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40. 《童年的消逝》:印刷开启的童年终将被屏幕终结

40. 《童年的消逝》:印刷开启的童年终将被屏幕终结

2025/3/30
logo of podcast 莎士比亚听我侃|英语文学播客

莎士比亚听我侃|英语文学播客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播音员
主持著名true crime播客《Crime Junkie》的播音员和创始人。
Topics
播音员:自20世纪电子信息时代来临,特别是电视的出现,人们开始担忧童年的消逝。这一现象促使我们追溯童年的起源。在中世纪以前的欧洲,由于信息主要通过口语传播,儿童与成人共享同一文化空间,没有独立的童年概念。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改变了这一状况。印刷术提高了识字的要求,创造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知识差距,儿童需要通过系统学习才能进入文字世界。学校的出现进一步将儿童与成人世界物理隔离,形成了由成人管理的儿童社会,并建立了信息等级制度,控制儿童接触的信息。同时,印刷时代系统化了修持观念,塑造了儿童的纯真、可塑性等文化特质,将儿童与成人区分开来。1850年至1950年,童年发展到达顶峰,儿童拥有独立的社会空间和法律地位。 然而,电子媒介的出现,特别是电报和电视,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改变了信息的本质。电视作为一种视觉媒介,打破了印刷文字的信息等级制度,使得文字教育的严谨性显得毫无意义。图像比文字更易于理解,不需要任何学习,是人类的本能。电视的公共性和易获取性使得它无法有效地对儿童进行信息控制,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界限,儿童越来越成人化。 电子信息时代,成人对语言的控制能力并不一定比儿童强,成人对儿童的掌控减弱,这未必是坏事。在媒介泛滥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反思“童年消逝”的真正含义,并建立成人与儿童之间平等的交流关系。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探讨了活字印刷术对童年概念形成的关键作用。印刷术的出现导致了识字率的提高,从而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创造了知识差距,这使得儿童教育制度化,并最终塑造了我们对童年的理解。
  • 活字印刷术的普及是童年概念出现的基础
  • 印刷术导致成人和儿童之间出现知识差距
  • 学校的出现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将儿童与成人世界分隔开来
  • 1850年至1950年是童年的巅峰时期,儿童享有特殊地位和保护

Shownotes Transcript

如果你读过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并且很喜欢的话,那对这位媒介研究者的《童年的消逝》肯定也会感兴趣。而且翻开书页一定不会惊讶——竟然又和电子信息时代尤其是电视有关!想来也不奇怪,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就已经大规模使用电子设备了?即使遥控器按钮复杂,他们还是能想方设法调到自己想看的频道;即使有“未成年人模式”阻挡,他们依然能绕过监管看抖音玩游戏。看着孩子们的日常活动和成年人越来越相近,我们不由得会发出“童年已经逐渐消逝”的感叹。那问题就来了——“童年”的定义是什么?是由谁定义的?电子媒介出现真的对童年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吗,还是只是我们这些掌握话语权的人在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