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新书红黑榜②《饭桌追凶》:吃着晚饭聊着天,神探老妈把案破!

新书红黑榜②《饭桌追凶》:吃着晚饭聊着天,神探老妈把案破!

2024/11/25
logo of podcast 莎士比亚听我侃|英语文学播客

莎士比亚听我侃|英语文学播客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包子
Topics
包子:我认为《饭桌追凶》是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年度推理小说大作,尽管宣传上较为低调。这本书是詹姆斯·亚菲的作品首次被引进到大都,也是《神探老妈》系列的首秀。我了解到亚菲是一位天才作家,16岁时就在EQMM杂志上发表文章,这个记录至今无人打破。虽然他的创作生涯涉猎广泛,但《神探老妈》系列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我发现亚菲在不同时期创作了《神探老妈》系列,并在去世前仍在创作。总的来说,我认为《饭桌追凶》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介绍了詹姆斯·亚菲的推理小说集《饭桌追凶》。本书是“神探老妈”系列的首秀,作者是殿堂级推理杂志EQMM出道年龄最小的天才作家。本书虽宣传低调,却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年度推理佳作,讲述了警官儿子在饭桌上向神探老妈讲述案件,并得到解决的故事。
  • 《饭桌追凶》是詹姆斯·亚菲的推理小说集,也是“神探老妈”系列的首秀
  • 作者詹姆斯·亚菲是EQMM出道年龄最小的天才作家
  • 本书讲述了警官儿子在饭桌上向神探老妈讲述案件,并得到解决的故事

Shownotes Transcript

您好,本期新书已送达,请品读欢迎收听第二期新书红黑榜我是品鉴员包子今天我要鉴赏的是浙江文艺出版社于 10 月出版的《饭桌追凶》作者是美国作家詹姆斯·亚菲就像第一期的《信任》一样这本《饭桌追凶》也可以称得上年度大作只不过更多限定于推理小说领域吧

再加上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所以好像市面上的宣传并没有那么大张旗鼓甚至显得过于低调了这次作者詹姆斯·亚菲的作品第一次被引进到大都也是《神探老妈》系列的首秀詹姆斯·亚菲 1927 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殿堂级短篇犯罪和推理小说杂志 EQMM 自 1941 年创刊以来出道年龄最小的天才作家

EQMM 这个简称一出,肯定很多听众都稀里糊涂它的全称是 Eldrin Quinn Mystery Magazine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爱乐丽魁音神秘杂志亚飞首次在 EQMM 上发表文章是 1943 年 7 月版的推理短片《不可能犯罪调查科》系列的开山之作当时他只有 16 岁,而这个记录直到现在都没能被打破

但是你以为亚飞就到此为止了吗?并不是,他的艺生和写作生涯可以称得像是传奇性的,创作不仅仅停留在推理小说领域,由于大学时期受到的影响,他还写过现实主义小说和三部纪实文学,为电视剧写过脚本,直到 1968 年,亚飞的写作生涯出现了重大转折。

他成为了美国科罗拉多学院的英语教授,并将此后 34 年的时光都贡献在了这片土地上。如今该学院还有以他为名的短篇写作竞赛呢?尽管多才多艺,可也许因为这样不稳定的写作生涯吧,亚非给很多读者留下来的印象都不是特别深。除了前面提到的《不可能犯罪调查科》系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神探老妈》系列了。

从 1952 年开始,他陆陆续续创作了 8 部短篇小说,跨度很长,尤其是第五和第六篇隔了整整 11 年。而在第八篇出世的这一年,也就是他成为科罗拉多学院英语教授的 1968 年,创作了该系列短篇篇幅最长的《妈妈追忆往事》,企图想画上一个句号。但正如我们搜资料看到的那样,这并不是终点。

又隔了足足 20 年,从 1988 年开始到 1992 年间,亚飞为《神探老妈》系列创作了四部长篇,这还不算完。十年后,写作风格已经发生了巨变的亚飞,又创作了第九篇短片,也是因为当时限量发行,直至 2017 年才重见天日,没有被收入饭桌追凶的第九篇。

这之后,虽然故事并没有落幕在《神探老妈》系列才真正走向完结亚飞于 2017 年去世,享年 90 岁《半桌追凶》是一本比较简单的推理小说短片合集每周五与母亲和妻子一同吃晚饭时警官代为都会聊起自己在工作室碰上的一些疑难案件简单描述一番后《神探老妈》会提出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然后以犀利的切入点来揭开整个事件的真相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但只要读几篇就能发现这么几字的特别之处为什么他的口碑能流传七十年我认为范卓追凶有三个不容忽视的特点

第一点,书中的主角老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安乐意侦探听到这个词,比较资深的推理名听众可能会讲到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品像《约瑟夫铁仪时间的女儿》就是该类型的杰作主角格兰特探长虽躺在病床上却通过自己缜密的推理推翻了流传 400 年之久的一个历史定论理查三世实际上并没有为了夺取王位谋杀囚禁在伦敦塔中的两个小王子

还有像日本作家西泽宝燕的《降迁小系列》甚至是我心中的短篇神作米泽碎信《宾果》系列的短篇《心里有数之人》折磨凤太郎仅凭一句广播 10 月 31 日在车站前的巧文堂买过东西心里有数的人请马上到教务处的柴起者来一步步剖析今天经历的一切最终推理出一起不大不小的日常案件

就像亚菲自己说的,毫无疑问,老妈从没走出布朗克斯的公寓去查看犯罪现场或者审问嫌疑人,她也没有真的坐在椅子上解决自己儿子诉说的事件。通常她所做的呢,就是坐在餐桌旁,多处待为和自己的儿媳雪莉用餐,在这期间再听听案件,说说自己曾经碰到的相似的人或事件,再一联系起来,案件就这样巧妙地解决了。

第二个特点是她的日常幽默,这也是我认为范舟追熏和很多推理小说不一样的一点,很多推理小说除了推理,其他什么都不去想,而亚非显然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通过日常细节的雕刻让读者迅速地沉浸在故事中。妈妈想要许个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开头亚非仅用了一页纸,就像我们描绘了戴维和雪莉去老妈家享用晚餐的场景。

这天是周五的一个例外 12 月 18 日,老妈的生日因为这个原因,老妈什么活也不干雪莉负责做饭,戴维负责洗碗而老妈则坐在安乐宇中放松地看电视或者和朋友包电话周老妈和自己的儿媳又拌嘴起来而这天又有一位特殊来客戴维的上司米尔纳探长

他平常相当坚毅,但一遇到女人就非常羞怯之所以前来聚餐,是戴维和雪莉试图为妈妈和探长按签红线聚会进行到一半时,老妈敏锐地看了探长一眼问他为什么不把鸡腿吃完,明明做得挺不错的,是不是有心事?探长勉强笑了笑,承认的确如此紧接着,他和戴维就开始说起案件我们读者跟着走进了这个故事

至于第三点嘛,我觉得就比较有争议了从以上两点听众应该就能发现作为安乐怡侦探,老妈从来没有去过现场她甚至也不是正经地去破案只是在饭桌上说出自己的推理帮助儿子去解决案件那么问题就来了,有真正的证据吗?嗯,我得说,真的没有呢饭桌追凶可以说是相当经典的心生推理

把这对推理写得得心应手的自然就是阿加沙拉但即使伟大如阿婆也不能让所有读者都对新政信服我觉得不大需要证据可以算得上是新政的一个特点这个类型的推理本质上是对人性的琢磨通过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去推测他的动机和当时的行为

就像书中的老妈说的一样谋杀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特殊的部分它和其他所有东西一样是由于人的个性导致的而老妈正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与扭曲的筷子手贪婪的房东和讨厌的邻居常年打交道才磨练出来对人性超人异等的洞察力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她心正推理的过程读起来相当过瘾不过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可能就未必了

既然本期讲的是一本推理小说,那不抛出一个谜题真的是有些说不过去。我认为《饭桌追凶》里迷面最吸引人的就是《妈妈和林业大一》这一篇。太太过生日,医生送给她一件貂皮大衣,为买大衣她一直攒钱,甚至还向银行贷款,可依然不够,就借债从舒尔兹那儿买了大衣。

这件大衣来自投资失败跳楼自杀的证券人之妻珍妮特被拍卖后珍妮特警告大衣是她的永远不会让任何别的女人穿上紧接着她就因中风倒下第二天去世而这件看上去被诅咒的大衣在后来几周也发生了奇奇怪怪的事医生太太在一家餐馆里试图把大衣放在椅子上可她总是滑到地上去

她在街上正常走着大一却突然好像在拉着她往相反方向走一天下午她刚把大一挂到卧室壁橱里就觉得仿佛听见她在撞出门在和一位灵媒见面确认的的确是有诅咒在这件大一上之后她和丈夫说要卖掉她然后离开诊所去听交响音乐会这是大一最后一次在公共场合出现

随后医生给舒尔茨打电话询问拍卖行的名字而舒尔茨提出愿意按照医生买进的原价买回大衣但医生决定去拍卖行碰碰运气约好第二天将大衣送走但这计划并未成行

当晚医生留妻子一人待在家里回来却发现妻子蜷缩在卧室床上已经没有呼吸验尸官证实她是被闷死的在嘴唇和鼻孔里发现了毛屑是貂皮的毛至于那件大衣则消失不见但问题来了这个生活在 20 世纪的女人真是让一件闹鬼的大衣闷死的吗总结一下《半桌追凶》是本很精彩的推理小说短篇集

虽然不是每个推理小说迷都能接受新政模式而且读个几篇之后就会发现每篇相似之处和它的固有模式但吸引人的谜面和让人恍然大悟的谜底让这个集子保持了非常好的可看性因此我认为詹姆斯亚菲的《饭桌追凶》是值得一读的好书