情那我可以問一下現在台灣大概是卡在哪幾塊因為剛才有講到說 2008 年然後馬英九執政之後就中斷但現在好像又換因為台灣中心我們在 2023 年

1 月就啟動這個衛星載具就是火箭入軌的計畫現在正在第三年所以我們打算在 2034 年正式可以送衛星進去這個大概要 10 年左右

2031 年是做到我们叫次轨道大概两节就是整个的火箭的引擎还有结构还有它的整个导控都可以到位这个是不简单的事我们局我们常常要做比喻的韩国他们大概花了二十几年才做到他们大概前年才真的把卫星送入轨道他们花了大概一千多亿台币我们不要那么多我们不要那么多

我們燒很多燒一個年他技術很複雜技術真的很複雜我剛剛聽到幾個名詞就是軌道 次軌道他是那個高度嗎

你看火箭不能只有看高度要看它的技术成分你要送一个卫星进入轨道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国中不是有学这个向心力吗圆周运动如果说要送一个卫星到 600 公里你火箭要飞到 600 公里一节两节 600 公里大概你算一下

大概要每秒 7.5 公里一秒鐘 7.5 公里你可能沒有感覺如果你平常生活就像高鐵高鐵是大概一秒鐘大概七八十公尺所以它時速大概 250 到

大概是高鐵的 100 倍塊所以你入軌大概是 27000 公里一個小時所以高鐵大概 250 到 300 大概 100 倍塊所以你如果站在高鐵站有時候過站不停的

咻的過去你已經可以感覺到它在那裡這個入軌火箭動能我們念過我們是 2V2 你還記得速度平衡所以你送 1 公斤你在高鐵上跟你送到軌道大概是 1 萬倍的能量所以你要把一個 1 公斤的東西

送入轨道是很贵很不简单的所以一般都用化学能了解那次轨道的定义用途次轨道就是说你可以飞到那个高度比如你可以飞到 600 公里但是速度不足它还是会掉下来 OK

但是為什麼要吃軌道就是你還沒有進入軌道之前你可能用比較少的能量去做一些實驗確定你的控制 你的引擎你的結構可不可以承受這樣的環境因為上面是有真空所以它環境跟地表是不一樣的

我想要問一下剛剛說要用化學產生那個東西但是感覺上因為它跟質量又有關所以也不能太重所以通常你大概 100 噸整個火箭起飛的時候你大概可以送個一噸上去

1%就很厲害了所以它大部分都是燃料 結構所以你看火箭為什麼好幾節因為上去你第一節燒完了你一定要把它丟掉要不然就變呆重你越重你就你同樣的力量你的加速度就小所以你看它如果三節

稍晚第一節就把它丟掉稍晚第二節丟掉到最後就是我們叫做 Upper Stage 就是入軌段就帶著衛星把它推出來把衛星再到你軌道以後推出來然後最後一節現在比較有良心的就是要

往回掉 比較沒良心的亂掉像大概這一兩三年中國它 upper stage 或者掉的時候它沒有做某種程度控制所以會亂飛所以大家嚇得要死

好像彗星那陰石因為它沒有就是你把這個衛星推出來以後它最後一節它其實理論上它也要讓它掉下來掉下來你其實有一些小推進器就是往地球推讓它有控制的大概掉在一些海洋上面但是它們都沒有就亂掉很可怕所以美國的 NASA 一直在罵它們對

可能想要升電的錢吧可是感覺放個小降落傘也不是降落傘就是你要有一些稍微我們叫有 control 的 reentry 他們沒有這很可怕了解了解這是因為這些東西都很貴所以剛才講到韓國他才會用到幾千億這樣一千億一千億左右

他花了 20 年時間那他花了這麼多錢是說幾次發射需要花這麼多錢他花了很多次因為中間研發因為我剛講過他是好幾百個加上廠商跟他們合作的廠商有 200 家廠商

它是一個非常跨領域如果你做火箭你就知道為什麼大學裡面會分理學院有數學 物理化學工學院有機械 電機 電子 化工材料 通訊 電機為什麼這麼因為一個火箭就是這些的專長的縮影所以譬如說你這個火箭的引擎引擎裡面在燒的時候因為溫度大概 3000 度 K

3000 度 C 然後可能氣裡面的壓力可能是 100 大西壓甚至 200 大西壓像這個 Elon Musk 現在他那個是快兩三百大西壓所以你的外面的金屬要很強壯又耐高溫然後你裡面的燃燒又是化學的 化工的這個金屬是機械系 材料系的

喷嘴里面又是航太系的然后它要控制这些一些阀门或者你的因为就像我们人要有大脑它的火箭的飞行的电脑这电脑控制什么时候飞行然后里面有感测器你飞的高度你的姿态你完了要做控制譬如我从这边当作发射基地我要到 600 公里我中间的轨道还有火箭的姿态

什么时候脱水这个都事先设计好你知道你如果坐飞机坐到大概一般现在飞机大概都 12 公里大概 10 公里到 30 公里这一段叫平流程因为我们地球是

往東轉所以我們的氣流其實是往東而且風速在這一段都不確定它有時候有陣風可以到每秒六七十公尺比強烈颱風還強所以你一個火箭你要照你的軌跡飛過去你跟火箭長長的

這個廠廠的它又不是一個非常的我們叫鋼體所以它在飛的時候可能會這樣晃然後你要固定軌跡然後你每次風過來的又不一樣所以這個控制非常難所以你要飛飛飛到那個位置所以中間的

条件是很严苛你飞到上面又真空真空的时候有些才会所以它非常非常的跨领域然后你在飞的过程你的状态轨迹位置你要传回地球

这是长距离的 远距离的甚至上千公里的通讯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所以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那只要成功一次就好了吗没有 你每一次所以你看像 Starlink 我看它现在 SpaceX 大概每个礼拜都发射至少两次它一年要射大概超过 100 次所以你看为什么它可以在低轨通讯它现在已经打了 7000 颗它一次送个 40 颗

他已經送了幾百次上去他那個其實沒有很清楚他除了因為我好像知道的用處就是 Wi-Fi 好像搭飛機的時候可以用 Starlink 的 Wi-Fi 對 他不得了因為你看現在全世界大概有 50%的人

沒有通訊沒有像我們現在的手機的無線通訊所以在很多偏遠沙漠山上它就可以透過這樣因為它衛星它現在大概 6000 多顆可以運作它幾乎整個地球它整個都遮蓋到比如在台灣的玉山你手機不可能有基地台所以如果在那個地方如果它可以讓你使用的話你在任何

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透过这样的通讯跟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可以通电梯里也可以吗对 电梯里不行

這是我最在乎的事而且在船我舉個例子像台灣在全世界的海運像陽明 長榮還有好幾家它占全世界大概是前三大海運量比如像長榮它出去的貨櫃輪可能是幾百台你要跟它通訊現在唯一是透過高軌的通訊可是那一個有

延迟大概快接近一秒所以你要打电话跟他直接通看到影像很难可是你有像这种低轨的通讯它的延迟大概 30 到 50 个 mini second 就是大概 0.03 大概 0.04 秒所以如果你是船长

我是老闆我是長榮老闆我要看你那邊有沒有什麼問題我上面可以裝監視器可以直接把它傳回來我可以直接打電話幾乎沒有延遲的大概知道你船上的情形這個對一個老闆他要全球去掌控

一些原来掌控不到的而且是即时的这就很重要还有一个就像你讲飞机的那叫 In-Flight Service 我有坐过一次从 StarShip 去加巴克忘记名字在德州一个小镇就 StarShip 我有一次大概去年被安排去参观后来我要到加州去他安排坐他的他们叫 Commute 就是有点像公车每个礼拜二礼拜四因为他大概员工都在加州

德州大概有 2000 多个所以他们每个礼拜礼拜四让他们搭接驳车然后有一次跟我搭他们我要回去加州有事情那次我 VT 完了以后他中间过程就是用他们自己的 starting 他大概是 737 大概上面有 100 个我用我的手机去测就是快 100 个 Mbps

用的很多所以在上面幾乎有時候比你在家裡快所以你看美國如果你注意大概兩年前美國有一次他們的民航組 school up 結果整個美國他一天大概有一萬多班的民航機

沒有方形全世界大概有兩萬所以這個 business 有多大這個一天有兩萬那像 starlink 他幾千顆已經發射上來他的經費又是從哪裡來因為剛剛聽說就是你如果有去賣特斯拉你如果有訂的話他就靠訂戶比如說他有一個是有些是 B2C 就像我們一般你就買一個大概三四十公分的

我们叫做 user terminal 它是用像 FaceArray 你装很简单我在美国那边装过一次它一个订户一个月大概 99 块美金大概 100 块一年大概 1000 多块美金所以一年大概 4 万块台币 4 万块它现在至少在四五个月前它大概已经有 300 万户算一下它一年可以收多少现金我帮他算过都有 400 万户它

他一年可以收 1600 亿台币我想你知道如果你一年可以收 1000 多亿的现金你可以去跟银行借多少钱你借个 10 兆他都会借你因为你是现金嘛所以他靠这个当然他也有 B2B 也有 B2G 那就是跟航空公司那些对所以他就靠这一个哇

即使他現在還是就是他以前要投入很多嘛那個 NRE 就是你前面的研發經費但是他靠現在的現金流我想他是富可敵國耶就是他這一家公司的資金真的比台灣就像 NVIDIA 他一次一兆美金台灣一年大概

我們的 GDP 大概 30 兆,就低你一點那從這個 STARLINK 的例子我只是想問說因為我想到馬斯克他好像他幫川普很多就在競選的時候他就是為了要讓一些法規可能比較鬆一點點台灣現在在這種航太相關的法規有很嚴嗎?因為剛剛聽說就是小火箭不太管

其實我們因為在 2021 年通過太空發展法然後裡面有一個資訊所以它裡面其實有一個就是一些發射相關你要做衛星 做火箭它有一些相關的規定

就是你如果有火箭你要发射你都要跟国科会申请它是组织单位然后是委托太空中心在做审查的工作所以都有一定的规章全世界都一样有一定的规章因为火箭发射如果你乱飞的话这个很可怕所以还是有一定的规章去发现在是有一定的法规去处理对

那了解完就是技术台湾如果没问题然后法规也没问题环境感觉也没什么问题现在资金的状况是怎么样因为我 2016 有创过业就开过火箭公司所以我在当时是台湾的社会比较

沒有這方面我想現在會比以前好很多不過台灣現在在太空方面的投資比較偏向衛星的製造方面還有地面的接收設備地面接收設備台灣其實在全世界已經本來就佔了很重要的

就像台灣大概一年的整個太空產業大概快接近 3000 億你覺得台灣怎麼那麼多就是我們手機的 GPS 的接收機你每個手機裡面都有 GPS 接收機這個其實也是算太空產業一部分不過這兩年本來它佔了大概 97% 98%不過這兩年地面設備整個產值還是往上升

但是它的地面设备的接收设备它反而降低到大概 91% 92%原因是什么被谁偷走没有 在上面的在上面就是说台湾的产业链它这两三年它已经有一部分移到去做卫星部分可是台湾现在卫星的产业又没有那么多除了太空中心做比较大颗以外其他一些小产业做利用卫星

主要是帮外国尤其美国或者欧洲的国家做代工我大概有看过这两年我这样明察暗访大概美国的一些卫星公司它的电子版就是我们叫 PCB 的 Assembly 就是一般的电子硬板那种 Printed Circuit Board 就是一般你电脑摆起来就是一块板子那种

因為衛星上面因為它一樣有航天系統有衛星電腦都需要這些我看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台灣做的那我問一個可能跟將來有關的問題因為感覺也是這幾年就是說韓國也是最近才成功然後 STARLINK 這些以後我們會再次進入一個太空站嗎就像當時那個美國跟蘇聯一直在比較誰先到

美國的國際太空站他大概 2030 年就會退休然後就進入地球讓他燒掉所以美國他們現在在推私人的太空站

其實他才被接觸很多次是不是台灣應該要送太空展年輕的太空展一個男的一個女的這些類似我們在了解當中你說不定可以當太空展不不不我非常害怕我非常害怕這可以講一個小故事上個禮拜你有記到這個

對 我其實還蠻怕高的但是上禮拜是我帶我小朋友去台中的科博館然後他有一個那個太空劇場太空劇場的那個影片呢就一開始會彷彿你在一個火箭裡面然後 321 就離開地球然後到太空然後那時候我兒子就開始說我不要

我不要他有你的遗传对对而且他一直说我要回地球我要回地球他是很天生的一个恐惧对于离开地球这个可以训练了哈哈哈哈

因为那种私人的区域他训练大概时间很短他现在做的都蛮舒服的如果看那个 SpaceX 那个追梗现在他的太空服都做的跟以前不大一样搭起来跟飞机一样是这样子吗上去是失重以后因为像 Starship 他如果真的做起来他以后是想要在全世界任何两个

大概會找五個到十個他們叫做 space port 機場我們叫做 airport 可是 airport 翻的不是很好像日本他翻做空港 airport 所以他們現在的概念叫做 space port 如果照翻應該叫太空港

以后就是你从美国纽约他有一个 space pole 用 starship 飞起来进入轨道到台湾假设现在以后如果在屏东屏东现在九盆是我们已经选定的国家发射场如果我们留一个地方给他说不定我们在那边盖一个 space pole 他飞过来只要三四分钟就到为什么因为他进入轨道轨道他速度就刚讲他一个小时可以飞两万七千公里嘛

你飛機現在一個小時大概飛 1000 公里大概 27 倍快所以你從台灣飛到美國加州大概也要 12、30 個小時所以你從加州如果坐這個 STARSHIP 過去你算一算時間差太多了等一下等一下這個可以再問一下因為這個我小時候我就有印象好像

對 我小時候大概快 30 年前就跟我們講說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到那個太空然後再下來會更快對沒錯但是我好像從來沒有理解過是因為在平流程是平流程我們要一直推進沒有 平流程它有空氣阻力然後它用的引擎是一般我們叫做渦輪引擎渦輪引擎它運作的

速度空间就大概就是音速以下所以大概每秒 900 多到 1000 公里不是 每个小时可是火箭引擎它是在真空真空就没有阻力你看你在大概 10 公里还是有空气阻力它气压大概是 0.3 或 0.4

像你爬玉山大概 0.7 如果你到 600 公里那邊完全是幾乎沒有空氣所以它阻力小所以它可以飛得更快而且火箭引擎的關係所以它一開始對地表用力但這邊還是得有一個平行因為你在 10 公里的時候還有你在飛很快的時候有空氣所以它有阻力你現在人走路沒有感覺可是你飛到大概 600 公里高沒有空氣所以它飛的時候幾乎沒有阻力

所以它可以飞得很快可是这个的成本你有办法降下来吗所以如果你有量因为你工业化如果你可以大量生产因为我去 Starship 在德州的工厂它那个就是要做量产所以它的外壳它是采用不锈钢以前传统上的

火箭的外殼大概用铝合金或者碳纤这个就比较贵为什么因为不锈钢它焊接起来它强度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他现在就想办法把它做量产量产的话它成本就会降低但是人要坐在上面还要有挑战还是要训练但是它可以运送重要物资一次可以运送从加州运到台湾半个小时可以一次运送 150 吨

那刚刚在航海全部都完蛋了未来有可能因为它发展的如果成本有一千台这种样的 Starship 它的目标是第一节可以回收第二节可以回收现在发孔就是只有第一节回收还不够所以它做到以后全部可以回收有点像飞机飞机可以一直使用的话这个以后就不得了成本就会降低对

那台灣有多大的可能性在將來的這種世界裡面佔有一席之地?台灣是因為台灣沒有那麼大我們國家是小但台灣博恩你應該也知道台灣在半導體跟 IC Design 這兩個是做 AI

的一个基础 硬体的基础台湾在这块很厉害所以我想台湾可以看得出来刚好上个礼拜 Computex 我想全世界最大咖的做 AI 的或者所有的软体几乎都要到台湾来所以台湾在太空这一块其实是可以

利用 Leverage 这一块的能力因为你要到太空去你还是要晶片在太空里面做晶片化现在还不多所以这边是台湾的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比如说我们卫星里面在用的电脑

現在傳統上大概像我們在做還是這麼大塊如果你可以把它做金邊化你可能太年輕了在 30 年前有個黑金剛一支大概 20 萬台幣大概有兩種人在拿可能是總統另外一個就是羅馬黑道在拿因為剛好可以打人所以那時候是很不普遍一顆這麼大顆

里面大概都是类比的现在里面几乎都数位我最喜欢讲就像某一家公司他专门在做这个他在 20 年前跟 Quadcom 是不能比的

现在其实它跟 Quoccom 是平平的它就是做手机的标准的版本它把一个很大的 Umball 的电脑把它做成晶片它可以量产 成本降低其实台湾在这一块是有很大的机会就像现在在 GPU 或者 AI 里面你变成是一个人家都不敢忽视你的一个对象这个是保护台湾整个国家安全

所以科技其实不只可以创造产业创造高品质的工作那其实也可以保护台湾的国家安全对 因为 Computex 然后黄文勋回台湾的时候我上礼拜有看到有些人在讲说他不是要在北市科那边对对对我想这个他是一个宣誓这个跟对台湾这样看起来是商业但是他对台湾的国家安全

比如說 如果要來對你怎樣的時候他要考慮清楚啊我房子就買那邊啊 不會炸我啊因為不是你一炸 美國人就會生氣啊因為我做 AI 整個 GPU 沒辦法生產這個不得了的事情所以我想你台灣的科技越強其實無形中有形中都是在保護國家是是是 所以以後就要靠主任像台積電的晶片 太空是一塊

可以大量运用台湾已经有的科技的基础尤其是半导体 IC 去创造更高的

假如说有人在说在太空要把地面的 data center 因为 data center 需要很多电来做冷却在上面的话你可以如果做自带控制太阳没有照到的时候它是很冷的是接近零度 K 所以你其实可以节省很多的能源所以你在上面做 server 讲难听一点那些 server 可能都要台湾做的如果不是就电子五个电子十个在做对

所以台湾在地表这些 AI 上面也在讲你直接卫星取到一些资料也可以做一些 AI 的边缘运算这个现在也是乒乒乓乓所以我想台湾在未来太空的时代

善用台湾现代资源所以我们国家小我认为还是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从一开始到现在我其实因为我很担心一般民众其实对火箭没什么了解可能没什么兴趣所以就好像要一直强调说这个东西对我个人有什么帮助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帮助

那最後的這段話有沒有辦法對可能有些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生本來就對太空有興趣的這些學生

老師會對他們有什麼樣的建議如果你想要從事太空這一塊什麼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如果要從事太空它的面向是真的非常廣除了剛剛我講的在大學理學院的一些科系數學 物理 化學等等或者在工學院我剛剛講過的機械工程電機 電子 資訊 就電腦化工材料等等這些以外它其實面向非常的廣

因為我們要處理最後還是人的問題只要是有人你就有政治社會社會科學種種這些要國際合作這些面向其實是需要的你可以來看我們國家太空中心裡面的科系我們那邊也有政治系也有社會系也有外文系種種這些還有當然我剛剛講的理學院跟工學院如果你像直接噴火箭

卫星或者它的资料的应用你其实每一天的气象报告或者每天其实都在应用或者内政部要去做国土规划他要看今年跟明年跟后年我们的海岸线或者有些地方的变化最好的就是用太空的卫星拍到的照片等等

所以它其实是每个面向都需要你也不一定要念太空系或者航太系你每个面向的专业知识都可以直接简洁应用到这个太空的整个领域太空是人类的最后一个 frontier 人类如果未来要更突破

它就是一个未来的一个疆界边界除了这个以外宇宙 space 是无限的是 unlimited 的所以你又可以做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如果地球还存在的话还有最后要讲就是我们要了解地球解救地球甚至你要离开地球要移民到其他的星球都是要靠太空科技没有其他的方法

好的 那今天非常感謝哲文跟我們分享這麼多如果有興趣的剛才講到的所有關鍵字太空 炎熱重視鏈或是火箭阿伯大家都可以去搜尋以及了解那今天再次感謝哲文我們今天這集博弈錄到這邊別的中間沒有點我們下集再見 掰掰謝謝各位觀眾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