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做一个到处留情的小蜜蜂,到你喜欢的地方随处去采蜜。放弃你的职业规划,放弃你对未来的打算,放弃你必须要做什么行业的计划。 首先:我承认,我允许我是一个庸俗的人,我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人。
我是一个神神叨叨,神经质的人。嘻嘻嘻,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以下是大概的内容描述+时间穿梭轴】
9:25 我是允许自己三心二意的;像个蜜蜂一样。
9:43主流社会他们经常给我们灌输社会的想法,从而让我们信以为真,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变成了潜意识:
有没有被戳中?有没有感到羞耻? 戳中是 OK 的,但羞耻大可不必。因为这些都是你的优点,而不是缺陷。请你再也不要埋汰自己了!如果你的兴趣广泛,想法奇思妙想,想都想试试一下,那你实在是太棒了!!
13:49请你告诉自己一万遍:
我爱好广泛本身就是我的天命。
我无法、也不必做选择。
我所有喜欢的都可以都应该立即马上去做,不要管能不能完成!!!
你可能震惊了,也可能还是会怀疑我这些话。 那多半是因为,你有以下几个深信不疑的预设:
你每样事情浅尝辄止,这样不好。
找到「全然的爱」去投入终生,才是理想归宿。
每一件喜欢的事情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
每一件喜欢的事情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喜欢的事情都需要通过花钱培训的方式去深度学习。
你每样事情都想要深度学习。
如果没有深度,那至少得把所有的浅浅的线团揉在一起才像样。
以上预设,请你用心思考一下:是真的吗? 事实是这样吗?这是现实吗?
我自己还是抱着:我还年轻,只有多试试,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其实,无论什么时候不要早早给自己设限,只要有兴趣,什么都可以试一试。就像人们常说的:遍地撒网,重点捞鱼。也就是只有不断拓宽知识的广度,才能在众多选项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18:49 最近看的书:大卫·爱泼斯坦的《成长的边界》。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人生要先有广度,而后才有深度;事业要先做业余,然后才能达到专业;思维要先学会类比,而后才能实现迁移。
事实上,作者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人生不要给自己设限,只有突破自我设限的壁垒,才能达到追求梦想的最佳状态;人生只有不断地积淀、储备知识,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攀顶的时候具有足够的后劲。也才能在需要做出抉择时,有胆识、有能力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长项的领域。
请记住不要觉得自己落后他人。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26:29书中提到一个“黑马项目”:我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与其盼望获得一个比较权威、不容置疑的优先答案,不如自己当自己的研究者,问自己一些简单的问题——“面对着那么多可能的自我,我应该选择哪个自我开始探索呢?我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探索?”
:先去接近可能的自己。比起庞大的计划,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更容易上手的事情去做。“先测试、再学习。而不是先计划,再实践。”
:每个人都是由无数可能性组成的,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尝试新的活动、建立新的网络、寻找新的榜样——来发现这些可能性。也就是说,要在实践中了解自己,而不是在理论中。
34:51 但是有人还是会说:每样事情浅尝辄止,真的不好吗? 如果你依然觉得它们是真的,我邀请你感受以下每句新的信念在你身体里产生的影响:
1. 每样事情浅浅了解学习,那才是你的天赋所在。
2. 38:00 你不必找到一件全然爱一辈子的事情,因为每件事里,有你特定的蜜糖。
一开始我们说的蜜蜂的比喻。蜜蜂离开一朵花的原因,是它很渣吗?是它懒得钻研吗?是它三心二意吗?不是。蜜蜂离开,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够了。 从那一朵花里采的蜜,够了。** 所以你不断在各个领域浅浅尝试,一定是每个领域都有你自己*(划重点,是你自己)***想要独特的蜜糖。你在一个领域涉足的深度和停留的时间长度,取决于你的蜜是什么。也正因如此,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说你「肤浅」或「不负责任」。
那怎么知道你的蜜到底是什么呢?就去看你喜欢的每件事,从热情到冷感的那个转折点是什么。
3. 43:12 不是每件喜欢的事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
此刻,我想邀请你慢下来呼吸几次,想象你正在做你最近几天最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你身处在你最喜欢的、最适合做那件事的空间。你被它深深吸引,你的心,你的脑,你的身体,全都被调动起来。你投入进去,仿佛整个人都被它包裹,徜徉在它带给你的快乐中。你发现没有,哪怕只是想象一小会儿,你都能得到巨大的满足。因为那 30 秒,是你百分百「投入」在那个当下了。而你以为的需要「投入一万小时」,其实只是你误以为你必须专业化而带来的限制性信念而已。
对我们来说,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当下最长最丰满,过去无所谓,过多计划未来则会引发焦虑。所以,始终把当下作为你最好的朋友,喜欢什么,当下就去做,哪怕是做 3 分钟;如果没办法立即做,哪怕去全情投入想象 30 秒,你也会立马感到充电。
46:07 另一个特别好用的方法就是:**每一件你觉得没有时间好好做完的事情,只去做你最最最喜欢的那一小部分。**比如你真的特别想写书,你发现你最喜欢的其实是写完了可以去各大书店签售,那就只想象签售嘛!如果你喜欢的是天马行空地写初稿、最讨厌修改,那就只写初稿啊!
4. 47:09 最耗精力的,不是同时干许多事,而是不允许自己同时干许多事。
三分钟热度地学东西,是最最充电的。你越是跟随自己当下燃起的兴趣去做一切事情,兴趣走了就停下,你的精神就越是旺盛,因为你彻底允许生命力流动了起来!
5. 50:35 深度学习有无数种方式,花钱是最后一个选项。
6. 52:37 做一只蜜蜂吧,认识并且允许自己,其实并不想深入每件事。
如果更诚实一点,你本来就没那么想深入?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其实你的内在指南针是很准的,它有它的判读标准,它一直都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尝一尝就放掉,哪些东西可以多玩玩。
7. 你不需要费力,就可以把所有的联系连接在一起。
你并不需要刻意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你在玩的所有事情,一定会有它们自发串联的时机和方式。你只需要潜心去玩每一个领域,等着他们来找你。
55:47 你并没有任何问题,你需要自问的不过是:在哪些地方,我还在自我怀疑和否定?我能不能就在此刻,再给自己多一点接纳?此刻,我允许自己什么都不用再改了吗? 【书籍推荐】
《成长的边界》大卫·爱泼斯坦
《Refuse to Choose》
【提到的博主】
Jess/Julie/Fit4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